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7200000006

第6章 东北商人

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做出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

与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人的脾气有所认识。这是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基础。

与东北人做生意决不可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你才能与他们洽谈生意成功,赚足他们的钱。

与东北人做生意,一定要摸透他们要面子的心态。

要想到东北做生意,没有惊人的酒量是很难在商界立足的。

1.要讲义气,重朋友

东北人很讲义气,与他们做生意,必须以诚相待,重朋友之情。

在东北,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尽管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心态。

在东北,一位意大利客商私下里说:“跟上海人谈买卖很累,跟东北人做生意倒挺轻松。南方人精细且斯文,北方人粗放而率直。”

东北人最讲义气,性情豪爽,为了朋友甘愿两肋插刀,把友情看得比命都重要,东北汉子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来。就说喝酒吧,往往把客人往死里灌,似乎不喝得爬桌子腿,就不够朋友。只要喝透了,没有不能办的事。

因此,和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摸透东北人的脾气。

比如,生意人坐在一起,在酒桌前就不能说不会喝或胃痛。都是肉长的,因为好酒的东北人觉得不喝透就是不够朋友;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论就是不够朋友。和不够朋友的人办事,还有意思吗?

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姐妹一样,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东北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

东北人讲义气,但这又往往以粗犷、带野性味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张三帮了李四的忙,李四觉得很实在,免不了要打过来一拳,骂道:“你这混小子,倒是满能干大事。”而张三倒也很实在,很哥们,回敬一拳,应道:“我不帮你这个小杂毛,谁来帮你?”于是大家都很快活。这也符合东北人的性格,不骂几句,恐怕令大家觉得不太舒服,很奇怪一般。

东北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其不好听的叫法,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有啥就唠啥,对什么不满就要发泄,这种发泄又缺乏南方人的含蓄,而是一竿子插到底,并且对任何事都采取倔驴式的做法。

重义气,使东北人在商界获得了值得信赖的好名声,很多人在与东北的商家打交道时,表现得比较实在,容易相处。

因为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做出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

但是,精于算计,爱占小便宜,在东北人面前,却显得不够灵活。东北人重义轻利,只要够哥们,够朋友,生意上的事一切好说;加上东北人出手大方,不似别的地方人斤斤计较,结果使精明的谙熟东北人的生意人在生意场上占了不少便宜。

有位姓张的东北朋友,专程到上海去谈一笔木材生意。对方摸透了东北人的脾气,知道关东汉子个个都是好酒量,特意请来了几位酒场高手作陪,主人自己也是舍命陪君子,以东道主身份热情款待。三杯酒下肚,双方便称兄道弟,亲如一家了。

后来,俩人一来二去,双方便交上了朋友。

既然是朋友,在谈生意的时候就不便在价钱上计较了。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于是,张某便按对方报的价,匆匆签了合同。

精明的上海人巧妙地利用了东北汉子重感情讲义气的心态,捞到了不少实惠。

哥儿们重义气,与东北人做生意还应做到一点:今日我让人,明天人让我。

与东北人做生意,斤斤计较不是精明的商界“哥儿们”风度。

1998年10月,作为供货单位的东北某市天龙纺织品公司,因向V县海鸿商场供了劣质商品,净赚了30万元,让海鸿商场吃了亏,信誉受到影响。当然,其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消费者。

海鸿商场经理念在双方多年交情的份上,没有向司法机关诉讼。为啥?因为大家都是哥儿们,撕破脸皮不好,真可谓宽容大度!

结果,天龙公司知恩图报,在第二次供货中,以低于市场18%的价格向海鸿商场供了一批紧俏货源。因此,海鸿商场得了近35万元的利益补偿。

友情为重,天龙公司把长期积压的商品推销出去了,让海鸿商场损害了消费者,但海鸿商场也赚了钱。如此合作,一而再,再而三,双方愉快,经营得“法”!

哥儿们义气用事,这是东北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好处大家都有份,不必竞争伤和气,这显然是与现代商业竞争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的,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但是,目前这还是东北人做生意的一大要诀。

在生意场上,买方和卖方的目的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会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买方觉得卖方诚实可信,卖方也觉得买方有信义,可以信赖,这样双方自然会增加合作的机会。

因此,讲义气,重义气,这是与东北人做生意的第一要义。

2.摸准东北人性格的地域文化特性

在地域上,东北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似乎为人们所公认,东北人自己也默许这一称谓。

人们之所以以出产于此地的大型食肉猛兽——虎而比喻东北人,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东北人“人高马大”,吃东西狼吞虎咽。在南方城市餐馆中,人们形成一个印象,凡鸡鸭鱼肉一大桌,啤酒白酒可劲喝的,十有八九是东北人。东北人吃东西很有“虎势”,“猪肉炖粉条子,可劲造”,成为描述东北人的专用语。二是东北尚武好斗,民风强悍。因此,用“东北虎”来比喻东北人骁勇、强悍的性格是比较恰当的。

这是东北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东北人的那股“虎劲儿”在运动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一看东北人战冰雪,斗严寒,在零下二三十度严寒中,砸开冰块冬泳的虎劲儿,就让南方人咂舌不已,叹称为“勇敢者的运动”;看一看辽宁“马家军”的东北虎妞们勇于向世界中长跑的巅峰冲刺的大无畏精神,人们也不得不惊叹为这是英雄虎胆。

尚武好斗的遗风在体育竞争中获得了升华。可以说,这与东北人争强好胜的强悍性格有着内在的联系。

但是,东北人的强悍性格有时也会导致不文明的行为。有些东北人在公共场所、闹市区因一点点纠葛,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甚至不计后果,发生伤害与命案。据东北某省一地区法院介绍,东北地区命案与伤害案的发案率大大高于南方。更令他们惊异的是,他们所在的一个地区的发案率,竟高于南方的某一个省,甚至女人、女孩也都是话不说三句,擂拳就上。

东北人这种地域性格在商业活动中也不时表现出来。

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即使不引来杀身之祸,至少也闹个鼻口流血。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人的脾气有所认识。这是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基础。

