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7300000005

第5章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第一节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事务性工作,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并非是唯事务论,也不是被动和杂乱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本章尝试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探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模式、事务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和路径,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

一、发展模式

发展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模式,是指某种事务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学生事务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但是发展在学生事务中却占着重要的地位,学生事务的发展是以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管理者发展为主要维度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一个通过克服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社会成熟的异时性,达到三者的一致。[29]以埃里克森和罗杰斯为主要代表的实证心理科学通过对成人和青少年的研究,提出了学生发展阶段理论,一认为发展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每个发展阶段承担一定的任务,解决类似的发展问题。而学生事务管理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成功地度过每个过渡性发展阶段。所以,促进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而学生发展了,也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事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校发展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同时学生事务管理也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指针的。

学生事务管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校的发展是教学、科研和服务各方面成果的叠加,是全体师生合力建设的结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事务的发展,所以学生事务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大学的发展本身包括学生事务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最直接的指引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传播者。[30]他们见证和引领着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是学校发展的缩影。大学的发展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必须改进技术,拓展服务领域。而学生事务发展最直接的动因主要是学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服务项目的增多。新的服务领域必然会有新的技术要求,促进学生服务技术的发展。[31]

学生事务的发展是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显现的,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事务的发展,而学生事务也是以学校发展为指针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如何在众多发展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切实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生事务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当前,在社会和学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事务管理也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

(三)管理者发展

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策划者、实施者和组织者的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中,其自身素质也得到提升和发展;而管理者的发展反作用于学生事务工作,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发展模式中,学生发展、管理者发展、学校发展三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学校的发展。而学生发展和管理者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管理者发展的叠加,学生的发展和管理者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事务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务”定义为:所要做的或所做的事情的总称。学生事务,顾名思义,就是与学生成长相关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和非学术性的事务性工作的总称。在工作中,学生事务管理者须紧紧把握学生事务的特点和规律,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重点,以需求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事务为依托,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以任务为导向

大学不仅是研究学问、传播知识的地方,还是教人崇真、向善、求美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地方。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正如大学教育要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任务展开一样,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事务管理同样要以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任务和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以问题为重点

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在大学期间难免会遇到成长和学习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往往会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也可能成为学校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作为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从学生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入手梳理归纳,针对不同的群体和问题开展分类引导,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化解问题、缓解矛盾的过程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以需求为目标

需求也叫需要,组织行为学将其定义为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需要是推动个体和集体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社会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知识和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知识产生者、传播音和人才的培养者,大学必须为根本上满足国家与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提供服务,大学也因此才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环境。[32]学生事务管理者应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社会人才需要和学生成才的需要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三、过程模式

学生事务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狭义的教育(也叫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它是每一项学生事务工作、环节和活动的叠加和延续,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培养人和影响人的过程。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投入,注重互动,注重设计,注重过程的反馈和成果的巩固,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一)注重投入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学生就如娇嫩的花朵,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浇灌,方可茁壮成长;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只有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时间和成本,才可能培育出丰硕的成果。

(二)注重互动

大学不能回避学生非学术活动或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它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互动、平等协商以及与有关各方的合作。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学生事务管理者只有注重与学生互动,才可以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以在学术与非学术的互动中找到教育的支点,在学生、专业教师、管理部门间搭建一座桥梁。环境生态学者认为学生与大学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成长中的个体和其所处的环境两者是渐进的相互调适和认同。[33]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来源于个人和环境的互动,高质量的学生事务管理同样源于与环境的互动和融合。

(三)注重设计

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出色的工作需要计划,成功的教育活动始于精心的设计。学生事务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作用于管理对象——学生的。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实现实效性、高效性,对学生有感染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就离不开对学生事务工作的精心设计。这个设计,通俗地说,就是计划或方案;形象地说,就如影视作品的脚本或剧本一样,是统领全局而又详细具体的蓝本,是作品开拍的前提,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基础。这里我们把学生事务管理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工作、事务性工作、咨询服务工作、课外活动等统称为教育活动。而对活动的设计包括对理念和目标的设计、实施过程的设计、活动细节和追踪评估的设计。

