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6500000005

第5章 初探贝克街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而且路线超级复杂。比如同一段铁轨可以被不同的线路“瓜分”,黄色环线(Circle Line)和绿色区线(District Line)就有很长的一段重合,必须看准了车才能上。再比如几乎每种颜色的线都有脚状分支,其中绿色区线的脚比章鱼还多,在某些脚上,车辆甚至会忽左忽右地开。此外,小涵发现伦敦地铁运营时常临时调度,她遇到过两次这样的情况:车在目的地前两站停下,大喇叭通知列车即将改变方向调头往回开,尚未到达目的地的乘客居然全都面不改色地下去换车,大概是习惯了?这也太无厘头了!

小涵想,幸亏(或者应当说可惜)福尔摩斯的时代还没有地铁,否则,如此不见天日、如此巨大拥挤的场所,注定是作案、藏匿、逃窜的好场所。

而这个周末,X.Y.Z.记者团所要走访的正是福尔摩斯在伦敦的家,贝克街221号B——这可是小涵的建议哦!虽然小记者团刚开始时问题百出——经常迷路、经常胆怯、经常被无视、经常想不出选题,但是现在已经渐渐走上正轨,并且收到的读者邮件越来越多了。

三位小记者搭乘绿色区线,在堤岸站换乘棕色都市线(Metropolitan Line)北上,向贝克街站逼近——千真万确,这一站的站名就叫贝克街。

目的地越来越近,小涵也越来越激动,简直顾不上和两位小同事说话。

查令十字街站、皮卡迪里广场站、牛津广场站……“前方到站,贝克街。”喇叭里终于这样播报。

“到了到了!”小涵咋呼起来。

“知道了,福迷!”俞渔说。

薇拉却有点不以为然:“作为一个老伦敦,我也是头一回来这个地方。什么《哈利·波特》啦,《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啦,这类畅销小说未免流于肤浅。”

下了地铁,找准出口,上自动扶梯出地面,一尊超大的福尔摩斯青铜雕像迎面而来——他瘦骨嶙峋,五官抽象,可所有人都能认出这雕的是谁。

雕像旁边立着小牌子,标明福尔摩斯博物馆的方向,此后每隔三五米就有指示,左拐右拐各一次,不费劲就进入了贝克街。哎呀,贝克街的特征太明显了,到处都是某人叼烟斗的小图像,两侧维多利亚时代的居民楼,底层大多辟为各式小店,面包店门上写着“福尔摩斯最爱吃的面包”,甜品店写着“福尔摩斯最爱吃的甜品”,连烤肉店都写着“福尔摩斯最爱吃的土耳其烤肉”!

“看!就是那个绿色的门面!”小涵说,指着前方聚集的一小撮游客。

走近一瞧,发现221号B有两个入口:右边是扇木头门,绿色门楣上刷着大大的金字,“夏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左边则另有一个又窄又小的门洞,门洞里有一位戴深蓝色头盔、穿白衬衫打蓝条纹领带的警察充当看门人。门外有绿色栅栏围起的袖珍花园,栅栏上挂着牌子:“夏洛特·福尔摩斯,咨询侦探,贝克街221号B。”

经警察指点,三人先进木头门买票。门后原来是一大间纪念品店,小涵从没有看过这么多与福尔摩斯有关的物件,装潢布置也完全是维多利亚式的,天花板中部掏出一个大大的玻璃天窗,天窗下方一圈都是根据小说情节所绘制的图画:绿玉皇冠案、铜山毛榉案、斑点带子案……

小涵拿出新买的相机拼命拍,直到薇拉提醒她:“镇定!这只是纪念品店而已!”

薇拉说得对。三人赶紧买票,出门排了一会儿队,警察才开始放人——这回是从左边的门洞进入。

方才的纪念品店,虽然也是作旧打扮,但宽敞明亮,并无任何异样感觉,而此时踏入故居,从那高高低低的、吱呀作响的楼梯开始,光线就骤然一暗。地毯花纹已经模糊,墙纸陈旧暗淡,还有一股老房子旧家具特有的味道。小涵的心骤然一紧,仿佛踏上的不是楼梯,而是通往19世纪的时光机,她甚至无意识地数起台阶来:“一、二、三……”

一共十七级。

十七级台阶之后便是大名鼎鼎的贝克街221号书房,福尔摩斯曾无数次在这里接待访客或是与华生促膝交谈。不过,进书房之前,小涵的目光先被门外墙上钉着的铜信架吸引住了:它的下方横插着一份报纸,上方则放着三五封写给福尔摩斯的信,最上边一封的邮戳正是昨日,来自日本京都——当初自己的那封信是否也在这个架子上待过呢?

