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4600000002

第2章 七爹

曹学林(江苏泰州)

在龚家庄,人们只要一提起七爹的死,都觉得是个谜。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村里人都在忙于割稻子。专门负责用牛的二狗牵着大水牛到田边的一条水沟里饮水,突然看到水沟堤坝上整齐地放着一双旧布鞋,再往前一看,二狗吓得惊叫起来: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伏在水塘里,一动不动。正在田里干活的人被二狗的惊叫声吸引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将人捞上岸,一看原来是七爹。眼睛、鼻子、嘴里都是泥,已经断了气。闻讯赶来的七爹的儿子扑到老子身上号啕大哭起来。

人们议论纷纷,上午还看见七爹在路上走的,收稻的几个妇女还跟他开过玩笑的,怎么下午竟做这事?七十多岁的人了,儿孙满堂,跑出去几十年的老奶奶也回来了,好歹有个伴,这几天也没听说淘过气、吵过架,怎么跟命过起仇来了,竟然投河自尽,传出去多难听呀!媳妇更是边哭边骂:“你个老东西,我们有哪点对不起你呀?你为什么要害我们呀?……”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七爹死后一个多月了。在我的印象中,七爹是很乐观的,会说笑话,老少合伴。我在生产队劳动期间,大多跟他一起干活,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属于半劳力,只能跟妇女或老人一起。七爹的儿子是生产队会计,安排给七爹的大多是一些轻活,我跟在他后面也沾了不少光。我们常干的活儿是给棉花打药水。那时队里种棉花,棉花易生虫子,生长期又长,从幼苗到开花结果子,要治多次虫。治虫时要掌握好农药和水的比例,一桶水放多少农药,不可讹错,多放了农药,会杀伤棉花苗,少放了农药,杀不死虫子。用喷雾器治虫时,要先从上往下喷,将棉叶的正面喷到,然后又要将喷嘴儿伸到枝叶下面朝上喷,将棉叶的反面也喷到,这样才能将虫子杀死,而且要均匀。除此之外,治虫还要注意安全,毒性大的农药尤其要注意,不能沾到皮肤上,人要站在上风处,天太热时不能治,防止中毒。第一次背着喷雾器跟七爹一起治虫时,七爹就将这些注意事项一一告诉了我,并再三叮嘱,不可麻痹大意。

七爹个子矮小,力气不大,每次只能背半桶水,压喷雾器的压劲也不大,治虫治得慢,我就让他治一行,我治两行,这样两人一起前进。我们一边治虫,一边闲聊。七爹说起笑话来,一个接着一个,一边说,一边“嗬嗬”地笑着。

治虫治得累了,我们就坐在田埂上休息。七爹这时就掏出旱烟锅,装上一锅烟,吧嗒吧嗒地吸起来。烟从鼻孔里,从那长满胡楂的嘴巴里冒出来,散发出一阵阵呛人的味道。七爹却吸得很陶醉。待过足了烟瘾,七爹就唱起来——

姐姐长得俏又乖,

好一朵莲花带露开;

河里大鱼打花蹦蹦跳,

螃皮罗汉儿也卖了呆。

卖了呆,

姐姐何时到我家来?

这段小调儿,我已听七爹唱过多次。刚开始我只听他嘴里模糊不清地哼哼,感到蛮好听,蛮有感情的,就叫他一句句唱明白。他就把词儿说给我听,然后教我唱。我感到他在唱这段小调儿时神情有些异样,仿佛在回忆着什么,在怀念着什么。这时我就想起听家里人说过的年轻时七爹的老婆跟人跑掉的事情。我连想也没想,猛不丁地问:

“七爹,你唱这段小调儿,是不是又想起七奶奶了?当时七奶奶怎么会跑掉的?”

听到我问这话,七爹就叹一口气,说:“怎么会跑掉的?还不是嫌我穷呗。”

“你有没有外去找她?”

