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7700000005

第5章 孔子的人生智慧

不知道孔子的中国人很少,而真正了解孔子的人也很少。孔子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不管是他生前还是死后,都很成功。

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生前是非常落魄的,认为他处处碰壁,一生不得志。然而,真实的孔子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样。孔子生前就非常荣光。世上生前就被称为圣人的人,没有几个,而孔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孔子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圣人,是不是他出身和家境很好?不是,他三岁丧父,只是一介平民百姓。

他是如何成就如此非凡的一生的呢?我们探寻一下他的人生轨迹,可以给我们的人生以很好的启迪。

孔子的一生,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概括的:“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冶用了五十个字来概括孔子的一生,字字都是心酸和苦难。

孔子的一生是不是就这么坎坷?不是,司马迁这样写是一种文学手法。他说:“仲尼厄而《春秋》作。冶他把成功人士都写得很艰难,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以激励。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就不同。他在七十多岁时说了一段话,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这句话记载在《论语·为政篇》第四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用了38个字,比司马迁的总结少8个字,而且这一总结是非常自豪的总结。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而立之年冶表示三十岁,“不惑之年冶表示四十岁,“知天命冶表示五十岁,“耳顺冶表示六十岁。

有人说这是人生的坐标,说这是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是圣人所描绘的人生之道,强调的是人生几个阶段要做的几件事。其实,这不是孔子所描绘的人生之道,而是孔子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道。一般人走不了这样的人生之路。

孔子说自己的一生是:我十五而立志于学问,三十学说创立,四十学说体系完善,五十知道人生的最大使命,六十而内外双修,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违规矩。

这是孔子无悔人生的履历表。

1.十有五而志于学

这里的“学冶是名词:“学问冶“学说冶。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冶,孔子说自己十五左右立志于做学问,要创立自己的学说。

十五和后面提到的三十、四十、五十等都是约数,就是说大概是这个年龄段。

根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立志创立自己学说的时间应该是十七岁那年。

“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爷孔子由是而退。孔子年十七岁。冶(《史记·孔子世家》)

鲁国的掌权者季氏招待有学识的人,孔子也去了,被管家阳虎赶了出来。阳虎说:“季氏是招待有身份的人,不是招待你这样的人。

孔子出身低微,没有显赫的身世。他曾说:“吾少也贱。

“季氏飨士冶,士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件事使孔子知道,没有显赫的身世,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拥有学识这条唯一的道路。如果拥有学识,也可以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这件事对孔子的刺激非常大,使他决心要出人头地!他自此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终成为亘古绝无的一代宗师,创立了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的学说,已影响中国两千余年。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冶,从此以后,一生都以此志为目标,前半生以创立学说为目标,后半生以实践学说为目标。一生为之奋斗不息,这是何等大的志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冶他很小就确立了终生的目标。

在生活中,有一个怪圈,就是人们立大志容易,而行动却很难。总是被大志吓住,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而不去做。

古人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知之,而在行之。冶一个远大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走。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立大志,行小步。孔子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干事业就像堆山。他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成语“功亏一篑冶就来自这段话,意思是说快成功时放弃了而失败。人们还应该从孔子这句话中提取一个成语:“功成一篑冶。没有一篑一篑的积累,是不可能成功的。

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是“该止则止,该进则进冶。就像堆一座山一样,差一筐土就堆成了,该停止,我就停止。就像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了一筐土,该做,我就做下去。很多人做不成伟大的事业,就是因为在倒下第一筐土时,看到要堆成山的工程太大了,而被吓住,不能坚持。

更多的人是连一筐土也不去倒就被吓住了。

孔子说“虽覆一篑,进,吾进也冶。他立下创立学说的大志后,没有被这个伟大的目标吓住,而是一点一点去学习、积累,终于在三十岁建立了自己的学说。

2.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冶是孔子三十岁时学说建立。

这里的“立冶,意思是“建立冶“创立冶,指学说创立。

孔子十多岁时将创立自己的学说当作人生目标,历经十多年的勤学好问,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这时候,孔子创立的学说主要是关于礼的学说。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是采用暴力革命,完全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与观念,还是采取温和的改良来进行社会变革呢?