学生事务管理的活动方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范围广泛。对于不同的活动,可采取不同的追踪和评估的设计。一般而言,对于一次性的教育活动,可采取直接的反馈手段,如随机采访、抽样调查、数据对比等;对于历经一定周期和时间的活动,尤其是品牌活动,可设计活动追踪和评估,纵向对比、归纳分析的方法。对于直接、显性效果的追踪要及时、快速、准确,对于间接、隐性效果的评估要延续、积累、客观。我们只有以辩证的思维,多层次、多维度、多方位地对活动效果进行有计划的追踪,把显性的和隐性的效果、直接的和间接的效果、近期的和远期的效果结合起来,才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事务管理的成效,从而推动今后的教育活动的改革创新,以期有所突破和进步,最大限度地服务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特点与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完全学分制的实行、网络文化及多元文化价值观对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形成的冲击,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人本关怀与人文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诚信、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相对滞后,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当前国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所要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2007年,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开始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管理方式转变

学生事务管理逐步实现了由“管理”到“指导、服务”的管理方式转变。随着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广泛应用,实践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的精神,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以大学生宿舍为主体的党团组织活动载体应运而生,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逐步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二)实行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管理理念

《纲要》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首先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突出强调创新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事务管理内容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咨询指导服务、学生资助、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创新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纲要》倡导高校进行启发式教育的创新教育,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时间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面临网络多元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纲要》提出,高校要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与管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

(四)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

机构设置上,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纲要》指出,高校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这一规定打破了党政合一、党政共管的管理体制,为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五)工作经验不足、缺乏相关培训

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呈现出一批高学历、多领域专业人才,但仍存在欠缺相关工作经验的缺点。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批高学历人才投身到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来。他们多为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的硕士或双学士,为学生事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队伍的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缺乏相关培训仍是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一大缺陷。

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事务管理的观念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直处于经院式的教育“大围墙”里,工作的开展更多地依靠经验和习惯去完成,更多地依赖直觉进行判断,更多地服从于上级安排和行政指令。学生管理者意无意地将学生视为接受政治思想观念和价值伦理规范的容器,强调政治,强调培养接班人,强制约束和思想灌输。学生管理具有随机性、主观性和服从性等特点,科学性不强,专业性较差。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增多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领域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宽和丰富。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现实问题,高校的学生管理必须改变原来“管理本位”的思想,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当然,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目前高校办学和管理方向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学生始终无法被真正摆在学校的中心位置,所以对于学生工作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认可就显得更为艰难。观念不到位,成了目前学生工作与现实需求最不适应的方面之一。

(二)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不稳定

学生管理工作所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是各个方面的,日常事务也非常多,管理人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而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中,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他们工作任务繁重,思想压力也比较大,工作上没有时间界限,时常被“苦、累、难”等问题困扰,同时他们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扶持以及培养,其内心容易导致失衡,很多人不愿意在此岗位上长期的工作,经常是干两三年就会跳槽,还有一些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转到教学岗位。最为严重的是,学生管理人员虽事务繁杂、任务重,待遇却相对比较低,付出和回报脱节,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管理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表现出明显不适,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管理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在高校的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是“大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不断地被强化,另一方面是“小德育”(即道德教育)的概念不断被弱化。很多高校强化的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但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却被一定程度的弱化。调查中也发现,部分高校的学生教育内容还没有完全覆盖到研究生,各高校投入的精力、人力和资源也相对不够,一些高校依然沿用研究生人数较少时的教育管理方式,多数高校在院、系层面上还是研究生、本科生放在一起管理,只有少数知名大学在院系基层设置了独立的研究生工作机构。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网络平台的建设还滞后于其他领域的建设。虽有不少高校设立了一些红色网站,但对学生影响力还不够,远远不能对学生的网络生活造成影响。网络技术在高校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与学生的需求还存在很多差距,高水平学生网络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