事实上,东北人也承认这点,但是赚东北人的钱容易。东北人是大财发不了,小钱又不想赚的主,结果是啥钱都赚不着,给南方人提供了赚钱机会。而且东北人在顺气的时候,无论做生意还是别人为其服务,东北人大把掏钱一点也没怨言。

因此,熟悉了东北人的这一特性,摸准其脾气,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在与东北人做生意中大发财。

3.不欺“东北虎”

东北人有与生俱来的“虎”气,敢说敢闯敢干,令人惊惧。解放前,在上海滩上,如果人家听说对方是东北人,大都要让三分的,因为东北人太“虎”气,惹不起。但是,与东北人做生意打交道,必须要诚实不欺,这样才不会吃亏。

有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某地有一位朋友,几年摸爬滚打,攒了几个钱。他看准了市场行情后,决定在本地开一家四川风味的餐馆。各项准备齐全后,请了两名四川厨师,每人月工资500元。

按照东北人大方的习惯,他先给四川厨师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开张前一天,两名厨师全跑了。

这可使这位老兄傻了眼,栽了大跟头。一气之下,他饭店也不开了,带了两个铁哥们,坐上飞机直奔成都,找到了那两个厨师的家。

这可倒好,那两个家伙风尘仆仆,坐火车也是刚进门。东北的这位朋友便不由分说,一阵猛揍,把两人全都打趴下了,一个劲地求饶。

东北朋友竟敢深入虎穴,跑到人家门口去算账,也可谓豪气凛凛,使人为之一叹。这或许就可以概括出东北人的性格,也由此配得上“东北虎”称号。

因此,基于东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不能欺骗或者耍奸,否则,就会触犯“虎威”,重者受皮肉苦,轻者以后决没有合作交往的机会了。

4.在“霸气”前不退缩

台湾的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曾大胆地揭示了中国人的若干民族劣根性,其中有这样一条:“只要瞪他一眼,马上动刀子。”这一点在东北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北人不似南方人,两个人吵架,就是一个吵,多为君子状,“动口不动手”,而且越吵双方走得越远。例如,有人曾在宁波见到过两位年轻人在马路上吵架,结果,两位小伙子光说不练,几欲动手,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其中一回,差一丁点儿真的要动手了,却被一位围观的纤弱女子在他们当中一站,两只像笛子般细的胳膊一支,就轻易地把他们分开了。这种事若是在东北,大约早就刺刀见红了。

在东北城乡,一丁点小事儿,三句话说不出,立刻动手,仅仅拳脚相加还是“文明”的,某些无聊的看客还会觉得没劲。被一两句话被激怒起来的双方常常是几句争吵之后,上去就是一下子,这时旁观的人才觉得好看。

东北人善打架,其他许多地方的人也善打架,这有什么不同啊?但是,只要你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东北人打架是一个“猛”字,一个“虎”字,外地人似乎缺了这两点。

比如说,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砖头,决不会捡土坷垃;地上有铁棒,决不会捡木棒;地上有斧子,决不会捡镰刀,什么解决问题找什么。而在攻击的部位上,也是找准要害:如果能打脸,决不打屁股;如果能打心口,决不打腿部;如果能抡拳头,决不抡巴掌。细想起来,其实,这也是符合东北人的豪放性格。

外地到东北做生意的人,许多人都生活在瑟瑟发抖之中。东北人吹胡子,瞪眼睛,撸胳膊,挽袖子,天不怕,地不怕,十个不服,八个不惧的神态以及打就打爬、打残的土匪作风,确令人难以领教。

张某到东北某地开了家小餐馆,本来生意挺火,可是隔三差五遭洗劫,不是被人家白吃一顿,就是倒搭一些钱财,不答应这些歹人的要求,不是桌子被掀,碗被砸,就是晚上玻璃被敲碎。就是正经人进餐也是高门大嗓,几经折腾。张某吓得不敢在东北久留,匆匆打点行装,回老家去了。

其实,这倒没必要,只要正当有理,对于东北人的霸气只要有理就不怕他,勇敢迎击,才能胜利。

东北人打架的“虎气”,往往表现出十足的“匪”气。

东北人的这种“虎气”、“匪气”,常常很“有效”地震唬住外地人。

有一群从浙江来东北的建筑施工队,住在工地旁边的低矮的简易房内,偏偏有人不知何事何时得罪了两位东北人。这两位东北朋友便演出了一幕单刀赴会的壮举。

一天傍晚,两位东北人找到了这个窝棚,气势汹汹地翻箱倒柜,找出那两个民工,就要开打。这窝棚少说也住了二十余人,而且都是同一村子里的难兄难弟,这时却一同都被吓傻了,没有人站出来拉架,说句劝解话;或者一拥而上,修理这两个胆大妄为的东北人。

这两位年轻人把民工一顿猛揍后,又给这群民工上了一堂政治课,叫他们老实点,要遵纪守法,要乖巧,好好干活等等。

其实,东北人的“虎气”往往同“匪气”、“霸气”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东北是:三人行必有一匪。

这在20世纪初确是事实。从清末开始,满洲地区便出现了许多土匪。他们拉帮结伙,招兵买马,各霸一方。不少百姓也卷入了匪盗活动之中,以至于许多地区匪民难分,几乎家家都与土匪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后来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出现了“挨家抓可能伤着好人,隔家抓可能漏掉坏人”的情况。由此可见其猖獗程度。

由于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时至今日,不少东北人仍是匪气十足。近几年在俄罗斯的中国倒爷中,东北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胆子大,敢玩命。一位俄方翻译曾说:“近几年闯俄罗斯梦想发财的人不仅胆子大,手也相当黑。”

由于前苏联的消失,使俄罗斯各项法律极不完善;加之生活的贫困,俄罗斯确实出现了一些谋财害命的涉险之徒,但是,死在俄国的一些中国人,多不是俄国流氓做的,相当一部分是钻俄国法律的空子,同胞自残。这些亡命之徒在俄期间做无本生意,铤而走险,有些人转眼之间就腰缠万贯。

