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6500000001

第1章 传统与现代之间

晚清幕府制度的渊源流变

任何政治制度之形成总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作为一种幕府形态,晚清幕府虽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千古未有变局的时候出现的,但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渊源有自。

一、传统幕府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幕府”一词始见于汉代成书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指的是将军的治所,即军政指挥机构。就此而言,幕府具有军事性质,与将军相关。后为历朝所沿用。

西汉将军也效仿战国将军的做法辟设幕府,这从《史记》《汉书》中不时出现的“给事大将军幕府”和“斩首捕虏,上功莫府”等记载可见一斑。只是领兵打仗的征伐将军幕府与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的中朝将军幕府有所不同,前者仅主文书与参谋,职能较为简单,幕府人员较少;西汉后期之中朝将军幕府与丞相府并称,幕府规模更加庞大,与丞相府相同,也分曹办事,曹有掾、属,又有史、令史、御属。这些服务于诸曹之中的幕府人员都由将军自辟,地位高者由将军提名,皇帝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加将军号后,也照惯例开幕府,并把原存在于军事系统的幕府引进地方行政系统,成立了“理民”的行政幕府和“理戎”的军事幕府两套班子。这两套幕府班子服务于同一个人,使地方政府逐渐幕府化。

由上可知,汉代的幕府是战国时期将军幕府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幕府仍为将军所独擅,凡具有将军身份或头衔的都可开幕府,因而唐人颜师古就指出汉代的幕府“以军幕为义”;另一方面,汉代的将军不全是武官,不少是加了将军号的文官,所以他们的幕府名义上是军事幕府,其实完全变成了行政幕府,有的则两者并置,同时拥有两个幕府。这样战国时期仅存在于军事系统中为将帅服务的幕府,此时也用于治国理政,存在于行政系统之中有学者指出军事幕府与行政幕府“源流有别,性质各异”,认为北宋以前的幕府大都指的是军事幕府,而行政幕府是宋人“幕府”观念发生变化后将幕府含义扩大化后的产物。

但毕竟幕府具有私人性、辅佐性特点,而汉代中央层面将军幕府的政府化和地方幕府政府化的过程,又造就了不少有军权、有地盘的实力派人物,所以东汉末年,当皇权式微、政局混乱之时,这些实力派人物遂拥兵自雄,割据一方,他们的幕府也承担起了军事和行政的双重职能,一方面为他们的征伐争战谋划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治理辖地,征税派赋,保障后勤。在这个过程中,幕府制度又有所变化,体现出新的特点。

自北朝起,统治者切实意识到幕府的强大所带来的威胁和负面影响,开始着意加强中央集权,收回各级长官特别是地方行政长官的用人自主权。中唐以后,节度使以地方军事将领兼统数州行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五代十国时期,其时政局混乱,武人干政,具有文韬武略的幕府人员很受欢迎和重视,他们参与机密,操弄权术,发动政变,一旦成功,便成为新朝的基本行政班底,其活跃程度不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了宋代,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开府造成国家分裂、中央大权旁落的深刻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行政的幕府发展。不过,宋代幕府却与唐前期幕府一样,尽管有军事幕府之存在,但行政幕府已是明日黄花,不复存在了。自抑制行政幕府后,宋朝的幕府就以军事幕府为主。直到明清时期,行政幕府才卷土重来,可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

根据上述宋朝以前历代幕府制度的嬗变历程来看,幕府最先在军事系统出现,后来才被引进行政系统,由是而有军事幕府和行政幕府两种类型。

二、明清幕府制度: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向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明清时期独特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幕府是地方必不可少的一种非官僚行政组织。