(四)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尚需充实

目前,高校在助学服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学生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内容、方式、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全程化、专业化的服务机制建设有待加强,关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指导和服务有待补充,团体辅导基础上的个性化指导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同时,各高校目前的学生服务机构还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服务意识需要不断加强,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应不断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实质要更贴近学生需要。

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消极性的目标层次,大多从心理咨询服务入手,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补救性教育和服务,而忽视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职业心理辅导、素质扩展训练、个人发展生涯规划等发展性辅导和服务涉及较少,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没有完全、彻底的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服务功能。此外,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普遍缺少心理咨询的相应技术设备做支持,造成目前心理咨询工作过于依赖心理测验和心理分析的现状,且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员参差不齐,咨询服务的规范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不一,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一,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应有的本土特色和中国化探索,这些都客观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

部分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层次不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看,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对象大都局限于毕业生,而忽略了广大的非毕业班的大学生群体;就业指导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就业服务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办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数量与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高校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忙于就业信息收集等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就业指导专业背景的不多,无论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和效果不理想。

(五)学生个性发展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内部秩序,旨在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社会化,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偏重社会本位,忽略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点、不注重个体成长经历,只是依据社会、经济或是企业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某一定式和共性的人才,以突出其竞争力,但却影响了学生的个性、特性和创造性。

据调查,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学生最直观的体验是比起学校和校领导来说,辅导员更能给其个性化的服务和帮助,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与学校层面的决策者和校领导的接触太少。而且由于交流的匮乏,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学校稳定,而不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这一方面由于目标制定过程中没有学生参与,因此既不能使学生理解管理目的,也没能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要求,只是行政机构自上而下的执行;另一方面,没有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只追求学校短期的、显性的稳定发展,却忽视了学生长期的、隐性的自身发展。

(六)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及其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专业化

高校招聘辅导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从岗位需求的专业基础来考虑。对于辅导员的招聘高校也采取了多种方式相结合,主要分为公开招聘为主,博、硕士生推荐等方式为辅的模式。对于辅导员的招聘学校有着比较公平的选聘,但对人员选聘的知识结构上并没有考虑过多的却又是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相关学科基础,是否具有较好的沟通的技能等能力方面却没有考虑。由于招聘的人员本身就很年轻没有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职后也没有系统的培训,那么必然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根据人能的能力不同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等,班级管理的差异和对学生帮助的水平也就自然不同,如果学生工作中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工作就不可能整体提高。作为领导机构学工处本身就作为一个行政机构而不是一个教育机构,对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并没有引导性功能,学生工作处只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自然对辅导员用负激励的制度比较多。对于学生事务管理者来说本身的管理制度也是有问题的。其一,对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有效的制度,专业的管理人员晋升制度。其二,没有管理人员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因为管理人员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很多人员本身在入职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和学生工作相关的知识。学生工作处现在的培训包括简单管理岗前培训,入职教育,但在技能培训方面几乎是没有,学生工作处对教育、管理、心理方面的知识本来就知道的很少,他们自身的工作经常对于学生工作也没有真真的帮助,而且他们也是不是教育专业出身。辅导员对自身的发展教育以脱产与半脱产的形式完成的,继续教育学的专业和目前从事的工作也没有很大关系,选拔优秀辅导员攻读与从事行业相关学位几乎没有,而且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还十分的不成熟。再者,如果制定考核制度的人对行业的本身都不够了解,那么建立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奖惩机制就对教育学生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考核来说,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和辅导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学校是需要安全稳定的,学生工作是主要讲究安全稳定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一部分学生,学生事务管理就是为了学生学习更好的服务,但是考核上并没有对这块的成绩挂钩;对考核不称职的辅导员的处理方式,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批评和调离工作岗位的方式。目前,对于具体的奖惩处理细则做明确的条文规定也仅仅是从管理的角度上,对教育的考核无法形成细则。所以我国高校对从事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奖惩机制还尚不健全。最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尚未完善。许多高校并没有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方法,工作几年后工资福利没有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由热情转到失落,逐渐失去了归属感。[34]