在生意场上,即使是做正道买卖的东北人,也时而显露出一股“匪气”。

有位安徽人,专做图书生意,在书商界也算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专程到沈阳洽谈生意,准备从一东北书商那里订购一批紧俏图书。双方协定:一个月后付款。事后,这位安徽小老板因涉嫌倒卖淫秽书刊,被有关部门处以重罚,书店被查封,因债台高筑而无法按期向对方付款。

东北书商耐着性子等了两个月,仍不见任何音讯,不免大动肝火。心想:咱爷们岂能让这小安徽耍了不成。于是,约了几个铁哥们,都是五大三粗的东北汉子,从沈阳启程直奔芜湖,找到了安徽老板家里。

刚进家门,几个东北汉子便把房门反锁上,将窗帘拉严,房间里的光线顿时暗淡下来。东北书商二话没说,将桌子一拍,指着小安徽的鼻子说:“你小子还想赖账吗?咱爷们是好欺负的吗?今天不交钱就有你好看的!”

安徽老板哪里见过这阵势,早已吓得面如土色,魂飞天外了,不停地哀求对方:“几位老兄,请高抬贵手,只要放兄弟一码,什么都好商量!”

随后让家人赶紧四处借款,忙活了半天总算凑足了数目,双手交给对方。东北人接过钱,点清数目,二话没说,便扬长而去。

这显然是一种土匪作风。东北人的“匪气”和“霸气”,吓走了不知多少个客商,也失去了无数个赚钱的机会。但是,面对这样的东北人,作为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不足怕之,有理有利有节就可以与他打交道做生意。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1)面对东北人的无理霸道时,不与他进行正面冲突,先让他把火气熄下来。如果不管用,不妨先回避他一阵。

(2)其次,采取软的办法,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不应该这样做的。

(3)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

(4)再次,双方另约时间、地点,进行商谈。

(5)对于他们无理的要求和做法不惧怕,必要时可以去报警。

5.要豪爽大方

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某地有位做木材生意的老张,此人很少出远门,一次应朋友之邀到湖北谈一笔生意。见面之后,按东北人的规矩,请客喝酒。于是,就把几个湖北人找来,说:“咱们去撮一顿,哪家饭馆好?”

湖北人说,某川菜馆好。

到那里,要过菜谱,老张看也没看就扔给了服务员,叫你们老板来,能做什么好一点的菜就上什么菜。然而张罗了半天,端上来的菜没有几道像样的。最让老张生气的是,菜少得可怜——全都装在小碟子里——不是东北的大盘,这不是扫兴吗?

老张一时愤怒,唤出老板,老板连连打揖说:“这里全这样。”

老张放眼一看,旁边的客人确也如此。他们两三个碟子,慢慢地斟饮——也正朝这边探望,像发现了个百万级阔佬。老张的气一时难消,令老板每样菜上了个重样,重重叠叠地摆满了一大桌子——好大的气派。

老张事后常常提及此事,笑人家湖北人小气,不好做生意。

无独有偶,有位朋友在东北一家不算小的企业担任管理科的科长,所谓科长无非是厂长手下的一个办事员而已,大事小事厂长一人说了算,“科”而不“长”,有权使不出,一气之下去了深圳。

3年以后,他衣锦还乡,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

为了表示一下哥们义气,他在长春一个较好的歌舞厅设了几桌宴席,好气派,一下子就花了三万多,令靠工薪收入的友人瞠目结舌。这就是东北人的个性:大方豪爽。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决不可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你才能与他们洽谈生意成功,赚足他们的钱。

6.推销产品,要加“大”字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位经济界人士认为:“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许多差异。表现在生产方面,南方的商品多精巧,东北的商品多结实。”言外之意,东北的产品仍然是“傻大黑粗”!

然而,东北人对“大”字似乎仍然情有独钟。

凡到过哈尔滨的人都知道,哈尔滨所有餐馆的菜码都很大。同样一盘菜,不仅盘子大,而且量也足,哈尔滨都能大南方3倍以上,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公道。从这一点似乎也能看出东北人豪爽、粗犷的个性。

这也许是当年祖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遗风。

有位东北朋友到北京做生意,住的是一家四星级的宾馆,那里安排每一餐,都是来自国内各个不同省份的不同风格的菜肴。这里且不说那儿的菜码大小了,只是让这位东北朋友难以忍受的是,那里盛饭的碗非常之小。头两顿饭,由于不好意思总去盛,没吃饱。吃过饭之后,他不得不再慌里慌张地跑到街头的小馆子补一顿,不然饿得精神也恍惚了。

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了,丢下手中的那个玲珑小碗,说:“我们哈尔滨人喂鸟才用这样的小碗!”说着,拽过一个大盘子,狠狠地盛了一大盘子饭,吃了起来……

再比如,有位哈尔滨的朋友到南京出差,在一家小饭馆吃一碗普通的肉丝面,要6元钱。可碗里的面条并不多,一筷子可以捞光,剩下的热汤仍然是满满一碗。由于饭馆老板殷勤招待,态度和蔼,这位朋友没有吱声。而在哈尔滨,一大海碗手擀面,或者麻辣面,才收你3元钱,保证你吃得饱饱的。

因此,在哈尔滨开饭馆,让客人吃得好,还不算是最明智的,重要的是让客人吃得饱,这样你才有好生意做。

哈尔滨人不仅饭量大,而且喜欢海吃海喝。就连城里的每一种主食,个头也都很大。据说,“哈尔滨的面包像锅盖”,这倒是真的。不仅面包,馒头的个头也很大,一般是四两一个。油条又粗又长,最长的有半米,手腕般粗,发糕烧饼之类也都硕大无比。饭碗也大,盘子也大。若身临其境,您能感受到哈尔滨人某些大方豪气的特点。

