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9300000003

第3章 背叛自己,才是最高意义的背叛

背叛自己,才是最高意义的背叛

背叛自己,其实是最高意义的背叛

我有个群,里面有个大姐,为人十分热心,有事没事就帮有困惑的人出出主意,无论谁找她都会有所回应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从她那里,我们知道了很多她热心助人的事情。

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伸出援手,出面去解决别人的家务事,这些都是小儿科,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正在打架的男人,她居然冲过去拉架……

作为一个体力上不占优势的女性,敢于在男人打架的时候挺身而出,的确让人敬佩。她在其他助人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正义、善良的态度也值得大家学习。

只是,在她给大家讲述故事的时候,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最近,她在群内感叹,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大姐的妈妈生活在北方,而她和先生生活在南方。近年妈妈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可是她先生也离不开她的陪伴啊。无论她怎么选择,似乎都得不到他们的理解。

她觉得很伤心,也很累。

群里大家都纷纷对她表示关心,给她出主意,可是她觉得这20多年来形成的模式已经让家人习以为常,很难改变,没人看到她劳心劳力,甚至已经不堪重负。她很困惑,像一个找不到路的孩子。

她说:“我真的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过过清静的日子。”

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安慰她,而是对她说,恭喜她终于觉察到自己的累,这其实就是我一直以来对她的感觉。

当她在非常高兴地跟大家分享她的善举的时候,我看到的是那个不堪重负的内在和对“被需要”之后的迷恋感。

如果在一段关系和事件中,你觉得“耗”,那么,不妨先回到内在,照顾你自己的感受,毕竟,亲人也希望你幸福,而你幸福的关键,恰恰是先照顾好自己。

只有让你的内在得到真正的满足,你给出的爱才能够持久和有生命力,否则,你或许是在培养对方的“需要”而满足你自己“被需要”的需求。

如果你在疲惫不堪的状况下,仍然为了成全他人的需要去委屈自己(你感受到委屈),那么,你就在背叛你自己。

背叛自己,其实是最残酷的背叛。

对于自己的背叛,其实并不罕见

工作了一天,你觉得非常累,想要休息,这时候电话响了,友人约你去看电影聊天,你本来不想去,可是,你觉得不能让对方扫兴,于是勉强去了,结果却在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睡着了。

朋友觉得你不在状态,你觉得没好好陪他感到内疚,最重要的,你既没提升友情的质量,又让自己感到疲惫。

家人打电话找你借钱,其实你刚刚买完房子还在发愁下个月怎么还贷。你不忍拒绝,就把手头仅存的钱借给他,然后发现他经常在朋友圈晒胡吃海喝的照片,日子过得比你滋润多了。于是,你的小心脏不小心被暴击一万次。

再来个严重的。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海口一个奶奶,先后给几个儿女带孩子,长期跟先生分居,她带大一个,儿媳妇又生一个,好不容易给儿子把娃都带大了,她的其他孩子又生娃了,为了不让儿女们有意见,她就这么一家一家地带下去,五六年后,长期分居的先生出轨,要跟她离婚,她万般想不开,抱着孙女从楼上一跃而下,悲剧就此发生。

这种现象的发生全部是对方的过错吗?未必。

有时候,对方对你提出你不能承受的要求,你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这往往都是你默许的。你在培养着他们的“需要”,以此,喂养着你的小我。

这种“需求”,短期内让你会有“被需要”的感觉,时间长了,如果不是你发自内心的需要,你会觉得不堪重负。

有一天,你累垮了,你觉得解脱了。

或者,就像那个奶奶一样,走了一条更为极端的路。

真实的你,比强撑着“善良”的你,更迷人

婴儿时期,我们高兴了就笑,不高兴就哭,不会伪装,也不知道怎么委屈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体验,找到了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一部分得到足够关爱和回应的孩子,大多更为率性天真一些,因为他们觉得不需要扮演什么,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爱与支持。

还有一部分,他们其实是习惯于通过付出,甚至是超出自己能力的付出和扭曲去获取别人的喜爱和支持,这种模式下的选择,有时候不是基于自身心甘情愿的选择,只是一种“迎合”和“交换”。

哪怕这种交换和迎合被包装得特别漂亮,然而时间长了,这个人内在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

还有一类现象,比较常见于“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较强的人身上。

他们道德约束感很强,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有信仰约束。

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对自我的约束。遵守规则,不浪费饮食用品,乐于行善。

还有一部分境界较高的人,深知这四海八荒的玩法,外在的标准对他们已经没有意义,“道”已内化成他们自身的信念系统。他们检点自己的言行,利用一切机会做与天地同道的事。这种人并不囿于追求一般意义上的“善”,活得非常纯粹通透且十分快乐自在。

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明明自己还没有修到那个份上,因为敬畏某些东西或者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偏偏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刻意地去做一个“好人”。

外在的原因对于自身言行的调整会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需要把握好“度”。

比方说,别人找你募捐,你愿意高高兴兴给500元,可是对方告诉你给1000元可以达到一个什么层次。你本来不想给那么多,但是想想这是做善事,就给了1000元。给完之后,你心里面十分不爽快,觉得是受外在的力量影响,而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于是,几天不得安宁。

那么,这跟你怀着一份高高兴兴的心情给出去500元哪个更在道上呢?

