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6400000002

第2章 美国军衔

美国的军衔同其国家、军队的历史几乎一样的悠久而年轻。所谓悠久是指其军衔自从美国1775年4月独立战争开始正式组建军队,就有了军衔制;说年轻是指美国与其他西欧列强相比,历史不算长,美国建国及其军衔制实行才200多年,而有些西欧国家的军衔制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但是,就像人得了肥胖症一样,美国军衔制度的发展相当快,几乎与战争和军队规模的扩大相同步。独立战争一开始,只有团一级单位,最高军衔是上校。同年7月组建了3个师,便增设了少将军衔。不久又出现了旅的建制,随之将官则分为“旅将军”和“师将军”,相当于少将和中将。到美国南北战争时,军队设立了集团军和军区级单位,与此相对应的则增设了上将军衔。

在军队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美军的军衔在不断发展。美国现行军衔分6等25级。

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军士6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准尉5级:一、二、三、四、五级准尉;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将官5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美国的军衔标志

美国军衔标志图案异常繁杂,有500种之多,逐一列示,可以编成长达数百页的厚书。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只介绍各军种几种常见的军衔识别标志。

陆军军衔标志。刚入伍的新兵没有标志,兵和军士的标志符号佩带在两袖袖口和头盔边沿处,不同的等级用金色角线和弧线来区分。二等兵角线l条;一等兵角线、弧线各1条。下士角线2条;中士角线3条;上士角线3条、弧线1条。三级军士长角线3条、弧线2条;二级军士长角线、弧线各3条;一级军士长角线、弧线各3条,中间镶五星l枚。各军种军官的肩章形状为尖顶五边形,肩章底板颜色主要有绿、蓝、黑3种,分别代表陆、空、海3个军种。

准尉、尉官、校官和将官根据服装种类,在肩章或衬衣右衣领(将官在衣领两端)、船形帽左侧、头盔正面和野战服大檐帽上佩带各种符号。准尉肩章饰银色长方形图案,矩形中镶有不同数量的红色方块,用1~4枚方块区分一至四级准尉。

陆军军官肩章依军衔饰有金(银)色矩形、槭叶、鹰或五角星。少尉、中尉肩章饰l条矩形图案,少尉金色,中尉银色。上尉肩章饰2条银色矩形图案。少校、中校肩章饰槭树叶,少校金色,中校银色。上校肩章饰银鹰。

将官肩章饰银色五角星,准将至上将依次为l~4颗,沿肩章排成一线。五星上将军镶5颗星,构成圆形,其上方缀一枚国徽。

海军军衔标志。根据服装种类,兵和军士的标志符号佩带在军服和水兵服上衣左袖。水兵标志为斜杠,三等兵1道,二等兵2道,一等兵3道,根据不同勤务,分为白、绿、红、灰等色。军士和军士长的标志图案为白鹰和两个相交叉的锚,并以不同数量的红色角线、白色五角星区分等级。下士、中士、上士依次为l~3条角线。三级军士长为角线3条、弧线1条;二级和一级军士长是在三级军士长图案基础上增加五角星1枚或2枚。

军官的标志符号佩带在肩章、军服上衣袖、衬衣领和军帽上。准尉肩章饰金色条纹——一个长条带,中间镶l~3道蓝横杠和竖线条,条带上方镶有两个相交叉的金锚。尉官、校官肩章标志为宽窄不同的金色条带,条带上织有橙黄色长方形图案,上方镶l颗金色五角星,以不同数量、不同宽窄的条带区分衔级:少尉l条宽带,中尉1宽1窄,上尉2宽,少校2宽1窄,中校3宽,上校4宽。

将官肩章板面为金黄色,标志为白色锚和五角星,以数量不同的银白色五角星区分等级,准将至五星上将依次为l~5颗银星。银星的排列,中将和上将与陆、空军不同,中将的3颗星呈三角形,上将的4颗星为菱形。

海军陆战队的军衔标志,基本图案与陆军相同,只是准尉以下人员标饰的底色为红色,二级军士长以上人员标志中所镶图案与陆军略有差别,三级军士长至上等兵标志的角线下增添两支步枪交叉的图案。海军陆战队没有五星上将军衔。

空军军衔标志。兵和军士的标志符号佩带在衣袖上。图案为白色弧形饰条,上有一蓝色圆圈,中镶白色五星。等级以条纹数量区分。二等兵1条,一等兵2条;下士3条,中士4条,上士5条;三级军士长6条;二级军士长6条,加角线1条;一级军士长6条,加角线2条。准尉、尉、校级军官和将官标志图案与陆军相同,只是肩章底色和准尉长方形中的方块为天蓝色。

五星上将镶5颗星,构成圆形,与陆军五星上将不同的是不缀国徽。

美国的军衔与任职等级

美国军队的体制大致由以下一些层次组成:三军参谋长及联席会议、战区总部、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共计10级。将级军衔与旅以上单位对应,校级军衔与团、营单位对应,尉级军衔与连、排单位对应,军士与班一级对应。目前,三军参谋长(其中一名兼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战区及集团军司令官为上将衔;军长、航空队或舰队司令官为中将衔;师长、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官为少将衔;独立旅长、作战副师长为准将衔;师属旅(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衔;副团长、部分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衔;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衔;连长为上尉衔;副连长为中尉衔;排长为少尉衔。

美军中的准尉是机关和基层的技术管理骨干。军士长被士兵称作“兵头子”,是各级指挥官管理士兵的得力助手,他们协助军官管理本单位下属的军士,并向指挥官提供对士兵管理的意见。军士长分为一、二、三级,在陆军系统中,一级军士长通常任军、师、旅级的指挥军士长,也可任行政军士长和技术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般配备在营、连;三级军士长通常任排军士长,相当于副排长。各军种参谋部、军事院校以及训练中心,则配备一名总军士长,充当这些单位主官的高级士兵顾问,虽然不是军官,但地位却很显要。美军基层军官的流动性大,在一个单位服役2~5年就要调动,而军士长则长期呆在一个单位,比基层军官熟悉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因此,美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军士长们来控制部队,保持和发扬他们的“传统”。军士长已成为美军的一支基层骨干力量。

美军的上、中、下士,是班、组级的领导骨干。四级以上的技术兵,虽不管人,但可享受军士待遇。四级技术兵享受下士待遇,五级技术兵享受中士待遇,六级技术兵享受上士待遇。

美国军官军衔的晋升

美国军官永久军衔的晋升又称正常晋升。晋升的标准是才能、资历、学历、健康状况、考核成绩和上阶职空缺机会等。现役军官的正常晋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按年限资历顺序晋升,二是破格晋升。

破格晋升是对表现突出的军官提前晋级。破格晋升有一定比例限制,数量较少。

按年限资历晋升,是把军衔年限期满的军官名单列出,由5至9名经各地选出的将官组成的“审选委员会”评议,按条件选择,呈报上级核准,一般每财政年度办理一次。这是军官晋升的主要方式。军官年限资历分为衔级龄和军龄两项。美军现行军衔制规定的上校以上军官晋升的军龄规定为:上校24~25年,准将26~27年,少将27~29年,中将27~31年。近年来,美军多数军官实际晋升期限要比规定年限短。

上校晋升准将和将军晋升控制较严,必须是晋一个退一个,不得使将军总数超过国会法定的名额。美军少尉军官最终能够晋升到将军的,只有2%。98%的军官进入到校官就陆续被淘汰掉了。

临时军衔的晋升,亦称“名誉晋级”,即任哪一级职务就授给相应职务的编制军衔,军衔随职务的变迁而升降。

实行临时军衔制度,既可以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避免战争过后出现过多的高级军衔。早在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就开始实行这种制度。当时,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在南北战争结束时是一名名誉晋级少将,但实际上他只是上尉。目前世界上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还有英国、印度等。《美国百科全书》对“名誉晋级”这个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名誉晋级是一个法语词,起源于拉丁语,最先可能是在英国用于军事。在英国,早在1600年,名誉晋级一词,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权力,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一种奖赏。从少校提为中校这种名誉晋级奖赏,在英国陆军和皇家海军中仍在有限度地使用,但不提薪。当他返回自己原来的团队时,又恢复了先前的军衔。其他国家在非常时期也有临时军衔。这样就可以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而避免在危机过后出现过多的高级军衔。”

享有名誉晋级待遇的军官,在失去与该军衔相应的职务时,国家对军官职务军衔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降回到正式军衔继续服役,包括正式军衔是准尉或军士者在内;二是以职务军衔退役退休,按职务军衔等级领取退役补助金或退休金,享受这一待遇的条件是该职务军衔的衔龄必须超过185天,并在任期内有良好鉴定。对多数军官而言,一般选择后者,因为这样比较体面。但也有选择前者的,其中多数是因军龄不满20年,还不够退休资格。

美国规定,军官凡服役满20年,其中有10年任军官职务者,可志愿申请退役,获得享受退休金待遇的权利。军官退出现役到地方就业,仍可拿到一份退休金和一份薪金。朝鲜战争后,美军有些军官,包括少校一级的军官在内,为了得到退休资格,退出军官职务后继续服军士役,待服满20年现役后再退休。在美国,为了多拿一份津贴,出现摘掉少校军官肩章改佩军士臂章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美国军官军衔的任免权限和程序

美国军官军衔的任免权限与其职务的任免权限大体一致。少尉晋升中尉,由所在部队的主官批准;晋升上尉至上校,由军种参谋长审批上报,军种部长批准;晋升准将、少将由国防部长审批上报,总统批准;晋升中将、上将,由总统批准,参议院确认通过。晋升名单一经批准,三军总部人事中心立即予以公布。

美国军队军官军衔的任用方式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军官军衔晋升审选委员会组织实施。美军各军种每年均组成各级军官军衔晋升审选委员会。审委会的成员,上校以下军官由军种人事部门确定人选;将官由军种人事部门推荐,军种部长审定。审委会的成员人数,根据其审选的军官人数而定,但不得少于5名军官。其军衔须高于审选对象。审委会设主席1人。审委会的职责是,根据军种部长下达的晋升数额、范围、比例及审选要求,对本军种列入审选范围的军官进行审选。审选时,将军官的年资档案、各年度鉴定和考核报告集中审阅,逐一评选,统一衡量,最后经无记名打分表决,提出晋升军官的建议和顺序名单,上报审批。

为更清楚地说明美军审选军官军衔的做法,下面把美军海军这方面的情况作较详细的介绍。

美海军军衔每年均组成各级各类军官军衔晋升审选委员会,审选全海军本财政年度“审选范围”军官、上一年度晋升落选的“高于审选范围”军官和破年资晋升审选的优秀军官,经统一衡量,进行评选,提出待晋升军官的名单。

审委会的成员要经认真遴选产生,主要考虑其工作表现、成熟性、判断力和在海军服役经历,而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本人本财政年度不在晋升审选范围之内;

所在审委会审选的军官中无本人亲属;

上一年度未担任过这一级同类审委会成员;

不属于即将退休的军官。

一般指挥军官晋升审委会通常有13名成员,其中至少有1名担任过联合参谋职务的军官。具体要求是:

中将(资深)遴选委员会,主席为上将,成员为中将(资深)。

少将(资浅)遴选委员会,主席为上将,成员为中将、少将。

上校审委会,主席为中将,成员为少将。

中校审委会,主席为少将(资深),成员为少将、上校。

少校审委会,主席为少将,成员为上校。

上尉审委会,主席为少将,成员为上校、中校。

每年,海军部部长根据各级军官法定限额和海军人事部门经预测、统计而提供的各级军官流动出缺情况(升迁、退役、退休和伤残、残亡等)确定各级各类军官军衔的晋升数额、审选范围和晋升比例以及审选要求,下达给各审委会。

各审委会根据上述指示进行审选。例如,一般指挥军官上校审委会将本年度全海军列入审选范围的、上一年度晋升落选的和破年资晋升审选的一般指挥军官中校的年资档案和各年度鉴定、考绩报告集中审阅,逐一评选。评选时,将档案材料放映在屏幕上,由全体成员阅评,通过电子投票系统进行无记名表决。最后,提出本年度一般指挥军官上校待晋升名单(按年资顺序排列)。该名单须经海军部部长审定,总统批准,参议院通过。

确定晋升对象和顺序后,须待上一级军官出缺时方获实际晋升,按待晋升名单顺序依次递补晋升,通常一年内均可获实际晋升。如在未获实际晋升之前需担任新衔级职务者,可提前佩带新晋军衔(暂领原薪)。原少校、中校提前佩带新晋军衔者,不得超过待晋升军官数的3%,上校不得超过9%。

经审委会审选而确定的晋升,系指晋升临时军衔。军官的临时军衔,总统可根据军官法定数额变动和实际需要决定降至永久军衔。军官的永久军衔,一般不低于临时军衔两级;永久军衔的晋升,不经审委会审选,在高一级永久军衔法定定额出缺时,按资历顺序名单依次递补晋升。永久军衔非经法律程序不得降衔、剥夺或撤销。

《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已规定取消临时军衔,目前仍属于过渡期。

该管理法规定,军官晋升中校、上校、资浅少将和资深少将后,必须以新军衔服役满3年后方可申请退休,否则仍按原军衔待遇退休。

审委会并不是对所有军官都作出晋升的排列,也有相当一部分晋升的落选者,而且职务越高落选下来的越多。1997年至2006年美海军军官晋升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对于落选者的处理,美军规定得也比较明确。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安排,大部分要走退役的路子。

少尉升中尉,一次晋升落选者,退役。

中尉升上尉,两次晋升落选者,退役。

上尉升少校,两次晋升落选者,退役,其中一部分选择留队。

少校升中校,两次晋升落选者,退役,其中一部分选择留队。

中校升上校,两次晋升落选者,服役满28年时退休,其中一部分可选留继续服现役。

上校升少将(资浅),不计晋升落选次数,可连续遴选,直至军龄30年、级龄5年时退休。其中如仍需服现役者,可选留继续服役。

资浅少将升资深少将,不计晋升落选次数,可连续遴选,直至军龄35年、级龄5年时退休,其中如需服现役者,可选留继续服现役。

再一部分是选择留队与提前退休:

上尉、少校,两次晋升落选者,须退役。其中少数可经选留继续服现役,上尉最长可延至军龄20年时退休;少校最长可延至军龄24年时退休。正规军官少校军龄满14年以上者,两次晋升落选仍留队服役,至军龄20年时退休。

中校、上校,到退休年资时,如需要可经审选延长现役期5年,年龄不得超过62岁。

将官已到规定退休年资,经遴选可延长现役期,但不得超过62岁。

在缩编情况下,少将级龄满4年而军方决定不遴选留服现役者,提前一年退休。

美军规定军官年满62岁必须退休。极个别军官如因特殊需要而留服现役,须经国会特许。美海军“核潜艇之父”里科弗海军上将,经国会一再特许继续服现役,直至1982年81岁时方退出现役;美海军女专家“软件老太太”霍珀,1986年79岁高龄才退出现役。

美国军人的薪金取决于军衔高低

美国军人薪金的厚薄,主要取决于军衔之高低,故军衔与薪金在生活待遇方面几乎是同义词。美国国会1947年颁布《军官人事法案》,1954年颁布《军官阶级限制法案》,严格规定了军官的各级军衔比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会拨款问题引起。

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主办的《外交政策和国防评论》认为,“人员方面的根本问题是钱”。里根政府上台以后,为了解决军队现代化急需的高质量的兵员和有经验的士官及军官骨干问题,一方面大力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号召社会要重新把军人作为“头等公民”看待,另一方面连续两次提高军人薪金,并于1981年成立了专门研究军队人员问题(包括薪金)的小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军费大约有一半左右用于人事费用。人事费用的开支,绝大部分是人员的薪金和各种津贴、福利补助。以1981财政年度为例,美现役军人的薪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共支付303亿美元,占人事费43%;支付退休军人的退休费137亿美元,占人事费19.3%;支付军用文职人员薪金和补贴227亿美元,占人事费32%;补贴后备役人员开支27亿美元,占人事费1.8%,全年总计开支薪金、津贴和补助费707亿美元,占人事费的99.9%。美国为了压缩人事费用,从1968年到1978年,共精简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185万多人,但人事费用仍然没有降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通货膨胀,1961年的1美元,到1980年只等于33美分,因而薪金标准得经常提高;二是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对士兵的支出加大;三是参加过二次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军人大批退休,退休费骤增。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美国现役军人的薪金制度。

美军薪金制度内容繁杂,名目甚多,大致可归为三大类:第一类称“正规薪饷”,包括基本薪金、房租津贴、给养津贴和税收优待;第二类是特殊薪金,亦称“刺激性津贴”,包括海上津贴、延长服役期和再次入伍津贴等;第三类是各种补助,包括医疗补助、社会保险补助、军人商店补助、休假旅差费补助、服装补助、丧葬、抚恤等费。

美军的基本薪金是军人薪金的核心。基本薪金标准按军衔确定,每一军衔内又按军龄区分若干等薪级。美军现行基本薪金划分为23级,包括军官10级,准尉4级,军士和兵9级。下面是1981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基薪标准(月薪/美元,小数点后数略):

军衔 薪额 薪级数 军龄规定

新兵,551元,1,第一年;

二等兵,618元,1,第一年;

一等兵,642~732,4,第1~4年,每年一级;

下士,682~854,5,第1~4年,每年一级,第5~6年一级;

中士,731~1060,9,第1~4年,每年一级,第5~14年,每二年一级;

上士,833~1249,11,第1~4年,每年一级,第5~18年,每二年一级;

三级军士长,968~1711,14,第1一4年,每年一级,第5~24年,每二年一级;

二级军士长,1387~1902,9,第8~24年,每二年一级;

一级军士长,1635~2130,8,第10~24年,每二年一级;

一级准尉,943~1596,11,第1、2~3、4年各一级,5~20年,每二年一级;

二级准尉,1132~1790,13,第1、2~3、4年各一级,5~24年,每二年一级;

三级准尉,1292~2057,13,同上;

四级准尉,1422~2428,13,同上;

少尉,1056~1329,4,第1~4年,每年一级;

中尉,1217~1685,5,第1~4年,每年一级,第5~6年一级;

上尉,1395~2271,9,第1~4年,每年一级,第5~14年,每二年一级;

少校,1502~2626,10,第1~2年,每年一级,第3~18年,每二年一级;

中校,1782~3140,11,第1~2年,每年一级,第3~8年一级,第9~22年,每二年一级;

上校,2228~3849,9,第1~2年,每年一级,第3~12年一级,第13~24年,每二年一级;

准将,3006~4380,7,第1、2~4、5~8、9~12年各一级,第13~18年,每二年一级;

