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80900000003

第3章 世间美好,相信的人能得到

你的名字

清晨4点30分的空气清新、微凉。天空开始变亮,云朵飘浮,不停移动。窗外树林里的鸟儿开始鸣叫,清脆而尖锐,断断续续。路上只有零星几人在遛狗。这个城市夏天清晨的到来,似乎比其他城市要早。

在南方城市居住的时候,拍过晨曦的天空,湛蓝中泛着金黄。我在丛林中的山路跑步,阳光穿透潮湿的树林,像影子一样跟随奔跑的脚步。波光粼粼的湖泊,对面是宁静肃穆的寺庙。驻足远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它的清凉与真实。南方的早晨,炎热却让人迷恋。确切地说,是这炎热的季节里散发出的气息让我迷恋。这是我成年之后,对夏天的记忆。

记忆里的童年,夏天最为深刻的,除了空旷的天地,院子里盛开的花朵,还有午后的蝉鸣声。儿时居住的房子旁边是大片的树林,日光从中穿透,无喧嚷人声,只听见蝉的鸣叫。它们的声音偶尔会从清晨到日落,永无休止地合奏,此起彼伏,穿破空气,流动到我的耳朵里。我不由得心生对自然的感激与敬畏。

偶尔,我坐在房子旁边,蝉鸣声、树叶、空气一同凝固,湛蓝的天空中云朵流动,或若花团般锦簇,或轻若薄纱,在空中飘浮、移动。

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天,在蝉的干涩、嘶哑、歇斯底里的节奏声中,来到这个世界,接受阳光、大地、悦耳的蝉鸣声给我的恩惠、享受和眷顾。

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四年,然后爬出地面,蜕变为蝉,在阳光下欢唱一个月,而后死去。

据说,“蝉”出生时很美。身子是碧绿的,翅膀像纱,也是碧绿的,身体剔透得如同玉琢。太阳出来后,蝉的翅膀一点点变黑,身子一点点变硬,直到背上那块方形护甲黑得发亮,它们才开始长大,漫天飞舞。

蝉,就这样经过漫长时间的蜕变,才能享受短暂的阳光的照耀,不久后死去。

祖父说,很多人不喜欢蝉的声音,觉得在闷热的天气里,听到持续而尖锐、歇斯底里的蝉鸣,会使人更加烦躁,但他却很喜欢,爱听。在他看来,午后的蝉鸣像嫁娶的喜乐般喜庆,别有一种热闹,颇具生活气息。

后来,我长大成人,才理解了祖父的那种欢喜,大抵他已经成为一个内心清净、热爱自然的人。

蝉的声音像钢琴一样,弹指间可以发出不同的旋律,美妙而动听;相比其他动物,蝉的一生风餐露宿,生存环境可谓恶劣,处处面临困窘,但它依然以高傲而洁净的姿态执着生存,在世间自由飞翔和清唱;它以全新而独特的生存方式,完成无数次生命的蜕变,在人与自然交织的环境中,美妙而高洁地生活着。祖父还多次跟我说,希望我的性格能像蝉一样高洁;希望我的人生,能够发出像蝉一样的声音,有如钢琴旋律般美妙、耐品。

我出生时,他就给我起了名字:蝉琴。后来,因为不喜欢虫字旁,我改成了婵琴。

印象中的祖父,一生寡言,内心丰富,性情孤独,喜欢养猫,热爱书法和阅读,不喜欢求人办事,对人也不愿主动亲近,但他却在我漫长的年少时光中,给予了我丰沛、无私的爱与关怀。他把沉静、专注、不断学习、莫说人非的品格也传递给了我,这些让我终生受用。

十三岁那年,我离开家乡,跟随父母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祖父开始独自生活,我与他的见面次数,也变成了半年一次、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每次见面,我会告诉他我的生活和变化,他总是笑而不语。但我知道,那一刻,他的内心是知足、喜乐、宁静的。

孙女蝉琴回家探亲喜赠

数载别离未情亲,今朝相逢迥异人。

学识增进非昔比,文采风流堪绝伦。

探视关怀吾痛痒,喜出望外壮精神。

茫望以往岁月过,前途未可限量论。

特别注重身体健,饮食加餐时开襟。

要知世间人情事,谨慎应付在理情。

这首诗,祖父写于二〇〇四年秋天。再见祖父,是二〇〇五年的十月一日,我从北京赶回家。三天之后,他离世。我与祖父从此天人两隔,再无相见。

祖父给我起名“蝉琴”。他离世之后,恐怕也不会想到,那个曾经被照顾并寄予厚望的长孙女,命运也如同名字一样,亲历无常、绝望和各种艰难,迂回周折,心却始终饱满丰盈,有勇气不断向前,且对世间充满热爱,对生命怀有敬畏。

名字让我的心性也留下了坚毅与笃定的痕迹。即便往事无法再细想,好在前路日渐有迹可循。此刻,我写下关于名字的记忆,也提及祖父,只因我们之间仿佛从未失散过。他一定在某个角落看着我的成长与变化,就如同昨夜我梦到他——他知道我有了孩子,并回家看望过他,面容慈祥,有光照耀,然后消失。

做完这个梦后,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惊醒,天还没全亮。开窗,空气清冽。我决定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世间美好,相信的人能得到

女友35岁那年,还没有结婚。我们不定期见面。我偶尔会小心翼翼问她,是否觅得意中人。

她说,暂时还没有。

我说,不着急。爱情要等,不要找。

我们彼此微笑。这些年,她的情感几经波折,爱过,幸福过,流泪过,也被伤害过。慢慢地,她对待感情的心态越发豁达、通透。前男友的婚礼,她可以劳心费力,盯好每一个细节。

人一旦在情感上变得豁达,生命也会活出新气象。活出新气象的女人,配得上好的爱情和婚姻。

终于,在38岁那一年,她寻得真爱,40岁顺利结婚。婚礼在深圳最大的高尔夫球场的湖边举办,觥筹交错,鲜花环绕,充满仪式感。那天,她的脸上写满欢喜与幸福,从容而满足。40岁的面孔,在笑脸和妆容的点缀下,看上去像一个出水芙蓉的少女,有女性的纯善,也有母性的温柔。

我说:“恭喜,嫁给了爱情。惜福。”她点头:“这是我真正爱的人。幸好没有去找,一直在等。”我们相视而笑,彼此拥抱,眼中闪着泪花。我打心底里替她开心,并祝福她。

我对她的祝福,就如同我对舒淇的祝福一样真诚、感动。舒淇是娱乐圈女子,无论脸蛋、气质还是经历,都很特别。她有男性的豪爽与大气,也有女性的温柔与风情,凡事克制,兼具隐忍的刚强。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舒淇在电影《聂隐娘》里的一些镜头,以及她的台词,“一个人,没有同类”,“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

她饰演的隐娘,最终选择和自我和解,去了新罗国。她决绝的背影,行走于苍茫山林中,烟云缥缈,天地静寂无声。从此,远走他乡,归隐人世。

那是一个长镜头,空旷幽静,心生荒凉。导演侯孝贤说,舒淇是一个和隐娘一样的人。但舒淇却说,隐娘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我不是,我还有两只猫。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则让人平添了几分心疼。如今,这个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心存善念惜福”的女子,经历了童年的贫穷和爱的匮乏,少年的肆无忌惮、倔强叛逆,之后的星路可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跌宕起伏。风生水起时,被人赞叹、吹捧;境遇转换时,被人讥讽、奚落。她承担俗世名利带来的满足的同时,也肩负命运带来的苛刻和捉弄。

她在名声大噪的同时,也饱受争议。至于情爱,更是几经波折,骂名没少背过,眼泪没少掉过,分合纠缠,爱情聚散,冷暖自知。

好在,她终究是一个懂得隐忍、善于与自己和解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些,哪会有我的现在?因为这就是我经历过的一个过程,我不但不会否认过去,还会欣然接受”,“我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

时光荏苒,青春已不再,但她终究抵过了流年,跨过了沧海,到达彼岸,等得一人。

曾经事业上的坎坷起伏,情爱上的千疮百孔,如今已是云淡风轻,守得云开见明月。真是如日本作家渡边和子所言:“世间美好,相信的人能得到。”

