登陆注册
2098600000122

第122章 劫争

除夕夜,易门神、桃符、春帖,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蟒袍补褂走竭亲友,家人叩竭尊长,谓之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刘同寿等人孤身在外,讲究自然没有这么多,不过是在街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京城过年的气氛;但对京城的大小官员们来说,这就是个联络感情的好机会了。

京城内的宅院,一向是越靠近皇城的越显贵,离皇帝近点沾贵气还在其次,关键是离的近,上朝上衙就方便,和后世越靠近市中心的房产,就越贵,大抵上是相同的道理。

由于西苑占地颇广,南城又是闹市所在,紫禁城东面的几个坊市,就成了达官贵人们最为追捧的地方,澄清坊正是其中之一。

眼下,东城澄清坊几处宅院门前,都是一派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不用问,肯定是某些大人物的府邸了。

一般来说,决定年节走访顺序的因素很多,诸如:同乡,同窗,同年,同志……但最重要的,还是官职品级,上下级关系!低品拜高品,高品拜超品,各衙门内部如何,衙门的头头脑脑们和朝中大佬如何……等到第二天,大伙儿再一起去拜皇帝。

所以,正常情况下,几位大学士的府邸应该是人气最旺的,只要能沾上点边的,总是要来碰碰运气。

可是今年却有些不大一样,那几处宅邸的人气相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深究的话,倒是礼部尚书夏言更受欢迎一些,人气不但远超大学士李时,甚至还在当朝首辅张孚敬之上!

落在有心人眼里,嘉靖十三年的朝局,也是足可窥得一斑。

大学士李时不被看好,倒还可以理解。此人的风评是恒本忠厚,咸以时为贤,说白了,就是走中庸路线,从来不提建设性意见的人。这样的人巴结上了也没大用,而且巴结的难度还不小,因为他谨小慎微,对结党营社这种事,向来避之不及。

不过,夏言显示出了跟张孚敬分庭抗礼的势头,这就值得深思了。有人感到彷徨,有人兴奋,也有人为之震怒不已。

张府的书房内,两个老者对面而坐,几个年轻人恭立两旁,茶香冉冉,一盘棋正下到中盘。

“啪!”

一颗黑子重重的落下,发出了一声脆响。

“阁老,下官实在不明白,您既然已经布置就绪,风声也放出去,又怎地隐忍不发?看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还以为您临阵退缩,出尔反尔了呢!倒叫夏公谨得意,顾九和、谢以中他们看了笑话去。”

说话的人嗓门本就不小,盛怒之下,声音愈发的洪亮了,若不是书房足够僻静,外面的宾客怕是都能听得分明。

“宣之兄,你尚长我九岁,这一把年纪了,火气怎么还这么大?他们要去,就随他们去,这些只懂钻营的小人,于朝廷又何利之有?平日不思用心报效,每每等到大考临头,这才心存侥幸,试图将水搅浑,假以脱身,这种人要是都跑来找我,那才是大麻烦呢,呵呵。”

张孚敬捏着一颗白子,凝视着棋盘,一副对外间事全不萦怀的模样。

“可是,阁老,您计划的虽然不错,可皇上那边……”先前说话之人正是礼部尚书汪鈜,此人在地方上历任多年,多掌刑名之事,在广东任海道副使时,还曾率兵与弗朗机人打过仗。

中葡第一战,屯门海战就是他主持,并且大获全胜的。

虽然也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可他身上的军伍气却颇浓,行事作风也是果决,倒更像是个武将一般,下起棋来也是步步争先,尤擅中盘剿杀。

张孚敬缓声道:“你担心皇上不肯支持?”

汪鈜长叹一声,一脸忧愁,“是啊,因为江南的事,邵元节已与您生了嫌隙,难保不从中作梗,自从那陶仲文入京以来,皇上已经十余日未上朝了,宫中动向难明,又怎能让人不忧?阁老,那个江南小道士,您到底用不用,怎么用,总要有个章程吧?”

