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700000020

第20章 人文大家(5)

1933年冬天,胡适与杨振声等人应邀去武汉大学演讲。有一天,东道主似乎要考考几位学者运用“大众语”的水平,便安排他们与小学校和幼稚园的孩子们见面。胡适说,尽管他在国内是“久经大敌的老将”,在国外也往往博得好评,然而在这次“考试”中却不幸落第。在他看来,孩子们虽然可以听懂他所讲的故事,却不大明白其中含义;相比之下,“只有杨金甫(即杨振声)说的故事是全体小主人都听得懂,又都喜欢听”。这显然和杨的教育背景有关——1920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教育学,获博士学位;1923年又入哈佛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

主政山大,缔造辉煌

提起杨振声先生,今天山东大学的学子或许并不陌生。作为山大校长,他缔造了名扬海内外的山东大学的第一次辉煌。从1901年在济南新办山东大学堂开始,山大时断时续地办了30年,一直没有太大起色。直到杨振声先生前来主政学校,山大才真正变得为国人所知。

也许,只有像杨振声这样的“海归派”,才更希望能够亲自操持一座中国大学。1930年4月28日,杨振声受蔡元培推荐,被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合并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那一年,杨振声刚好40岁,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杨振声主政山大,亲自到上海聘请闻一多与梁实秋来鲁,并任命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当时,国内知名的文、理学科专家、学者如黄际遇、谭书麟、蒋德寿、王恒守、游国恩、张颐、赵少侯、孙大雨、汤腾汉、丁山、闻宥、傅鹰、张道藩等,都先后应聘到山大任教。作为蔡元培的学生,杨振声很好地学习与借鉴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他曾这样对胡适先生夸耀:“我们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英文很好,外国文学系主任的中文很好,两个系主任彼此的交情又很好,所以我们中外文学系是一系。”

为表示对这些名家、教授的重视,杨振声校长给他们开非常高的薪水;但是,他对自己却非常节俭。当时,山东大学的经费只有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而且主要是由山东省或青岛市地方提供,国民政府并无经费供给。但杨校长却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把山大办得有声有色,声誉日隆。作为一个留学海外多年的著名学者和作家,杨先生为官之道实在是过于清廉。

在给文学院学生亲自授课的过程中,杨振声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革新调整。在亲自开设的“小说作法”课程中,他把新文学课提到了与《楚辞研究》、《诗经研究》等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杨振声在青岛时,和赵太侔同住在黄县路7号。在这所学校教书、工作的学者们,教学之余都喜欢到杨振声的住处喝茶谈诗,煮酒论文。杨振声经常是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热情地接待大家,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

从杨振声先生一生的教育经历来看,他先后打理过多校之政,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在青岛的山大一段时间。在山大的校长职位,也算是位高权重的了。他在山大任职仅两年多,作为一个山东人,“身材修长,仪表甚伟”,“而谈吐风度则又温文尔雅”的杨校长,潇洒风流、满怀激情地前来,痛苦沉重、义无反顾地离开,却给山大留下了巨大的声誉,泽被后世,嘉惠晚生。他延揽名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倜傥绝世,其校长风范永留山大人心中。

作为传承蔡氏“兼容并包”衣钵的“淑门弟子”,杨氏遍求名师。在上海,他从容不迫地对闻一多和梁实秋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此后,杨振声又用同样的方式将沈从文、黄敬思、黄际遇、汤腾汉等名家、教授聘请到山大各系任教。其教师阵容之豪华,在当时全国的大学中屈指可数。这些教授们大多是欧美派“海归”。而杨振声对欧美教育制度和办学方法又比较熟悉,对大学教育也有着深刻而精辟的见解:“学校当多制造此种机会,正式如各种讨论会、辩论会等,非正式如牛津、剑桥大学之下午茶会等,使学生得到机会与刺激,去讨论学术,批评政治、文艺及各种社会问题。”纵使声名显赫者如章太炎、胡适、罗常培、冯友兰、陈寅恪等,也都曾做客国立青岛大学讲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振声因学生运动而引咎辞职。可是,他曾经力倡青大开办海洋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学科,此即现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中国海洋大学之先声。

