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我们生命里的一盏明灯,它能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所以当你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时,千万不要把梦想演绎成空想或是幻想。
跨上梦想的马背方能自由驰骋
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位年轻的画家,他有个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漫画画家。而事实上,他除了自己的这个理想,真可谓一无所有。他当时身无分文、处境堪忧,但就是凭借着自己的这份理想,他选择了毅然离家远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起初,他到一家杂志社去应聘,因为他觉得杂志上的漫画版块,会让他有用武之地。但当那家杂志社的主编看了他的作品后,却认为他的画太缺乏新意了,根本上不得台面。后来,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先在教堂作画,可那里的报酬很低。即便这样,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后来,他花很少的钱,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一天晚上,他疲倦地躺在简陋的床上,借着昏黄的灯光,他看见一只小老鼠闪着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对着他张望。当他想再仔细地看看它时,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一会儿小老鼠又一次出现了,当它发现那人没有伤害它的意图时,它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此后,那只小老鼠就经常出现在他面前,还不时地在地板上杂耍似的做多种运动,而他就给它一点面包屑吃。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慢慢地建立了友谊。
有一天晚上,他的灵感在暗夜里闪出一道光芒,他想:我何不以这只小老鼠为原型进行创作。于是,他迅速画出了一只小老鼠的轮廓。又经过不断地观察和修改,然后,一个成熟的老鼠形象终于诞生了,它就是现在最伟大的卡通形象之一——米老鼠。那个年轻的画家的名字叫沃尔特·迪士尼,后来他开创的迪士尼乐园风靡全世界。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份期待,并渴望成为梦想中的自己。每当我们谈及梦想的时候,也总会充满激情与自信,并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确实,有梦想的人是最幸福的。马云也说过:“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的。”
梦想的力量超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它不仅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赋予我们前进的无穷动力;梦想还是一盏明灯,它能为我们未来的人生引路,还能点燃我们人生的希望。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费瑞说过:“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所以,不管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过往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把握住现在,并知道自己的将来想要获得什么。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他的存在,就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意义;他的生活也就如同断线的风筝,漫无目的,飘忽不定。
在梦想的驱使下,很多人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如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圆了飞天梦;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减轻了挖掘工人们的繁重劳动;茅以升立志造出全世界最坚固的桥梁,不让桥断人亡的悲剧重演;……若非如此,将很难成就大事。
一百多年以前,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两兄弟收到了父亲送给他们的一个礼物。这个礼物长得怪模怪样,但最让他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个怪怪的东西竟能在空中飞翔。兄弟俩对此充满了好奇,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像鸟、蜜蜂等才会飞翔,兄弟俩从来不敢相信,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在空中飞翔。从此,在两兄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一个梦想——制造出一种能载着人们在空中翱翔的东西。这个愿望也一直激励着他们。
两兄弟长大以后,他们就正式开始研究飞行器。可在当时,兄弟俩的研究计划并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人能够在天上飞”,因此他们的研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资助。但是他们从不怀疑自己的梦想,于是决定一边工作挣钱,一边展开研究。几年过去了,经过反复研究和改进,兄弟俩终于成功研制了滑翔机。但他们的终极梦想是制造一种不用风力就能飞行的机器,所以他们继续研究。过了几年的时间,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这两兄弟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正是基于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才让他们在人类的飞行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有梦想的人,就算历尽生活的艰辛,他最终也会体味到生活的美好。再来看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的时候很调皮,但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到月球上看看。有一次,小阿姆斯特朗在泥水中忘情地蹦跳玩耍,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飞溅的泥巴弄得不成样子了。当妈妈问他在做什么时,他兴奋地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我想知道那上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着满身泥污的小阿姆斯特朗,妈妈并没有生气,反而和气地对他说:“去吧,但你别忘了从月球上下来回家吃晚饭!”后来邻居们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小阿姆斯特朗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球,当他去一个邻居家窗下捡球时,听见里面有个女人大声嚷嚷道:“休想让我嫁给你!除非邻居家的小孩登上月球!”显然,这个女人认为“登上月球”是一个荒谬的想法。