正想着,一个声音响起来:“诸位,请进来吧!”

声音来得突然,又格外喑哑,连一向淡定的薇拉都吓了一跳。只见书房门口平地冒出个小老头,秃顶,身穿19世纪风格的米色翻领西服,长得像树精。

“我是博物馆的解说员。”树精又说。

三人同时吁了口气。

小涵心想,方才纪念品店卖票的大爷、门口的警察、此时的解说员,福尔摩斯博物馆的这些工作人员,个个都像是从书里挖出来似的。

大家蹑手蹑脚走进书房。这里挂着厚厚的天鹅绒窗帘,仅用蜡烛照明,比走廊里更暗,春光明媚的贝克街仿佛已是另一个世界。目之所及到处是物品,极其拥挤混乱。小涵记得华生曾经评价过,福尔摩斯是全伦敦“最差的房客”,东西不整理,雪茄灰到处弹,半夜三更拉小提琴,更不用提做化学实验时的古怪气味和偶尔冒出的爆炸声。

然而,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而言,书房越乱越有趣,每件物品都是有来头的:礼帽、手杖、猎鹿帽,还有写字台上的放大镜、卷尺、笔记本和书籍,柜子上的木雕船和大象,烧瓶、试管、乔装打扮用的小工具,雪茄、加拉巴果烟斗和波斯拖鞋。当然也有华生所有物品的踪迹——怀表、胸章,还有那只打开的皮药箱。

左手边有个壁炉,壁炉台上立着两盏烛台、两尊大理石小雕像和一座圆钟,此外还有一本黑皮文件夹,里边还是粉丝来信,不过都已经拆开了。

小涵拣出一封看了看,字体有些幼稚:“亲爱的夏洛克,告诉你一个惊人的消息!今天我在地铁里看到了莫里亚蒂教授!他又回来了!他一定是冲着你来的!你一定要倍加小心!”

小涵轻声笑了笑。莫里亚蒂,那个一辈子和福尔摩斯作对的怪人,要是他今天真地回来了,不知道会怎么样呢?福尔摩斯也会随之回来吗?

壁炉前放着张扶手椅,椅面已有破洞,福尔摩斯最爱蜷着腿坐这儿,又暖和又舒服。

“请问这椅子可以坐吗?”小涵怯生生地问。

“可以。”树精干巴巴地说。

于是,小涵坐在扶手椅上,小心翼翼拿起旁边小几上的烟斗,留了张影。

“那边是福尔摩斯的卧室。”树精说,手指书房一侧的小门。

从小门进入卧室,发现这里陈设简单了许多。墙上挂着几幅油画和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凑近一看,其中一幅肖像下边写着艾琳·艾德勒小姐的名字——小涵知道,福尔摩斯认为这位艾德勒小姐“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尊敬中还有一丝喜爱,她是他心目中独一无二的“那位女士”。

“请上楼继续参观!”树精再次冒出来,站在他们背后说——他每次出场效果都很……惊悚!

虽然顶着解说员的头衔,树精从头到尾一共只说了五句话。薇拉不愿意用手机或者录音笔,手里一直捏着采访用的笔记本和铅笔,可是一个问题都没敢问。

又是一段高高低低的楼梯通往二层。

书房正上方面向贝克街的是房东哈德森太太的房间,她负责为两位房客做饭、打扫卫生和收发信件。另一间面向屋后小院子的则是华生的卧室,同样朴素,写字台上放着本日记——说是日记,其实只有十来页,大致可以辨认出“巴斯克维尔猎犬”之类的字样。

从华生卧室出来,蓦然又是一个人影拦在楼梯间,定睛一看,却是位头发盘得整整齐齐的中年女士,穿全黑色曳地长裙,灯笼袖子,袖口收紧,外系一条象牙白的花边围裙。

咦,又来一位解说员?

