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1983年至今,我一直在“廊小”工作,和这所家乡的百年老校相伴了将近35年。
第一节 我从教的第一站
20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原金山县廊下乡的中联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廊下人”。打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一直是喝廊下的水、走廊下的桥而成长起来的一位农民的儿子,从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
小时候,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养猪羊和鸡鸭,全家人都要割草,我很贪玩,常常只割半篮草带回家,时时受到父母责怪。为了逃避父母批评,有一次,我想出了一个能让半篮草变成满满一篮草的好办法。结果,我妈妈倒我割的这篮草时发现了我的坏主意,又气又好笑,马上把我叫回来,骂了我一顿。后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割满一篮草,不再惹我妈生气。
1981年我考取了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中等师范教育班。两年师范学习最后一个学期,我们有几个月的实习。我被安排在金山县实验小学(现在的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被该校教导主任冯老师看中了,她要求我留在实验小学工作,做自然课专职教师。为此,我好几天睡不着觉,有一次还做了一个真的在实验小学工作的梦。后来,曾在中联小学工作过的教过我的实验小学教师黄镇渊告诉我,说冯教导看人很准,能被冯教导看中非常不容易,但要我作好思想准备,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要进实验小学的老师不知有多少,冯老师毕竟只是教导主任,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真的被黄老师说中了,我没有分在实验小学,但我在实验小学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尤其找到了做一个好老师的自信。
1983年7月,我从金山中师班毕业,被分配在自己村的中联小学,这是我从教的第一站。校舍还是当年我读书时的样子,只是多了一间面东的教室,学校有了围墙。中联小学不是一所完小,只开设一至五年级,六年级要到中民小学就读。我教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分在最偏僻的村校工作,虽然很失落,但我非常珍惜教师这个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有一次,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学生突然问我肚子里有故事吗,我说有呀,你们想听吗?大家都说想听。我就讲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还要让我讲,于是我就对学生说,你们上课表现好,不讲话,不做小动作,我就给你们讲故事。结果,学生表现越来越好,我讲的故事也越来越多。有趣的是,有一次我故事讲到一半后故意不讲下去,在吊足了学生胃口后,我让学生自己说接下来故事该怎样发展,结果学生兴趣很高,讲了很多故事发展的可能,我再一一进行点评,并把故事的发展过程讲了出来。用故事教育学生,用多表扬、多肯定激励学生,同时再提点学生需努力的要求,这就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摸索出来的管住学生纪律的两个最有效的好办法。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在备课时,我想,能否让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名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象,使静止的书面文字活起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写得生动形象的文章,如《草原》《月光曲》《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都很有效。在中联小学,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
期终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要写成绩报告单。我根据不同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首先是肯定,哪怕最不好的学生我也要写上几句肯定的话,然后再提几点希望。
这个村校的学生很调皮,胆子很大,常常搞恶作剧,班级管理难度很大。我让那个搞恶作剧的学生打扫弄堂,自己也拿了把扫帚和他一起打扫,边扫边给他讲道理。后来,我又经常让他为班级做点事,他人大力气大,做事勤快,因此常得到我的表扬。从此,班级里恶作剧的事慢慢变少了,班风学风有了明显好转。
我非常注重班干部的培养,我认为人人可以做班干部。我喜欢培养两类学生担任班干部,一类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另一类是在某一方面优秀的或者进步大的学生。
经过这些事例,我逐渐感觉到,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要把班级里几个难管理的学生管住,又注重培养好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时,村校常缺英语老师,学校还安排我去教英语。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我语音语调不准,生怕误人子弟,后来我坚决不教英语,仍教语文。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我踏实的工作作风、虚心的学习态度、显著的教学成绩得到了中心校党支部的高度认可,1985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文革”后廊下辅导区第一位入党的青年教师。同年,因我工作认真,中心校领导推荐我和辅导区另外两位教师参加当年度成人高考。三年后,我大专毕业,成为辅导区第一个从中师到大专的毕业生。
1987年,王雪麟老师调中心校担任分管语文的副教导,我担任勇敢小学校长,杨士生担任教导主任。担任村校校长后,我明显感到肩上的责任大了许多。我担任村校校长两年,学校工作氛围很好,教师之间关系很和谐,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学校毕业班教学质量非常优秀,语文(杨士生任教)、数学(钱炳芳任教)和英语(王连军任教)等三门学科均获得过辅导区第一。
这两所村校的工作经历,为我后来的教师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第二节 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1989年9月,我调入廊下中心小学,简称中心校。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新起点。第一年,我任教六年级一个班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这个班级,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生写作文。当时接这个班时,学生们都非常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抓耳朵皱眉头。即使写了也大多只有几句话,且错别字很多。学生作文好不好与学生的阅读关系很大。我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大多喜欢看课外书,所以我很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我经常对学生说,看书犹如银行里存钱,银行里钱多,你买东西就方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如果没有钱你就不能买东西;你书看得多,头脑中的知识就多,作文就有话可写,否则就写不出来。我经常让喜欢看书的学生介绍看书经验,范读他们写得好的作文,让学生觉得这些学生作文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们喜欢看课外书。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方法。这样做了,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既俏皮又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内容可以忘掉,但教育的结果——素质的养成,是不可能消失的,而对小学生来说,素质养成的核心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杨健忠和英语老师卢益平都是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老师。当时,我们三个人教书理念基本一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业布置比其他班级少,放学比其他班级早,活动比其他班级多,结果班级的班风学风越来越好,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考试成绩越来越好。一年后,我班的语文、数学、英语毕业考试成绩均名列辅导区第一。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思想行为的表现往往起伏较大,我就以中队的名义坚持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班风学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在评选时,我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队员的最佳心理时机进行教育。