脱离了赤子之心,离道甚远。

有些善,是不经意的善,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也是心甘情愿的选择,甚至,他在做这个行为的时候,没有想过,就自然流淌过去了,之后,也没有追求回报的需求。

若是计较言行中的得失,或是在并不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去追求自己认为的“善”,背叛了真正的自己,既害了自己,也帮不了他人。

值得反思的是,你到底是纯粹以慈悲之心去帮人还是说你需要通过帮人来满足你的小我那个“被需要”“我很善良”“我很高尚”的需求?

何况,善与恶其实是相对的。你以为帮了别人,有时候恰恰事与愿违。

你知道真实的你,比看起来很善良却撑得很累的你,更具有力量,更迷人吗?

经常有人问,什么才是爱自己?敢于面对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往往是我们能否爱自己的关键。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群里的大姐,也是很聪慧的人,经过与大家的一番讨论,她收获颇多,觉得应该回归自己的内在,照顾好自己的需求。

那么,你呢?

阅+:为什么好人不长命?

人辨是非烦恼起。

过度期望或者要求自己是个“好人”,压抑了真实的需求。

脱离了赤子之心。

人生一定要积极吗?有时候“丧”一点更可爱

你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不快乐的自己

我们从小到大,不断听到身边有人说:你只有更好,更努力,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不论在做什么,我们的心底仿佛一直有人在说“加油,加油”,催着我们奋进。

偶尔遭受了一些生活上的磨难,我们不敢多做停顿,而是赶紧收拾情绪,甚至比之前更加积极上进了。

可是,我们渐渐发现,忙忙碌碌,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快乐。我们很迷惑,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积极,还不开心?

她,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生长在普通人家,但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没有为柴米油盐操心过。一路成绩优秀,后来还被保送上了大学。之后,为了继续深造,她申请了奖学金到美国留学,一路念到博士。

然而,近几年她过得特别痛苦。最初是因为失恋,然而事情过去了很久很久,她依然无法释怀。

“你知道在美国立足并不容易,我觉得我还不够优秀,等我稳定下来,拿到绿卡,我再去联络他,我希望能配得上他。”

“那个时候你觉得他还会在那里吗?”我问。

她沉默了:“可是,我真的觉得我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与她深聊下来,我发现她一直像一个永动机一样不停地在奔跑,从不敢懈怠。

“不知道怎么的,我一旦停下来,整个人就会发慌,根本无法独处,好像有个声音在我脑子里一直喊加油,一旦我举步不前,我就会对自己产生严重的不满意。”她说。

其实,许多人都有她这种困惑。

小时候,你会听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换了别的版本——“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甚至,这种鞭策开始从下一代着手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成功学的书籍一直摆在书店醒目的位置——《天才是如何塑造的》《你知道你和亿万富豪的差距在哪里吗?》……

都市里奋斗着的人们如同上好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在安排着自己的生活,早上早起跑步,白天像打鸡血一样工作,晚上再加个班,夜里还不忘记背些英语单词。

甚至当你遇到失恋、离婚、亲人离世的时候,你都告诉自己,绝不能沉沦下去,我要努力开心起来,于是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忙碌,更积极。

只是,积极和阳光,往往只属于有人在的时候,当周围都静下来,剩下你自己独处,你突然莫名其妙地想哭,想要一个温暖的拥抱。

你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不太快乐的自己。

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是他内心的写照

为什么我按照那些主流的教导去好好生活,却越来越不快乐呢?你感到迷茫,感到困惑,试图去寻找答案。

后来你发现,不仅你一个人如此,甚至,这世界开始流行“丧”。

甚至,连“丧茶”都开始出现了。“你的人生就是个乌龙玛奇朵”,“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

有人说“丧”文化的流行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温柔反抗。

“葛优瘫”——一张十几年前的剧照,为什么却在2016年爆红网络,我想,主要是因为他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每个身心疲惫的人的内心需求。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跟我们一直接受的积极、健康的主流精神不符,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迎合了这个时代。

一杯几十块配有文案的“丧茶”,虽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也是内心情绪的一种发泄和表达。面对这个时代,我们正以独特的方式消解着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强调竞争、优胜劣汰,“比较”和“焦虑”的种子就在我们内心默默种下了,我们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分享比竞争更有力量。所以我们一直以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为标准奋力往前冲。然而我们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怎么投入,总有无法抵达的地方。而像永动机一样奋斗着的我们,身心慢慢开始出现或深或浅的不平衡,我们开始焦虑、压力巨大,甚至,严重的身心疾病开始向我们袭来。

就像有句话说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找回初心,渴望消解压力,却不得其法,或不了了之。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某些地方出现了死结,再不打开,人生的道路就会异常艰难。

我们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

△ 我们真的需要一直这么积极吗?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

△ 当遭遇挫折之后,过早的积极是否真的具有持久的力量?