孔子认为,社会变革不应是暴力式的,而应是继承式的。这时孔子提出了他关于礼的变迁学说——损益说。

《为政篇》第二十三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冶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冶子张问:“能知三百年后的礼是什么样吗?冶孔子说:“殷借鉴于夏礼,若知晓所增减的。周借鉴于殷礼,若知晓所增减的;其他邦国也不过在周礼上变化,即使三千年后的礼,也能推测出。

损益说从理论上说明了礼是变化的,而且是渐变的。

损益说用现在的理论来说,就是要继承传统。一个丢弃了传统的民族,是无根的民族。现在兴起“国学热冶,这不是哪个人的意愿,而是时代的需要。如果我们现在不能正视先秦经典,不再传承古代经典,中华五千年传承不绝的文化文明就会断绝在21世纪。那时候,除了黑头发、黄皮肤能证明我们是中国人外,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了。

“损益说冶这一理论建立后,孔子到处宣传。这一学说无法使人轻易接受,而且无助于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这时候,讲学的还有少正卯、王饴等。刘向《说苑》中记载了“三盈三虚冶的故事,说当时少正卯也在讲学,孔子的学生全都跑去少正卯那里听讲。孔子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后,学生又都回来,后来少正卯也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又跑去少正卯那里听。如此多次。

我们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只有竞争,才使得孔子去完善自己的学说,使自己的学说更实用、更完备。正是如此的竞争,使孔子除了建立一系列经学知识外,还创立了立足于使人成名成才而“得天下冶的完整学说:文(成名学),行(处事学),忠(修心学),信(知人学)。

3.四十而不惑

四十岁学说体系完善。

“不惑冶,就是没有疑惑,不再变动。就是说自己的学说体系已完善,没有缺漏,是成就辉煌人生的完整学说。

学说创立了,但未必就完善,仍会有矛盾、缺漏的地方。经转益多师,四十多岁学说完备,不再有所惑而确立下来。

孔子完整的学说体系是文、行、忠、信四门学问。《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五章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冶是成名学,成就人才华的一门学问。

“行冶是处事学,规范人言行的一门学问

“忠冶是修心学,开发人潜能的一门学问。

“信冶是知人学,研究人身心的一门学问。

这四学相辅相承,是人生成功的必备学识。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是要人做一个好人,而现实中做好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使人不敢做好人。为什么?就是孔子“文冶“信冶两种学说没有传下来。

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人,必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才能为人所知,为社会所重用。因此要有“文冶这门成名学说。(文是“纹冶的本字。兽之文是毛,鸟之文是羽,人之文自然是名声了。)

道德的确立,依赖自觉,莫如提高人们的知人能力。若只是一味地进行道德说教,要人诚信,而不教授识人的本领,只会使人上当受骗,往往“好人没好报冶。若人人习得信学,能辨别言行的真伪,则对方必然不敢作伪。人的知人能力提高了,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立足之地,信用不立自立。这大概就是孔子创立信学的原因。

文、行、忠、信四的学问相辅相承,是成就完美人生的有效学说体系。

孔子的学说是自创的,也是博采众长学来的。

在孔子以前,不是没有这些学说,而是没有人总结出如此完整严密的学说体系。知识的创造,不是完全从师学来的,也是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来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孔子的学识是从生活来,因此,更适用于生活,是人生成功的必备学说。

4.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岁时知道天生使命。

“命冶,不是指命运,而是指“使命冶,“天命冶就是天生使命,即人生使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冶(《尧曰篇》)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称不上君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

孔子知“天命冶,是知道自己最大的人生使命。孔子的使命就是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接受,造福更多的人。

孔子在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运用自己的学说治政,政绩卓著。后历任司空、司寇。主要政绩是堕三都。

孔子用自己的学说在治国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说只是几个“为政冶者了解,靠颁布政令是不能实现的,要靠宣传,使人人增长智慧,才能遵礼守乐,天下太平。故孔子五十多岁周游列国,讲学传道。

孔子周游列国,直接原因来自政治方面,是被季氏逼迫而离境的。而此事对于孔子,对于中华文化,却又是最大的幸事。

孔子也就是在被迫离鲁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才开始全力地授徒讲学。孔子学术赖以传世的几个弟子,如子游、子夏、子贡等,都是他在周游列国时收的。

