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600000006

第6章 佛家精品哲理故事:(2)

桃水惮师起初跟乞丐混在一起,独自修禅。后来,他在桥下搭了一个小茅棚,靠编制草鞋维持生计。一次,有位穷朋友到寺院里烧香,见到那里有结缘的佛像,不要钱,就顺便给桃水禅师请回了一张。他对桃水说:“你是一个和尚,连佛像都没有,太不像样了。你就好好膜拜吧,没准能保佑你上西天呢!”

桃水禅师道了谢,将佛像贴在茅棚的墙壁上,说道:“如来佛,你别生气,不是老僧我不恭敬你。你是一个匆匆过客,不妨在我这里暂时借住一阵子。你别介意我的小屋破,我也不会因为上西天的事麻烦你。”

开悟

桃水禅师不被世俗困扰,不被圣贤眩目,见自己的真性,融小我于宇宙大我之中,这是智者的追求。

挨打也是禅

一个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您能给我一些指示吗?”

越溪禅师一言不发,抬手打了他一巴掌。学僧莫名其妙,吓得夺门而出,心想:真是太过分了,我说错什么啦?无故打我!

学僧愤愤不平,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见他一脸怒容,和蔼地问:“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学僧正说着,老禅师也突然抬手打了他一巴掌,震得他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他不禁目瞪口呆。

老禅师说:“刚才你说已懂得佛学、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用禅道供养你了。你知道什么是禅道吗?”

学僧直发愣,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还是答不出来。老禅师说:“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着,老禅师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然后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恍然大悟,心中大喜。从此,他就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开悟

有一句话说得好:“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学僧自称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只差一些禅道,这是把禅当学问来做。但禅不是学问,而是实践,是内心体验。越溪禅师打他一巴掌,给了他一个体验,首座老禅师也给了他一个体验,他不悟,反而为挨打烦恼。当他悟出这一点时,才知道挨打也是禅,烦恼就没有了,反而充满了欣喜。

人们老觉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多数情况是因为想偏了,看错了。如果把心态摆正,人生哪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事?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有一次,一个学僧对首山禅师说:“学人久处沉迷,请大师一接。”

首山不屑地说:“我没有这个闲工夫。”

学僧对他的回答感到很不满,就问:“和尚为什么这样?”

首山回答:“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开悟

如果你知道要行,站起来行就是了。你知道要坐,坐下去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要行要坐,你就会坐立不安。故事中的学僧就是如此,他要是真的知道沉迷,又想摆脱沉迷的话,从沉迷中走出来就行了,谁会拦他呢?关键在于,他并非真的知道自己沉在何处、迷在何方,错把不沉迷处当沉迷,在真正沉迷的地方,他还觉得自己很有眼光、很有见地、很有能耐……他不自知,也不想从此沉迷中走出,那他如何走出沉迷呢?

明白自己的去处

一位尚书问长沙景岑禅师:“何谓本性?”

景岑想起他曾看到的一件事:一个孕妇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尘土,背着一只大大的竹箩,沉重的竹箩压得她直不起腰来。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赶路。孕妇的脸上洋溢着温婉、欢喜的笑容,让人一见而心生感动。想到这里,禅师找到了关于“本性”的答案,忽然开口叫道:“尚书!”

尚书应声道:“在!”

景岑摇摇头说:“回答我的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而是一个空空的躯壳。”

尚书满脸不解道:“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有口舌?”

景岑禅帅点头道:“回答与否都没关系,关键看自己的觉悟。只有明白自己的去处,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奴隶!”

开悟

“尚书”是“真我”吗?不是“尚书”的时候,“我”又是谁呢?如果执著于外物,等于把“我”绑在外物上,就只好随时沉浮、随人俯仰,不得自由了。反不及那个穷妇,超然境遇之外,带着爱心生活,不失自在的本性。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有一天,一个学僧问长沙景岑禅师:“师父,如何是平常心?”

景岑本来是盘腿而坐,听学僧如此一问,就把腿放下来,改为平常人一样的舒舒服服的坐姿,然后问:“懂么?”

学僧一头雾水,老老实实回答:“不懂。”

景岑微笑道:“傻小子,想睡就睡,想坐就坐。热了纳凉,冷了烤火。”

开悟

景岑禅师的意思是:一切顺其自然。除了“想睡就睡,想坐就坐,热了纳凉,冷了烤火”之外,还有很多,比如:病了受苦,伤了挨痛,错了道歉,输了赔钱……总之,轻快地接受必然之事,不要勉强求取结果。

超越前人

有一次,睦州禅师给僧众说法时,一个僧人问:“什么是超越诸佛诸祖之说?”

睦州禅师举起手中的禅杖,对大家说:“我说这是禅杖,你们说它是什么?”