“大家好,我是哈德森太太。”女士开口道。

“哈、哈德森太太?房东哈德森太太?”小涵结结巴巴地说。

“正是在下。各位如有问题,尽可以畅所欲言。”“哈德森太太”说。

俞渔赶紧捅了一下薇拉,薇拉会意,拿出笔记本溜了一眼,说:“哈德森太太,我们最关心的是此故居的真实性。请问福尔摩斯和华生是否真有其人?他们是否真的在此居住过?”

“年轻的朋友,你的提问真专业,听上去简直像个记者。是这样的,维多利亚时代房屋租赁的官方文件已荡然无存,不过,本区政府确实还保留着一些相关记录:比如此屋在1860至1934年间确实是作为出租房屋登记注册的,这与福尔摩斯和华生1881至1904年间在此居住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此外,19世纪90年代也千真万确有一位‘华生医生’住在附近,有营业执照为证。”说这话时,哈德森太太的手绞着围裙边,薄薄的嘴唇动得飞快,活脱脱就是故事中的人。

“福尔摩斯和华生有后人吗?”薇拉边用铅笔记录边问。

“华生结婚后从这里搬了出去,可是不久妻子就去世了。几年后他再次结婚,所以大概有四五个孩子。至于福尔摩斯,我的朋友,书里写得很清楚,他不允许谈情说爱和婚姻生活侵扰他细致严谨的生活,分散他的注意力,就像‘精密仪器中落入沙粒,高倍放大镜镜头产生裂纹’。所以他始终单身,最后更是搬出贝克街开始隐居。”

“华生从这里搬出去后,与福尔摩斯还有联系吗?”俞渔问。

“那是当然的!从书中也可以看出来嘛,华生一直详细记录着福尔摩斯破获的所有案件,他的几页日记你们也看到了。柯南·道尔爵士在旧货市场淘到华生的日记和其他零散记录,根据这些资料扩充整理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并且保留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哈德森太太说。

“对了,福尔摩斯最强大、最凶残的对手莫里亚蒂教授的下场如何呢?”小涵急忙问,“他真的彻底消失了吗?”

“是的,他被福尔摩斯彻底击垮了。”哈德森太太说,“各位请上三层继续参观。”

“上面还有一层?”俞渔说。

“是的,还有阁楼间,房客们用来放置行李箱和其他杂物的地方。”

哈德森太太转身回答下一拨来访者的问题,小涵、俞渔和薇拉则继续往上。

三层是一个展示厅,放着些栩栩如生的蜡像——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在悬崖边对峙,福尔摩斯与华生蹲在地上分辨脚印,福尔摩斯手拿鞭子使劲抽一条蛇……这些都是故事中的场景。

“做得太像了,远看还以为是真人呢!”俞渔评论道。

薇拉说:“贝克街站的另一个出口有个杜莎夫人蜡像馆,离这儿很近,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过一次,这些蜡像大概也是他们做的。”

最后看了一眼阁楼间,俞渔说:“参观完毕,咱们原路返回吧!”

在警察的眈眈注视下钻出门洞,三人重新回到贝克街。

时值中午,肚子咕咕抗议,大家决定就在贝克街找点东西吃,以便下午继续探访同样著名的海德公园。

比较了一下,他们踏入一家名为“贝克船”的小餐馆,外墙上照例有“福尔摩斯经常光顾”字样。这里以外卖为主,但墙角也安置了两张小圆桌,提供三明治之类的简餐。

三人在圆桌边坐下。薇拉用铅笔敲着笔记本说:“材料虽不多,写一篇报道是足够了。”

小涵撕开面前的茶包,略有遗憾地说:“哈德森太太的回答大多模棱两可,没什么爆料。”

薇拉说:“正常,她又不是什么真的哈德森太太。”

这时,掌柜送来三份船形三明治,俞渔开玩笑地说:“哈哈,这可是福尔摩斯常吃的三明治,也许当年他就这样随随便便从对面踱过来,一边吃一边观察玻璃窗外的行人。”

大伙儿都饿了,纷纷狼吞虎咽起来。

吃到中途,小涵突然一拍桌子,把茶都泼了。薇拉和俞渔吓了一跳,同时看着她寻求解释。

小涵说:“对不起,刚才我一直在琢磨俞渔的话。你们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吗?采访几位贝克街的住户,或许真有当年老邻居、老街坊的后人也未可知。”

薇拉和俞渔一听,都觉得可行,三人目光灼灼地转向柜台后边的胖掌柜,掌柜被这突如其来的目光弄得莫名其妙,不由得摸了摸鼻尖。

“先生,请问您这店开了多久?”俞渔发问。

“哎呀,很久很久啦,很久很久……”掌柜掐指一算,“足有八年啦!”

