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59800000047

第47章 聚名士

南阳郡,荆州第一大郡,治所宛城。

赵空身为南阳都尉,他知道世态紧急,唯有连夜狂奔,以他的身法武功也是直到第三日近午时才堪堪进入城中。

“大哥,我回来了!”

赵空健步如飞,匆匆奔向南阳太守府。还未到府门,嘹亮的声音便已远远传开了去。在府门镇守的卫士便立刻迎了上来。

“属下参见都尉!”

“免了。”还不等那卫士行礼,赵空便挥手止住了他,“大哥他在里面么?”

“这……”那士兵满脸苦笑,心道:“这位都尉果真心大,丝毫不将礼数规矩放在心上。”自然,想想也就罢了,嘴上却不能这么说:“使君招募了府中掾属,正在府中议事,说都尉若是回来请即刻前往。”

“好,知道了。”

随口答音,正准备挥挥手让他退下,却猛然间瞧见他站姿颇为不同,年纪也有三十多岁,留了半尺的黑髯。虽然赵空被任命为南阳都尉要比孙原早那么一两个月,却也是带过了南阳郡的郡兵,即使记不清那么多人,却也从来没见过站得如此挺拔的卫士。何况还是太守府的卫士,他没有理由不记得。

“你是新来的?”赵空收回迈向府门的腿,后退一步,上下打量着他。

这卫士凝着眉头,被他盯得很是难受,低声道:“属下是刚刚被太守招进太守府的,还不到两天。”

“两天?你不是大哥任命的。”赵空想了想,他和孙宇前往帝都述职,孙宇脚程最多也就比他快一天,但是看这家伙的言语,任命他为卫士的应该是留在南阳的郡丞曹寅。

那卫士点头:“是曹大人任命的。”

“嗯……”赵空本想说话,却突然愣住了,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何处人氏?”

“属下黄忠,字汉升,正是南阳郡人。”

赵空一挑眉头,站住了脚,原地立了一会儿,也不理会黄忠,便自顾自地进了府门。留下黄忠看着他背影,浑然不知道这年纪轻轻的都尉大人是不是中了什么邪怔。

大汉诸郡,自光武皇帝中兴以来,除了边郡以外都不设都尉一职,向来以太守兼任都尉。这一次破天荒地在南阳设了一个都尉,自然,有天子在前头挡着三公,赵空也乐得清闲。也正因为如此,赵空的南阳都尉府和孙宇的南阳太守府其实是同一座府邸。

进了正门,七拐八绕便到了议事厅,大门紧闭,门口连个看门的都不留,赵空晓得是在议事,也不管那许多,一掌便拍在门上,两扇门“砰”地震开,连同后面的门闩都被震断,“啪嗒”一声跌落尘埃。

一脚跨进门来,一声“大哥”正要脱口,猛见得厅内跪坐的十几个人同时眼睛盯着自己,整座大厅静如死水,赵空心底“咯噔”一下,全然不知竟然有这么些人。

“下次再这般,不准进此门。”

声音不大,却沉重有力,循声望去,只见一人玄衣高冠,跪坐于大厅正中的主位上,正是大汉南阳太守、他的结拜大哥、孙原的孪生兄长——孙宇!

赵空愣了愣神,才发现孙宇下首留了一席空位,与主位同列,想来是留给自己的,也不矫情,便径直走了过去,一路说着:“才走了半个月,便多了这么多人,倒让本官惊奇。”

场中诸人却是不理他,太守本就兼任都尉,自然要服太守的,赵空这个新任都尉自然已算是有名无实的了,何况才一天时间,孙宇便已经将都尉府下属一干官职尽数任命了。赵空此时姗姗来迟,自然没人理他这个空头都尉了。

“都尉大人且慢!”

正走到不远处,便听到右侧传来一声疾呼。赵空下意识地止步,却见右边一人猛然站了起来,循声望去,却见那人目光呆滞,死死盯着自己腰间的佩剑。

“都尉大人的佩剑是否有些来历?可否借过一观?”

这人声音虽急,却能显话语中沉稳之象,身高七尺,年纪约莫和黄忠年纪相仿,却比黄忠脱俗许多。右侧是太守府下属的文官,这人却不衣官服,穿着一身玄青长袍,头戴的有些像司天术士冠,赵空皱着眉头,看向高坐上的玄衣公子:“这位是……?”