没有人回答。睦州又举起禅杖,问这个提问的僧人:“你不是问我什么足超越诸佛诸祖之说吗?”

开悟

睦州禅师讲述的道理很简单:你能超越前人之说,就是超越前人之说。前人说这是“禅杖”,你能提出一个更好的、更让大家接受的说法,你就超越了,从此禅杖不叫禅杖,叫你说的那个东西。你提不出来,还说什么超越前人之说?

很多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这是好事。但热衷于打破前人的学说,是不是好事,就不好说。你打破了,能拿出一个更好的东西来替代,你就是英雄,就了不起。你拿不出来,还是用前人的东西吧,要不然就没什么好用了。住旧房子总比没房子住好一点。

正见与邪见

一位学僧请教慧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的人认为不可思议,不知信与不信哪个正确?”

慧忠国师答道:“这是文殊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接受的。”

学僧仍不明白,又问:“到底是信者正确?还是不信者正确?”

慧忠国师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慧忠国师说:“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正因为是真谛,凡夫俗子才斥之为邪见。”

开悟

凡夫俗子不信文殊境界,不是知道真谛,只是不信而已。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能说明此等不信心态:“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凡夫俗子不发笑,不斥为“邪见”,怎见得真谛的精微深邃?哪值得“上士”追求呢?

穿衣吃饭的哲学

有一次,有人问睦州禅师:“我们每天都要穿衣吃饭,如何能免除这些呢?”

睦州禅师回答:“我们穿衣吃饭。”

那人说:“我不了解你的意思。”

睦州淡淡地说:“如果你不了解,你就穿衣吃饭吧!”

开悟

一位大师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睦州禅师所言,与此意相近。人活着,不吃饭穿衣哪行,何必摆脱呢?但吃饭穿衣之外,还有更高远的追求,生命价值也不一样。如果没有慧心、没有追求,就只好做个饭袋、衣架罢了!

要真正的生命做什么

有一天晚上,玄沙禅师在路上遇见雪峰禅师。雪峰说:“有一个远道而来的僧人,昨天不幸去世了,我心里感到几分悲哀。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人问我的一个问题。”

玄沙问:“什么问题?”

雪峰说:“他问我,人死后怎么样?”

“你怎么回答的?”

“我对他说:‘人死亡后,如冰归水。’”

玄沙转过身,望着夜空,说道:“哦,这样说有一定道理,可我不这么认为,但你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你会如何回答呢?”

玄沙低头合十,说道:“人死亡后,如水归水。”

雪峰听完,万分敬佩。

第二天,有个僧人问玄沙:“真正的生命是什么?”

玄沙反问:“你要真正的生命做什么?”

开悟

“人死亡后,如冰归水”,是说死亡只是形态的变化,佛性不变。“人死亡后。如水归水”,是说人死亡后,形态和佛性都未变。这两个答案都很好,视角稍有不同,后者更通脱,给人无穷希望。按佛家观点,意识如梦幻泡影,虚而不实。假设佛性是一块石头,意识不过投在石上的阴影,阴影移走了,石头还是石头。当然,这道理不是那么容易领会的,倒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弄清:要真正的生命做什么?

日用而不知

有一天,韦监军来拜访玄沙禅师,玄沙招待他喝茶。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拿果子给他吃。韦监军吃完果子,又问这个问题。

玄沙说:“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还有一次,有个僧人请玄沙禅师给他指明一条悟道的路,玄沙问他:“你听到溪流的声音了吗?”

僧人点头说:“听到了!”

玄沙说:“这就是你的入处。”

开悟

“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太多了,在佛家看来,是指人的自性,或者说佛性。但对常人来说,也许更应该关心其他“日用而不知”的事物。比如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你知否?比如爱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你知否?

佛祖来了也不接纳

鹤林玄素禅师是牛头宗第六代传人,他对佛法领悟的境界很高,常有出人意表之言行。

有一天,一个僧人敲响鹤林寺的大门,想在这里投宿。

玄素听到敲门声,便问:“什么人?”

“是僧人。”

玄素说:“莫说是僧人,佛祖来了也不接纳!”