谁也没想到,很多年后这个小孩子真的登上了月球。当他返回地球接受采访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饭!”后来,他还说了一句让很多人都感到费解的话:“戈斯基,祝你好运!”其实那个戈斯基就是当时女邻居口中的男人。
阿姆斯特朗的母亲无疑是伟大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她看到满身泥泞的小阿姆斯特朗便严厉责骂,并对他“跳到月球”的梦想予以否定的话,很可能就没有日后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了。
可见,父母的一句话对儿童的梦想可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小阿姆斯特朗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睿智的妈妈,他的梦想得到了她的尊重,并最终得以实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没有阿姆斯特朗那么走运,因为很多孩子儿时的梦想都被父母无情地扼杀了。因为在这些父母的眼中,小孩子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在这些父母看来,孩子们还没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他们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也完全没有意义。也正因为此,这些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构建了一个他们认为的最完美的梦想。虽然这些父母的初衷都是善意的,但这却在无形中自私地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殊不知,孩子们的梦想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有梦想的孩子才能飞得更高!因此,只要孩子的成长不偏离人生轨道,父母要尽量尊重孩子们的选择。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不可能人人都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那样伟大,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用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来谱写生命的辉煌和永恒。可是我们一样要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梦想,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的梦想,只要我们肯为它去挥洒汗水,我们依然可以无怨无悔。就算那个梦想最终没有实现,但那份执着与艰辛的经历同样弥足珍贵。人的一生,我们只有跨上梦想的马背才能自由驰骋,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梦想而永远闪光。
给彷徨的人生装个“导航”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自己烦恼的事,诸如没房、没车、没钱等,但是这些烦恼都是看得见的烦恼,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解决,唯独有一种烦恼最让人头疼,甚至可用恐惧来描述,那就是当一个人总没有理想,一直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这种烦恼会让我们陷入迷茫与彷徨。一个人在彷徨的时候,总会不停地逼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候我们的思维就如同一团乱麻,思考的轨迹与方向也飘忽不定。当我们始终无法理顺自己的思绪时,就会陷入一种没完没了的痛苦之中,甚至会让自己产生抑郁,对生活感到绝望。对此,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当彷徨的时候,我们就急需一个引导人生的“GPS(导航仪)”。因为,有人生方向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其实,彷徨是一种成长意识的觉醒,每个人的成长,都必然经历彷徨之苦。如此说来,彷徨便是人生赐予我们的契机,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绝佳机会,就会让自己更加成熟。所以,面对彷徨,我们要做的是直面它、战胜它,还要感激它,要知道比起那些从来没有彷徨、没有思考过人生的人,我们是在成长,在进步。
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可见,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它发生的道理,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只能勇往直前地去解决它,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又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面对它。因此,在我们彷徨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复杂思考所带来的痛苦感到恐惧,更不要选择逃避而把这种痛苦变相延长。因为拒绝彷徨,就等于把自己与真实割裂,还会把自身拖进更深层次的痛苦。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抱着无所畏惧的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尽管我们有着千百般的不愿意,但是我们必须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把这种彷徨和困惑转化为人生的财富。由此可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或许这就是你穿越迷茫的关键。
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仅心理状态乐观,而且态度也很积极。积极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它能激发你的潜能,让你自然而然超越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的人,即使在“大雾茫茫”,找不准人生方向的时候,仍能对学习和工作充满热情,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该明白,迷茫并不意味着青春蹉跎,它是一次有意义的自我探索,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当你学会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穿越灵魂的痛苦,在迷雾中拾回内心的安定和满足时,生命自会引领你走向属于自己的使命和幸福。