首先,科举成为入仕正途,削弱了官员的行政能力和素质,迫使他们不得不依赖专业行政人才。于是只好开幕府,聘请擅长行政理财、熟悉法令则例的幕友来协助自己。

其次,地方官僚制度不健全,各级行政长官难以事事躬亲,须借助他人处理公务。

第三,吏弊严重,需要专人监督。可见,为了监督约束吏员,也有设幕府、聘幕友的必要。

第四,皇帝喜怒无常,大兴文字狱,使臣下无所适从,只能请人代为起草和处理自己的章奏文字。

当然,明清时期设置幕府、延请幕友的原因不止这些,但从上述分析看来,的确很有必要,刻不容缓。随着明代督抚逐渐发展为地方行政长官,明清幕府开始兴起,并流行于地方衙门,到清初则迅速普及开来,且日益制度化,最终构成有清一代地方行政的关键环节。

明清幕府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1)幕友由幕主用隆重的礼仪、一定的脩金私人聘请,游离于官僚系统之外,不是公职人员。

(2)幕主和幕友非行政隶属关系,彼此是朋友,平等相处,以礼相待。

(3)幕友的地位得到国家承认。

(4)幕府的职责是“佐官为治”。

三、晚清幕府制度:回归与超越

明清时期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史上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幕府极度繁荣,除了终清之世一直存在的明清幕府形态外,自清中叶以后,又有晚清幕府形态之出现。它的产生及兴盛有其深刻原因。

首先,由内忧外患所带来的变局,促使了晚清幕府的应运而生。

其次,各种各样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晚清幕府用人的便利条件。而晚清幕府也因之汇聚人才,成为天下才智之士流趋的中心。

再次,督抚势力的崛起,是晚清幕府得以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保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晚清幕府不仅进一步完善其制度特征,而且强化了其地方行政中枢的地位。

由此,晚清幕府初步形成自己的制度特征:

(1)幕府人员剧增,幕僚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2)幕府规模扩大,职能增多;

(3)幕府中设立了各种办事机构,使幕府政府化。

总之,晚清幕府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成熟完善的,具有以下特点:

(1)幕府人员来源广泛,包括儒生、绅士、留学生、在职官员以及洋人等。

(2)宾僚一旦有军功劳绩,经幕主保荐,可受到奖叙,或获取一官半职,或超擢升迁。

(3)由于幕主可以不停地制造功名和官阶,所以,幕主和已经出幕的宾僚之间因含带着私利私恩,而声气相通,交驰往来,慢慢地,便以幕府为纽带结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

(4)宾僚职官化,幕府政府化。命官入幕和幕府人员叙功得官,都使宾僚逐渐职官化。

四、民国幕府制度:新瓶装旧酒

民国时期,幕府表现为秘书机构,更多地以秘书处、机要局、侍从室等名目出现。尽管花样百出,富有时代气息,但其为一人效劳的本质相同,换汤不换药。当然,单从名称上看,它已与以前的幕府机构有所差别,至少多出了那么一点现代性,所以,这里暂以民国幕府称之。

然而,为时不久,辛亥革命就推翻了帝制,迎来了共和,清末的幕府制度改革也寿终正寝,化为乌有。就此看来,围绕总统府的有关设置及其用人办法与以前的幕府制度相差无几,实际上是古代的幕府制度在新形势下的变异,即上文所称的民国幕府制度。

在清末时,袁世凯幕府就号称“霸府”曾广钧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曾氏是在袁总督直隶期间入幕的,可见清末时袁世凯幕府已被其幕僚称为霸府。到他接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他自然不甘心受到共和制度的约束,乃利用民国幕府制度改造其幕府,并进而驾轻就熟地玩弄起幕僚政治来。显然,袁世凯是把民国幕府恢复成中国古代幕府制度的老样子上去。这说明民国幕府是新瓶装旧酒,表面上看起来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其实仍是历史上的幕府制度。

综观它在民国时期的兴亡生灭情况,可以归结出下列特点:

(1)民国幕府制度本是民主共和制度的产物,系民国官僚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当政者还缺乏尚公去私的意识,遂成为他们玩弄权术的工具。

(2)幕僚大多受过新式教育,有留学生,也有洋人。他们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所打理的均以现代国家事务为主,涉及党、政、军诸方面。

