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700000040

第40章 历史的问号(2)

三、显德二年,韩通受命扩建开封城,担任总指挥。这项浩大的工程原计划三年竣工,但韩通指挥有方,仅用半年时间就主持完成了这座都城的扩建。

由此可见,韩通擅长搞国家建设,而且节省资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眼下可谓旱逢及时雨啊!

柴荣非常高兴,当即将此重任委托给韩通,命他率水军充作先头部队出发。

要说明的是,韩通此去是去放水(开挖河道),不是去放血(杀敌)。

韩通果然不是胡吹大气。他从沧州开挖河道直通瀛、莫两州,时间花了不到一个月,其中还要修补河堤,光是泄洪口就开了三十六个。当然,这是辽国境内,多开几个泄洪口,淹死的反正又不是自己人,下手也不必客气。

工程竣工之后,柴荣即刻率领大军从沧州直驱契丹境内,很快到达宁州城下,行军之隐秘、速度之快,可谓世间少有。更可悲的是,河北各州县的辽国人民竟然都不知道后周军已经来了,这要换作是女真人、蒙古人,保证老少一窝端,一个也跑不了。

速度更快的还在后头--宁州刺史王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开城、迎接、投降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他手脚如此麻利的原因很简单,他也没有收到后周军入境的消息,探子只给他报告了一句话--大人,后周军已经到达城下了。所以他放弃了抵抗,开城投降。

4.北面官与南面官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辽国的宁州刺史会由汉人来担任?

事实证明,契丹人虽然四肢发达的居多,不过头脑发达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里就有必要来简单讲一讲辽国的行政系统了。

由于契丹人抢劫过分严重,抢劫财物的同时,还将中原的汉人赶到了北方,再加上不计后果地攫取中原土地,汉族人口与日俱增。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并未出台,最好的减轻人口的策略就是打仗,但由于辽国军事实力太强大,总打胜仗,想多死几个人都难,成效并不大。被掳去做辽国国民的汉人创造人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超生知识已经广泛普及,估计是想制造严重的人口问题来拖垮辽国,削弱其综合国力,为祖国雪耻。

后来辽国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突出性,并发现了其中的最关键所在--如何管理。

其实汉人人口剧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将这群身份地位低劣的俘虏们管好,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比如上头不发工资就砍杀少年儿童,或者集体跳楼鸣不平等,那可就不好收场了,所以必须注重管理。

然而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礼仪习俗相去甚远,错综复杂且含混不清。汉人最注重礼制,辽国官员如果按照契丹人的规矩来管理汉人,失礼之处,汉人是会多多包涵的,只不过包涵的方式比较特别而已--用拳头。

而辽人对汉人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就是直接从中央派契丹官员去管理汉人聚居地区,且官职机构非常简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直线制管理模式,非常影响效率,难以适应大型复杂的组织要求。所以面对汉人繁复的礼仪制度,还起用不明礼制的契丹人实行管理的话,迟早要为他的"非礼"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面临如此困局,辽人也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发明了一种南北面官的行政管理制度,原则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也就是所谓的因俗而治。

他们仿照唐朝的行政体制,设立六部(兵、吏、户、刑、工、礼)。但契丹人非大汉族类,死要面子,坚持要搞出本国的特色出来,于是便改头换面,将六部的名字分别改为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北南二大王院、夷离毕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

至于南面的行政机构设置,照搬照抄唐朝的痕迹就颇为明显了。在中央,三省六部、三公、三师、御史台、翰林院、九寺五监,一应俱全。在地方,设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统军使、招讨使、刺史、县令等。这一切统称为南面官制度。很麻烦,此处就不细说了,有兴趣者可去参考唐朝官制。

因此,为什么辽国的宁州由汉人担任这一事的来龙去脉就显而易见了--因俗而治的产物。

辽人的行政制度上虽然没什么好研究的,不过他们脸皮的厚度倒是挺值得研究一番的。他们虽然改头换面地抄袭了唐制,却坚持盗版比原版优越的原则,对南面汉人进行民族歧视,将北面官的地位排在南面官之上,同时北面官的权力也远远大于南面官。有时虽然南面官的品位比北面官高,但你依然得拿对方当大爷看,叫你站着你千万可别跪下。

契丹人做南面官,那是国家政策支持,欢迎欢迎。而汉人想做北面官,那正好表现了这一句话寓意的苛刻之处--就算这个世界上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也就是说,你是汉人,要做北面官的话,那么对不起,兄弟你还是趁早去投个好胎吧。

