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700000036

第36章 节饮食,和五味(1)

食物是人体后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饮食调养或叫调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天补。意思是说: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自然的力量大于食物的力量,食物的力量又大于药力。所以养生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顺四时)的基础上,注意饮食的调补,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七分养),单凭药物的力量(三分治)是微不足道的。当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无忧,然而,饮食丰富带来的健康问题逐渐突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血液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成常见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代人寄希望于发明某种“药物”来抑制三高症,寄希望于支架,支起变形的血管,这也是亡羊补牢之法。纠其原因在于饮食丰富了,现代人不会吃了。

《黄帝内经》中描述的2500年前:“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现代医学的“病从口入”观,一般从饮食不洁、吃进有害菌引起疾病而言。

从中医养生文化的角度看,“病从口入”观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吃得不及、吃得太过、吃得不符合阴阳五行规律就会生病。所以,把饮食放到《黄帝内经》

养生思想框架下考量,属于“节阴阳”的范畴。饮食提供建造身体的材料和能量,节阴阳就是节材和节能,符合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研究健康饮食涉及什么时间吃、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等多方面问题。

现代营养学从生物化学层面给出了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进食量标准,这些定性定量非常“科学”的方法,因人的体质不同、生活条件所限,落实到百姓生活层面却困难重重。因为对食物不分寒热属性,就不适合每个人,这涉及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规律的问题。笔者不想对现代营养学褒贬是非,只想从《黄帝内经》

养生原理的角度,谈谈饮食要服从阴阳五行之理的学问。

一、怎样使三餐进食符合五行规律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kuí)度以为常也。”

这段经文指出了饮食入胃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必须符合“日四时”五脏阴阳的要求。如今,一日三餐已成地球人的习惯,是人类适应一日四时五行运动的结果。按子午流注规律,一日三餐随着一天内自然阳气的“生、长、化、收、藏”的节律,为人体及时补充能量,来保证体内阳气生、长、化、收、藏与自然保持同步。从一年四季养生原则看,吃应季食物,是与自然保持同步的基本要求,比如春吃芽、夏吃苗、秋吃果、冬吃根实,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这些大原则的基础之上,把握好每一天,就是把握好每一年的关键。

(一)早餐吃好利于生

早晨正是自然界阳气升发之际,人体寅时肺气宣发肃降,卯时大肠经气“收津”工作旺盛,完成排便。此时人体内水分经过一夜的呼吸耗散最为缺乏,也是一天内需要饮水最多的时间。根据需要可饮水300~500毫升。辰时胃经工作旺盛,是人类进餐的生理需求时间,此时自然界阳气还较弱,所以要吃好,为身体阳气生发提供能量。这个“好”指的是有营养,还要好消化,但不能过饱。过饱气血集中于消化食物,会使人大脑缺氧,上午犯困,影响工作状态。

(二)午餐吃饱利于长

巳时脾经工作旺盛,对食物充分运化,为上午工作提供充足能量,需要补充一定的水分。到午时,自然界阳气正隆,是万物“长养”的时间,心经输送血氧高峰,此时早餐食物能量用尽,人体感觉饥饿,需要补充能量。这时自然界的阳气旺盛可以帮助人体消化(腐熟)。因此午餐吃的种类也可适当多样,需要适当吃饱。经多年观察,儿童、青少年及体力劳动者,早餐、午餐可以适当吃饱,对于老年人和体力消耗不大的人群,还是八成饱为宜。

(三)晚餐吃少利于藏

未时小肠经工作旺盛,对早餐、午餐食物残渣泌别清浊,清者归脾,水液渗入膀胱,糟粕归入大肠。申时膀胱经工作旺盛,此时自然界阳气开始收降,天气转凉,肺经随之肃降,人体通过排尿排除身体多余的热量,为酉时肾精收藏做好准备,此时需要补充水分,以帮助膀胱泄热。一般在酉时末(19点)进晚餐。晚餐时太阳西下,阳气收聚,人体胃的消化能力随之减弱,吃得过饱,食物在胃中发酵生热,造成“胃不宁,夜不安”,影响睡眠质量。所以晚饭要吃少,还要易消化,一般以粥食最好。进食量以夜间不被饿醒,早起适当运动,就有饿感为宜。