(七)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作为“受经济发展制约”的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然走向国际化。为了培育高等教育市场的新形势,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市场规则,实行开放的多元化办学机制,高校也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课程体系。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但是,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并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量的变化,而是规模、结构和性质方面的质的不同,学生群体的异质性程度显著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开放环境,要求高校下移培养重心,注重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在注重全体学生获得知识和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注重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人才选拔和测评的标准不再仅仅依靠考试和学术成绩,各种非学术的标准纳入测评体系;强调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张扬的个性。同时,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和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的权利主体,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学生的消费者意识开始产生并有扩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把高等教育视为通向较好就业、增加收入和社会流动的途径。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高校管理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群体的变化,使学生管理产生了不适。

(八)高校依法、科学、规范管理的水平有待强化

当前的学生管理中,学生要求平等参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学生对于自身权利的认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当前,部分高校虽然规范了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不强,造成了一些学生处理事件因学校处理程序不规范、证据不充分而使学校败诉。此外,各高校虽然完善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者作为管理者、教育者的色彩仍然太浓,习惯把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为思想问题,并针对单个问题而面向所有的同学进行训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生与学生工作者之间的矛盾,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学生工作测评体系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测评体系主要针对学校对学院学生工作的测评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在学校对学院学生工作的测评中,评估人员一般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学生工作部、团委)、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组成,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既作为评估主体参与学校评估,又作为评估客体接受学校评估,这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二位一体”的矛盾、冲突是无法回避和解决的,在评估中,由于测评没有学生和学院教师的参与,学校评估人员只注意各学院是否按规定完成了工作任务,不太关心学生工作在学院人才`培养中是否发挥了作用,是否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这种单一的工作评估从管理者角度出发,不利于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育人积极性,也不能满足学生工作绩效评估的要求。在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中,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尺度,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所占的比重不大,在评价方法上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重表象不重实质,而评价得分又成为决定学生能否评优、能否保送研究生、能否获得奖学金、能否优先推荐就业的唯一依据,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并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脱节。

(九)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大部分由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负责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管理管理一般由三个部门组成[35]: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就业指导等日常的行政服务工作以及学生日常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高校团委,主要是负责学校学生会和各个社团的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对于学生的管理高校采取的是由校院两级共同管理的方式。学生工作主要是由学工处和校团委共同组成作为学校的层面。学院主要由院系书记、学工小组和辅导员共同组成。院系学生工作组既接受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校级职能部门的指导,又接受院系党委书记、院长的行政领导。院系一级层面的学生工作,更强调综合性,面对的是各个部门的事务工作,也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先遣部队,直接面对学生工作,而学校一级,更多地强调专业性,其下属的机构分别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帮助与服务。这种管理机构与体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问题,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这种体制也凸现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如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层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学生管理处合二为一,都容易造成学生的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淆不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行政管理部分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有了不同的观点,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

1.价值取向影响学生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一直以来坚持尊师重道思想强调学生服从教师安排和学校的管理,个人利益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的需要和服从组织、社会的需要。在学生事务管理上以社会价值作为指导、以学校利益为主,没有对学生进行性格上的区分,对所有的学生管理内容、管理的方法都是统一的管理模式。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对学生严格的住宿制度、约束行为的上课点到制度等这样的规范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学生发生任何人身意外。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我国确实培养的大多数大学生循规蹈矩在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但正是这种教育和管理理念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没有什么创新能力,渐渐的学生自己本身不愿意去思考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个人的主动性,始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上高中的这种填鸭式教育始终不能改变,到了大学以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意识很多同学没有,进而造成大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枯燥、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造成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始终落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事务管理制度需要民主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强调自身权利、民主权利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使得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在学生当中执行力不强,制定的校规和法律规定有一定的冲突,如现在法律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等。高校逐步把校规和法律接近,进行依法治校的原则。为了对高校的学生工作更加规范,我国教育部制定了诸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把学生工作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这也间接的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各高校的事务管理人员往往重视管理而并不重视服务,法律意识不是那么强,学生事务管理更多地通过自始至终的压迫式的管理,各项法规、法律形同虚设,没有重视学生的民主权力,那么学生在管理当中就不能作为一个主人的方式促进管理,这样对于学生管理是一个弊端。