△ 我们那么积极,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有些人,非常享受他的生活状态,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体会不到外人眼中的“辛苦”“坚持”,于他们而言,做事的初衷纯粹是因为能从中获得快乐。在这种状态下,人会灵感涌动,即便是没有结果的事情,也能让其受益匪浅。

而还有一些人,是迫于现实的原因而积极上进,当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时间长了,他会发现,越是积极,越是焦虑,并且难以持续。要么感觉到身心疲惫,要么身体出了问题,再也无法继续原来的生活模式。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一开始姐妹俩是受爸爸逼迫去摔跤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锻炼,天天穿着没有半点女孩子气的衣服,内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可是,当她们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朋友却十分羡慕她们有这样一个爸爸:“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不用过早地跟锅碗瓢盆打一辈子交道。”

回来之后,姐妹变了,同样是摔跤,可是她们元气满满,她们找到了内心动力,明白所有的积极都是为了自己,其状态自然而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以,其实你做的事情本身,并不是决定你能否快乐的关键,重点在于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处于后者的状态,非常“耗”。看起来积极,但内心缺乏享受感,工作就算能做到尽善尽美,也往往停留于生存层面,内心对自己并不满意。

我们那么积极地工作生活,背后往往藏着一种隐忧: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如果我不这样做,我不值得拥有我想要的。

而根本,还是对背后那个宏观存在怀有巨大的不信任感——你并不相信,你能被厚爱;你也不相信,只要你开心乐观地生活,好的资源和事情都会向你靠拢;你更不相信,相信的力量多么强大。

较之于这种信任,我们更相信交换,更相信竞争,更相信比较。

然而,或许我们需要转换的思维是:

△ 我是深深地被爱的,即便我什么都不做,只要我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仍然会有好的事情降临在我身上。

△ 我可以非常积极地投入工作生活,但前提是我真心愿意并且乐在其中。如果不是,我觉得累了,当然可以休息调整。

直面生活,比“假装”积极更有力量

在遭受较大挫折的时候,有些人会找朋友和家人倾诉,甚至去找心理医生,及时地调整情绪;还有些人平时较为坚强,觉得自己并没有必要和别人多说什么,擦干眼泪,以“我是强大的”“我是乐观的人”说服了自己,像以前一样上路了。

群里有一个朋友,最近遇到很多麻烦事,丈夫提出离婚,家里老人生病了,单位又忙,加上孩子年幼,时时需要照顾……她感到快要崩溃了。大家都在安慰她,希望她能坚强一些,顺利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后来,她说:“嗯,我要努力开心起来,明天我就开始制订学习、工作计划,我不能被生活打败。”

仔细“爬楼”看了看聊天记录,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内在还有太多的情绪需要调整。

我对她说:“亲爱的,不着急,你太累了,需要休息。”同时送了个拥抱的表情给她,她一下子就哭了。

实际上,不少人跟她一样,特别希望能快速地度过人生中难熬的时间,希望自己能尽快从糟糕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奔入下一个积极良好的状态。于是把自己安排得很满,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进展,然而夜深人静,只剩下自己的时候,无力、孤独、落寞一一变着法子袭来。最后发现,欲速则不达,自己的积极阳光并没有让内在安宁而喜悦。甚至,时间长了,那些被堆积和掩盖的情绪不是化作更具有破坏力的面目呈现,就是攻击了身心,转化为较重的身心疾病。

或许值得我们了解的是,内在的黑暗并不会因为你逃避而不存在。未曾释放的情绪也不那么容易荡然无存。

我们要做的是:

△ 如果觉得累和痛,不妨允许自己停停,听听内心的声音。

△ 真实地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实质上,也不存在真正的“好”与“不好”。

△ 允许所有情绪的流淌,训练自己觉察它们从起到落的过程。

△ 转念,充分相信自己,享受生命。

其实,是否积极上进本身并不重要,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逃避和否认、对抗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同允许自己积极向上,也要允许自己颓废感伤,允许自己做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当你开始允许,能量就会自然地流淌。在这个过程中,你选择跟高能量的人和物待在一起,那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那些感觉不会消失的情绪,改变不了的局面,都会随着能量的提升,随着你做回自己而一一找到出路。

阅+:高峰体验和“内耗”有什么区别?