少将,3617~5038,9,第1、2、3~6、7~10、9~14年各一级,第15~22年,每二年一级;

中将,3994~5588,8,第1、2、3~6年各一级,第7~22年,每四年一级,第23~24年一级;

上将,4560~6333,7,第1、2~6年各一级,余同中将。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美国军人的基薪比差是较小的(按各级军衔最低月薪计算)。

上将的基薪为少尉的4.3倍,一等兵的7.1倍;按最高额月薪计算,上将基薪为少尉的4.8倍,一等兵的8.6倍。但是,美国制度规定,军人的基本薪金每月不超过4176元,凡标准超过此数者,一律按4176元计发,这样上将的实际月薪相当少尉的4~3.1倍,相当一等兵的6.5~5.7倍。美国军官的薪金在本世纪初,中将为少尉的6.5倍,比现在的比差大将近1倍。目前第三世界国家军队薪金比差一般也较发达国家为高,如泰国元帅的薪金为准尉的12倍,伊朗上将的薪金为少尉的10倍,坦桑尼亚准将的薪金为列兵的13倍。从以上情况看,薪金的比差,似乎是同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成反比,即存在着经济水平越高比差越小的现象。

美国的临时军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协约国一方派远征军赴欧参战。1918年11月,大战结束,美国远征军凯旋回国。以后成为美军著名将领的马歇尔和巴顿也在这支队伍里。当其他战胜国军队都在论功行赏、封官晋爵时,马歇尔和巴顿肩头的军衔等级标志却从上校变成了少校。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他们有什么过失而被降级了吗?不是。原来,在战争期间他们佩带的上校军衔符号,是一种“临时军衔”,战争结束后,按照制度规定,恢复了各自原来的实际军衔~~少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苏联军队不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其军官军衔低于编制军衔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1944年,苏军近卫步兵第29师急需提升一名团长指挥部队。上级选定了特列季亚克大尉。于是,21岁的特列季亚克担负起指挥全团的重任。在他手下,有8名中校、10多名少校和大尉~~这些人都得向特列季亚克大尉敬礼。而在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国家,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不管你的资历多浅、年龄多轻,只要担任团长,就得佩带上校或中校军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军衔制度基本上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的,与传统的西方式军衔有所不同,被人们称为“东方型军衔”,起初没有临时军衔一说,但20世纪80年代末,有的国家也出现了这种制度。如捷克斯洛伐克新颁布的军人服役法规,就开始规定“人民军准尉、军官在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际军衔高的军衔”。

授予临时军衔的依据是军官职务的编制等级,一般随军官职务的变迁而自动升降,如美国军官职务提升后,军衔符号随之自动更换;当军官失去这一职务后,与其相应的临时军衔也就随之消失,而恢复佩带本人的实际军衔符号。

九旬老翁晋升上将

美国国会1985年发布一项特别法令,批准美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时年89岁的艾拉·埃克退役中将晋升为上将。4月26日,美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主持了埃克的晋升仪式。

埃克生于1896年,退休前任陆军航空兵副司令兼参谋长。在他的努力下,航空兵脱离陆军,成了一个独立的军种~~美国空军。

埃克的军事生涯始于1917年,开始在陆军中服役,1年后成为飞机驾驶员。20世纪30年代,埃克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组建并领导了第八轰炸机司令部,率领部队在被占领的法国领空执行战斗任务。后来又任驻英国的盟国空军总司令,在对德国进行纵深目标的战略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3年赴意大利任盟国空军总司令。1947年退休后,埃克在航空工作部门几次任职,并为《空军时报》撰写专栏文章。他还是美国战略协会出版的《战略评论》杂志的创始人。国会将这位退役将军晋升为上将,这在美国空军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埃克将军退休后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利用了军衔是军官的一种荣誉称号的作用来表达人们对这位老前辈的敬仰之情,对于一个为军队贡献一切的老兵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由此,人们想到,对于活着的人,可以用晋升其军衔的办法来肯定他、表彰他,那么对于死去的人,政府也可以用追晋军衔来纪念他,让军衔的法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潘兴上尉一下子被提升为准将

被美国人称为“凶狠的杰克”和“铁锤将军”的美军五星上将潘兴,这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名扬于世的美国军事人物,其军事生涯是丰富多彩的,其仕途官运也是耐人寻味的。他曾经创造了从上尉直接升为准将的世界军衔飙升纪录。

1860年9月13日,潘兴出生在密苏里州一个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家庭,潘兴自幼体格健壮,但因顽嬉而学业一般。1876年,年仅16岁的潘兴被聘为村中黑人学生的幼校任教。由于种族的差别,其他教师都难以训授学生,惟有潘兴却极受学生欢迎。两年多的任教,使他手头有了点积蓄,便在父亲的帮助下,于1879年进入克斯耶罗州立师范学校读书。正读第二学期时,他从报角上发现了陆军大学招生的广告,决然去报考。当时离考试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了,他深夜苦读,弟弟妹妹们还经常在灯旁伴坐,有时帮他提问。结果,他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潘兴进入陆军大学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由于他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官和同学们推荐他担任了班长。遗憾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然而,军校的生活锻铸了他意志坚定无情和强烈的统治欲、责任感等军人的性格和气质。正是凭借这些基础素质,潘兴所带的班成为全校遵守纪律的最佳分队。1886年6月,潘兴学业届满,被授予少尉军衔,派到第6骑兵团服役。当年9月,潘兴随部队到新墨西哥南达科他州参加镇压印第安部落的活动。回国后,潘兴从1891年开始,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担任了4年之久的战术教官,结合教学研究,他对传统的陆军战术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此期间,他曾对法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潘兴系统地研读了有关的法学著作,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895年,在美国西部地区服役两年之后,潘兴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担任战术教官。已到“而立”之年的潘兴,只想利用西点军校的条件,在战术教学方面有所成就。然而这时西(西班牙)美战争爆发,潘兴被派往驻古巴的第5军第1师团当了一位很难兴旺发达的军需官。

西美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组建了海岛局,主管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事务,潘兴幸被任命为海岛局局长,不久,潘兴又被调到第8军任职,前往菲律宾镇压摩洛族人民的正义斗争。因潘兴既善于组织指挥部队作战,又善于安抚当地民心,而受到老罗斯福的赞许。从此,潘兴青云直上,1903年被调到总参谋部工作,后来又被选送到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05年赴日本东京担任驻日武官,日俄战争期间又担任了乃木将军的观察员,1906年被破格从上尉晋升为准将。有人说,潘兴这“一步登天”的晋升,越过了原来比他职位高的862名军官。从此,美国军人敬仰地称他为“奇遇将军”。

在官运亨通的时节,35岁的“光棍”潘兴,在赴日就任武官之前,与一位参议员之女结了婚。这时的潘兴,一有合意的职位,二有美貌的妻子和和睦的家庭,三有与国会成员联姻的后台,不愁飞黄腾达。但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从1906年9月到1913年,几乎一直在菲律宾供职,回国后才改任巴尔干观察员,不久才捞到旧金山的第8旅旅长的职位。更不幸的是,1915年8月27日,家宅失火,妻女四人当场被大火烧死。潘兴在这悲痛欲绝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自制力。

1914年8月,卡兰萨趁机夺取了墨西哥的政权,并得到美国威尔逊政府的承认。卡兰萨实行的政策遭受到了农民的反对。墨西哥人民在查普塔和比利亚的领导下,组织了游击队,与英美支持的卡兰萨傀儡政府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卡兰萨政府请求美国支援。1916年3月,潘兴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率军进入墨西哥,以镇压“内乱”为名,对墨西哥进行武装干涉。两年之后,直到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潘兴才率部回国,任南部分区的司令。后来,他被美国政府任命为远征军司令,率部开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潘兴到达欧洲战场之后,根据对时局的分析,预见到一旦俄国退出战争,西线战场将更加吃紧;只有美国大规模参战,才能有进攻的优势和迫使德国屈服的希望。因此,他坚决反对美军零零星星地派兵加强协约国防线的做法,而要求政府一次性地派出大批部队开赴欧洲战场。他的主张得到了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不久,美军的大批部队被派到法国。

美军在欧洲战场,开始大部分分散在英法联军中担任后勤任务。潘兴对这种状态极为不满,始终坚持要保证美军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他认为,如果美军失去了独立性,不仅对国家(美国)威望是空前的牺牲,而且是对远征军士气的严重打击。因此,他在力主大量美军增兵欧洲战场的同时,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好了独立作战的准备。到1917年10月底,晋升为四星上将的潘兴,把美军远征军编成军和集团军,下辖有8个师,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1918年下半年,战略主动权转到了协约国手中。7月24日,协约国军司令官贝当、海格和潘兴在博蒙召开会议,对今后的作战做了深入的讨论和准备,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之后的作战中,潘兴取得了空军作战的经验,开始重视空军的威力。

根据战局的发展,协约国军指挥部决定于1918年秋转入总攻。美国第1集团军和法国第4集团军在马斯河西岸向梅济埃尔方向对阿尔贡两侧实施主要突击。第一次攻击受阻后,潘兴投入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美军进展迅速,突破了兴登堡防线,占领了色当一线,迫使德军投降。1919年9月,潘兴因作战有功而被晋升为五星上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潘兴曾于1921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24年离职退役。他晚年曾赴秘鲁和英国等地执行政府委托的使命,接受了牛津、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巴黎道德和政治科学院的荣誉会员。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他曾亲赴白宫,志愿要求服役。1948年7月15日,病故于华盛顿,后葬于阿灵顿公墓,墓碑上刻着“最后的军号声响,我要和我的士兵奋起”的墓志铭。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四个“之最”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五星上将,他借助父辈的提携和自身的文韬武略及赫赫战绩,一路顺风地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最年轻的陆军少将、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这在世界军衔史上还是少有的。

1880年1月26日,麦克阿瑟降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著名将军(后任美国驻菲律宾军事总督)阿瑟·麦克阿瑟家中。为了给儿子铺开一条金光道,父母在麦克阿瑟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1886年麦克阿瑟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母亲千方百计地引导和鼓励小麦克阿瑟学习和研究历史,浏览世界名人传略,督促他努力学习,但由于贪玩调皮,成小麦克阿瑟绩平平。19岁时,他通过“走关系”进入西点军校学习。麦克阿瑟的母亲为了防止漂亮的儿子受风流韵事的纠缠,也随同前往,跟踪管教。1903年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母亲为了麦克阿瑟的升迁而四处求情,将麦克阿瑟送到曾在其父老麦克阿瑟麾下任过职的潘兴将军的部队里,以求得到特殊的关照和提携。1905年10月,麦克阿瑟又作为其父的随从参谋,以老麦克阿瑟“驻日本观察员”的身份,进行搜集情报的工作。他们父子在香港、仰光、加尔各答、孟买、爪哇、越南和上海等地四处“巡察”,将情报收集范围扩大到了几乎整个亚洲。这一阶段,他不仅为美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而且从他父亲那里又学得了很多很多谋仕之道,也使他的政治嗅觉更加灵敏,人格品性更加多面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德宣战。麦克阿瑟在美国驻法国的第42师任参谋长。麦克阿瑟虽然只是个参谋官,但他不断深入前线,身先士卒,不避艰险,率领和激励士兵勇敢作战,战绩赫赫,深受官兵爱戴,不久便升任师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麦克阿瑟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

1919年回国后,麦克阿瑟得知拟派他到母校担任校长的消息。此时的西点军校比较混乱,课程陈旧过时,学员的知识面狭窄,作战部队对西点军校毕业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深为不满,几任校长都没有“吃到好果子”。麦克阿瑟打心眼里不想接任这个“危险”的西点军校校长职务,在各方的劝解尤其是母亲的劝说下,最后勉为其难,走马上任。就这样,不足40周岁的麦克阿瑟成了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当时新任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对麦克阿瑟说,西点军校有悠久的历史,你要使军校恢复起来,重放光彩。麦克阿瑟排除各种障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拓新路,开始了现代化的教育,使西点军校迅速适应了世界的变化和战争对人才的需要。麦克阿瑟曾是西点军校最杰出的学员,是从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受勋最多的美军军官之一,共获得2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1枚服务优异勋章、7枚银星章、2枚紫心勋章以及数枚法国授予的勋章。没有西点军校的培养,他可能就无缘得到这一切,有了这一切,他在西点军校学生面前就有了说服力。当然,麦克阿瑟又是西点军校最好的校长,没有他的3年重整旗鼓,西点军校也可能就没有今日的辉煌。麦克阿瑟应该感谢西点军校,西点军校也应该感谢麦克阿瑟。

1922年麦克阿瑟离开西点军校,被派到菲律宾任职。同年2月,45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少将,成为美国陆军最年轻的少将。

1930年8月5日,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部长发来的电报,胡佛总统决定由麦克阿瑟出任陆军参谋长之职。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情绪高涨,军队预算必将缩减,此时此刻去担任参谋长之职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有推辞之意。麦克阿瑟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立即拍去电报,力劝儿子接受这个职务,她说:“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羞耻。”再次听从母亲的劝告,于1930年11月走马上任,50岁的麦克阿瑟成为美国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1935年夏天,麦克阿瑟在参谋长职务上任期结束,他接受菲律宾自治政府总统奎松的邀请,前往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而离开美军。

1941年7月,由于太平洋形势日益紧张,麦克阿瑟再度应召服役,任美菲远东军司令,10月晋升为四星上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向菲律宾大举进攻。麦克阿瑟奉命阻止日本的进攻,于1942年3月11日受命撤离菲律宾抵达澳大利亚,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1942年,日本海军在珊瑚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中失利,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由被动转入主动。麦克阿瑟为保证美、澳盟军补给线畅通,率美、澳盟军在巴布亚、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并取得胜利。1944年他又在莱特湾大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麦克阿瑟因战绩卓著而被晋升为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是美军一名杰出的将领。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最大限度地运用新武器,使用由舰队支援的空地打击力量,出其不意地对主要目标实施大规模攻击。他成功地运用“跳蛙战术”,夺取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众多岛屿。他擅长三军联合作战,被称为“两栖作战的大师”。

麦克阿瑟之所以会成为美军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最年轻的陆军少将、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其所幸之处,首先是由于自身具有敏捷的思维、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赫赫的战功及高超的指挥才能。同时,从他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他的家庭对他的刻意培养,他父亲为他打下的基础,他母亲对他仕途的关注及关键时刻对他的点拨与推波助澜等等,也是他得以更顺利发展的优越的客观条件。

斯普鲁恩斯为何被称为“将军中的将军”

在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中,斯普鲁恩斯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一位卓越的战略家。美国海军部长欧内斯特·金将军在发表人事命令时说:“在美国海军将级军官中,斯普鲁恩斯的心智能力超过了所有的人。”知人善任的尼米兹上将则称赞他是一位“将军中的将军”。

斯普鲁恩斯出生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03年考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1906年9月毕业后,到海军战船上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晋升为中校,指挥驱逐舰“爱伦华德”号,到太平洋服务。1921年起,斯普鲁恩斯历任美国海军工程局处长、“载尔”号和“澳斯本”号驱逐舰舰长、驻欧美海军指挥官的助理参谋长等职。1926年夏,斯普鲁恩斯进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被分派到海军情报办公室任职。1931年6月,他被选调到海军军事学院任教,次年晋升上校。从1933年5月起,斯普鲁恩斯先后担任驱逐舰护航舰队参谋长、海军军事学院战术系主任等职。1940年10月晋升海军少将,出任海军第10军区司令,1914年6月兼任加勒比海战区司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斯普鲁恩斯奉命接替哈尔西指挥第16特混舰队,协同第17特混舰队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中途岛海战刚刚结束,斯普鲁恩斯即被任命为尼米兹的参谋长。美军开始转守为攻,首先在所罗门群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斯普鲁恩斯一上任,便开始调整兵力支援南太平洋集团的作战,并对未来的中太平洋战役作了深思熟虑的筹划。

一年之后,斯普鲁恩斯因成绩斐然被擢升为中将,并担任了中太平洋部队的司令。上任伊始,斯普鲁恩斯大刀阔斧地精简了幕僚组织。他认为,幕僚组织愈小愈好,庞大的机构则贻害无穷。1943年秋,中太平洋部队开始转入全面反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张首先进攻马绍尔群岛。然而,刚刚就职的斯普鲁恩斯却力表反对。他认为,中太平洋部队的“第一刀”应该是吉尔伯特群岛,因为美国的任何基地都不能对马绍尔群岛实施成功的侦察和支援,况且马绍尔群岛的设防更为坚固。而进攻吉尔伯特群岛则较为容易,而且占领该岛之后还可对马绍尔群岛进行侦察和支援登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时,第一个目标应该是马金岛而不是瑙鲁岛(将瑙鲁岛作为第一个攻击目标亦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的),因为瑙鲁岛地形险恶,设防严密,并与战役的第二个目标塔拉瓦岛相距太远,不便支援,与日军在特鲁克的基地又太接近,易遭袭击。而马金岛距塔拉瓦岛不远,离马绍尔群岛更近,并可在岛上开辟机场,在礁环中停泊舰艇。斯普鲁恩斯这两项有理有据、分析透彻、切合战情的建议,得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高度评价,很快被采纳了。

1943年11月20日,斯普鲁恩斯率领中太平洋部队发起了对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战。攻打马金岛时,美军打得十分顺利;登陆塔拉瓦岛时,美军损失较大,为此,斯普鲁恩斯受到了国内的许多批评。然而,斯普鲁恩斯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马绍尔群岛中的夸贾林岛,设防比塔拉瓦岛更为坚固,如首先攻打马绍尔岛,必定遭到夸贾林岛的全力增援和抵抗,美军的损失必定会更加惨重。美军正是应用了攻打塔拉瓦岛的经验教训,因而在占领吉尔伯特群岛之后,紧接着又迅速地征服了马绍尔群岛。据说,这次作战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成本最低而收效最高的一次”。美国著名的海军史专家莫里森认为,塔拉瓦的经验教训是“1945年胜利的播种床”。由于马绍尔群岛作战的成功,斯普鲁恩斯被晋升为上将。这时,他指挥的中太平洋部队也被称为第5舰队,所辖的两栖部队则称为第5两栖编队。