过去总会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所以要过好当下的每一秒。不管人生经历怎样的不堪,总有一天会翻篇。而这些,无须过多向外界解释和争辩。人生的不可辩驳性,在于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人心终归要珍藏某种信念,怀着希望和梦想。带着它们前行,你终究会遇见那个彩虹般的人。

舒淇,这个个性倔强独立的女子,在经历了漫长的人世坎坷和情爱无常后,终于活出了新气象。回首多年的演艺生涯,她觉得自己的经历就像一个神话。

人到中年的舒淇,心性豁达、通透,散发睿智的光芒。她善待自己的每一份感情,也珍爱自己的每一寸肌肤。眉宇从容,笑眸温暖,眼神清透,能感受到纯良与平和。那才是一个美好女子应该有的状态。

对待曾经的爱情,她说:“如果对方已经碰到了对的人,就应该送上祝福。”对待偶像林青霞,她说:“和她比,我还差很多,她才是一个知性的女人。对待婚姻,她相信缘分,内心始终笃定,只为守得真爱。”

这份心性的坦荡,让我想到当下有些人的爱情与婚姻,充满了浮躁和焦虑。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结婚也是,别人结婚了,我也要马上结。否则,世俗不饶人,众亲不待见,自己难安宁。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闹剧——赶趟结婚,草率生子,婚前恩爱秀尽,婚后鸡飞狗跳,最终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

世事变迁,造化弄人,时间和孤独扛到最后,终究抵不过一些诱惑,守不住初心。很多人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殊不知到最后,成为了一场交易。

最终,婚姻成为了计较和抱怨的道场。对他人的要求不断增多,对自己的纵容倒也不少。本来好端端的一个独立个体,为了顺从世俗、依附他人,为结婚而结婚,又或者只是找一个依靠,还或者只为一辆车、一栋房、一些首饰……就这样,消耗彼此的能量,内心变得盲从、麻木,最后以爱的名义,捆绑,纠缠,伤害,机械维持等,闹剧层出不穷。

一个人能熬到最后,嫁给爱情,终究是幸福的,更是值得被祝福的。因为她扛住了时间,扛过了孤独,也磨出了从容不迫的心性,收获了缘分带来的惊喜。

舒淇,一个女人的前半生,经历情爱的重重阻隔和命运的捉弄,终于等来一个男人,愿意义无反顾地娶她。其中真爱几多深切,唯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

她终究是相信爱情、配得上美好的人。即便在生活最为困顿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因为演艺事业直接挑战了世俗中人的眼光,导致她逃离台湾,去香港接片。但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任性与勇敢,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即便两任前男友,最后都成为了别人的新郎,她依旧大方给予祝福,随喜欢畅。

那个心怀纯直、勇敢、大气的女子,走过低谷,越过险滩,如今守得真爱,人生又发出了新的光芒。

愿所有坚忍如斯、历经世事打磨的女子,都能扛过时间和孤独,保持一颗少女的心,跨过流年,砥砺前行,遇见那个懂你、彼此相爱的人。要相信世间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年少时,我与母亲讨论过一个问题。当时,我辗转于几个城市,处于流动成长的阶段,有些人说散就散,离开就成了永别。

我就问她,人与人如何才可以保持长久的联系,并相看两不厌。

她告诉我,你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但最终留下印象的不过几个人而已。因为你是流动的,会在不同的地方成长。你必须适应这种模式。

有些人只是暂时出现,然后不再联络;

而有的人,可能就像旅途中的过客,转身就成背影,终生再难见,你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

还有的人,会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一段时间,开始可能会成为朋友,但后来会因为各种矛盾冲突,或者各自需要赶路,最终陌路,不再联系;

而最后一种,就是在你人生中保持长久记忆和印象的人,你们亦师亦友,彼此珍重,他们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有缘人。这样的人必定稀少,但无比珍贵,需要用心经营,才能维持相看两不厌的状态。

成年后,我细想所有情感的维系模式,确实如此。这些思维和言谈也导致我日后在处理一些关系时,总会多出一份理性,看似漠然,其实是不想给对方造成失望与辜负。难以做到热烈,似乎总是能感受到所有热烈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泛滥的躁动与急迫的不自然。

被人所爱,及有能力去爱人,总归是好。只是很多时候,面对一些过分的热烈,你总是不知如何回复才好。

这种态度,可以理解。因为很多关系,往往到最后,散得总是决绝而迅速。还来不及弄清楚是对方不够好,还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就莫名其妙地说断就断。

这样的关系,表达得具体一点,就是好的时候两肋插刀,掏心掏肺;不好的时候,翻脸如翻书,立马不认人。前一秒亲密如爱人,后一秒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大抵应该是建立在某种定力的基础上的,诚恳挚重地交付彼此,感情往来也不例外。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我所理解的,大抵就是所有的情感到了一个临界点后,不知道如何控制距离,一来二往,就会出现麻烦和困扰。曾经的相见恨晚、如胶似漆,就会变成渐行渐远、彼此相忘甚至反目成仇,有缘相聚,却无缘好散。

我曾经见过一对在黑暗中发展起来的所谓“爱”的关系。好的时候,甜言道尽,没法分开。恼怒时,就是恶语相对,互不示弱。说白了,不过是两个自私的人在不懂自控约束的前提下,把情爱当作游戏,各自填补虚空罢了。就如同烟火绽放,看似很美,实则是在彼此伤害。

与之相似的还有恋人。初见相识时,觉得无限美好,渐渐发展成为爱人、伴侣。然而,随着激情慢慢减退,便开始了埋怨、争吵,毫无初见时的美好,有的只是两颗被伤害后的心,在一个屋檐下各自怜悯,互相埋怨。之前的相见恨晚,演变为后来的“遇到你,算我倒霉”,“我当初怎么瞎了眼,找到你这样的人”,“要分开的话,你得补偿我”,“我没错,是你太过分”……让感情变得一片狼藉,局面十分尴尬,让人不由后悔自己最初的选择。

人的情绪在不够稳定的时候,往往缺乏智慧,最终就会互相伤害,磨损爱心,想做到体面分开似乎都很难。初识的美好,成为了黯然神伤的回忆。

之所以如此,大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觉得已是亲人,就可以不管不顾,不再用心呵护;觉得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我为你生儿育女,你就得为我负责到底;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这种想法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慢慢生根变成执着,使你在现实中只知索要,却不懂得珍惜和付出。

人最怕的就是执着。有些事,执着了就会着魔;有些人,执着了就会有怨恨。

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唯有理性、冷静,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感情维持平稳的状态,做到恩爱有加。

在我看来,最好的关系是既保有理性的认知,又有智慧的了解;有对彼此的理解、接纳,也有欣赏和愉悦。这样的关系因为没有太多的约束、执着及要求,反而能细水长流,相看两不厌。

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有其意义所在,如做不到情谊长存、好聚好散,至少可以做到彼此不伤害。

所以,我们要以理性、平和、恭敬的态度去交往,不要盲从、自私和偏激地看待一切,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与恩惠。如此,大抵是可以做到相看两不厌的。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如《菜根谭》中所说的那样:“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世间所谓的人情冷暖,若以洒脱、恬淡之心去交往,才不失为一种气量,也是一种自然、简单的态度。如此一想,世间所有情感,何必让记忆如初见呢?若能相看两不厌,也算是不枉在各自生命中停留过吧。

世人皆向往恩爱,而恩爱何曾被善待

经历了爱情的浓烈期后,我们总是幻想婚后一切都能变得无比美好,开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恩爱有加,携手白头,此生因有你相伴而无憾……然而,事实却是:所有强烈而美好的深情告白,在接受时间洗礼的过程中,总会慢慢被消耗和淡忘,之后进入漫长而平凡的婚姻期。