“才八年?”小涵难以置信地叫起来,“这不是福尔摩斯经常光顾的餐馆吗?”

掌柜又摸摸鼻子:“这个……宣传嘛,你懂的。”

“八年之前这里是什么店呢,您知道吗?”薇拉问。

“之前是家鞋店,倒闭了,就卖给我了;之前的之前是文具店,倒闭了;之前的之前的之前据说是花店,也倒闭了……总之这家店倒手无数回了,就数我做得长。”掌柜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还要点饮料吗?要可乐还是果汁?还是刚上柜的冰淇淋?”

吃完午饭出来,三位小记者继续溜达寻找了一阵子。“福尔摩斯最爱的甜品店”开张三年,“福尔摩斯最爱的面包店”开张两年。而“福尔摩斯最爱的烤肉店”开张才一年,店主是刚刚移民来的印度人,说一口不标准的英语,连福尔摩斯到底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最老的店是一家名叫“福尔摩斯的知识源泉”的书店,也才开了二十七年。

“算了,都是些推销的噱头。”俞渔总结道。

“楼上那些住家呢?有没有祖祖辈辈都住在这个街区的人呢?”小涵还不死心。

“我看可能性也很小,如果真有先人和福尔摩斯打过交道,他们一定乐于为博物馆提供资料,哈德森太太应当知道吧。”俞渔说。

“等等!你们看,那边还有一家小店,倒是很古旧的样子。”薇拉指着街对面说。

那是一个极小、极不起眼的门面,夹在一个绚丽的花店和一个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店之间,纪念品店门口的明信片架子大剌剌地挤过来,几乎把它的店门都遮住了,只露出一个灰扑扑的牌子,上边用油漆刷着“谢隆父子钟表修理”(Shelom&son,watch&clock repair)字样。所谓父子店,一般都是维持较久的家族生意。

“现在很少有人需要修理钟表了吧?”俞渔说。

薇拉说:“来此修理的应当是些名贵钟表,比如瑞士手工打造的表之类,机械构造非常精密。记得我祖父就有这么一个金链子的怀表,单是衬里就要经过打底、彩绘、上釉、蚀刻、镶嵌等十八道工序,里面嵌着祖母年轻时的照片,六十年来误差不超过半秒。这种表就要到这种专门的店铺来修。如今这样的店伦敦应该没几家了,一般来说店史都是很长的。”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吧!”小涵说。

穿过贝克街,再次回到单号那一边,来到谢隆钟表修理店门前。

俞渔打头阵,在窄小的木头嵌毛花玻璃门上咚咚敲了两下。

“请进!”一个油里油气的声音在里边答应。

推门进去,整个小店一目了然。店真的小,小到只容得下一个木头柜台,后墙有一扇小门,可能通往店主的私人生活空间。柜台这边是两把供顾客使用的软皮小凳子,另一边挂着或立着各式各样的钟——有泰坦尼克号级别的祖母钟,有逢整点探脑袋报时的布谷鸟钟,有曾经启发伽利略灵感的摆钟,还有两座金壳镶钻的小圆座钟,几乎与方才在福尔摩斯书房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柜台两侧则摆放着形形色色的表,最小的不过一粒纽扣大,都很精美,堪称艺术品。

而在所有这些钟表环绕下端坐的那位,想必就是店主本人了。只见他礼貌地站起来,身形高大而瘦削,蓝灰色的眼睛,厚厚的头发略有一丝灰白,穿一件很普通的和他眼睛同色的毛衣,卷着袖子,露出里边同样卷起来的格子衬衫。他站起来的时候,小涵和薇拉都有点莫名其妙地不好意思。尤其是小涵,因为她是个大叔控,而眼前这位大叔实在是太帅了!丹尼尔和俞渔都够好看了吧,但比起这位大叔的气场,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也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叔的声音不大好听,小涵暗想。

可这时,大叔开口了:“请问我能为各位做些什么呢?”