主编“大一国文”,推动现代文学

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大正式上课。临大中文系学生孙昌熙也是山东人,得到了杨振声的赏识与关照。孙昌熙回忆说:“先生在山东形势吃紧,鲁籍学生惶惶不安的时候,不忘照料他们。爱乡才能爱国,卫国就是保家,培养人才,储备力量,收复失地,我体会这大概就是当时先生的心情。”

一些因经济有困难而影响读书、或者想谈谈对国家形势的感慨的山东学生,常去找杨振声一诉心声。孙昌熙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见到杨先生的。孙昌熙后来写道:“时已冬令,先生已穿长棉袍,愈显高大,而风度潇洒。前发稍稀,长方形脸上,目光炯炯,高鼻梁,口含一只大烟斗,多听,多思考,不多讲话,然而即之也温。笑起来极为爽朗,是位典型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随后,孙昌熙在与杨先生的不断接触中,逐步感受到他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先生在娓娓而谈中,多幽默风采,使人如坐春风。他也月旦人物,但不露锋,让你自己去思索。如对某国画家的作品,只说他在国内开画展时,展出的是西洋画;而在外国则展出中国画。先生有资格评论的。先生的艺术素养极深,书法韵味高妙……”

陈平原教授认为:“支撑着西南联大的现代中国文学课程的,是杨振声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对中国文学系要不要开设“新文学”或“现代文学”课程,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联大校园里,新文学家不少,个人创作没问题,但是作为课程讲授则是另一回事。即便是早已声名远扬的新诗人闻一多、散文家朱自清,也都对此不感兴趣;真正推动西南联大的现代文学教学的,还是杨振声先生。

从《国立西南联大校史》中可得知,杨振声先后任西南联大主任秘书、叙永分校主任等重要行政职务,还主编了大一国文。“(联大)中文系对大一国文课是十分重视的,系里成立《大一国文》委员会,请杨振声主持。”选杨振声来做这项工作,可能是考虑到他具备的两种优势:一方面,他是对新文学有影响力的作家;另一方面,他在30年代就开始领导教育部的中小学教科书编写工作。

这册西南联大所有学生必修的《大一国文》课本,包含文言文15篇、语体文11篇、古典诗词44首。反映新文学运动业绩的现代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文学理论),被引进了这本大学国文教材。这一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不仅把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地区自“五四”以后重视白话文的传统带到比较封闭、保守的西南,同时也给教育当局的严重复古倾向以巨大打击。多年之后,汪曾祺回忆当时读《大一国文》,认为是一本“京派国文”。他在谈联大大一国文的特点时,写道:

“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选了《论语》,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接近庄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对联大学生有相当深广的潜在影响。还有一篇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般中学生都读过一点李清照的词,不知道她能写这样感情深挚、挥洒自如的散文。这篇散文对联大文风是有影响的。语体文部分,鲁迅选的是《示众》。选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是意料中事。选了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就有点特别。更特别的,是选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查阅《国立西南联大校史》可以知道,这是1942—1943年的篇目。语体文还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汪曾祺记忆中的丁西林的剧本《一只马蜂》,实为丁西林的《压迫》(独幕剧)。汪曾祺对这个课本印象深刻,很有感情:“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这本书现在大概是很难找到了。如果找得到,翻印一下,也怪有意思的。”当时的《大一国文》只印课文,没有注释、题解、作者介绍和辅导教材。16开本白报纸铅印,印数不多,接力棒一样由前一届学生传给下一届新生。从《大一国文》的篇目可见,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的意见占了上风,吸收了新文学运动的成果。

1944年,面对教育部复古的倾向,大一国文委员会又选编了一册《西南联合大学大一国文习作参考文选》(后改名为《语体文示范》),入选了胡适、鲁迅、冰心、徐志摩、宗白华、朱光潜、梁宗岱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杨振声为此书撰写的序言《新文学在大学里》,突出地点明了向教育当局复古倾向作斗争的编印宗旨。值得一提的是,两本大一国文,均未选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本校教师的作品,特意“回避”,以免引起误解。

杨振声除主编《大一国文》,还在中文系开设汉魏六朝诗、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文学概论等课程。从师从杨振声的学生的回忆中,我们可知杨氏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贡献。

1938年,吴宏聪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他最想见到的先生是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因为他在中学时代就读过这几位先生的文学作品。杨振声在“五四运动”中的壮举,更是吸引着吴宏聪,想找个机会瞻仰先生的风采。

