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6400000613

第613章 春雷(九)

暾欲谷与元珍也认为是一个机会。

也想过孔正方使诈,然而全部随着否决。若是唐朝皇帝还活在世间,没有这个必要。现在唐朝民声鼎沸,只要他率领青海大军东下,定会所向披靡,何必多此一举?

手序多了,破绽也就多了,画蛇添足,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这个皇帝对百姓似乎很不错,一旦自己南侵,会使唐朝许多百姓遭秧,不符合这个皇帝的性格。

但几人忽视了两条,一个是李威不想开一个坏头,特别是打内战的坏头。第二个不想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以兵伐母的印象。

只要突厥一出兵,朝廷无将可用,必然会派出程务挺与张虔勖。那么用计在塞外将二人生擒活捉,再调动青海与西域几十万大军,形成一种压迫之势。纵然关内有驻兵,也不敢对自己进行阻挡。

避免了打内战,不打内战,老百姓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以兵伐母。

一个母亲大义,让他绞尽脑汁。

这番苦心,也许武则天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况且这三个塞外的胡人。纵然三人都是人中豪杰,再想,也想不到这上面。想不出来,只能乖乖地相信。

还有一点也让他们误解,若李威活在人世间,当时徐敬业起兵反武时,全国震动,那时候就应该出现了。何必要等到今天?

感觉是大好的时机,于是立即征召了二十万精兵,打着复唐反武的大旗,浩浩荡荡向关内出发。

武则天一听,差一点气得要喷血。都是一群什么人啊,猫啊狗的,都能反对我,复大唐。再反武复唐,也摊不到你们这群突厥的暴贼啊。

不过也知道突厥此次来势汹汹,势在必得,否则都不会出动二十万大军。恐怕突厥几乎一小半以上的壮丁,都让这几个叛贼征入军队之中。仅靠河北河东北方数州县十万左右的驻军,是抵挡不了的。

于是想到了程务挺与张虔勖。

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将可用。只有这两人好使一点。还有一个目的,自己将权利抓得紧,裴炎很不快。当初自己让程务挺与张虔勖为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对自己有利。实质他们不是替自己拱卫洛阳安全,而是替裴炎拱卫洛阳安全。张虔勖稍好一点,程务挺几乎等于与裴炎同穿一条裤子。

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时不同,势也不同。

这两人执掌着羽林军,今天却让自己如鲠在喉。乘机将他们调离洛阳,自己也会放心一些。

她又不放心将几十万大军交给这两人。

于是下了一道诏书,发二十万大军征讨突厥。又令李孝逸为单于道行军元帅,程务挺为单于道行军长史副总管,张虔勖为行军司马。就这样了,还觉得不放心,又让亲信中郎将淳于处平执掌粮草辎重。将粮草辎重看住,也等于扼守着二十万大军的咽喉。

四人领旨离开,但武则天心中还憋着一股怒气,连摔了几个大花瓶子。

军情紧急,不容得慢慢征召士兵了,四人先行率领几万军队离开洛阳。

二月也到来了。

内忧外急,压抑了武则天很久,终于听到一些好消息。

刘仁轨在长安病死。

这是朝中资历最深的老臣,又是一直坚决反对自己的大臣,可因为他的资历与声望,武则天还不得不想方设法拉拢。刘仁轨病死,去了武则天最大的一块心病。

不过只能在心中偷偷乐,下诏追赠,又为之缀朝三日,西京官员全部前去吊唁。

接着又迎来第二条好消息,去往岭西的刘公公发回来的。此去,刘公公带了几十名内侍,为了保持联系,让武则天得到最新的情报,每到一处,都将情况写了奏折,派几名内侍返回,将消息通禀。

这份奏折是到了德黑兰写下来的,然后让内侍马不停蹄赶回洛阳。一路赶得急,居然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奇迹般地赶到洛阳。上面写了,我在德黑兰王方翼处没有看到皇上,王方翼让我去契苾明处,可依奴婢看,全部是推辞之言。一路行来,不断地向人询问,包括向波斯王子泥涅师也问过,都没有人看到过皇帝的踪影。