哈尔滨人似乎喜欢这个“大”字。给人起外号也常常带“大”字,像“刘大埋汰”、“唐大敢干”、“张大嗓门”、“李大轮子”等等。对主食的称谓也常带“大”字,像“大馒头”、“大发糕”、“大菜包子”、“大饼子”等等。对人的称呼,也喜欢带“大”字,像“大丫头”、“大小伙子”、“大老爷们”、“大老板”等等。日常用语中也有许多带“大”字的,像“大头菜”、“大酱”、“大白菜”等等。

哈尔滨人对“大”字有一种天然的喜欢。如果外地人在哈尔滨推销产品,加上一个“大”字,效果肯定会更好。

7.顺毛溜,顾全面子

中国人都有一个特点“爱面子”。为了“面子”都想方设法和别人攀比,挑最好的事往自己脸上贴。在人前背后做个好人,哪怕是人模狗样也不在乎,这本是人之常情。

然而,这一点东北人和南方人有极大差别。

在东北,人们更注重形式上的尊严,只要顾得上面子,即使屁股露在外头,都不会在乎。反过来,南方人尤其是生意人,人前人后如果需要装孙子那就装得贼像,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喊三声大爷都行。

这体现在商场上,南方许多企业本来效益不错,可账上就是不反映。东北有些企业有点效益就恨不得吹上天。因此,有人说,南方人有比东北人更高级的生存手段,他们精明就精明在好汉不吃眼前亏,并且把这一古训创造性地印在脑海里,活化于行动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求生准则。

但是,东北人却不是这样。

为了面子,东北人会不顾一切。许多时候这些汉子是长不大的男人,即使60多岁的,尽管到了该理智该成熟的年龄,为了讲面子,就可能糊涂起来,并且迸发出一种包含着火药的劲头,面子心态丝毫不比年轻人差。这更别说年轻人了!

和东北人打交道久了,南方人就会发现对东北人只能顺毛溜,顾全了他们的面子,满足了东北人的虚荣心,就有钱可赚。

在东北城乡,人们固然能吃苦,但都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一般说来,只要他们兜里还有钱,还有饭吃,还有酒喝,吃苦的活儿,跌份的活儿,失面子,他们大抵是不会去干的。

有一年,哈尔滨市政府为了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决定无偿拨出若干台手摇掌鞋机,安排一些待业青年,到街头为人缝补鞋子,解决生活来源问题。

这时,掌鞋这个行业是很挣钱的。因为鞋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城市人的活动量日益增大,再加上哈尔滨人常常出手慷慨,从不在几毛钱上做文章、费口舌,干掌鞋这活儿,是能挣大钱的。

尽管不少南方人带着老婆孩子,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远的城市干这活儿。这些精明而又能吃苦饮卑的南方人都挣了很多钱,在南方老家盖了楼,购置了现代化家具……可是,该地那么多待业青年,却没有一个人肯干这活儿,觉得跌份儿,伤自尊的事情。

在东北有相当一部分人特要“面子”。有钱的时候,就去高消费,沉迷于摆谱儿,装大款,穿名牌服装。没钱的时候,不仅不思反省,反而到处吹嘘自己曾吃过什么,穿过什么,以为荣耀得很——如前人评价他们说的:“性颛愚,不知计算,又习于游惰,稍近劳力之役,辄避不前。每三五成群,酣饮市肆,一日未终,罄诸有而后已,不知积蓄。”

东北人的面子观常常表现得无微不至。

如果到商业中心走一遭,就会有一定的感受。你会看到某些服务员、营业员小姐接人待客十分傲慢冷淡,惟恐对方小瞧了她。双手支在柜台上,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面对这一脸不屑,顾客便笑着脸,谦卑地说:“小姐,对不起,麻烦您,请给我拿件衣服看看好吗?谢谢您,真不好意思。”

这种倒错的状态马上能见效。这时,服务员小姐便能立刻笑脸相迎了,甚至一下子与顾客成为知己也未可知。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一定要摸透他们要面子的心态。

(1)首先,要尊敬他,不小瞧他,看得起他,多付出一些感情投资。

(2)在商务交往中,必须顾及对方的面子,多给其面子,伤其面子,跌他的格的事儿千万不能做。

(3)名牌产品和能显示身份的高档商品、新潮商品,往往是东北的热销货。

(4)要与东北人做成生意,曲意奉承常常能起到奇效。

8.多打外地货和洋货的牌

同全国的许多城市相比,东北的许多城市如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等就太年轻了。它们多是建兴起于清末“闯关东”时,至今也不过百八十年时间的历史。

城市这种年轻状态,也多多少少导致了东北城市市民的某种自卑感:自己赖以生存的城市太年轻了,太嫩了,远不如古长安的西安、古金陵的南京和古燕京的北京,有很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过于年轻的东北地方文化,因此也使某些人产生了崇外和自卑心理。

在哈尔滨,最让人大惑不解的,就是近三四十年来,哈尔滨人一直莫名其妙地不喜欢本地生产的产品,而且尤以服装、鞋帽、日用品、自行车等等为最。

在哈尔滨,多年来似乎形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共识,人们都认为:凡时髦的人、新潮的人、有档次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不穿本地产的任何服装和任何鞋帽的。走在街上较为有身份的中青年人,穿的服装,绝大多数产于外地。

在改革开放之前,哈尔滨人崇尚北京和上海的时装、鞋子。改革开放之后,哈尔滨又崇尚广州、香港,乃至国外的时装。在他们的审美观中,觉得只有穿上外地的服装鞋帽才美,才有层次。

在其他日用品的取舍上,哈尔滨的消费者也都喜欢外地产的而排斥本地产品。

哈尔滨是一个有近500万人口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可这个消费市场的人们,却无时无刻地不在背叛自己的城市,无视这个城市生产的产品。其结果不仅本地的产品在外打不开市场,而且也失去了本地区的市场优势。

哈尔滨人不仅有崇外心理,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模仿。

例如,哈尔滨人的一些地方口语,像形容什么东西特别好,喜欢用“贼好”来表达;干什么去喜欢用“干啥去”来询问。但是,哈尔滨人却为自己说这种土话而感到难堪,“贼好”改成了“特好”;“干啥去”改成了“干嘛去”。更有甚者,干脆学说广东味的普通话了,用以证明自己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