如果孔子在鲁国官运亨通,官做得很稳,孔子也就不可能在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充其量只是个良臣罢了。

而世事造化弄人,使孔子有这一大失意事,成就了他辉煌的身后名。

古人说:“少年幸,不算幸。冶逆境,可能是我们的幸事。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不去把握命运的恩赐,自然不会有好命。任何一种境遇,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于我们人生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和幸运——就看你怎样把握了。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报怨以德冶——打击别人,也是给别人制造福德。

用孔子的话就是:“君子固穷冶——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都是穷途,均不容易。

每一个成就大事的人,都要经历一个被人误解、被人取笑的阶段。要想成就非常人的成就,必须有非常人的行为。

有一个雕凤凰的故事,说有个人在一块木头上雕凤凰,刚刻了几刀,就有人讥笑说:“看你刻的是啥,难看死了!冶在他刻的过程中,每个见到的人都要讥笑他,说他刻的难看,咋看都不像凤凰。如果这个人在众人的讥笑中,放弃雕刻,他刻的永远不会像凤凰。他坚持不懈地刻呀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雕刻——一个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凤凰刻成了,凡是见到的人都赞叹,包括那些曾讥笑他的人。

当我们在成就一番事业时,其过程绝不会像结果那样被人认可,而当我们事业有成时,那些惹人讥笑的言行,就会成为榜样,成为学习的典型。当初听到陈景润因走路看书而撞到树上,还说“对不起冶时,人们一定觉得好笑;而当他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后,提起这件事,人们的感觉反而是崇敬了。

世间事就是如此,如果不能无视众人的嘲笑,默默地伏下身子去干,你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在你要干一番事业时,别指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很少有人会在你没有成功时赏识你。你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当你默默地苦干时,在你受到别人的嘲笑时,你还没有诉苦的权利。这时你诉苦,别人听来会更鄙视你,更嘲笑你。笑你没出息,笑你傻里傻气,认为那是你自找的。这时没有人会相信和同情你的诉苦,换来的只会是嘲笑和幸灾乐祸。

追求中的苦难,可以变成一种资本,一种幸福——条件是你战胜了苦难并有所成就。只有这时,你才有权利诉苦。这时的诉苦,不是一种自卑,而是一种豪气。别人听你的苦难,不会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而觉得那是传奇;不但不会轻视你,而且会敬重你,敬重你的苦难。

你战胜了苦难,苦难是你的骄傲;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怕失败。他们在事业上竭尽全力,毫不顾及失败与困难,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人生无坦途,要成就一番事业,更不可能一帆风顺。

《卫灵公篇》第二章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冶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冶——在陈断粮,跟从的人饿得站不起来。子路很愤怒,见孔子说:“君子也会穷途吗?冶孔子说:“君子之道本是穷途,若小人之道穷途,就都是君子了。

“无财为贫,末路为穷。冶“君子固穷冶,指行正道本来就是穷途,是很难走的路,没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就无法坚持下去。穷是穷途,乃穷途末路之穷。

孔子说:“君子之道,本就是艰难的事。小人之道若艰难,就都是君子了。冶意思是说学好难,学坏易。如果学坏难,就都学好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为孔子的这段话做一个很好的注脚。

有一天,两个强盗经过刑场,看到吊死犯人的绞架,其中一个便叫起来:“假若世上没有这该死的绞架,我们的职业是多么美好呀!

另一个强盗说:“呸!你这笨蛋,多亏有这绞架。如果没有的话,人人都要当强盗了,哪能轮到你我!