低沉的嗓音,好听的伦敦腔,刚才的油里油气一扫而光,许小涵差点被电倒在地板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嘛!

这时,刚才那个油里油气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哼,肯定不是来修表的,八成是来问路的。”伴随这个声音,从祖母钟背后大大咧咧转出来一只——鹦鹉!

这是一只超大的鹦鹉,可能快赶上小狗了,羽毛鲜艳得把人眼睛都快晃瞎了。它飞到柜台上停下,瞅着三人:“顺便说一句,我叫波普。”

三人都在发愣。

大叔又问一遍:“请问我能为各位做些什么呢?”

俞渔说:“您、您好,您就是谢隆先生吧?”

谢隆点点头,说:“是要问路吗?”

小涵和俞渔习惯性地看向薇拉,薇拉只好硬着头皮开了口,声音打颤:“其实……我们是想了解一下贵店的历史,比如开业时间、故人轶事,等等。”

“哦,”谢隆不慌不忙地说,“我能请教一下各位如此发问的缘由吗?你们在完成某项考察作业吗?此外,不由得我不注意到,贵团队中还有两位外国朋友……”

波普说:“呵呵,外国朋友好。”

薇拉说:“实不相瞒,我们都是记者,嗯,国际记者,负责为中国的读者朋友介绍伦敦,正在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视点。”

谢隆微微一笑——他笑起来真的非常有风度,小涵觉得应该让他而不是什么威廉来当王子——说:“我明白了。那么这一次,你们是想探访伦敦的百年老店对不对?”

小涵闻歌知意,已然激动地叫起来:“这么说,这里果然是百年老店?”

谢隆却不答话,而是手撑柜台继续慢悠悠地问:“告诉我,亲爱的朋友们,伦敦这么大,你们都有哪些采访计划呢?”

“我们有很多计划,但是重点主要放在这些地方:第一,同龄人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大学啦,流行人物啦;第二,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题材,毕竟今年伦敦要办奥运会,临近开赛,我们是一定要采访的!”小涵摇头晃脑地说。

谢隆说:“勇气可嘉。可是允许我提醒一下,奥运会只对正规媒体的专业记者开放……”

“我们非常专业!我们每天都收到读者来信!而且,”俞渔打断了谢隆,并指着小涵说,“她与大通讯社资深记者交情匪浅,奥运会期间我们同样可以做到24小时连线,保证从开幕式一直报道到闭幕式!”

“他也认识坐镇一线的重要工作人员,说不定能提供精彩的内幕消息。”小涵一听,赶紧指着俞渔,又指着薇拉,“还有班里成绩第一的本土人士倾力相助,这些都是本团的优势。”

谢隆又笑了:“原来如此,失敬失敬!可是,你们为什么想到采访我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呢?这既和体育运动无关,也不像是孩子们容易感兴趣的题材啊?”

波普挥挥翅膀说:“可不是呐!”

薇拉说:“其实,我们醉翁之意不在酒。据博物馆的哈德森太太说,福尔摩斯和华生很有可能确实在本街区住过,华生的一部分日记也在旧货市场现身,我们就想、就想……”

“想知道有没有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有幸见过真实福尔摩斯的人,想知道福尔摩斯的身份和工作是确有其事,还是柯南·道尔爵士放大了无数倍的虚构!”小涵补充。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谢隆沉吟着,声音渐低,终归于无。先前所忽略的钟表细微的嘀嗒声突然塞满整间小店,仿佛一种催促。他的沉默,显而易见是饱含深意的。三位少年同时屏住了呼吸。

终于,谢隆重新开口:“那么我要说,你们找对了地方。咳咳,祖上和福尔摩斯确有渊源。”

一听这话,三位小记者的血液都沸腾了!