从这一崇外“风习”上看,外地的商家只要抓住哈尔滨人这一消费和审美心理,多往哈尔滨开拓,肯定有赚头。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哈尔滨,在东北可以说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吃在广州,穿在大连。”广州的吃和大连的穿是何等的有名。穿在大连,则是说大连人爱穿,好穿。大连素有“服装城”之说。“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之说,道出了大连人在吃穿上的讲究与不讲究。然而,大连人并不怎么穿大连服装,而是喜欢穿南方的服装。

东北人不仅喜欢外地的套装,而且还喜欢外地产的风衣、毛衣、内衣,甚至包括袜子和乳罩之类。只要是外地产的,都会引起东北消费者的兴趣——这已成为许多东北城市的一种时尚了。

这种兴趣,这种取舍程度,事实上并不能说明东北产的产品怎样粗笨,怎样的质量低劣。绝对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一种城市人的文化心理而已,是历史渊源的崇外文化心理在作祟。

东北人的这种自卑和盲目崇外心理,使外省商家到东北大发其财。因此,与东北人打交道,做生意:

(1)首先,要善于打外地和外国的牌,或者干脆以外地人的身份亮示给消费者。

(2)在商家招牌上多亮外地或外国地名或特色,显然自己不是本地人,以吸引顾客。

(3)同时,还要在商品的广告宣传上下点功夫,尽可能迎合东北人那种赶时髦的崇外心理。

这样,你到东北肯定会满载而归。

9.到东北做生意,没有惊人的酒量很难立足

东北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热情大方,毫不吝啬,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东北人在酒场上异乎寻常地热情和豪饮,常常使不少外地客商望而生畏,甚至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东北某市一外贸公司与外商签订一项重要经济合同,金额300万美元。在签订合同前的宴会上,公司经理为加深双方合作的“诚意”,大献殷勤,用尽各种手段,大劝特劝,使对方喝得酩酊大醉,住进了医院。事后,外商每想起此事仍不免胆战心惊。

东北人“豪饮”的大名,早已远扬四海,与欧洲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比,毫不逊色。东北的哈尔滨素有“啤酒之城”的美誉,在这里,哈尔滨人出奇的酒量常常令外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

两个小伙子,三伏天,在一家小酒馆里,喝一箱24瓶的啤酒,是一桩很平常的事。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里,如果你只能喝一瓶啤酒,就是一件颇痛苦的事了。如果带着一瓶啤酒的量,坐在酒桌上,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面子,形象特“矬”,说起话来不仅没有底气,而且状态也特别小丑。

一位广东来的生意人,来到东北谈生意。在饭桌上,他在“海量”前面,弯着身子站起来,像汉奸那样不断地、一脸诚恳地、而且是近乎于哀求地向在座的各位解释自己如何如何不能喝酒。

他说自己有天生的心脏病、冠心病,最后,他还从口袋里掏出药瓶来,一一地给在座的各位看,反复阐述自己的病目前严重到什么程度,医生又是怎么说的;以证明自己是诚实的,但是,还是没有取得在座各位的“理解”与谅解。

有人说过,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结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于该民族的饮食结构。这话不无一定道理。的确,酒是一种奇妙不已的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肉穿肠过,政策心中留”;“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然而,对东北人来说,尤为如此。要想到东北做生意,没有惊人的酒量是很难在商界立足的。

如果本人酒量不大,解决的办法是带上陪酒员跟随。这在东北人的生意场是可以允许的。

10.无酒不成商,酒场谈生意

在东北,五六位朋友聚一桌,喝个四五十瓶啤酒,另外,还得加相当数量的白酒,实在是平平常常的事。

东北人到外地做生意,往往是几个人结伴,一路潇洒喝向南方。

有一回在青岛,几个东北汉子要了一桌子好菜喝啤酒,大概是这帮人那天兴致特别好,使劲地喝,啤酒瓶子排了一地。

酒店老板立时警觉起来,以为遇到了什么坏人,赶紧报案。派出所来了两位民警,进屋一看,也吓了一跳,当是歹徒获得了不义之财,正在大庆大贺呢!上前一盘问,几位东北商人报上家门。

民警一听“东北”二字,便卸了心中疑虑,抱抱拳放心离去。

东北喜欢喝酒,会喝酒,但是,东北喝酒也有规矩。这在生意场是不能违反的。

例如,哈尔滨人喝啤酒是很有讲究的。

在外地,特别是在南方喝啤酒时,桌上放四瓶啤酒,大家像喝白酒那样一点一点地呷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哈尔滨,只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个餐桌上只摆放四瓶啤酒的现象:

一是丧餐。给亡者出完殡,大家辛苦了,歇一歇,吃点饭,喝一点酒——大家都悲痛啊,自然是吃不下也喝不下,因此只摆四瓶啤酒。

二是“工作快餐”。领导或办公厅临时安排的,几个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简单地摆几瓶啤酒,意思意思,解解渴,清一清舌火,完了,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

但是,外地或国外到哈尔滨投资办事情的生意人,如果在哈尔滨谈生意招待对你有用的客人时,千万别只摆四瓶啤酒。如果你在餐桌上只摆放四瓶啤酒,就会让就餐的哈尔滨客人产生你要绝交的误会。这样对方就会拂袖而去。

这时,你应当安排服务员抬一箱啤酒来,放在餐桌旁。客人据己之量,自由提取。而且,你本人,或者你的搭档,必须有一个特别能喝酒的人。

这绝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这种亲密无间的豪饮对一些棘手问题的解决,将起到有益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

哈尔滨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哈尔滨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你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哈尔滨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东北人讲义气,重交情,和东北人谈生意最好先联络感情,而感情又往往可以通过喝酒来加深。

在东北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因此,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

因为,通过喝酒,赢得了东北人对你的信任,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人,一个可交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办,一切都开绿灯,一切都为你提供方便;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11.东北多开饭馆

东北人的豪气使他们恨不能天天喝酒吃肉,日日狂欢。

逢年过节,东北人狂喝滥吃的劲头那更是不得了。在东北农村,每到春节,家家是要杀一头大肥猪的,早晨你只要听到有猪的嚎叫,那你就放心好了,今天中午又有吃喝了!果然,不到中午,就有两个小孩欢蹦乱跳地进门报喜:“叔叔婶婶,今天晌午到我家吃猪肉炖粉条。”

而主人也分外地客气,问小孩:“你家的猪有几指膘?”