(四)人们三餐与五行规律的矛盾

1.吃与睡矛盾突出,人体伤精耗气

人类的饮食问题,同样与电的应用不科学有关。由于夜生活的丰富,人们习惯了晚睡,早晨就起不来,每天早8点上班,部分人甚至7点半才起床,早餐自然没时间好好吃,或因少阳不生郁火填胸吃不下,久之会气血亏虚。如今根据人类夜生活丰富的需要,有人建议把早晨上班时间改为9点,看来人类真的“以妄为常”到了极点。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多数上班族中午进餐时间短,选择“凑合”。到晚上,多数家庭晚餐丰盛,夜生活丰富,有时宴请宾朋大吃大喝,摄取高能量食物太多。

人到睡觉时,会因过了最佳睡眠时间和饱食生热,阳气不得收藏而难已入睡,到精疲力尽时,又会清晨昏睡不起,致使肝气不得升发,郁而化火,脾气暴躁,伤害肝肾。总之,一日三餐中,早晨、中午两顿不吃或凑合伤气;晚上大吃大喝耗气,如此恶性循环,耗伤人体精气。气虚形就散,这是有些人体胖反而气血亏虚的主要原因。

2.进和出的矛盾,是现代病的根源现代医学从化学角度看,吃进而排不出的物质不一定对人体有毒。中医学把人体需要排而排不出、影响人体正常代谢的物质统称为“毒”,这是中西医学对身体毒素的不同定义。营养过剩,可以转化成脂肪使人体发胖;转化不掉又排不出的物质,造成血糖高、黏稠、血脂堆积等,是导致现代生活富裕病的元凶,从中医角度看这些都是“毒”物,是需要进一步利用或排出的物质。

吃的问题完全由人体主观控制,排(大便)的问题主要遵循子午流注规律。

人管吃,管不了排,这可能是天地节制人的食欲以“好生(节约资源以便养活更多的人)”的杰作。试想,如果人能够想什么时候排就什么时候排,很快会把地球资源吃枯竭的。

中国古人从2000多年前就把如何吃为我们搞明白了,可惜现代人“喜新厌旧、崇洋媚外”,把好东西当“垃圾”一块儿扔掉了。说玄一点,人类已经“进化”到不知“道”为何物、不会吃饭了,把吃出来的病,习惯于交给医生处理,寄希望于药的发明,解决人类的所有健康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在大吃大喝已形成风气的时候,在我们身边的老寿星们,演绎着“得道者昌”的鲜活故事,让我们看到希望。

二、《黄帝内经》归纳了智慧的饮食原则

(一)中庸的原则

从饮食的角度理解中庸,就是纠正饮食不及和太过。

1.不及是吃得太少或不吃

不吃早饭会使胃酸伤胃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久而久之会使人气血亏虚,伤害身体。唐代药王孙思邈讲:“一顿饭不吃气虚,两顿饭不吃气已伤矣。”感觉饥饿而不进食,人会心慌、自汗,这是气虚阳不守阴的表现。如果人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会不断地消耗肝脏贮藏的糖元,所以用饥饿法减肥,会严重伤害肝肾,影响身体健康。

2.太过就是吃得过饱

“脾统血,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脏喜燥恶湿,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黄帝内经·痹论篇》中说:“饮食自倍,胃肠乃伤”。

吃饭撑得肚皮饱胀,伤脾、伤胃。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脾胃胀满不思饮食,是上一顿吃多了或“胃痞”之证,可暂不吃饭,感到饥饿时少吃一些。反之,腹胀时还硬要吃饭,会使病情加重,难以治愈。正常人吃多了会增加脾胃负担,消化不了的食物就会在胃中发酵,生热灼胃,使胃火上炎,小肠、大肠生热,发生口臭、口唇干裂红肿剥皮、溃疡、牙龈肿痛等实热证,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经常吃得过饱会使人体气血亏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吃饱了容易使人困顿。