3.旧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信息沟通不畅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党政一体体制,学校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责任制,各个学院也由各个学院院长负责,学生工作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主管,这种多层级党政共管的学生管理体制,导致了学生工作信息沟通不顺畅。校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学工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助学贷款中心等主要部门,负责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学生工作处日常的学生工作是负责奖、助、贷学金及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校团委主要负责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本科学生的录取和大四学生的就业工作由招就科负责。各个学院都设立了学工办,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入学、日常管理、奖助学金的发放、学生就业等内容。学院的书记主要负责学院的党务工作,学院副书记有多名,分别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等工作,学院学生工作主要由学工办负责,而各个班由辅导员负责,学院的分团委书记负责学生的活动。机构设置实行从学校到学院的分层级管理,由专职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育、管理,行政功能效应得到加强,学生工作处直接面对学院副书记,书记面对辅导员,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形成网络,使学生工作渗透高校学生中去。如果大多数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其他同学负责,有利于面对现在日益复杂的学生工作。现在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由多个层面组成,学生工作的信息不容易全面掌握,也不容易快速的得到。比如说学生就业与教学存在冲突,学生需要出去实习,而学校有教学安排,这个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学生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把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按照服务的内容做成专项的服务,这样对一个专项的问题了解的就越来越多,也就能够越来越专业。把所有的学生问题都给辅导员,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学科,而且对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多层不容易专业化,也不利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反映的掌握。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如果得到出现问题的学生教育背景和行为方式可以更好的预防,也可以更好的研究,但是学工处只是作为突发事件处理,并没有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但是它的权力更大,占有的信息更多,辅导员占有的信息更少,而真正需要这些信息的是辅导员,所以组织的多层次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管理层次多,容易导致各层级职权不容易结合,学生管理人员多导致机构庞大,学生管理工作与市场没有交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趋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随着人力资源开发概念深入人心,并逐渐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应承担起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个重任,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成长创造各种条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虽然不同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它却是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

孔子说因材施教,当今的人力资源开发也应以人为本,最大程度的挖掘个人发展潜力,将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发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发展中始终都是围绕“以学生为本”来演进的。由此,我们在投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前,首先要明确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细致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根据其内在需求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和管理,将适时引导与多向交流相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将集体教育与个别引导相结合。

1.树立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好大学生的利益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是我国高校办学的理念强调的。我们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简单地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因为学校的各个部门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但是取得的是往往适得其反的结果——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树立服务意识,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最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是学生的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上关心学生的就业,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生的就业要紧跟着市场的选择。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该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市场的信息,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与服务。树立服务意识还必须体现在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服务上。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些学生最关心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生才有可能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中健康积极地成长。

2.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体系

要注意好让学生积极地自身参与到管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在管理工作中学生从属与被动的地位,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只有能够激发其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样是完全不利于学生对被管理的那种逆反心理的消除,从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无法实现。过去,高校一般都实行的是学生工作部(处)直接领导下的、以学院辅导员为中心的,较为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甚至后的现象,这样就使学生工作部处于一种从属被动地位。针对这种模式下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的现状,学生事务管理中应该推行以学生工作部为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调节的,相对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自主管理方式。学生这种方式下具有本身既是管理者,他们又是被管理者的双重的身份,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学生能够极大地积极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我管制约束的能力能够显著增强了,他们在锻炼了自己的同时也进行了其他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制度和体制