言外之意,李威是身遭不测了。但作为一个太监,不敢将它写出来。况且还有最后一站,没有走完。

武则天也早忘记儿子的安危,将诸相喊来,大约说了一下。

然后道:“青海西域诸将胆大包天,置我儿于险地,又向朝廷隐瞒。我儿大约是回不来了,可是国家不能无主。都过了一年多时间,看看这个国家乱成什么样子。哀家苦苦等我儿回来,然外界是怎么认为的,居然认为哀家揽权。如今之计,只能早立皇太子为国家新君,使国家走上正轻。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因为李威还在外面,不象扶持一个皇太子,以备万一,就是武则天也不得不将诸相召齐,一道商议。

武则天话音刚了,狄仁杰就说道:“太后不可,没有准确的消息回馈过来,就不能扶立新君,非是皇太子,帝君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若是陛下返回,国家有二君相处,国再无宁日矣。”

太后这一招狠哪。

让相王这个软货为皇帝,还不等于是她在做皇帝?而且一旦皇上返回,已经立了新君,先帝遗诏又让太后决策军国大权,皇帝失去了最大的一颗棋子。局面要有多被动,就有多被动。

“狄卿,你是何意思,有没有看到哀家为了等我儿回来,这一年多受的委屈?”

若真是那样,关中各关卡的驻兵,你老人家又作何解释?

可就有胆量抬杠,也抬不赢。武则天能说当初是为了拱卫太上皇的安全。先帝驾崩,关卡士卒可以撤下来。然而皇上下落不明,青海又驻扎了许多军队,我能不能将将士撤退下来?

也没有那个胆量辨,狄仁杰只好说道:“太后,反正刘内侍已去了岭西,仅剩下最后一站,顶多三四个月时间,消息就能反馈回来,何必急于这三四个月?”

话是这么说,可武则天直觉告诉她,很不安,别看这三四个月时间,也许云彩就会变成雨滴,沧海就会变成桑田。于是问裴炎:“裴卿,你意下如何?”

裴炎心中冷哼,需要我时问我,不需要我时,咄咄逼人。当我傻啊,装着傻说道:“启禀太后,臣也认为狄相公言之有理。”

裴炎都发话了,而且万一皇帝活在人世间,自己这几人匆匆忙忙地立了一个新君,后果不堪设想。几个宰相有的附和,有的表示缄默,只有武承嗣上窜下跳。但若不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谁又将他当作一回事?

其实不是不附和武则天,关系太大,包括骞味道想拍武则天的马屁,都不敢吭声。

诸相不同意,武则天只好作罢,但对这些宰相们十分失望。第二天将裴炎召了进来,说道:“裴卿,西京刘仁轨薨,无人留守,哀家很不放心,就将它托负给你了。”

托负给裴炎武则天十分放心。

长安是李唐的老巢,刘仁轨又是忠贞的保皇派,很得关中将士官吏与士族之心。离青海也很近,因此武则天一直很忌惮。至于裴炎嘛,他去了长安,是真正养老去的。

裴炎两眼茫茫,头脑一晕,差一点载倒于地。心里想到,这就是我苦心经营换来的?可是程务挺与张虔勖率兵去了塞外,自己只有一个空架子。只好咬着牙说道:“臣奉旨。”

终于摘去了裴炎的大权。不过考虑到儿子生死不明,没有将裴炎置于死地。

处理了裴炎,又将郭待举贬为安州刺史。这是裴炎的不二死党,必须处理的。附和的李景谌罢为司宾少卿,沈君谅与崔詧也因为没有表示支持,罢相,保留原职。

又以鸾台侍郎韦方质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另一个对她忠心耿耿的大臣王德真,隐忍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将他提拨出来,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接着又以冬宫侍郎苏良嗣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朱敬则找到了狄仁杰,私下抱怨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国家如此动荡过。”

“朱少卿,不这样频繁调动,相权怎么向太后手中转移?”

