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1800000003

第3章 娱乐

自1914年以来我们听到许多有关威胁文明的东西的议论。首先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然后是普遍的德国人;然后是战争的延续;然后过一阵是凡尔赛条约;然后是法兰西军国主义——一直伴随这些的还有这么些较小的威胁,如美国的禁酒法[1],诺思克利夫子爵[2],尼布赖恩先生[3],康姆斯托克[4]思潮,等等。

文明,无论如何,已经对这些敌人联合起来的进攻进行了异常出色的抵抗。因为,在1923年,它依然屹立在离九年前“洪水还没有泛滥的那个伟大的时代”[5]所站立的地方不很远。倘若一头为尼安德特人[6],另一头为雅典,就如此这般的距离来衡量,那时它确切地站在什么地方,倒是一个各人根据自己的感受会做出不同回答的问题。重要的是,对我们文明的这些威胁——包括历史上我们所知的最大的战争和最愚蠢的和平——直到如今在大多数地区还是局限于仅仅是威胁,不过如此而已,与其说它真的咬人,不如说它叫得凶。

不,我们的文明所面临的危险,其更为严重的还不是外在的这些——狂人啦,战争啦,以及战争所造成的破产。最令人惊惶的是从内部威胁它的,是威胁当代人的精神的,而不是威胁当代人的肉体和财产的危险。

在现代文明的内部,通过自我陶醉过程而孕育出来的不同毒品中,照我看,极少比在技术上被认为是“娱乐”这种古怪而吓人的东西更致命的了(同时在表面上却显得没有什么比它更无害)。“娱乐”(我打上引号以表示我指的是非真正的娱乐而是被正式认为具有同一名称的有组织活动)——这个词产生的是什么样的梦魇式的幻景啊!像每个有头脑和感情的人一样,我讨厌工作,但我宁愿一天八小时给放在政府机关的办公室里而不愿给人责备过“娱乐”生活;我甚至宁愿,我认为,一年写一百万字的新闻稿件。

现代“娱乐”的可怕,是由于种种有组织的消闲每每愈来愈流于愚蠢。从前有个时候人们迷上需要使用一定智力的消遣。在十七世纪,比方说,王室人员与朝臣对听渊博的讲道和神学以及形而上学的问题的辩论感到真正的乐趣(比如堂恩博士[7]的讲道)。在巴拉丁[8]王子与詹姆士一世[9]的女儿的婚礼期间,招待来宾的部分娱乐是一场和蔼可亲的掌玺大臣威廉斯与一群剑桥大学的逻辑学家进行的三段论法的辩论,我忘记是什么哲学主题的。想想倘若一所忠于王室的大学打算给他相似的招待,一位当代的王子会有什么感觉吧。

欣赏智力乐趣的不单是王室成员。在伊丽莎白时代,具有普通文化的每位绅士淑女,你可以相信,一经请求,都能来一首小曲或圣歌。那些知道十六世纪音乐高度复杂微妙性质的人会明白这意味什么。要对他们偏爱的消遣入迷,我们的祖先得耗费他的精神,达到非比寻常的程度。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俗人也对需要花费一定的智力,发挥个性和个人的积极主动精神的娱乐感到兴趣。他们听戏,如《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显然既含有欣赏也含有理解在内。远在偏僻的乡村地区,农民年复一年地举行传统的仪式,春夏的舞蹈,冬天的假面哑剧,秋天庆丰收的典礼——种种适合于每个相继递嬗的季节的活动。他们的乐事是智力上的也是生气勃勃的,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自娱。

我们把这一切都改变了。代替过去需要智力与个人积极性的娱乐,我们现在有了足够多的单位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消遣——不要求娱乐者任何个人的参与和智能方面的努力。对世界上几十亿民众,一百万座电影院给他们带来听厌了的废话。总是有第四流的作家和戏剧家;但他们的作品,在过去,没有越出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与国境就迅速消亡了。今天,电影剧作者的作品从洛杉矶传播到全世界。数不清的观众消极被动地沉浸在废话温水浴里。对他们不要求付出智力,也没有参与;他们只要坐着把眼睛睁开就行。