有个社会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个当地的大学里,选取了一些成绩优秀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采访,他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他一一记录下了这些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五年之后,这些学生都陆续步入了社会。这位社会学家通过各种途径又找到了那些曾经采访过的学生。当他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回访时,却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吃惊的现象:五年前那些想法积极的大学生中,只有少数人依然是精英,很多人都只拿到很低的薪水,甚至还有些人至今没有找到工作。
这一结果,让这位社会学家很困惑:难道积极的心态会起到反作用?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在他采访的这些大学生中,很多人是借着优异成绩的幌子,只是在表面表现出来的“假积极”,事实上在他们的心底里却不相信自己可以毫无畏惧地面对生活。这种“消极”的态度,根本不会获得积极情绪的鞭策,也注定他们不可能获得成功。而只有那些以真正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人,才会在社会的大潮中顺风顺水、一往无前。
如此一来,我们一定要警惕彷徨背后的负面思想和消极态度。因为在负面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会把真实的存在刻画得恐怖异常,于是我们便一心想抛开现实,并妄图以有限的现在来把握无限的未来。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被禁锢在这种思想幻觉的枷锁中时,我们往往浑然不知,甚至一生都会挣扎在恐惧和焦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人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也很容易产生抱怨,如“为什么别人就有称心的工作?”“为什么我总不如别人?”“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一贫如洗?”……这些羡慕嫉妒总让我们反思着自己的生存状态,给自己造成混乱,使自己不得安宁。这时的你已经不是简单的找不到方向了,而是衍生了严重的消极态度,稍不留神就会腐蚀人生,虚度光阴。
还有些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他们自作聪明地把这些负面情绪压在心底。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总有一天它们会突然爆发。当所有的负面情绪涌出你的内心时,又会把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带回到最初始的阶段。当积压在一起的问题同时爆发时,对他们的心灵来说绝对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那时他们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黯淡无光,并对生活充满抱怨。在此之后,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因为这个空间以外的所有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危险的,他们害怕那些事物会再次伤害到他们已经非常脆弱的心灵,久而久之,他们将被永远囚禁,再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生产汽车的车间里,一些员工会在私下里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单调,抱怨这样的薪水无法改变生活。因为车间主任每天也在工作的第一现场,对手下员工的抱怨也很理解,甚至有些感同身受,所以他并没有及时出面制止。时间长了,这些抱怨自然而然就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
这天集团领导穿着工作服,来车间视察工作。因为他穿着工服,所以除了车间主任谁也没认出来。车间主任刚要上前欢迎,却被他挥手制止了。他趁员工们坐在一起休息的时候,问了大家一个问题:“终日在这个小车间里重复着这种单调的工作,你们会感到厌烦和迷茫吗?”很多员工都仿佛遇到了知己,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当然了,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就这点工资怎么养家?”“怎么不迷茫?可辞职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这时这位领导发现车间里还有一个员工没有休息,而是在反复地检查着一辆即将出厂的汽车。这位领导走过去问了他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员工指着眼前即将出厂的汽车说:“厌烦?我没觉得,我只知道刹车系统的重要性!我也知道我所背负的责任有多重!如果经过我手造出的汽车出了刹车方面的问题,那我会后悔一辈子!所以我一定要让它成为一件完美的工艺品。”领导听后没说什么就走了。可以看出,在这些员工中,只有后者的心态是积极的。
后来,在集团进行的大调整中,第一个抱怨的工人被辞退了,原来的车间主任被降为副职,而最后被领导提问的工人则被破格提升为车间主任。
可见积极的心态总能让你乐观地面对现实,还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改变你的人生。人之所以迷茫彷徨,乍一看好像就是不能明确自己眼下的目标,其实你仔细想来还会发现:原来我们想要的一切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得来的。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前行,哪怕每天积累一小步的路程,你也会到达你最终想要到达的地方。
迷茫彷徨是人生的常态,就连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这就如同在大雾中前行一般,我们能看清的只有脚下的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索性从眼前开始,哪怕经历一些失败,走过一些弯路,但是一切都会渐渐明朗。千万不要心存幻想,因为你想要的,上天永远不会赐予你,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我寻找。人生的“导航”就在你的身上,关键是看你如何使用。
深入内心,探知正确的人生方向
当我们正确认识了彷徨之后,为了更快地穿越这个“茫区”,我们需要找到捷径,即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其实一个人真正的人生方向,就取决于他心中的价值观。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人就会有方向感;有了方向感,生命才会变得简单而快乐。