好记者的确是这样的,最初只是些鸡毛蒜皮、人云亦云,渐渐愈发投入,不再满足于表面文章,而是想深入虎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真相”,无限接近真相,他们信奉的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卡帕的话:“拍得不够好,只是因为靠得不够近。”

“愿、愿、愿、愿闻其详。”薇拉结结巴巴地说。

谢隆把波普扫到一边,掀开柜台上的木板踱了出来,说:“正如我所言,这是家百年老店,19世纪末由鄙人曾祖开始经营。当时福尔摩斯和华生就住在数墙之隔的221号,因为就近前来修理钟表而结识,彼此投缘,渐成莫逆。有些上流社会的客户不愿让人看到自己与咨询侦探打交道,为避人耳目,他们常常让马车停靠在本店铺前,佯装来此修表。而事实上,相邻几家的阁楼已全部打通,他们可以从阁楼直接走到221号与福尔摩斯交谈,谈完后再从本店出去,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后来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再后来电子技术兴起,小店生意每况愈下,入不敷出,只好把大部分房屋让渡给其他商铺,阁楼也被隔成小间,分租给前来伦敦念书的学生们,‘阁楼通道’不复存在。目前我所有的只是这一点小小的空间,实在是愧对祖先。”

随着谢隆的叙述,三位小记者的眼也大了、嘴也开了——这这这,这简直比他们所能预料的还要好!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确作为真人存在过!而这位帅大叔的祖先,岂止是在贝克街头与福尔摩斯擦肩而过,或是在面包店交换过一个不痛不痒的“天气不错啊”这么简单,他们根本就是认识的!不仅认识,还很熟悉!不仅熟悉,他还利用阁楼为福尔摩斯的顾客进行过掩饰!他根本就是个福尔摩斯探案的参与者!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发现!

等回过神来,父母多年来潜移默化的鼓励终于起作用了,小涵问:“您能否拨冗跟我们详细说说这段往事?此外,有没有任何实物的证据,比如日记、便条、照片来辅佐您所说的这一切呢?”

谢隆立刻就懂了——口说无凭啊!他宽容地一笑,说:“稍等。”他返回柜台,从后墙小门进入私人空间,三分钟后才重新现身,手里捧着一个精制的盒子。

三个脑袋立刻凑上去。盒子打开,现出一只古色古香的怀表,上面的标识显示这是已倒闭的英国老牌钟表制造商乔治·尼尔森的出品。还没来得及进一步端详,谢隆已把怀表翻转过来,只见表壳背面刻着两行字——“赠约翰,M.M.”。

短暂的停顿后,小涵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这是……华生的怀表?”

“正确。”谢隆说,“你一定是福尔摩斯故事的资深读者。华生的第一任妻子是名叫玛丽·摩斯坦(Mary Morstan)的家庭教师,这块表正是她送给华生的礼物。华生非常珍视这块表,故事中常常出现‘我掏出怀表看了一眼’之类的语句。后来怀表出了故障,送到店里来修,可就在修理过程中,玛丽去世了。也许是害怕睹物伤怀,华生始终也没有来拿表。后来世事变迁,华生再婚,福尔摩斯隐居,我的曾祖父去世,这块表便在此保留了下来。可是表盒里一直夹着张纸条,上边写着‘华生,待取’。或许有一天,会有华生医生的后人来取走这块表呢!”

小记者们简直听呆了。薇拉用铅笔在笔记本上飞速写下“华生的怀表”几个字。

俞渔意犹未尽地问道:“还有别的纪念物吗?还有更多故事吗?”

可这时,敲门声再次响起。

门口进来一位弓腰驼背的老婆婆,她包着头巾,身上衣服料子很好,却已非常陈旧。她颤巍巍从臂上挎着的布包里摸出个小座钟来,圆底座,细细的雕花支杆,珍珠钟面,像是从前深闺少女梳妆台上的物件。

“谢隆先生,又来麻烦您了。”老婆婆说。

谢隆弯下腰,冲着老婆婆的耳朵大声说:“普文太太,请稍等片刻,待我送走这几位小朋友。”

说完,他转身对孩子们低声说:“一些从前的老主顾家道中落,不得不把稍值钱的物件拿来变卖,普文太太便是如此。难得他们信任,我唯有竭尽全力,帮他们联系古董商、拍卖行,所得款项悉数交给他们。关于福尔摩斯和华生的资料,我可能还有一些,但不在手边,需要费时寻找,所以今天恐怕只能到此为止了,各位见谅。”

孩子们很懂事地点点头。

薇拉说:“我们已经很感谢您了,谢隆先生。”