“为什么不接纳?”僧人问。

“这里没有你栖身的地方。”

僧人默思良久,无可对答,只好转身而去。

还有一次,山下一位屠夫,请求玄素禅师某日到他家里去设斋供。玄素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弟子们劝他,这人牛羊猪狗什么都宰杀,造孽太多,与这种人来往,会坏了名声。

玄素不以为然地说:“佛性平等,声誉显赫也好,声名狼藉也罢,只要是可度化的人,我就去度化他,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开悟

鹤林玄素禅师持平等无差别心,境界确实很高。那个僧人自以为“和尚不亲帽子亲”,他来投宿,寺院理当接纳。玄素却没有“帽子”概念,拒不接纳。如果僧人说自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玄素也许就把门打开了。屠夫杀生甚多,站在佛家的角度来看,属于“恶人”,玄素却不抛弃。一个人在罪恶里沉拔越深,越值得同情和救拔。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从僧人角度看问题,常人的职业不同,对“恶人”不一定要取同样态度,好比不是医生的人,就应该远离传染病患,免得一不小心,染上“恶疾”。

何须待零落

有一次,法眼文益禅师与一位王公一边观赏牡丹花,一边谈佛论道。王公让文益禅师当场作偈,文益立即口占一偈:“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这首饱蕴禅理、诗趣的偈文,使王公顿悟玄旨。

开悟

“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同是赏花,各人的心情、境界不同,情趣也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时光流逝,年华老去,正宜走好眼前路,何必留恋昨日花?“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晨露降时,花更娇艳;晚风吹时,香更幽远,这是自然现象。“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何必等到一切成空之际,才知道一切皆空呢?不如尽早放下执念,用心体验生命的自然妙境。

请为我奏无弦琴

一个学僧来到首山禅师处,说:“请为我奏无弦琴。”

首山静默了好一会儿,然后问:“你听见了吗?”

“没听见。”和尚回答。

首山便说:“你为什么不大声一点问?”

那个和尚无言以对。

开悟

用“无弦之琴”,奏出来的自然是无声之音。首山禅师倒是会奏,学僧不会听,那就是对牛弹琴,对聋子讲笑话。此时无声胜有声,要用心去听才能体验妙味。

最好的回答

云岩昙晟禅师是药山禅师的弟子,是洞山良价禅师的师父。有一次,昙晟对僧众说:“有一个人,凡是向他提问题,他没有不能回答的。”

洞山便问:“他屋里有多少典籍?”

昙晟说:“一个字也没有。”

“那他为何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呢?”

“因为他日夜不睡觉。”

洞山想了想,问道:“我可以请教他一件事情吗?”

昙晟说:“他的回答,就是不回答。”

涧山又问:“既然没有他不能回答的,为什么不回答呢?”

昙晟说:“因为不回答,才是真正的回答。”

开悟

昙晟禅师所说的一个人,大概是指“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规律,没有他不知道的,然而无言;他日夜不停地在“工作”,别人却不知不觉。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缺乏,一答就错,所以,“不回答”确实是最好的回答。但是,不回答也不行,明知是错也要答,否则生活就无法继续。所以,有什么样的境界就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这也符合自然之道。

哪座山可以住

一天,洞山良价禅师问弟子道膺:“你到什么地方去了?”

道膺答道:“踏山去了。”

洞山又问:“哪座山可以住?”

道膺反问:“哪座山不可以住?”

“那么,天下名山都被你占去了。”

“不是的。”

“那么你找到了进山的路?”

“无路。”

“如果无路,你怎么跟老僧见面?”

“如果有路,就跟您隔座山了。”

洞山赞叹道:“道膺这个家伙,以后就是千人万人也挡不住他。”

开悟

只要心心相通,自然融洽无间,何须有路?若是要路互通,说明两心之间有屏障,如同隔着一座山。话说回来,沟通到底比无路可通好。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沟通”的重要性,夫妻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厂商与客户之间……总之,凡是有人的地方,无不需要沟通。就是因为大家心里隔着一座山的缘故。

如何是佛

有一天,洞山良价禅师在厨房里量胡麻,一个学僧向他请教:“如何是佛?”

洞山顺口答道:“麻二斤!”

学僧不懂,又跑去问智门禅师:“为什么说佛是麻二斤呢?”

智门禅师看着眼前的景色,答道:“百花盛开,如织锦美丽。”

学僧仍是一头雾水。

智门禅师又提醒道:“南方竹,北地木。”

学僧更不懂了,又回到洞山那儿,把智门禅师的话告诉洞山。

洞山良价点化他说:“错的固然是错,对的又何尝不错?即或有理,又与佛性有何关系呢?”

开悟

“佛”是一种心境,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好比你头脑中产生某个灵感,你讲出来也好,写出来也好,虽然相似,跟那个灵感的意境、神韵还是相距甚远。洞山正在量胡麻,他的心境当时正好是“麻三斤”,所以这样说;智门禅师正在赏风景,他的心境正好是“百花盛开,如织锦美丽”,所以这样说。他们都回答了“如何是佛”的问题,学僧执著于文字,自然领会不了。

冷中冰,热中火

一个弟子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时,如何同避?

洞山答道:“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

弟子又问:“哪里没有寒暑?”