“那么为什么她对你……”

狄仁杰没有作声。

若真将自己贬出朝堂,反而是幸事,但太后不会让自己如愿的。原来有刘仁轨,有青海诸将,然而陛下消息瞒得紧,东宫诸女与自己都不知道,青海将士更不知道。熬了很长时间,许多将士产生了动摇,黑齿常之数次镇压才将不满压制下去。这个问题不大,皇帝会控制着。可太后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会认为青海妨害越来越小,刘仁轨又死了。自己不听她的话,数次拂她的意旨,要对自己动手了。

还没有动手。又提了两名宰相,一个是韦待价,这小子在青海让老百姓比成了妇人,因为对武则天忠心,反而屡屡升迁,让武则天提拨为天宫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另一个人出忽人意料,提拨裴居道为秋官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不过狄仁杰倒明白武则天的用心。要对自己动手,又怕百姓说话。于是提拨了裴居道,他是皇后的父亲,真正的保皇派大臣。哀家要杀狄仁杰,不是看皇帝亲信不顺眼,而是就事论事。将大家的嘴巴堵上。但事实呢?裴居道虽然身为国丈,因为才能有限,对武则天根本构成不了危胁。

几天后,大事再次发生。

周兴上书弹劾狄仁杰为大理丞时,多次指使市井游侠,草管人命。

一半是事实,当时狄仁杰借李治下诏清查坊间谣传源自何处时,为李威布局。趁机收纳了许多市井游侠,为了整合,是出了几条人命案,不过这些人说侠客是尊重他,实际上全部是混混地痞流氓无赖。也没有人将他们当作一回事。

并且这次整合后,又拿出一批钱让他们谋生,这些人也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人,开始改恶向善,反而做了一件好事。

真说起来,周兴也参与其中。没有想到他将此事拿出来,倒打一耙。

书上,人命大案,武则天很“重视”,随即下诏,让武承嗣、骞味道与周兴三堂会审。

狄仁杰审了一辈子犯人,自己到头来却沦为了阶下囚。

武承嗣让衙役将狄仁杰带上来,很是得意,没有想到这个眼中钉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一拍惊堂木,说道:“大胆人犯,还不给本官跪下。”

“武相公,你受不受得起?”

周兴想要插嘴,武承嗣手一挥,将他拦下来,慢慢来,不急,又问道:“周侍郎指责你授人谋命,可否确凿?”

看你怎么回答?就算你将那群人拿出来做挡箭牌,可再问你知道不知道此事?既然知道,身为大理寺丞,知法犯法,又该当何罪?

来公堂的时候,一套一套准备好了来的。

谁知道狄仁杰根本就没有回答,道:“想杀就杀,何必罗嗦。”

周兴喝道:“来人哪。”

让衙役将他那套宝贝搬过来,饶是你钢筋铁骨,我也有本事让你招供。

武承嗣又挥了挥手,道:“周侍郎,不得这样,狄仁杰好歹也是国家宰相,昔日陛下的首席幕僚,只要他肯招供,免去他刑狱之苦吧。”

“喏。”

“狄仁杰,承认吧,本官会在太后面前,替你求求情。”

狄仁杰冷笑一声:“狄某不招,又会如何?是不是会将这些酷刑加于狄某身上?别忘记了,陛下未必没有生机。若是他回来,听闻你们用酷刑施回狄某,让狄某冤打屈招,将狄某处死。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将这些酷刑十倍加罚于你们身上?”