(3)幕僚的遴选以幕主的意志为转移,不受铨叙和考试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他们往往因幕主的礼遇,而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4)幕僚虽然只以秘书、顾问、参谋一类的名义行事,没有显赫的官衔,十足的派头,但他们作为幕主的化身,可以染指一切要务,权力在有关机构和官僚之上。

晚清幕府制度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也就是说是由陷入窘境、危机深重的清中叶政局所造就的。它虽然是从明清幕府制度中分化出来的,但是,随着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加剧,它的制度特征逐渐凸显,并日益成长为一种新的幕府形态,有别于明清幕府制度,而同传统幕府制度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晚清幕府制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超越传统幕府制度的地方,但公务私办、为一人效劳的精神实质却一脉相承,应该说这与这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潮流是格格不入的。民国时期,幕府政治依然大行其道,是晚清幕府制度余响犹在的缘故,这说明一种政治制度的消亡并非戛然而止,消遁无形,而是余音缭绕,难以将息。

同类推荐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当红流派,主旨在于实现自然的解放。本书由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得出一种新观点: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观点是站在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得出的,即通过论述思维与存在之间的辩证矛盾,寄望于通过主体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来更好地解决“人类控制自然”的现实困境问题。
  •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正式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就。本书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为中心,结合其他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文献,并放眼世界,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而不仅仅是就理论谈理论,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关心理论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解读与阐发,并评析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这对于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进一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中华民族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热门推荐
  • 她是我心尖处的白月光

    她是我心尖处的白月光

    男人露出了邪魅的微笑,一个壁咚,强行把她堵在墙壁上,把生姜水送入她口中。他是混浊之城的王,权势滔天,不近女色。独独对她,捧为掌中宝,心头肉。她,是人类!?不,她身份神秘。从她踏入黑暗之城,那一刻开始。悬疑事件,一件件接踵而来。突然出现的丧尸?吃血的灰发美男?迷雾里头的坟墓?这是一个爱情加爽文的故事。(简介废,正文爆宠,爆甜,爆爽)(忠犬主角,忠犬男配,不好看找我算账哦!)
  •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孤傲修仙

    孤傲修仙

    一个山村少年,在一次捕猎当中无意进入了一个修仙者陨落的山洞之中。得到了一部只有觉醒到聚丹的修炼血书、一个神秘的石盘并被石盘认主。从此便开始了从一个无知少年到变态掌控者的修仙历程。
  • 隐婚高冷老公

    隐婚高冷老公

    婚前,她是受人欺凌的陆家养女,婚后,她是RO集团凌少的隐婚妻子。
  • 暴君好难缠:大牌弃妃太难追

    暴君好难缠:大牌弃妃太难追

    甩不掉的暴君,自恋狂妄,跋扈嚣张,还没见面就赏了她二十大板子。帅气的苍云,强势霸道,身份复杂,门主?丐帮帮主?某人的爹?还有那惜字如金的“冷情杀手”又是何方神圣?她堂堂21世纪新新人类,怎忍受得了他的残暴不仁?
  •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母亲的选择

    母亲的选择

    本书是故事家肖冰先生的一部中短篇故事结集。《母亲的选择》书写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母爱情怀,让人感动。书中故事多通过精巧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向人们道出人性中很温暖的一面,如孝心、善良的力量、为人的实在与厚道以及牺牲自我拯救他人的美德,等等,饱含着正义的力量。
  • 搁浅雨季

    搁浅雨季

    被命运绑在一起的两个人,意外的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又意外的成了误会。最终,是无巧不成书,还是天意如此!
  • 蹦哒吧!老汉

    蹦哒吧!老汉

    世态炎凉,人心难断设局的番子和托在窃窃私语劫犯在深夜的小巷中等待天有点冷,不见漫天繁星姑娘向路人抛着媚眼,而路人也在注视着她直到王小光站直了老腰路人才不得不尴尬地移开视线
  • 温故(之五)

    温故(之五)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