也不等孙宇说话,那人便已拱手作礼:“平舆许子将。”

许劭许子将!

赵空陡然退步,拱手作揖:“失敬失敬!空不知竟是子将先生。”

许劭之名,不可谓不重。出身汝南许家,名门之后,与兄长许虔许子政并称“平舆二龙”,以“月旦评”名震天下,当世之士无不以被他点评而自喜。大汉以“察举制”立天下,察举之权多腐弊,故而民间私评成风,便有了这个评点天下人物的“月旦评”。许劭便是“月旦评”之创者,同时又是颍川人物之冠冕,其评语大多中肯霸道,曾经有一位七十老翁樊子昭,因许劭一句点评而被朝廷征为县令,此后许劭及“月旦评”更是名望倍增,隐约已有豫州士之冠冕的气势了。

赵空全然不曾想到,孙宇竟然征聘了许劭,甚至还任命他为南阳郡长史,简直难以置信。许劭人物非凡,有他在南阳,可谓是天下士子归心之处。

而许劭评点天下之士,何其心高气傲,虽朝廷任命、三公府辟,亦未放在眼中,何况区区六百石小吏?竟能为孙宇征聘,其中关窍,赵空真真想不透彻。

“劭区区薄名,倒也不必介怀。”

许劭一反常态,除却孙宇之外,在座诸人大多拧起了眉头,往这边瞧过来。

赵空也是暗暗吃惊,传闻许劭心境高傲,却不仅无视他失礼之处,且在他面前如此折节,实在匪夷所思。看着许劭眼神全然不在自己身上,却盯在腰间佩剑之上,赵空心思一闪,已经略微猜到。

赵空随手摘下佩剑,横于身前,望着许劭反问道:“先生可是奇怪这柄剑么?”

许劭正身,拱手见礼。赵空为之一震,一改随意神态,双手捧剑。

在座诸人均与许劭熟识,起先赵空破门而入,大为失礼,自然都不甚待见。未曾想许劭竟如此谦逊,实属罕见,甚至从未有过,自然都被提起了心思。随后赵空正身捧剑,这些位名士看在眼中,却又不得不点头,于随心所欲时尚能知郑重,此少年必非同凡响。接着,便都引颈而观,想看看这柄让许劭为之郑重的剑究竟何其妙绝。

长剑古朴,长三尺八寸,宽及三指,剑鞘为金属所制,上布满古朴铭文,沉静若浩瀚周天,尽敛磅礴。

许劭一眼瞧上剑锷,登时面现惊色,急声问道:“此剑何名?”

“先生竟不知此剑?”

赵空尚未言语,高坐之上玄衣公子缓缓起身,嘴角一丝笑意:“先生乃道学高人,岂能不知?”

“太守之言……”

许劭话中语气已见其心中震惊之意,不过脸上却未改凝重之色:“莫非劭猜对了?”

“道家之剑?”

许劭身后猛然站起一人,惊讶问道。赵空抬眼看了看他,却见他与许劭一般年纪,也是一身闲散衣着,头戴帻巾,只怕也是当世名士。

随着他一句“道家之剑”,在座诸人同时惊呼,均是大感意外。

赵空心下了然,只怕在座众人都是当今世上道学高人了。微微一笑,道:“不错,此剑名曰‘太极’,正是道家之剑。”

举座震惊。

太极剑,相传是昔年老子佩剑,老子亡故后不知所踪,后辈道学但闻其名未见其身,虽流传七百年,但有汉四百年来几乎研习道学者都知此剑之名却苦寻不得,谁能想到却在七百年后出现在一弱冠少年手中。

许劭双手虽然抬起,却没有接下太极。目光凝聚在身前长剑上,声音震颤:“此剑是道学创者老子佩剑,清净无为,素来有‘道家第一清静之剑’,七百年,整整七百年,没有人见过它了。”

“这柄剑也算因缘际会,巧合落入我手中,至今尚未出鞘。”

赵空收剑,看着许劭,笑意盎然:“先生,若是观剑,只怕未到时机。”

“遇不可求之剑,又怎能轻易得见。”许劭也收回双手,然而目光中尽是不舍:“劭不敢违背天机。”

赵空笑了笑,随口问道:“话说回来,此剑许久未出世,先生是如何知道这便是名剑‘太极’?”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许劭笑道:“当年在汝南神兵山庄与楚天歌庄主把酒言欢,谈到了《评剑谱》,有幸得见名剑图形而已。”

“《评剑谱》?那是什么?”赵空闻所未闻,不仅转头看向孙宇,却见后者轻蹙眉心,显然也不曾听闻。

许劭脸上登时出现惊奇之色,不禁反问道:“都尉大人佩此神器,难道不知相剑大师朱东来的名作《评剑谱》?”