这时,曾经的美好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和柴米油盐的现实所取代。以为成为彼此最亲近的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开始了各种要求、索取、苛责和抱怨……似乎一切的不顺心都是对方造成的:你不给我钱花,我就对你产生怨恨;父母不出力照顾孩子,心里就有疙瘩;你不能责备我,你要让着我……家中随时都可以因为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充满硝烟战火。慢慢地,内心毫无尊重可言,对伴侣、对孩子、对老人都是如此,好像眼里只有自己,陷入自怜与悲痛的境地。

在这个时代,我们整日都要为生活而奔忙疲累,还要承担家人的喜怒哀乐和压力。我们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失望、沮丧、疲累、痛苦时常来袭。

每个人像一匹骆驼一样,背负着重物沉重前行,周而复始,一路上充满未知和恐惧。我们开始陷入失望与痛苦之中。

面对这一切,能承受得住的人,就继续匍匐前行;无法担当的人,则开始为自己和他人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也为彼此找更好的出路,选择结束婚姻;更有甚者,开始在外面寻找各种新的刺激,试图打破平淡、枯燥的日子。

然而,因不负责任和随心所欲带来的所谓的自由与享乐,并不能让人得到幸福,只会带来巨大的空洞与麻木。任意放纵,毫无克制的情欲冲动,最后总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生命走到最后,一切终将归于平淡。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由无数的挫败与痛苦、烦恼构建而成的。我们不愿意正视真实的人生,习惯了逃避和自欺欺人,不懂得这是在磨炼我们的内心,于是只能在纠葛与盲从中蹉跎时光。

而曾经的美好与甜蜜,在随意的游戏把玩后,终将有一天,它们也会如同潮水般涌上沙滩,淘尽万种恩爱,唯留纠葛不断。

有人说,夫妻间的恩爱,首先是恩,然后才是爱。而爱应该是没有怨恨、恐惧、焦躁的,也是不求回报的,是一种平静的内在呈现。

所以,恩爱需要首先破除内在的我执,更需要我们停止对外界、他人产生过度的依赖。所谓的依赖,就是无须向对方无止境地要求与索取;更无须因对方的一个不得体的行为就喋喋不休地抱怨;或者,你对我不好,我就必须以牙还牙……倘若我们不能学会珍惜和独立,也就无法做到体恤对方。

体恤是什么?是我们能对彼此怀有美好、仁慈之心。就好像我们在路上遇见一朵花,看到它的美,给予它肯定,产生欣赏、愉悦之感,而不是想着去占有、破坏。

我们还需要自由。在一段感情中,只有自由才能给人性带来成长、突破。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很多都在束缚与要求、纠葛与拉扯中停滞不前。当人们组建新的家庭后,时间一长就开始忘记初心,伴侣成为了怨偶,情爱变成了需索,最后无恩也无爱。

面对这种现状,有些人宁愿彼此耗尽心力,也不愿放手。究其原因,大抵是不懂得为微小之事心存感恩,也没有尝试更好地爱己、爱人。我们的心如同一个脆弱的彩色气球在空中随意飘动,直到有一天,被一根树枝戳破。

破损之后的心,再无信任,也没有归属感,所以才会有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演化成了现实重重的无奈、尴尬和烦恼。

而真正善待恩爱的情感,如同容器,能盛载一切,亦能托举一切;仁慈之情长存心中,不会有害己伤他之心;尽其所能地为对方付出,这是一种珍贵的品行;重要的是,心有戒律。戒律让人保持清醒,更是灵魂深处对真爱的检验。

对伴侣最大限度的恩爱,也就是对自己最深层次的善待。拥有纯良与慈悲的品性,能享受顺境带来的美好,也能担当逆境中的恶劣;在一条船上,风雨无阻,同舟共济,没有任何妄想与奢念,接纳所有当下不经意间带来的摩擦与伤害、平凡与琐碎。就像我们能在夏天享受自然万物生灵传递的美妙之音,也能接受冬天万物熟睡带来的沉寂之美。

所有具备力量和担当的情感,多是在恩爱与慈悲、善待与平和中变得轻快、喜悦与安定。如果你无法感受到恩爱带来的情感自由,说明你对对方怀有期待与恐惧。而所有懈怠、不够温柔的情感,到头来都会被程度大小不同的摩擦所损耗。

因为不相信善待与珍贵的重要,也不相信世间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所以,世间情爱多是在执念中,历经苦痛、烦恼,最终烟消云散。如果不懂得珍惜,便无法面对生活中的粗粝和波折。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当下的珍惜与给予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都是如此短暂,而我们的心若能在慈悲与恩爱的情感中,得到修炼与归宿,已是最大的幸运与福祉。这是对方带给你的,终究要感激。

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苦乐交织中平衡,让生命得以完整,让灵魂内部结构不断发生改变,让心性得到多层次的训练,善待自己、他人、万物。相信最后,所有被恩爱善待的情感,终究会回到你身上。

恩爱带给我们的情感,就如同夜色中那一轮皎洁的月光,饱满而清凉,可以欣赏,无须占有,也不渴慕长久。但我们要珍惜、善待那一刻,因为它给人世传递了温暖与平静、愉悦。

男人的生活是名誉,女人的生活是爱情

“你为什么这么快又开始谈恋爱?你们相互了解吗?”

“可能是因为孤独和寂寞吧。我们在一起也仅仅是需要,而不是想要。”

这是电影里,两个年轻女子的对白。在现实生活中,你也会遇到类似的人。她们或许仅仅只是为了排遣孤独,就启动一段恋情,草率开始,随意结束,内心毫无负担。

还有一类人,一旦获得了爱情,就完全沉迷其中,以为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全世界,放弃自我成长。然而,当感情失败,就感觉世界崩塌,怨恨人心无常。

一日,有一个朋友失恋后,无比委屈和沮丧,不停地抱怨:“我三天都吃不下饭,再这样下去,我都要抑郁了。为什么我对他那么好,他还是要分开?为什么曾经发誓相守到老的情感,离散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就好像人间消失了一样。我觉得自己以后很难再爱了。”

爱情是我们此生需要完成的功课之一。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匮乏、缺陷及无力。真正在此功课上修得高学分的人,总能做到“缘来珍惜,缘走祝福”。

一个人若无力再爱,放手也是一种洒脱。若因爱生恨,则是一根筋的愚痴。在爱情里,如果做不到相敬如宾,至少我们可以避免期待、要求、索取、相互纠缠这种消耗生命的相处模式。

有一位女子,知道对方不爱自己后,依旧死死缠住对方,最激烈的时候,不惜以死相逼。手腕上两道明显的伤疤,像是对爱情的一种祭奠。为此,她也让曾经爱她的人内心留下了恐惧,但又不敢离开。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貌似相爱,实则早已无爱。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

回忆这段感情,她说:“在这段爱情里,我体验到的只有屈辱和痛苦、无限的寂寞与孤独。既无自我,也感受不到对方的真心,注定是飞蛾扑火。”

她大抵知道自身的问题,只是不懂控制自己,所以试图靠束缚和控制得到对方,却未曾想过,如此不懂得给予对方空间和自由,最终只会亲手折断爱的翅膀。

日本作家濑户内寂听说:“世间一切烦恼,皆出于渴爱。渴爱,会让你期望得到更多,希望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引起对方的关注,甚至为了讨好对方,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爱在这里,变成了变相的乞讨。”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纯净、自由的,能够彼此接纳与欣赏,完成自我丰盛和无私给予,实现生命的自由成长。这里面不存在依赖、利用、索取。这种真正的爱情,恰恰是在两个人心智成熟、人格完善、经济独立、彼此敬重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有序地展开的。

好的爱情,如同寒夜里的灯火,可以彼此照亮,相互温暖,即便曲终人散,也能互道珍重;也如秋天绽放的菊花,外形饱满,气味却清淡悠长,闻到它,如同闻到彼此身上的味道,让人安心;它还是汪洋中停泊的一只船只,可以将你渡到彼岸,发现新的天地。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宗萨钦哲仁波切说的是爱情不要有期待,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试图通过控制来改变对方。对于爱情,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敬畏与尊重。

在爱情里,不要奢望完美无缺,也不要期望得到所谓的圆满。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们可以做到,爱的时候毫无保留、无私慷慨;不爱的时候,果敢抽离,没有抱怨,也无伤害。