医学的解释:饭后气血集中在胃消化食物,造成大脑暂时缺氧而犯困,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成年人,小孩很少见,说明成年人的气血已亏虚。有些肥胖的人又能吃又能喝反而身体亏虚,吃饱了浑身没力气,必须躺一会儿才有精神,说明吃得太饱也会伤气血。原因是人体消化吸收、能量转化、废物排泄等等都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又因为消化吸收效率不高,食物转化的能量与用掉的能量抵消,甚至出现负数,劳累了脾胃,伤害了气血,久而身体更虚。

经常吃得过饱影响智力发育。儿童饱食生热,头昏脑涨犯困、躁动,精神难以集中,影响学习效率;儿童过量饮食,身体发胖,行为懒惰,不思进取,久而久之,与同龄人相比智力低下,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把孩子撑傻了”。家里养个小动物,如果经常给它吃饱都会肥胖得不愿动弹,猫也只会睡觉,不捉老鼠了,也会得与人一样的病。如果掌握给它吃七八分饱,就会表现健康的生机和活力。

其实人也一样,经常吃得太饱,不仅容易生病,也会失去斗志和进取的活力。现如今人们吃喝不愁,生活条件优越,好吃的、爱吃的、时髦的垃圾食品优先满足孩子。父母如此,祖父母们更是看着孩子们吃得越多越高兴。他们不知道正在为未来的亚健康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正继续演绎着“教授的儿子将来是锅炉工,锅炉工的儿子将来是教授”的循环。

3.饮食也要守中庸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一日就要吃三至五顿,少量多餐。俗话说的“早饭吃好”,讲的是营养质量;“中午吃饱”,年轻人可以,中老年人最好是七八分饱;“晚上吃少”就是防止胃中积食所造成的生热伤气等问题,晚上吃得过饱使人难以入睡,或使人发胖。“胃不宁,夜不安”,晚饭的不及或太过都会使胃不安。晚饭应掌握在睡前不饿为原则,根据情况不吃或少吃(稀饭或菜汤),都是正确的。

饮食的中庸原则是克服不及和太过两个方面的偏颇。饮食不及会造成气血亏虚;吃的太饱就会营养过剩或伤人气血使人害病。《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这里讲的“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就是人体发胖、静脉曲张、长痔疮,这都是人经常饱食习惯的结果。

4.人如何掌握进食量

现代人饮食极大丰富,由于美味诱惑和人的杂食性,使人难以掌握进食量。

现代科学根据人体代谢规律,计算出每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大体用量,但在实践中难以掌握。正如前面所说,科学的发展,反而使人不会吃饭了。中国人自古以“衣能遮体,食能饱腹”为最基本要求,吃五谷杂粮也能身强体壮,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脾胃。相信科学再发达,人们也不可能每顿精确计量后再吃饭。那么,正常人如何掌握吃饭的量呢?

推广我的方法非常实用:以吃饭之前感觉略有饿感,证明上一顿饭吃得适量;没到吃下一顿饭的时间就饿了,说明上顿饭吃少了;如果饭前不饿,就是上一顿吃多了。再根据食物的易消化程度作适当微调,一般人很快就能掌握合理的进食量。

实践证明,这个调整方法简单好用,一用就灵。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饭后无嗳气、食嗅,否则就是吃多了;饭前不思饮食,腹满,嗳气、食嗅,不是因为上顿饭吃多了,就是病态了。

据现代科学观测,人在进餐五分钟之内味觉敏感,可以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过了五分钟,味觉就差了。通常人吃饱了反映到大脑的感觉要迟到1~2分钟。所以吃饭过快的人,感觉饱了的时候停食就已经晚了。青少年阳气足、活动量大、消化力强,吃多了会很快消化掉;中老年人阳气已虚、活动量小、消化力弱,吃多了就会感到“撑心胀肋”伤害脾胃。所以吃饭要提倡细嚼慢咽,感觉七八分饱就合适了。