赵空一头雾水。

许劭心中奇怪,便道:“秦初人东郭折器自称是干将传人,著了一部《剑谱》,记载了先秦七国名剑。此谱后来被神兵山庄庄主楚时休所得,据传说已是残本,当时神兵山庄的相剑大师朱东来好品鉴天下名剑,聚一生观剑之精,续补此谱,命名《评剑谱》,列天下神兵一十八柄。劭之‘玄机’便名列第十七。”

“闻所未闻。”赵空目瞪口呆,极为惊讶。

赵空话音一落,先前那人便已走到了许劭身旁,皱眉道:“剑谱上十八名剑你我都知,没有‘太极’的名字,子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许劭看了看那人,摇头道:“机缘巧合,谁知那朱大师只是向天下公布了‘名器谱’,留了一卷‘神器谱’隐而不发!”

“神器谱!”那人更是惊讶,《评剑谱》流传天下八十年,怎知竟然只是一个副本,更为惊叹的是许劭竟然见过这深藏的“神器谱”。

“子将,你竟然如此不厚道!”眼见得座上又站起一位,道:“为何从未听你说起过?”

“这……”许劭顿时满脸苦笑,“我曾答应过楚庄主,不再传此事,想不到今日竟脱口说了。”长叹一声,“怕是要遭他埋怨了。”

赵空心中感叹,他机缘巧合得到这柄“太极”,并绝世武学,怎知背后竟埋着这样的秘密。下意识地看向高坐之上的孙宇,却发现早已没了踪影。

许劭等人仿佛未曾发现孙宇已离去,仍然高谈阔论当时所见的神秘剑谱。

众所周知的十八名剑谱是两部,上部‘天辰钜渊兮止苍寒云雨’,下部是‘步灵梦离兮定泰岳玄妙’。在这十八名剑外,还有八柄古剑,便是巨阙、鱼肠、湛泸、工布、干将、莫邪、纯钧、承影,除了巨阙藏于神兵山庄,其他的都已是失传久远之剑。这是闻名天下的二十六名剑。

而“神器谱”上所记载的“神器”更在这二十六柄名剑之上。

许劭极其推崇这卷“神器谱”,因为上面的六柄神器,只有两柄署了名。一柄是老子所佩“道家第一清静之剑”太极剑;一柄是“邪器”之剑,聚集天下间幽暗森冷之气凝炼而成,名曰“冷冥”。

而许劭所见的图形,也只有一柄“太极”。其余六柄,只见批语,不见图形。

“只见批语,不见图形?”赵空疑道:“没有图形便是未曾见过,未见过的剑如何能落批语?”

许劭摇头道:“朱东来一代名家,论剑、评剑、铸剑于当时均属无匹,便是当时神兵山庄庄主楚时休也不过参悟其中一两分,不过据他的推断,六柄剑未到出世之时。而且……”

话到这里,许劭的眉心已然凝重,他扫视在场诸人:“据楚庄主所言,朱大家弥留之际曾说‘八十年后甲子,神器当出’。细算下来,便是今年了。”

如此奇谶,饶是场中均是饱学之士,也难免唏嘘感慨不已。

朱东来是一代大家,于武林中可比那时儒林中的马融,他一生居于颍川神兵山庄,与楚时休、楚天歌两代庄主为至交,许劭也非寻常人物,这等话自然可信。然而,惊奇之处却实在难以让人相信。

又一人,儒袍帻巾,问道:“子将,你长于星象,莫非连日来并未瞧见异象?”

许劭摇头:“未曾。故而无解。”

赵空看了一眼众人,心中暗道:不过是几柄剑,便让饱学之士如此深思,只怕绝非寻常。仅仅是自己手中的“太极”便如此令人惊愕,何况那六柄未出世的神器?