洞山答道:“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

开悟

“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就是说,要情与境交融,不要置于境外,冬天里,冰会怕冷吗?夏天里,火会怕热吗?如果你善于把自己变成冷中冰、热中火,就没有那么多不良情绪了。

只用一个人工作

云岩昙晟禅师正在扫地的时候,沩山灵佑禅师问他:“你在忙着做事,是吗?”

昙晟答道:“要知道有不忙着做事的人。”

沩山问:“这样,便有第二月?”

昙晟举起扫帚说:“这个是第几月?”

沩山答不上来,低头而去。

后来,玄沙禅师听了这则公案,说:“正是第二月!”

开悟

假如你在工作,你感到辛苦吗?你感到烦恼吗?如果是,说明你的心不清静,杂念太多,这就像“两个人”在同时工作一样。假如你工作时,心是清静的,你就没那么辛苦了,更没有烦恼,这样只是“一个人”在工作。云岩昙晟禅师在扫地,心未为扫地负累,他的感觉并不像别人以为的那么累。

都是魔说的

有一次,沩山灵佑禅师对弟子慧寂说:“孩子!你要快点开悟哦,不要执著于文字和概念。”

慧寂说:“我连信仰都不要呢!”

灵佑问:“你是信了才不要呢,还是不信才不要呢?”

同类推荐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修行在人间:精进

    修行在人间:精进

    本书分为调适生命之道、修行之道、君子之道、幸福之道等四卷,所谓“道”即指方法或道理之意,举凡人生各种场合的应对方法和思考理路多有涉及,如谈学习、谈生活、谈交际、谈家庭、谈修身养性等,将佛法见解与日常为人处世相融合,实用性颇强。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宁负天下不负倾

    宁负天下不负倾

    一句殿下,将拥有千万粉丝的她,拉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了太子,万人唾弃,让她深度怀疑自己的剧本拿错了,只得背上太子这个锅,女扮男装,“战战兢兢”过着日子。某男嘴角一勾“找到你了”
  • 疆诉杂集

    疆诉杂集

    《南方姑娘》南方的风躲藏吹乱了绿波荡漾·田间路旁,有着一位姑娘她有田野的颜色,秋水的眸光肩上叶落,扫过眉间惆怅她有一个冬天的秘密被深秋掩藏·南方的风很长卷着风筝的线拉向远方扯着思恋,搅乱了迷茫拉开了门帘,扯响了铃铛(啦啦啦……)·南方的姑娘可还记得那年的北方厚厚的白雪掩埋冬麦下的故乡
  • 绝美女神的贴身狂少

    绝美女神的贴身狂少

    他有一个绝症的女儿,他有一个叛逆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有不少女神级别的女朋友。他是第一公子,他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只为日后的辉煌!!!新书《都市之至尊大帝》已经上传,欢迎各位新老书友品鉴!!!
  • 重生之每当变幻时

    重生之每当变幻时

    梁初见也不知道为何看本单纯吐槽了一下生活就转变得天翻复地的?暗自吐槽男主是不是都给身边的人下蛊,怎么每个人都像施了咒一样对他着迷,然而到她传书进来才发现......
  • 死期已至

    死期已至

    公元4673年,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即将死去。卡尔特人痛心疾首,想尽一切办法延续他的生命。然而,这份好意,江尤不愿意接受。
  • 小妻在上,傅少走远点

    小妻在上,傅少走远点

    从此月城谁都知道,池婳是傅时琛的心尖宠,在月城可以横着走,谁都不能动。
  • 望夫成龙:种田养成大官人

    望夫成龙:种田养成大官人

    沈茜出生时,有一僧一道门口断命。僧曰:此女命硬,克尽亲友,亲痛仇快,一生不顺,至死凄凉;道曰:此女命贵,顺风顺水,人上之人,最能旺夫,一品诰命。僧抚掌而笑:和尚悟了。原来是你对了,我错了。道摇头苦笑:道士也悟了。原来我没对,你也没错。一僧一道携手而去,飘然若仙。
  • 我武维扬

    我武维扬

    方梦白中大奖,却被一张彩票带穿异世大陆。天庭坠落数万年后,人道牢牢占据中土,妖族默默寻求复兴。有魔道修士挂羊头卖狗肉,寻机兴风作浪,有无双剑客御剑青冥,剑气纵横万里。于是,方梦白只身闯进了这个神话般的世界。
  • 盘龙之神行天下

    盘龙之神行天下

    玉兰大陆,神圣同盟,芬莱王国,多伦小镇,一个很普通的小镇,一个小男孩正在家里等着姐姐回来。
  • 我女儿来自游戏

    我女儿来自游戏

    如果有一天,脱坑很久的游戏中的女儿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现实找你,你会怎么办?夏墨:“报告警官,我捡到一个女儿,需要上交!”灵气复苏的大争年代,夏墨只想带着女儿悠闲的种田,但却在不经意间打造出一座天下第一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