很多人不配得到纯净而自由的爱,多半是因为急功近利,也没有了解他人的智慧,还不愿意给予爱以自由;有时候,我们看似在爱他人,实则是在验证谁更爱自己。

一个人若要以爱情来克服寂寞,那么他注定会为此付出更空虚的代价。爱情的美好与珍贵,在于它可以互相流动、彼此回应,既能承担日常琐事的平淡,也能感受毫无保留地去爱一个人的热烈和浪漫。两个人携手抵抗人世间的无常。

法国作家波伏娃这样谈论女人的爱情:“女人容易将爱情当成宗教,会三番五次地问:你爱我吗?同昨天一样爱吗?你始终爱我吗?此刻,她们会把得到的回答当作战利品;得不到回答,她就让沉默代替说话。凡是真正爱过的女人,多少是个妄想狂。”文豪巴尔扎克则说:“从高层次来说,男人的生活是名誉,女人的生活是爱情。”

即便年代已经久远,但他们的言论依然一针见血,道尽女人的爱情观。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爱情是女人生活的全部,也是她们的信仰。

只要有依赖,就会有痛苦

“我要你打听幼儿园证件的事,你怎么一直不愿意帮忙?”

“让你周末开车送我和孩子去父母家,为什么一个月都没做到过一次?……”

在一个训练营的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夫妻双方可以当面指出对方的缺点和过失。有一名中年女子不停地质问她的丈夫,大抵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丈夫没能帮她,让她一直耿耿于怀,心生怨恨。

现在,时机来了,她干脆全部倾诉出来,说个痛快。那天,我注意观察她的面孔,几乎是扭曲的,而她的丈夫也以各种理由反驳她。即便是当着众人讨论问题,两个人都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振振有词,都以为自己有理。

妻子说,你怎么不帮帮我。丈夫回应,我的事情也很多,凭什么一定要帮你。话说到这里,妻子除了无奈,还有委屈。我看见她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这对伴侣,男人看上去四十岁左右,女人三十多岁,结婚八年多了。他们更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很难想象,他们平时是怎样沟通与交流的。又或者,他们已经习惯了各自不再交流。

若不是训练营课程的要求,他的妻子估计也不会把这些陈年旧事拿出来讨伐。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妻子对丈夫产生的依赖感得不到满足。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幼儿园证件她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出门的事也能独自处理,她还会有后来的委屈和抱怨吗?

“男人就应该帮助女人,否则,什么都自己做了,要他有什么用呢?”这话听起来似乎也没错,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互相帮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都被烙印上了人性里的偏执和刚硬,那么产生痛苦就是必然的。两个无知而高傲的灵魂都不肯低头,为了各种琐事争吵,半生光阴就此耗尽,想来让人深感惋惜。

这也完美地回答了一个常见问题。在恋爱期间,很多情侣都能和睦相处,疼爱有加。而一旦走入婚姻,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漫长的纠葛、争论、讨伐,彼此伤害,难以得到幸福。大抵是因为恋爱中的男女在初涉爱河时,内心柔软而真实,不会计较,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好都给对方;而一旦进入婚姻期后,因为私欲的不断涌现,关系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矛盾开始出现,彼此都觉得对方有责任和义务迁就自己,为自己做一切事情。

如此一来,他们就把自己丢进了一个完全依赖的环境中,此时,痛苦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并开始膨胀发展。

这种状态有点像幼童对父母的依赖,一旦无法得到满足,就会痛苦万分。比如,孩子向父母索要一件玩具,父母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满脸的不高兴,开始乱发脾气;父母没能满足孩子吃糖果的愿望,孩子就会在地上打滚、哭闹。

很多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痛苦,是因为他们只是年龄在不断增长,心智却一直处于幼童阶段。那种需要被人照顾、希望对方迁就自己的想法,在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

一颗种子埋在了土壤里,开始生根发芽,需要得到持续的浇灌和施肥,最后才有可能开出璀璨的花朵,给人以愉悦。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发育不良,慢慢枯萎。

如果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那么,心智成熟无疑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与智慧。所以,如果你无法真正解决心智的问题,就难以获得成长。而智慧,恰恰是启发自我解决问题,让心灵持续成长的良药。

克里希那穆提说:“如果有爱,就没有依赖;如果有依赖,就没有爱。”在他看来,爱始终是独立的、自由的、无私的,没有任何攀附的。但凡产生了依赖,而依赖无以得到实现的时候,就会有恐惧、贪婪、愤怒、寂寞种种负面情绪产生,而根源则在于思想。

“思想,因为是破碎的,所以造成依赖。”具体来说,就是你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固的支点,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而这个过程有时候是有形的,有时候又是无形的,你甚至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依赖中而无法自拔。

这种感觉和欲望是不是似曾相识呢?人的痛苦,很多时候和欲望有一定的关系。欲望越多,快乐就越少;依赖越强,痛苦也就越深。

我们都希望快乐、平和、顺利,一旦现实不能如愿,就会有痛苦,而且会对这种痛苦产生恐惧与怨恨,让光阴在怨恨中度过。如此一想,我们不妨调整自己,不强求他人,也不苛求自己。另外,也不要因为私欲而与他人产生敌对的情绪,这样也很容易造成痛苦。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面对世事无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它、接纳它、处理它,而不是质疑:“为什么结婚前他(她)什么都能帮我、理解我、包容我,结婚后整个人都变了呢?”

事实上,谁都没有变,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不够深入。当你明白这一点后,就没有了依赖,也没有了怨恨、计较、不平与委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做的,而且可以做到的,就是生起对爱情的尊重与爱惜,生起慈悲与怜悯之心。一个人若能智慧地对待情爱、婚姻,那么他的爱人之心也会得到滋养和成长,获得对等的回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爱一直存在,但容易迷失的始终是我们对爱情的理解。我们的心过于焦虑、缺乏安全感,造成了无止境的索求、空虚和痛苦。最妥帖的情感,是不以占有、自私、索取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过于计较,也不用在意对方的过失和缺点,而是从自我出发,多掌握自己的身心状态,多付出,不求回报。因为你的无力,说不定也是对方的无力;你的匮乏,说不定也是对方的匮乏。如果你能学会同理心,能够无私付出,内心的怜悯和慈悲就能够为爱情提供滋养,让它变得温暖、日益丰盛,快乐和幸福也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你的身边。

当我们能够不依赖伴侣,不再觉得对方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就能够减少内心的执着,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守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关于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教言。夫妻间如果也能学习这种独立的思维,就不会给情感带来伤害与委屈。每个人的人生和命运,若一味产生依赖和要求,就会让生活中的问题频繁出现。

我曾经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往上攀登,对婚姻缺少经营。而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她们要求丈夫‘改邪归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这段话基本道出了婚姻问题的本质,也阐述了男女双方对情感依赖方向上的不同,由此产生了束缚、怨憎与痛苦。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私付出,培养我们长大,为我们提供滋养与能量。在爱的浇灌下,我们的心智日渐成熟,从而有能力将美好传递给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上面的心境,容纳一切,给予彼此空间,就如同橡树与松柏那样,各自耸立成长,各自寻找自己的一片阳光,茁壮成长。

你所谓的情爱,不过是生命能量的浪费

“爱情对我来说,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她引用了杜拉斯的句子,来解释爱情中的困惑与矛盾。她年过三十,是S城电视台的营销策划,有自己的家庭。

一个有妇之夫,闯入了她的婚姻。她渴望得到交流和温暖,但又担心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很清楚,这段关系里因为财富和地位的不对等,多少带有欲望、占有、虚荣和寂寞的味道。她还担心,这段情感最终会自欺欺人,弄得两败俱伤。

她又说:“蓝颜知己不过是自己少年的一个梦想。如今,得到了这样的关系,却无法感受到踏实。黑暗中的情爱,自然无法正常交往,但我们又不懂得自控,只好折磨着彼此。”

可见,年轻时的梦想,会影响一生。成年之后,一旦有合适的异性,她就想以此来重温当年的美好。殊不知,这样的关系看似美好,却更像一场危险的游戏。

在所有不对等的关系里,心中的欲望一旦被点燃,最终被焚烧的必定是自己。又或者,你所认为的美好情感,半路杀出的那个特别懂你、无话不谈的灵魂知己,说不定只是一个诱惑,成为你对情感或者自我认识的隐形考验。

如果你足够清醒与理性,就应该知道,不是所有的美好情感,都要占为己有的。因欲望、虚荣、寂寞而产生的爱情,不过是一种乏味、肤浅且低级的情感。一个人若只是将情感视为乐趣或者占有的工具,又如何能从中获得力量和爱呢?