猛然间想起帝都皇宫之前的场景,孙原的佩剑与他的“太极”一同置于宫门,他虽未见出剑,也知道与“太极”不分伯仲。只怕这位朱大家定是窥破了天机,孙宇孙原兄弟二人的佩剑必然在列。

心思到了,却也不多说。赵空突然笑道:“这等闲话不必再说,倒是这几位都是南阳掾属,在下却还不知道诸位的名号。”

许劭哑然:“一时心急,竟将这等要紧的事忘了,劭之过也。”一指身边这位刚才最先站起的儒士道:“此乃陈留蔡伯喈。”

赵空再度震惊,没想到与卢植、郑玄齐名的博学之士蔡邕蔡伯喈竟然也被孙宇请到了。

蔡邕自然也是少时品行极佳,是当今天子的老师、先太傅胡广的弟子,与卢植、韩说、马日磾、堂溪典、杨赐等名士共续《东观汉纪》,于太学校定五经文字,刻“熹平石经”,为天下儒士之宗。

赵空拱手见礼:“原来是蔡先生,赵空失敬。”

蔡邕风采高绝,卓然回礼:“不敢,若非孙太守征召,只怕邕尚在吴会之地流落。”

许劭笑道:“伯喈清正,难免遭小人妒忌,被贬到朔方去了,好劝歹劝才劝他去了吴郡,不然此刻还呆在那极北之地呐。”

赵空深思一转,道:“陛下提起过先生,说是念着当年密言七事之情,让大哥务必将先生接到南阳来。”——若是论及这睁眼说瞎话、扮猪吃老虎、空手套白狼的功夫,孙宇孙原兄弟两人只怕都不及这赵空,凭空一句话便让蔡邕等人慌了神。

“什么?陛下?!”

当年鲜卑进犯、灾祸连接,天子下诏罪己,蔡邕秘密上奏,言帝王七事。只是后来奏章外泄,得罪了一批权贵,将蔡邕下了大狱,流放朔方,甚至派遣刺客、贿赂官员,半路劫杀蔡邕。不论是刺客还是官员,均被蔡邕德行折服,放弃离去。第二年天子大赦,蔡邕回到陈留郡,只是临别前又得罪了五原太守、宦官王甫的弟弟王智,不得已南去吴会,一去七载。

赵空自然不知天子有没有让孙宇保护蔡邕,不过人既已到了南阳,自然不能放跑了,编个谎话诓一诓倒也可以。

“看来我当年所说不错。”许劭脸上惊喜之色一闪而过,“天子终究念着你,不然何必第二年便大赦。当初我便说来得蹊跷,如今信否?”

蔡邕摇头不语,唯微笑而已。

“这位是平舆二龙另一位,许虔许子政。”

赵空拱手见礼,心里万分佩服孙宇。

“这位是河南郑泰郑公业。”许劭指着第三位道:“河南郑家的后辈,空路过河南时碰巧相逢,便一同南阳。”

“泰见过都尉。”

“这位是伯喈在江左收的弟子,顾雍顾元叹。”

“这位是元叹之弟,顾徽顾子叹。”

赵空频频点首,感慨不已。

他是在料想不到,孙宇竟然已经做到了如此安排。或许,他很久之后才会知道,这一切是太尉杨赐的布局。

同类推荐
  • 越世唐人

    越世唐人

    一个保险推销员,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为救楚家之女舍身陪其入了青楼谋差。他脸厚如那南墙,言语粗鄙不堪入耳,但却句句在理。他处处一副献媚小人之态但却心怀正义。且看他如何在大唐演绎一场更甚韦小宝的传奇之旅。……“我是大唐韦小宝”
  • 汉朝有酒明朝醉

    汉朝有酒明朝醉

    泱泱华夏,纵横5000年。翻阅整本历史大书,龙腾虎跃,家国破碎,金戈铁马。 少棠重生,轻功无双。为了积攒国运,,获得长生。参与汉代伐匈,目睹马革裹尸。三分天下,匡扶汉室。大唐兴盛,西征欧洲,鉴真东渡,击败幕府。也曾一笑倾人国,一笑百花开,乱世之中,夺目璀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烦忧明日说。算了,不想那么多了,我有故事,你有酒么?
  • 极品小赘婿