1.依法治校,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制度

高校在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形势下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权利与利益的关系在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也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树立依法治校意识的强化是要求。在新时期,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依法治校与制度管理的意识。依法治校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调节规范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法律与规章制度。所以,高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及规章制度,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行使有效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也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2.优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体制

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但是围绕这一目标如何来构筑有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学生工作模式是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36]。学生事务管理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是全方位对在校大学生的管理,需要理顺关系,协调一致的各部门,形成合力地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适当放权。当前实行的校、院(系)、班的三级管理是校、院(系)、班高校事务管理体制,都应担负起对学生积极地进行双重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责任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建设与强化其组织协调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机构的功能,理顺职责和权限关系学生事务管理的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所以,既要督促学院职责充分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又要让学院拥有必要权利,这样才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是为了能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以及高时效性也要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

(三)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

纵观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一批专业事务管理人才。他们有着专业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也为他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生涯发展路径。因此,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对提升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明确高校学生事务是一种终身从事的职业。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在人事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工作系列岗位,实行独立的系统内岗位分级制,制定各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晋升标准及相应岗位待遇,与学校教学、科研等系列区别出来,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梯。

培养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型人才。学生事务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社团、各种课外活动、文体娱乐、经费资助、学生心理卫生、纪律和法律、健康医疗、就业指导和学术支持等,可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尝试开辟学生事务方面的专业,为学生事务管理及科学研究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也可吸收具有广泛专业基础的人员攻读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学生事务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逐渐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加强专业系统培训。专业人员的培养应纳入高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可以建立专业人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高校要积极选拔推荐优秀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鼓励和支持他们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四)逐步形成校际学生事务管理合作监督机制

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特点建立校际学生事务发展联盟,为共性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事务服务标准的制定与修正等搭建校际间桥梁与平台,形成良性发展的合作监督机制。机制的建立对整个学生事务行业的个体或群体的发展,加速并引领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进程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与引进的关于“领导力发展”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不同,本书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文化情境、采用跨文化视野系统研究西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如其所是”回答英美语境下“组织领导力发展是什么”和“怎样发展组织领导力”两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汉语世界第一个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框架——它为宝钢集团、中兴通讯等跨国企业所认同,具有十分显著的实践价值。
  • 让你的品牌脱颖而出

    让你的品牌脱颖而出

    通过本书,你可以学会如何给商标取个好名字,如何更好地利用商标,以及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本书还讨论了关于公司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本书内容均附有各类真实实例,作者将在本书中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从新视角看待旧业务,如何创造新业务,如何让媒体主动帮你免费推广等等。本书不仅能帮你省钱,还能让你避免那些让你头疼的麻烦。因为作者的大多数演讲和讲座都是在爱尔兰,所以书中举的很多例子都以爱尔兰为例,但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富人积累财富的能力这么强?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秘密的法宝?这本书集合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六本致富圣经。全方位为您揭秘获得财富的秘密。
  • 快乐领导

    快乐领导

    不是成功才快乐,而是快乐才更成功。领导生涯既是难忘的职场经历,更是积极愉快的美好心理体验过程。做一位有作为、有业绩、有能力的领导者,更需要做一个具有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领导者,这是领导获得威信威望、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胡月星著的这本《快乐领导》以健康心态为主线,以快乐领导为主题,就领导如何感受快乐、赢得快乐的话题内容予以深入浅出的阐释。书中所汇集的篇篇文稿,犹如颗颗五光十色的彩石,勾画出快乐人生的美丽图案,令人欣喜,让人回味。
  • 王牌店长王牌店员(大全集)

    王牌店长王牌店员(大全集)

