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600000018

第18章 心智学(3)

(3)无倾向疑而未决识,是对认识对象,没有任何主观倾向的中性怀疑,或纯属无知怀疑。如对如来藏心是常法还是无常法一无所知的人想:“如来藏心,是常法,还是无常法?”合理的怀疑有时能引向思考,开启智慧,不合理或无理怀疑会破坏正信,导入歧途,故怀疑属于六种主烦恼之一。

七、谬误识

对所执境,即认识对象的形象和性质的感受认知过程中产生失真现象者称谬误识。谬误识分无分别谬误识和分别性谬误识两种。无分别谬误识从主体上又分为无分别根识谬误识和无分别心意识谬误识两种。无分别根识谬误识,如眼见双月、坐在船上觉得船住岸行等;无分别心意识谬误识,如呈现于意识中的常住物相等。

分别性谬误识,如认为生命和万物皆有独立不变的自性,认为自己的身心,今天和昨天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自我常住不变),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灵魂,没有重生(断见)之类的错误思想。

$第四节 正知与非正知

正知和非正知义同正量与非正量,即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如何分别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是量学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事物的反映。因此,认识是由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两个方面组成的。认识的途径分直观经验和间接推理,直观经验认识的对象是具有时间、空间、自性特点的特殊具体存在,间接推理思辨认识的对象是共相概念。具体存在是真实的具体存在,共相概念是思维虚构,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有自性的真实存在。因此,在萨班的《正理宝藏论》中说:“正知唯一自性境。”如何分辨正确认识和不正确认识,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这个科学的标准就是量论对正量的标准所作的规定——正量的定义。

量论对正量的标准有两条,即正量(正确认识)必须符合“无误”和“新知”两个条件。“无误”是指认识准确无误。所谓准确无误,就是认识符合认识对象的真实情况,如眼见两个月亮等错幻识所见,都不符合无误的条件,故非正知。

“新知”是指正确认识必须符合认识对象的此时此刻的状况。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刹那存在,第一刹那状况,不同于第二刹那的状况,反映第一刹那情况的认识,到第二刹那时,若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认识上,就意味着已知的重复。但此时认识对象,时过境迁,已不在第一刹那时的状态中,因此,第二刹那重复(回想)第一刹那认识的重复知,就是不正知。因此,随着刹那变化的事物而变化,与认识对象同步进行的无误新知,才是正知。宗喀巴大师说:“对于遍知智来说,没有非新知的成分。”因为,遍知智在时间性上是遍及一切刹那时的智慧。

“刹那”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时间的最小单位,即最短时。对此,有一刹那为一弹指的1/64时或1/360时等说法,但“最短时”这个概念最明确。一弹指的1/64时或1/360时,甚至一弹指的1/3600、1/36000时,也不能算作“最短时”,因为“最短时”是指无法分割的最小时间单位。这种极短时和在这种极短时中所发生的事情世俗智无法觉察,因此,在量论中说:一刹那的意现识,觉察不到,只能靠推理认识。

“刹那”的第二种含义是指:计一事始终为一期的“一期刹那”,也称“事成刹那”。如年、月、日、时单位都算事成刹那单位。如年这个时间单位包括12个月、365日、8760小时,这个时间始于本年度1月1日零点,终于12月最后一日24点。形成“年”的分子,月、日、时、分都各自为单位,都有成、住、灭完整过程的一期刹那,但又是“年”单位刹那的分子。小时和年的时间长短虽然不同,一小时的成、住、灭过程是在一小时内完成的,一年的成、住、灭过程是在一年中完成的,但从成、住、灭为一期计算,都是一期刹那。

又如人从生到死,也算一期刹那。这人生的一期刹那中包括无数个最短时刹那,而且,生命的无常性就表现在最短时中的无常变化。但从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角度看,人的一生就是一期刹那,无常也是指一期生命的结束。这也称粗分无常。因此,称有为法为刹那之物,具有细分刹那和粗分刹那两种含义。

刹那是相对的概念,人生的刹那,平均按百年时间计算,是36500日,可算时间不短,但和以光年计算的宇宙时间对比,人的一生难道不是弹指刹那吗?

