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好了要出去,要准备的事情就太多了,头一关就是要去办理护照。80年代,出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78年前后,只有极少数的中国人出国办公事,没有‘因私出国’这个词,82年的时候,坚冰开始融化,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开放了出国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家庭成分、政治背景、海外背景都是审查的重点内容,审批还是非常严格的。
直到今年,也就是84年4月,公安部下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放宽因私出国审批条件的请示》,才明确了‘因私出国’是公民的正当权益,并要求“公安机关应当认真受理出境申请,不允许久拖不决,不允许对催促询问不理不睬”,各地存在的‘该受理不受理、该审批不审批、卡住不放、批得慢、拖得长’的现象才有所缓解和变化。
饶是如此,两口子各自询问认识的同学、朋友办护照的经历后也不敢大意,卢秀贞的同学赵子雄82年就公派出国过,据他讲,自己公派留学的背景够硬当了吧!但是当时为了填齐、填对资料,敲全章,他都恨不得给所有人点头哈腰,赵子雄甚至摇摇头说了一句“那个时候哪怕一个公安局扫地的,我都恨不得巴上去套一套关系,看能不能找一条门路。”
听说有这样的情况,两人当天晚上就去找周敬平帮忙,周敬平也很够意思,特地去问了同事把一些能说的跟他们都说了,领护照第一步就是领护照申领表,这个表一天是限量发几十张的,据说凌晨就得去排队。
万里长征第二步就是最难的了,领到表以后就该准备材料,这个周敬平说他会去帮忙问好需要哪些怎么填写,到时候记录下来给张磊,不要小看这一点方便啊!
当时下发的文件都没有一个,出国审批需要什么材料老百姓都不晓得要去哪里问,只能跑窗口咨询,领表、交表、咨询都是一个地方,每个人的材料都有几十张纸,审核的时间自然就非常长,如果此时有人来咨询,工作人员一次次被打断脾气自然不会好,她资料扔出来给你说一声,XXX不齐,回去补齐了,下次还有不齐的,你就得一趟趟跑,所以有专业人士提前给过目好,等全了、齐了再上交那真是省大发事了。
张磊选好了一天,凌晨二点多就去户籍区域的公安局排队领申领表了,天气正是春夏交接的时候,早上还是蛮冷的,他到时已经排在第五个了,跟前面的人聊了几句,那几位都不是第一次来排队了,怪不得那么早,裹着外套一直到了六点钟,队伍已经有百多人,门房小屋里出来一个老头子像银行发号一样,给了他们一人一个小木牌子,没拿到的人对不起,明天再来,拿到的一会人家上班了凭牌子换表。
拿到护照申领表他心情并不轻松,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单位审批证明、境外邀请资料、经济担保证明、办理公证、提交翻译材料诸多繁琐的手续和程序。
单位政审、居委会政审、街道政审、派出所政审、公安局政审……看着这些材料,卢秀贞觉得他没有两个月是盖不下来章的,好在派出所和公安局这两大拦路虎可以找周敬平帮忙跑动一下,还有一张表,上面注明了三代以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舅舅阿姨地址、电话都要填。
孩子早就放在了张妈妈那里,两边家里晓得张磊要留学,虽然精神上支持但也的确不晓得该怎么帮忙,只能说尽量做好后勤辅助工作,连张晶放暑假都晓得要去水果摊帮大嫂做生意。卢秀贞就建议把张爸爸的材料挑出来让张森去单位负责盖章,家里的亲友关系让张妈妈负责去居委会盖章,一来县官不如现管,他们能联系到最熟的人,二来也能节约很多时间。
同样的,卢秀贞这边包括她家里的材料也是秀贞拿走包办了。白天张磊要跑这个事情,研究所也都晓得,不稀奇了,前年开始停薪留职还有出国的就比比皆是,所以他现在班也不上了,白天除了办材料审批就是跟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ollow Me 外语节目练听力,晚上还要骑车去延安路那边的前进业余进修学校上蔡老师的课,班上的学生都是像他一样准备留学的大龄青年。
