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60000000008

第8章 澳门游思

蒋子龙

澳门是安静的。

澳门怎么可能是安静的?它应该是喧闹的,大喊大叫,乃至在烟气腾腾中气急败坏!因为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赌城”之一,赌徒的情状谁还没见过?但,它确实是安静的。更像一个沉机默运的智者,平静、和厚、无所不容。

关闸大厅内的几十条通道都排满了人,潮水般的人流还在从关外广场上不断涌入,却并不嘈杂,大家静静地缓缓地前行。出入关手续办理便捷,几乎无须多停留。进入澳门后,人流疏导很快,又像潮水般散开,一辆接一辆的免费大巴把游人送往各个著名的地点或景区。对,是免费的。当你离开澳门时,从所在的酒店乘大巴到关闸,同样也是免费的。澳门是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属“福利社会”,也惠及外人。或者说是一种和气生财的智慧,知道这些人都是来给澳门送钱的,干吗不尽力提供便利?

在我的意象里,总觉澳门像一串糖葫芦,处于顶端的澳门半岛下面,串联着氹仔、路环两个岛。但从观光直升机上俯瞰澳门,却形似“变形金刚”。三座跨海大桥以及连环状的环岛公路,将其铆固成一个顿挫有致、气势磅礴的整体,灵活而营运能力极强,且游刃有余。没有到过澳门的人,或许以为它不过是“弹丸之地”。可就是这个“弹丸之地”,每年却要接待三五千万的游客,几乎是本地居民的百倍。即便在繁华的闹市,并不宽阔的马路也通畅而洁净。路,就是效率,是发达的条件,也是发达的标志。不塞车,没有碰瓷的,人们便不烦不躁,不会有“路怒一族”。澳门每年还要举办国际F3赛车,成为举世无双的传奇赛事。足见它并非“弹丸之地”,而是极富弹性的福地。

所谓“福地”,即山水搭配与人文气象极致谐调,水土养人,人养山水,共生共荣。澳门面积不足三十三平方公里,平面面积是长乘宽乘出来的,那高呢?澳门多山,自北向南,莲花山、炮台山、东西望洋山、妈阁山、九澳山、观音山、鸡颈山、叠石塘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当年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澳门,就是从妈阁山下登岸,那里正是当地盛传妈祖娘娘显圣的地方。这或许令他们飘飘然有如临仙境之感。

澳门之“高”,还因鳞次栉比的巨楼太多太高。殿阁嵯峨,飞槛摩空,致使其天上地下浑然成为一个迷幻般的立体世界。楼凌绝岘,绮窗出尘冥;广殿峻阁,飞升蹑云端。黄金门,白玉堂,形态炫目,气象万千。或炫奇骇俗,或端崇雄伟。有的九重宫阙内藏深湖,神奇莫测,每晚都上演着世间各种水上大戏。有的在十里楼台里修运河,水光涟漪,船行其上,头顶蓝天白云,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

四百多年前,汤显祖被贬广东,乘船换船颇费周章地登上澳门这个偏远的岛湾,见帆樯如林,珠宝成堆,虽刚刚遭受重击竟有了新奇的诗兴:“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甚至连西洋少女在他笔下也情趣盎然:“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后来他还将在澳门所感写进传奇《牡丹亭》,这为我们了解澳门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经典性的文化视角。

澳门,古属百越。泊口,可称“澳”。《澳门纪略》载:“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规圆如镜,故曰‘濠镜’。”后又引申出“海镜”“濠镜澳”等别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从明朝广东地方政府租得澳门居住权,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或许从那时候开始,澳门就在慢慢培养自己性格中最重要的特点——包容性。

就像那些世界一流的漂亮大楼,都是综合性购物修闲娱乐场所,谁都可以进去,到里面可以一掷千金,也可以一毛不拔、只过眼瘾。许多人带着孩子,还有用轮椅推着老人,整家整家地来到这个“花花世界”,凭自己的喜好,各得其乐。