非正知,如重复识、非理识、现而未决识、疑惑识、谬误识等在上面已作介绍,此处不再重复。

$第五节 证知与未证知

“证知”的“证”是认证、证悟、觉悟、了悟、了解、理解之义。

以其心识的认识作用,对其认识对象获得明确的认知印象,便是证知。如眼识证知其所视对象的形色,明确所见为何物,确认是此非彼。如从正确的理由证知声音是刹那存在的无常现象,就会消除“声音是常”(“常”是永恒不变之意)的认识。认识分未确认的现而未决识、未认识的疑惑识、认识有错误的谬误识等。证知是获得明确的认识。获得明确认识的意识称作证知。

证知分直接证知和间接证知两种。

直接证知的特征是在认知的意识中显现被认识事物的物相的认知意识。认识事物时,在认识的主观意识中显现认识对象的形相,即意相(表象)的这一点上,经部和唯识、中观没有什么分歧,只是在意相性质的认定上各家观点不同。经部主张,意相是外缘形成的,即认为意相是客观存在在意识中形成的形象,而唯识论则主张意相是主观熏习形成的纯主观意相,之所以视为与意识彼此相对的物相,是主客分离的错识造成的。

证知必具意相,但具意相者未必都是证知,如现而未决识和错谬识都具意相。间接证知,是在认知的意识中虽然没有直接显现被认识事物的物相,但通过其他相关物相的显现而达到间接认识该事物的作用者。如证知某物是无常法,便能证知该物不是常法,如证知某一眼前事物的性质属性,就能获得对不在眼前的该同类事物的性质的认识等。

未证知是指对其认识对象不能明确认知和确定者。如现而未决识和人我见之类。人我执见的“我”有作为总相的我和具体的我。总相的我是虚构的抽象的我,纯属虚构;具体的我是自我意识所指向的我,但所指对象,有的认作五蕴身,有的认作心续,顺经唯识认作阿赖耶识,应成中观认作依附于蕴身的假名,是名相性的存在。

分清抽象的我和具体的我,破除该破除的虚构的我,留下不该破除的具体的名相性的我,从来都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所谓“人我执”是指:将虚构的我,执为实有而成为诸惑之源。

$第六节 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倒错识是对显现境的错识引起的。显现境是显现在意识面前的客体事物的实体或意象。如显现蓝色雪山的眼识,如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的分别意识之类。

雪山本来是白色,若在视觉中显现为蓝色,此识就是错识。在视觉中雪山显现为蓝色或黄色等非本色,有云雾、天气阴晴光线、距离等客观原因,也有观察者的胆溢症(今指甲肝)、视觉状况等主观原因。在内外条件下形成的感觉,都与所见境物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因此,它是错识错觉。如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都是分别意识。在分别意识中所显现的境相,即显现境,不是具体的境物,而是境物的影子,即境物的总相、意相、名相。因此,在分别意识中,无论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都是执色的总相、意相、名相,并非执认具体的色体是常或是无常。执色相为实色,就像把人相当作真人。但在分别意识中是把事物境相当作事物本身看待的。因此,以把事物境相当作事物本身为特点的分别识,就是错识。错识的错就错在以相当物,以假当真。

但错识和倒识是有区别的。错识是把事物的总相、意相当作真实事物的,如把意识中呈现的“声是无常”的总相、意相,当作具体的声是无常的,即是把概念混同于实物的。但在意识中呈现的“声是无常”的意相概念,所反映的情况,即意向境“色是无常”是真实的。因此,分别意识的显现境虽然是假的,但其意向境未必都是假的。

倒识的“倒”是真假颠倒,如“声是常法”的分别意识的显现境,声是常法的意相概念不但是假的,而且,它的意向境纯属虚构,即不存在。因为,属于常法的声音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声是常法”的意识既是错识,也是倒识,合称倒错识。