由于民族歧视的严重化,辽国前期,身在南边的汉人一直被契丹人当作牛马、工具来看待,任意使唤、任意打骂,特别是在此时的昏君耶律璟统治时期,南边的汉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然而契丹人忽略了一种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是火药,一旦被点燃,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这种东西的名字叫--怨念。

那些平日里被视为羊马来使唤的汉人现在都拥有了这种情感,面对那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责、诟骂、侮辱、虐待的契丹人,他们恨得发指,恨得咬牙切齿。此时他们与契丹人之间没有一丝关于同一个国家的同胞之情,只有仇恨。

他们要复仇。因为他们都是人,都有争取人的权利的自由。

当你拿别人不当人看的同时,别人也不会拿你当人看。

柴荣很轻易地发现了辽国南面汉人的复仇心理。如果不是因为卖国贼石敬瑭犯下的滔天大罪,这些如同牛马一样的汉人现在就是他的子民,而他,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子民当牛做马的。

我要将幽云十六州亲手拿回来,还这些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他将这个理念传达给了辽国的南面那些受苦受难的汉人。很快,这个理念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们都将柴荣视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等待着他的救赎。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的契丹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后来辽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却深谙了这个道理,在辽国南面的汉人聚居地区立更休法,劝课农桑,勤修武备,发展生产,在汉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这个人的名字叫耶律休哥。

5.晴天霹雳

显德六年四月,柴荣对北征大军重新进行调配--韩通统领陆路大军,赵匡胤统领水路大军。事实上这种调配很不切实际,因为赵匡胤并不适合水上作战,弄不好船坐久了还会晕船,但柴荣却偏偏要拉他下水。个中原因很简单,水路比陆路近,更需要主攻型人才。

另一方面,这种调配颇能体现柴荣力求速成的性格,凡事必须求快,然而令柴荣意料不到的是他做什么事都很快,竟然连死这件事也包括在了其中,从而促成了他的英年早逝。

宁州,只是一个开始。柴荣迫切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立刻又向北发起了进军。

后周军队的攻势犹如破竹,仅仅四十二天,柴荣就已收复益津关(今河北霸州)、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淤口关(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以及宁州、莫州、瀛洲。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好说的,由于民心所向,打仗已纯属多余,双方大军基本上都在重复着一个过程,就是柴荣把大军开过去,对方很自觉地派出仪仗队以及群众代表迎降,就差冲上去激动地握手,热泪盈眶地说一句--你们终于来了。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兵不血刃。意思就是把刀架到你脖子上,不投降的话就帮你放血。当然,最后肯定是降了,以至于兵器上没有染上鲜血。

北征进行得相当顺利,在如此短时间内能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之地,而且未经过战争便轻易取胜,在历史上已是绝无仅有。正是因为它的开场这般雄伟壮阔,不可一世,所以它的结局才教人扼腕叹息。这也许是历史和柴荣开的一个玩笑。

现在,玩笑才刚刚开始。

前方就是幽州了,也正是此次北征所要达到的目的地。

幽州,北方的军事重镇。在历史上,隋炀帝三征高丽都以幽州为军事基地,安放储备军事物资;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征伐高丽,幽州也是其后方大本营所在;就连"安史之乱"的两位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也都以幽州为根据地,由此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长城就在这个地方,这道集天然与人工的防御屏障必须拿回来。

后周军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辽国,此时,估计耶律璟已经意识到这要是再睡下去可就不是睡床这么简单了,得睡棺材板了,紧迫感与危机感油然而生。

耶律璟马上做出反应,召集大军出发,驻扎在幽州北方,等待后周军的到来。他并不是被吓大的,面对气势汹涌的后周军,他没有一丝畏惧,因为他手上有着两样法宝令他有恃无恐,一样是进攻的绝佳法宝,来自辽国本身--铁骑,另一样是防守的绝佳法宝,来自中原--长城。

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柴荣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行宫里设置了酒宴,请将领们喝酒,讨论北伐之事。

将领们很积极地参加了柴荣的酒宴。酒席上,他们吃得欢畅淋漓,酒令照行,黄段子照扯,一心一意地庆祝北伐以来所取得的成果。

但历史已经证明了无数次,皇帝的尿可以乱喝,皇帝的酒是千万不能乱喝的。

柴荣在酒过三巡之后表达了他的真实意图:"我决定继续挥师北伐,一鼓作气,收复幽州。"

将领们听完了这句话好比见到了催命符,脸上无不夹杂着恐惧和担忧之色。

原来是要咱们去送死啊!