1944年6月,中太平洋部队在斯普鲁恩斯的具体指挥下,兵分两路,南北夹击,直取马里亚纳群岛,准备突破日军的内防御圈。6月15日清晨,当第一批陆战队在舰炮和飞机的掩护下一举登上了塞班岛的滩头时,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在小泽大将的率领下正向菲律宾海驶来,企图使美舰队处于日本战船和岛上陆基飞机之间,以两翼夹击。斯普鲁恩斯冷静地分析判断了战情之后,当即决定,暂停在关岛的登陆计划,第5舰队的作战舰只迅速移师提尼安岛以西150海里处准备迎战。接着,斯普鲁恩斯又命令舰载机全力轰炸关岛机场,一举砸碎日军双钳中的一把。6月19日10时,当两支舰队相距300海里时,日舰队连续发起了4次进攻,共起飞舰载机338架次。然而,由于关岛的陆基飞机已大部被歼,日军舰载机孤掌难鸣,很快被击落了297架。经过两天激战,日军损失惨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著名于世的“马里亚纳大规模火鸡射击战”,亦被称为“菲律宾海战役”。扫除了小泽这一海上障碍之后,美军又很快攻下了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牢牢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

紧接着,斯普鲁恩斯又制定了下一个战役目标——攻占琉璜岛和冲绳岛。然而,尼米兹告诉他,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决定收复菲律宾之后将继续进攻台湾。斯普鲁恩斯认为,进攻台湾困难太大,而且距离日本太远,难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攻占琉璜岛和冲绳岛,既可以作为轰炸日本本土的前哨机场,也可以从那里使用战斗机保护从马里亚纳起飞的B-52重型轰炸机,还可以控制东海及日本南部海域。这一建议又被采纳了。美军在攻占了菲律宾之后,决定越过台湾,西取琉璜岛和冲绳岛,决定由斯普鲁恩斯担任战役最高司令官。在斯普鲁恩斯的巧妙指挥下,琉璜岛和冲绳岛这两个日本本土的最后屏障被砸了个粉碎。

从攻占吉尔伯特,到夺取冲绳,美军中太平洋部队航空母舰和两栖兵力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充分展示了斯普鲁恩斯的军事指挥才能。从斯普鲁恩斯几次纠正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既定方针的行动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个冷静、沉着、不善交际的海军战将的智勇双全和卓越的战略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他在战略分析与预测中的过人之处和他在美军的价值所在。尼米兹曾深有感触地说,斯普鲁恩斯是一位“将军中的将军”。

人们何以称布莱德雷为“大兵将军”

与其他战绩赫赫的著名将帅不同,在布莱德雷的军事生涯中,确实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野战指挥官,他不仅是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最信任的人,而且是最受美国士兵尊敬和爱戴的人。在美国军队中人们都称呼布莱德雷为“大兵将军”。

这位“大兵将军”,1893年2月出生在米苏里州的克拉克。因为家庭贫困,布莱德雷17岁进入西点军校接受免费的高等教育,与艾森豪威尔是同班同学。他遇事过于稳重,简直到了优柔寡断的地步;待人态度温和,表现出了充分的同情心。因为这种性格,当时一些同学认定他在军事上不会有大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西点学员,却被即将走马上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的马歇尔看中了,马歇尔挑选布莱德雷在他手下当主要教官,随后,马歇尔走到哪儿,布莱德雷就被带到哪儿,在马歇尔的提携下,布莱德雷先后担任过参谋本部助理秘书、步兵学校校长、师长等职,直至布莱德雷升任军长,也是得到了马歇尔的直接提拔。最后,受马歇尔指派,布莱德雷于1943年1月充当了艾森豪威尔的助手。

马歇尔之所以这样信任和重用布莱德雷,是因为在马歇尔看来,布莱德雷遇事要言不烦,抓住重点,是个大将之才。他在一次给布莱德雷的信中写道:“我非常希望我们有机会再度共事,我认为再没有比这样更使我们满意的事情。”事实上,布莱德雷也确有他的特点,他沉着稳重,决心坚定,注意细节,尊重上司和爱护部下,从而受到同僚和部队的敬重。无论在战场上或会议室里,布莱德雷都能允许别人讲述问题和提出异议。在争论的当时似乎缺乏控制,但布莱德雷能突然结束一切争论,宣布一个切合实际的决定。在作战中,布莱德雷既不疾言厉色,又不迁就不称职的人员,但对受罚者执行处罚时尽量不伤害其自尊心。

1943年3月的卡塞林山口之战,美军受挫,费利登达少将被撤职,巴顿将军就任。根据巴顿的要求,经艾森豪威尔决定,布莱德雷升迁为第2军副军长。几个星期后,巴顿将军升任军团司令时,布莱德雷接任了军长的职务。在突尼斯战役中,布莱德雷指挥的美军第2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一雪卡塞林山口战役之耻辱。不久,他便来到阿尔及尔,协助巴顿将军计划西西里战役。

西西里登陆战役开始,布莱德雷指挥的美第2军进展顺利,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却进展迟缓,因而美军抢先占领了墨西拿。就在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布莱德雷辖下的第一师部队官兵却公开藐视宪兵,在后方不守纪律,闹出了许多乱子。这个师的师长是马歇尔极为赏识的艾仑,副师长是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小罗斯福。为了严明军纪,布莱德雷决定给予师长和副师长以撤职的处罚。此项决定虽然曾引起了很多责难,但布莱德雷就是丝毫没有让步。当然,这也与艾森豪威尔的支持有关。所以,此举不仅没有影响他在驻西欧美军中的地位,反而在1943年底,在艾森豪威尔出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之前,马歇尔即已内定由布莱德雷担任美军登陆兵力的总指挥。在这个命令还没有宣布的时候,许多人猜测总指挥的位置应该是巴顿将军的,实际上在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的心目中,巴顿是勇猛有余、气度不足,而布莱德雷却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安排,诺曼底登陆战役由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地面部队的行动,布莱德雷则是在其下以第1集团军司令的身份指挥全部美军。在后人看来,从诺曼底登陆到联军光复巴黎,好像布莱德雷没有蒙哥马利和巴顿那样光彩夺目。其实,从联军在欧洲地面兵力数量来说,布莱德雷所率领的部队数量是最多的。还有,当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与其他英国高级将领对于战略问题发生争执时,布莱德雷忠实地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布莱德雷作为一个野战指挥官,能够了解处于盟军统帅地位的艾森豪威尔所面临的问题,并能帮助他排忧解难,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布莱德雷得到了最高统帅的器重和信任是不难理解的。艾森豪威尔在欧洲战争结束时曾致信马歇尔,对布莱德雷作了如下评价:“他对其各军团司令的指挥是极为优越的,他的精力、常识、战术技巧和完全的忠诚,使他成为永远可以依赖的助手,我认为布莱德雷是我在此战争中所曾遇见的最伟大的前线指挥官。”

在美国军人看来,布莱德雷好像一位忠厚的长者,他很少使用权谋治军。他的忠诚得到艾森豪威尔的信任,并愿意接受他的建议。有人认为,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的宽正面的战略主张,主要是受到布莱德雷的影响。这种看法虽不能完全肯定,但布莱德雷善于从战略上考虑问题,能够毫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战略观点提供给最高统帅,又总是忠实地执行艾森豪威尔的决定,这也确是事实。他们是同班同学,彼此间可以自由地讨论问题;布莱德雷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也确实起到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每当巴顿将军对所接受的命令感到不愉快的时候,总是布莱德雷去做说服工作。巴顿将军之所以在两次打士兵耳光,美国国内反应强烈的情况下,能够东山再起,也与布莱德雷在艾森豪威尔面前为巴顿辩护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布莱德雷仍作为相当一级指挥官留在欧洲。1947年布莱德雷调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9年又接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1953年退休。

上尉利德尔·哈特的名声为何远扬

利德尔·哈特是位英国爵士,此人虽非标准的职业军人,获得的最高军衔也只不过是个上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许多声名显赫的欧美名将却公开宣布自己是利德尔·哈特的信徒并引以为荣。英国军队在北非战场上击败了由“沙漠之狐”隆美尔指挥的德国-意大利轴心国联军之后,前线将领甚至特意向利德尔·哈特写信致谢,把北非战局的胜利归功于他的理论指导。利德尔·哈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是因为他和英国将军富勒共同创立的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以及他阐发的军事上的间接路线原则,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整个西方世界的军事思想和战争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利德尔·哈特祖籍英格兰,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文化素养很高的新教牧师,当时在巴黎的一所教会任教长。8岁的时候,利德尔·哈特随父母回英国定居,1913年读完预科后,利德尔·哈特进入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圣体学院专攻历史。在学习中,利德尔·哈特对军事历史,特别是对战术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的精妙战争艺术,尤其是在东方国家享有“兵家万世师表”之誉的《孙子兵法》,使他格外仰慕。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致力于战争研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利德尔·哈特毅然入伍,随部队赴欧洲西线参加对德作战,表现勇敢并两次负伤。利德尔·哈特并不是那种只晓得匹夫之勇的人,他有一副善于独立思考的大脑,虽坚决服从上级的作战命令,但对当时盛行的那种一味地从正面实施蛮力厮杀的刻板战法感到厌恶。在他看来,“堑壕对堑壕”的厮杀,是“毫无军事艺术可言地浪费士兵的鲜血”,应该探求一种费力少而成功多的新战法。

在1917年夏季的松姆河战役中,利德尔·哈特所在的那支部队通过巧妙的机动,把当面的一股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次战斗实践使利德尔·哈特开始感到:用“间接路线”的办法实施作战要比机械的正面撞击合理得多。此外,他还从英军在这场战役首次使用坦克一事中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新的武器大量使用必将引起军事上的一场变革。也就是在此时,利德尔·哈特在战斗中中了敌人的毒气,加之前两次的受伤,使他不得不离开前线部队。之后,利德尔·哈特被调往后方,专心用其学者式的大脑研究军事学术。利德尔·哈特的才识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注意,陆军部指定他主笔编写《步兵训练手册》最重要的战术部分。利德尔·哈特一反传统的阵地战思想,大胆地阐述了机动作战的主张。

1920年6月,利德尔·哈特在国内首次见到了松姆河战役坦克战的计划制定人富勒上校,由于他们都是“机械化战争”迷,而且都正在受着军事保守派的孤立和排斥,因而他们相识恨晚地成了知心朋友。他们对机械化战争的前景和军队改革的很多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讨。接着,利德尔·哈特进一步提出了“闪击战”的理论设想。从军事上讲,这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卓有远见的理论主张。但是利德尔·哈特的创见却被英国军界的当权人士视为天方夜谭式的“怪诞念头”。而英国的对手德国军队却意识到了这种崭新作战理论的潜在价值,把它接纳了过去,并且在十几年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运用“闪击战”进攻英国及其盟友,获得了举世震惊的巨大成功。当然,这并不是利德尔·哈特的过错,而是英国保守势力的过错,既是军事改革家的不幸,也是军队官兵的不幸。1927年,利德尔·哈特不满于军界保守势力的压抑,毅然以上尉军衔退出现役。后来的十几年间,利德尔·哈特历任《英国百科全书》军事编辑、《泰晤士报》的特约军事记者和国防问题顾问、《每日晨报》的军事记者等职,这些岗位不仅使他得到了从广泛角度研究战争艺术的机会,而且也使他得到了宣传其军事理论的便利条件。1929年,利德尔·哈特在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并出版了《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在这部著作中,利德尔·哈特深刻分析了西方世界2500年以来的大量战例,初步阐发了“间接路线”战略战术思想。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初期,纳粹德国凭借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闪击战取得了惊人的战绩。这些战绩的取得,彻底证实了利德尔·哈特这位军事改革家自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坚持鼓吹的那套作战理论是多么富有远见。这时,利德尔·哈特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次效命沙场了,他在伦敦继续进行战争理论的研究。1941年,利德尔·哈特增修再版了《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改名为《间接路线战略》,系统地阐述了军事上的“间接路线”原则。这种军事学说在大战期间为许多将领所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德尔·哈特在美国军事理论界声望日隆。1946年,《间接路线战略》改名《战略论》再版,在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不少国家的军事院校把它当做基础教材,西方许多著名将帅奉之为经典。

利德尔·哈特是一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史学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世界军事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现代的西方军队中,很多将帅都是读他的书成长起来的,利德尔·哈特仍然受到将帅们崇拜。

四星上将史迪威与33年中国情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1883~1946年),二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部参谋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史迪威将军是一位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人,他曾5次到过中国,通晓汉语,深谙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足迹遍布中国各省,与中国的联系达33年之久,并在驻中国的盟军担任过参谋长。他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感情,他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调皮淘气的博士之子

1883年3月19日,史迪威出生在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附近的一个大农场,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的祖父约翰·史迪威是个颇有商业头脑的干货商人,以经营房地产而积累起了大量财富。父亲本杰明·史迪威是一位法学、医学双博士,但他却放弃了专业,回到自己的祖居地——扬克斯,在一家公用事业单位担任副总经理。本杰明·史迪威是位很有教养的人,虽和蔼可亲,但家教甚严,被华伦·史迪威称为了不起的父亲。

华伦·史迪威从小聪明、活泼,被家人亲切地称为“乔”。乔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不那么安分,上树爬墙,翻越护拦,与小猫小狗玩耍嬉戏,在学校里恶作剧不断。一个调皮淘气的孩子所具有一切不安分特性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他最讨厌星期天的三次礼拜和到教堂聆听神甫大人喋喋不休的说教,总是在布道的日子悄然逃走。正如他年老时对女儿所说:“由于看到宗教对任何人都没有真正的好处,我劝人们不要相信那一套,而要用常理办事。”

本杰明·史迪威有一个理论,认为把孩子留在身边比远离父母到外地学习更好。因此,他放弃了几次送乔出去学习的机会。但这种卵翼下的呵护,并未使生性好动的乔在家教甚严的家庭环境中改变性格,反而使他因此在学校里出了名。易于与人争论的脾气锻炼出了他非凡的口才,健壮结实的身体和好动、果敢的禀性,使他成为学校里著名的篮球队长,这些都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赞赏,同时也得到中学校长的赏识。1899年,史迪威以优良的成绩毕业,校长在他的评语中写道:该生精力充沛,有办事能力,没有坏习惯,完全可以信赖。考虑到让16岁的史迪威上大学有点过早,父亲便决定让他再上一年中学。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正是这溺爱之举使史迪威成为一名军人。

史迪威继续上中学便使他彻底背离了那令人称赞的过去,因为他早已厌倦了中学生活。他拉了几个朋友组织一个叫“四巨头”的俱乐部,他们在学校大楼顶层的库房里设置了一个隐蔽的游戏场所。有一次他们竟从天花板上用绳子把校长的桌子吊了上来。他们登峰造极的恶作剧行为发生在1900年一次高年级毕业班舞会上。在史迪威的带领下,这4个“强盗”向茶点桌发起了进攻,与守卫者大战一场,然后提着抢来的一桶桶冰淇淋,拿着盘子上的糕点逃之夭夭。“冰淇淋大进攻”恶作剧的发生,使其父意识到,对儿子要严加管束,参军是最好的办法。

考入西点军校

军伍生活对于一个遭受着父亲的压力和念够了中学课程的男孩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史迪威担心自己年龄小、个子矮,一个邻居记得他为能达到军校学员的身高标准曾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他相信在床上躺上一个星期便可以长高1/4英寸的理论。

1900年,乔考入了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西点军校为美国军队培养了无数卓有战绩的军官,在美国军事发展史上地位突出,但军校近乎残酷的训练方法,即使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们提起来也心有余悸。乔在进入军校之前对此毫无所知,因此没有半点思想准备,但他很快明白,那里根本不是什么军校,而是一座“地狱”。

那时,军校中的训练课程被学员们喻为折磨人的施刑场,其花样百出,每一种都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了两名学员因不堪折磨而被迫退学,此后二人因难以恢复健康而死去。这一事件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国会立即派专人进行调查,发现这所著名的军校折磨学生的训练方法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名学生在一节苛刻的操练课之后,躺在床上浑身抽筋,目光呆滞,精神和肉体遭到极大伤害。最遭罪的还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官们命令他们必须裸体跑步,同时往他们身上猛泼凉水。有的把大拇指捆住吊在树上,有的让学生在澡盆中头朝下倒立,有的让学生大热天裹着毯子出汗,吞食辣椒油,强迫吃掉大量食物,有的逼迫学生相互打架,在桌子底下吃饭和忍受各种各样的人格耻辱等等。

教官们认为这样做并非胡来,而是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抑制恐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服从命令和权威的习惯。因为有朝一日,在战场上关键的时刻,有没有这种习惯,可能直接影响战斗的胜败。因此,就是最基本的坐、站、行、走,也要通过近乎古板的程式训练,使他们早日“定型”。显然,这一切在年轻的乔·史迪威看来不会是一种享受。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肃立、肃立、肃立,操练、操练、操练,老天爷……疲惫不堪,起来做早操、喝水、休息、班操练、午饭、擦枪、班操练、收操,晚饭前在周围地区进行连操练,吃饭时每吃一口饭之间都不例外,一次肃立训练一个半小时。”乔还参加过一次折磨人的晚会,教官用烟头烧学生的下颌、摔别人几个跟头取乐。和其他学生一样,乔想家了,非常痛苦,神情木然,整天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这种在他认为无聊的生活,迫使他走近了图书馆,以期在图书中找到慰藉与解脱。一年中,他涉猎了广泛的书籍;书中知识的营养弥补了精神上的欠缺,也为他成为一位极富个性的将军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一年级终于结束了,他走完了苛刻的肃立阶段。二年级的军事理论及文科课程对于他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语言课他尤为喜爱,其中法语课成绩在全校列第一。

不知是不习惯军校生活还是精神压力过大所致,史迪威的体格虽然健壮,但个头却很瘦小。1904年6月15日,21岁的史迪威获得了少尉军衔,以名列第32位的成绩毕业。

一战中任情报官

1904年1O月,史迪威乘船去菲律宾服役,那里是当时美国军队唯一有仗可打的地方。

对外征服必然遭到被征服者的反抗,史迪威不久就感觉到了这一点。在一次沿岸的行军途中,他“遭到了大砍刀的袭击,差一点吓死。这是菲律宾土著居民摩洛人对侵略者的反击。1905年2月,史迪威所在的第4连被派往一个叫三猫的地区内的甘多拉河上游与普拉杰族人作战。翻山越岭向圣何塞进发,到处是沼泽地、蔓草、泥浆、山丘、断层、瀑布,天黑时在树林中宿营。士兵们站着就睡着了。……第二天下起了大雨,不等天亮又冒雨踏上更艰难的一条山间小路,士兵们因疲劳至极开始相继掉队。到达圣何塞时,又遭到一群普拉杰人的袭击。刚刚打退这些袭击者,又遇到50名砍刀手,又不得不且战且退。在丛林中一直急行军,两个星期后才得到一次真正的休息。但在恢复行军的第二天,全连断了食用水。连长命令急行军以尽快到达有水的地方,并让乔·史迪威断后以防止有人掉队。乔这时还押着两个普拉杰人俘虏,不久就见到一位上士昏倒在小路上。就在他停下来欲唤醒上士的当口,部队走出了他们的视线。史迪威大声呼喊着想让他们停下来,但只有茂密森林哗哗的树叶声,没有人能够听到他的喊声。无奈中的史迪威只好与俘虏轮流背着失去知觉的上士,挣扎着前进,好几次迷了路,又返回了原位置。没有水,口渴难忍,而乔只带有一把手枪,随时提防着普拉杰人“跳出树丛把我们宰掉”。部队没有人回来找他们,俘虏随时会逃掉或袭击他。人越来越困乏,乔全凭着意志支撑着机械运动着的双腿。傍晚时刻,他终于听到了前面有说话声,凭直觉感到那是自己的同伴。当他们踉跄着奔到营地时,全连正在吃饭,连长对他们的到来毫不惊奇,只淡淡地说了句“你们回来了”,因为在战争期间,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倘若乔因精疲力竭倒在路上,那么他的生命就会在他22岁时结束于菲律宾。这次行动对他影响非常深刻,使他常常深思一个指挥官的责任,一直到30年后他也没有忘怀。