“找过,可她实在穷怕了,不愿回来……”

七爹告诉我,那时他家实在太穷,五个伢儿,一家七口住了两间茅草棚儿,没有一顿能吃得饱。也怪他太老实无用,她不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她重嫁了个工人后,还常常寄一点钱回来,后来又把小儿子接了过去。大儿子、二儿子以及姑娘都去过她那儿,她都热情接待……“我只要她过得好,我反正已经老了,最苦的日子也已经熬过来了。嗬嗬,不说这些,不说这些,干活儿吧,上午这块田要治完呢。”

在农村劳动的这段日子终于过去。我先考入师范学校读书,后来又分配到镇上学校做教师,除节假日回家偶尔遇到七爹外,平时竟难以碰面了,待到结婚成家后,就更难相见了。不过,只要回家过年,正月初一我都要到他家走走,给他拜年。尽管七爹年纪越来越大了,腰也愈发驼下来,头发几乎全白了,但仍然是那样开朗,喜欢说笑的性格一直没变,药水他也早就不打了,喷雾器早就背不动了。只在场头上帮助做做轻巧的活计,混几个工分。后来分田到户了,就在家里帮助照应照应门口,偶尔到田里摸摸,儿子媳妇们也不要他多费心了。

有一年春节,我在老家过年。忽听妈妈说,七老太回来了。我就和妈妈一起去看。我是带着一种好奇心去的,我猜想,尽管七老太年纪也大了,但肯定应该有一些特别之处,应该有一些城里人的气质。哪知见到面后,竟然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跟我们村里老奶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土气还显老的老奶奶。我不禁有些失望。不过,七爹却很激动,弃他而去分手三十多年的妻子又回来了,心中是一番什么滋味是可以想象的。我的耳边不禁又回想起七爹唱小调儿的情景,也许七爹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待很久了。如今,长得俏又乖的“姐姐”终于又回到他家来了,鳏居了几十年的他终于又有了个伴,谁还去计较年轻时的荒唐之举呢?

从他们的闲谈中,我约略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七老太在外面重找的男人因病去世了,她跟那男人也没有生养孩子,那男人的儿女也不孝顺她,她一气之下就回来了。她的亲生儿女都在这儿,她的结发丈夫也在这儿,这儿还是她的根、她的窝。这么多年来,她在外面日子过得也不轻松,虽然生活过得稍宽裕些,但帮人家把几个孩子都领大了,各自都成家了,也等于充当了一个保姆、苦工的角色,现在人家用不着你了,自然你就得走了,再待下去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了。七老太曾经担心过,怕七爹不接受她,她走后这么多年,七爹一个人领大孩子,吃的什么苦,她想象得出来。可七爹竟然一点不嫌弃她,很爽快地就接纳了她,这让她很受感动,也觉得更对不起七爹了,早已不会流泪的眼睛竟也湿湿的,叫了一声“老头儿”后喉咙就有些哽咽。七爹还不忘说句笑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权当在外地工作现在退休回来哩!

我从内心为七爹感到高兴,也祝愿七爹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然而自七奶奶回来后,七爹的日子却过得并不那么舒心。毕竟两人几十年不在一起了,双方的脾气、性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时你做的事情他看不惯,他做的事情你不中意,甚至于为了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常常一连好几天,我不理你,你不理我,弄得心里不惬意。七爹对七奶奶已经一让再让,而七奶奶人老了,脾气却大了,七爹就有些后悔让她回来。有时逼急了,七爹就说出一些翻老底、伤感情的气话来。七奶奶哪里受得了,几次收拾东西要走,都被儿子、媳妇拦下来了。

七爹和七奶奶就分开来住,谁也不管谁的事。七奶奶整天找人打麻将、扒长牌,家里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七爹除了忙忙家务活计外,有了空闲就到左邻右舍跑跑玩玩。一些人好拿七爹开心,说他跟七奶奶闹别扭,是因为他太好那个了,七奶奶吃不消。七爹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相反也跟在他们后面笑,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似的。等到人们笑够了,七爹才叹一口气,说:“老了,哪里还谈这些事啊,不是你们年轻人。过去她在外头时,想她回来,现在回来了,又过不惯。这辈子啊,看来我是该派一个人过的命!”