柴荣希望自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听到将领们纷纷应和的声音。但他失望了,他看到所有的将领们都变成了哑巴,他们首先选择的是沉默,沉默中带着一股令人倍感压抑的寒意。

接着,将领们一致表达了他们的反对意见:"陛下您离京出征不过短短四十二天,兵不血刃便已取得燕南之地,已成就不世之功,如今辽国大军闻风都聚集在幽州之北,不宜挥师深入啊!"

由此可见,这些将领们劝谏的本事确实太过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又是连哄带吓,估计再不成的话必会使出最后一招--跪求。

柴荣逐一扫视他们一遍,然后彻底明白了。

原来你们都在害怕!

令他们感到害怕的,正是契丹的铁骑大军。

柴荣是一个敢作敢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又怎会因为将领们的反对而改变自己的决意。他失掉了所有喝酒的雅兴,拂袖而去。

北伐,收复幽州,志在必行!

第二天,柴荣毅然命前军向北进发,他要以行动告诉所有人,北伐辽国收复幽州是他梦寐以求的想法,没有人可以阻挠他。

前方部队没有辱没使命,乘胜大举而进,很快打下了固安县。

柴荣没有耽搁片刻,在收复固安县之后,立即领军向北而去。但很快,后周军被一条水流湍急的河阻住了。这条河叫作安阳河(今天的洹河)。此河看起来显得半身不遂,河道上宽下窄,上陡下缓。上游来的大量的水,都蓄积在这个地方,无法及时排泄出去,以至于此河水灾频繁。

柴荣即刻下令造桥,他不愿耽误一时半刻,该来的迟早会来,与辽国大军一决雌雄这一天,他已经等得很久了。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历史跟柴荣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玩笑对于柴荣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他居然生病了!

而前方就是幽州了!

这位钢铁一般的皇帝却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倒下了,幽州还未收回,石敬瑭犯下的过错还未弥补,却教他如何甘心?而且这一病,竟是永远也无法站起来了。

由此可见,历史也是存在着相当狗血之处的,柴荣突然病发,北伐契丹由此中断,这无异于影视中的主角正要一展身手,却突然被雷劈死了一样离谱。

如果真是天意弄人,真是因为柴荣在灭佛之中摧毁了一个极为灵验的观音像而招致灾难,那么,观音姐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6.点检做?点检做天子?

由于身体抱恙,柴荣无奈止住北征的脚步,此时的他,依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目标也很明确,还在期盼着来年病愈之际卷土重来,继续实现他那远大的理想。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死神那冰冷的身影已开始笼罩了他。

在拿下固安的第二日,柴荣宣布班师回朝。

将领们总算舒了一口气,暗想皇帝陛下这病来得真够及时啊,如果再迟个一时半会,估计自己已经排好队在地府报到的路上了。

感谢苍天啊!

同类推荐
  • 武圣是怎样炼成的

    武圣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大学生穿越到东汉末年,附身成谁不好,偏偏成了武圣关二爷。我一介大学生,让我温酒斩华雄,万军刺颜良,我做不到啊。很多穿越者想改变历史,但穿越到有些人身上,你会发现连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走都是如此艰难。内心只是一介凡人的关羽,在这乱世中,见识过了宦官的阴险,奸臣的狠毒,但也看到了一批为了汉室复兴舍生忘死的士人。他跟着皇甫嵩一起在战场上平叛,亲眼见证了董卓乱政后的暴行,不知不觉间,他褪去了稚嫩,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汉人”,并决定为了大汉的国运而平定天下。回过神来,这个世界的关羽,已经走上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武圣之路。“无论皇帝昏庸还是有为,官场清廉还是浑浊,这个朝廷中,一定有一些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而锐意进取,为了百姓的安康而不顾个人得失,为了天下人的安定而鞠躬尽瘁。如果说什么是大汉的话,那不是天子,也不是朝廷,而是这些人心中的理想,那也正是自高帝建国以来,这个国家传承下来的大汉精神。”(本文除人设部分借鉴演义以外,故事发展以正史为主,但本文通篇不会有XXX是演义吹出来的正史不行之类的言论,我也不希望各位带着这种看法来看本书,和谐讨论,谢谢)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谈及宋朝,现代人的态度很明显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人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另一类人则大爱宋朝,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就是宋朝。而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从军事威力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在宋朝,取代宵禁,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大放异彩。同时,士大夫阶层出现,“寒俊”崛起,成为文明传播扩散的重要一环。那些在乡不在仕的人也成为文化的骑手,使风雅成为宋代的一时之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我们向自身文化寻找,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都当推宋朝。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通过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一直为后世所追慕。《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一书,致力于用最好的文笔,最严谨的态度,讲述宋朝的人文风物,还原宋朝的真实面目于大众。真的宋朝,超乎你的想象。
  • 难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余波