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在高峰体验时,人们不会感到劳累,反而是兴奋和放松的良好状态。

如果是在积极的状态中觉得“耗”,觉得疲惫,那么调整几乎是必须的,否则,迎接你的可能是严重的身心失衡。

你为什么如此害怕暴露软弱?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她的强大不过是暴露内心的脆弱,而我的脆弱不过是暴露内心的强大。

请不要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

继小S在39岁生日爆出放声痛哭的视频之后,小S再发微博。针对公众对其婚姻解体的猜测,她又发了和老公竞走的照片。

她的发言内容,主要想告诉大家:

△ 我不是初出茅庐患得患失的艺人,我39岁了,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

△ 你如果不喜欢我,完全可以取关,我也可以把你屏蔽。

△ 我发什么不关你的事情,这是我的家事,我的地盘我做主。

△ 我的婚姻没解体,谢谢关心了。

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和女王气息,越发喜欢她了。

讲真,娱乐圈里,像小S这么率真的艺人并不多见。

作为艺人,她承担着比普通人更多的条条框框,就算她再率真,也免不了需要做一些迎合市场和观众的事情。

但是,在40岁即将来临的这个关口,她突然借助视频和微博把她一直想说的东西说了,不修饰,不辩解。可以想象,她的身上承担了太多隐而未发的情绪。这次,她一股脑儿发了个痛快。

她这个举动,反倒是让人颇为放心,因为她在允许自己释放脆弱。

不管你喜欢与否,这就是真实的我,我不再迎合你了,喜欢我的会留下,不喜欢我的我主动赶你走。拜托,请不要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

被忽略了的艺人情绪问题

为了迎合粉丝期待和公司要求,艺人对外一般都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形象。

不管是不是貌合神离,也要塑造恩爱夫妻。不管是不是健康阳光,都要输送正能量。不管是不是热心公益,都要参加各种公益秀。一旦出现负面新闻,就开始各种洗白,企图塑造一个观众心目中完美艺人的形象。

但是,就算是艺人,他们首先也是人。就算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私下里还是要面对那些处理不了的情绪,甚至,因为是艺人,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比普通人更大。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曾提出的“前台/后台理论”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明星的前台是特别庞大的,普通人下班之后只属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明星这里都有可能成为前台。他有可能被偷拍跟谁吃饭,跟谁恋爱,甚至在国外都能被认出来。

这样一来,让他们可以充电、休息和放松的后台就特别有限,如果他们没有很好的输出压力的方式,长时间得不到精神上的供给,加上强度颇高的工作导致的体能跟不上,很可能让他们整个人崩溃掉。

娱乐圈一直是抑郁症高发的领域。张国荣、陈宝莲、乔任梁、尚于博以及韩国明星郑多彬、韩彩媛都因为抑郁症过早地结束了生命。

不管是工作还是私生活,明星们必须学会时刻保护自己,任何负面的情绪一旦被媒体放大将会造成铺天盖地的重大影响。他们不敢发脾气、不敢吵架、不敢谈恋爱,常年处于紧绷的状态,真的活得很累。

不会哭的人,也不会爱

记得有篇文章说:30岁以后,我不想取悦任何人,我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

孩提时代,我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慢慢地,在与这个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间,我们发现这样的路并不是太顺畅。

哭了,不是得到温暖的拥抱,而是迎来“你真讨厌”“烦死了,有完没完”;发脾气了,不是被关怀“你怎么了”,而是“这么点小事值得发脾气吗”“这么大了还不会控制情绪”;做错了事情,听到的不是“我知道你也很难过”,而是“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甚至是“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或是个人气质,或是原生家庭,或是个人成长际遇的原因,渐渐地,我们开始懂得怎么做才能让别人舒服和高兴,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遇到脆弱、无助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开口,因为,已经忘记了如何暴露脆弱。

一方面,我们觉得别人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理解自己,我们暴露的脆弱,除了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又有什么益处?另外一方面,我们担心,我们的脆弱会赶走身边的人。他们看到这样子的我,还会喜欢我吗?我有如此脆弱不堪的一面,他们该怎么看我呢?

暴露脆弱,求助他人,往往容易激起我们内在的羞耻感。

豆瓣上有人分享了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士兵,从战场上归来后发现,迎接他的比战场还要残酷:家园被毁,爱人背叛,他想哭,可是想起自己是男人,于是他硬把眼泪忍了回去,大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一天,国王要为女儿举行一次比武招亲大赛,许多人踊跃参加,士兵也报名参加了,在比武中他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取得了第一名。虽然过程中他又负了伤,但是他咬紧牙关一滴眼泪也没流。他被带到公主面前时,身上还在流血,他以为公主会把他当成首选,结果公主却直接排除了他。

公主说:“我怎么可能选一个不会哭的人做我的夫婿呢?”