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也会左右一个人价值观的取向。因此,在寻找自身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先要立足于现实,让我们的目标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只有立足于实际,目标才会看起来更明确、更有目的性。所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空谈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在认清实际的前提下树立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在一个时代的大环境下,根据现实来确定我们的追求,确定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被父母灌输一个人生目标:你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后要像某某大人物一样。其实,面对这个强加的理想,很多孩子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更为关心眼前现实的东西,如想拥有某个玩具,或者想考更高的分数,以便以此为条件获得一些利益或去游乐场玩,等等。再比如说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他的理想就是要周游世界;一个没找到媳妇的人,他的理想不过是想娶个好媳妇,过上好日子。我们的人生目标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而一些远大的人生目标也是在经过无数次的自我反省后,才会逐渐清晰。
就拿职业规划来说,也要从现实出发,先做好眼前的工作最为切实。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工作想得太理想化了。由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太大,导致他们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越来越不适合,甚至很厌恶当前的职业。于是他们选择了跳槽,可无论跳多少次槽,发现结果还是一样。其实,这些人就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会有不开心的日子,这一点几乎无法避免。究其原因,正是他们存在认识上的盲区,以及消极的人生观在兴风作浪。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河边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呆呆地望着河面,表情茫然。这时,一位老者撑着船来到了他面前,问他要不要过河,他没说话只是慢慢地登上了渡船。老人问他去哪个码头,他也只是淡淡地说:“随便吧。”老人说:“小伙子,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能否跟老头子我说说?”年轻人抬头看了老者一眼说:“我很彷徨,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到底在哪里?”那位老者微笑对他说:“小伙子,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我知道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你替我划一下船,我慢慢讲给你听。”说着便起身让开。那个年轻人没有拒绝,随手抓过一支船桨,他发现那支船桨上刻着醒目的“理想”二字,但他并没有过多在意,便开始试着划船,可那只船只是原地打转并不能前行。这时那位老者说:“试着两只桨一起划。”他又抓过另一根刻着醒目的“工作”二字的船桨,两只船桨一起划了起来,这时小船便开始向前推进了。虽然老者再没说什么,但这个年轻人已经恍然大悟。
其实人生就如同划船,当你彷徨的时候,先做好眼前的工作。我们切不可心存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很容易找到一个既简单又能改写命运的人生目标;承蒙上天的眷顾,派遣一位使者给自己指引道路,从此飞黄腾达;等等。但现实是残酷的,职业的探索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先别说你的白日梦不可能实现,就是你现在努力的方向很也有可能不是你最终要去的方向。事实上,也很少有人最终的人生目标与他出发时拟定的一致,即便是那些红得发紫的成功人士,也不可能生来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可见,每个人所热爱的东西大多不是先天的,当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你才会对其产生深厚的感情。
所以有时我们要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让自己没有选择余地的同时,义无反顾地付出。也许经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你就会爱上眼前的行业,并愿为之奋斗终生。就算你最终发现这真的不是你所追求的,但是毕竟你奋斗过,并为此收获了成功的经验与信心,也可无怨无悔。正如乔布斯所说:“追随我心,并不是指我心里的目标或信念是不变的,而是说我不断在问自己的内心我要的是什么,并努力追寻它。”那些阅历尚浅的人,之所以迷失自己,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没有付出,就无法体会在付出的过程中所衍生出的热爱。
法国名著《小王子》中有个故事:小王子的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了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它。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星球上的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它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它,除过它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它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它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它,它也驯服了他,它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雄心壮志摆上桌面,与其抓破头皮为自己的自欺欺人去开脱,倒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并努力将其做到极致。当你有了一技之长之后,不管你接触什么行业,这都将是你最大的资本。俗语云:“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是本能;做好不喜欢的事,那才是本事。”某资深导师也曾说:“不要彷徨了,你所做的工作就是最适合你的工作!”