吴宏聪这样描述杨先生在西南联大教“现代中国文学讨论及习作”课程的细节:“他的教学方法是全新的,每次上课都由先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讨论后跟着要交习作,讨论小说交小说,讨论散文交散文,训练很严格,要求也很高,作业批改更详尽,每次作业都批改得密密麻麻……”当年联大的教授不仅杨振声如此,沈从文等人也是这样扶持学生的创作。

萧乾在《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中,曾谈及1929年杨振声在燕京大学讲“现代文学”时的情景:“在班上,杨先生从来不是照本宣科,而总像是带领我们在文学花园里漫步,同我们一道欣赏一朵朵鲜花。他时而指指点点,时而又似在沉吟思索。他都是先从一部代表作讲起,然后引导我们去读作者旁的作品,并探讨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倾向。”杨振声在“京派”文人中是老大哥式的人物,他的正直、朴实和热心,提携了一大批青年作家。萧乾称杨振声为“启蒙老师”,沈从文蜚声文坛也和杨振声的提携有很大关系。

孙昌熙在《把中国新文学抬上大学讲坛的人——追忆在抗日战争期间接受恩师杨振声教授教诲的日子》中,满怀激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先生在西南联大为中国新文学披荆斩棘地开辟道路,或者说‘打天下’,是胜利的。那标志,就是新作家群的不断涌现。”

如今在大学中文系讲授现代中国文学的先生们,说起来,仍然要感激杨振声先生。令人遗憾的是,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后,杨振声因为和胡适的亲密关系,被北大疏远,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迫于当时的形势,杨振声在北大时曾写过批判胡适的文章。远在美国的胡适看到杨振声等人的批判文章,还作了点评。对很多人的批评,胡适嗤之以鼻,并对当年的“朋友”重新认识;唯独对杨振声,他没有做出批驳的点评。想来杨振声的批胡文章,和他一向的为人一样忠实、厚道。

1956年,杨振声先生由于曾经在西南联大时期过于劳累,身体透支,病逝于北京。

【大师小传】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教授。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民主办学,广罗人才,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人才济济,灿若群星,迎来该校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不辞劳苦,亲自开设“小说作法”课。1933年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负责北大北迁筹备工作,并任教;同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新中国成立后仍于北大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1956年病逝于北京。临终,唯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2379册)捐给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胡适:丘吉尔式的演讲作风

民国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一方面说明胡适名望之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胡适交友之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马走卒,无人不知他的大名。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道:“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然大笔一挥,写下“胡说”两个字,引得哄堂大笑。

“胡说”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他以创作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1917年2月,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朋友》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他后来将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后来,胡适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打响了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文化解放第一枪”。

胡适还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

同类推荐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她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背影,然后背起包走向远方,义无反顾地流浪。她一生流浪过五十四个国家,经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传奇故事。有人说:“三毛的一生,抵别人过好几生。”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回忆张自忠

    回忆张自忠

    本书曾于1987年4月以《抗日名将张自忠》书名初版,是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抗日名将张自忠》编辑组三方合作编辑整理的纪念张自忠将军辉煌抗战历程的回忆性专辑。张自忠将军是著名的抗日将领、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他出于爱国激情,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得到多年的培育。1933年日军侵犯华北长城各口,他参加指挥29军奋起抗敌,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他先后主政察哈尔与天津期间,与日本帝国主义折冲樽俎,忍辱待时。七七事变期间,他奉命于危难之际,留守北平;城陷之后,他驰骋于抗日沙场,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威震敌胆。1940年5月,他在率部东渡襄河前往前线督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本书收录的就是张自忠将军生前部将、幕僚、亲属及中外记者等的回忆文章,择其要者,略加整理,重新编排,辑成此书,意在追忆这位抗日名将的英雄过往,激励世人。此次作为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系列之一种出版,内容未作改动。
  • 拿破仑全传(上卷)

    拿破仑全传(上卷)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皇帝,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当上了炮兵上尉。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在1793年的土伦战役中立功,并晋升为少将。督政府时期,于1796年率兵攻意大利,两年后侵埃及。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任第一执政。随后,拿破仑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部法典将大革命时期的颁布《人权宣言》中关于权利保障的部分移植到了民法领域,是对《人权宣言》精神的传承。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镇压王党复辟势力;对外不断战争,多次粉碎反法同盟,沉重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医仙妻:邪王夫君,宠上天!