“我爸爸说有二指半,可我妈说只有二指,我也搞不清。”

于是,中午就不用点火,等到杀猪的邻家来喊第二次,便可举家前往了。

在东北,谁家杀猪,都必是要请了全村人吃肉的。主人砍了后腿或者前槽,剁成大块,伴着酸菜粉条,或者大块的萝卜下锅,沸沸腾腾地煮上一大锅,用大海碗每人盛上一碗,放开食量使劲地吃一通。酒足饭饱,油嘴一抹,走了。

走了以后,人们往往打着饱嗝,还不忘对主人评价一番:“老张挺大方,肉放了不少。”或者“老秦真他妈的狗×倒灶,小气一个。”

村里杀几头猪,大家就吃几次猪肉炖粉条子,一头大猪一天就吃去四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东北人真可谓豪吃铺张的好手。

如今人们的饮食品位提高了,于是,在东北的一些城市里,满街满城的都是小吃部。在北京、南京的饭店、小吃店尽管也不少,但生意远不如东北的红火。在北京,有不少本地人、外地人开的饭店,但饭店的生意往往很冷清,食客不多,他们吃饭喝酒的时间也没有东北人的长。

由于东北人喜欢大吃大喝,许多外地人争先恐后地涌入东北开饭店。如今在东北的任何一个中小城市里,都能找到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餐馆,川菜、粤菜、鲁菜、苏菜……应有尽有。外地人抓住了东北人铺张大方豪吃的习惯,狠劲地赚钱。

尽管东北人人大方,个人请客的也不少,哗哗地往外甩票子,但在东北开饭店,饭店一定要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在闹市区。

这里过往来去,行人聚集,自然有钱可赚,生意不会冷清。

二是在工厂机关附近。

三是如果能跟单位挂上钩,保你饭店兴隆。如果是星期天,靠近单位的饭店总是人满为患。

东北人铺张大方,摆阔气也并不总是自己掏腰包,往往是慷国家之慨,由公家出钱。

一位饭店老板深谙此道,满满地叫一桌子的,定是公费无疑;喝酒人杂,气氛浓烈的,必是公费无疑;拿支票要收据的定是公费无疑。而对公费,老板也必是别有一番照顾,算账时多加10块20块,绝对没毛病——没有人会来核对账——公家的钱,谁来装小气鬼?因此,这生意便分外地红火。

可是,必须量大份足,用大盆大碗装。

这样东北人才会尽兴,满意。已是物美价廉,口味好。

12.善于挣小钱

东北人不仅是铺张的好手,而且极不愿挣小钱。

东北人是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与东北人做生意,可以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有位哈尔滨人,已到了而立之年,仍是一事无成,每天却都在大张旗鼓地张罗着要干大事,今天要贷款100万,明天要贷50万,后天又不贷款了,要白手起家,每天都是从这儿晃到那儿,从那儿晃到这儿,酒喝了不少,话说了不少,牛吹了不少,可一件实事没做,看着都让人着急。

你要跟他说,你跟那南方人学学,脚踏实地,起早贪黑地干点正事实事,他立刻就会把脸一扬,鼻子翘得老高,狠狠地发出一个声音:“呸,我跟他们学,卖那个傻力气,没门。我宁可饿死,也不受那个累。”

这几年,东北一下子拥进来那么多的外地民工,修鞋、捡破烂、摆小摊、卖小盆、卖小兜,就是抓准了东北人的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赚的这一特性大赚其钱。

东北人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把钱装进口袋,却懒得动弹。修鞋嫌丢人,捡破烂嫌埋汰,摆小摊嫌钱少,搞建筑嫌太累,似乎没有一件工作符合东北人的心态。

沈阳市有一家工人,家境过得十分窘迫。豆腐没涨价的时候,天天靠吃豆腐;豆腐涨价了就天天吃咸菜,过得好可怜。

有人问他家的女人,怎么会混到这个程度。这一问倒好,激起了她的满腔怨言。

她哭诉着说,他那个挨千刀的丈夫,厂里几乎长年放假,开不出工资;他又不争气,置办了个三轮车,出去拉脚,可干不上个三天两天,就想撂挑子,嫌累,还爱喝点儿酒,摸个麻将。

按理说,拉脚很挣钱,每天怎么也可以弄个二三十元,可他就是不愿干。有钱不挣,这在南方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一个从山东过来的汉子,他十分欢快地蹬着三轮车满街跑,他说:“东北的钱可真好挣,只要动动腿,钱就进腰包。”

这位山东大汉开春以后在家种完地,抽空来东北挣点钱,到了6月份,又返回山东老家收麦子。他说这个富得冒油的地方,他实在喜欢。

东北的生存条件既不同于江南水乡,也不同于面向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高原,许多人都晓得东北是个饿不死人的地方。只要动弹动弹,就可以搞到东西填饱肚子。这大概就养成了东北人的惰性。

在延吉这座小城,有一个“外埠人劳务市场”,说是外埠人,其实就是南方来的民工,有几百人,他们每天在市场内等待着有人去找他们干活,而他们从来就不用发愁没有活干。

这个小城市有个特点,就是稍微有点钱的家庭,不管什么活,都去找这些民工帮忙。比如说,把一只煤气罐从一楼搬到五楼,给三块,干不干,如果民工同意就走,不同意再加两块。总之,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要找民工,所以民工的队伍便不断壮大,而队伍中却不见东北人。

东北人是不屑于干这些小活的,或者说,东北人是不屑于干这样的低贱活的。

“三个月挣钱,三个月过年,六个月干闲”,这是以往东北农民的年度循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从农村来到城市里搞第三产业,有的开商店,有的摆小摊,有的搞运输,有的打短工,但是,大多数东北人仍不屑于赚小钱。