这个故事是个笑话,却说明了同一道理。世界上的各种职业都有一些困难,来吓退庸碌的追求者。

苦难和障碍不是我们的仇人,而是我们的恩人。不经历苦难的磨炼,就激发不出体内潜伏的力量来。困难和障碍,好像凿子和锤子,能把生命雕琢得更加美丽动人。只有在困难面前努力奋进的人,才能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获得自己心中期望的东西。

当我们做一件事感到艰难时,就以孔子那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冶来激励自己。如果此事不难,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难,才会有巨大的价值,才值得我们努力去做,才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都肩负着自己的人生使命。

认准自己的人生使命,坚持不懈地完成。

孔子一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周游列国,传播学说了。

5.六十而耳顺

“六十而耳顺冶,耳顺可分为外顺和内顺,外顺是听顺别人的声音,内顺是听顺自己的心音。外顺指从更高境界看待世人言行,每个人的言行都有他的道理,就看你是不是能在对方的层次上、对方的立场上想。如果能听出对方的层次、角度、水平,自然也就外顺了。内顺是自己修养高了,“里仁为美冶,起心动念都是好的、善的,心想的和要做的一样的,自然就内顺了。

孔子为什么说“六十而耳顺冶?六十岁左右这个阶段,正是他周游列国到处讲学的时期,这时候,他听到的不同学说、不同政见太多了。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冶者有,说他如“丧家之犬冶者有,说他不识时务者也有,不接受他的学说政见,甚至对他人身安全进行威胁者也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耳顺冶都不能。

那时候因为学术主张少,受传媒条件的限制,交流也少,一个人如果能创立自己的学说,就会认为是唯一的真理了,不“耳顺冶是很自然的。孔子有了那么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才会有大境界的开悟,才有了“耳顺冶这一广大的心胸。

当我们提出自己的一种主张时,大可不必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冶。我们不会有孔子的境遇,但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感悟——没有必要与人争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当人们在争论时,往往是在两个层次上各谈各的,并没有交叉。因为很少有两个人的学识观念在一个层次上。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个故事讲,讲的是有两个人在大街上争吵,引起了交通堵塞。争论什么呢?一个说三八二十三,一个说三八二十四。两人争执不下,就去见官。县官听了缘由,就命令打三八二十四的人十大板,放了二十三。

二十四就说:“县老爷也是个糊涂蛋,明明三八二十四,你却打我十大板。

县太爷说:“他连三八二十四都不知道的人,你和他争什么?你这样的人,不打能清醒?

争论永远不会有赢家,即使你从理上赢了,你也将会从情上输。你伤了对方的面子,对方肯定会对你不太友善。

当我们争论时,往往其中一个人就是三八二十三。

孔子说:“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看别人做的对,听别人说的对,这就是“耳顺冶。有人说,明明他胡搅蛮缠,说的不对,怎么办?孔子也有个好办法。

阳货与孔子不是一类人,孔子看不惯他,就避而不见。不见就可以避免冲突了吧。偏偏阳货非要见他,召孔子,孔子不来,阳货就送给孔子一个全猪。礼尚往来,按礼孔子接受了这贵重的礼物,必须上门道谢。这下不得不上门了,孔子就打听,专等到阳货不在家时去拜谢。偏偏从阳货家出来的路上碰到了阳货,阳货就叫他。这时不能不见了,就见吧。

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冶孔子近前,阳货说:“有才而不施展,听任国家迷乱,这样做可以称为仁吗?冶孔子说:“不可以。冶阳货又说:“喜欢从政却又屡错机会,可以称为智吗?冶孔子说:“不可以。冶阳货又说:“时间不等待人。冶孔子说:“好吧,我打算做官了。

在这里,从对话中,我们根本看不出二人有什么分歧。不管阳货说什么,孔子一律顺着他说,不说一句争辩的话。孔子知道阳货是不可理喻的,自然还是少说为妙。

不愿与一个人多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不是反对对方的意见,而是赞同对方的意见。

无论对方说什么,一律是是是、对对对,其奈我何?

能看出别人做的道理,能听出别人说的理由,能够从不同层面分析肯定对方的言行,这就是“耳顺冶。

“耳顺冶的前提是自信,有自己的主见。

孔子是一个自信乐观的人,从不掩饰自己的真才实学。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敢肯定相信的东西,怎会使人相信呢?要想使人们接受自己、社会接受自己,首先必须自己接受自己。自信,是成就自己的关键。

自信的人才有宽容,能宽容的人才能耳顺。

耳顺不仅是听别人的话能听顺,关键是听自己的心音也能听顺。每个人都时时起念,起的念就是心音,起的是坏念,自然就不会耳顺。如果时时起的是好念,自然就可以耳顺。因此耳顺也是指自己的心修好了,起好念,说好话,做好事。听别人的话耳顺叫外顺,听自己的心音能顺叫内顺。

如何内顺?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冶心居仁最美,任何起心动念都要以仁为标准,起好念为别人,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不去做怎么能体会到呢?