波普说:“不存在、不存在。好走好走。”

三人转身离去,店门在他们背后慢慢合上,他们留恋地回头看了一眼,透过门玻璃,正看到普文太太抹着眼角絮叨着什么,而谢隆坐在她身边,默默倾听着。

下午的这一段插曲,使小记者们到达海德公园的时间比计划中晚了许多。结果证明并没耽误事,因为海德公园实在是个没什么惊喜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演讲角。根据英语课本的描述,这应当是个非常精彩的地方,任何人只要跳上块石头,便可以就任何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围观者众,提问、反驳、辩论皆可,气氛那是相当热烈乃至激烈。可如今,除了一块写有“Speakers'Corner”的牌子还在孤单地提醒着它的过往之外,这个角落已经既没有演讲者也没有听众了。

“不奇怪啊,”俞渔说道,“有了网络,谁还会来这儿发表观点呢?”

他们觉得海德公园索然无味的另一个原因,当然还是贝克街的发现实在太惊喜,直到回程的地铁上,大家仍对和谢隆谈话的一番情形回味不已。

“我们运气太好了,在所有那么多店铺中,偏偏走进了这家钟表修理店。”小涵说,她和薇拉并肩坐着。座位不够多,俞渔只好依在她俩身旁的扶手栏杆上。

“可不是,我们遇到了谢隆先生那么好的人。”薇拉说。

“他对小朋友和老婆婆都同样耐心。”小涵说。

“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薇拉说。

一旁的俞渔打断两个女孩子的一唱一和:“等一会儿,我只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不把华生的怀表送到福尔摩斯博物馆呢?这是很重要的实物资料啊!”

小涵翻了他一眼:“谢隆先生是个低调的人,不像你这么爱出风头。何况那是华生的表,不是他的表,严格说来他没有权力随便送掉。”

“可是,”俞渔刨根究底,“他为什么又把这些告诉我们了呢?”

“因为他尊老爱幼,支持我们的工作呗!我感觉谢隆先生是个既愤世嫉俗又古道热肠的人,像古书中的隐士,虽怀有秘密却不发一言,只在必要时伸出援手,此乃真正的高风亮节。”小涵说。

俞渔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总觉得还有疑问,但也没再争辩,只淡淡问了句:“他说可能有更多资料,我们有没有必要继续跟进?”

“当然有必要!”小涵和薇拉异口同声地说。

正说到这儿,只听刺啦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小涵和薇拉像是被人猛推了一把,呼地向左侧车辆前进的方向倒。薇拉撞在小涵身上,小涵撞在扶手栏杆上,左臂生疼。不仅她俩,整个车厢的人都在往前飞,俞渔因为站着的缘故,踉跄好几步,终于没站稳,摔坐在地板上。

“哐当”一下,车停下了。

车厢里炸开了锅,好多人都在忙着爬起来,要不就是捡手机、揉胳膊和怨司机。

俞渔边往回走边说:“这车怎么开的啊!”

小涵和薇拉往车窗外看,车在隧道里,只看见灰扑扑的水泥墙。

这时喇叭里传来司机惊慌失措的声音:“各位乘客,真对不起!刚才有个人突然从列车前方穿过,还是裸奔!我只好紧急刹车!现在他又迅速跑远了!我敢发誓,我没有眼花!”

刚爬起来的乘客们都哈哈笑起来——谁说英国人没有幽默感呢?

薇拉喃喃道:“他一定是喝醉了。”

小涵没好气地说:“早说过伦敦地铁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会发生。”

随后,喇叭里时不时传来对讲机的声音,显然是在汇报和排查,可是也并没有什么人飞速裸奔,因为十分钟后,列车重新启动,载着大伙儿向下一站驶去。

同类推荐
  • 艺术眼系列: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新版)

    艺术眼系列: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新版)

    当你期待孩子对如波提切利、维米尔、德加、夏加尔和波拉克的作品有兴趣,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本书告诉你如何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带孩子成功参观的秘诀是什么?每个年龄阶段对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本书颠覆艺术史的传统写法,与艺术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主题、创作者等理论知识都被置之一旁,走进艺术的起点就是作品!弗朗索瓦芭布·高尔长期研究孩子欣赏艺术的特点,汇集了世界知名的30幅经典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
  • 智力闯关(智商总动员)