社会永远都是有差异的。世界迎来了旅游时代,游人便是闲人。悠闲也是生命的必需品,悠闲中的人或许才是自然的人。澳门恰恰是悠闲者不可不去的地方。

说澳门是“福地”,却并不是因为它只有繁华。路环岛东侧,还有极其独特的休闲妙处“黑沙湾”。状如巨大的摇篮,铺满干净而柔软的黑色细沙,浸水则硬,水退则软,赤脚踩上去光洁而舒适。在海浪轻轻的抚弄下,如黑绸般掀起一道道皱褶,闪烁着一片片或一层层的金色光点。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沙子是黑色的,发出的光却是金色的。黑沙似乎是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一种协调,不能不说造物主真是厚爱澳门。

黑沙湾背靠叠石塘山,登上制高点,站在妈祖像前,澳门五彩斑斓的景致便尽收眼底。当夜幕降落,另一幕“星光秀”就开场了,山下环绕着一片璀璨的灯海,远处则是黑沉沉凝固了似的大海。转头西望,隔着一条两岸如刀裁般齐整的水道,便是珠海的长隆公园,主楼通体放光,如同一座流光溢彩的古堡。这条水道就连着著名的“十字门”,1279年,大宋王朝便覆亡于此。

当时的十字门及门外的洋面上,漂浮着做最后一搏的十万宋兵的尸体,海战惨败,战船起火,血红的波涛沸腾着,狂风呼叫,海天变色,状极惨烈!宋景定年间的进士陆秀夫,“先驱自己的妻儿跳海”,随后背起宋朝最后一个仅有8岁的小皇帝赵昺,也投海殉国。与陆秀夫同榜的状元便是在距此不远的零丁洋上“叹零丁”的文天祥,所以后人才有“忠节萃于一榜”之赞。

转过黑沙滩,循小路进入九澳山,在面临九澳湾的山坡上,葱茏的林木掩映着一片错落有致的古村落。路边的古屋有所修缮,用的是现代材料,越往山里走,古屋保留越完好,里面生活着澳门的原住民。你面对他们及他们的老宅,什么话都不用说就会感受到一种历史感,一种神秘和好奇。在这样一个举世知名且不算广阔的发达之地,他们是怎样能闹中取静、完好地保留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及生存环境?据传在赵宋王朝灭亡后,有许多赵家后人散落在澳门和十字门对面的斗门镇,有的甚至被逼改姓。不知这九澳山的古村落中是否有赵宋皇族的后裔?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定力,来自它的历史积淀。有深厚的积淀,才有包容性。每天清晨,珠海农民可以划着小船,穿过十字门水道,来澳门卖花、卖青菜,卖完了再划小船回去。晚上,澳门人也可以通过莲花大桥,到十字门对面的长隆去看马戏。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潜移默化,历经数百年,澳门形成了独有的包容性。而包容,是一个地区繁荣的良药。

既到澳门,就不能不说说“赌”。在每座辉煌的大楼里,都有博彩大厅。里面与我以前见过的同样是一些国际知名赌场大不一样,没有腾腾烟气,没有游荡于各赌台之间察言观色的放贷者……甚至比其他购物及娱乐场所更为安静。博彩原本就是智力游戏,众多赌客都在绞尽脑汁,功夫下在手与眼上,本无须多言。世界著名的赌城,竟变成了清雅之地。在我参观过的几家博彩大厅里,也都有一些空台,这一现象意味深长……

无论人烟多么稠密的热闹场合,没有人大声喧哗,地面干干净净,连去洗手间大家都在静静地排队。这或许就是一种入乡随俗的“从众现象”。澳门自己能守得住魂、静得下心,自然就有非比寻常的净化力。

强大的净化能力,也是能够具有极大包容度的重要原因。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足够大的心理空间,以及精神与情感上的宽松。所以,澳门的人口密度很高,人均寿命也很高,连大陆报纸都曾报道过一个饶有兴味的故事,“赌王”何鸿燊家的马来西亚籍女佣,过生日买彩票中奖3000多万港元,却依旧留在何家做用人。无论多少金钱也不能让她割舍跟何家的情分,而且在澳门也住习惯了,舍不得离开。

但,澳门最大的包容性,体现在对制度的包容上,有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两种社会制度在这里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又何乐而不为?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23日]