同类推荐
  •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闭月羞花起舞,沉鱼落雁添香。有大乔小乔唱吴曲,也有大小周后弄琴箫……水浒世界,隋唐演义,五代十国,汉末三国,楚汉争霸,春秋战国…… 一段段乱世纷纭,一个个国色天香,追寻历史的轨迹,创造新的王朝辉煌!
  •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么?各种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么?智慧!从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纷纷现身说法,在短短一两百字之间,细细讲透那些独步天下、令人绝倒的生存智慧。本书从做人、为政、做事、说话、生活的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十六个话题、近千个历史段子,带你领略这些精明的老祖宗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所展露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偏方。
  •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很强盛的国家之一,与罗马并称两大帝国。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当时的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外族这样称呼自己,这个“汉”字,chaoyue了一个王朝,获得了持久的影响力。民族叫“汉族”,人叫“汉人”,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文化上的认同。
  •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如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他们一起整理、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识、典章制度等,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热门推荐
  •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古文明的骤然消逝后的世界;从人类最初的文字和文化,说到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本书使得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知识,霎时间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沉浸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乐而忘返,不知归处……
  • 深呼吸I

    深呼吸I

    从小渴望成为坏女生的韩叮叮,与好友结伴逃脱着淑女式的生活随着好友姜咚咚的离开生活渐渐归于平静。韩叮叮考上了重点高中,并遇到校园混混沈北安,从此开始了一场“爱与不爱”的赌局游戏……游戏没有结果,沈北安因为一次意外永远离开了人世。韩叮叮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在她最绝望的时候,优质男孩儿林佑一直对她照顾有加。命运如此弄人,沈南安的出现使得事情的发展偏离了轨迹。沈南安因为双胞胎哥哥的意外车祸恨着韩叮叮,在不断接触伺机报复她的同时,竟被韩叮叮深深吸引。韩叮叮得知自己最好的朋友姜咚咚深爱着沈南安后,不断疏远沈南安,为两人制造机会,却忽略了自己心底对沈南安的爱意……
  • 如梦玄境

    如梦玄境

    喜欢我,爱上我不就行了。这人也太自恋,浪费了一张好脸。后来才发现,自恋的人可不知他一个……自己居然喜欢上了这个家伙。为了一颗狗尾巴草拒绝了一片又一片草原。既然牵扯不清,那就奋不顾身,哪怕人格分裂,哪怕世界毁灭……
  • Sanditon

    Sandi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汀心

    汀心

    少年有梦岁月如歌,少女未寻繁星四月。汀洲沐雨,夏沐凉风。
  • 隔壁有只跟屁虫

    隔壁有只跟屁虫

    不知何时开始,时冉身后多了一个人。吃饭,外出,睡觉,洗澡……简直无处不在!最终她忍无可忍,对他吼道,“你是跟屁虫吗?!”只见顾森于泪眼蒙蒙,“老婆,我怕!”
  • 我的美团连三界

    我的美团连三界

    美团外卖为您自动接单!您刚刚接到新订单了哦,请尽快处理!啊啊啊啊,又是订单,又要跑腿。商家的任务,不是备好顾客点的商品就可以了么?可徐海的店铺,似乎出了点差错。有些订单,需要他亲自配送。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艺术创造工程

    艺术创造工程

    本书是余秋雨的一份课堂讲稿,是余秋雨先生多年前在艺术教育的前线进行了探索的成果之一,篇幅不大,却把古今中外对艺术的至高认知溶于一炉,既有奥义,又有实例,既是入门性文本,又是归结性文本,极有重量却又十分好读,足以切实指导艺术创作,也足以细致引领审美。
  • 子若有情何必相负

    子若有情何必相负

    “这辈子我就认定她了,除了她,我的新娘绝不能是第二个人!”林姨看着这个因为萧子墨的一个任性而改变了原本人生轨迹的儿子。“不要忘了你的身份!”林若涵看了眼呆若木鸡的萧子墨,“除非她说‘不’”等萧子墨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并对林若涵表白时,林若涵却放弃了莫斯科改赴美国。在这场夹杂了太多意图和阴谋的感情里,两人从此阴差阳错的踏上两个不同方向的路,对林若涵来讲爱情没有回头路,子若有情何必相负,好戏才刚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