    智力闯关(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是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幻想大王杨鹏获奖作品选:外星鼠地球历险记

    幻想大王杨鹏获奖作品选:外星鼠地球历险记

    鲁鲁星上的飞马博士一生都致力于寻找外星人,就在他发现了地球并想与地球人结下友谊的时候,却因妖言惑众被抓了起来。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养的一只名叫雷欧的老鼠,制造出一个飞行器,帮助飞马博士实现了愿望……极富想象力的幻想文学作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不可思议的窗户,透过这扇窗,小读者会看到现实世界……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安格斯奇遇记(5):安格斯和托普茜

    安格斯奇遇记(5):安格斯和托普茜

    托普茜是一只在商店橱窗等人买走的可卡犬,小女孩朱迪看到后请求妈妈买下带走,但妈妈没同意。萨曼莎小姐将托普茜带回了家,然而托普茜过得似乎并不愉快,她跑出院子,见到了安格斯,还有贝丝,并最终见到了朱迪……
热门推荐
  • 钱农部请师本末

    钱农部请师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炉炼天穹

    炉炼天穹

    这世上有一种名为恶魔病毒的东西,沾染了这种东西的人,会变成恶魔,一种只会杀人的怪物,它们是兵器。当亘古的面纱揭开,远古的恨意在此时展开。一个残魂少年,觉醒一种名为炉的魂。当世间秩序混乱,林穆手持神炉,镇天穹,还这世间一片朗朗青天。
  • 生死一剑现

    生死一剑现

    一花一世界,所谓的凡尘只不过是仙魔眼中的一粒尘沙,仙魔一念,世间万年!
  • 我家吸血姬脑子有坑

    我家吸血姬脑子有坑

    祈樱?依文洁琳.樱?我一直没能搞懂我对你的感觉,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的心悦之人是你,所以笨蛋樱,赶紧给我会来呀!这是一只吸血姬与‘伪人类’的相爱之旅,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我从见到的那一刻开始我便明白了我的心意。
  • 女主凶残

    女主凶残

    宋卿死于2014年4月5日清明节。穿越重生于天纪晋元一千三百二十四年。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娇女变成一个杀人犹如切菜的凶悍小姑娘,宋卿表示压力很大。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却是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深宫之中,所有的杀机都隐在暗处,而她,要为“懦弱无能”的齐国太子铺平一条通向皇帝宝座的青云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

    本书介绍了体育实践研究对象与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认识、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证考察与分析、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等内容。
  • 末钟

    末钟

    昔日老友的死讯突然传来,我回忆起了老友与自己的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
  • 惊魂四记

    惊魂四记

    不知何年何月,何州何县。城外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座道观,观里有一个老人。那座观荒僻了许久,杂草丛生,蛛网尘封,有一些鸟兽在其中筑巢。当人们从附近经过时,会被草丛中悉悉索索的声响惊动,猛回头间,会发现毛茸茸脑袋上一双精亮的眼睛正瞪视自己。在深蓝色的夜晚,许多人曾看见过,一只雪白的狐狸蹲踞在大殿屋脊上,仰头眺望月亮,一动不动。
  • A4纸上的奇迹:午后十分钟的人生大改造

    A4纸上的奇迹:午后十分钟的人生大改造

    据说将一张厚度为1mm的A4纸对折100次,它的厚度会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没有人会去验证这个奇迹,但是想要提高自身境界的你,却可以用A4纸创造另一个奇迹……一本教你用A4纸工作法重新整理工作、生活的神奇励志书。通过对365张A4纸的运用,可以在轻松好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自己人生的大改造。每天抽出午后吃饱犯困的午后十分钟时间,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在纸上,通过写、画、圈、折等方法,将思绪归类,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脉络。用一年的时间,将书中的方法贯彻到生活中去,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已经彻底改变!
  • 终极利刃

    终极利刃

    少年秦逸为了梦想加入部队,成就国之利刃,打造终极部队、勇战全民威胁、击溃佣兵决断、平定桀骜浩土、汇聚全球精英!融合世界顶尖科学、武器、医术、文化于一身,打造全球荣耀科技强国!回首至尊强国、华夏永久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