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300000020

第20章 上海商人(1)

精明精细,看重利益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十里洋场”的辉煌,造就了独具魅力的上海商人群落。历史的恢宏大气为上海人争得了骄傲和自豪的资本;与此同时,上海人又过于死抠,这似乎与大气派、大模样形成了背反。在外地人眼里,上海人就是一群“门槛精”。在日常生活中,上海人常常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更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

然而,上海商人就是在这种‘臂反”中创造着辉煌的业绩。

1.精明自负,做生意死命的抠

精明精细,是上海人给全国人民留下的“美好”印象。传统中国人“轻利重义”,讲究大方豪爽,但经商做生意则讲究精打细算,斤斤计般,精心如心。经商传统的磨练使上海人在传统的中国人之中显得独树一帜。

早在20世纪初,上海的买办便造就了一批精明干练的企业家精英分子。当时,一批批上海人成为外商的打工者,一些上海人成为专为外商跑生意的买办,上海的商业环境便使这一批批与外商天天打交道的上海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商业素质和商业文化,这也是上海人精明的商业意识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强化力量。如今许多台商到大陆做生意,对上海人的评价常常是“太精了”。

1905年,上海商人、大世界的创建者黄楚九在其法租界汉口路的“中法药房”推出保健口服液“艾罗补脑汁”,药瓶的商标上印着洋人头像,标着“Dr.T.C.Yale”字样,暗示此药为洋博士所制,并附有英文之功效说明,一时销售供不应求。不料,有一个外国盲流找上门来,自称是艾罗(Yale)博士之子,指出黄楚九侵其父专利权并以此牟利,要跟黄楚九对簿公堂。黄楚九是何等精明的商人,立即公开认错,广泛宣传,付专利费数千元,变敲诈为做托,大炒一把,使其“艾罗补脑汁”销路广开,上海人的精明,在黄楚九身上可见一斑。黄楚九开辟的大世界就不必说了,它是乡下人逛上海的必去之地,如同外省人去北京一定要游颐和园一样。

在上海这座城市,你处处可以发现精明、聪明过度的现象。上海人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并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为此,韩国的一家报刊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实际上,上海人的精明和仔细也是长期的艰难生活条件“逼”出来的。1949年到1976年近30年间,上海普通居民住的石库门是个什么样子?几乎没有一家人有完整的石库门房子,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的状态。1949年以后,一套石库门里今天塞进来几家,明天塞进来几家,塞到1976年,一套石库门房子住进了30多家。大家共用过去一个家庭使用的厨房,各种问题就出来了:嘈杂的环境,堆满什物的狭窄楼道,摇摇晃晃的地板,刺鼻的煤饼味或煤气味,光线暗淡的会客厅,局促的亭子间,挺不起腰的三层阁,满是油烟的厨房等等。厨房会有几十个灯头,几十个开关。计划经济时代的艰难生活,不仔细和精打细算行么?当然,今天上海人的生活条件今非昔比,但精打细算的特质依然如故,只是转到了生意场上,变成了经商的精明。

谈到上海人的精明精细,不仅外地人深有此感,连上海人自己也直言不讳,但他们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曾在《城市季风》一书中对比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杨东平,也是上海人。他认为上海人的精明,包含了精明、精练、精致、灵活、聪明,但在它略含贬义的词义中,实在是指一种基于利益算计的过分的聪明。精明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一种素质。对上海人而言,这是在近百年的商业社会中磨砺陶冶出的一种生存能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未经算计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它要求每个人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调动各种手段,发挥各种技巧,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个人的智力资源,以取得个人的最大利益。

和旧时那种敢做敢为、吹牛夸口的“海派习气”相反,新流行的“海派”语言很多是嘲讽这种习气的,如“损浪头”、“开大兴”、“做冲头”。因而,精明或“门槛精”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容易滑落到一种以顺应为主的品格,所谓不当“冲头”、“好汉不吃眼前亏”是一种精明。或者叫“识相”;而乖巧、圆滑、媚上,见风使舵,也是一种处世的门槛。

长期生活在上海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中,也深刻地分析了上海人精明精细、严谨认真的心理品性形成的由来。他认为,上海人的这一特点、“是对实际效益的精明估算,也许是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尚存,也许是急速变化的周围现实塑造成了一种本领,上海人历来比较讲究科学实效,看不惯慢吞木讷的傻样子。”