两个月后,即1906年2月,他接到通知,回母校任教官。第4连连长在他的鉴定报告中称他在各方面极为突出,说他特别聪明刻苦,办事成效显著。

军校里单调的教官生活满足不了史迪威好动的性格,每年的夏季他都以学习西班牙语为由申请到海外学习。第一次是带着政府的秘密任务去危地马拉考察地形,奉命化装旅行,不携带任何可能暴露身份的物品。具体任务是为政府现有地图增补内容,调查有关桥梁、渡口、铁路、公路、港口、码头、防御工事、电话和电报线路、河流、湖泊、运河、城镇、兵营、人口分布、粮食、燃料、政治状况、疾病和气候等情况。

史迪威克服了气候上的不适,不顾自己几次因发烧而病倒,始终坚持观察。他注意到危地马拉人不愿意多干一点工作,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都被那些“比贼还坏”的政府官员所窃取,因此,史迪威对当地官员、土地所有者形成了不佳的看法。他在日记中写道:使农民不识字和接受不到教育,这很符合政府的意图,政府可以随时随地把他们从农田里带走,放到军队里无限期地当兵,不关心他们的家人是否挨饿。然而他们什么也讲不出来,默默地忍受这一切。

次年,史迪威又游历了墨西哥,对其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农业、宗教等有了大致的了解。

1910年10月,史迪威同妹妹玛丽的同学威尼弗雷德·A·史密斯结婚。1911年1月,史迪威携妻子再次到菲律宾服役,这次去的是马尼拉附近的威廉·麦金利堡兵营。3月,史迪威晋升为中尉。

外出度假好像成了史迪威生活中一项不可少的活动,为此他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以积累尽量多的假期。1911年9月,他和妻子利用积攒的3个月假期游历了日本。假期中,他开始学习日语。11月中旬他将妻子送回美国,而自己则到达了久已盼望的中国。

当时中国给史迪威的第一印象是贫穷落后,满目疮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贫富差距到了惊人的程度,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他却从衣衫褴褛的中国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性格,他开始喜欢上中国了。

1912年1月,史迪威由菲律宾回国,在团里继续服役一年。1913年8月,他回到西点军校任英语和历史教官。1914年夏,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欧洲坠入了大战的深渊。

一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在1916年扩充了一倍,史迪威被调往纽约的普拉堡任教官,负责训练预备役部队。9月,当了12年中尉的史迪威晋升为上尉。由于战争对军官的需求扩大,史迪威未及去普拉茨堡报到又被调往弗吉尼亚兵营的一个旅任副官,不久,晋升为少校。

1917年12月,史迪威奉命去法国,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18年1月史迪威到达法国时,协约国联军士气低落。俄国退出战争使法国很可能把东线的军队调往西线。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为了振奋士气,决定摸清敌情,掌握主动,争取多打几个胜仗。史迪威作为司令部参谋,主要负责情报工作,为此,他到朗格勒进行了短时间培训。在那里,他结识了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这次巧遇,对史迪威的前途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短训后的史迪威重返前线。一战中的几次著名战役,使史迪威真正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在凡尔登,整个战场一片混乱,到处是铁丝、工具、鞋子、骨头、军装、弹药箱、手榴弹、钢盔……肢体不全的尸体横七竖八,臭气熏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史迪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情报侦察任务,为美军进攻圣米耶尔作出了贡献。

9月11日,即发动进攻的前一天,史迪威晋升为临时中校。由于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法语,美军与法军的联络十分畅顺。在美法联军及英军强有力的进攻下,德军来不及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撤退。10月5日,德国向威尔逊总统要求停火,遭到拒绝。一个月后,德军被迫宣布投降。

一战结束后,由第4军参谋长布赖恩特·韦尔斯将军推荐,史迪威升为上校,并荣获优异服务勋章。韦尔斯将军非常喜欢欣赏史迪威,说他有“非凡的才能”,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最能干的情报官之一”。

涉重洋五次来中国

1919年5月7日,凡尔赛和约签订,史迪威所在的第4军随之解散,史迪威归国。他意识到,战后美国庞大的陆军将面临削减,在军中发展已困难重重。不久,他拜访了在陆军部人事局工作的老同学昌西·芬顿,要求派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就这样,史迪威于1919年8月6日被任命为代表陆军的驻华首任语言教官。9月,史迪威携妻子住进了东交民巷,并和其他外国人一样,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史迪威。

此时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时期。吴佩孚刚刚赶走了张作霖,并与冯玉祥结成联盟。然而,退守山海关以外的张作霖在1922年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大战又使中国陷入战火之中。

史迪威此时在中国的任务是研究中国的军事。为了和中国人接近,他学会了按照中国方式生活,每天和中国官员、工头和劳工打交道,并在国际赈济委员会修建的山西公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了建设该公路的总工程师。1923年7月9日,史迪威应召回国。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使史迪威不安于在国内工作。1926年8月20日,史迪威获得机会再度到中国,到天津美国驻军任职。

此时,中国已建立了国民党政府,蒋介石继孙中山之后成为国民党的领袖。美国报界认为国共合作壮大了国民党的力量,使蒋介石能够进行北伐,中国不久就会被蒋介石统一。由于担心在华利益受损,美国指示在中国的驻军密切注视蒋介石的行动。1927年3月24日,国民党军队攻入南京,士兵们对外国人一点也不客气,外国传教士纷纷遣责这是“大屠杀”。美国也和其他外国公使一样,提出对蒋介石政府实行制裁。但4月12日,蒋介石露出了反革命真面目,把真诚的合作伙伴共产党当作仇敌,进行了疯狂的大逮捕、大屠杀,无数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正因为蒋介石的“出色表现”,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才顿然醒悟,“友好”地原谅了国民党军在南京的粗鲁行为。

这时的史迪威虽然听命于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本人却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感,担心蒋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美国驻军第15兵团卡斯特纳将军建议扩充驻军到2.5万人,从马尼拉调兵把美军中的妇女、儿童护送远离中国。美国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美国驻军的力量成为各国中较强的一支。为了摸清蒋介石及国民党军队的真实情况,史迪威孤身一个来到徐州求见张宗昌,遭到拒绝。当时各军阀频繁调动军队,所有旅客列车几乎停运,他不得不随人群挤上货车。在车上他领教了中国百姓对外国人的仇视,抵达上海时,眼前还长时间闪动着中国老百姓对外国殖民者愤恨的眼睛。

1928年5月,史迪威作为美国驻华武官晋升中校。1929年4月回国,同年7月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战术科主任。在那里,他和马歇尔一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宁改革”。马歇尔认为史迪威是教练天才,可以担任任何一级指挥工作。1935年,史迪威晋升上校,同年7月7日,奉命重返北平,再次出任驻华武官。

此时,日本正准备大举进攻中国,而蒋介石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投降政策,致使日本在中国频频得手,这对于在远东有重大利益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英美等国决定支援中国,促使中国军队对日本的抵抗,遏止日本的侵略势头。但蒋介石拒不改变初衷,照样我行我素,加快了“进剿”红军的速度,遭到全中国有良心人们的指责。

此时的蒋介石因缺乏军需而敦促美国给予援助。为此,史迪威受命调查蒋军对日本的抵抗情况。通过调查,史迪威感到蒋介石根本没有准备抵抗日本的侵略,而是加紧内战。从军队的部署情况看,史迪威认为蒋军的最高统帅是个蹩脚的军人,形成了对蒋介石才干的藐视心理。他在日记中写道:“他(蒋介石)可能就没打算采取什么行动,要不然就是他对准备用第一流的部队打仗的含意全然无知……要么是个大笨蛋,要么是个傻瓜……”

与蒋介石相反,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战的旗帜,在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下毅然北上抗日。1936年,红军在山西发动了一次进攻,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同年3月史迪威到太原和汾州调查这次军事行动,认为“共产党人靠的是某种精神上的支持,尽管他们缺少粮食,武器装备极差”“他们情报工作搞得很好。组织健全,战术高明。他们不要大城市,甘愿在农村过艰苦的生活,然而却把政府吓得要死”。这是与国民党的腐败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因素。史迪威花了一年的时间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西安事变后,史迪威更相信共产党人是有潜力的。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了解是不完全的,因为他只了解中国劳苦大众而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尽管如此,他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声誉仍得到了提高,他对中国问题的探索,使他获得在比其他外国人对中国更深刻的认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抗战。史迪威对中国的战事非常关注,但南京政府却表现出令他意外的沉默,因为当时蒋介石根本不在总统府,而是到庐山渡假去了。

日本军很快占领了北平,美国总统发布命令,让美国侨民全部离开中国。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提出出面干预,但罗斯福总统保持了沉默。1937年12月,史迪威到达汉口,不久南京陷落。12日日军向停泊在长江的美国“帕奈”号炮艇开火,造成美国军队伤亡事件,但由于罗斯福总统迟疑不决,最后只以日本道歉了事。史迪威对此感到不解。

此间,史迪威又到河南了解中国军队的士气,到兰州了解美国向中国提供的物资的使用情况。返回汉口后,听到了台儿庄大捷的喜讯,不久,又听到了蒋介石炸开花园口,使三省成为一片汪洋的消息。通过穿梭式的观察了解,史迪威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士兵的素质极好,但他们遇上了一位愚蠢的领导人。

1939年5月1日,史迪威结束本次驻华武官的工作,经暹罗、印度支那、马来亚和爪哇回国。其时正逢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会为美陆军参谋长。为了排除保守老将军们的干扰,完成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任务,马歇尔需要挑选一批具备实干和首创精神的军官担任重要职务,他提议晋升为准将的头两个人之一就有史迪威。此时,史迪威还在回国的船上颠簸着。8月3日他到达檀香山,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晋升的消息。一时间,雪片般的贺电纷纷飞来,人们钦佩史迪威的能干,赞赏他的实干精神,他也为自己的才能与实干精神得到广泛肯定而高兴。

一个月后,欧洲战争爆发了。次年7月1日,史迪威被任命为美陆军第7师及其基地的司令官。

1940年10月,蒋介石请求美国派遣由500架飞机组成的空军部队到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美驻华武官陈纳德上校敦促美国政府和军队领导人尽快批准这一计划。总统及史汀生、赫尔等人非常赞同这一计划,但当这一计划交给参谋长马歇尔时,才知道计划实际上很难实现,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可提供的飞机,也缺少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最后,不得不从原打算给英国的飞机中抽调100架支援中国。1941年4月,总统颁布法令,允许并鼓励美军飞行员离职去中国作雇佣兵。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使得中国代表宋子文可以在美国合法地租借军用物资。但由于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大部分物资都是通过唯一的陆上补给线滇缅公路运达国内的。此时的史迪威正担任第3军军长,他对中国的事情仍然十分关注。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国上下唯恐战火蔓延到本土,进攻洛杉矶和旧金山的谣言不断传来。在新加坡海域,日本海军重创英国军舰,获得了绝对的海上优势。美国感到日本不久就会挥师西进,进攻美国大陆。12月22日,史迪威所在的第4集团军司令约翰·德韦特中将命令他火速赶往华盛顿。24日,史迪威抵达后直奔作战计划处。在那里,他吃惊地受领了一个新任务——执行“黑色计划”,进攻法属西非。传达这项命令的正是他在利文沃思学院的同学、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计划未能执行。1942年1月10日,史迪威应邀到陆军部长家作客,马歇尔向史迪威谈到蒋介石需要一名美国人作顾问。美国和英国为了使中国能够拖住日本,商定成立中国战区,给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的头衔,蒋趁此机会提出了需要一名顾问的要求。史迪威由于了解中国,成为最佳人选。不久日本加紧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的最后一条补给线~~滇缅公路。马歇尔作出决定,任命史迪威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部参谋长、援华租借物资督导人和联合军事委员会美方代表,军衔晋升为中将。他的任务是指挥分派给他的中国军队,保障滇缅公路畅通。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第4次来到中国,向蒋介石报到。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这次计划中不过是个配角,没有任何实权,蒋介石虽然口头上说第5军、第6军听他指挥,两位军长也绝对听从他的命令,但实际上这两位军长听命的是蒋介石。

在缅甸,日军已攻下仰光,史迪威赶到缅甸,命令英、印和中国三国部队在仰光以北约150英里处建立固守阵地,自己把指挥部设在苗眉。由于史迪威仅有名义上的指挥权,很难迅速调动军队,使驻缅远征军多次贻误战机,丢失缅甸。

缅甸失陷后,中国完全被日本封锁。史迪威鉴于缅甸战役的失败,建议美军直接参战,收复缅甸。他对蒋介石已彻底失望,认为蒋根本不积极抗战,而是利用盟国,坐收渔利,因此不想再同蒋军合作了。但这一想法同史迪威受领的任务背道而驰,这又使他感到无奈。在一次与蒋的会谈中,史迪威愤愤地把他对缅甸战役失败的分析坦率地告诉了蒋介石夫妇,指出这是蒋介石的一次大失误。不动声色的蒋氏夫妇自然明白该怎样对待这位脾气暴躁的美国佬。不久,蒋与陈纳德一起,争取到了美国的空军支援。1942年7月4日,美国空军志愿团到达中国,蒋与被提升为准将的陈纳德加强了合作,而史迪威却被冷落到了一边。

紧接着史迪威又同蒋介石就美援华物资的分配问题发生冲突。史迪威希望利用这些物资改革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蒋却把这些物资居为己有,任意分配给效忠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至于其他“杂牌军”,则全然不管。史迪威的多次建议都像下级对上级的请示报告一样,等待蒋的批复,而结果往往又都是否定的。也许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史迪威与蒋介石之间选择了后者,由于罗斯福的支持,史迪威更成了蒋打击与排挤的对象。1944年10月,罗斯福以史、蒋个性相异为由,密召史迪威回国。

他是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有着丰富、扎实的军事知识,他从不囿于各种教条,出奇制胜是他推崇的作战方法。

作为一个指挥官,每一次战术演习他都要亲自督导。他的习惯做法是出“怪点子”,要求下级军官想出对策并进行试验。军官们发现,他提出的战术问题总是需要想出新办法才能解决。他教学的办法则是把原则运用于活生生的战斗之中,会“抛出”任何反常的情况。在演习中他则善于出那些以前在军官学校的教室里极少研究的情况,比如战场电话坏了、通信员失踪了、命令被传达错了、地图标错了等等。

1941年夏季,美陆军举行全国性大演习。参加演习的共有50余万部队。最先开始的是史迪威的第7师所在的第4军团。史迪威的第7师担任“红”军,被称为“加利弗尼亚”师。他改变往常的一贯作法,采取闪电进攻,在夜间突然行动,给对手“蓝”军造成很大麻烦,史迪威也因此名声鹊起。

史迪威把培训士兵视为最大乐趣。他常常随和地坐在士兵们中间,同大家讨论战术问题。这位将军头戴一顶旧帽子,脚穿旅行靴,身穿厚运动衫,几乎同驻地周围的普通工人没有什么区别,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乔大叔”。他走遍了驻地大大小小的所有山岗,对自己士兵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认为营级指挥所看问题的角度与师级或军级司令部看问题的角度应是不同的。高级司令部地图上的一条线到了战斗军官那里便是一个地段,这种地段情况各异,非具体了解分析不可,强调要在正确估量地形的基础上决定如何行动。在缅甸战役中,由于到处都是热带丛林,使人无法观察炮火支援情况,因而不能使用野战炮。史迪威指出步兵必须依靠迫击炮,“在密林中展开短兵相接的迅速行动”。

主动进攻是史迪威指挥军队的又一拿手好戏。他反对退却,认为撤退是令军队沮丧泄气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在西点军校还是在潘兴将军的远征军中,他被灌输的思想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史迪威解释说,进攻制胜的办法就是打乱计划好的东西,核心就是出奇制胜。

史迪威是一位想象力丰富、足智多谋、不屈于任何压力和有自信心的将军。马歇尔称他为教练天才,曾在史迪威鉴定报告中写道:能胜任平时和作战时的任何指挥工作,这位将军谦逊,不自以为了不起,因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陆军中才华出众和有教养的人之一。有远见,才智过人,是个领袖。

史迪威的谦虚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荣获晋升,回到部队后,士兵们为表示庆贺,鸣礼炮迎接。这使史迪威大发雷霆,立即叫道:“这是哪个家伙干的!”他认为,猴子爬竿爬得越高,屁股暴露得越清楚。

史迪威喜欢夜间远距离运动部队,完成对敌军的包围,然后从侧翼和后方予以打击。但长时间的奔跑很容易使军队疲惫,因此每次他都亲自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以提高士气。对军官们他十分严历,铁面无私,丝毫不讲情面,经常抽查军官们的工作。但他也注重给军官们很大的自主权,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史迪威是一位有识之士,早在1939年担任驻华武官时,就对蒋介石控制军需品、保存实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不首先考虑对日作战的做法表示不满。对于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力,史迪威认为主要是蒋介石造成的,原因就在于蒋介石总是怀疑有人反对他,不敢让部下掌握权力,不敢信赖自己的部下,总想把尽可能多的指挥权握在自己手里。他首先考虑的是由他本人控制最精锐部队和大量物资,使自己的地位不致于受到威胁。史迪威在做了蒋介石的参谋长以后,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就同他发生了冲突。蒋介石大耍两面派手法,使杜聿明等拒不接受史迪威的指挥,打乱了史迪威的作战计划。缅甸战役的失败,使史迪威受到了指责,也使史、蒋关系发生了第一次危机,后来又出现了第二次、第三次危机。与此相反,史迪威在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情况后,得出结论:“唯有中共领导民众,发动游击战争,能够把日本军弄得手忙脚步乱,葬身天地。”