因为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东北人还有一个特点,冬天不干活。在东北,一些人挣到了钱,一些人还是过得很穷,但不管什么境况的哥们,一到冬天总是喜欢砌方城。

其实,到了冬天,仍然有很多挣钱的门道,但外出干活实在太辛苦,天寒地冻,雪深没膝,虽然能够挣到钱,却不如在家里呆着舒服。有钱不挣,这在外地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东北人已习惯了这一切。

因此,小钱不赚的东北人永远也不可能挣到大钱。

针对东北人不挣小钱和懒惰的特点,聪明的生意人就可以立足于小,在小的方面动脑筋,赚东北人的钱。比如多立足于日常生活方面等等,做些活儿或者买卖。

13.小心受骗

东北人粗犷的个性,以及“大实话”满口跑的状态,常常让精细又足智多谋的外地生意人放松了警惕,误以为对方是一个低智商的对手,结果,反而自己吃了亏。

在商品大潮冲击下,沿海各省经济迅速崛起,南方人精明过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再加上最早“开眼看世界”,观念新,路子活,自然走到了市场经济的最前列。而商品意识淡薄,观念陈旧的东北人不免落伍。他们看到别人大把大把地捞钱,心里难免失衡。于是,有不少人下海经商。踏入商海以后,他们很快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生意没有当初想像得那么好做,财神爷迟迟不来光顾,于是便有人铤而走险,干起了坑蒙拐骗的勾当。

当今在“拜金”思潮的影响下,东北见钱眼开的人不少,有的甚至为弄到钱而不择手段。诈骗、抢劫、贪污、受贿,什么招都有。有人戏言:东北骗子多,而且都是大骗子,坑蒙拐骗,花样翻新,应有尽有,毫无商业道德。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吉林省图们江市宇全工贸公司总经理韩玉姬,所谓的“女企业家”,在1990—1992年间,利用人们赚钱心切的心理和金融体制不健全的空子,以高息为诱饵,诈骗民间资金3亿多元。

在一个有9万人口的边境小镇,她竟诈骗到3亿元人民币,可谓天文数字,据说有许多市民一生的积蓄全部被骗,由万元户一夜之间成为贫困户。诈骗来的资金,韩玉姬大肆挥霍,她在香港的包房,一夜就达3000元人民币。

轰动全国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沈太福,就是吉林省人,他一手操纵的10亿元大骗案,更是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与南方人相比,东北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骗、会骗,骗得轰轰烈烈,舍得在骗局中赌下重金。作为商人,东北人可能实属低能儿,但作为骗子手段都很高明。

商品流通,是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一环。东北人采取各种手段到处进行诈骗活动。他们诈骗伎俩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证件齐全,口出狂言。

诈骗人营业执照、法人委托书、介绍信等证件、证明俱全,而且往往自称与许多商业部门有关系,资金雄厚。并称货到即可付款,几万元货款是小事,要厂方完全放心。当厂方提出先收款后发货后,他们说立即打电话让单位电汇货款。其实,他们往往是一伙凑合起来的经营部,根本没有资金,就是靠赊欠骗人。

(二)以少骗多,诱惑工商企业。

在东北,不法分子以预付少量定金或少付部分货款等“以少骗多”的手段骗取大批产品。他们往往先付给厂方一两万元货款骗六七万元或更多的产品,用三四万元的“跳楼价”出售,他们仍骗取了几万元,而厂方追款时,他们常常“死赖”。

(三)专购滞销产品,要货量还很大。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工商企业急于推销呆滞、积压商品的心理状态,专购这些积压商品,特别是高档的、长期积压的呆滞商品。他们往往要货量大,并且一般不与商家争价格。采用这种骗术的不法分子,一旦骗得,使厂家大受损失,骗不得,就溜之大吉。

(四)花言巧语,让人上当。

不法分子装出态度似乎很诚实,边说边拿出证件,大讲其厂效益如何好,名气如何大,资金如何雄厚等,有时还要求这批货请厂里10天内运到,并可派业务人员随车押货,交货后即可付款。有些企业听信对方,未收货款即派车派人将货运到当地,但货被提走后,数十万元的货款却始终难以追回。

(五)由熟人介绍,拉关系搞行骗。

有些不法分子每到一地设法找到一些当地人,与他们交成“酒肉朋友”,甚至给他们“提成”、“分红”,让他们做中介与工商企业拉上关系,骗取工厂产品或商业部门货款。

(六)利用参加各种会议诈骗。

在一些交易会、展销会、洽谈会上,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迷惑对方,故意制造已电汇货款假象。如听信了他们,则将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开放的时代,给每个人追求事业的成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骗子“留”下了间隙。骗子并非是愚蠢之辈,他们既然想欺骗别人,就时时想更新他们的骗术伎俩,在方法上更加诡诈,在内容上更加广泛,在手段上更加变化多端。为此,每一个善于经营的人,在与东北人做生意的时候,都要时时处于防备的状态,每时每刻都必须谨慎对待你所涉及的人和事。

当然,大多数东北人做生意是正正当当的,他们重义气,讲朋友,守信用,但是,因为东北生意场中确有一些不法分子,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既是正当的,也是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更是每一个经营者和生意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防止受骗,主要有如下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1)不要贪,有一种不发意外的横财的心态。

(2)注意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人。

俗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同样,骗子正是利用经营者的弱点来卖弄骗术的。

(3)保持生意场上应有的警惕性和清醒的头脑。

经营者通常受骗的致命一点,就是经营者往往在骗子虚伪行为面前处于思维障碍的状态。

(4)保持生意场正常的理智。不冲动,不麻痹。

(5)采取相应的防骗对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经营者就可采用相应的防骗对策,就能够战胜再狡猾不过的骗子。