搞科学研究,搞经济贸易,上海人胆子不大,但失算不多。全国各单位都会有一些费脑子的麻烦事,一般请上海人办较为合适。上海人不喜欢大请客。酒海肉山;不喜欢“侃大山”,神聊通宵;不喜欢连续几天陪着一位外地朋友来显示自己对友情的忠诚;不喜欢听大报告,自己也不愿意作长篇发言;上海的东方文化沙龙怎么也搞不起来,因为参加者会认为,赔上那么多时间得不偿失;上海人外出即使有条件也不乐意住豪华宾馆,因为这对哪一方面都没有实际利益……如此种种,都无可非议,如果上海人的精明只停留在这些地方,那就不算讨厌。

其实,中国南方商人(如广东商人、江浙商人等)的精明也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区域整体人群的文化心理素质,上海人整体上被人们认为精明之至,精明已经成为上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上海商人的精明是骨子里的。

因为太精明,上海商人做生意很有眼光。但是,由于太精明,上海商人大都十分谨慎小心,他们会注意到太多的细节。在做生意谈判之前,他们多半已事先调查了解好了市场行情、谈判对手情况等。他们的谈判多半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外地人不愿意和上海人做生意,主要是嫌上海人小气、精明,但是上海人履约程度高,他们守规矩,法制观念强,不像北方有些地方的人,喝起酒来乱侃胡吹,听上去很热情,过后什么都忘了,说话算数的约束力很差。杨东平认为,上海人的精明有进取和退守的两个方面。前者以智取胜,知大局求大利;后者算小账图小利。外地人关于上海人“精明不聪明”的议论,主要是指上海人难以合作,往往锱铢必较,因小失大。

有人抱怨说,上海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和“鸡蛋缝里挑骨头”的意味,言下之意是不欣赏。人们只看到上海的主妇们,在菜市场与小贩们砍价,斤斤计较,买东西时挑选半天,认真到了极点,很有耐性。上海人买菜,都是算计好的,每次只买“一点点”,正好够吃。凡此种种,让外地人觉得上海人太琐碎,太小家子气,有浓厚的“小市民气质”。

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挑剔的观念和眼光,使上海的工人成为全国素质最高的技术工人和技师,有大批上海师傅被全国各地的企业高薪聘请做技术顾问。也正是这种挑剔眼光和认真态度,使得长期以来上海产品的质量一直过硬,为全国人所喜爱。

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过一句话:“上海产品质量过硬,上海的主妇们有一半功劳。”的确,没有她们的不断挑剔,就不会有产品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同时,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看上海人。”这话大概就是对于上海人的自负的一点感慨。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尽管上海的人口也最多,但是,全国人民都认为上海人工资高,是有钱人,上海人也以此为傲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在上海,“外地人”这个概念显然带有贬义,或者带有对其文化不以为然的意思,起码也表现了上海人的一种文化优越感。有人戏称:“在北京人的心中,外地人都是小地方的人;在广州人的心中,外地人都是北方人,而在上海人的心中,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改革开放后,上海发展更快,上海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全国最高的人才素质及富有传统的工商金融文化意识,上海成为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

上海人因为自信而生的自负,在生意场上,表现为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做法坚信不移,认为自己的想法、主张是顺应自然,合乎逻辑的,所有的人都应赞同,不愿让步。一位美国商人说:“上海人除了有中国人通常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所有的那种‘中央大国’的自大外,还有一种傲慢心理,即他们觉得不需要外国投资者。”而中国其他各地商人感觉在上海,好像带来的不是钱而是讨饭碗,个个架子十足,恨不得让你磕头作出乞求。每次做生意,上海人都死命地抠,抠得你无利可图。这种生意谁肯做。

上海人这种自傲自大,招致了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反感,生意场上,外地人对上海人真是又爱又恨。

2.商战硝烟弥漫上海滩

中国近代商业精英云集上海,使他们在大上海各展雄才大略,各占地盘,从而使得大上海的商战十分残酷。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使得上海商人个个都善于商战。