史迪威的这些做法,有悖于美国的对华政策。罗斯福虽也对蒋不满,但他认为比较起来,支持蒋介石符合美国的利益,国共两党比较而言,共产党毕竟是红色力量,只有国民党蒋介石更适合于执行美中合作政策,所以,美国政府对蒋作了让步,召回了史迪威。

1946年10月12日午后,身患癌症的史迪威在沉睡中与世长辞。周恩来在唁电中指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他是最优秀的战士……中国人民将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在心中。”

建功在中国的飞虎将军陈纳德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0~1958年),美国空军中将,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空中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历任飞行员、教员、驱逐机中队长、飞行表演大队大队长等职。1937年退役,来到中国任蒋介石的空军顾问,帮助中国组建和训练防空部队。1941年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亦称“飞虎队”)。1942年恢复军籍,志愿航空队改为美国第14航空队,并任航空队长。1943年晋升少将,任该航空队司令,支援中国空军对日作战。1946年在华组织“民用航空公司”,旋改称“行政院救济总署空运大队”。因领导“飞虎队”有方且表现优秀,人们习惯地称他为“飞虎将军”。

少年艰辛

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南方德克萨斯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镇。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陈纳德家族算不上是土著美国人,他的祖籍在欧洲,是一个来自法国的将门之家。南北战争时期,陈纳德的祖辈便已威震沙场、名扬四方。

和平时期,陈纳德的先人以农为业。其祖父及父亲两代务农,先在美国南方的德州,后陈纳德父母移居路易斯安那州。陈纳德兄弟4人,他居长。少时由于家境清贫,日子是艰苦的。他每天要步行四五里路去学校上学,放学后还要帮助父亲料理田里的活计。作为长子,陈纳德责无旁贷。物质是贫乏的,即使是一年一次的圣诞礼品也只是一个苹果、一本书、些许糖果而已,但生活是有趣的,陈纳德生性好动,除读书、做好功课之外,广阔的乡野为其提供了无穷的乐趣。他钓鱼、打猎、踢足球、打网球……陈纳德是一个乐观、豁达,同时又极富责任感的人。读书、劳动、帮助继母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他兼顾得很好。

闲暇的时候,陈纳德最喜欢离群独处,不是带着鱼竿到河边垂钓,就是扛着父亲送给自己的一枝旧猎枪去野外打猎。鱼和猎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可以避开家事的纷扰,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循着自己的爱好遨游。晚上,陈纳德置身户外,仰望满天的星斗,会产生无限的快意,他对天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八九岁时便知道很多星星的名字。他把自己居住的小镇上所有关于航空和飞行的书籍、报道一古脑地搜拢过来,不停地读呀,看哪,一个愿望在心底生成——我要飞向天空。

理想是斑斓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15岁时,陈纳德中学毕业了,不仅没有长出飞向天空的翅膀,连入大学的资格也没有取得,因为年龄不够。但长得既高又大的陈纳德不愿再虚度时光,仗着自己的身躯颇具有说服力,他虚报了3岁,以15岁冒充18岁考入了大学。但专业却与飞行相去甚远,他上了师范大学。因为父亲认为这比飞行来得实际,拿个学位,做名教师,可以免遭田间劳作的辛苦,有一份不错的生活。陈纳德是个既富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人,他暂时顺从了父亲的安排。

大学肄业时的陈纳德只有18岁,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必须尽快找到工作。他应聘去做一所三家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区域过小,学生和教师都有限,所以他去的这家学校采用复式教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那里是乡间,学生们都是附近的农家子弟,一般入学都偏晚,虽然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却都已是高头大马的成人,有几个学生甚至比陈纳德的年龄都要大。乡里的孩子自小少管教,顽皮、淘气并善于恶作剧,看见又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大人来做他们的教师,便极尽所能与之对抗,根本不把陈纳德放在眼里。陈纳德来校几天,便发现班里的苗头不对,但他并不懊恼和慌乱。他想,对付这种人的最佳方案是让对方服气,而自己单枪匹马,对付全班人马恐怕难以如愿,不如找出他们的头目,通过制服他来降服全班。于是,陈纳德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那个比自己还高还大的“祸首”。有一天清早上课时大家又和他过不去,陈纳德把那个大男孩叫出来说:“来,今天不上课,我们到外面去一试身手!”陈纳德自小爱运动,大学时还专门练过拳击,且技术不差,所以交手之后很是从容,在全体学生的亲眼目睹中将那个高大的学生打翻在地,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喝采。从此之后,学生们视陈纳德为英雄,不仅不再捣乱,反而与其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陈纳德成为几年来这所学校唯一呆下来的教师。据说在他之前曾有几位教师在此任教,但都因受不了这些大孩子的淘气起哄而来去匆匆,挂冠求去。孩子们归顺了陈纳德,陈纳德更理解他们。他认为学生的淘气是因为课余生活过于单调,他们的精力无处宣泄所致,于是他着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组织了校级球队。上课做他们的老师,下课后即成他们的教练,并鼓励他们参加与其他球队的比赛。在陈纳德的调教下,这些淘气鬼不仅学习大有进步,而且懂礼貌,校风校纪有了明显的改观。

做乡村教师仅是陈纳德辉煌人生中一段插曲,却于此反映出他为人、做事的风格。他的知人善任、循循善诱以及训导有方,在做乡村教员以及以后任航校教官时都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决意献身航空事业

陈纳德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而一个人只要心怀理想并不断为之争取机会,那么这理想终有实现的日子。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纳德不甘置身桃园,毅然应征入伍,开始了人生的另一阶段。战事虽紧,但训练是不可简化的。受训完毕,陈纳德以少尉衔入陆军航空通讯队服役。4个月以后,即1918年3月初,他完成了驱逐机驾驶员的基本训练,这是陈纳德少时的憧憬变成为现实的第一步。此时,美国的航空事业尚处在襁褓时期,空军附属在陆军部之下,而整个陆军部对下属的航空队都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足道的玩意儿。而陈纳德对于飞行是情有独钟,他已决定献身航空事业。

早在本杰明士官学校学习飞行时,他便以热心好学、肯于钻研而著称。通过严格的训练,他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各种飞行技术,整日在天空中翱翔,不知疲倦地探索新的飞行技巧,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汲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这种痴迷不倦的学习劲头,使他的飞行技术日益精湛。

在一次空军的成立纪念日上,陈纳德扮成一老妇人,手持拐杖,走到一位驾驶员面前,请求他带自己到空中浏览一次,那位好心的驾驶员答应了他,并把他扶到一架两人共乘的小飞机上。不料,这位“老太婆”上机后,突然开足马力,腾空而起,进而钻进云雾,令在场的所有人员瞠目结舌。过了一会儿,那架飞机在空中进行了各式各样精彩的表演,地面上的观望者都惊呼这是“神奇飞婆”。他的这次表演成为美国空军之美谈。

陈纳德后来多次进行飞行表演,尤其在1932年,他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取名为“空中飞人”的表演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他亲自指挥下,这支表演队的技术提高很快,基本掌握了当时流行世界的各种飞行技巧,并加进了由陈纳德首次创造的如翻筋斗旋转、反翼飞行等高难度动作。据估计,有50多万人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其精湛的飞行技术名震全美,陈纳德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面对各种赞誉,陈纳德并不感到满足,因为效命疆场,大显身手,成为一名将军,才是他怀志投军的真正梦想。

1917年,在他刚刚步入军校时,欧战正酣,他曾这样写道:“我神往于历史所载的英烈事迹,恨不能成为古人,好驰骋疆场,一显男儿身手。”在学到飞行技术后,他迫切要求参战。1918年秋,陈纳德被派到纽约长岛的米契尔飞机场,作为第46战斗机队的副官,准备乘船开赴法国,参加欧战。

此时,欧洲这时的局势已十分明朗,德奥同盟已趋瓦解,不久德国投降。陈纳德和军队刚刚行军一半,出洋船只已奉命全部停驶,并立即原路折回。陈纳德深感遗憾:当英雄的美梦化成了泡影。

一战结束,硝烟熄灭,军人已无用武之地。1920年,陈被美陆军新成立的航空组织录用为军官,他为有机会在陆军航空队中建功立业而感到欣喜。尤其在20年代中期,建立航空部队还处于尝试之中,而对于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驾驶员来说,就更有希望了。照常理,起码他可以得到上校的永久性军衔,甚至有望升为将军。在尔后的17年中,他一直在空中生活,以飞机为伴,并潜心钻研各种新的战术。

飞机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使用,但战后一直未被人们充分利用,空军的作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在这一时期,陈纳德不断地总结驾驶战斗机经验,大胆探索出一套空战理论,对意大利理论家杜黑的“轰炸至上”论提出了挑战,阐述了在作战中战斗机与轰炸机并重的新思想。他提出,在空战中为了迅速得知敌机来犯的准确消息,必须在地面建立一套系统的通讯情报网络,建立机场指挥所。他还主张建立战斗机长程飞行制度和加强战斗机的火力配备,以完成进攻性任务;主张战斗机防御中应特别重视进攻性轰炸战斗机的作用,并创立和完善了编组追击战术。陈纳德将他的空战理论大胆用于进行实战演习,取得极大成功,引起五角大楼的关注。

尽管陈纳德为其喜爱的航空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军用飞机的战术及作用颇受冷落的30年代的美国军界,他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尊敬和回报。20年漫长的空中生涯,他才是一名上尉。更不幸的是在1934年,一次陆空联合作战大演习中,他对陆军部参谋长吉尔本将军沿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实行堑壕战、无视空军力量的做法感到极大愤慨,提出了批评,结果引起了陆军与空军的一场激烈争论。陈纳德对战略空军理论的正确见解令吉尔本十分恼怒,数周之后,陈纳德在军官表册上被除名,不久便退出了现役。这一打击令他难以释怀:回首往事,他想到了奔走各地的飞行表演生活,更想到了自己大胆的空战理论与实践,转辗流离20多年,自己得到了什么?竟要这样告别蓝天和自己的梦想吗?

1936年1月,就在陈纳德决定退出现役前夕的临别表演中,其卓越的飞行技术令在场的中国空军毛帮初将军非常欣赏,当即邀请他到中国做飞行教官。

来中国抗日

不久,陈纳德接到蒋介石的邀请书,决定赴中国考察空军。1937年初春,陈纳德乘船自美国经东京转上海,赴南京。他的护照上写着此行中国的目的是“考察农业”,陈纳德本来的计划是在中国视察3个月,然后仍回美工作,谁知这一旅程改变了他的一生。

船经东京,陈纳德稍事停留,目睹日本人的种种作战准备,他知道中日战事势所难免。至中国,当他看到中国空军徒有旺盛的精神却内无飞机、外乏支援的状况时,基本上已将3个月的原定计划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陈纳德和中国人民一同经历了这场灾难。当他在南京亲眼目睹日本空军向没有丝毫防卫的民房、学校和医院投弹,丧心病狂,屠杀无辜而中国空军力量薄弱、寡难敌众的情形后,他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回美国去,不是逃避中国人的灾难,而是去说服美国总统和国会,派空军到中国来,切切实实地帮助中国的抗战。

抗战初期,美国尚处在中立地位,并未对日宣战,说服它支援中国对日作战并非易事。尤其是当时的陈纳德只是个前美国空军少尉,名不见经传,既无社会声望,更乏政治资本,他所拥有的只有对中国人民无限的同情与正义的信念。但这些就足够了,这个矢志不移的美国人凭着少见的自信和勇气在美国奔走呼吁,多方请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陈纳德的游说和朋友们的协助,美国政府不仅允诺美国空军飞行员可以志愿退伍,投奔中国,而且同意给予中国以武器及飞机的支援。这真是一项壮举。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决策会使陈纳德与他的飞行员用勇敢的精神和精良的技能为美国航空史平添一页光荣的历史。

陈纳德在美国马不停蹄,招募了100名飞行员和百余名地勤人员,组成了以“飞虎队”命名的美国空军志愿队。

8月15日,日军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开始空袭南京,陈纳德协助中国空军总指挥部,制定和参与实施保卫南京的空战计划。他组织在南京、上海、杭州三个成鼎足之势的据点装设了空袭警报网,加强了地面警报系统的建设。在前两天空战中,日本损失飞机24架,此后日本空军连续5天对南京进行袭击,结果又被击落54架,日本轰击机没有战斗机护航进行昼间轰炸的战术就此结束。之后,陈纳德预料到日机可能夜袭南京,便着手组织防空部队,进行防御部署,结果使夜袭日机损失达50%以上,又一次给日空军以严重打击。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以英勇的战斗精神,以寡击众,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巨大战果,这与陈纳德的参与谋划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空战英雄

1940年10月中旬,中日战争已进入激烈而紧张的相持阶段,由于中日空军力量对比悬殊,陈纳德决定返回美国组织空军志愿队,来帮助中国的抗战。他的计划在美国受到许多阻挠,几经波折,于1941年8月志愿队终于成立了,编成为三个飞行中队,并在缅甸东瓜机场受训。陈纳德以其干练的作风,迅速把一支参差不齐的队伍训练得像钢铁一样坚强,这支羽翼丰满的空中“飞虎”很快就成为日本零式飞机称霸天空的终结者。

1941年12月20日,一个决定性的时刻终于来到,美国航空志愿队第一、二中队驾着P-40战斗机,在地面情报网的协助下,凌空而起,与飞临昆明上空的日本飞机展开激战,陈纳德坐镇指挥,战斗仅持续半个小时便告结束,打落敌机6架,其余落荒而逃。自此以后,志愿队每战必胜,几个月后,日本空军再也不敢袭击昆明。志愿队声威大震,令世人瞩目,被誉为英勇善战的“飞虎队”,陈纳德成为举世闻名的空战英雄。

但是,这还不是飞虎队最好的纪录,最辉煌的是在1941年底至1942年3月间,历时10个星期在仰光上空的浴血奋战。在缅甸上空“飞虎队”只有5~20架可用的P-40飞机可以参战,同日本飞机的比例是114,但交战结果,击毁日机217架,击伤43架,而“飞虎队”在空战中仅损失4名驾驶员和14架飞机,创下了空战史上无人能及的骄人战绩。陈纳德不同于传统的战略战术在中缅战场得到发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了自己是美国空军中最优秀的指挥官。

1942年4月美国陆军部决定把志愿队归并到陆军航空队中去,陈纳德晋升为少将指挥官,继续在中缅印上空奋战。

1943年5月10日,美国宣布成立陆军第14航空队,任命陈纳德为司令员,负责中缅印战场盟军在驼峰的物资运输工作。同年7月,罗斯福同意蒋介石的建议,任命陈纳德为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这实际上是对他长期以来工作的确认。此后,第14航空队规模不断扩大,作战范围已达到西起缅甸,东至台湾,北抵长江,南达回归线以北的敌空军基地。由于力量的壮大,陈纳德所采用的战略战术也大有改变,由空中游击队伍的散打战术转变为“高度专长的攻击”方式,对敌机和运输船舶予以狠狠打击。到抗战胜利为止的3年里,击毁敌机2600余架,击毁敌舰船441艘,打死敌军66700人,而美军只损失了不足500架飞机,保持着50多次空战无一败绩的最好纪录。这得益于队员们的英勇奋战,得益于陈纳德的空战理论。

1945年7月,中国的抗战已胜利在望,陈纳德卸职返美,但他只是短期离开,临行前他告诉前来送行的好友:我不久必重返中国,来协助复员,并愿以有生之年,继续为中国服务。应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陈纳德已声名响彻美国,他有很多机会回美国发展,曾有美国友人愿意支持他竞选州长或参议员,有大公司慕其名主动请他做董事,还有许多正在筹组的航空公司也力邀其加盟……这一切对陈纳德不能说没有吸引力,但几经考虑,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回中国。1946年1月,陈纳德复归上海,创办了空运大队,希望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

这期间,由于中国处于国共两党激烈、尖锐的政治较量中,一切人及事似乎都难以摆脱这场较量,陈纳德也卷入了中国的内战。

最好的归宿

1957年,陈纳德在美国华盛顿陆军医院做例行的体格检查时,医生发现他肺部有一个小黑点,马上手术,切片后化验证明是肺癌。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陈纳德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年轻的妻子陈香梅始终对他关怀备至。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在美国奥克斯纲基金医院病逝,享年65岁。几天后,陈纳德的葬礼在华盛顿举行,扶柩的人中有他的子女、他的飞虎队驾驶员。第14航空队的上百名队员也从美国各地赶来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还有州长、将军、国会议员和各国大使。马拉的灵柩沿着树阴覆盖的阿林顿公墓的小道随着缓缓的鼓声行进,将陈纳德送入他最好的归宿。陈纳德的魂灵安息在俯瞰着无名战士墓的绿草如茵的山上。

陈纳德第一次手术前曾给妻子陈香梅写过一封书信,笔者以为这篇文字颇能代表陈纳德的处世为人态度:

我毫不怀疑我明天会经得住手术的,并同你和我们亲爱的女儿们生活很多年。但是正如你所知,一切事情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被召回到他来的地方去。

要是我不能看到你们或与你们大家在一起,我要你们知道并记得,我将在精神上永远伴随着你和女儿们。我爱你和她们,爱得很深很深,我相信,爱情的力量会胜过死亡。

请千万记住教育我们的女儿们懂得生活的真正原则:诚实、有道德、忠贞,对所有需要仁慈的人和善相待,生活简朴,不忌妒别人,既能享受人间的舒适,又能吃苦耐劳。

要谦逊。对你选定的职业一定要全力以赴。爱你和我们的女儿。

美国历史上的10位五星上将

美军五星上将实际上是元帅衔。所说的五星上将分为陆军五星上将、海军五星上将和空军五星上将三种(海军陆战队没有这一衔级),该军衔只在战时授予。20世纪,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美国高级将领共有10位。

第一位是J.潘兴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为1919年,曾任驻欧远征军司令、陆军参谋长。

第二位是马歇尔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陆军参谋长、国务卿、国防部长。比起其他五星上将,命运对马歇尔多少有些不公。1916年,36岁的马歇尔还是个上尉,而他的指挥官哈罗德将军给他的鉴定是:“应该任命为正规军准将,此事每拖延一日,均系对陆军和国家的损失。”但是,直到1936年,56岁的马歇尔才晋升为准将。在领导岗位上,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更好地发挥出他的作用,并不断晋升。到1939年,他已是一位陆军上将。战后,他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掌管美国外交事务,制定和推行了旨在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第三位是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1903年以98.14的总积分毕业。据说,这是25年来西点学员所取得的最高成绩。他参加过一战,获得过十字勋章;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30~1935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6~1937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获菲律宾元帅衔,不久退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复入军界,被聘任为美国驻远东武装部队司令,后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1944年11月,荣获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衔。1945~1951年任美国驻日本占领军司令;1950~1952年,参与策划并指挥了侵朝战争,曾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因与总统杜鲁门意见不合而被撤职。他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过两个国家元帅军衔的将领。