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是因为具备足够的克制能力。所有的高级情感,往往自由、纯粹,能给予彼此启发、理解和深度探索,可以长久存在;而那些低级情感,不过是停留于表面的甜言蜜语,彼此边界不分,充满欲望,更无法深入心灵,而且转瞬即逝……这种情感,虚妄乏味,是对生命的浪费。

醒来后,你会发现,他依旧是他,你终究是你。你们不过是彼此身边的猎物,被粗暴急迫地占有后,不了了之,无法得到由爱带来的妥帖与温暖。无度索取,仓皇表白,施压逼迫,纠缠撕扯,并不能维持情感,反而会加速损耗与伤害。

所以,有些看似美好的情感,只不过是在慢慢将一个麻木的灵魂,往悬崖边推进。如果没有智慧和克制,就注定会摔得粉身碎骨。回头再看以前走过的路,不过是一段屈辱的历程,让人不堪回首。

所以,如果不想在一段情感中迷失自我,最终变得伤痕累累,就趁早果断离开,然后自我愈疗。

在生活中,一个人一旦将情感看作工具,只是为了满足私欲,那么,他就是一个情感刽子手,残暴而不自知,也不懂得如何爱一个人。

在世间的情爱中,有些人的出现,只是为你内心打开一扇窗,你们可以谈笑、问候、温暖,却无法被占有。这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模式。

之所以如此,只是为了成全彼此的情感,在岁月长河中,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独特的一笔。

简单、真实、自然、克制的情感,应该是在互相尊重、不自欺亦不欺他的基础上,完成对彼此的爱慕,让卑微的个体得到共鸣、升华及超越。他们也必定会在这种灵魂相触的舞蹈中,伴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编奏出各自独特的交响曲,释放自由与真心,成为纪念情感的有力凭证。

爱情的美好如同花朵,但不是所有的爱都如水仙花一样香气四溢,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它有可能是一株罂粟,让你深陷其中,成为消耗你的毒药。有些情感需要克制,因为它只是幻觉和游戏,万万不可涉足。

男女之间的情感,不应该是游戏,而应该心存敬畏,保持清醒的距离,心怀恰当的爱慕之情。如此,你最终会发现,一个简单天真的人,在保有爱的源泉的同时,亦能滋养、恩惠他人。

美是夜色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亦可以是清晨的露珠,散发出清冽的馨香。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希望占有它,但一个人若能对美保持克制,诗意地去欣赏它,亦不失为一种美好。如果你真的对美怀有敬畏之心,对感情保有爱慕之情,那么你应该好好珍惜,谨慎对待。

是的,对等、纯粹、心怀敬畏的美好爱情,它应该是在爱的源泉里各自成长与成全的。情感一旦有了不对等、试图掌控和占有,大概也会是危险的开始。

所以,若想判断你所谓的爱是否为虚妄、游戏,先要确定你是否真正了解爱,了解你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从爱中得到真正的欢喜。

嫁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好处”?

“结婚前,要是对方不买房就分手,要不然我结婚什么好处都没有,何必呢!”R在一次心理课上这样对老师说。

“你说的好处,是指房子吗?”德国的心理治疗师伯特先生这样问她。

“两个人在一起,要么有很多很多爱,要么有很多钱。这是我的价值观。”

“现在过得怎样?”

“反正就那样,谁也顾不了谁,前年因房贷断供,银行要收回房子,现在房子已经转入我婆婆名下。”一段关系,没多久就跌入谷底。这就是R的婚姻面临的现实。

在这场婚姻里,我们看不到多少爱的成分,只看到了赤裸裸的利益和算计,正应了那句话,“心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

R将房子作为结婚的必要条件,最后硬是让一段关系变得糟糕,充满怨恨与纠葛,但又没有离婚的勇气。这其中的无奈与苦楚,恐怕只有她的内心最明了。

据说,有一份报告显示,52%的女性认为结婚时,房子是最重要的。在有些地方,还必须付出一笔不菲的彩礼。对很多家庭来说,光是彩礼就成了极大的负担。而在很多发达国家,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考虑的是爱,然后才是房子、金钱等。在中国,房子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当然,都是食人间烟火长大,物质、金钱不是负面的东西,它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满足与荣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它一旦成为婚姻的首要条件,你就得考虑这里面爱的成分到底占多少。

有人说,现在是经济社会,没有物质和经济基础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也有人说,他给予了我丰沛的物质,但我丝毫感觉不到爱;还有人说,他处处照顾、关心、爱护我,却并不能为我提供富足的生活……在我看来,以上种种说法,和真正的爱并无太多瓜葛。真正的爱是自由、不占有;是无私给予,而不是无节制索取;是纯粹、融合,而不是纠结、计较。

有一个记者问婚姻专家,为何当下中国会有彩礼、婚房这样的事情。她说:“可能跟女性长期处于依附地位有关,她们总喜欢将自己归于弱势群体,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希望对方给予;又或者,我们刚刚温饱,太需要用物质、金钱来体现自己的存在及重要性。其实都在证明自身不够强大。”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以爱的名义不断索取。殊不知,那时候自己已经进入了讨爱的阶段,内心有了依赖,充满不安全感。

比如D,她与男朋友交往的时候,还处于创业阶段,男友无条件地支持她,几次拿钱给她周转。一次,男友因为资金紧张,无法继续给予她支持,D就以两地分居、不宜结婚作为理由,要求分手。末了,D还说:“先前你给我的钱,算是对我的青春补偿费。”情爱聚散,本是正常的事情,却因为金钱,瞬间散得干干净净,真是让人感慨。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当我们恋爱时,会因为缺乏安全感,百般计较,提出种种要求。有些人甚至还没有确定关系,就明码标价,提出各种要求。在相处的过程中,但凡有丝毫出入或者差异,就会产生分歧和争执,为此纠缠不清。正因为如此,很多桩婚姻以欢天喜地开场,以闹剧结束,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下,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许是:爱首先得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你爱我,你就得为我付出,包括时间、精力和财富,否则就是不爱。似乎没有这些,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

然而,祖辈们的婚姻,却丝毫不讲究物质,也没有复杂的要求,一旦结为连理,他们就会为家庭无私付出。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爱或者不爱,有的只是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眷恋的惯性中共同生活。

上一辈的中国式夫妻大部分情感清淡,但却稳固;也有吵闹和不愉快,但他们能在一段婚姻里把日子过得妥帖,充满温度和情意。因为要求简单,生活亦就多了踏实,一生琴瑟和谐,恩爱有加。曾经的甘苦与共,化作一世相伴。

再早些的旧式婚姻,比如《浮生六记》中的陈芸与沈三白,他们的感情故事,更是耐人寻味。他们婚前未曾恋爱,婚后却相敬如宾,被传为佳话。

她说:“唱随你二十三年,你百般体恤,不因为我的顽劣而放弃,我得到像你这样的知己和夫婿,此生没有遗憾。”

他说:“我们连幼时的一碗粥都可以说个不休,若是来世没有忘记今生,那么再结婚的时候,一起细谈隔世,恐怕会说得没有眼睛合上的时间。”

陈芸终究是明白感恩、体恤、宽宏之人,而沈三白也是懂感情的性情中人。他们游历人间,相伴终生,一起“课书论古,品月评花”,曾“花光灯影,宝鼎香浮”,也曾“变迁动荡,家境困顿,未来缥缈,病痛颠簸,辗转寄宿,儿子病逝”……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充满坎坷,难得安稳,一世恩爱,最终难得善终。她客死他乡,他叹息“知己沦亡”。