扬长避短,发掘核心竞争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子背着一个孩子,他们俩有说有笑地走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这时,一个小男孩跑到他们面前说道:“叔叔,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自己下来走路呢?你看我都是自己走路,从来不让妈妈背的。”那个男子并没有马上答话,反而是他背上的那个孩子轻声地说道:“累了吧,我们也歇歇吧,你前面两米处就有一个长椅。”等他们坐下来之后,那个小男孩又接着问:“小哥哥,你为什么不自己走路呢?”这时那个男子摘掉墨镜说:“孩子,小哥哥的腿不能像你一样正常走路。而我是个盲人,我背着小哥哥就能代替他的双腿,而他也能充当我的眼睛,明白了吗?”那个小男孩想了一下,点点头,然后便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这两个残疾人正是因为懂得取长补短,所以他们的生活才能过得简单快乐,而不至于黯淡无光。在现实生活中,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我们也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然而人一生中最怕的就是选错了舞台,而误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博士曾在1999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观点: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
美国著名的“优势理论之父”、盖洛普公司已故的前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也认为:“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能否以最大限度来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会无暇顾及发挥自己的优势。令人可惜的是,任何人的缺点总要比才干多得多,而且许多缺陷是后天难以弥补的。”
讲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典故──田忌赛马。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输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担任老师。
孙膑正是看到了不同马匹的长处,再辅以正确的策略,简单地进行以长击短的顺序调整,便能获得完全不同的结局。历史上的很多伟人都善于扬长避短,这也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一生。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肯的相貌总成为他人攻击他的话题。在一次竞选总统辩论中,道格拉斯指责林肯是个两面派,有两张面孔。林肯却说:“如果我有两张面孔,我还会情愿戴这一副吗?”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赢得了掌声。他发表竞选演说时还说过:“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一了间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有大书架一个。架上的书,每一本都值得细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正是凭借这种扬长避短的才能,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的这种扬长避短的才能,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争初始阶段,林肯曾先后任用了四位将领,但是这几位近乎“无缺点”的将领皆被南军打败。后来,林肯改变了自己的一贯想法,也不顾及众人的反对,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林肯知道,尽管格兰特嗜酒如命,但他超凡的军事才能才是最为可贵的。事实证明,林肯的扬长避短和知人善用也让格兰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在格兰特的统帅下,南军很快土崩瓦解,内战得到平息。
生活中,很多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一些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渗透着老师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自身经历,也往往会把学生们的思想导入一个思维定式。在这个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不仅放弃了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认识现实社会,相反还要硬把自己“代入公式”,并以此来给自己做出评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便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及潜能,甚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还有一些老师们的评判,也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如胡适慧眼识得罗家伦便是最好的例证。
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曾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罗家伦知道后便去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罗家伦的国文得了满分,但是他其他各科的成绩均不突出,甚至数学还考了零分。