第四位是艾森豪威尔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美国总统。他于1911年被西点军校录取,在校期间,虽然善于交际,富于幽默感,但学习成绩平平。1925年,经被公认为美军中最有学问的康纳将军推荐,艾森豪威尔被利文沃思参谋学院录取。第二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此后,他凭着个人的勤奋和才华,逐渐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和上司的赏识。1941年还是一名中校的他,1944年9月20日晋升为五星上将,在3年半时间里连升6级。1953年1月20日,他就任美国第34届总统,并于1956年11月16日连任,由此成为唯一一位曾任美国总统的五星上将。

第五位是H.H.阿诺德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后调任空军司令,改为空军五星上将(1947年)。他是五星上将中唯一一位先后两次获得这一最高军衔的人。

第六位是莱希海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第七位是欧内斯特·金海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大西洋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部长。

第八位是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4年,曾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作战部部长。1901年9月7日,尼米兹迈进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的大门。1905年1月,他在全班114名同学中以第7名的成绩提前毕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尼米兹在舰艇动力方面有了较深的造诣。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由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这一任命彻底改变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也为打开日本的国门埋下了伏笔。战后,尼米兹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等职。1966年2月20日,尼米兹在旧金山附近逝世,终年81岁。美国海军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以他的名字为一艘航空母舰命名。

第九位是菲尔德海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45年,曾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第三舰队司令。

第十位是布莱德雷陆军五星上将,授衔时间1950年,曾任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81年,美国最后一位五星上将去世,上将成为现役军人中的最高军衔。

美国6位华裔将军

海军少将钱勇杰

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随父母迁入美国。1956年,他从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及玛利大学毕业后,即投身美国海军。30多年来他一直担任舰长,曾率舰驻守夏威夷、越南、波斯湾等海域。1982年提升为少将,之后任美国海军监察长,负责统筹海军物资及军需品的检查工作。

空军少将刘国英

祖籍广东中山市。1943年应征服兵役,曾随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辗转于成都、西安、柳州等地。他经历多次战役,屡立战功。一直从事后勤工作,后晋升为少将,调入美国空军后勤司令部,负责向世界各地美国空军基地提供飞机、导弹、通讯设施的补给工作。

陆军少将傅履仁

祖籍北京,随父母移居美国,后入华盛顿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1961年进入美国陆军,授少尉军衔。他在陆军中长期担任与法律、规则有关的工作,曾出任武官及美国顾问团军法律师、美国陆军军法副监,获少将军衔,负责审查、处理陆军与外界的各种交易、合约及纠纷诉讼事宜。

陆军少将林耀平

祖籍上海,随父母移居美国。后来攻读医学,获医学博士后曾担任华盛顿州健康服务诊所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后被调任美国健康局欧洲部主任,1973年调入白宫任卫生部公共卫生署署长助理。

陆军准将陈绍章

祖籍广东四邑,生于上海,父亲是美国“飞虎队”驻昆明军官。1943年,他随父母移居美国,1961年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曾被派往越南作战,被授予准将军衔,后来担任过美国驻韩国、泰国和老挝的军事顾问。1975年调回美国,任亚拉巴马州陆军导弹基地指挥官,后在美国国防部工作。

空军准将李哈里

早年随父母移居美国,就读于佛罗里达州航空学校。1956年应招到空军服役3年,授少尉军衔。复员后到父亲开的餐馆当经理,但保留了空军后备军官身份。1964年,他自费到劳耀拉法学院深造。后当选为杰斐逊县的司法长官。1982年,重返空军服役,授中校军衔,1985年晋升为国民警卫队空军准将。

尉官和准将的最大服役年龄均为60岁

世界多数国家的军衔制度对军官最高服役年龄都有具体规定,一般都是按军衔等级的高低来确定,而美国却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办法。

1861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南北战争期间首次规定,失去工作能力的军官应强制退役。

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重新规定,服现役满30年的军官,经总统批准,可志愿或强制退役。

1882年,美国联邦政府重新规定,军官年满64岁者强制退役。据此,南北战争期间的高级将领如陆军总司令谢尔曼上将等都立即退出现役。

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不断对军官的服役条件进行修改和补充,逐步形成了目前按衔级年龄、军龄和年龄条件,实行志愿退役与强制退役相结合的服、退役制度。

美国军官最高服役年龄的限制目前只有64岁、62岁和60岁三个年龄等级,即上将、中将的最高服役年龄通常为62岁,因特殊需要并经批准可延长到64岁;少将服役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如有特殊需要并经军种部长批准可延长到62岁;准将的服役年龄不得超过60岁;校官、尉官的最高服役年龄也是60岁。

为什么尉官与准将的服役年龄相同呢?这还得从限制军官服役年龄的方法说起。自军衔制度产生以来,世界各国限制军官服役年龄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单纯用最高服役年龄来限制。第二种是用最高服役年龄加衔级年龄来限制。第三种是用衔级年龄、军龄再加上最高服役年龄三项内容来限制,三项内容中任何一项到期即应退役。美国采用的是第三种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用多种因素互相制约的方法来控制军官最高服役年龄的办法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过去,英国尉官的服役年龄曾长期用最高限龄来控制。50年代以后改为不是用年龄而是由衔级年龄加军龄二项来控制。印度除保留年龄限制外,对部分军官增加了军龄的限制。韩国军衔在军龄规定的基础上,也增加了衔级年龄和军龄的限制。这实际上是用几种办法来保证军官的年轻化。

美国实行由衔级年龄、军龄和年龄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办法,在中下级军官的年龄规定上可以留有很大余地。一般军官也是多数军官的服役期限,主要由衔级年龄或军龄来控制,最高服役年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美国规定,上校军官衔级年龄满5年或军龄满30年,如果得不到晋升,在衔级年龄和军龄任何一项期满之后的30天内必须强制退役。美国军官一般二十一二岁从军校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开始计算军龄。这些军官晋升到上校按实际军龄计算,退役时的最高年龄也不过五十一二岁,实际上许多军官是衔级年龄先到期。据美国统计,上校军官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46岁,距60岁差得远呢。

既然衔级年龄和军龄可以控制军官的服役年限,为什么还要再规定一个年龄的限制呢?

美国规定,军医、牧师、军事法官等一些特业人员,可以从民间直接任用,有些人可以再次入伍。这些人,有的入伍时年龄就很大了,对中下级军官的60岁限龄主要是限制这部分人。此外,还有个别特殊人物甚至可以不受服役年龄的限制,例如美国核动力潜艇专家里科佛,在晋升中将和上将时就已超龄,直到84岁还没有退役。

杜威为何获美当时唯一的海军上将衔

1899年,杜威被授予美国当时唯一的海军上将军衔,在这之前,杜威还是一名海军少将。连晋升两衔,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为此曾轰动了整个欧美国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乔治·杜威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不仅所学课程成绩优异名列榜首,而且还大量地阅读了当时世界上的很多有关海军、海战和海军历史名人方面的书,他的理想是当一位世界一流的海军将军。毕业后,杜威虽努力工作,但就是得不到上司的赏识。杜威虽满腹牢骚,但为了能出人头地,还是忍气吞声,继续不断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杜威先后在6艘军舰上任过职,参加过攻打新奥尔良等著名战斗。此后,他还远航去过欧亚两洲,足迹遍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每一个重要港口。然而,由于机遇不佳,几十年来,杜威一直默默无闻,壮志未酬。

1898年2月15日深夜,美国战列舰“缅甸”号被突然击沉,全舰354名官兵有266人葬身鱼腹。美国政府一口咬定西班牙当局是这一事件的主谋。虽然老牌帝国西班牙再三道歉,表示让步,但预谋打仗的美国政府毫不理会,步步进逼,于是美西战争于1898年4月爆发。正是这场战争给杜威创造了机遇。

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正急于寻找一位既精通海战又老谋深算的将军出征,经当时的海军部次长、密友西奥多·罗斯福的推荐,年届61岁的杜威被任命为亚洲舰队准将司令,终于得到了施展才能的良机。

5月1日清晨,杜威做好了严密的作战部署:命令亚洲舰队的7艘战舰迅速集结,继而从香港起航穿过南中国海,偷偷驶入了菲律宾马尼拉海湾,负责阻止西班牙舰队离开亚洲海岸,以便进攻菲律宾岛。

为了保持舰艇的行动隐蔽以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杜威下令把原来的白色船体统统涂上不易被发现的新颜色。与此同时,杜威还要求全体官兵每天进行火炮操演和消防训练,他本人则抓紧时间查阅了有关菲律宾的地图和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了战场的地理环境。

在接近作战海区前,杜威命令各舰把一切并非急用的和易燃的物品全部丢掉。乘着夜幕的掩护,杜威率领舰队偷偷地溜进科雷吉多尔群岛和埃尔弗雷尔群岛之间的水道。

为了保持行动的隐蔽突然,杜威命令舰队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经过一番周折,杜威的舰队进入了马尼拉湾。

此时,只见一支由7艘巡洋舰、3艘炮舰和2艘运输船组成的西班牙马尼拉舰队,密密麻麻地停泊在距马尼拉10海里的甲米地海面上,置于卡威特炮台的保护之下。西班牙舰队发现美军舰队闯入海湾后,立即组织舰炮和岸炮射击。炮火似乎很猛烈,但打得并不准这时,杜威没有急于反击,而是率领舰队继续逼近。当美舰队相距西班牙舰队只有400米并保持最佳射击位置时,杜威才从容地下令美舰队向西班牙舰队开火。

由于西班牙舰队准备不足,炮火又处于劣势,在杜威舰队成密集纵队,以绝对优势火力抵近,迂回和反复炮击下,甲米地海面顿时一片火海,滚滚浓烟笼罩了马尼拉湾。7时30分,杜威命令各舰暂停炮击,以便检点和搬运炮弹,部队也得以休整。待烟幕消散,只见西班牙舰队除几艘炮舰尚存外,其余的不是被击沉、击伤,就是搁浅或躺在水面上燃烧。11时,杜威命令各舰再次开火。不到1小时,残存的西班牙战舰也成了哑巴。

激战结果,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7艘巡洋舰和3艘炮舰全部被击沉、击毁,381名官兵战死、战伤。杜威率领的美军舰队仅伤8人,无一人阵亡,可谓战果辉煌。3个月后,杜威又协同美军地面增援部队占领了马尼拉,终于为新兴的美国又夺回了一个战略要点。

老将杜威率领亚洲舰队未折一兵一卒就全歼了西班牙马尼拉舰队的消息传到美国,立即引起了疯狂的欢呼和希冀。美国政府中有人竟说得如此淋漓尽致:“杜威军舰上的炮声,像是太平洋上的一种新的照会,它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来到太平洋,就要留下来。”美国的金元财团们马上开始谋划对菲律宾的投资与商品输出,朝野上下都在热烈地谈论着长期占领菲律宾的计划。

杜威本人从而一举成为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海战名将。海战刚结束,美国国会便于5月16日破例开会授予杜威少将军衔。1899年,当杜威班师回国时,各城市纷纷举行庆祝活动,竞相邀请他与全体参战官兵参加,表示感谢和祝贺的礼物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1899年2月,杜威被国会授予美国当时唯一的海军上将军衔,并批准他终身服役。之后杜威当选为美国新成立的海军总委员会主席。此间,他针对当时战争的实际和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对美国海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组建了符合美国海外利益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杜威于1902年离开海军领导岗位。1917年1月16日,杜威离开人世,享年80岁。

美国21世纪初海军上将

克拉克

海军上将克拉克出生于西奥克斯劳圭市,在内卜拉斯卡·密苏里和严利诺伊斯中西部地区长大,他毕业于尹文格尔学院并从坎萨斯大学获得MBA学位。他就读于官员候选学校,并于1968年8月接到任命。

威廉·J.福伦

海军上将威廉·J.福伦是新泽西州的莫上特威尔本地人,1967年毕业于威兰诺瓦大学,通过海军后备军官训练队计划入伍,1967年12月完成飞行训练后,被任命为海军飞行军官。福伦开始在海军航空部队中服役,在越战中驾驶RA-5C侦察机,1974年改驾驶A-6歼击机。他曾在空军空袭中队及航空母舰飞行中队中服役24年,部署萨拉托加号、空袭者号、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罗斯福号航空母舰驻扎在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他成功地在航空母舰上进行了1300多次着陆,驾驶作战直升机4800小时。

1991年,在驻阿拉伯湾的美军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时,福伦指挥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第65空中突袭中队,弗吉尼亚州纳斯海第1中路突袭飞行中队以及罗斯福航空母舰第8空中飞行中队。1995年,担任第8大队司令。北约作战预备部队在波斯尼亚时,他统率罗斯福战队和第6舰队驻扎在地中海。自1997年11月到2000年9月,福伦担任第2舰队司令及大西洋作战舰队司令。

福伦曾担任的职务有:杰克森威尔空中舰队司令和第1空袭侦察飞行中队司令参谋部的参谋副官,上尉军衔;作战检测部队司令,美国大西洋舰队海军空战队指挥。他曾在驻西南亚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联合作战部队军事行动中担任副指挥,并在哥伦比亚特区海军作战部队参谋部航空计划与军需部队担任副队长。他的第一次将级军衔是北约任命的大西洋高级联合司令部参谋、计划与决策部副部长,对接连被任命为美国大西洋舰队副总参谋长与总参谋长。2000年10月11日,福伦上将被任命为第31届海军作战部队的副总司令。

福伦上将曾就读于罗得艾兰州纽约伯特海军军事学院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国立军事学院,曾被授予弗吉尼亚大学国际研究专业的文科硕士学位。曾获国防优异服役勋章、国防高级服役奖章、铜星奖、优异服役奖章、空军奖章、海军奖章以及各种团体和战斗勋章。

托马斯·B.法戈

2003年3月2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任命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接替布莱尔出任太平洋美军司令,执掌这一最大也是处于全世界最关键地位的军区。太平洋司令部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夏威夷檀香山。

法戈1948年生于加州圣迭戈市,1970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院。他曾在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任职,曾任海军司令部副部长,主管计划、政策的制定等。他还曾五度在攻击潜艇和导弹潜艇上服役,担任过核攻击潜艇“盐湖城”号舰长一职。后来他升任第7潜艇群的指挥官,先后率部在西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湾执勤。1996年至1998年,法戈担任驻扎在巴林的第5舰队和中央战区司令部海军指挥官。1999年10月,法戈升为四星上将。

法戈曾夸耀说,他家两代都与亚太地区有很深的渊源。其父曾驻防过日本,还28次到过香港。法戈本人除在日本居住过外,从军官学校毕业后的第一次随舰出航就是前往西太平洋的香港等地。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2000年曾访问过香港。他在亚洲协会的演说中指出,美国和中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包括共同反恐、防范毒品走私和贩卖人口、朝鲜半岛和平等,所以他主张两国加强军事交流。他本人在2000年夏天访问过青岛和北京。

托马斯·B.法戈上将在2002年5月2日被任命为驻夏威夷H·M·史密斯营地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他是担任该职的第22位军官。作为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美国高级军事司令,他统率最大的联合司令部,曾经率领海、陆、空三军作战1亿多平方英里。他担任联合参谋部主席,同时他还担任太平洋联合防御计划的美国军事代表。

法戈上将曾在海军人事局和美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部工作,并在海军作战部总办公室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

自从1993年晋升将级军衔以来,法戈上将在海地干涉时,担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作战部部长,还曾担任海军作战总部评估师师长。最近的一次任命是担任海军作战部计划、政策与行动部副部长。

法戈上将曾经在1989年因其富有鼓舞力的领导而获得中将詹姆士邦得斯多科蒂尔奖。他所获得的个人勋章有优异服役奖章(3次)、国防高级服役奖章和军功勋章(3次)。

威廉姆·R.克莱姆

海军航海系统后勤维护和生产操作部副司令。

威廉姆·R.克莱姆出生在华盛顿特区,他在1964年7月应征进入海军预备役,并在切斯特的怀德纳大学(即后来的宾西法尼亚州军事大学)完成了荣誉理科学士学位,他参加了美国学院预备军官筹备训练,并在1969年10月被任命为海军少尉,1971年被任命为工作责任官。

克莱姆被任命的海上职务包括助理军官,拉·撒利航队(LPD3)主推进助手。两次巡航中,在约翰·F.肯尼迪(CV67)航母上任司炉官和主工程师。在岸上的任务包括诺福尔克海军造船厂高级船盘监督和船坞官;FFG7号导弹护卫舰建造主管,稍后在缅因州,巴斯监督造船;美国大西洋舰队;海军航空部队司令;在沃什、布莱默顿任载舰机计划、工程修理和改造的主管军官,布莱默顿、布吉特、桑得海军造船厂的维修官,计划和生产官;弗吉尼亚州帕斯莱斯海军航海系统指挥部高级生产管理基地的工程副经理和主管军官;第98届诺福尔克海军船厂司令。

自从获得将级军衔,克莱姆少将被任命为海军船厂和SUPSHIP管理及协作野战部海军航海系统指挥部副司令。1998年7月,他是海军作战部的负责人,生产性能,维护政策和采购后勤分部部长,直到2001年9月,就任太平洋舰队维护的副参谋长。

克莱姆少将从2001年4月至11月任恢复爱何马玛卢深水项目的负责人,2001年12月任海军航海指挥部后勤、维护和生产操作部副司令。

他的最高学历是公共管理硕士;学过福奈商业学校的行政教育课程,上过N.C.拉瑞公爵大学和防御系统管理大学,学过Va.Ft.Belvoir项目管理课程。

他曾获得服务勋章包括:杰出服务奖章、军团优秀奖(2颗金星)功绩服务奖章(2颗金星)、海军褒场奖章、海军集体褒场奖章(2颗金星)、海军“E”勋带,海军预备军功绩服务奖章、国家防御奖章(带星)和航海服务勋带(2颗星)。

瓦尔特·F.多拉

美国太平洋舰队指挥官。

多拉上将在2002年5月4日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指挥官,负责对世界最大的联合舰队的指挥。太平洋舰队占据了1亿零2万平方海里的面积,拥有超过190艘军舰和潜艇、1400架航空飞机、19万多名水手与海员,还有3万名普通公民。

多拉是纽约阿尔巴尼人,在维拉诺拉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67年参加了海军全备军军官培训项目,被美国海军任命为中尉。