士兵说:“哭是弱者的行为。真正的勇士是从来不哭的。”

公主说:“你错了,只有坚强的人才懂得哭,哭维护了他心中至美至纯的地方,你不会哭并不说明你坚强,你快乐,恰恰说明你已经衰老和麻木,会哭的人还有希望和爱,而不会哭的人却没有,你连哭的勇气都没有,说明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勇士,而是一个懦夫。”

不会为自己哭的人,也不会为别人哭;不会为痛苦哭的人,也不会为幸福哭。而一个不会哭的人,和冷血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该脆弱时脆弱,该坚强时坚强

如果暴露脆弱只会让你觉得羞耻和恐惧,那么有几个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

△ 我害怕暴露脆弱,是在害怕失去什么?

△ 我的内在,是不是对于现有的关系不够信任?

△ 脆弱就等同于不好,等同于负面吗?

△ 我不想暴露脆弱,是否意味着我根本接受不了那个真正的自己?

其实,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适当地对周围的人暴露脆弱,会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可以接近。

这有点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的“暴露缺点效应”。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小小的缺点,不但不会形象受损,而且会使人们更加喜欢他。

如果你一直精神抖擞,正能量爆棚地往前冲,离真实的你越来越远的话,情况都会变得糟糕。要么你不堪重负,遇到重要事件刺激的时候直接崩溃,要么你的身心受到攻击,抑郁成伤。

如果你不想负重前行,不想分裂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再迎合,不再扭曲,该脆弱时脆弱,该坚强时坚强,你的地盘你做主。

相对于某些艺人处处维护自己完美形象不同,小S在节目上一贯比较放得开,也会经常黑自己,其实正是因为她并不塑造完美形象,喜欢她的人才那么多。

这次,她在视频中失声痛哭,完全不加修饰,补刀的微博仍然是这种风格。从她的微博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更加真实了。这其实是爱自己最好的表现。

因为,愿意做那个真实的自己,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脆弱,代表着对彼此关系的信赖,更是真正地看见了自己。

阅+:什么是“暴露缺点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对“暴露缺点效应”的解释是:

一个人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小的缺点——

可使人们感到他也是个普通人,因而会觉得他是比较容易相处的,会消除一些自卑感和压力。

可使人们感到他的真诚和对人的信任,因而会觉得他是可敬可爱的人。

你所全心依托的,恰恰就是禁锢你的所在

樊胜美的启示

电视剧 《欢乐颂2》大结局,终于等到樊胜美和王柏川主动分手。观众们长憋的一口气都舒畅了。

樊胜美这个角色,最开始是五美里最没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明明长得美,人也聪明,但是总是期望找一个有钱的老公,以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

她的目标很单一:在30岁前找个老公嫁了,以图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在22楼姐妹的影响下,樊胜美一直在变。

她从办公室游子换行到金融行业,努力地抓住每次机会,她在向姐们学习认真工作。

她帮王柏川包装打理公司,介绍生意,督促他上进,有点恨铁不成钢之意。

她一次一次拒绝陈老板的礼品,只因不想像以前一样物化自己,笃信着与王柏川之间的感情。

然而,她把自己与王柏川当作一体,指望他能时刻与自己同一战线,却压垮了这个普通男人。

也不能说王柏川不爱樊胜美,他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很多男朋友能承受的。但是,王柏川其实并没有自己和樊胜美想象的那么爱她,也没有那么无坚不摧。

他夹在家人和女朋友之间犹豫不决,会懦弱,也会退缩,缺乏担当。

以房子是否加樊胜美的名字为导火线,樊胜美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问题:她把王柏川当作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却忘记了对方也不过是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而已。

她把自己的人生,赌在了两人的爱情上。

好在,樊胜美终于觉悟了,她明白自己要学会站起来,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城市打拼。也学会了怎么样与无赖的家人抗争。

找个好人嫁了,真的一劳永逸吗?

其实樊胜美一开始那样也没有错,她的价值观符合很多女性自小被灌输的价值观:女人嘛,最重要的是家庭,搞那么累干吗?还不如早点找个好人嫁了。

这背后蕴含的意思是:作为女性,你可以让男人独自撑起一片天,你只要躲在他下面乘凉就可以了。

或者是,女人,如果自己打拼得累了,还可以有嫁人这条路作为保障。

在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里,我们都曾经对此深信不疑。

文艺点的,期待着“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童话,世俗点的,觉得“找个情投意合的人结婚生子”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然而现实往往会给抱有这种想法的人狠狠一击。

晴姑娘曾经是跟樊胜美一样的女神级人物,成绩好、长得漂亮,不同的是,她家境还很好。读大学的时候就有很多男孩子追她,她正眼都没瞧一下,因为当时她已经有个很有才华的正牌男朋友。两人同进同出,形影不离,十分登对。

毕业的时候,晴姑娘本来有机会进入行业知名企业,但是为了跟男朋友在一个城市,她放弃了,追随男朋友,在他的就业地找了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

