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200000001

第1章 自序·导言(1)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值此剧烈动荡的时代,在居住着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着五千年未曾间断的文化传承的国家里,经历了殖民地、封建、资本主义三重性质交织混杂的畸形社会;实现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又经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整风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四清”、“文化大革命”,直到“改革开放”,“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走不同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奇迹般地把中国由“一穷二白”,迅速打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整个过程。到头来,在认识人生和社会的问题上仍不能看破“红尘”,那是天大的遗憾。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其实,能中肯、彻底地回答这一问题,不但需要了解此前人类精英们在这方面长达几千年的探索历程,还必须有复杂的社会经历、不挫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智力支撑。换句话说,就是能中肯地、从根本上回答这一问题的人,不但已经全面、透彻地了解了此前人生哲学的历史,尤其是西方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演变史,而且他已经能够看透了人生和人类社会,即看破了“红尘”。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看破“红尘”是认识人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红尘”呢?

“红尘”一词出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多是用来描述繁华市井的火爆场面。在佛、道教的语言中则把“红尘”等同于“人世间”。

“红尘”一词雅俗通用,出现频率较高,其确切含义却始终没有人太认真地规范过。比如,既然“红尘”之意等同于“人世间”(见《现代汉语词典》);“人世间”从字面上看,又应该等同于“人类社会”。但是把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社会学”,说成是“红尘学”,就会让人感觉到莫名其妙。

东方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有许多重要特点,如富于概括性、模糊性、象征性……有的字或词与某个典故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字或词还带点神秘性,就是玄的色彩,等等。

比如“高堂”一词,从字面上看,是指高大的堂屋。其实所指的是高大堂屋里居住的主人——父母。而且这一词汇本身还包含着表达对长辈的崇敬之意。又如,主人不叫主人,叫东家;假牙不叫假牙,叫义齿;月亮不叫月亮,叫素娥(见中国古籍《幼学琼林·天文》)……

基于上述现象,细琢磨起来,常说的“看破红尘”一词,表面上是指看穿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其真正所指的是看透组成人类社会的细胞或分子——人。看透了人,那自然也就等于看透了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

有的平常百姓病入膏肓,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人命危残、气息奄奄,时时刻刻承受着痛彻心魄的折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见到病人家属还倾尽财力、医生倾尽所能地延续病人的性命。结果是违背病人渴望尽早结束难熬的“刑期”的意愿;为财力有限的家属留下难以封堵的债务“大窟窿”;还消耗了社会上宝贵的医疗资源。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

有些老年人或残疾人,不安于自家清静、舒适的环境,宁愿耐着不好的天气和克服行动不便等困难,也要挪到多有来往行人的处所凑热闹。哪怕是被别人看成“多余的人”,呆呆地坐在那里“熬时间”。这些人究竟图的是什么?

有的人不呆不傻、不疯不癫,甚至于还是个精明能干的,却不惜倾家荡产、不顾亲人痛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贩毒、吸毒或豪赌,造成身败名裂的悲惨后果。是什么在冥冥之中支使他们,并且使他们无力抵抗这种冥冥之中的魔力?

经过残酷的打拼成了西方的大财阀或政界的顶尖人物,可是,这些人与随遇而安的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普通渔民,或东亚边远的一般山民相比,虽然前者生存所消耗的物质财富远远高于后者,看上去形象很光鲜,令人羡慕。但是,前者得到的快乐不一定比后者多;遇到的困难和感觉到的苦恼,可能还要比后者大得不少。深层的道理何在?

诸如此类问题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或面对的,都属于对人类本身的认识问题。能够中肯地回答以上诸问题,就算是看破了红尘。

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孔子,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孔子简短地回答:“知人”。宋朝承前启后的儒学大师朱熹,这样解释这里的“知人”二字:“知之务”(见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卷六·颜渊第十二》)。看看我们中国古代的学术大师们,精炼、干脆、“一针见血”——世间知识有千千万,核心是了解包括自身在内的“人”。

英雄所见略同,现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尔西在他的《人论》这本书中,一开头儿就说到:“人们普遍承认,认识自我是哲学探求的最高目标。在哲学各个流派的争论中,这个目标是统一并且不可动摇的。它就像哲学的阿基米德点,是所有思想的固定不变的中心。即便是最极端的怀疑论者也不能否认自我认识的必要性。”

哲学是用以指导各种具体科学的学问。哲学研究注重的“中心”,自然也就是其他所有学问最终指向的中心。

人类从恢宏的宇观世界到精巧的微观世界,如宇宙的形成、恒星的演变和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都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实证科学方面有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高深精妙的理论;宗教和神学也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意识的潜能,通过观察、思辨和冥想等途径,创建了不少精明、深奥的观念体系。可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存在的真谛探索了几千年,并没有令人满意地完成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探求“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一类认识人类自身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充分说明了,尽管古今中外的大师、领袖们对此类问题都给出过不同版本的答案,但是至今并没有任何一种答案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

认识任何事物主要是认识其最根本的性质。人类自我认识的重点也在于认识人的最根本性质。人的最根本性质是什么呢?现世理论上的主流看法就是人性。人性在研究人和人类社会问题上的重要地位,请参考中国权威性著作“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人学原理》中所写到的:“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其他一系列人的理论问题的基础。”那么,这人性容易不容易摸透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人性善恶“黑与白”》一书的作者,可敬的僧人智缘师父在这本书开宗明义第一篇中所写到的:

“纵观古今中外,如果要找出一个争论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耗费哲学家、伦理学家精力最多,同时也最少结果,最难有统一结论的热点问题,恐怕就是关于人性善恶黑白的问题争论了。