    神医仙妻:邪王夫君,宠上天!

    “我家王妃虽乡下来的,但胆敢对她不敬者,杀!”“我家王妃虽不会说话,但不准与她计较!”“我家王妃虽性格柔弱,但肆意欺辱她者,杀!”众人泪奔,爷,您家王妃什么样,您自己心里没数么?脸呢?脸呢!情商堪忧的齐淑宁过劳死了,一朝穿越,发现有了父母双亲的疼爱,还有兄弟姐们娇惯,这美好的生活让她只想安稳平淡生活,种种田,卖卖药,做做饭,溜溜鸟,可是身怀异能的她,却注定与腹黑邪魅的他牵扯不清,纠缠不休了。一个是惊世的医学天才,却呆呆萌萌,一个是嗜血的王爷,却宠妻无度。她屡次助他渡过难关,他一心想将她占为己有……
  • 你是我以墨书写的思念

    你是我以墨书写的思念

    人人都知道余帝掌权人余墨钦的手段,却不知他心早有所属只因当年一场不经意的鼓励。他步步设计,只为得到自己守护多年秘密中的女人。他次次助她,全是为了博得她对自己的满心欢喜。而她,温念念,像个木头,榆木脑袋,竟后知后觉才发现他的好。----------“温念念,嫁给我,以后嘉海市你可以横着走。”余墨钦勾着温念念的下巴,以不可置疑的态度说道。“你自己在那想入非非吧,老娘打死也不嫁你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大狂!”婚后——“老公,我真想把你藏进口袋里,真担心哪天你就被哪只小狐狸骗走了。”温念念捧着余墨钦的脸字字句句分外情深。余墨钦一个翻身转守为攻“念念,我觉得你眼睛一定有点问题。”“什么?”“你不看路都撞我心口上了。”从此以后一贯独立的温念念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下车要抱,睡觉要哄,凶不得,只能宠着,甚至还只能余墨钦独宠着。
  • 替嫁冷妃戏邪王

    替嫁冷妃戏邪王

    洛凌幽雨,现代最强雇佣兵团的领队,同时手术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杀人救人,一念之间。笑意盈盈的嘴角下是一颗平静无波的心,是善是恶?这个谜一般的人物却不想一次观星,意外穿越,替嫁和亲,嫁的暴戾的摄政王不想却是个傲娇货。刚开始被冷落?不在意。欲退婚?求之不得。大婚之夜被赶去偏房?那正好方便了她出去煮酒对月享年华,花前月下看美男。可怎么又要把她抓回来?不是说好了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光道吗?
  • 心愿使命

    心愿使命

    林橙因为一场车祸成为植物人,但是意识却回到了高三时期,又过了一次那意义非凡的高考,但是就算是能够再来一次,那命运能改变么?是走向全新的人生?还是周而复始?
  • 凌玄同尊

    凌玄同尊

    一个眼瞎,一个肥胖,两少年从下仪界混到了上仪界,在成为强者之路上能擦出怎样的火花?(PS:我们不搞基,我们是最正经的搭档!)
  • 墨守陈规

    墨守陈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只要能活着就不能辜负自己,她从活死人堆里爬出来,从笑起来如沐春风的柳沐风,到陈墨的沉默,去勇敢的面对生活,爱我的人我会努力爱他一辈子,伤我的人一定要讨回来。出了活死人推面对新的生活,才发现没钱没能力多可悲,所以,她杀的第一个人堂堂一个知县只值二百两银子,只是她人生最便宜的一次人命买卖。重新迈进柳家,只想怀念从前,怀念母亲;在王权势力的大浪里颠簸,却能滴水不沾。凉茶棚里的人们在讨论着墨门的人不能随便惹,却不知这最大的头头这会就坐在他们身边喝茶,一副闲散人的样子。她不怕生死,不怕疼痛,只怕这生白活。能活着不容易,所以要努力活着,因为一生便是一生,没有什么下辈子。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 雷霆之主

    雷霆之主

    我是雷霆之主!携一方残缺雷印转世重生于武学昌盛的世界,手执雷印,天地至尊!
  • 重生之马思的日常

    重生之马思的日常

    马思30岁了,表白自己的女神叶小苗失败之后,喝了一小瓶酒,当他醒来,奇迹般的重新回到了自己2002年的小升初时代……那时候叶小苗还是他同桌……一切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