是不是民众需要音乐呢?在旧时代他们自己创作,如今他们只要把留声机打开,或者说倘若他更现代化一点,则他们可以把无线电话调到适当的波长,聆听马可尼剧场圆润的女低音歌唱《拾穗者的催眠曲》。

如果他需要文学,那有出版社。名义上,出版社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这不假。然而它的真正功用,像电影院一样,是提供消遣,让读者的精神有所安顿而不要求他花一点精力思考劳神。这一功用,必须承认,它格外成功地达到了。人们可以多年来在每个工作日阅读两种报纸,星期天一种报纸,除转动眼睛外,一次也不用动脑筋思考,可以随随便便地一栏一栏地读下去。

社会的某些部门仍旧靠一些要求个人参加的体育运动,大量的高等与中等阶级的人士亲自打高尔夫球或网球,如果他们够富有的话,则去打鸟、猎狐或上阿尔卑斯山滑雪。但在社会上广大的群众甚至对体育运动也采用代替的方式,他们愿意看球而不愿感受亲自下场的疲累和危险。所有的阶级还跳舞,这不假,可是全世界都按同一步法、同一曲调去跳。跳舞已经严格地使任何地方的色彩和个性不起作用了。

这些不花力气的乐事,这些现成的消遣,它们在整个西方,世界的表面,对每个人都是千篇一律的,肯定是一种比德国人对我们的文明更可怕的威胁。一天的工作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被毋须花脑筋,没有个性,没有个人创造的纯机械性的任务所占据。如今,在闲暇的时间内,我们去寻求像我们的工作一样机械刻板、不要求有多少创造性的消遣。这样的闲暇加上这样的工作,总数等于一天,到头来这就是有福地松一口气。

按这种方式,自己让自己中毒,文明看样子好像会容易陷入未老先衰。由于缺乏使用而几乎萎缩的头脑,它不能娱乐自身,对外界提供的现成的消遣逐渐感到如此厌倦冷漠,结果除以日益增加的暴力和粗野作为最恶劣的刺激物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推动它,存这种头脑的未来的民众,将会对长期而要命的烦闷感到厌恶。那就会走罗马人走的道路。恰好像今天我们做的一样,罗马人最后终于丧失自娱的能力;像我们一样,罗马人靠现成的他们没有参与的娱乐而活。他们极度的烦闷不断要求有更多的职业格斗士,更多的走钢索的大象,更多的从远方运来的珍禽异兽以供杀戮。我们要求的也不会少,但由于存在一些理想主义者,不会得到所要求的一切。形式最为暴烈的娱乐只能非法得到,要满足杀戮与残忍的口味只好成为三K党成员。不管怎样,让我们别绝望。我们也许能活着看到血流马戏表演场。大声嚷嚷地要求减轻烦闷压力的势力对理想主义者可能证明是他们对付不了的。

注释

[1]美国禁酒法,1920至1923年间执行,但由于私酒猖獗,收效甚微。

[2]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第一代诺思克利夫子爵(1865-1922),英国报业大王,《每日邮报》的创立者,对英国当时的舆论影响甚大。

[3]威廉·詹宁斯·布赖恩(1860-1925),美国律师,曾任国务卿,思想顽固保守,反对达尔文主义,曾对在课堂进行进化论教学的田纳西州教师约翰·斯科普斯加以迫害,引起公愤,本人亦身败名裂。

[4]安东尼·康姆斯托克(1844-1915),美国社会改革家,走向极端,主张禁止一切人体艺术。

[5]本文作于1923年,九年前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里的洪水指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战。