无论如何贫寒,无论多么艰辛,无论颠沛流离,却从不见这对夫妻彼此抱怨、疏远、离弃。平静和隐忍,善良与忠贞,融入了日常琐事中。一蔬一米,一羹一汤,都变得有滋有味。珍惜姻缘,浮生相伴,陈芸和沈三白的感情,在今天来看,依旧不失真切,让人动容。

两百年后的今天,世间万象变迁,物欲横流,婚姻亦不例外,种种欲望和要求,使得本该简单、纯粹的关系,最终因为彩礼、戒指、婚纱照、车子、房子,变得复杂。

生活从来都简单,你若复杂,最终也会得到复杂。于是,我们看到在现实中,结婚不久的人,日后会出现“婚外恋”、“离婚”、“离婚官司”、“七年之痒”等现象。生活中的种种乱象,如同闹剧,让人无语,更像一种现实中的魔幻主义。

在有些人看来,爱情和婚姻似乎必须要建立在物质之上。所谓的大房子、奢侈婚纱照、豪华婚礼,成了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婚姻,初看如烟火,让人目眩,但很快,光芒消失,剩下的只是空洞乏味、磨损、消耗、推诿、计较、躁动……

我们的婚姻若能真心为对方付出,不计较得失;有共同的价值观,一起向目标努力;没有索求、纠葛、计较,不断地修炼和强大自我;没有幻觉,亦无想象,保持关系的简单纯粹,你和我,我与你,不掺杂其他因素,单纯而美好。或许在那一刻,我们就能找到真爱,幸福一生。

世间万般皆苦,唯有情执最苦

“我们之间已经没有爱了,也是无性婚姻,只是舍不得孩子……他有婚外恋,他们有感情,我可以选择离开。我有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他不愿意离婚,但也不想结束外面的关系,表面上对我比以前好。现在,我们互相装着、哄着,没意思。”素心在我的公共平台留言。

我看时间,又是凌晨。一个女人,充满无力感,无处倾诉,跑来找我这个陌生人,想想也是很苦的。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擅长解答婚姻问题的人,但偶尔还是会谈论它。因为我看到很多女性在对待感情的时候,没有隐忍的智慧,也无托举的力量。当伤害来临的时候,只好自怜、痛苦、找人倾诉,内心充满焦灼。

无论婚姻还是爱情,它就像工作一样,需要你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独自去摸索、体察及接纳。这样,你才能获得经验,得到成长。

回到开头的倾诉。素心说:“我们之间已经没有爱了,只是舍不得孩子。”这是我听过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似乎孩子成为了她们不能离婚的主要原因,所以会纠结和痛苦。

仔细想想,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她有这样几种可能:第一,选择不宽恕,获得解脱,开始新生活,然而放手不易;第二,为了保全婚姻,选择隐忍,忘却之前的事情;第三,选择开放式的婚姻,双方扯平。当然,第三种方法是不道德的,也最危险,往往会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一个秋天,我在武汉,女友发来信息,说想透口气,出去转转。她是一个工作狂,或许是有房子和孩子要供养,既当爹,又当妈,几乎从不给自己放假。

我说:“也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来歇歇,或许时间会帮你做出选择。”

她说:“现在公司出问题了,老板因为婚外恋出事了。员工的心散了,开始各自谋出路。”

女友的老板和弟媳发生了关系。老板的妻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和外面的一个男人开始了婚外恋。他们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只是因为孩子,因为企业的利益捆绑,一直不愿意离婚。最终,开放式的婚姻导致四个家庭破碎,多人受到伤害。孩子从此失去父亲,父母成为人们唾骂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难正常、茁壮成长。

新闻里,因为婚外恋导致的悲剧从来不少见。大多是因为没有了爱,却又不甘愿放手,最后有自残的,也有坐牢的,甚至有付出生命代价的,这已不再是一件稀奇事了。

在一段婚姻关系里,最残忍的事情,不是没有了爱,也不是出轨,而是没有了爱,却还要假装恩爱,勉强维系,对外则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孩子。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只会让伤害扩大。

我说过,生命从来都是庄严的,有它特定的密码和规律。生活也从来都是严肃的,你怎么游戏生活,生活就怎么戏弄你;你怎么糊弄日子,日子就怎么糊弄你。同样,你如何不善待婚姻,婚姻就如何困扰你。

在当下,情执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呈现的形态也是各不相同:有出轨报复的,有失恋自残的,也有死缠烂打的,还有家暴的……世间万般皆苦,唯情执最苦。

《礼记·大学》里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齐家为首要之事。在我看来,齐家首先来自夫妇共同努力的决心。

当下很多婚姻出现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耐心沟通、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怎样敷衍度日,抑或在外面寻找安慰。其实,对于缘分已尽的夫妇来说,离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这种自然就像瓜果成熟之后坠落地面,不会有任何的依恋与痛苦。

问题是,很多人既不甘愿离婚,又不愿意给对方自由,选择放手。婚姻中,如果无法做到洒脱,就会有痛苦。这种痛苦,是因为情执带来的苦。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讲解《心经》的时候说:“世俗看待问题常有三种错误,即把事物当成整体的、常态的和独立的,而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独立存在的和完整的(事物)。古往今来,有谁的感情、谁的人生是完整的呢?每个人的心都是善变的、无常的,所有人的命都是波澜起伏的。生命的感受最终也都将归向于痛苦。”

这段话看似有几分悲观,实际上说的也是情感的真相。婚姻也同样如此,它会因种种无常而带来痛苦。关键看你对它的忍耐及接纳能力。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恨情仇,都有一定的因缘存在,只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无明、内心不够清净,所以难以看到真相。

人生的真相是生死无常,婚姻的真相是用心珍惜、共同经营,保持人格与金钱的独立。若缘分已尽,就送人一程,表达祝福,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对婚姻保持基本的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婚姻、情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哪怕自己是受苦的那一位,也要积极乐观地去找原因,试图解决问题。拖延、逃避、找借口,只能得到短暂的安宁,治标不治本。

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特定的轨迹和期限,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婚姻也是。当婚姻发生变故的时候,不要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必太过紧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顺其自然就好。永远不要抱着侥幸去生活。因为,如果是你的劫难,躲不过;如果是你的福报,也少不了。婚姻聚散离合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

你需要具备力量去承担这一切。当风雨过后,你会觉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曾经的执念、痛苦不值一提。

“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在现实生活中,情感靠因缘,聚散有归期;婚姻有变数,面对、接受、处理、放下,为上佳之选。面对,是为了让我们更有勇气承担困难;处理和放下,是为了让我们不再那么辛苦,平白无故地承担诸多无意义的折磨。”

愿你有被爱的幸运,也有爱人的能力

如果将爱比作甘泉,人比作花朵,那么花朵只有在得到甘泉充分的滋养和浇灌后,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盛开,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从小得到了丰盈、饱满之爱,才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份丰厚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阳光、温善、礼貌,内心不偏执,很懂得注重他人的感受。再回头看他们原生家庭里的教育,多半都是得到了丰足的爱意传递。

反之,内心固执、傲慢、自以为是、说话刻薄的人,不愿意为他人做出改变和付出、很多时候只想到自己的人,多半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以至于成年之后,他们只会注重自身的感受,完全不在意他人的死活和好坏。

最近去医院看望病人,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唯有在被爱后,才能懂得如何爱别人。

M夫妇有两个儿子,家里有两套房子,过着优裕的生活。最近,M的丈夫因为工伤事故,需要做截肢手术。在3个月的治疗期里,两个儿子从未探望过。小儿子只在手术当天打电话问候了一声。因为丈夫身材魁梧,妻子每次给他清洁身体、换药,都十分困难。照顾病人时,她心力交瘁,想到孩子没有一个来帮忙,她不由潸然泪下。我很理解她内心的感受,但我更加相信这一切的无奈,是他们自己导致的。

两个孩子从小在金钱宽裕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采用的是棍棒加放养式的教育。比如:孩子想要的玩具,有求必应;为了提升艺术修养,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给孩子请了私教;过年的时候,孩子收了长辈的压岁钱,不知道道谢,父母就为孩子开脱,说是性格内向;孩子在学习阶段,可以随意退学;他们提前为孩子购置了婚房,自己却缩衣节食。然而,只要孩子不听话,或者犯了错误,得到的只有棍棒相加。

总之,这就是M夫妇以为的对孩子的爱。一味地付出、纵容、娇惯,却忽略了心灵层面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亲子关系一直处于麻木、机械的状态。少年以后,孩子的问题开始出现,冷漠、自私、固执、懒惰等各种性格缺陷,开始像火苗般慢慢燃烧起来,不自觉地灼伤身边的人。

一个父亲做手术时连声关心问候都没有的人,又如何去爱日后婚姻里的伴侣和孩子呢?