如何才能无恶念呢?子曰:“苟志于仁,无恶矣。冶只要念念求善,就没有恶了。

“耳顺冶还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能做成能做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冶意思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所做的都能做对做好做成。这就需要智慧。

有人说:“现在努力做不想做的事,为了将来能做想做的事。冶做想做的事是人生追求。孔子说自己七十岁左右的时候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冶,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等到那时候呢?

不需要!有四种途径可以使自己“从心所欲不逾矩冶。

一是提高自己的威望。提高名望、学识和才能,使人仰望。

孔子周游列国传道。孔子先后到了卫、曹、宋、齐、陈、蔡、楚等国,凡十四年,于公元前484年返回鲁国,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

孔子返鲁后,被尊为国老,“乐正雅颂冶,整理古籍,著述《春秋》,讲学传道。

这时候的孔子,可以说已经修养到极致境界;而此时他的威望,也隆盛到极致。人们对他的崇拜,也是“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冶,他的言行,已经成了人们的言行标准。因此他说:“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乡党篇》记载的就是孔子的言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章记载?——他的言行已经是人们应该遵守的礼仪准则了。

在现实中,谁说的话是正确的?往往是谁地位高谁说的正确,谁名气大谁说的是正确的。

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冶,是他的修养、威望达到了这个程度。

第二种途径是提升自己的智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必须能做好,能做成。

“从心所欲,不逾矩冶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心想事成冶。如何才能心想事成?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心想事成。有智慧才能把事办漂亮,才可以“不逾矩冶。

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向圣贤学习,向经典学习。深入经典,智慧如海。

第三种途径是利用职权,使人以你为是。

有这样一个故事:赫鲁晓夫当上苏共总书记后,经常大肆批评已故领导人斯大林的错误,引起人们的不满,心中都想:你既然知道他的错误,为什么他在世的时候你不提出来?现在来放马后炮!

当赫鲁晓夫又一次在党代会上批评斯大林时,有人从观众席上传来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当时你在哪?

可以想象,赫鲁晓夫接到这个纸条后,一定会感到非常难堪。他知道台下的听众都有同样的疑问,如果不回答,他就成了众人背后的笑柄。

赫鲁晓夫想了想,便拿起纸条,大声念出上面的内容,然后向台下喊道:“写这张纸条的人,请你马上站起来,走到台上来。冶台下此时鸦雀无声。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台下仍然是一片死寂。

赫鲁晓夫于是淡淡说道:“好吧,就让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在你的位置上。

权力使人可“从心所欲,不逾矩冶,因为没有人敢说你的不对。

威望也可以使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冶,因为人们的崇拜。

这两种途径都不适合我们,智慧可以使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冶,但需要慢慢学习、慢慢提升。如何才能当下享受“从心所欲不逾矩冶的幸福呢?我们可以采用第四种途径:改变自己的心态,把自己该做的变成自己喜欢的。

我们不能改变工作,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作为教师,上课是一辈子的工作,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不是自己“所欲冶,其实改变一下心态,变成自己“所欲冶,每天去享受课堂,不是很好吗?

上班是人应该做的,把上班变成享受,变成所愿。每个单位都有规章制度,自觉自愿地遵守,不就“从心所欲,不逾矩冶了吗?

去喜欢自己应该干的事,就“从心所欲,不逾矩冶了。

志于立学、学说建立、学说不惑,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干事业;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修身修心。这是孔子的人生历程,我们借鉴孔子的人生智慧,在年轻干事时,就要注重修身修心。

“六十而耳顺冶是心修好了,只是心好还不够,还要有智慧把事做对;“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冶是有智慧把事做对做成做好。

孔子生前荣光,死后更是享受到无比的荣宠。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学习。

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很长寿了。孔子为什么能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中得以长寿?他有什么养生的秘诀?请看“孔子的养生智慧冶。