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先生也参与了阅卷工作,他恰好负责国文阅卷。罗家伦的国文考卷正是他评阅的。胡适很看好罗家伦,尽管在他得知罗家伦的其他科目成绩不理想之后,还主张破格录取。幸运的是,当时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也支持胡适的建议,最后,罗家伦被招到了北大,成了胡适的学生。
后来的事实说明,蔡元培和胡适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罗家伦在北大讲究学术自由的风气中,很快脱颖而出。他与同学办《新潮》,倡导文学革命,并积极参加爱国游行,还起草了《五四宣言》,成为五四运动的骨干。
1928年,罗家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首位校长。在他当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钱锺书也被他破格录取。据说钱锺书当时英文考了满分,国文接近满分,但数学只考了15分。
如果没有胡适这个“伯乐”,罗家伦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命运。后来罗家伦也做起了“伯乐”,并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钱锺书。
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一定要注重发掘孩子们的长处和潜能,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正是某个孩子的长处会造福全人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你正确地定位自己,就算你的长项并不那么出众,但只要你善于利用,就能形成制胜的优势。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没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有庞大的军队,但他们依赖正确的战略战术,一样可以战场扬威。可见,人生成功法则就是:面对对手,以长击短;面对自身,扬长避短。
切忌好高骛远,做真实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知名企业招聘员工,经过层层考核最终只剩下四个人。最后他们来到几位公司领导的办公室,进行最终的考核。简单的询问之后,其中有一个领导问了一个问题:“你们都很优秀,但你们只能留下三个人,所以最后再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几位在这里待了半天了,请告诉我你们在这间屋子里都看见什么了?”说完,他用手示意从左到右轮流回答。
第一个年轻人说:“这里有四个面试者,你们五位老总,还有桌子、烟灰缸和果盘等。”说完领导们都笑了,第一个年轻人心里开始打鼓。第二个年轻人接着说:“这里有一把扫帚太显眼,放在这里不太适合,我建议将它拿走或放在隐蔽的角落。”领导们纷纷点头。第三个年轻人接着说:“在场的人当中,只有我穿着休闲装,而且每个人的衣服颜色都不同,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标新立异,都想与别人不同。”领导交头接耳,面带笑容。这时第四个年轻突然站起来,指着几位领导说:“我只看见了你们所坐的位置,我也要尽快坐到你们的位置上。”几个领导不禁鼓起掌来。后来,前三个年轻人都成了这家公司的骨干,有人还荣升为副总;而第四个年轻人因为好高骛远,仍然在为了谋求更高的职位而四处奔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甚至还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理想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超越现实。一只有理想的乌龟,它的理想可以是成为全世界爬得最快的乌龟;一个有理想的兔子,它的理想可以是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兔子。这些理想都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乌龟的理想是爬起来比兔子还快,那便是痴心妄想了,因为这脱离了现实。
不管什么样的理想,要实现它都要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很多杰出的人物,如汉高祖刘邦、史学家司马迁、音乐家贝多芬等,他们都拥有脚踏实地的共性,在付出了异常的艰辛之后,才获得了成功。拿汉高祖刘邦来说:秦国灭亡之后,历史进入“楚汉之争”的篇章。
刘邦、项羽各持一军,双方都想独霸江山。项羽自恃武力盖世,骄奢自大,打心底看不起刘邦。他从未脚踏实地地去练兵,养精蓄锐,也不懂得安抚民心,还对人民厚敛赋税,从而大失民心。而刘邦却是另一番做法: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对下竭诚尽心,于民宽刑薄税,于己苛求至善。最终,垓下一战让一代霸王项羽彻底失败,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得胜后的刘邦则成了大汉的开国皇帝。正是由于刘邦的脚踏实地,他才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这些伟人头上的光环,而不去解读他们背后的辛酸。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你现时的明艳,当初的芽儿,却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当今社会,好高骛远者不在少数。这些人面对别人的劝说,往往不屑一顾,还抛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大话。事实证明,这些人终将一事无成。因为好高骛远使他们的眼光空茫、不切实际,更不愿从小处着手,到头来还是在原地打转;好高骛远还使他们放弃了许多现成的成功机会,不愿也不屑做艰难而漫长的原始积累。殊不知,没有量的积累,又哪来质的飞跃?