凡事都有短长,上海人有做大事、创大业的主流倾向,但电有锱铢必较,行商过分小气的一而。事事锱铢必较,是短处也足长处,自幼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这使上海人更懂得怎么通过竞争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取得利润。

上海这种商业竞争的传统,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场虽尚小成熟,此时的商业竞争却十分残酷。洋商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之间,竞争都十分激烈。其竞争手段、激烈程度都给人以震撼。上海,商家必争之地,谁能立足上海,就意味着谁拥有财富。

近代上海商人给今天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商战,他们不仅和外商竞争,同胞之问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甚至十分残酷。上海著名的“协大祥”与“宝大样”布店的竞争更是你死我活,激烈异常。

上海著名的“协大祥”棉布店,从它开业时就采取全新的经营方式——明码标价、开架售货,一反原先棉布店暗码暗价,随意更换价格、看客下菜的陋习,使企业声誉大振,同时,又实行商品保退保换制度。

协大祥的新颖举措很快在全上海同业中掀起激烈竞争,特别是与直接竞争对手“宝大祥”的剧烈竞争更是你死我活,激烈异常,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共同发展。

1924年7月,双方新房落成,宝大祥抢先一天开门,协大祥迟了一天。宝大祥开业之时,小东门外大街上所有的洋布店,均以大减价作为竞销方法,在店堂内悬灯结彩,有的还在门口装上电灯牌楼,有的在报纸上刊登巨幅广告,招揽顾客,只有协大祥经理不以为然,认为与其花大钱做广告,不如把广告费便宜给顾客,于是普遍降价,还把几种名牌货亏本卖出,使顾客得惠而替协大祥做广告。

宝大祥开张时,以足尺加一为口号,但开业不久,业务仍不敌协大祥,就把足尺加一改为足尺加二来竞争。而协大祥先以老牌自居。以为信誉卓著,按兵不动,但到1926年,宝大样在协大祥对面开设宗大祥南号,1927年宝大样南号又把店基扩大至五开间门面,协大祥业务受到极大影响,协大祥不得不把足尺加一改为足尺加二,同年,宝大祥又在协大祥西边开设宝大祥西号,与南号一起,常以大减价为号召。三面夹攻协大祥。协大祥不甘示弱,也大竖旗帜,上书“价廉物美”字样,悬挂于马路中间示人。刹时间大街上旗幡招展,蔚为壮观。由于两家紧临,双方大旗常被风吹卷在一起,于是,在各自的旗杆顶上,都悬挂了利口剪刀,以割破对方被风吹过来的旗子,时人称“尖刀相会”。因此,双方都备有多面新旗,以备随时换用,这种不太文明的竞争方法成为当时一景。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这场商战,不仅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现代商业史上也十分有名,至今还被看成是市场竞争的经典案例。

至20世纪末,上海人在全国范围内骤然引发的一场“保暖内衣”之战使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两家“大祥”商号的商战遗风。

1996年,俞兆林发明了导温保暖复合绒,并将这一发明应用在内衣中,于是在1997年的电视广告中,天天可以见到一则以“亲情诉求”为内涵的广告,向国人推销“俞兆林”系列保暖内衣。紧接着,上海又崛起了两家保暖内衣巨头——“北极绒”和“南极人”,广告也铺天盖地,商战自此拉开帷幕。众多企业加入了这一行列,并联手合耍了一记阴招,重拳出击“俞兆林”的死穴——隔层膜。大肆宣扬“俞兆林”的质量问题。一时群雄大乱,最后纷纷降价,争夺市场。2001年事态升级,“北极绒”和“南极人”相继进军羽绒市场,“俞兆林”也随着跟进,在新领域里重燃“烽火”“南极人”率先发动广告战。随之而来的是“北极绒”率先生产鹅绒服,一举打破了羽绒服行业鸭绒一统天下的局面。众多鸭绒厂家又顿生愤怒,群起声讨,从质量上动摇鹅绒服,从此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鹅鸭之争”大论战:直到渡司登公司跟进生产鹅绒产品,一场关于”鸭好”还是“鹅好”的争吵才归于沉寂。

同类推荐
  •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论,共二十篇,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篇篇联系紧密,逻辑清晰,《学而第一》勉励人终身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作者还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从其性格及经历诸方面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凸显《论语》更深层次的丰盈智慧。本书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论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到底遵循什么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热门推荐
  • 超级武大闯水浒