张孚敬闻言一顿,举子悬空,将落未落,一副举棋不定的模样,只听他微微沉吟:“用,当然是要用的,这么难得的一招好棋,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那……”汪鈜有些耐不住了,他的风格是直来直去,对绕来绕去的打哑谜极不适应。

正德九年的时候,弗朗机人就借口避风,贿赂当地官员占据了屯门,朝廷几次下令讨回,地方官府都是敷衍了事。结果,正德十六年,汪鈜赴任广东,一言不合,当即下令开战,打得弗朗机人大败亏输,并且生擒了贼首别都卢。

“宣之兄莫急,”张孚敬呵呵一笑,干脆将棋子收回,惬意的往椅背上一靠,考校似的问道:“日静,你怎么看?”

“阁老,汪部堂……”吴山应声而出,心中暗自欢喜。在场的几个年轻人都是张、汪二人的门人弟子,有的已经出仕,有的还在读书,其中还包括了张孚敬的两个儿子。张孚敬第一个点了他的名字,自然是对他更为看重。

“那小道士有手段,有智谋,但性格却过于冲动,行事不分轻重。他离开上虞之际,形势尚算不错,途中遇袭是真也罢,是故弄玄虚也好,都没有必要耽搁,抓紧时间上路才是最重要的。”

吴山抖擞精神,侃侃而谈:“结果他大张其事,下,使得江南诸府不宁,民间人心惶惶;上,惹得天心奎怒,对其生厌;更别说谢家招惨祸之后,归咎于他,招致京畿舆论的一致声讨了。以山之见,此人可用,却不能大用,更不能任其自由行事。”

张孚敬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又问:“那你不妨具体讲讲,倒是怎么个用法。”

“山有上中下三策。对阁老来说,此人乃是鸡肋,用之可能反生祸患,不用又太过可惜,因此,山以为,上者,当以小道士为筹码,表面笼络有加,暗地里与那邵元节谈判,以换取元节的支持,京察大事,则无忧矣。”

吴山满怀期冀的看着老师,这上策是他构思良久的得意之作,他很希望能得到张孚敬的赞同,除了地位的提升,他也能借此消除一个隐患。

“你继续说。”

只可惜,张孚敬的神色丝毫不变。

“又或与元节商议,将紫阳观纳入龙虎山,促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借此交好元节,又可以化解小道士带来的隐患。”

吴山的中策,乍听起来有些想当然,但仔细想,也有一定的可行性,至少以他所知,邵元节对刘同寿展示出来的那些手段,是非常有兴趣的。皇上应该也会赞同这个做法,从近期内得到的反馈看来,皇上也是对小道士的法术有兴趣,但对其人,却不怎么欣赏。

唯一的麻烦,只是刘同寿本身的意愿罢了,可是,大人物的思虑,又哪里有小人物质疑的余地?吴山之所以将其定为中策,只是因为隐患并没有尽数消除,小道士有可能假意答允,进了宫,又再搞些乱七八糟的名堂出来。

这一次,他依然没有得到期盼中的热烈回应,张孚敬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汪鈜的脸上更是有不豫之色。

“下策,则是尽早举荐其入宫面圣,借着宫中之患,赢得天子欢心,先将迫在眉睫的京察应付过去,然后再另谋他策,与其撇清关系,或者……”一而再,再而衰,吴山没了最初的意气风发,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敬夫,你也说说看。”张孚敬不做置评,而是又点了一个名字。

“阁老,部堂。”一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应声而出。

汪鈜已经年过古稀,张孚敬亦不远矣,这二人面前的青年俊彦,通常指的都是三四十岁的那种人。他们的身份摆在这儿,没个举人以上的功名,又怎么好意思自称俊彦?

但应声之人却是不同,看年纪,他也就是二十出头,风华正茂,令人望之便不由心折。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吴山,看向此人的目光都大是不同,那是一种夹杂了艳羡和惊叹的目光。

不是吴山的心气突然变低了,只不过,二十岁金榜题名的状元,大明开国以来也就是这么绝无仅有的一个,只要是读书人,就不可能无视其人。

此人正是林大钦,嘉靖十一年的状元郎。

“但凡昏混衰世之政,三冗问题必然尖锐,冗员、冗兵、冗费,朝廷如今已经入不敷出,大有捉襟见肘之事,借着京察解决冗员,为新政创造契机,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之策!堂堂之政,又何须算计那些枝节小道,只以一片丹心,呈奏天子,又岂有不允之理?”