所有审批表都填完了,拿去给周敬平带给人家看,哪里不对的圈出来重新写,表都是有编号的,不能错不能改,他们就把所有资料都复印了一份,填好没问题了再誊抄一遍,这个法子确实不错,剩下的就是盖章。
去居委会时,居委会阿姨就问“你怎么认识这个学校的邀请人的?认识多久了?什么关系?”最后的最后她给你写上“该同志是我辖区内居民,政治可靠,无犯罪记录,同意出国”啪一个红章,通关。
张磊算是运气不错的,很多人当时就被卡在单位政审上,为什么?单位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你的单位如果不同意你出国,你就一定不要想出去了。
境外邀请材料陈炳先是在十月份寄过来的,这时候经济担保和公证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就等托福考试,张磊不愿意去人民广场英语角找人练,他觉得真的到了那里口语过一段时间就行了,耽误之际要把应试对付过去,方法就是一页页背辞典,对于这个卢秀贞没什么好多提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肯吃苦头死记硬背自然也会成功,字典要翻烂了,抽背错误率很低,这就可以了。
等到年底所有的资料都齐了,就是拿去辖区盖章,这个他们也不好意思再麻烦周敬平,无非也是多跑两次的事。果然第一次不太顺利,所长不在,没有签名盖不了,第二次所长在了,盖章的人不在,讲好了时间,第三次才终于盖到了章。
申请材料都全了,长征还没胜利会师,递交吧!办证的窗口一米多高,矮点的人可能需要踮脚才能够上,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先把境外的邀请材料仔细地看了一遍,询问了下有无海外关系,低头开始审件。
凭良心讲,工作人员也不容易,材料一张张看下来,都需要写签发意见,拿证件一本本对,如果像张磊这种经人指点过的,很顺利都没问题,他就要拿个钢印一页页的盖,钢印有不同,不能盖错,错一本签证就算一次工作错误,这个时候护照也都是手写的,目的地也只能写一个,去西德再去美国的就要换一个重新办理、姓名、年龄、民族,一本本写下来手也很酸的,还要应付层出不穷的“同志,我想请问一下……”
回家等领证的日子里,小两口像是把每天当成末日来相爱,什么洛杉矶奥运会,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些热议的新闻丝毫影响不到他们的情绪。
中午张磊做好饭,骑车送到图书馆和卢秀贞一块去后面小花园共进午餐,同事都打趣“卢组长的爱心午餐又来了!”(卢秀贞年初当上了阅览组组长)吃好饭等上班时间到了,张磊就去浦东看女儿,时间估摸差不多了,自己骑车回家买菜,焖好饭去接老婆,有时晚上两人也不说话,定定看着天窗那一块月光透过,互相触碰到对方就感到无比的满足。
证在两个月后也就是85年的2月初拿到了手,意味分别的脚步又近了,张磊接受了针对留学生出国的专门政治思想培训,不要和台湾女生来往、提防台湾女特务、在国外进行论文演讲要经过使馆批准……
飞机票要8000块,张磊舍不得,他已经想好坐5天4夜的火车经过莫斯科再到西德,但是不打算让卢秀贞知道,只说年后从东北那边走,跟同学汇合。
今年过年是两家亲戚合在年初一去饭店一块过,男的一桌,女的一桌,也算是为张磊践行,席上饭菜丰盛,却弥漫着淡淡的伤感之情。
张磊频频向两家长辈还有兄弟姐妹敬酒,请他们帮忙多照顾卢秀贞和张栌,大家当然劝勉他少喝一些,卢秀鸿还开玩笑,说自己年龄太大了,有心无力,张磊出去要把他的份儿也学回来,两个小孩子卢家伟和张楠在一边玩,卢家伟已经懂事,知道小姑夫不在家,跑上去抱着他大腿“姑父,我会帮你照顾小姑姑的”张磊拍拍他的小脑袋。
最后的一夜,卢秀贞和张磊抵死缠绵至天明,一早卢秀鸿、高坚、张森、张垚、周敬平都来站台送他,相互拥抱握手,火车呜呜地开动,渐渐再也看不见亲人的身影。
最美好的世界在哪里?在他们要飞去的天堂;最艰难的生活在哪里?在他们将要奋斗的地方;最辉煌的前程在哪里?在醒来迷失的方向;最痴情的恋人在哪里?在依然爱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