以后的日子里,七爹、七奶奶倒也相安无事。毕竟年纪大了,又加之有人劝说劝说,一段时间两人又好起来,互相之间多了理解和宽容,再也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计较了,两人也知冷知热的。可好景不长,七爹忽然得了病,身体一天天溃下来。刚开始,七爹没有在意,坚持在家里熬着,没有上医院。后来实在熬不住了,就想到医院去治疗。可找到儿子,儿子又一拖再拖,没有及时跟他去看。不知是怕花钱,还是确实忙。有一天被七爹找得急了,给了他十几块钱,叫他自己去看。没办法,七爹只好一个人去十几里外的镇卫生院看病,七爹本想叫七奶奶陪他一起去的,可七奶奶已约好了打牌的人,抽不开身。七爹在医院打了针、配了药片后,又一个人回家。路上歇了好几次,到家时两腿一点儿劲也没有,可儿子、媳妇和七奶奶,没有一个人问他一声看病的情况。大儿子这几年混得也不好,会计早就不做了,能要老头、老奶奶跟自己住已经不错了,再有什么高要求,根本不可能达到。另外几个子女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平时想问他们要一分钱都难。因此,七爹看病,钱就成了问题。

七爹知道儿子们不会为自己看病,七爹又不想死,怎么办呢?总得要想法弄点钱来看病啊!有一天晚上,七爹就摸到七奶奶房里,求七奶奶救他一命。他知道,七奶奶回来后,身上有一点积蓄,这点积蓄七奶奶作为私房钱藏起来了。本来七爹是不开这个口的,他知道那钱也是七奶奶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可这一生病,七爹实在是无路可走了。七爹见七奶奶不说话,忽然在七奶奶面前跪了下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奶奶,你救救我,儿子们不肯为我看病,这些畜生不孝顺,我只有靠你了……”七奶奶叫七爹爬起来,这样跪着让儿子媳妇看见多不好。七奶奶说:“儿子们对你都这样,要是将来我有了病,恐怕更没得人问了!我的那点钱是防老的钱,给你看病了,以后我怎么办啊?还是要盯住他们几个儿子,怎好不给老子看病呢?”

七爹就又找儿子,七爹把几个儿子都找到了一起,七爹问他们要钱看病。二儿子说,这看病的钱应该老大出,老头儿这么多年都在他家里,帮他做活计的。三儿子说,先要去问一下医生,看到底得的什么病,看得好就看,看不好弄点药吃吃,何必白花医药费……大儿子一拍桌子,说:“你们这说的什么混账话?老头儿哪家没有帮助做活计?不到医院去检查,怎知道得的什么病?”二儿子三儿子说,你发什么火,又没有说不看,钱你先垫,派我们多少反正少不掉……

孽子啊!孽子啊!……七爹气得当场昏了过去。

这些事情都是在七爹投河自尽以后,我回到老家听妈妈和村里人说的。他们都为七爹不服,背后都指责七爹的儿子不孝、忤逆,更骂七奶奶无情。还有人干脆把七爹的死全部归罪于七奶奶,说她命硬,在外已克一夫,回来不曾有几年,又克了自己的结发丈夫。

来到七爹投河的水沟边,我伫立良久。秋风刮动着河边的树木,一片片枯黄的树叶飘落到水面。看着那在水中打着旋儿的片片黄叶,我的耳边忽然又响起七爹那“嗬嗬嗬嗬”的笑声,这笑声在旷野上传得很远,这笑声震颤着我的心。

同类推荐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王佐良随笔:心智文采

    王佐良随笔:心智文采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本论文集精选了王先生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15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契合”中的8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第二部分收录了王先生讨论翻译的7篇文章,其中有对翻译家的比较和评价,有对近代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也有对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解剖。王先生的论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堪称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作者的写作风格,不仅表现在抒情文记叙文中,也表现在介绍、评论外国文学的文字中。仅从他所赠的、我细读过的几本有关诗的书,以及一些零星发表于报刊的文章中,既可领略其大手笔的风采。他有深湛的中英文根底,加上一生勤奋,有关理论的造诣极深,审美情趣又高,因此他的文章就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照人风采。读者在其文章中除获得丰富的知识之外,也不会忘记那种引人入胜的文采和从中得到的艺术享受。
  • 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本书对19位诗人的代表作进行了独特而唯美的品鉴。聂鲁达、辛波丝卡、、艾米莉·狄金森、兰波、黑塞、里尔克、普希金、茨维塔耶娃……通过文字与人生,作者将带领我们共赴一场诗歌与情感的盛筵。聂鲁达除了“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之外,为何还会写出“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就像你消失了一样”?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背后有着怎样忧伤的故事?一首诗,一个诗人的爱情与时光,一个年代的追忆与梦想。
  • 蓝蝴蝶