    超级武大闯水浒

    附身武大郎,逆天改命,在这水浒乱世之中横冲直撞!“大郎!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勾引你的老婆,再也不会有人陷害你的弟弟,再也不会有人欺你辱你!”“我武大,要做这水浒传中堂堂正正的第一儿郎!”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以《我的世界》游戏初始角色史蒂夫为主人公创作的冒险故事。分别讲述了寻找钻石剑之旅、找出破坏者、对抗末影人、解救寻宝猎人、大战骷髅军团、对付苦力怕,故事与游戏贴合度高,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套书吸引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打开书本、爱上阅读。
  • 无界聚集

    无界聚集

    从来文如其人。冯大庆的剧作就像生活中的她一样,始终呼唤人类的良善、良知、良心,弘扬人性的真诚、真挚、真爱,担忧人性的异化、物化、恶化。在她的三部以真实历史和现实人物为主角的剧本《肖邦》《赵一曼》《惊蛰》中,她用细腻深入的笔墨展示了主人公人性的光辉。尤其是《惊蛰》中的朱清扬,几十年含辛茹苦地照顾植物人母亲,奉养失去劳力的父亲,得知自己本是养子的身世后依然无怨无悔。冯大庆被这个人物朴素而崇高的人格深深打动,由此生发出了一系列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朱清扬用仅存的干粮饲喂倒在雪地的小鹿的形象;因为独力奉养父母无可避免的贫穷困窘使他难以成家的尴尬境遇;以及暂时失却真心相爱的恋人茫然无措的奔走;都具有拨人心弦、沁人心脾的效果。难得的是,冯大庆在刻画这样的人物时,不事夸张,不加矫饰,写来自然实在。她写赵一曼,从四川女娃子天真烂漫,不愿缠足的童年落笔,将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家庭、爱情、婚姻、革命、就义娓娓道来。她写肖邦的爱国,从这位天才钢琴家无奈离家去国远赴巴黎起始,也写他对乔治·桑的依恋和挣脱,及至写他为国筹款不顾病体奔波演出而英年早逝。这样真实而亲切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其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 如意枝头

    如意枝头

    她是忠顺侯的小姐,也是燕国长公主的孙女。一睁眼,她却回到了起点。
  • 暖冬夜微澜(全集)

    暖冬夜微澜(全集)

    从前,他是金主,她是情人;如今,他是丈夫,她是妻子。本以为婚后的生活是风花雪月,却不知隐藏着无数暗涌。他早就知道她内心复仇的种子,所以即使她选择放弃复仇的时候,这对爱人已仿佛隔了无法逾越的深渊,那似乎是穷尽她一生无法逾越的距离。他的爱和在乎,似乎成了她的呼吸和生命,如今却要硬生生地剥离,才发现自己错失了多么重要的东西。记忆就像是昨夜惊魂的梦境,醒来却一无所知,任凭她如何努力,唯有断壁残垣的伤痕,却找不到最初的回去的路,只有眼眸里闪过一丝失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羌塘不落的太阳

    羌塘不落的太阳

    在尼玛县的几天,我和妈妈也互通过几次信息,但并没有告诉她,我生病了。我只希望她知道,我喜欢的地方有多美,我喜爱的女孩有多可爱。可惜妈妈身体不好,不然我多希望她能够亲眼看到我热爱的藏北羌塘,亲眼看到那些骄傲的藏野驴,那些优雅敏捷的藏羚羊,那些卡通模样的旱獭,看到天空中雄伟翱翔的金雕。可是,她的身体不允许到如此高的海拔,即使拉萨也很困难。将要离开的怅然使我不停地想念着母亲,哎,还是再发条信息吧,告诉她,我马上就回拉萨了,请她放心。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 三国之诸葛封神

    三国之诸葛封神

    少年未敢书轻狂,天激荡,长戟谓兴亡,三千风骑谁人当,跃马叱咤风云,羽扇扬,谈笑破阵,酒中七星留后世。纵横舌上,儒生济世,欲向黎民问饱暖,兵家杀伐不休不止,鬼谷奥妙无穷无尽,机关术数巧夺城,法度令行定新朝。啸三声,江山太平无虞事,再扬我,诸葛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