非倒错识是指:对其显现境认知无误的意识。非倒错识与正确无误的无分别识意义相同。非倒错识,如看到树、瓶、苹果的现观直觉识、瑜伽现观识、如理如量遍知等。

对显现境认知无误之识,对其意向境也是无误识。一切分别识,对其显现境没有不是错识的,因此,非倒错识必定是无分别现观识。但非倒错识未必都是正量识,如七类识中的非理识、现而未决识,虽非非倒错识,却不是正量识。

有声语词和内心语分别思维,对其所对境反映都是选择性的、排他性的。如语词和分别概念反映表达事物时,一个词、一个概念只选择一个对象。如“人“的名称和“人”的概念,除了人的共相外,不反映人的任何属性。这个人的共相是排除了非人的一切事物,选择了被称作“人”的事物。每个个体的人都是“人”的名称、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但“人”这个名称、概念不反映任何具体的人。无分别意识所反映的是非选择性整体,无分别眼识,看事物时所看到的是事物的整体相、全息相。如眼睛看到人时,不但看到人的外形全貌,而且还会看到人的周边可见范围内的其他事物,这种摄取所对境物整体相、全息相的反映功能,是无分别识独有的功能,语词和意相概念为直接对象的分别识没有这样的功能。

以上诸节,是把知识总的分为被认识的对象境和具有认识功能的识两个方面。“境”和“识”是相对的,包括有为和无为法、有的和没有的,凡是认识对象都属于境。境识相对的识,虽是主体,但是心意识又是被认识的对象,因此,境识非绝对对立。

意识又从其性质功能作用分为无分别识、分别识、现量识、比量识,正知、不正知,证知、未证知,倒错识、非倒错识等等。

识对境的反映形式,有三种不同的见解:

(1)一识多相见。就是说,一种识上同时显现多种事相,如一镜同现多种相。如在眼识上同时显现多种色相时,眼识只有一种,不会依色相的不同性质和种类,产生不同性质种类的眼识。此见也称“众相无二见”。

(2)一识一相见。就是说,一种识上只显现一种相,识相对应,如熟蛋切成两半,两半的蛋黄、蛋白与对方完全相同,对这种一识一相见也称“蛋剖面见”。

(3)随相生识见。就是说,现多少相,随着所现境相的性质种类数量,产生相应性质种类数量的意识。此见也称“识相同量见”。

虚相、实相之说:虚相说认为识中所现境相都是属意设虚假相,实相说认为识中所现境相源于真实事物,是实相。上述识相关系三种见都属实相派见解。

虚相派又分有染虚相说与无染虚相说。有染虚相说认为世俗智见都是无明习染形成的,在世俗智中所显现的世俗谛相均受污染,因此,在佛地遍知境中无虚相。

无染虚相说认为世俗谛事相与无明习染无关,因此,即使断了无明习染的佛地也有见世俗谛虚相。

对法称《释量论》的观点,天主慧和释迦慧解作实相见,庄严师解作无染虚相见,法尚解作有染虚相见。贾曹杰尊崇法尚,倾向于有染虚相见,克珠杰尊崇天主慧,倾向于实相见。克珠杰在《七论庄严·破心无明疏》中说:“我师(宗喀巴)主张实相说比虚相说更入理,法称本意也在此意。”搞清楚以上这些内容,就对量学中的“心明”——心智学,能获得概括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心海茫茫,广深无际,无形无相,难以捉摸,如理如量,唯佛能知。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的人生智慧,为幸福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热门推荐
  • 老公的秘密

    老公的秘密

    这些我都忍了。但是居然连心爱的丈夫都抛弃我。以后的路该如何走?放弃?不存在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
  • 快穿攻略之大人放我下去