这种心态,在不少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他们自恃“学富五车”,目空一切,尤其是有了一点小成绩后,更是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可是渐渐地他们就会发现,几年过去了,自己想得到的却始终没有得到,于是内心便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和不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一次,这个年轻人出海时,碰到一个捕了几十年鱼的老渔民。年轻人发现这个渔民好像并不在乎自己能捕多少鱼,老人家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让这个年轻人很好奇。年轻人问他:“老人家,您每天要捕多少鱼?”他说:“孩子,捕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年轻时我要养家糊口,不能不想着多捕一点,现在孩子大了,我和老伴只要能过活就好,也不奢望能捕多少了。”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于是他说:“海是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话茬。老人接着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够从容不迫,懂得知足常乐。所以,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古罗马大哲学家西刘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也许有人会说:“不见得吧,社会上有很多高调做人的成功人士,有些甚至孤傲到眼中无人,但是你不能就此否定这些人的成功吧?”其实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殊不知,这些人在高调之前一定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经历过无数的艰辛。
我们在谈及人生理想时,总喜欢给自己树立一个心目中的偶像,但最好不要选择那些特别成功的公众人物。有远大的志向固然好,但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一个李嘉诚、一个马云……不可能人人都有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正确评估自己,选择一个切实的竞争对手,最起码不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我们在欲望的诱惑下,也会高估自己,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定得过高,甚至失去理智。虽然每个人生下来就有欲望,但是我们要学会克制欲望。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多,他想得到的就越多,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就会越多;反之,人的欲望越小,就越活得超然洒脱、平和豁达。下面这个故事便说明了欲望的诱惑力:
国内某化工集团准备高薪聘请一个罐车司机。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所送货物的危险性,应聘条件非常严格。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应聘者,他们的综合条件都比较优秀,负责筛选的考官一时间很难做出取舍。无奈之下,这个考官就领着这三个人来到了部门领导的办公室。这个部门领导问了这三位面试者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假如悬崖边有块金子,且足以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当你开着车去拿时,你觉得把车停在距离悬崖最近而又不至于掉落的距离是多少呢?”大家面面相觑,就连那个考官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什么意思。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第一位应聘者拍着胸脯说:“一米,我敢保证!”话音刚落,第二位应聘者眼里放着光说:“半米,绝对没事!”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第三位应聘者的身上,“我会尽量远离悬崖,太危险了!”第三位应聘者说,结果他被这家公司录取了。
总之,不管做人也好,做事也罢,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对现实,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只有踏踏实实做事,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畏艰险,才能实现远大的梦想。
做回唐僧,生来只为西天取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辉煌绚丽的人生。因此,为了规划和点缀自己的人生,很多人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伟大的计划。他们认为就算某个计划无法实施,还可以进行下一计划。殊不知,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当他们有一天终于醒悟,回过头看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时,就会发现竟没有一件值得回忆和津津乐道的事。这也注定他们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曾经有很多未能被选为战马的“驽马”,它们被迫在大街上以给人驮东西和拉车为生。其中有一匹白马,它始终不甘于这种境地,它一直想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匹白马听说有一个打算去西天取经的和尚,要选一匹能吃苦的马作为他的坐骑,于是它打算去应征。其他的同伴都劝说它不要去,因为西天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一路上豺狼虎豹众多,说不定哪天就会丧命。但是这匹白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应征了,结果它真的被选上了。
就这样,它跟着那个和尚开始了漫漫征程。一晃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它跟那个和尚不知经历多少次磨难,才返回了故乡。回来后,那个和尚成了举世闻名的法师,而它也成了马中的英雄。
有一天它走在大街上,看到了自己的那几个同伴驮着一些东西走过,于是便叫住了它们。十几年没见,它们诉说着这十几年的经历。白马向同伴们讲述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如火焰山、流沙河等,同伴们听得目瞪口呆。最后那匹白马说它虽然上不了战场,但是它这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也足矣了。听到这,那些同伴们都不禁潸然泪下,心想自己每天都要不停地运货,平均下来也不比去西天的路近,可得到的境遇却完全不一样。