二是充分发挥队员中的榜样作用。
三是更加关注对后进队员的教育。
四是借机引导队员们进行自我教育。
批评,也是一门学问,应该来一点创新。那种简单训斥的老一套批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一两次也许有效,但时间长了效果就不行了,尤其是对那些一下子难以说服的学生。
1990年9月,我又接了五年级一个成绩中等水平的班。两年后,毕业考试,该班语文成绩也荣获辅导区第一名。
第三节 从年级组长到副校长的磨炼
我的成长,完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一步磨炼出来的。从1990年开始兼任年级组长,每一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锻炼,也经受了来自各方的考验。
学校教育应是多彩的,要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播放了150集《东方小故事》,社会反响强烈。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向学校建议将《东方小故事》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于是,学校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影视课,具体由我负责。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学校买了一台彩电放在一间大教室里,作为学校影视室,班级轮流观看。
几年后,我校影视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995年10月,课题《利用“东方小故事”加强农村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被立为市级课题;1996年,上海电教馆在我校召开了影视教育现场交流会,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影视教育经验,同年《上海电教》还刊登了由我撰写的影视教育经验论文《利用影视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997年,学校荣获上海市影视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1998年,影视教育课题《利用“东方小故事”加强农村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荣获区首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1999年,《上海教育科研》刊登我校的科研论文《利用“东方小故事”进行农村小学传统美德教育》;2000年,学校荣获上海市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我从1990年兼任年级组长,到1995年开始担任校长助理,再到1996年被任命为金山区廊下小学副校长,这中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也经受了不小的考验。
也常常提醒自己,不管别人对我怎样,我都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班子人员和教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就这样,我逐步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慢慢也顺利起来。
6年副校长,我与学校共奋斗、同成长。我分管的教科研、少先队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1998年,学校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9年,学校荣获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教科研成果荣获区首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年,学校荣获上海市红读观摩示范校称号;2001年,学校再次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9年9月,学校推荐我参加成人高考,我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进修本科。2002年7月毕业,成为我校第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恰逢这年8月,我在副校长这一岗位上经过6年的锤炼后,被金山区教育局任命为校长,成为了廊下小学历史上第25任校长。
第四节 学校办学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走上校长这一岗位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到了我和校领导班子面前:如何凭借学校百年文化积淀,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廊小”的风采。
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走向。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目标。我认为,办学理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提出的一个漂亮的口号。应该说,在我担任校长前的一段时期里,学校也有办学理念,但当时学校确实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理念的提炼,各学校提出的理念都大同小异,诸如“诚实、文明、进取、创新”等比较雷同的叫法,且和具体做法联系也不紧,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我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集中地呈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一所学校提出怎样的办学思想,反映了学校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映了对学校定位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办学理念一定是和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有关的,和学校与学生的时代发展有关,也一定和教师和管理者的想法实践有关。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生命。学校的一切都是文化,学校的一切都是课程,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生命。“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这永远是学校最有效的办学策略。每个学生在老师心目中都是好学生,每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好老师。只有教师爱教,学生才会乐学;只有教师善教,学生才会智学,要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在新教学楼前的两个大花坛里,也把“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这八个字做成中英文的塑料字斜放在里面,教学楼因此主题鲜明,给人力量。设计校徽时,我也特地把这八个字放在上面。
“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这一办学核心理念有历史,接地气,富有特色、魅力和文化内涵,永远是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引领学校的一切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一核心理念已逐步在全体师生中形成共识乃至共鸣,并不断地践行着“教育是一项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愿景。
第五节 一样又不一样的培养目标
“倾心培养快乐生活、健康向上、能歌善舞的开心果和全面发展、兴趣广泛、敢于提问的智多星。”——这是我们“廊小”在“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这一办学核心理念指引下制订出来的学校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应该要让学生快乐起来,健康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真正用“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核心理念去培养我们的学生。