    快穿攻略之大人放我下去

    工作者59号沐雨霏开始投入工作。“不对啊,是逆袭任务,不是攻略任务啊”“系统007号为您服务。开始任务”
  • 偷心魔女:你回来

    偷心魔女:你回来

    “我觉得女追男一定要死缠烂打”颜希义正言辞.“不,我认为应该随缘,不喜欢就不喜欢呗,我也看不上”墨研一脸无所谓.“切~,你们两个女追男就默默抱团吧,应该喜欢就追,不喜欢就下药,人生苦短,没时间思考”韩不染若有所思.“不是,应该一告白,不同意就把他揍一顿,二强吻,三把他上了”林子笙.“我看没把你上了就不错了!应该找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互补”帝瞳冉勾起微笑.“我认为两个人应该先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慢慢发展”叶言然笑道.当六位思想完全不同的六位少女对爱情的见解完全不同时,当爱情悄悄来到,她们会怎么样?主动出击?还是默默等待……
  • 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可其实,妈妈才是引领孩子的起跑线。妈妈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大格局的妈妈明白,要想给孩子一个好的起跑线,就要对自己用力,设法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唯有扩大自己的格局,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示范,同时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黛西是一位华裔博士妈妈,她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受到严格的教育学训练,在接触了西方前沿育儿法后,黛西发现:教养的每一天,都应该为孩子独立那天做准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高速流通,技术迅猛迭代——未来社会瞬息万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聪明妈妈懂得从小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品质和素养,让孩子拥有制胜未来的能力!
  • 僧袍下的皇太子

    僧袍下的皇太子

    唐天复四年。长安,中书令府。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风挥舞着柔若无骨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所有尘封已久的事物,都在春风缠绵拘呼唤中复苏过来。中书令府大院中,借着重中外泄的灯光,可以清晰的看见许多花都已含苞欲放,有几枝已羞答答的露出五颜六色的脸庞来。这显然是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春夜。但屋中那位仍立于深夜的灯光中的人,仍双眉紧皱,似乎去冬的寒意还紧紧的锁于他的面目间。这人年约六十,身材略瘦,但显出一副精干的样子。
  •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讲述了重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尽力地加以挖掘。
  • 重生之妖女诱僧

    重生之妖女诱僧

    【绝色宠文】叔叔,你为何终日再此?我呀!我在等等一个人,哪怕等得流年三四轮。那你要等的人等到了吗?等到了,错过了,现在她不记得我了。那你就去追啊,追上了,不记得又如何?不负此生,不榆此人。余生“如果分离是上天的捉弄,那我就用一生来陪你等,等缘分认真。”“在绝望中等待爱情,虽败犹荣。”1V1身心干净。
  • 轮回之纨绔神女

    轮回之纨绔神女

    轮回之时,到底是谁打破了神的界限?两人尝尽背叛之苦,“你想看到的就是神族的血流满这地方嘛!”轮回后,再次相忘,可再见时,到底是谁呼唤了谁的名字。“小言儿,我可是输给你了呢。”“那是,所以你就准备被我困一辈子吧。”“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永不反悔!”……“你终究是丢下我一个人。”“我会回来的,等我。”“哥,这就是你想看到的嘛?”再相见时,你却将我遗忘。“你中毒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才没在你身边……”“你是谁?”“我?嗯……墨冰。”大战即将爆发,“帝修!我说了!没有你我也能让陌殇清醒过来!”“哥!深渊!你们回来!”……“行了小祖宗,这只是神识,死不了的。”大战结束,“好了,孩子,你也该回去了。”“帝修回来了。”
  • 校园赠言

    校园赠言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纨绔小姐邪帝宠

    纨绔小姐邪帝宠

    她本是21世纪金牌杀手,却因为一次任务中获得的手镯意外穿越成千年后凤凰世家的草包大小姐,凤九卿,成为第一位退太子婚的人。国宴上,为了让她出丑,将她赐婚给鼎鼎大名的傻子王爷,众人皆道:傻子配废柴乃是绝配。却不知她手握失传丹方,能炼绝顶丹药;家养神级萌宠,秒杀一切渣渣。某女望着眼前俊美如神抵的男人,哪里有世人所说的痴傻样,咬牙切齿道:“夜夕尘,你居然骗我,我怎么没看出你是傻子来呢!”男人拥她入怀:“你若愿意,我甘愿做一个任你使唤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