[6]一种史前人类,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谷而得名。

[7]约翰·堂恩(1571/1572-1631),英国神学家与诗人。

[8]巴拉丁为神圣罗马帝国属下的一个小邦。

[9]詹姆士一世(1566-1625),继伊丽莎白一世后的英国国王。

同类推荐
  •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袁浦记

    袁浦记

    在近些年的故乡书写中,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以纪实文学的笔触,再现中国乡村的转型之痛。与这些刺眼的乡村书写不同,作者用精纯美丽的文字,描写了自己记忆中青少年时期的故乡,塑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乡村世界。书稿的文字简洁凝练,颇有古典散文风范;状物摹形,极富人情动态。这美丽的语言,把故乡的美写活了。人到中年,回望故乡,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乡之情。每个从故乡走出的人,谁能否认自己没有这样一份乡愁,没有这样思乡的梦?
  • 郁达夫谈旅行

    郁达夫谈旅行

    《郁达夫谈旅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游记散文集。郁达夫在创作了诸多在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小说、散文作品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游记性文字,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祖国南北的山水、城市,乃至东南亚地区,在本书中也能看到相应的文字。这些游记作品中许多也早已成为了名作,比如《感伤的行旅》《钓台的春昼》《北平的四季》等,也都收录在《郁达夫谈旅行》一书中。郁达夫式的优雅与感伤,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与理想型的生活日记

    我与理想型的生活日记

    三次元的世界活的很累,生活如此不如意,不如看点甜文伯克利音乐学院才女×神秘的网络作家林桑落×林暮久林暮久:“遇见你之前,我只想要一段柏拉图式的恋爱――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但遇见你之后,便想日日如同新婚燕尔,一生一代一双人。”
  • 冷少的鱼儿娇妻

    冷少的鱼儿娇妻

    (反穿文)鱼跃龙门,金光大闪,鱼儿消失,从此A市某冷少身边多了一个粘人精A市议论纷纷:听说冷少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女孩事实上也是如此,只见这日某冷少吃完早餐准备去公司,发现鱼儿跟在自己身后,神色无奈,冷声道“在家等我回来”鱼儿瞬间两眼泪汪汪可怜兮兮的样子“我不,我就要跟你去公司”某冷少心一软,每次都用这招,妥协“到公司不准乱跑”“嗯”瞬间喜笑颜开,神马眼泪都是假的,眼里一瞬而过的得意,就知道这招管用…(甜虐文,男女身心干净)
  • 双城记(英文版)

    双城记(英文版)

    《最经典英语文库:双城记(英文版)》是描述法国大革命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后来被改编拍摄了多个版本的电影,也有音乐专辑以此为名。它也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狄更斯47岁时发表,算是其中年的巅峰之作。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大革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法国革命史》和有关著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社会危机的担忧。1854年底,他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DI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代风华:天才神妃太妖孽

    绝代风华:天才神妃太妖孽

    她,曾是万千大陆无数男女嫉妒的人物,风华绝代,前途不可限量。一朝不察,竟被至亲之人陷害,落得个灵力尽毁,血肉被练丹药送入自己同父异母之妹的腹中。不,她不甘心。幸而老天垂怜,给了她再活一次的机会,这一次她发誓定要让这些伤她,辱她,害她之人得到应得报应。隐忍,为的是让伤害加倍。家族聚会,终于绽放风华,死过一次的人再次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嘴角轻挽:“我回来了。”什么叫逆天,手握仙器,身后跟着神兽,为魔为神,端看她的选择。为了存活,夫妻相残,父子反目,唯独她一人置身事外,看着眼前的闹剧。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FC游戏世界大侵入

    FC游戏世界大侵入

    剑与魔法并存,战车与机甲同行,面对如潮水般汹涌的怪物,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库巴大魔王,超级人工智能诺亚,邪恶大神官哈根,天王鬼龙神…这些我们曾经击败过的boss降临现世,我们是否还能犹如儿时一般从容面对?当人类被赶进鸟笼,我们是选择生存还是自由?!“站起来,告诉它们,谁才是这颗星球真正的霸主!”
  • 史上最废男主

    史上最废男主

    从前有座山叫武当山,山里有座道观叫金殿,金殿里有个不算老的道士叫君陌,君陌道士带着个真的很小的道士,一起下山,看一剑士,剑斩九幽通天巨龙,看一人敲十八载木鱼点化古魔,看一读书人笔墨写尽风流,扶起读书人脊背,在不轻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