几年之后,各种现实的不如意让她渐渐变得没有自信起来,加上二人结婚后先生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她渐渐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家庭和孩子上。

单位本有好几次外派晋升的机会,出于家庭考虑她都放弃了,先生也觉得她不宜太忙碌。

后来,晴姑娘又意外怀了二胎,先生坚决不同意她生下来。她觉得奇怪,直到无意中发现先生不仅在两年前已经出轨,而且对方最近刚刚怀上了孩子。

姑娘傲气出来了,狠心离了婚,在父母的帮助下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娃,她辞去了原本就不太喜欢的工作,找亲戚朋友借钱开了一家小型的餐饮店。因为她不怕吃苦,人又长得美,对客人也热情,生意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经历过这一切,晴姑娘说:“我算是明白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想着靠对方。这道理男人打小就明白,可是很多沉浸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女人并不明白。自从离婚了我发现人生由自己负责、自己主宰的感觉真好!”

除了自己,没有什么值得你托付一生

不是因为对感情悲观,我们才不主张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另外一个人。而是,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体验需要完成。

如同父母不能把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女人也不能把人生寄托在男人、爱情、婚姻,甚至是事业上。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要让你的心灵和感情被任何人或事所束缚。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建立另一个宗教,另一座庙宇。”

作为独立于世间的人,我们一直渴望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物质自由,更包括精神自由。然而我们发现,前者难,后者更难。如果你将这么宝贵的生命个体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交与另外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们当然可以毫无恐惧地去恋爱、结婚,甚至是出于家庭的需要去做全职太太。只要我们心甘情愿就可以,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经常听到职场女性嫌弃全职太太没有自我,而全职太太则觉得职场女人的眼中只有自己。

其实,懂不懂个体生命的价值跟女人的身份角色没有太大的关系。

全职太太也有人过得怡然自得,不紧张不焦虑的。因为她们明白,自己的工作难度并不比先生的工作难度低,只是领域不同而已。她们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给家人提供了最温馨的港湾。除了料理家庭,她们还会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生命的乐趣。这种女人,即便是将来先生离开了她,也一样会活得有力量。

有些职场女性,尽管在经济上有一定能力,但在精神层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她们或是寄托于家庭,或是寄托于事业,很少考虑自己的生命价值。她们对于看重的东西,一直习惯于紧紧地抓取和控制。不是想控制下属,就是想控制家人,一旦别人不按照她的需求去回应,她们就会痛苦。同时,她身边的人得不到心灵和行动上的自由,也无法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去生活,其实更加痛苦。

在情感挫折中挖掘自己的能量

为什么女人往往在情感上遭受挫折之后反而容易找到力量突破呢?

因为女人重情,生活把她最看重的“救命稻草”拔走了。她挣扎,她痛苦,甚至快要溺亡。直到她明白,没有人会来救她,除了自己。于是,她索性放松下来,生活给予她的磨难变成了探寻出路的强大动力,原本就蕴藏在体内的能量爆发了。

机会,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

她的生命经验反而因此上升了一个境界。

当然,也有一部分女人,因为遭受情感上的挫折,赔上了自己的整个人生。甚至有些离异的妈妈因为一直对前夫怀有很深的怨恨,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如果你正处于樊胜美和晴姑娘一样的关口,希望你能发现自己的小宇宙。

有些人在痛苦彷徨中,很希望知道具体怎么做。但是,具体的路怎么选,只能是靠自己。自己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有一点可以分享的是,在我接触的大多数来访者中,不管对方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面临什么样的烦恼,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

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这些事,可以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宏大目标,也可以是一件别人认为毫无意义的微小事情。只要是你真心想做的,就是值得的。

生命的体验越深刻,你才会明白生命本身是多么奇妙的存在。

如此奇妙而珍贵的存在,你才不会舍得托付在任何其他人和事上面呢。你完全有能力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明白了这些,并且尝试动手去做,你就会发现,以前困扰你的问题渐渐不再是问题。人生路上那些不如意,一点一点转化成真正的礼物。

阅+:可以依靠,不要依赖

印度知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

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要强行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得四分五裂。

请大声喊出:我需要你

最动人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需要你”。

L是一名单身贵族,最近觉得身心俱疲,年底工作忙,压力又大,几乎天天失眠。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刚下飞机,肚子疼得差点晕过去,打车到医院看医生,后来动了阑尾炎手术,我自己签的字。”

“你一个人去的吗?”