之所以觉得原生家庭对孩子重要,是因为一个在爱匮乏和缺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和一个被爱丰盈和满足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待自己、他人的态度显然会不同。毕竟,一个人唯有爱意丰沛,才可能去滋养周边的人。

年轻妈妈小U,从小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大。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并不富有,但十分注重她的内心感受,交流从来都是以商量的口吻进行的。有一个小女孩和她一起长大,家境贫寒,但小U的母亲告诉她,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当别的家庭纷纷远离那个贫寒的小女孩时,小U总是试图和她一起玩耍,分享食物和衣服,没有任何的嫌弃,也没有一丝优越感。或许是小女孩被她的爱和关心所感动,每年年底,她都会亲手做一双鞋垫送给她,变着花样构图,做工精细。这份小小的礼物,传递出爱的温度,也让她深受感动,并用心珍藏。

后来,她们各自长大,去了新的城市生活,也找到了彼此的爱人,并有了孩子。小U依旧是一个习惯分享、情感细腻的女子。她在儿子五岁时,一起出门旅行,从来都是各自拖行李;六岁,教孩子做各种家务活;十岁,她出门做义工,总会带上孩子;十六岁,孩子因学业变动,去外地读书,母子果敢分离,没有任何不舍,但会经常电话聊天。

她希望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懂得自立、学会照顾他人、分享爱的人。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非常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健谈、阳光,并能给予他人关心与善意。

有时,小U有点咳嗽,他都习惯嘘寒问暖,督促她按时吃药。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出门在外,不管熟悉和陌生的人,他都表现得很有礼貌、富有亲和力,也懂得细心关照他人。

所有细微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也让他的心智得以成熟。所以,你看不到她儿子身上有任何溺爱的痕迹,在待人接物时处处散发出爱的能量。这样的孩子,自然也是一个有能力分享爱、供给爱的人。

我向来都认为,在爱的关系里,被爱是被误解最多的:我们表面上说是爱孩子,不过是以大人自居,释放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威性;我们爱伴侣,不过是在盲从与占有中,获得肉欲之乐,满足自身所需;我们爱天空、大地、自然,只是因为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诸如此类的情形,让爱变成了一种概念和名词。

真正的爱是动词。如果我们不能爱或者被爱,我们可能永远都一门心思地只为自己考虑,无法体恤他人,甚至都无法做到真正爱自己。

一个人在爱意丰足后,他会将这种能量传递出去。比如,在路上,看到哭泣的孩子,他会心疼,想过去安抚;看到一块石头挡路,他会想到移开,避免伤害他人;遇见需要帮助的人,他会怜悯,无私地提供帮助;身边的人若取得好成绩,他没有任何的嫉妒,大方随喜。

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传递出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美好与爱意丰沛。这种爱因为简单而纯粹,因为真实而值得尊重。

一个人若在童年得到丰盈的爱意温暖,终究是理想的。他们因为在被爱后,更加懂得爱的珍贵。如果爱是我们此生需要修完的学分,那么被爱就是我们需要知晓的秘密。这种关系的发生与成长,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

最后,愿你有被爱的幸运,也有爱人的能力,从而得到真正的自由与福祉。

在亲密关系中自我觉醒

在亲密关系里,总会有各种矛盾和问题出现,一旦无法解决,就容易产生误解、愤怒和伤害,成为爱的最大障碍。

一位结婚五年的中年女性,充满激情,有着睿智的商业头脑。她掌管着家里的事业大权,丈夫只是她出席一些重要活动时的陪衬。她最大的资本是财富,但伴侣间缺乏交流,精神匮乏让她心生厌倦。他们从一见钟情到逐渐疏离,不过五年时间。但她又不甘放弃当下的安稳,毕竟对方还算是一个体贴、懂得给予家人温暖的人。

另一位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男性,儿女双全,太太是海归,夫妻回国一起创业,成立了儿童美术绘画馆。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将一个小店扩张成五家连锁店。在事业腾飞的同时,感情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两个人从最初的患难与共,很快就发展成了抱怨、摩擦、对抗,将工作上的质疑、争吵、伤害,逐渐带到生活中。各自性格里的缺陷和矛盾,也在摩擦中被逐渐放大。

要知道,亲密关系里的怀疑与冲突,就是关系出现裂痕、走向破裂的开始。

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她是独生女,在香港长大,后来随父母移居北京。他在东北最偏远的山村长大,是家里的长子。他勤奋刻苦,聪明能干,获得了高学位。他为人善良,对父母孝顺,只是从来不知道如何去宽容和关心自己的伴侣。

他一度以为对方嫌弃他的贫穷。她说:“人真正的贫穷是内心。他总会说最近发生了很多烦心事,却从来不关心我的生活有怎样的不安与动荡。父亲因一次高血压中风,长期半身不遂。我也需要被安慰。”她心力交瘁,几度尝试离婚,而他只是逃避,不愿意沟通。

以上三个案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爱情磨损后,怀疑一切坚持是否值得。结婚之后,当责任、工作、生活等开始介入,在现实面前,双方开始变得无力。有时,一个小的错误或缺点,都会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也就是说,彼此已经心生厌倦,甚至觉得对方糟糕透顶。伴侣身上的优点全部被磨灭,缺点被无限放大,对对方的感激和欣赏也越来越少。

当需求与现实落差巨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亲密关系里的矛盾,极其容易演变成争吵,甚至会完全丧失理智。当初的爱慕、感动、优雅、海誓山盟,全然抛之于九霄云外,所以才会有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甚至暴力相加。最纯真珍贵的爱,在这里消失无踪。更致命的是,双方还不愿意沟通,造成了进一步的摩擦与疏离。

沟通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沟通你会发现,对方跟你一样背负了同样的痛苦与不安。这时,你尝试以同理心善待对方,就不会再有怨恨。你甚至会发现,两颗灵魂背后的同病相怜,从而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一刻,爱里的敬重与温暖被放大,矛盾和伤害被缩小,直至消失。

很多时候,在亲密关系中,发生冲突、矛盾与分歧时,我们很容易从对方身上找原因,或者像个“盲人”一样,看不到矛盾的本质和根源,只是将责任全部推给对方。

当爱无法带来满足和归宿感的时候,伴侣就成了彼此讨伐、怨怼的对象。这样的情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毕竟,纯粹的爱是与境遇、失衡、索取无关的。真正的爱,是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与平衡,帮助自己认清、提升自我,在亲密中找到自己。

当爱迷失时,我们往往会说:“他变了,变得不可理喻。以前的他对我多好。当初我怎么就没有擦亮眼睛呢?”总之,是对方变了,不由后悔当初的选择,内心开始躁动不安,想着是不是应该再去寻觅新的伴侣。

这时,一切都是幻觉。在一份感情中,由美丽的初识,到炽热的热恋,再到彼此熟悉、窥探到了真相,才逐渐发现一个悲哀的事实:对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然而,智者会发现,变化的不是对方,亦不是自己,而是生活带来的困顿与焦虑,它成为了阻碍你继续探索幸福的牵绊。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情感,中途被折损及伤害,多是向外求,而非想着向内求,寻找问题的源头。要知道,一个人的快乐、幸福、安全感……诸如此类通往美好的源泉,都需要从自己身上探索,而非从他人身上获取。