5.“现代病”大多与不懂吃饭道理有关

据观察,现代人许多营养过剩的病,多与不懂吃饭道理有关。人体对食物的吸收机制就像炼油厂,脾胃把食物消化、腐熟、吸收精华,就像把原油炼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进入到血液中。人体要把这些“燃料”充分分解、燃烧,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送到所需的部位——器官百骸。这些“燃料”分解不了,又燃烧不掉,就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或沉积到肝脏和血管中,造成人体高血脂、脂肪肝、高黏血症。经常吃得胃觉胀饱,时间长了就会血管胀饱,造成血道瘀积,就会“筋脉横解,肠辟为痔”,当瘀积血道截面超过一定限度时,人的血压就会升高。大量的脂肪酸使人体酸化,氧化脾脏(包括胰腺),降低糖代谢能力,出现高血糖。糖的酮酸对机体的伤害是全面的,就会出现繁多的并发症,使人体迅速崩溃,所以说会吃饭才是预防现代病的根本。

人的职业、年龄等个体差异,决定不可能有统一定量饮食的规定,吃多吃少完全由个人自己掌握。本家有位爷爷是石匠,一顿饭没有十个馒头(二两一个)不够,吃米饭得用小盆,可是三四百斤的石磨盘,单臂可以轻松挟起。可见,只要你能消化得了,又用得掉,就算吃对了,否则就吃错了。

6.尽量减少吃饭时的干扰

做好任何事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吃饭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同样需要注意力集中。高级动物把嘴巴用于进食和语言,可能也正是因为二者不能兼顾,都需要“注意力集中”。然而现代生活中,一家人一天的紧张忙碌全靠晚饭时集中交流;朋友聚会免不了酒宴、畅谈。吃喝和说笑动作交替频繁,往往忽略了胃口的承受能力造成饮食过量,甚者吃呛,有损健康。还有一种情况也一定具有普遍性,就是边吃饭边看电视,往往注意力集中在电视情节中,吃饭成了习惯的机械动作,吃多了也是难免的。俗话说“食不言,睡不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吃饭和说话都是人生大事,都是要人集中精力“干”好的“活儿”。

7.饮食过量的养生调理

吃多了伤食是小孩儿、老人经常遇到的问题。小孩儿是因为贪食,老人是因为消化力弱。自古民间就有很好的消食办法:吃什么东西积在胃中不消化而伤食,就把该物放在瓦片上用火将其焙焦,再碾轧成粉,用温开水冲服即可解决。放在瓦片上的目的是使食物具备土性,与脾胃同气相求,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

养生调理的方法还有:用炒麦芽、山楂片、神曲各10克煎汤温服。药店的健胃消食药物也可选用。

笔者处理过因吃得太饱而胃痛的七八岁小男孩儿,表现食嗅特重、嗳气、胃部胀痛。为小孩儿按摩足三里和承山两个穴位,15分钟后,腹胀、痛感消失,以后屡见奇效。

同类推荐
  • 空腹健康革命

    空腹健康革命

    断食养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宗教,几乎在每一种宗教里,都有断食的说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说过:“若五体之内有任何变患之时,先应断食物矣!”基督教的鼻祖耶稣也说过:“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劝你挨饿,饿可以涤清肠胃,可以使人健康却病。”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断食是进入宗教的门户。”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一直提倡通过“服气辟谷”修炼成仙。
  • 心律失常(贴心大夫丛书)

    心律失常(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这套丛书包括多种病,由于每种病的性质、表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 妇科病调养食方

    妇科病调养食方

    为了帮助女性朋友有针对性地选用食方,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编者们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生编写了《妇科病调养食方》一书。《妇科病调养食方》围绕妇科常见病症介绍食养、食治方法。每一种病症先介绍不同类型的辨证特点,然后列出常用的食物和中药,并简要叙述其药性功用,以备应用时查考。接着介绍具有辅助治疗和调理作用的食方。女性朋友们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病情特点灵活选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妇科病调养食方》,能够熟悉食物、药物特性,了解配伍方法,真正做到对证食治。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的病人,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数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开门见山。 因此,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的是面对心病,如果人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支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 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指解心理障碍。
  •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本书希望给您带来心灵上的启迪。从现在做起,改掉我们的不良习惯,提前预把疾病赶出我们的身体。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首席的娇蛮妻