可见,人这一生之中,能实现很多理想固然完美;但哪怕只做好了一件,那也不枉此生。当别人问起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你至少有一个成功和幸福的回忆,你可以坚定而自豪地告诉他“此生我没有白活”,哪怕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件不足称道的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也有这样一段十分经典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再伟大的理想若无法实现,也只是空谈;再小的事情,你只要将其做到极致,依然可以点亮你的人生。麦哲伦把一生都献给了环球航行;文学巨匠曹雪芹凝注一生的心血著成《红楼梦》;六小龄童为了塑造“孙悟空”的完美角色倾注全部精力……其实这些人的想法都很简单,那就是哪怕穷其一生也都要做好这件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说过:“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其中大多数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却只做一件事情。假如你们把这些时间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那么,你们同样会取得成功。”所以,我们不妨做回“唐僧”,一生只执着于“西天取经”。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加州的一个消防站里,有一只灯泡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在工作,这期间熄灭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星期。在一百多年前,是谁有这么神奇的技术,能使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这只神奇的灯泡的发明者,一定就是闻名遐迩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
有人通过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发现,在电灯刚发明不久,美国的一家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当然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自然也受邀参加,一同参加的还有很多当时很有名气的发明家。在比赛过程中,举办人将电压逐渐提高,结果所有发明家的得意之作,都一只只相继爆炸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灯泡还亮着,也就是上面那只已经工作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灯泡。让在场的所有发明家出乎意料的是:这只灯泡的研制者,并不是当时名气最大的爱迪生,也不是其他有名气的发明家,而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发明家柴莱特。
那场电灯实验竞赛结束后,爱迪生出于对柴莱特的欣赏,邀请他一起参加碱性电池的研究。然面对大发明家的邀请,柴莱特却拒绝了这个好机会,他指着在比赛中获奖的那只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柴莱特也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生只亮一盏灯,守到群火熄灭,照样辉耀天空!”这就是为什么柴莱特研制的灯泡,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光耀百年的秘诀和根源。
当决定做一件事时,就要抱定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一旦锁定目标,那就百折不挠。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即便有了几万亿的资产,也不涉足其他行业;比尔·盖茨就算挣再多的钱,也只做软件。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注定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有蜚声世界的成就。不过没关系,就算我们没什么过人的长处,也没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我们能围绕一个行业、一件事,并穷其一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那我们一样可以成为一个佼佼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擦皮鞋的人,也能成为一个“五星级”擦鞋匠;地摊小商贩,一样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商人……这些勤劳质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精益求精。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叫凯比特东急的四星级的酒店。很多国内外的明星大腕,只要来到东京都指定要下榻在凯比特东急酒店。其实在东京,这个凯比特东急酒店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奢华的酒店。这些对生活质量有着极高要求且近乎苛刻的明星们,都对这里情有独钟,原因主要是:享受一下这家酒店专属擦鞋匠——源太郎的“五星级服务”。
源太郎擦鞋方法很独特,而且经他匠心独运地一番擦拭,就能让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旧皮鞋焕然一新、光可鉴人,而且光泽持久,可保持一周以上。凭借着炉火纯青和不同凡响的技术,以及一丝不苟的精神,源太郎赢得了众多顾客的青睐。他的老主顾不仅遍及全国,还有很多人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方。也正因为此,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发往各地的速寄纸箱。源太郎善于思考,凭着高深的职业素养,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揣摩,他练就了一项“绝技”:当他与人擦肩而过时便能知道对方穿何种鞋,还能从某人鞋的磨损部位和程度,判断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
不过,源太郎曾是一名失业工人,主要靠打零工度日,日子过得很艰辛。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跟一个美国人学擦鞋。由于源太郎的领悟能力非常强,又肯花心思钻研,所以他学得很快,还琢磨出了独到的方法。也正是抱着精益求精的心态,从此之后,只要他听到哪儿有好的擦鞋匠,他就千方百计赶去请教,虚心学习。经过自己不断地潜心研究,源太郎的擦鞋技艺越来越好,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并最终成为一个蜚声世界的“五星级擦鞋匠”。也许很多人都看不起擦皮鞋这个行业,但是源太郎却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这个普普通通的行业里,也正是凭借着自己十足的韧劲,通过不懈的坚持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把默默无闻变得轰轰烈烈。俗话说:“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行业没有贵贱之分,正如物质上的富足也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开着大奔依然唉声叹气;而有些人就算骑着自行车,依然哼着快乐的曲调。所以,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能让你愉快,就值得奉献自己的全部,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总之,一个人一生哪怕只干一件事,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并坚持努力做好,那你就没有枉费生命价值。仔细算来,人的一生并不算长,精力也很有限,也许正当你踟蹰之际、放纵之时,便已到了迟暮之年,等到“老大徒伤悲”之时就一切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早做打算。那些朝三暮四之人,就算他聪明绝顶,到头来也必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