    蓝蝴蝶

    本书是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集,收入作者所写电影剧本六部。作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史与现实,地域与风情。有现今繁华都市的复杂爱情,也有早期电影名人的曲折人生。有江南古镇破落子弟的欲望,也有岭南民国侨乡演绎的奇情。有坚守人生准则的草原画家,也有决意复仇的徽州弱女。蓝蝴蝶飘忽着儒林幽魂,红碉楼隐现出人性之谜。作者写作技巧娴熟,剧本内蕴丰厚,渗透着诗性的特质。同时文学性强,具有可读性,亦可作为电影小说欣赏,非常适合各种层次读者的案头阅读。
  • 大鱼、小鱼和虾米

    大鱼、小鱼和虾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4分33秒》、《塑料男和简单方便女》、《大鱼、小鱼和虾米》、《平面人》、《波浪、喷泉、弧线、花园》、《鼹鼠人》。
热门推荐
  • 骁年盛夏

    骁年盛夏

    比较简单轻松的青春爱情故事,会写到后期都市。那年盛夏在网吧遇见的他那年盛夏对他表达心意那年盛夏与他重逢那年盛夏……1v1双处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 吞噬造化诀

    吞噬造化诀

    万年前,一代天帝王昊,在渡十二重天劫时,他的妻子竟然联合师兄,将他刺杀于天绝峰,让他的十二重元神尽毁。万年后,王昊带着《吞噬造化诀》,以及亿万武道传承,在武道之路强势崛起。“待我重修十二元神之时,必定杀回十二重天,让你们这对狗男女死无葬身之地!”
  • 问君何思,桃花灼灼

    问君何思,桃花灼灼

    遥想当年,天庭新皇登基,根基不稳,内忧外患。果真于数月后,爆发有史以来天庭规模最为宏大的圣战。此战持续之日良久,最终几乎无一人幸免。皇族子女血流成河,全部倒在那血泊当中。唯独留下了当年的皇子。时隔多年,得知自己身份的他,重振旗鼓,杀出重围。辅佐在其后的女子,终究有何着落,无人知晓。世人皆问其事关者,却只得一声轻叹。七国之上,王位至尊。独有一人,空守尊荣。再次归来,又将卷起一场怎样的风波?
  • 快穿之鬼差不好当啊

    快穿之鬼差不好当啊

    万物皆有灵,最终都会化成一堆黄土。而死后的灵魂便会到安息地,它们称之为地府,经历过洗涤之后,再投胎转世。可总有灵魂心愿未了不肯回安息地,在人间逗留制造麻烦,就需要鬼差将这些灵魂捉拿回地府审判。罪轻者堕入畜生道或者打入地狱受尽折磨后转世;罪孽深重直接进入最底层地狱折磨,永世不得超生!“你是为什么不回地府啊?”白无常离轩对一位无头女尸问道。女尸指了指脖子上空荡荡的地方,比了一个圆形。“没有头而已,不也能投胎嘛!”离轩不在意的说着,看到女尸叉起了腰准备走人,哦不,走鬼了,“行行行,我帮你找头,找到头你就要跟我回地府啊?”无头女尸伸出手比了一个OK,就跟着她一块找头去了。
  • 二嫁之宠婚