同类推荐
  •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 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东君自选集

    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东君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作家东君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八个中短篇小说。除了文风统一,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篇小说均经过东君或多或少的修改。尽管这些小说都曾录入东君近年所出的集子,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种更精准、真实的叙事风貌,予人以“见字如面”的既视感。
  • 书生行止

    书生行止

    薛冰属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的作家、学者。所著涉及城市史、地方志、插图、民歌民俗研究、小说创作、书话等诸多方面。《书生行止》是薛冰近十年散见于报刊的零星文字的结集。第一辑所收,多为薛冰与师友的交游,包括与无缘晤面的前辈的神交。第二辑是薛冰个人的阅读经历和心得,以及对藏书、读书活动的些许随感。第三辑属于“行”的内容,文笔活泼,说文谈史。《书生行止》是薛冰的读书“游记”,演绎了一段“六朝烟雨”古都的书生与书的旷世“恋情”。
  • 战夏阳

    战夏阳

    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二本。延续前作《春灯公子》中娴熟之极却不失当代感的书场叙事技艺,小说家将关注的视角从广袤幽邃的江湖林野、众声喧哗的市井书肆进一步聚焦到庙堂之上、塾宫之中,讲的笑的皆是古代官场与科场的怪状、丑态与糗态,是各怀心思机关的诸品人物,也呈现了近代中国知识、权势阶层流动升降的复杂光谱──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小说家与史家,究竟何者是对方的倒错?
  •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那时候,他们俩都是山旮旯里的放羊娃,他外号叫羊球,他外号叫羊蛋。大概羊球羊蛋总连在一起吧,所以,他们俩就像火柴棒离不开火柴盒一样形影不离。
热门推荐
  • Test
  • 梵罗记

    梵罗记

    水波荡漾,一叶小舟,是他与她的初见余音袅袅,一块奇石,是他俩的互相欣赏月下独酌,一道剑影,是他二人的恩怨她从不饮酒,直到那天……他二人仅一墙之隔,各怀心事,举杯邀月,借酒消愁。她在他唇间留下她的芬芳一向清冷的眸中现出惊喜他心悦于她,他知道,很久之前就知道……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阿波罗神域

    阿波罗神域

    神兽在嘶吼龙族在咆哮矮妖在低吟魔王之咒响彻天空神的世界只剩下最后一个精灵...而人类,在哪里?谁又是最后的王者?——看众神玩一把权利的游戏。——————————————————QQ群:1018804928
  • 灵狐钗

    灵狐钗

    她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也无心闯入他们的世界。他是帝王,他必须守护他的国,但他却一次次以牺牲她为代价,直到最后他看到她望向他时眼神中诉不尽的凄凉,他明白他终会失去她。她,爱他爱得缓缓,终于决定做他的妃子,却换来一声“腰斩”,她知道他明知不是她投的毒,却无法改变他为了权利牺牲她的宿命。而他白衣胜雪是那万人敬仰的仙,因为她的贪玩,修为尽失,她不想欠他,终以牺牲自己助他成为上仙。两年后再相见,她已是南安王妃,爱与恨纠缠,至死方休。
  • 大悲经

    大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公休的就是你

    相公休的就是你

    【杀手系列之断情篇】她是杀手,身份却极其隐秘;她很腹黑,外表却鬼马可爱——背负着神秘的诅咒,她穿越异世,却不料碰到他——岳轩王朝最年轻的宰相,冷酷残忍、城府极深,带着对她入骨的恨——断情咒,断情绝爱。如果爱,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五年前,她为忘记过去而处处隐忍,收起一切锋芒,却不料最后却伤痕累累。五年后,她再度回归,此时的她,已是比原来更加可怕的地狱修罗——我要毁了你,即使是牺牲我自己——某男腹黑道:“女人,你会爱上我的!”某女无比轻松答一句:“做梦。”某男无语:“我会想方设法让你爱上我的!”某女依旧无动于衷:“随便。”某男抓狂:“你到底怎么样才能爱上我?”某女无比妩媚地撩了撩头发:“你猜?”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