    难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余波

    战争通常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地图。二战造成的大范围破坏彻底撕裂了家庭观念。本书的着眼点在于被卷入这场世界大战并身处战争余波的六名不同人物的经历。
  • 一口气读完战国史:战国很有料(全集)

    一口气读完战国史:战国很有料(全集)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把荡气回肠的战国史呈现在读者眼前,这里有耳熟能详的战国四公子;有惨绝人寰的战争史诗;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有诸侯的霸主更迭;这里是通俗战国史:战国很有料。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热门推荐
  • 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近代卷

    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近代卷

    华夏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心灵丰富、人格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略微清凉

    略微清凉

    走走看看,做做停停,听到看见,闲聊笑谈,略微清凉!
  •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一穿越来,她直接成了新娘。没有伴娘,没有家人,甚至直接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睁开眼眼,她更夸张地看到一个虚弱的病美男在她面前上吊自杀。有没有搞错呀,她可是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她彪悍了点,嚣张了点,几个哥哥管太多了点,以至于她至今剩女嫁不出去——但——她指天大骂:“你丫的,我要的是老公,你给我一个病秧子干什么?”啥,他就是她老公,那个病得要死的七皇子就是他?如果是这样,那她身边愤怒大骂贱人的俊美男子,又是谁啊?这是哪出狗血戏码……她恼得大吼一声:“都给我住嘴!”------
  • 跟空气斗智斗勇

    跟空气斗智斗勇

    相比于天赋异禀的他人,平凡不过的你也就催眠下自已,假装有钱,假装有文化,或者假装有实力……但问题是,我假装的都有人相信,怎么办?此刻,开始与空气斗智斗勇!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流萤一世

    流萤一世

    丞相嫡女一朝入宫,见帝后深情,她又该何去何从。皇上死后,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她无子女,只能立年幼的六皇子为帝,面对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她又该怎么办。
  • 次元界聊天群

    次元界聊天群

    某天凌东在网吧玩游戏时放在桌面上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微信消息弹了出来,至此他迈入了一条“不归路”。PS:次元即为诸天。
  • 雨中逆行

    雨中逆行

    有个天生神力、厚道老实的人,为救自己的母亲苦练一辈子功夫;有个小僧人,打了十几年的木桩,突然不打了;有个六大名剑之一的青风剑主,为救自己的雪儿,抛弃了自己最为看重的仁德道义;有个为救自己儿子的剑女,向天换命,被自己的配剑兵解;有个霸道的异性王世子,虽说才华无限,却一生专致于寻找青楼漂亮的萝莉女子。而身为主角的他,虽主角光环加身,也有许多美女缠身,但当他在樱花底下遇到哑巴弹琴的她,便决定一生守护她。有个每两天就下一次雨的小巷,小巷非常普通,却隐藏着一把几百年未出的天下第一绝世好剑。而当主角出现在这条小巷时,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向前行,得到这把天下第一剑,二是向后退,解救那哑巴柔弱女子。
  • 银色森林的芭特·译言古登堡计划

    银色森林的芭特·译言古登堡计划

    《银色森林的芭特》围绕名叫芭特的小女孩展开,芭特的家在银色森林,全书讲述了她从7岁到18岁之间的成长故事——她对银色森林近乎固执的眷恋,她与家人的亲情,与小伙伴希拉里、“叮当”、贝茨等的友谊,还有她生活在其中的田园牧歌般的“秘密田”、“约旦河”……在琐碎而充满幸福的时光里,芭特从小不点长成了大女孩。虽然她的家人陆续都离开了家乡,但芭特仍然选择留在家乡,继续守护银色森林。
  • 红楼梦(古典文库)

    红楼梦(古典文库)

    本书以程乙本为底本,而校以各脂砚斋本及各程本。参校较多的是脂砚斋己卯本、庚辰本、甲戌本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及程甲本、王雪香评本。个别本子未曾寓目,利用了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及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