“是啊,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出院了朋友才知道,都埋怨我为什么不叫他们。”末了,他又补充道,“我这人最怕麻烦别人了。”

“哦。”

“我其实很愿意帮助别人,但就是遇到事情却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生怕给朋友甚至是家人添麻烦。可是有时候又特别羡慕那些能跟周边人打成一片的人,而我,没多少人找我帮忙,感觉大家都和我保持距离。”

“我最怕麻烦别人了”,生活中这种表达经常会听到,说这话的人往往有几分得意,可是又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

为什么我们这么怕麻烦他人?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的年代,大部分自己能顺利处理的事情,我们鼓励自行处理,不依赖他人,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人人自己负责,有效地节约了他人的时间成本。

当然,我们这里探讨的也不包括那些需要满足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凡事沉醉于自己大小事情都能搞定的情况。这种人不仅喜欢独立做事情,而且做得开心和享受,无可厚非,只要他自身感觉舒服惬意就好。

我们要在这里探讨的情况是:

自己处理有点困难,别人能介入会顺畅很多。明明在内心深处希望别人帮忙,开口就可能会得到帮助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不开口,事后感觉孤立无援,想改变这种状态又很无力。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呢?

到底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求助我们都开不了口呢?

在与L的进一步沟通中,他说:“我虽然朋友并不少,但是我真的很害怕他们说上班来不了医院陪我,索性就不开口了。”

他的这种担忧在于:

你无法向人求助是害怕被人拒绝。

尽管在你的心目中他们是你的朋友,但是你对这段关系并不自信,你害怕听到拒绝,与其让对方的拒绝来伤害你,不如选择不求助。

这种担忧,在金钱方面尤为突出。

有不少人,需要金钱的时候,不找特别亲近的朋友,反而是找一些不是特别亲近的朋友借钱。

你的内在担忧你们的友谊经不起考验,而被关系稍微疏远一点的朋友拒绝,你没有那么难受。

你害怕以脆弱的一面示人

在交谈中,L回想起一次被公司外派的经历,外国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勤奋,踏实,但是居然一个问题都没有问过。”

实际上人生地不熟的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但他就是开不了口问同事。

在他内在的意识当中,“向人求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在向外说“我搞不定这件事情”,这让他感觉很失败。而这种隐忧,在一些自尊水平较低的人中尤为突出。

一个有较好的自尊感的人,敢于表达自我的需要,即使在被人拒绝的时候,自尊感也不至于崩溃、产生无法接受的羞愧感。这样的人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扭曲自己的真实需求,贬低自我价值。

而自尊水平较低的人,他们通常宁愿自己花几个钟头去寻求一件事情的答案,而不向身边人求教。因为他认为,提问会让人感到尴尬,同时又害怕可能受到嘲笑。于是选择自己默默找答案。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样也许有利于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技能,但人毕竟不是全能的,你选择了不向外发出“我需要你”的信号,其结果很可能就是选择了孤独和不合群(当然,心甘情愿如此的不在此列)。

你在逃避必要的表达和交往需求

在幼时的生活经验中,我们尝试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父母如果愿意倾听,并且对于合理的部分予以尊重,那么孩子容易感到自身是被尊重而且被爱着的。他就会在与父母的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长大之后,也能坦然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给其他人。

相反,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一再打压和忽视,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敢提出任何需求,面对自己渴望的玩具,都不敢表达需求。

也许他会顺着父母的意愿去当一个好学生、好员工,但长期偏离自身意愿的结果就是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在工作中,需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会在潜意识中唤起幼时这种经历的羞愧感,自然也就不敢去表达了。

为了回避恐惧感,他会选择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回避必要的交往,宁愿孤独地自处。

你有一种深深的“低价值感”和“匮乏感”

谈到这个层面的时候,L突然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

他家虽然家境不错,可是兄弟姐妹较多,他既不是明星样的老大也不是父母疼爱的老幺,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父母忽视。

从小到大,他一直感觉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没有价值的:“我不配拥有,我也没有必要去表达,即便表达了也不会有结果。”

久而久之,他有时候会在各种场合里选择遁形,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会希望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孤独、不合群、缺乏明显特征。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刻的匮乏感:从来不敢去问别人要什么,也觉得自己不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陷入了不与别人来往,不欠别人人情的行为模式。

实际上在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与人亲近,渴望爱与被爱。

像L这种性格的人,在外人面前十分随和,甚至是好好先生,因为他几乎从来不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实际上,就像L所说,在他内心深处,他期望别人能够主动地关心他,迎合他的需求,充分地关注、关爱他。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他就会失望,甚至远离亲密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在亲密关系的课题上负担很重。

站在你的角度,也许你觉得你在麻烦别人,其实如果你适当地麻烦别人,对方也有“被需要”的价值感。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在这种相互“麻烦”中,变得更加亲密的。

《蜗居》里面的宋思明说过这样一句话:“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

有时候最动情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需要你”。

请大声喊出:“我需要你!”

阅+:人际关系对于幸福感有什么意义?