“那么,为何关于人性善恶黑白的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千年还未曾停歇,而且大有延续的执着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关系重大但是又容易发生转换的命题。

智缘师父在大量阅读和借鉴古今中外的前圣人们的高见之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又“半生漂泊”、“游走四方”、“求智求真”。也就是在“破万卷”、“行万里”的基础上说出了自己成熟的见解——之所以关于人性善恶黑白问题的争论长久不清、少有结果的原因是,这一问题是“容易发生转换的命题”。

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转换问题至少包括:每个群体(国家、民族、阶级、阶层……)和每一个人之间都有不同的人性;每一群体和个人的人性还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空间环境或主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人性的善恶黑白的评判的结果还随着评断者的转换而转换:如“敌人的痛疽是我们的宝贝”(鲁迅语);同一个评断者,转换不同的角度,又会有不同的结论,等等。

恩格斯在他的《反杜林论》中说过:“善和恶的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变更得这样厉害,使得彼此前后常是直接相反的。”

几千年来对人性善恶黑白的争论不休和很少有结果,正说明彻底了解人性不是容易的事情。

同类推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庄子现代版

    庄子现代版

    一本人人看得懂、读得痛快的《庄子》。当代文化奇人流沙河,把两千年多前的大文豪庄子“拉到现代来讲话”。奇书不再艰涩难啃,尽览庄子玄妙智慧。大家手笔,传统文化普及佳本,诙谐幽默,让青少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轻松读懂影响深远的《庄子》。
  •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热门推荐
  • 花开无须折

    花开无须折

    她:大龄剩女,为结识生活伴侣意外穿越,斗继母撕渣姐,解决各种她认为是麻烦的麻烦,周游各国置身皇权,发家致富一样没闲着他:身份多重,行踪不定,却被她无奈搭救,从此便心系于她他:起初一心不愿娶她,后来又非她不娶他:同她是闺蜜,是酒友,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只愿她一生安好,他便晴天她不是软柿子,她不愿将就,她只要自由无拘束,却无心插柳柳成荫,金钱靠山皆入怀,惹了她的请绕道,尔虞我诈虽不喜但无惧,她就是楚离歌……
  • 越、老、柬、缅四国行

    越、老、柬、缅四国行

    《总有一处风景始终难忘:越老柬缅四国行》是一本旅游书,是关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四个中南半岛上国家的。这四个国家在文化上近似,在地理上相连,已成为旅行者流连忘返的青睐之地。《总有一处风景始终难忘:越老柬缅四国行》的写作风格是以发现和欣赏的心态去看这四个国家,观察到了一个陌生且充满生趣的世界。老挝北部原生态的万荣风情;不被人遗忘的废墟,被称作越南小吴哥窟的美森谷地;缅甸的第二大湖茵莱湖;柬埔寨的金边和吴哥窟等等,让读者看到了不只是旅游宣传册上美丽的风光,还能感知到生命的分量和生活的气息。
  • 足坛外星人

    足坛外星人

    系统?不存在的。如果成功不是因为努力和天赋,那么,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
  • 朝歌十二楼

    朝歌十二楼

    兴周八百年,前商余孽不断。言朝歌十二楼,楼楼催人命。周王朝大厦将倾,九州五国战乱不断。有少年意气,想要统一五国;有红袖添香,惹得情愁断肠;也有少年,抱着一柄断剑,从锦州城里走了出来。
  •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人生就是一场面具舞会,谁将自己隐藏的最好,谁就是这场舞会的主角。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舞会中,她无疑是最亮的一点,面具下的脸,透着一点魅惑,一些妖娆,一丝天真,一缕可爱……他是这场舞会中最炫丽的风景,淡淡的带有些许诡异的微笑,成为他最醒目的招牌。究竟哪张面具下的脸才是真正的她,他想要知道。可是当他撕下她脸上的一张面具之后,却发现……他问“哪张面具才是你真正的脸?”她笑着回答“我也忘记了!不过,我知道的是你我本不该相遇的,所以让一切都恢复到最初的轨道吧!”他疑惑的问“什么意思?什么是最初的轨道?!”她轻轻的抱住了他,在他耳边说道“你我本是陌路!”
  • 重生九零小福妻

    重生九零小福妻

    前世掉了狼窝,夏羽泉凭自己的能力,依旧闯下一番事业。没想到正要享受的时候,却被人一车撞回原点。重来正好,她可不再懦弱。驯狼版本2.0正式上线,这一次,朋友、爱人、事业──该我的,就是我的!=========================基本盘的极品,主要在事业线,老配方老味道。【新书已开】《快穿:种田撩汉100式》──星际首席战士楼神农,穿梭世界,性(霸)感(道)种田!
  • 最强红包王

    最强红包王

    红包在手,天下我有。左手拿屠龙宝刀,右手拿40火,一句话谁不服就是干。
  • 古武世界的寄客

    古武世界的寄客

    世界初成之时,万物已现,而规则未生。无法于力学、电磁、原子等层面解释一切现象,万事万物依托于道之玄妙而成。没有严谨的规则,也就令智慧生物有机可寻,武道与修行随之而生。道寄于武,武源于悟。这是一个寄身古武世界的少年的故事PS:人人的简介都写得这么帅,我也来扯几句……( ̄_ ̄)独在异乡是为客,寄于江湖可奈何?昂首万丈苍穹天意莫测,置身茫茫红尘善恶难分。古来是非人难辨,但求不愧初心!
  • 明朝浮生记

    明朝浮生记

    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陈浩穿越到了明朝一个少年秀才周小白身上,从此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阳光生活。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