    首席的娇蛮妻

    死里逃生成为了女头目,居然被一个贱男人设计!老娘要复仇!看我怎么收拾你!
  • 腐烂国度之活下去

    腐烂国度之活下去

    末世来袭,在腥尸烂肉的废城内,在没有法律道德体系的约束下,你将如何抉择?生或是死,你做好准备了吗……且看普通人的末世求生之路(这是一本注重谋略,心理,以及人性的末世求生书籍,无后宫,无异能,纯写实)。过年前,一日2更,中午12一更,晚上9点一更。年后,每日3更,时间待定!喜欢本书,记得点“加入书架”,还有“投推荐票”
  • 中国好小说·阿来

    中国好小说·阿来

    阿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让藏族的文学作品闪现了异样的光芒。阿来的小说以宏大叙述而负盛名,内容厚重而深刻,尤其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小说带有强烈的寓言色彩,宏大叙事和细致的心理刻画水乳交融,既富有鲜明的民族性格,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在艺术追求上,他的文笔诗意、灵动,作品意境深远,因其魔幻色彩征服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
  • 邪门当道

    邪门当道

    他本应是天生的人之骄子,身负血海深仇,却因故流落人间,被弃乡野。他曾一记长剑,斩杀八头恶龙。他曾力抗两大绝世宗门,挽狂澜于即倒,气概无双,神魔共惧。什么?犯罪学院?欺诈师!造假师!盗窃师!伪装师!陷阱师?木槿年转过头,勾起嘴角邪恶一笑,对着身旁战战兢兢地血族仆人说,“你今晚要是想喝血,先给小爷磕一百个响头。”
  • 多出的影子

    多出的影子

    不远处,海风迷卷着海浪,向饶晓宜和郭旭东扑打过来。饶晓宜这才闭拢了她那张一直在抱怨的嘴。郭旭东两耳间的世界在海浪肆虐的一刻安静下来。海与风的咆哮与怒吼,和饶晓宜一路不停絮絮叨叨的埋怨比起来,好似乖顺的寂静天籁。郭旭东才和饶晓宜结婚不到五小时,他已经开始受不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张曾经让自己无比迷恋的柔红小嘴,会没完没了地说那么多话。“这是什么地方?这也叫蜜月?”饶晓宜噘着嘴,“瞧瞧这鬼地方,没有商店,连个人影也不见。”一滴,再来一滴……铁棒况能磨成针,滴水也能穿透他坚强的忍耐力。
  • 夏之若歌

    夏之若歌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对修仙世界最好的诠释。一战南北国,一念登云巅。这个大陆被这场战争席卷,修仙渡劫,妖孽横行,除魔卫道,万法归一。
  • 皇上,请自重!

    皇上,请自重!

    穿越是个丢弃的皇后,弱肉强食的封建社会,弱弱的皇上都作不主,我这个皇后当得一点尊严也没有,让人随便丢到不知名的地方去。强悍的王爷夺了权,顺便还把我这个前朝皇后给娶了。
  •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IV) 鲁滨逊漂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IV) 鲁滨逊漂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is a novel by Daniel Defoe, first published in 1719. The book starts with the statement about Crusoe's marriage in England. He bought a little farm in Bedford and had three children: two sons and one daughter. Our hero suffered distemper and a desire to see "his island." He could talk of nothing else, and one can imagine that no one took his stories seriously, except his wife. She told him"I will go with you, but I won't leave you." But in the middle of this felicity, Providence unhinged him at once, with the loss of his wife. Although intended to be the last Crusoe tale, the novel is followed by non-fiction book involving Crusoe by Defoe entitled Serious Reflections During the Lif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With his Vision of the Angelick World (1720).
  • 寒彻梅香

    寒彻梅香

    梅林是30世纪的女孩,她被拐失忆,开始在星际奋斗。平淡的生活,科幻日常文。作者的第二篇文《天上神仙河畔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