同类推荐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本书重在对《道德经》文本的译注与解析,同时对老子生平事迹、著作进行评价。全书内容各章独立,又具内在的逻辑联系。先从宏观视角阐述老子生平行迹和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总体看法。继而分章对译,注释和解析,将老子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注释与解析中,注文严谨,分析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将老子淳厚、和蔼、睿智、大气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本书为《道德经》普及读本,内容上对老子生平行迹勾勒清晰,注文严谨独到,解析自然流畅。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抱怨的艺术

    抱怨的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的越来越便利,可是抱怨却越来越多。人们一面认定“抱怨无用”,一面却又在现实中抑制不住地抱怨连连。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压抑自我、克制抱怨,而在于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抱怨方法,不让人反感,却又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值得抱怨,如何用鼓励合作的方式表达抱怨,以及如何*终解决我们的问题。他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沟通术。
热门推荐
  • 魔王校草拯救计划

    魔王校草拯救计划

    新生开学典礼,她在台上致辞,他在台下打了同学,一个眼神,他从此记恨上她。好心挽救打架的他,她却被误会成他的女朋友。自此,各种麻烦纷至沓来,青梅厌恶,竹马误解,她的身边什么时候竟全是和他有关系的人?完美天使路西法,过于高贵,过于自信,却在某一天堕入了地狱.....韩筱萝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堕落成魔王的应修寒从地狱里拯救出来......他负手而立,凝视着面前一脸希冀的女生,冷言: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拉美西斯五部曲2:百万年神殿

    拉美西斯五部曲2:百万年神殿

    《百万年神殿》:拉美西斯继位后的三年间,在大皇后妮菲塔莉、太后图雅,以及少年时代就在一起玩耍的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凭借独特的识人智慧,使许多艰巨的任务迎刃而解;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神秘巫师的妖术等阻碍。为了抵御有形与无形的敌人,拉美西斯在神祇所赋予的力量下,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圣创举——开始修建拉美西斯城和百万年神殿。
  • 武魔真经

    武魔真经

    少年李尘意外穿越到以武为尊的异界,机缘获得上古绝学“武魔真经”,他炼奇物、修武元,强势崛起,从此踏上傲视天下的惊世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田家小厨娘

    田家小厨娘

    现代厨师林知墨一朝穿越成农家女,相貌丑陋,无父无母,伯婶刻薄,堂兄堂姐作践。开局不好没关系,厨艺在手,天下我有。林知墨斗恶人,开食铺,还顺手救了个失忆的男人当苦力,朝着发家致富的目标奔去。只是没想到男人却是当朝皇子,奴役皇子可是大罪,林知墨赶紧给皇子算工钱。只是皇子银子不要,店铺不要。“本王缺个御厨。”前面是田园文,后面女主陪着男主打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川回舟渡

    川回舟渡

    一个半路捡回来的“灰公主”跟一个从小被发配边疆的“废太子”喜结良缘,天作之合。婚后,新晋老公“废里废气”,对娇娇老婆唯命是从,软饭吃的上了天,偏偏某人还为此自豪。“冀回舟,明天我有个同学会,你别去了,省的给我丢人。”“丢人?长得帅也给你丢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某人,“……”这胆儿是越惯越肥了?外界都传他冀回舟是为了权势才当了唐家的上门女婿,狼子野心。男人闻言淡笑回复,“没有野心,怎么能hold住我家夫人。”
  • 重生俏佳媳

    重生俏佳媳

    林小曼重生了。而且是重生到了一位即将被退婚的女人身上。此时,婚还没退,原主遭遇的那些不公正还没发生。攥拳:她的命运她做主。新文新文,求关注求收藏求支持!!!
  •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德真经广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

    本书的主人公诺拉是一个无法走出房间的女孩,过着孤独而焦虑的生活,直到那一天,她遇到了邻居男孩卢……诺拉有旷野恐惧症及强迫症,焦虑几乎是她的代名词。走出自己的房间对诺拉来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办到的事情,但她像正常女孩一样向往花园里玫瑰的香气,也憧憬甜蜜的爱情。新来的邻居卢克在了解了诺拉的一切后,温柔体贴地顾虑着她的情绪,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一点点靠近她,在经过无数次挣扎与各种意外后,诺拉渐渐接受了卢克的靠近,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两个年轻人在相互扶持中完成了心灵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