    不仅可作为店长和店员工作中的常备书籍,而且也是一本提高店长和店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教材。《王牌店长王牌店员大全集(超值金版)》分为店长的素质与职责、店员的素质与职责、职业形象、服务技能、口才技能、成交技能、促销技能、顾客关系维护、员工管理、团队管理、店面日常运营管理、物品采购管理、店面卫生知识、店面安全与防损知识、设备管理与财务管理等几大部分,对店长和店员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热门推荐
  •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本书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实用性强。共分7章:日常交际、时尚生活、饮食、运动和休闲、交通工具、快乐闲谈和情绪情感。本书对具有中低层次英语水平的读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大有帮助。
  •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全美备受欢迎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之后,用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何令故事扣人心弦?《复仇者联盟》中的打斗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许许多多的框究竟有何含义?全书从电影的“语法”写起,讲解电影的画面、框架、剧本、配乐等,并结合经典影片与流行影片论证,所选片目主要来自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观影爱好者,升级为电影解读家,并获得丰富知识和奇妙体验。
  •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和心阙合写】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的炮灰女主角,被一个神、一个魔折腾过来蹂躏过去的故事。朱懒懒说:如果这也算桃花,那都是烂!桃!花!
  • 夫人总是想和离

    夫人总是想和离

    锦城最尊贵的顾先生迎娶了云家那位从小在乡野长大的废材丑女。婚礼次日盛传,云家那个土包子威逼利诱让顾先生娶了她!对此,顾千肆出来辟谣:“是我威逼利诱。”最初他说:“棋子而已,总得把网织牢了,才能让猎物无处可逃。”后来他说:“云鹿是我名正言顺的妻子,谁跟她过不去,就是跟整个顾公馆过不去。”最后他说:“你再和姓苏的眉来眼去,信不信我修理你!”身后飘来小女人的声音:“你要修理谁?”顾千肆一本正经:“夫人,我是觉得门口那两颗胡杨树该修剪修剪了~”娇俏小公主X妖孽大魔王【民国文】
  • 顾影帝是我的

    顾影帝是我的

    你认为的偶遇,其实是我为了多见你一眼,创造出来的。
  • 自我成长的力量

    自我成长的力量

    丛非从近年来最具影响力、历经考验与实践的45篇精选文章。本书内容结合读者普遍性的困惑,以亲密关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安全感、成熟的人格、自我发展与完善等不同的主题,发表了作者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作者对大众的心理困惑有准确的把握,对人的情感、认知有深入、系统的体察。语言冷感而幽默,阅读感轻松。但内容本质理性而温暖,动人且充满正能量。45篇成长主张使我们可以觉察自己、改变自己、活出自己,收获更好的命运!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古今中外,绵绵数千年,在人类政治史上,政变夺权如同上演的历史活剧总是一幕接着一幕。围绕国家最高权力这个魔杖,不知有多少人曾禅思竭虑、拼死搏杀,也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和新朝崛起。而这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恐怕也不会绝迹。因而,后人可从一幕幕政变悲喜剧中得到教训和启迪,也可从政变的幕后考察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道、社会演变进退快慢的奥秘等。
  • 少男

    少男

    小陶阿姨踅进来的时候,小九正在给一个客人做“全身”,直到她进来了,站在了他的身后,他还浑然不觉。小陶阿姨伸出胳膊,环住了小九的腰,把脸俯在他的后背上,悄没声息地问,什么时候……能做好?小九僵住身子,压低了声音,央求道,小陶阿姨、小陶阿姨……客人趴着,脸埋在按摩床的透气孔里,瓮声瓮气地问,怎么了?这就够一个钟了?小九慌忙动作起来,一时却不知该往哪里用力。客人不满地挪了挪身子,哼了一声。小九从平原深处一个名叫“衣桥”的小村子来到省城,投奔开推拿诊所的表舅陈安堂,到今天正好是三个整月。
  • 战争大法师

    战争大法师

    当一张卡可斩万千星辰当一副牌可演地水火风“循环已成,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