他曾指挥指挥德威特(FFG~45)号军舰、贝克那普(CG~26)号军舰、美国驻意大利格他第六舰队旗舰。1995年6月到1996年11月他指挥了驻日本的两栖作战第1军团与美国第7舰队两栖作战军团。作为副总指挥和总参谋,1996年11月到1998年7月指挥了美国南部军。1998年8月到2002年9月指挥了美国第7舰队。

他有突出的海军生涯,包括多次在华盛顿特区海军操作总部参谋团的工作,包括太平洋区/太平洋计划与决策分部支部的部长助理以及欧洲/北约支部部长。1983年6月到1985年7月,他成为美国副总统的军事助理,负责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与军控协商事务。

1993年1月他被提升为将级军衔,成为海军总参谋部操作计划与政治军事负责人,并于2000年9月到2002年5月成为统一总参谋团团长助理。

1979年,他进入了在印度威灵顿的印度防御服务参谋大学,获得防御研究硕士学位。他同时持有于1983年从奥克拉荷马大学获得的传播学硕士学位。

多拉上将的个人荣誉包括:防御突出服务奖章(带一片铜像树叶)、突出服务奖章、外籍军团优秀奖章(4颗金星)、海军与陆战军团表彰奖章(带突出战斗纹章),以及海军与陆战军团成就奖章(1颗金星)。

迈克尔·W.哈吉

第33海军军团司令官。

1968年,迈克尔·W.哈吉上将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并取得了工程学的学士学位。他还拥有美国海军研究生学院的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和海军战争学院的国家安全与战略的硕士学位。同时他还是指挥与参谋学院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毕业生。

哈吉的指挥职务包括:1970年第9舰队1营A连连长,1970~1971年第1舰队1营A连排长兼总部和服务连的指挥官,1974~1976年西威克利湖警卫队指挥官,1976~1977年珍珠港警卫队指挥官,1988~1990年第1水兵师总指挥和2000~2002年第1海军远征军总指挥。

哈吉上将的参谋职务包括:1971年第1舰队空中指挥与控制中队电子通信官,1972~1974年电子通信学校副主管,1977~1978年第3水兵师训练官,1978~1981年美国海军学院电子工程学讲师,1982~1986年海军军团总部计划部主管,1987~1988年第2水兵师参谋长助理,1988年第8舰队执行官,1990~1992年美国海军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主管以及海军军团代表,1992~1993年驻索马里美国特使联络官,1993~1994年海军军团副司令的执行助理,1994~1995年美国海军学院特征发展部门主管,1995~1996年华盛顿特区国防部副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和情报中心主管的执行助理,1996~1998年美国欧洲司令部总部的军事行动副主管和1999~2000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战略计划与政策的主管。

哈吉上将的个人嘉奖包括:国防卓越服务奖章、国防优异服务奖章、优秀军团奖章、带“V”的铜星奖、优秀服务奖章、海军嘉奖奖章、战斗绶带和国家情报卓越服务奖章。

E.P.小格安姆巴斯迪安尼

美国统一力量指挥部指挥官。

他于1970年从美国海军学院以突出的领导才能毕业。他曾任命包括作为一个分部的军官以及部门的头领,负责攻击与弹道导弹潜艇舰队。

他也指挥过NR-1,这是理查德·B.鲁塞尔(SSN 687)军舰之前海军唯一的核动力深海工程学与研究舰艇。他还指挥过潜艇发展海军第12中队,1949年成立的海军第12中队是美军最古老的实验单位。

他的任职包括华盛顿海军招兵指挥部总部参谋团的项目负责人,他也任过海底战争海洋操作部的助理部长、情报与中心职能机构部长的特别助理1993年11月他被晋升为将级军衔。他的将级生涯包括: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指挥官、战争需求与评估参谋团的副团长。

格利戈理·G.约翰逊

美国驻欧洲海军部队司令、南欧联合部队司令。

格利戈理·G.约翰逊上将是缅因州外斯特曼德人。他毕业于缅因大学并获得政治科学的文科学士学位。就读航空后备军官学校之后被授予军衔。1970年被任命为海军飞行员。

在海上,他起初曾在VA-66上驾驶A-7E第2代海盗船战斗机,并被派往独立号航空母舰。随后,又先后在VA-86(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和VA-174上任职。他曾经在VA-105(海军空战队第12大队和弗洛斯特号战舰)上担任执行军官和指挥官;在航空母舰第六飞行队(弗洛斯特号)担任副指挥;在航空母舰第3飞行队(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担任指挥。

他曾就读于海军作战大学的指挥与参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曾经参加海军作战部的系统分析师;曾经担任美国大西洋舰队海军空战队参谋部预备军官,联合参谋长总部驻欧洲司令部/作战协会部长,联合参谋总部主席执行助理。

1995年,约翰逊出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参谋部,作战计划与政策部部长。1996年2月他申请担任第8航空母舰/罗斯福舰队司令,直至1997年8月。约翰逊上将还曾经担任过美国第6舰队和驻南欧海军袭击与支援部队的指挥。

约翰逊上将在2001年10月24日被任命为驻欧美国海军部队司令,南欧联合部队司令。

约翰逊上将曾经获得的个人荣誉有:国防优异服役奖章(两枚铜质橡树叶)、国防高级服役奖章、军功勋章(两星)、国防卓越服役奖章(两星)、空军奖章、海军荣誉奖章、海军成就奖章、和各种服役与战斗荣誉。

詹姆斯·O.小恩里斯

美国战略指挥部指挥官。

小恩里斯上将是尼波尔欧弗特空军基地的美国指挥官,负责美国战略力量的全球指挥与控制,服从决定性的国家安全目标。

他是美国海军学院1969年的毕业生,1971年被任命为海军航空员,并得到了海军方面的岸防任命。

他在海上作为海军作战飞行员的生涯,包括在CV64美国军舰上的海军92中队驾驶战斗机,在美国远程CV61的海军1中队驾驶战斗机。他也是/海军131中队战斗机的第一个指挥官。他曾经担当过以核燃料为动力的卡尔文森号驱逐舰的执行军官。1991年他指挥了伯拉罕·林肯号,又在西太平洋与阿拉伯海湾的首次出航时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

1995年6月,小恩里斯开始指挥第7舰队战斗军团以及第5驱逐舰军团,获得了将级军衔。之后,又对西太平洋与日本横须贺基地作了部署。

他的海军与参谋任命包括:作为~个实验性和操作性的测试飞行员,在海军法律事务办公室服务,作为F/A-18项目的协调人,是海军空战作战部的副部长。

1993年11月,他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的总监察,后来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总指挥部参谋团计划与决策的操作负责人。1996年11月成为海军作战部的副部长。1998年10月,他被任命为总部在英国伦敦的美国海军总指挥,并成为总部在南欧意大利拿波里的联合军总指挥。

他在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了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在西佛罗里达州大学获得航空系统硕士学位。同时也是美国海军测试飞行员学校1975年的毕业生。1987年完成了美国海军的核力量培训,成为哈佛大学国家安全战略二级军官项目的毕业生。

他的个人荣誉包括防御突出服务奖章、海军突击服务奖章、外籍军团优秀奖章4枚和防御优秀奖章。他是南卡罗兰那州斯巴达坦人。

威廉·L.奈兰德

海军陆战队副司令。

奈兰德将军1968年从新墨西哥大学毕业,在海军陆战队海军后备军官训练队获少尉军衔。此外,他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理科硕士学位。他的军事教育包括基础课程(1968),海军飞行训练(1969),两栖作战基础课程(1975),海军作战武器基础课程(1977),海军指挥参谋学院,海军战争学院(1981),空军战争学院(1988)。

在被调往第531舰队攻击机中队后,奈兰德将军在越南随第314舰队攻击机中队和第115舰队攻击机中队执行过122次飞行任务。他的其他经历还包括在第101舰队攻击训练中队任教官,在第115舰队攻击中队任副作战官员和作战官员,在第1陆战旅任部队情报官员和电子战官员。他还曾在第212舰队攻击中队任作战官员和安全与标准化主任;在华盛顿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任飞行安全官员和会议联络和预算官员;在第1两栖攻击旅第24海军航空兵大队任作战官员。他还在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间指挥过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飞行中队——第232舰队攻击机中队。

在此之后,奈兰德将军还在欧洲总部和中央总部联合行动部任主管,1990年7月他在华盛顿参联会任作战部主任,随后在彭沙科拉海军飞行训练支援大队任司令。1992年7月5日,他就任海军航空兵第2飞行联合队总参谋长,1992年11月10日,又担任攻击联队司令。在1994年9月1日,他被提升为准将,并担任海军第2攻击联队司令至1995年12月1日。

奈兰德将军随后在参联会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任副主任至1997年6月30日,1997年7月2日,他晋升为少将,并前往北卡莱罗纳州拉约纽任海军第2远征部队副总司令。从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他在位于北卡莱罗纳州切里岬的海军陆战队一级航空站任第2飞行联队总司令。2002年6月30日、他被提升为中将,就任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规划与资源副司令。2001年8月他担任飞行副司令。2002年9月4日他被提升为上将并在2002年9月10日任现职。

他的个人奖励包括:国防杰出服务奖章、军团奖章、国防优秀服务奖章、国防功勋服务奖章、功勋服务奖章、空军奖章(8次有效攻击),联合服务荣誉奖章。

彼德·佩斯

彼德·佩斯上将是参谋长随着席会议的副主席。在此职位上,他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和国家第二高军衔的军事将领。佩斯上将是第1舰队的第6任长官、必需品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佩斯上将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新泽西州的提耐克长大。1967年6月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入伍。他还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参加了哈佛大学为高级执行官开设的国内与国际安全课程。

1968年完成了基础课程后,他被派往驻越南的第1水兵师第5舰队2营担任步枪排长和随后的军事行动官员助理。

1969年3月,从海外归来后,他被派到华盛顿特区的海军兵营。其间,他在海军特种兵学院步兵团任职,后又任警卫连排长、戴维营安全特遣队队长,白宫社会助理和特殊仪式排排长。1971年4月,他晋升为上尉。1971年9月,佩斯参加了本宁堡的步兵军官高级课程。1972年10月,他又被派往海外,任驻泰国第1海上飞行队第15组安全机构的军事行动官员和执行官。

1973年10月,他在华盛顿特区的海军特种兵总部任主管助理。1976年10月,他在加州潘德顿兵营的第1水兵师任第5舰队2营的行动官,第5舰队3营的执行官和师参谋秘书。1977年11月晋升为少校。1979年8月,他进入海军特种兵指挥参谋学院进修。

1980年6月毕业后,他在纽约州布法罗海军新兵基地任指挥官。1982年10月晋升为中校。1983年6月至1985年6月,他回到潘德顿兵营的第1水兵师任第1舰队2营的指挥官。1985年6月,他被选派到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战争学校进修。

翌年6月毕业后,他被派往韩国汉城的联合参谋部任地面力量分队的主管。1987年4月,他成为美国驻韩第8军联合司令部的参谋长助理。

1988年8月,佩斯返回华盛顿特区的海军兵营担任指挥官。1988年10月,晋升为准将。1992年7月13日,被派往况提科任海军大学校长。1992年12月至1993年2月,他兼任驻索马里海军的副总指挥。1993年10月至1994年3月,任驻索马里联合任务部队的副指挥官。1994年6月21日,佩斯晋升为少将,被派往日本担任美国驻日军队的参谋长和副司令。

1996年8月5日,他晋升为中将,被派往华盛顿特区联合参谋部任负责军事行动的指导员。

1997年11月23日至2000年9月8日,佩斯任美国海军太平洋、欧洲和南方部队的司令员。2000年9月8日至2001年9月30日,他晋升为上将并任美国南方司令部的首席司令。

佩斯上将获得的嘉奖包括:国防部卓越服务奖章、国防部优异服务奖章、优秀军团奖、带“V”的铜星奖、优秀服务奖章、海军荣誉奖章、海军嘉奖奖章和战斗绶带。

美国21世纪初陆军上将

韦斯利·克拉克

韦斯利·克拉克,1944年12月23日生于芝加哥,后随母亲搬到小石城。1966年以班级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授予上尉军衔,后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哲学、政治及经济学硕士学位。

克拉克幼小从一个玩具兵开始就喜欢打仗,尤其擅打硬仗,惯于出奇制胜。克拉克由于作战勇敢获得银星奖章3枚,军旅历程非常顺利。1993年任美国第1骑兵师师长,指挥部队在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军事基地训练,后升任美国南方军区司令。他还担任过美军驻拉丁美洲司令和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在波黑战争中出任盟军司令,直到被克林顿总统解除职务前任北约盟军总司令。

克拉克先后获得银星勋章、铜星勋章及紫心勋章。1994年到1996年,任美国战略计划负责人,负责全球战备计划的制定。1996年到1997年,克拉克担任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负责美军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军事行动。1997年7月升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1999年指挥并参与科索沃战争。2000年5月获得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曾著有《打一场现代战争》。克拉克于2000年5月以四星上将军衔退出军界。

彼得·J.斯库梅科

2003年8月1日,彼得·J.斯库梅科上将成为美国陆军第35任参谋长。

1969年斯库梅科获得怀俄明大学学士学位。他还拥有密歇根中央大学的管理硕士学位和汉普登·悉尼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斯库梅科上将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海军两栖作战课程、美国陆军指挥与总参学院课程、国家战争学院课程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国内与国际安全管理的高级执行官课程。

在任现职之前,斯库梅科上将在军中度过31年,担任过各种指挥和参谋工作,不论是在常规部队还是在特种部队。他参加过不计其数的军事行动,包括在伊朗的“沙漠1号”,在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在巴拿马的“正义事业”,在西亚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在海地的“维护民主”和众多的世界性联合军事行动,也包括在巴尔干半岛的行动。

在他军旅生涯的早期,斯库梅科曾是第4步兵团2营的侦察排长和步枪连连长,也是驻德国第2装甲骑兵团的骑兵连长。随后,他在韩国担任第2步兵师73装甲部队1营的军事行动官。1978~1981年,他负责指挥第1特别军事行动分遣队的骑兵中队。在陆军指挥与总参学院进修后,斯库梅科在驻德国第2装甲骑兵团任第2骑兵中队的执行官。1983年8月,他返回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担任特别行动联合指挥部的特别行动官。1985年8月~1988年8月,斯库梅科负责指挥第1特别军事行动分遣队的一个骑兵中队。1989年6月~1992年7月,完成在国家战争学院进修后,他回到第1特别军事行动分遣队负责指挥工作。随后,斯库梅科到得克萨斯州胡德堡第1骑兵师担任师长助理,后又在陆军参谋总部担任负责军事行动、准备和动员的副主任。

1994年7月~1996年8月,斯库梅科任特别行动联合指挥部的总指挥。随后,又在北卡莱罗纳州布拉格堡担任美国陆军特别行动指挥部司令,直到1997年10月。最近的一次任命是1997年11月~2000年11月在佛罗里达麦克迪尔空军基地的美国特别行动指挥部担任总指挥。

斯库梅科上将获得的荣誉和嘉奖包括:国防部卓越服务奖章、两次陆军卓越服务奖章、4次国防部优异服务奖章、3次优秀军团奖、两次铜星奖章、两次国防部优秀服务奖章、3次优秀服务奖章、联合服务荣誉奖章、联合服务嘉奖奖章、战斗步兵徽章、熟练伞兵徽章、光环飞行奖章、特别部队标识和骑兵标识。

约翰·阿比扎伊德

约翰·阿比扎伊德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2003年7月7日,他就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取代汤米·弗兰克斯指挥包括驻伊拉克、阿富汗等广大地区的美军高级指挥官。

阿比扎伊德上将指挥着包括25个国家的中东和西南亚等地区总数为25万的美军部队,其中145000人在伊拉克,9000人在阿富汗,1500人在非洲之角。

1973年,阿比扎伊德从美国军事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步兵少尉。他在北莱卡罗红纳州布拉格堡的504伞兵步兵团开始自己职业生涯,担任步枪和侦察排排长。在格林纳达入侵行动中,他负责指挥第1、第2骑兵营的连队,领导骑兵步枪连。

在海湾危机中,阿比扎伊德指挥驻意大利维琴察325空降营战斗队3营,并将该营部署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斯坦地区。他是82空降师504伞兵步兵团的旅长。在波黑,他担任第1装甲师的师长助理。随后,他在西点军校任第66任校长。后又在沃尔斯堡担任第1步兵师指挥,该师向科索沃提供了第一批地面部队。在伊拉克行动中,他担任美国中央指挥部联合部队司令部的前线副司令。

他的参谋职务包括:在联合国黎巴嫩观察团担任行动官,在美国陆军参谋长办公室任职。他还曾在美国陆军欧洲部的南欧部队和总部的任职。

阿比扎伊德上将还担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执行助理、联合参谋部的战略计划和政策指导员、联合参谋部指导员。

阿比扎伊德上将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步兵军官基础和高级课程,获得过武装参谋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胡佛学院的美国陆军战争学院高等奖学金。

他获得的嘉奖包括:国防部卓越服务奖章、卓越服务奖章、国防部优异服务奖章、优秀军团奖和铜星奖。

他还拥有战斗步兵徽章、熟练伞兵徽章、骑兵标识和步兵专家徽章。

保罗·J.柯恩

2001年10月30日,保罗·J.柯恩上将被任命为美国陆军装备部总指挥。在此之前,他曾是负责后勤和技术的陆军助理的军事代表,还曾是陆军参谋长的高级军事顾问,负责各种研究、发展和获取计划以及相关问题。

柯恩曾经在第4步兵师担任指挥,在华盛顿特区担任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和国防部副部长,在负责军事行动的副参谋长办公室中担任供给系统主管。在他早期的军旅生涯中,他曾在华盛顿的主管研究、发展和获取的副参谋长办公室中任轻型战车组组长,在密歇根州的布拉德利战车系统中担任过分支项目的主管,他还在美国军事学会教授过武器系统和工程自动化,并且担任该系统的研究员。

柯恩上将参加过3次美国陆军的作战行动。在最近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他还在斯图尔特基地的24步兵师2旅中担任旅长。第2旅在对扎里巴机场的历史性进攻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帮助24步兵师保住了在伊拉克腹地的关键目标。在24步兵师重新部署在斯图尔特基地后,柯恩还担任了师长助理。当他还是个低级军官时,就分别以排长和小分队指挥的身份随11装甲骑兵团在越南参加过两次战斗,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

从1996年开始,柯恩上将便与所有陆军改革的努力密切相关。作为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他率先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思想和能力,将后勤功能和人员并入师供给指挥部系统,明显地减少了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后勤范围。