林大钦的观点跟吴山迥然而异,陈述方式也是全然不同,大有在朝堂上,向天子表决心的铁骨铮臣之势,凛然生威,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敬夫锐气不减当年,老夫恍惚着,好像看到了当年殿试的那个状元郎啊。”张孚敬感叹有加,只是话里似乎别有深意。

随意又点了几个名字,听过之后,张孚敬一脸淡然的挥挥手:“就到这里吧,众人且退下……”

众人躬身退出,书房内只剩下了张、汪二人,由闹转静,两人都是默然。

打破静默的是一声长叹,张孚敬已不复刚刚的从容自若,而是一脸的疲惫,“宣之兄,你也听到了,除了我那个提议之外,你还另有其他良策吗?”

“唉!后继无人,吾辈之道却又何去何从?”汪鈜的神态也和适才大是不同,面上不见了急切之意,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望。

“吴日静醉心于权术,私心又重,格局有限,难成气候;敬夫却又失之于刚正,却不知光下有影,刚不可久,单凭一片公心,就能成事的话,还要咱们这些老东西作甚?而二位公子……”

“不说他们,不成器,不成器啊!”提到儿子,张孚敬又是一叹。

刚刚他根本就没给俩儿子发表意见的机会,林大钦说话的时候,这俩人挥动着拳头,比说话者还激动。文死谏,书上是这么教的没错,可一丝不苟的照着做就太蠢了,指望他们,那真是缘木求鱼了。

“只是,那刘同寿毕竟是个道士啊。”汪鈜顾虑未消。

“无妨,道士未必不能还俗,何况,他根本就未入道籍,此节不须为虑。”张孚敬摆摆手,忽而一笑,“晾了这位小仙师这许多天,不知他的焦躁之气有没有平复些,若是已然镇定下来了,就有见一见的必要了。”

汪鈜吃了一惊:“阁老,你要亲自见他?这不好吧,还是我……”

“啪!”

一颗白子直落中盘,在黑白两条大龙的交接处,挑起了劫争。

无声胜有声,望着这决定整盘棋局走势的一着,汪鈜陷入了沉思。

同类推荐
  • 女侠是这样的

    女侠是这样的

    天启年间,天下初定,金銮殿上身着官服的都是男子,女子却是轻摇掌扇的宫女丫鬟,武昭王四女均有才华大志,要为天下女子正言,她们会遇到知己贵人,英雄豪侠,忠义仆从,如意情郎,也会遭遇庙堂奸佞,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薄情寡义,她们究竟何去何从,能否明哲保身,改变什么?
  • 纵横西汉

    纵横西汉

    刘彻问他:“那一世如何?”马大舌答道:“国家内忧为患,国力蒸蒸日上!”刘彻道:“哈哈哈,和朕一样!尔等待如何?”马大舌答道:“横扫八荒,荡平四宇!”刘彻大笑道:“好!如此方为我汉家子孙!”
  •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海河下游、渤海湾西岸,河海相依,临海近都,区位优越。这里曾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最前线,历史风云际会;这里曾是洋务运动与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享有“中国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滨海”的美誉;如今,这里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史话》是第一本从全区总体角度介绍滨海新区历史人文与现代风貌的通俗读物,它将告诉您一个富有魅力的天津滨海新区。
  •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本书主要利用档案和满铁资料,从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对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现象展开系统研究,在理清闯关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闯关东在文化上的影响,特别是对闯关东精神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地域文化的重新塑造,完成地域文化的转型,为东北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王不弃殿

    王不弃殿

    南江春水暖,枝头鸟争暄。我打北境来,共飞不知许。听此总牵系,日日上城楼。楼高见远乡,无人自北来。世人愚昧,所以忘乎所以。世人疯狂,所以朝代更迭。
热门推荐
  • 皓苍行衣之夜蒙之辉