哈佛大学的多项研究证明:

“在这所有纷杂的信息和概念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自身的影响要比我们所认为的大得多。这种影响不仅关乎心理层面的幸福,还包括了生理层面的身体健康。”

与更多的知识和财富相比,我们有必要让自己和孩子学会如何去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人生幸福不可或缺的一课。

同类推荐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内容介绍这是一本感恩至深的散文集。著名作家肖复兴书写自己与父亲、生母、继母、姐弟之间的情感交织。在艰苦岁月中,父母、姐姐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作者的关爱,而这份爱又透过作者传递给儿子肖铁。作者还在书中回忆了北大荒的知青岁月,记录下特殊岁月中珍贵的友谊,也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不仅是肖家的故事,也是千万家庭的缩影。书中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文笔、真诚的自省,打动着读者的心。
  • 低头会看到的美

    低头会看到的美

    这本书以亲情、师生情的故事为主。男孩的爱或许更内敛,他们不善表达,时常变成凶恶的小兽。但在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一位重要的人,他/她让他在最孤独的日子里,充满勇气。让他们能够对着手心呵一口气,掷下骰子,大或者小,对或者错,不去计较,然后昂首跟着暖暖的光线走去。是的,总会有收获会在旧日的时光里碰撞,总会有暖梦惊扰着屋檐下一节课的微酣。它告诉我们,花季的天空,不只阳光灿烂,也会有风雨阴霾。这是一个治愈系的故事,会有纠葛,会有退缩,但更多的,是大人对孩子们的宠爱,以及男孩儿们的勇往直前和女孩儿们的无往不胜。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必得贴近身心,贴近灵魂,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零件

    零件

    《零件》一书收集了作者6年来在博客上所发的随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对于该书的出版,杨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们宁夏还没有人将其博客随笔整理成书籍出版,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杨森君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己在有感而发时,将这些感慨记录在博客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翻看过去的博客内容,觉得有些感悟还是特别深刻,故将博客上的内容加以整理,集结成书。
热门推荐
  • 无限境

    无限境

    这是一个不能称为世界的世界,体验过没有尽头的感觉吗。这个世界唯有权和实力,才能主持大局,管理无尽的位面
  • 影客之西域唐门

    影客之西域唐门

    含沙射影、暴雨梨花针、观音泪、阎王帖……唐门小子流落西方,练就唐门武学,成为西方大陆的东方刺客,威震西方,成为传奇,扬东方神威。
  • 叫我人皇

    叫我人皇

    什么是天才?注定成为这世界的颠覆者,俯瞰众生,这就是真正的天才!韩夜衣是修仙门派韩家的弟子,修炼天赋却是零,注定的人下人。但一次奇遇之后,这个天资劣根的少年一跃成为修仙界的天才。拥有者这世界最强大的人皇系统,不论是上古的修炼古籍、还是传说中的各种天地神器、又或者是顶尖强者的下属。人皇,用最简单的方式证明——天地共主!
  • 身体语言密码

    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与识人心得总结撰写而成。作者透过观察,凭借人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甚至包括相貌等微小因素,判断其人内在的品性,以之为阅人识世的“身体语言密码”。
  •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珍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折颜

    盛世折颜

    女将军重生,耿直女!草包太子,撒娇男!他们乌龙不知对方身份,一路甜宠爆笑来袭!她口头语“滚开!不然揍你!”他电眼一眨“颜颜,你舍不得!”她最拿手的就是追着他跑!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气的她跳脚!她最厉害的功夫,凉拌猪耳朵!他最棒的招式,扛人就跑!渐渐的,她的口头语变了“疼不疼?”他甜滋滋的“不疼!”她最拿手的变成了牵着他到处走!他最喜欢的变成每日花样Chong她最厉害的功夫,变成了揉脸颊他最棒的招式,变成了公主抱。。。
  • 首席追妻:总裁前夫,求放过

    首席追妻:总裁前夫,求放过

    三年前,她将一纸离婚协议书甩在他面前,他毫不犹豫的签字离婚。三年后,她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员工,他却成了雷厉风行的商界帝王,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本以为就此形同陌路,没想到有一天传说中冷酷无情、手段狠厉的钻石单身汉会堵在她门口求复合,小萌宝从后面钻出来,冲着她眨着星星眼喊道:“妈妈。”司乐桀表示一脸懵逼,她什么时候有孩子了?……【男女主身心健康√】【女主不白不绿√】【女主性格不定型√】
  • 跨越六个世纪的恋爱

    跨越六个世纪的恋爱

    她生下来就眉心带着淡粉色胎记,那是母亲对她最后的守护,是为了转世几百年后能一眼就被心爱的人认出。她的生活原本普普通通,却被离奇地改写了命运,穿梭于过去与现实之间。她遭遇了一场爱恨纠葛的变故,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挽救了过去自己的命。然而,拯救了过去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她将不复存在,她最终会如何选择,是现在的爱情,还是过去的海誓山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