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最初的原始人类过着狩猎生活,“裸体衣皮,茹毛饮血”,食物大多得自野生的动物。中国是家养动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有传统的“六畜”之说,也有三大“家禽”之称。
1.耕驾并用的马
马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役畜之一,在农牧区都被广泛饲养和利用,在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畜牧业史中,以养马的历史最为丰富。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开始养马。由于马在战争、交通、礼仪及耕垦曳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很早就被称为“六畜”之首。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在我国畜牧业史中,以养马的历史最为丰富。养马最初是为了食肉,日常生活中还可饮乳、制酒。商以后养马业就逐渐得到发展,开始用作军事、交通和狩猎等,马的地位也随之显著提高。
我国传统养马技术内容丰富,成绩卓著。春秋战国时期对马的饲养管理方法是舍饲和放牧并举,汉代汉武帝为应对匈奴战争的需要,致力于良种马的引进,唐、宋以后,人们十分注重良马的改良与繁殖。唐代的养马业规模空前,唐太宗时陇右国营牧场养马达七十万匹之多。
2.勤劳朴实的牛
中国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之一,黄牛、水牛、牦牛和犎牛都是我国独立驯化的有角大家畜。牛是我国先民早期饲养的家畜之一,普通牛的驯化距今约有9000多年。牛被驯化成家畜以后,其用途范围不断扩大。把野牛驯化成家畜首要目的就是食用,其后发展到喝奶并制作奶制食品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牛开始用于祭祀,至商代已很盛行。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牛多用于运输。秦汉时代,农业发达,利用牛耕以代替人力操作,使生产大为提高。
牛耕是传统农业的象征,古代役牛耕地整地是中国种植业活动的典型行为。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此时的生产力突破了该时代的生产关系,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对牛的饲养管理,我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魏《齐民要术》、南宋陈旉《农书》、元代《王祯农书》、清代张宗法《三农纪》总结提出的不少养牛技术和管理,对促进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牛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牛被赋予了吉祥、自强、勤恳、无私奉献的文化内涵,其内容涉及语言、古代祭祀、军事、医药、文学作品、艺术品等方面。
韩滉《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本性驯顺的羊
中国自古把不同属的绵羊和山羊统称为羊,绵羊是由野生的羱羊或盘羊驯化而成,而山羊是由野山羊驯化而成。羊是我国被驯化饲养较早的动物之一。
人类对山羊和绵羊的驯化,可以追溯到11000年前。根据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家畜骨骼判断,我国羊的驯化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早期先进的养羊技术为后来隋唐牧羊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隋唐养羊业的发展相当迅速。宋元时期,养羊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以前,南方限于自然条件主要饲养山羊。宋时北方居民大量南迁,把生长于黄河流域的绵羊带到江南。明清两代对养羊的技术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羊的优良品种不断增加,饲养管理方法更趋于精细化,推广羊的肥育法,重视养羊积肥,促进了农牧的结合。
我国的羊文化历史悠久,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寓意,羊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征。
4.浑身是宝的猪
猪是农牧业主要的家畜,得到“浑身是宝”的赞誉。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在中国的肉食资源中一直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猪肉始终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肉食种类。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所培育的猪种资源、种类众多。
家猪是由野猪经长期驯化演变而成,经历了一个多元的驯化过程。中国家猪是亚洲野猪许多变种中的基本品种之一,中国家猪的起源可分华南野猪和华北野猪两大类型,二者在体形、毛色、繁殖力等方面都迥然不同。猪的体形、结构和生理机能在其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经过驯化野猪与家猪有明显的区别。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地方猪种是我国家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新品种、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
中国是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在中国的家养动物中猪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猪类驯化和饲养中心,猪的驯化、饲养与选育技术在中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汉代在猪种选育方面,继先秦时期的“六畜相法”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阉割技术是我国古代家猪饲养技术中最杰出的代表,这是牲畜饲养技术的一大进步。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因地制宜,发展出不同的家猪饲养方式,概括起来有放养、圈养以及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的方式。
5.忠诚主人的狗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在家畜饲养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狗的出现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被驯化、利用和开发得最早的家畜。战国时,古人认识到犬属非反刍类牲畜而需要人工饲养,在常年饲喂及利用过程中掌握并使用“相狗”的方法来识别良犬与劣犬。
在古代北方地区,家犬常常被用于交通运输。家犬不但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还直接导致了诸种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的形成,图腾崇拜文化现象包含了对某些动植物超凡生命力的钦慕。瑶民把犬龙作为图腾,奉盘王为祖先。
6.知时报晓的鸡
鸡被我国古代列为“六畜”之一,也是养禽业中饲养量最大的家禽。考古发现的养鸡资料相当丰富,中国古代陶瓷中鸡的形象使用很普遍,墓葬经常出土陶、釉陶和竹木的鸡的名器。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陶鸡出土,秦汉时期墓葬中出土有素陶、釉陶的鸡。古代劳动人民十分重视养鸡,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科学技术知识。无论是在鸡的选种育种、繁育饲养上,还是在鸡的生病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不仅造福自己,而且还不断传入国外,对世界上鸡的品种培育和改良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东西方许多文化中,鸡是吉祥、孕育和财富的象征。
7.擅长凫水的鸭
家鸭从野鸭驯化而来,鸭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我国养鸭历史悠久,对我国乃至世界鸭种的繁育和改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稻田养鸭为“古代中国人民的特别有意义的发现”、“中国在生物防治技术上的独特贡献,即开发利用脊椎动物作为昆虫的防治力量”。
清代还出现一种在长途运输中孵化鸭雏的“嘌蛋”法,预先计算出孵雏时间及路程远近,将临近孵化的鸭蛋装在车船内,从一地运到另一地,采取保温、定时翻蛋等技术措施,让其在运输中孵化,待到达目的地时,鸭雏便破壳而出。
8.最大的水禽鹅
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鹅的现有品种27个,其中6个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中国鹅是我国鹅的主要品种,是世界最古老的鹅品种之一,被引至许多国家并用以改良其他品种。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最早的国家之一,驯化历史悠久,中国鹅的起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就已出现家鹅的人工饲养。我国劳动人民在对鹅的长期驯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和繁育技术经验,为我国及世界家禽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