    二嫁之宠婚

    大众情人的安子默是实力派影视歌三栖当红明星,却偷偷爱上了从小照顾他长大的韩鸟,一个平凡的如同天空的小麻雀般的女人,围绕着这份情为世人所不容的爱情,产生了一系列的爱恨纠葛。谁说女人三十就开始走下坡路?就豆什么渣了,就没资本了,就没人爱,没人要了,就不能嫁个他这个举世无双的凤凰男了?滚一边儿去。那都是没自信的女人的悲观想法,肤浅的男人的标准,爱情的国度里只有爱与不爱,没有那么多的借口,在他安子墨眼里,善良的韩鸟就是他百看不厌的笨鸟,他就喜欢这样儿的他就喜欢,怎么了?碍着谁了。他安子墨从情窦初开那天起每年都对着生日蛋糕发誓,一定要把对面这一只笑容恬静的笨鸟娶到手里,装进鸟笼子里,挂上安子墨的牌子,“此乃吾鸟!”陪他一辈子,不管同性还是异性都不准靠近。省的他天天担惊受怕的,操心,又烦心。可这个女人整天拿年龄说事儿,推三阻四的,有意思吗?不就是他们邂逅的时候,他。。。咳咳咳。。。年龄小点嘛!好吧,他承认自己那年才7岁,确实够小的。他才不管什么年龄呢。当然这些都是安子墨同志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人家韩鸟很是愧疚的心里,安子墨就是一个她没尽到责任,教育好,走上的邪路的坏孩子,抽烟、喝酒坑、蒙、拐、骗、偷,他没一样不的。。。你说同样是跟着她长大的孩子,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一个是品学兼优的音乐天才,另一个是放荡不羁也就算了,还总是对她动手动脚的,。。。她胆小,这辈子做的最大胆有魄力的事儿就是带着儿子净身出户,离了婚。她没什么宏伟大志,就想把孩子养大成才,孩子出国了,刚想过两天安稳日子,家里这个就开始不安生,现在居然要逼着她嫁给他,是不是疯了。。。且看,一个普通女人的幸福美丽养成记,超美型邪恶变态腹黑狡诈残酷冷血无敌外带脸皮厚的大恶魔又是如何拐鸟成妻。。。孽情篇;“我不同意!”安子默紧抿的嘴唇了吐出四个冒着寒气的字。韩鸟忍不住颤了一下,眼睛瑟缩的扑闪了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很快就鼓起了勇气按照人家教给她的说了一遍,“这是告知,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结婚是我的自由,你没有资格管,以后就当我们是陌生人吧,谁也不认识谁吧。”“哈哈。。。陌生人!”安子默好像听到了什么大笑话,喷笑出声。片刻愤怒的笑声突然一收,眼神扫过她的上围,咄咄逼人的质问“怎么个陌生法,陌生到你的内衣尺寸,身上有几根汗毛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吗?”
  • 医妃的血很珍贵

    医妃的血很珍贵

    (1)‘我的天,爬个山都能穿越,这运气也是没谁了吧’某女痴望着天空……(2)本以为有个落脚的地方,学了一手好医术,可以行侠仗义,谋个好名声,没想到被困在这个鬼王府出不去……(3)‘我知道,你如今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得到我的血去救你的心上人,大可不必如此假惺惺的,就是一点血,我没有那么小气!’……(4)‘姓洛的,我倾城曦算是看错你了,没想到你跟他们一样都是黑白不分之人’……
  • 子若有情何必相负

    子若有情何必相负

    “这辈子我就认定她了,除了她,我的新娘绝不能是第二个人!”林姨看着这个因为萧子墨的一个任性而改变了原本人生轨迹的儿子。“不要忘了你的身份!”林若涵看了眼呆若木鸡的萧子墨,“除非她说‘不’”等萧子墨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并对林若涵表白时,林若涵却放弃了莫斯科改赴美国。在这场夹杂了太多意图和阴谋的感情里,两人从此阴差阳错的踏上两个不同方向的路,对林若涵来讲爱情没有回头路,子若有情何必相负,好戏才刚刚上演。
  •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描述的是美丽的容颜,漂亮的妆扮,婀娜的体态,让女人星光闪烁。但真正令一个女人闪耀的始终是她的思想、修养与学识。有智慧的女人才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 爱情使用说明书

    爱情使用说明书

    长相很清纯,笑容很职业,捅人不流血。这是冷冰冰给自己的中肯评价。俗话说,少壮忙学业,老大拼事业。课堂和职场都没有教给她关于爱情的只字片语,感情世界几乎处在放空状态。作为律师她可以伶牙俐齿,但在爱情方面她却常常哑口无言。偶然的一次年会抽奖让她意外得到了一本《爱情使用说明书》,从此踏上了由实践检验真理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