向外看的人,梦着;向内看的人,醒着。这句话和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福·孟所说的“幻觉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探寻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还说:“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倘若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来了。这时,我们就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这里的‘偏差行为’就是想控制对方,甚至使出一些小伎俩来诱导对方,使自我得到满足;或者将自我包裹起来,置入痛苦的绝境,不停向外寻求安慰和倾诉。”

倘若我们把亲密关系设为一面镜子。你对镜中的自己说话,问他能不能改变态度。然后,再想着如何去适应对方。此刻,你若用心觉察,会发现伴侣对你产生的敌意和情绪,就来源于你自身的缺点和矛盾。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亲密关系不是你挖掘爱与幸福的来源,也没有满足你的期待、让你开心的责任。当你甘愿去探寻与觉醒,积极改正自我,而非对抗,就是你获得成长的机缘。

回到开头的案例。所有亲密关系的矛盾,大抵是不知道如何以“爱”的方式去解决。

“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从而跳脱问题。”这是心理学家荣格对解决问题的看法。这里的跳脱,应该是从自我固化的思维框架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不那么健忘、善于从矛盾中吸取智慧和教训的人,承担起本身该担负的责任。

直接点说,人若想获得成长,必须先跳出问题的框架,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而非一味从外界去寻找答案。人想获得觉醒,首先要自省。

反之,始终站在“小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会使你的思维僵化、停滞,变得喜欢推卸责任,把自己困在受害者的角色中,终究难以得到解脱。一段亲密关系,如同精美的瓷器,一旦失去了珍惜和呵护,就会慢慢开裂,最终损毁。

生命是一次爱的觉醒和传承,亲密关系是通往内在纯真与纯爱的道路。它是用来帮助你认识自己,进而愈疗你的创伤,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它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同类推荐
  • 竟然想通了:和不开心的自己聊聊未来

    竟然想通了:和不开心的自己聊聊未来

    书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其实对你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读懂这些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一把钥匙,能解开你看不见的心灵枷锁,疏通你内心的郁结,释放更有力的你!每个人对故事的解读方式都是独特的,如果你的解读与本书的任何一种解读都不相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解读故事的正确方式,也意味着你获得了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力量。
  • 人生内存

    人生内存

    本书包括出生与学习篇、行路与机遇篇、身高与自信篇、两性与容貌篇、年龄与理想篇、劳动与事业篇等19章,讲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儒家和道家都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孔子在《论语》中倡导天地万物各行其道,顺其自然,要求统治者行帝王之道,以己德滋养民心。“无为”和“自然”是《老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圣人像水一样“无为”,人民归附如百川之归海。倡导人们像水一样,无为、永不自满、顺从避让、以柔克刚、无微不至。本书是第一本尝试以水的哲学,向人们传播如何以水之道,与人相处,开创事业,修炼心性,做一个水性十足的人!
  • 三十六计大全集

    三十六计大全集

    有人说《三十六计》是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所作,但具体作者和准 确成书年代都已不可考。全书共分六套计,即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等计。在这六套计中,每一套均包含有六条具体计谋,总共三十六计,集历代兵家智慧之大成。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兵家活用、商家活用、职场活用、处世活用等板块。全面解析经典智慧,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所选的 荟萃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不但能让你从先人那里得到启示,学会深谋远虑 ,而且能让你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 南洲翁遗训

    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日本最后的武士。《南洲翁遗训》是西乡隆盛的语录汇编,也是西乡哲学的精髓体现。在这本遗训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敬天爱人”。这个理念后来影响并成就了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成为稻盛哲学的主体内容和他重要的经营理念。
热门推荐
  • 平行乐园

    平行乐园

    主角:莫河,再一次意外中身亡,死后进入了平行空间,空间里存在无数个平行世界,在数个平行世界穿越冒险,最后建立自己的平行世界,叫平行乐园。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真英俊,奋斗吧

    真英俊,奋斗吧

    一个谁见都说丑的丑男,名字却叫真英俊,直接就造成一种喜剧效果。他大学毕业后,几经周折在一家广告公司就职文案,他不怕别人的挖苦玩笑,坚持用自己的自嘲和努力,发挥“无敌”精神,最终在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同时也获得了真诚的爱情。
  • 弃妇嫁到

    弃妇嫁到

    方家庶出女,侯府新嫁妇。转眼新妇变弃妇,还附赠包子一枚是怎么回事?方素问冥思苦想,哎,想要活下去,还得靠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什么怪力乱神

    什么怪力乱神

    市重点大学起点大学有个奇想社,奇想社里有个靓仔叫苏阳,没错,这个靓仔就是我。有一天,我们高贵冷艳的学姐要去城郊弃楼,我等必将追随啊!最后在学姐的的保护下,我还是被虐出翔,从此,我决定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有为青年,可能吗!!!
  • 二三毛:三毛传记

    二三毛:三毛传记

    三毛的冷郁、极端、神秘……米娜的辛辣、仗义、尖锐……一个性情女人写的性情女人。就当是性情女人辛唐米娜以她的敏锐与感性,带我们对“三毛时代”进行一次成功的穿越,我们将看到另一个性情女人三毛,不算太平的一生。
  • 夫君放心人家不是乌龙妻

    夫君放心人家不是乌龙妻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糊涂了些,可是诸位仙女姐姐们也用不着给那么多绰号吧,什么“笨蛋芽儿”、“破坏芽儿”、“倒霉芽儿”“暴力芽儿”害的她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击,抬不起头来。其实她只是偶尔做错些事情罢了,她又不是故意的嘛就算这次,她也只是不小心把月老祠放火烧了呗,月老师傅爹爹干吗要臭着张脸啊,居然一屁股把她踹到了人世间,亲们,菜的新文已发~(黯妃)她是皇上御赐于他的正妻,但她的爹也是他最仇恨的一个。为了他,自己的崩溃流泪、彻夜无眠。当冰冷的湖水带走她生命中唯一的那丝温暖的时候,她泪已尽、情已竭,心死如灰。本欲枯灯残卷了此一生,但是不曾想更大的阴谋等待着她。她唯有把自己孱弱的身躯送进那柄长剑之中。漫天大雪中,刺眼的鲜血如梅花般染红了四周的洁白。她凄然的笑了:染雪,染雪。多讽刺的名字啊!当初爹给自己取名的时候,可否想过,他女儿的结局竟是如此?她是他如芒在喉的一根刺,只因她的身体里流着夕家人的血。他恨,恨她的“淡然”,恨她的“善解人意”,恨她的一切一切。曾经他以为无情冷酷、彻底伤害便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可是当纷飞的大雪中,怀抱着她渐渐变冷的身躯,他终究泪雨滂沱,才发现:这一剑,不仅仅是刺在了她的心窝,原来自己早已鲜血淋漓、血肉模糊。耳际却响起她切切的话语:“如果…有下辈子,我夕染雪宁愿是…离你尹络绕…最遥远的那颗星星!”可是…下辈子…到底在…哪儿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繁瑾余笙

    繁瑾余笙

    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总会有属于少年时代的青涩。懵懂的情愫。时光变迁,我们……会变吗?“你好,我叫余帆”“顾瑾笙”白驹过隙,我们早已被社会磨平了棱角。不变却是我们的心。“余帆...你走吧,趁我还没有后悔。”“瑾笙,我...”
  • 霍乱人事

    霍乱人事

    在寝室里,赵萌最看不起的人就是牛心容。她看不起牛心容的时候,眼睛并不去看牛心容,总是死死板板地盯着前面不远处,下巴略略抬一抬,忍不住把一种轻蔑的冷笑挂到脸上。这种意思是:我看不起你啦牛心容,你不配进入我的眼球!猛一看上去,她好像在和空气里一个子虚乌有的人较劲。也许赵萌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威慑力的,可是她错了,人家牛心容的心态好着呢。牛心容不和她争不和她吵,微微浮胖的脸上微微笑着,有时候还笑出声来,只当是听了一个笑话。
  • 你在记忆中未乘时光去

    你在记忆中未乘时光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还在喜欢你,你的身边已不再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