认识了自己的弱点,了解了骗子的真实内幕、惯用骗术,自己就会聪明,就不会受骗上当。

同类推荐
  • 销售的艺术

    销售的艺术

    本书从艺术的角度论述影响销售的各种因素,以及销售各个阶段的销售策略,涉及销售人员如何销售自己、如何找寻潜在客户等。
  • 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本书以企业生产经营中现实可行的节约细节为内容,以理念、工作、落实、流程、管理、提升等各个阶段为单元,列举和说明了让节约成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能够实施节约的细节所在,帮助读者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习惯,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收益、谋得共同发展。本书说理简明,案例丰富,既可以协助企业宣传和确立节约文化,也能够为个人强化节约素养,是一本通俗有益的读本。本书可作为大众读物,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节约培训教材使用。
  • 如何说客户才会听,怎样做客户才会买

    如何说客户才会听,怎样做客户才会买

    本书以“如何说客户才会听,怎样做客户才会买”为核心理念,引用典型的销售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说客户才会听”的说话技巧、沟通方法,以及“怎样做客户才会买”的销售战术和策略,展示了在每一个完整的销售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销售步骤中都要用到的说服客户、促成交易的一整套销售技能,引导广大销售员快速提高自己说话本领和销售能力,化解销售中的难题,轻松成交每一单。能说会道,说到客户心坎上,让客户无法拒绝你。观察观色,把握成交时机,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 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解放军在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面旗帜、一个信念,但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并影响了世界。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年代先进性的实践,对于今天所有类型组织在完成使命、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自主变革、资源配置等方面,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你最容易在营销上犯的101个错误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你最容易在营销上犯的101个错误

    营销,虽然以其独具一格的魅力和光明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很多人才投身其中,但并非每个推销员都能获得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无论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销售员,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手,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难题,遇到一些困惑,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一些错误,或是用了错误的方法,或是说了错话……总之,由于一时的疏忽,前功尽弃,最终徒劳无获。
热门推荐
  • 厨神万尚志

    厨神万尚志

    万尚志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一个乞儿。在救了自己的糟老头子地劝说下(强求报酬),他终于捡起了前世的梦想,并想要做到最好——成为厨神!只是在成为厨神的路上,他发现自己的身世好像另有隐情?万尚志成为厨神的一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10扇洞察世界的窗口,每一种思维方法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而各种思维本身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在运用联想思维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形象思维;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又会受到辩证思维的指引。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视角,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维度的延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
  • 我的脑里有个宇宙

    我的脑里有个宇宙

    多年以后高阳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看着闪闪发光的八大星系,心里无悲无喜,这是他的江山!
  • 天命重生漓湘彼岸

    天命重生漓湘彼岸

    她是个被天眷顾的人,又是被它嘲弄的人。它赋予了她极具聪慧的大脑,极具灵敏的心理,却偏偏落下个残缺的身体,说是残疾也不像。她得的是一种病——心脏病。自因这个病,她从小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只有她的爸爸疼着她,而母亲对她来说很是陌生。好不容易熬过了整整十七个年头,却在病发时丧失了生命,老天似乎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让她再次获得新生,但要想活下去就有万分凶险。本以为新得的生命是完好的,却被自己的久病成医诊出了身患剧毒。离开新生之地时,满身伤痕,鲜血淋漓,待到归来之日时,以新面目,以新心态对这世的怆凉悲喜。已经失了前世不染俗世的心,她,又会在这乱世千界,用己生只为捍卫心中的爱?一朝入梦,被她爱着的他又是怎样?他的前世今生,都注定在一场梦里来回,再次找到苏醒时的她,是否已经物是人非?记忆的尽头,到底会停格在哪儿?分分合合,兜兜转转,谁又能一如始终?风风雨雨,断断续续,谁又能一梦不碎?花开花落,彼岸生辉,星汉之间,阻隔的是什么?天命,总有它的轨迹;流星,总会划过天际;风波,总有短暂停息。
  • 兽世甜甜圈

    兽世甜甜圈

    一个浑身都是神秘的大妖,机缘巧合来到了神奇的兽人世界的。面对战斗力无比强悍的兽人,平凡有一丢丢紧张,这可是你们逼我的!我要开始正当防卫了!“放开宝儿!冲我来!”小豹子猛地扑出来挡在平凡身前。平凡热泪盈眶,小豹子,真的不需要你!我可以!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怎么,想趁着我们不在欺负宝儿么”平凡抖着身子,“不是,我自己真的可以的!你们相信我啊!”(女主超强大妖,强悍无比,但是男主莫名认为女主很柔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麻辣萌师不好惹

    麻辣萌师不好惹

    初为人师的林飒有三宝:套餐歌词数来宝,随便拿出一样都能让学生面皮白一白、浑身抖三抖。明明长相甜美笑容莞尔,偏偏站上讲台就立即化身恶魔天使。事实证明,长得美笑得甜的不一定都是邻家女孩,还有可能是我家巫婆林老师!***“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素手点到暂停键,林飒美眸微转,看向听得正带劲儿的学生们:“歌词中出现的成语,弄清楚读音字形含义,明天上课我检查!”啊?!学生们集体趴倒,无助哀嚎:老天爷,求你赐个男人下来,收了她吧!***操场上空,两架直升飞机来回盘旋,撒下漫天的粉红玫瑰花瓣。某人乘坐着由粉玫瑰点缀的热气球翩翩降落,对着操场上正抱胸凝视自己的女人比了个略显生涩的小心心:林飒!我把我的心融进这漫天的粉色玫瑰里,你愿意把你的心交给我跟我一起天长地久吗?在学生们的雀跃起哄中,林飒压下扬起的唇角跳进了热气球里,朝着学生们豪气挥手:今天不上课,全体大扫除!1V1的温馨甜宠文,欢迎跳坑~
  •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大佬是个小财迷

    快穿之大佬是个小财迷

    “媳妇,你看看我,看看我嘛。”寒傲天一副小奶狗求喂食的样子,可是……“谁是你媳妇?你站远点,踩着我钱了。” …………“媳妇,你看这颗夜明珠,可还入得了眼?”她看着男人狗腿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把他拍出去,不过这颗夜明珠嘛,留下。
  •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