    皓苍行衣之夜蒙之辉

    漫天雪絮飞舞,她看着那雪絮,也跟着翩翩起舞,忘记将夜覆盖了永恒,更是没有发现远处天空投来锐利的目光,在逐渐变得凶残。一舞毕,她抬眸间发现将夜永临,她从未这般思念一个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门媳

    名门媳

    逍遥自在的农家女,一朝被逼作冲喜新娘,七岁的小姑娘,在勾心斗角,深渊般的大宅门里,想要站稳脚,何等的艰难。婆婆头脑简单多疑,二太太温和却腹黑难测,大姑个性大气骄傲,小姑开朗任性,还有一屋子的庶出,阿九每天周旋其中,如行云流水,玩得活泛,只是,终是要长大,终是要面对自己的婚姻,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想要过得自在逍遥,那又需要怎样的手段才行?他,生性桀骜,如脱缰野马般难驯,初见面,就被她打得鼻青脸肿。同一屋檐下,他处处与她作对,时时为难于她,却不料,不知不觉中,为难到的不是她,而是自己的心,为了能给她幸福,他远走他乡,建功立业,到最后,能不能得到幸福呢?他是她名义上的夫,耐心等她长大,像老母鸡一样的护在她的周身,赶走一切可能的花花草草,当她长大时,却不知能不能浮获她的真心?他是天之骄子,玩世不恭,风流倜傥,偶尔的机会让他认识了她,以作弄她为喜,最后,真正捉弄的又是谁的心?
  • 外科圣医

    外科圣医

    实习医生李铮,脑海中有一个神奇的魔方,不但可以获得各种超前的手术技术,还可以真实的模拟任何手术。于是,一个巨牛的外科医生,从此诞生。ps:搞笑又不失严谨的医生小说,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欢迎加入外科群:611648277。
  • 一杯春露冷如霜

    一杯春露冷如霜

    龙族生来便是妖,假如你不能渡劫成仙,就算是死无葬身之地,神魂具灭了永不超生也不会有人觉得惋惜。出生是计,成长是计,生存是计,去哪儿遇到何人会做何事是计,就连何时该死,怎么死亡也是计。可唯一算不准的啊,是人的心,和你的真诚。
  • 正论

    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转角遇见倾城时光

    转角遇见倾城时光

    我想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热水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淋雨的人,我想要的不是守护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险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 后备(卫斯理珍藏版)

    后备(卫斯理珍藏版)

    故事一开始,是自由摄影记者丘伦在瑞士一个优美的小湖边与女朋友海文约会,在湖边竟发现一个绝不应该出现在该处的大人物──那是他曾经拍摄过的亚洲某国的元首齐洛将军。满心疑虑的丘伦,丢下漂亮的女友追至一间勒曼医院附近,自此下落不明。五年后,海文来访卫斯理,带来丘伦的死讯。为了调查丘伦的死因,衞斯理决定前往瑞士,揭开勒曼医院的神秘面纱!一队球队,必有后备队员,在正选受伤时,可作顶替;任何机械,也一定要有后备配件,以便在出现损坏的情形时,随时替换。人呢?人有没有后备可以替换?
  •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游子还乡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社评《重见北方父老》称:“一别八载余,今天重与北方父老相见,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大公报是生长在北方的。自1902年创刊于天津,……在这数十年岁月中,为国家为人民曾不断尽其报道与言论之责。大公报是北方的报,大公报离不开北方,北方没有了大公报也必定倍感寂寞。但是,大公报竟然离开了北方,离开了八年多!是谁叫大公报离开北方的?乃是空前的外患,严重的国难。
  • 殿下,你瞎还是我瞎

    殿下,你瞎还是我瞎

    周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结果没成功,自己挂掉了。借尸还魂成为谭然后,她想明白了自己是个打酱油的,在小山村过过悠闲日子也挺好,没想到中途被人一棒打偏了方向,她竟成了状元郎?!第一次见面,他说:“黄不拉几丑丫头”;第二次见面,他被面巾下的脸,吓的落荒而逃;后来,两人终于真面目相见他:“原来你长的不丑啊?”她:“殿下,你眼瞎,请直呼我真名—十里八乡第一美。”他:“有我好看吗?”她:“殿下,请恕我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