学校更重视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种兴趣,让兴趣成为“开心果”的种子,成为“开心果”快乐、健康的重要指标,成为“智多星”的目标。逐步让学生成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智多星,让学生做到“不懂就问多开口,敢于请教不害羞”。
我们还把大大的吉祥物挂在学生天天走过、天天看见的教学楼外墙上,用吉祥物代表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校的一个创举,我们把吉祥物做成标志,让学生天天佩戴在胸前,学生感到很自豪。
就这样,我是“开心果”,我是“智多星”,成了“廊小”学生非常自豪和非常响亮的名字,成了“廊小”学生天天成长的向上力量和希望,成了“廊小”学生孜孜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第六节 用古今故事诠释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全校师生前行的标杆。它体现的是办学的原则与目标,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教育理念,一种精神标志。
我校的校训是:“文渊德厚,志远行近。”这八字校训,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又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一种需求,一种鞭策。因此,自我担任校长之日起,特别是“廊小”百年盛典之后,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就经常借助各种场合,或晨会,或校会,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传播廊小的八字校训——“文渊德厚,志远行近”。
校训,作为一种文化,在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去扶植,去培养。作为校长,切不能让它虚有其外表,不仅仅要把它镶嵌在墙上,放置在匾额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它扎根在师生的心田里,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上。
第七节 学校的“三风”建设
“廊小”正大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块大型精致砖雕,上面分别刻着六个大字:东侧,“方方正正做人”;西侧,“踏踏实实做事”。这十二个大字,就是我校的校风。
除了这十二字校风,我们还制订了“廊小”的教风和学风。教风是爱教、善教,学风是乐学、智学。
一所学校,是否拥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还和师生间的关系有很大的联系。作为一校之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摆正、处理好师生关系。我认为,正确的师生观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应该让全校师生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好学生,每个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好老师。”
第八节 让校歌唱响学生快乐、幸福成长的心声
校歌,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与校徽、校训等相得益彰。《做鲜军式好少年》,是我校校歌的主歌。除这首主歌外,还有六首副歌,分别是:《好美的花园学堂》《上课乐》《课间乐》《莲湘乐》《上学乐》和《放学乐》。在这七首校歌中融入了学校很多教育观,是“廊小”校园文化建设诸多亮点中的一个。
第九节 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我校是一所远离市区的乡村小学,地域偏僻,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在本世纪初与城镇学校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因为地域和条件的关系,我们这里的最大隐患,就是优秀的新教师不愿到我校来,培养好的人才又留不住,骨干教师不断流失,这是偏僻乡镇学校的共性。
我上任后,就把“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作为我校最重要的一个办学策略,并制定了学校建设目标和队伍建设目标。
学校建设目标:打造一所风气正、有特色的金山区一流、上海有一定影响的新优质学校。
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学业精的智慧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建设目标能否达到关键是教师建设目标的落实,故我们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将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高位引领的核心,以此焕发教师的精气神。
“廊小”的实践课是非同寻常的“三步曲模式”:
第一步:全员实践。第二步:组内研讨。第三步:学科示范。
我校的“三步曲实践课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其科研成果曾荣获金山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我们在对骨干教师、有资历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引进了一部分新教师,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的热情高、干劲足、上进心强,但教学经验相对欠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相对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着眼未来,注重新教师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制定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引导新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其次是选派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确立师徒关系,建立带教制度。其三是压担子,让新教师在磨炼中快速成长。现在,我校的新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成长快,涌现出了很多有闯劲、有成效、有潜力的好苗子。他们是“廊小”的未来和希望。
多年来,我校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不懈地“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促进了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支师德高、学业精的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底气和力量,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一所风气正、有特色的新优质学校一定会充满自信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十节 校长的品行和人格魅力
一个良好校风的养成,光喊不行,要付之行动,要切切实实去做。做得好不好,效果大不大,这里,校长的品行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升任校长后的头几年,我经受了一个个严峻的考验。逆境能锻炼人。这一个个棘手问题和困难的解决,我的管理能力有了提升,教师们对我的品行和人格也有了更多的认可,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015年,在两位局长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申报了特级校长。市里答辩答得很顺利,我从学校百年文化谈起,讲到了我校现有的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和一百多年前的办学精神“开启智慧,报效社会”一脉相承,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三步曲实践课”校本研修模式,给每个教师搭起了专业成长的舞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答辩后,我从专家们的表情中,感觉到我答得很顺利、很成功。
几个月后,我的名字出现在上海市特级校长公示的名单中。特级校长是一种荣誉和责任,但我更多地把它看作是对我的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校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我要加倍努力,继续用心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行,方正做人,踏实做事,严格要求自己,继续用我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引领全体师生,努力办一所老百姓更满意、更放心的家门口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