    极品小赘婿

    有知识,有文化,会治病,会杀人。很热血,很邪恶,很强大,很牛叉。(新书《剑气蜀山》已发布,欢迎大家阅读)
  • 大清权鉴:爱新觉罗家国天下

    大清权鉴:爱新觉罗家国天下

    清朝,一个辉煌与屈辱并存的王朝,一个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帝国,它最终没能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倒在了历史的洪流中。这个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时代,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变化跌宕起伏的时代,从辉煌的顶峰到腐朽的谷底,大起大落。
  • 大宋起航

    大宋起航

    大宋新立,叛乱四起,群狼环伺,内忧外患。赵匡胤这位行伍出身的帝王,却制定了文治的国策。宋鼻涕的雅号,也许连穿越之神,都难以接受。于是一个倒霉蛋,便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了这中古大宋。历史的车轮,命运的齿轮,天命的转轮.......等等,许多的轮子,都开始改变了方向。至于会驶向何方,现在连作者都不知道........我们还是一起见证吧!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来了,快逃

    霸道总裁来了,快逃

    第一次,被绑架,失身了。第二次,喝醉,被陌生人睡了。第三次,又被绑架,才知道第一次是他,第二次的陌生人还是他!!!片段:某男:女人,乖乖待在我身边别想逃跑,不然别怪我不客气!某女扶腰:哼!你有客气过吗?!!!
  • 你不努力,谁能给你想要的幸福

    你不努力,谁能给你想要的幸福

    本书通过45个故事,告诉年轻的女孩,要独立、自强、自信,人生路上有荆棘、也有鲜花,不管生活给了什么,都要微笑面对,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就设法改变自己,用一个好心态,去坦然迎接生命的考验。
  • 洪荒之六道真人

    洪荒之六道真人

    浦林深一缕意识不灭,至洪荒,化六耳,寻“真”:“我曾是凡间一病人,也曾是洪荒一点灵,亦是无极一微尘。以前的以前,以后的以后,我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真实。”——六道认真地说道。
  • 战少,结婚吧!

    战少,结婚吧!

    推荐古言新书《锦鲤弃妃要翻身》一场变故,南小柔不小心招惹了全球最惹不起的豪门贵胄,原以为是绵羊,结果是头狼,将她往死里宠的狼。“大布,大布,疼”南小柔娇气的扑进男人怀里,摊开掌心给男人看,“怎么弄的?”“煽别人脸煽的!””笨蛋,煽别人脸用自己手蠢不蠢?来,爷给吹吹,“
  •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 嗜血霸爱:爵少你老婆又跑了

    嗜血霸爱:爵少你老婆又跑了

    她是个单纯稚嫩的中学生,母亲病危,她求助无门,受尽冷眼,被迫卖身救母;他是称霸一方的嗜血总裁,美如妖孽,却冷如冰窟。他将她带回了家。卖身而来,本应为婢为奴。可是,为什么她从此只能住豪宅、穿世界品牌的衣服?为什么她一人用餐也得是五菜一汤?为什么她出门就是豪车,还有保镖护送?反常则妖。她很惶恐。“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为什么?我要你做我的妹妹,当然要享有我的一切!”他语气冰冷,却理所当然。不是说做妹妹的吗?可他为什么要禁止她的行为,控制她的一切,还生生地将才十八岁的她变成了他的小老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云烟重重

    云烟重重

    云烟重重,侯门宫廷深几许?生前她是巾帼女将军,她的未婚夫是年少成名的战神,他们一红一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他们是都城中的佳话。一场变故却让他们阴阳相隔,她遭遇妹妹的背叛,家族覆灭,几万将士焚于山谷,被剜目割膝,重生后成为晏都第一美人,开始了寻找真相和复仇之路。命运让他们相逢,却没有给他们前世的缘。她成了他的弟媳,而他一直守着他的亡妻忠贞不渝,这一世他们又该如何再续前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凰读者俱乐部

    凤凰读者俱乐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世纪末,是中国乃至世界变化最丰富的年代;在刚刚懵懂的青年时代就经历了西方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几乎在一夜间出现在国人面前,令国人有些惊愕,彷徨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