因其在工作领域的贡献,柯恩获得了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嘉奖和2002年密歇根大学颁发的毕业生奖章。柯恩上将还获得了其他荣誉和奖励:国防和陆军特别贡献奖章、银星奖章、国防优异服务奖章、栎树叶优秀军团奖章、“V”型铜星奖章、铜星奖章和紫心奖章。

柯恩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后成为一名装甲部队中尉。他取得了密歇根大学的机械学和土木工程学双硕士学位,并且获得过哈佛学院奖学金。

拉里·R.埃利斯

2001年11月19日,拉里·R.埃利斯上将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司令部司令。之前,他在陆军部担任负责行动和计划的副参谋长。

埃利斯曾经在美国、越南、德国、韩国和波黑服役。他的指挥职务包括:驻德国第1装甲师、驻韩国第2步兵师师长助理,驻德国第3步兵师、路易斯安那州波尔卡堡第5步兵师营长,驻越南101空降师连长等。

他担任的参谋职务包括:陆军总部负责人事的副参谋长助理,驻韩国美军第8军联合司令部和联合国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助理,夏威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部战略计划与政策副主管,陆军总部负责人副参谋长办公室军事人事管理副主管,陆军总部参谋长办公室项目分析与评估委员会、人力与军队组织部的军队组织分析员兼主管,驻德国美国陆军欧洲总部参谋,西点军校参谋兼教员,驻越南101空降师营级参谋和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82空降师营军事行动官员。

埃利斯上将获得的嘉奖包括:国防部卓越服务奖章、陆军卓越奖章、国防部优异服务奖章、优秀军团奖、铜星奖、优秀服务奖章、空军奖章、陆军荣誉奖章、国防服务奖章、武装远征军奖章、越南服务奖章、武装服务奖章、越南勇士十字勋章、韩国金塑奖章、德国武装荣誉十字奖章、北约奖章、步兵战斗徽章、高级伞兵徽章、国防部办公室参谋认证徽章、联合参谋长认证徽章和陆军总参谋认证徽章。

B·B.贝尔

1947年4月9日,贝尔上将出生在田纳西州。在取得了田纳西州大学的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军队。他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装甲指挥官的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并在指挥与总参谋部学院以及国家战争学院得到深造。他还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管理系统学的硕士学位。从1969年到1972年,贝尔上将服役于驻德国的第14装甲骑兵团的骑兵中队,由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贝尔上将的指挥经历如下:1985~1987年负责指挥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基地的24步兵师第9骑兵队第2中队;1991~1993年负责指挥在斯图尔特基地的第24步兵师的第2旅;1995年6月~1996年8月,担任驻德第1机械化步兵师的副师长;1999年7月~2001年8月负责指挥美国陆军装甲中心和诺克斯基地。现在,贝尔上将负责指挥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胡得基地的陆军第3团。

贝尔上将的经历如下:在得克萨斯州理工大学担任过ROTC的讲师,在陆军DCSOP担任武力计划的分析家,在联合参谋部中担任联合参谋官员负责J5的联合指挥计划。除此之外,他还曾经担任过驻韩坦克营的S3和德国沃尔斯堡第3步兵师的参谋长。1996年8月~1999年7月,他先后担任过第5团的参谋长、美国驻欧陆军参谋长以及第7军参谋长。

1994年贝尔上将在纽约担任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军事成员。贝尔上将还作为USCINCCENT的执行官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进行部署。随后,他又在巴尔干联合行动中担任驻匈牙利的USAREUR前线指挥部的参谋长。

贝尔上将获得的嘉奖有:特别贡献奖章、国防优异服务奖章、优秀军团奖章、铜星奖章、优秀服务奖章和陆军荣誉奖章。

弗兰克斯

中央司令部组建于1983年,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坦帕的麦克迪尔基地。负责阿富汗战事的四星上将弗兰克斯是现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国舆论对他的评价甚高,认为他在阿富汗战事中指挥有方,使美军的伤亡降到了最低限度。拉姆斯菲尔德称他是一位“有智慧,能够鼓舞人心的指挥官”。

弗兰克斯1967年毕业于俄克拉何马州锡尔堡炮兵军官学校,担任过炮兵连助理主任参谋,接着又被派往越南。后来他从得州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学士学位。1976年他进入五角大楼。在调查部任陆军监察长。1984年,他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军事学院毕业后,又在希彭斯堡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他被提升为第1机械化师的炮兵部指挥官兼参谋长。海湾战争期间,他担任机械化步兵师第1师副师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军驻韩国的第2步兵任师长。后升为上将,2000年7月,弗兰克斯担任中央司令部的总司令。

弗兰克斯善于思考,颇有新见解。他从军30多年,得过许多许多勋章和奖章。怎样获得的,他说:“这是一难以回答的问题。我的夫人会告诉你,如果在军中干长了,你就会得到许多勋章。”

罗伯特·奥斯丁伯格

2001年10月21日,罗伯特·奥斯丁伯格上将成为第63地区供给司令部的总指挥。在那之前,他是第63地区供给司令部的副总指挥。

1969年6月他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于1969年10月入伍,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随后他从步兵预备军官学校毕业,并于1970年9月成为一名少尉。

他曾担任诺克斯堡32装甲部队的排长和驻越南第23步兵师196步兵旅和198步兵旅的排长。

他在第91(训练)师的预备役职务包括:训练官、连长和后勤长官,高等学院的指挥官,重武器委员会首席委员,第3旅362团第3营指挥官,参谋长助理,机动训练部管理与后勤部的主管,机动训练部的副主管,参谋部2旅指挥官,91(训练)师3旅指挥官和副师长(负责训练)。

他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空降课程,丛林作业课程,装甲军官基础和高级课程,初级军官预防性维护课程,并在美国陆军指挥与总参学院和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进修。

奥斯丁伯格上将获得的荣誉和嘉奖包括:优秀军团奖、“V”型铜星奖、紫心奖、优秀服务奖章、空军奖章、陆军荣誉奖章、陆军嘉奖奖章、越南服务奖章、优秀部队奖章、越南勇士十字勋章、国防服务奖章、预备队成员海外训练绶带、伞兵徽章和战斗步兵徽章。

奥斯丁伯格上将是一名金融与地产规划的高级保险顾问,并且拥有一家金融公司。

约翰·M.基恩

基恩上将在1999年6月22日开始担任陆军副司令。他是步兵团的军官,从连队到军团他担当过各级军官,也具有各种步兵团的经验,包括空降、空中攻击、轻型、机械化等。他曾经任职于第18空降军团(陆军中最大的作战部队,包括4个师和13个独立旅)、第101空降师(空中攻击)、联合预备役训练中心、第1旅、第10山地师(轻型)、第3/39和第4/23步兵团(重新任命)、第9步兵师。他分别担任第10山地师(轻型)的师长、第101空降师(空中攻击)的师长和师长助理、第18空降军团长官、美国大西洋司令部的副司令。在早年,基恩上将曾经在第82空降师担任排长,在越战中在第101空降师(空中攻击)担任排长与连长,在阿拉斯加州第172步兵旅担任连长和营长、陆军副秘书长的军事助理(负责人力与储备事务),在第9步兵师任营长和旅参谋长。基恩上将在1996年毕业于福德姆大学,获得理科学土学位。他还具有西肯塔基州大学的文科硕士学位。

基恩上将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步兵军官基础和高级课程,就读于美国陆军司令部与总参谋部大学、美国陆军军事学院。

基恩上将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包括:国防部杰出服役奖章、银质星章、5次军团荣誉、青铜星章、3次立功服役勋章、陆军荣誉勋章、人道主义服务勋章、功勋勋章、步兵战斗徽章、优秀伞兵徽章、空中格斗徽章、陆军参谋部鉴定徽章。

美国21世纪初空军上将

威廉姆·F.柯耐

大西洋最高联盟指挥官(2000年9月6日到2002年10月2日)。

柯耐是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对总统负责。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任务是使国家现在与未来的军事力量达到最大化,以保证美国军队能够继续提高对多国“服务”的军事任务能力。

1968年柯耐加入预备军官学校,成为参谋军士,并获得步兵军官的任命。他曾经服务于多个参谋与指挥层次的单位,包括101空中分部(负责空中侵袭)与北卡罗来纳州福特布拉格XVIII空中军团的指挥官。他参加了对越南、格林纳达与巴拿马的战斗任务。

他是得克萨斯州撒姆浩顿要塞人,曾获得人事管理的硕士学位。

拉尔夫·E.埃卜哈特

拉尔夫·E.埃卜哈特担任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彼得森空军基地,美国北方航空防御司令部指挥官,以及美国北方司令部指挥官。

1968年,埃卜哈特从美国空军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空军。他曾经担任过美国空军司令部空军参谋长执行官;空军作战司令部保险与安全部,代参谋长;美国空军司令作战与计划指挥;美国空军司令部、联合参谋部资源与评估部门负责军力构成的长官,计划与作战部副参谋长。还担任过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空军作战司令部指挥官,空军航天司令部指挥官,美国航天司令部总指挥。

埃卜哈特将军曾经指挥过,飞行中队、大队,以及一个潜水艇标准化司令部,两个标准化司令部和一个联合国司令部。沙漠作战中,在担任第363战术飞行大队指挥官时,该大队从前锋作战位置实现了一个戏剧化的首创的空对地作战能力。作为一名特级飞行员,埃卜哈特将军有超过4500小时的飞行时间,主要驾驶战斗机和训练机型,包括作为前锋管理员在越南300个小时的战斗任务。

教育背景:

1968年,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谷美国空军军事学院,政治学理科学士。1973年,飞行中队军事学校,函授。1974年,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函授。1977年,特洛伊州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1987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家军事学院。

任职:

1.1968年8月~1969年8月,亚拉巴马州,克雷格空军基地,空军训练司令部,第615学生中队,大学生飞行员训练。

2.1970年2月~1970年12月,越南南部,普雷库空军基地,第20战术空军支援中队,前锋空中管理员。

3.1970年12月~1974年6月,俄克拉何马州,万斯空军基地,第71飞行训练大队,T-38飞行员教练,助理飞行指挥官,和空军中队司令部指挥官。

4.1974年6月~1975年6月,得克萨斯州,伦道夫空军基地,空军军事人事中心司令部,等级职业管理部,特种管理分部,空军训练课程,人力资源负责人。

5.1975年12月~1977年2月,西德,柏特伯格空军基地,第525战术飞行中心F~4E飞行指挥官和飞行员教练。

6.1972年2月~1978年12月,西德:哈恩空军基地,第50战术飞行大队标准化和评估部,F-4E飞行员教练,标准化和评估飞行主考官和助理负责人。

7.1979年1月~1980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国会对外事务分部,作战委员会,预备大队行动指挥官,计划委员会空军预算事务组执行委员会会长。

8.1980年7月~1982年6月,西德,罗姆斯坦因空军基地,美国空军驻欧洲司令部司令官助手和联合空军驻欧洲中心指挥官。

9.1982年9月~1984年5月、西德:哈因空军基地第10战术空军中队指挥官,之后,第50战术飞行大队负责作战的助理代指挥官。

10.1984年5月~1986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总司令部空军参谋部执行官。

11.1987年7月~1990年10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肖恩空军基地,第363战术飞行大队,副指挥官、指挥官。

12.1990年10月~1991年2月,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空军战术司令部,保险与安全部,负责检查的代理参谋长。

13.1991年2月~1994年2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空军司令部,计划与评价委员会会长。

14.1994年2月~1995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联合参谋部资源与评估分部、军力组织处指挥官。

15.1995年6月~1996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计划与作战参谋部,代部长。

16.1996年6月~1997年6月,日本,约克特空军基地,第5空军指挥官和日本空军指挥官。

17.1997年7月~1999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部长。

18.1999年~2000年2月,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空军作战司令部,指挥官。

19.2000年2月~2002年4月,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北美航空宇宙防御司令部和美国空间司令部总指挥官,空军司令部指挥官,载人太空飞行支援系统防御部门负责人。

20.2002年4月~2002年10月,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北美航空宇宙防御司令部和美国空间司令部载人太空飞行支援系统防御部门总指挥官。

21.2002年4月今,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北美航空宇宙防御司令部指挥官,北美司令部指挥官。

飞行资料:

级别:特级飞行员

飞行时间:超过4500小时

驾驶飞行O-2,T-38,T-39,F-4E,RF-4C,F-16,F-15T和C-21

主要奖励及勋章:防御优异服役奖章(1枚橡树叶)、优异服役勋章(1枚橡树叶)、军功勋章(1枚橡树叶)、空军荣誉勋章、总统提名奖章、战术预备奖章、国家防御服役奖章(2枚服役星章)、陆海空三军远征奖章(2枚服役星章)、越南共和国勇敢棕榈十字奖章、越南共和国运动奖章、科威特解放奖章(科威特政府)等30多项奖励和勋章。

重要晋升日期:

1968年6月5日,少尉

1969年12月5日,中尉

1971年6月5日,上尉

1979年8月1日,少校

1981年11月1日,中校

1984年11月1日,上校

1991年3月1日,准将

1993年7月1日,少将

1995年7月1日,中将

1997年8月1日,上将

威廉·J.拜杰特

威廉·J.拜杰特上将任太平洋空军司令和位于夏威夷岛汉克姆空军基地的太平洋司令部空中分区司令。他在遍布半球的范围内,负责空军行动,包括45000个空军人员,主要分布在夏威夷、亚拉巴马州、关岛、日本、韩国。

1968年,拜杰特毕业于美国空军军事学院,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担任过C-141,O-2和C-5航行器的教师和试飞员。在越南战争期间,他在位于越南南部的大囊空军基地担任前锋飞行控制员。在那里,他遍布越南、柬埔寨、老挝的300多场战事中参与了飞行任务。他有超过875小时的战场经历。早期,拜杰特负责过一个飞行中队和两个飞行大队。他在空军参谋部担任过机动师师长。在位于伊利诺伊州的斯科特空军基地,担任美国运输司令部的参谋长和负责行动与后勤的长官,以及空军机动司令部检察长。拜杰特将军曾是位于新泽西州的麦克圭尔空军基地美国机动战事中心的第一任指挥官。在对塞尔维亚的空战中,他担任驻欧美国空军副指挥。在先前的任职中,拜杰特将军担任美国空军司令部参谋部助理副参谋长。

教育背景:

1968年,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谷美国空军军事学院,理科学士。1971年4月~1971年9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防语言学院,法语。1974年,亚拉巴马州,麦克斯韦空军基地空军飞行学院。1980年,科罗拉多州,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81年,亚拉巴马州,麦克斯韦空军基地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1984年8月~1985年5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家军事学院。1990年,匹兹堡大学,约瑟夫·M.凯茨商业研究学院,行政管理课程。1995年,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学校,国家与国际安全高级执行官课程。

任职:

1.1968年8月~1969年8月,得克萨斯州,伦道夫飞行基地,大学生飞行教练。

2.1969年9月~1971年3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20军空运中队C~141飞行员和飞行器指挥官。

3.1971年10月~1971年12月,佛罗里达州接受哈尔伯特战地作战人员训练。

4.1972年1月~1973年1月,越南南部大囊空军基地,第20战术空军支援中队,O-2A前锋空中管理员和飞行领航员。

5.1973年2月~1977年7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436军事空运物资大队,第9军事空运中队,C-5飞行员和飞行主考官。

6.1977年7月~1978年7月,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谷美国空军军事学院,军事学科讲师。

7.1978年7月~1980年7月,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谷,美国空军军事学院,第20空军中队,空军指挥官。

8.1980年8月~1981年7月,亚拉巴马州,麦克斯韦空军基地,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讲师。

9.1981年7月~1982年12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436军事空运物资大队,C-5空军指挥官和大队执行官。

10.1983年1月~1984年7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3军事飞行中队,空军中队指挥官。

11.1985年7月~1986年5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规划委员会,机动军力规划师。

12.1986年7月~1987年4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计划委员会,机动师,代理部长。

13.1987年5月~1988年1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机动师师长、和计划委员会机动组主席。

14.1988年2月~1989年8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436空军飞行大队,副指挥官。

15.1989年9月~1990年5月,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第436空军飞行大队,指挥官。

16.1990年7月~1991年7月,加利福尼亚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第60军军事空运物资大队,指挥官。

17.1991年7月~1992年10月,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美国运输司令,参谋长。

18.1992年12月~1994年7月,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空军机动司令部,检察长。

19.1994年7月~1995年3月,新泽西州,麦克圭尔基地空军机动司令部,美国空军机动作战中心指挥官。

20.1995年3月~1997年8月,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空军运输司令部,J3和J4作战与参谋指挥官。

21.1997年8月~1999年8月,德国,罗姆斯坦因空军基地欧洲空军司令部,副指挥官。

22.1999年8月~2001年5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助理副参谋长。

23.2001年5月至今,夏威夷,汉克姆空军基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太平洋空军指挥官和空军分区指挥官。

飞行资料:

级别:特级飞行员,跳伞兵

飞行时间:超过5500小时

驾驶飞机:C-5,C-21,C-130,C-141,KC-10,KC-135,O-2A,T-37,T-38和T-41

主要奖励及勋章:防御优异服役奖章、优异服役奖章、防御高级服役奖章、军功勋章(1枚橡树叶)、优异飞行十字勋章(1枚橡树叶)、功勋奖章(1枚橡树叶)、空军奖章(11枚橡树叶)。

重要晋升日期:

1968年6月5日,少尉

1969年12月5日,中尉

1971年6月5日,上尉

1979年4月19日,少校

1982年11月1日,中校

1986年12月1日,上校

1992年10月1日,准将

1995年8月1日,少将

1997年8月9日,中将

2001年5月1日,上将

托马斯·J.菲斯克斯

托马斯·J.菲斯克斯少将担任位于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的美国空军司令部美国空军决策将军。作为高级空军法律代言人,他负责从各方面给全世界范围内的美国空军主要长官,空军机构、空军指挥官和代理人提供合法的意见、建议和帮助。他负责监管1300多位空军法官、300位普通律师和另外600位平民的合法服务。

1972年,菲斯克斯从美国空军军事学院毕业后加入空军,成为一名少尉。1975年,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法学博士荣誉学位。之后,他在太平洋空军和空军作战司令部担任过空军法官,负责划分空军等级。1995年,作为法官和对西南亚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的主要参谋,他参与策划了对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战役。

教育背景:

1972年,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谷,军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75年,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法律博士。1981年,美国空军军官学校,函授。1983年,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研究工作。1987年,空军军事学院,研究工作。1993年8月~1994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际军事学院,学习。1994年,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际军事学院,国际安全策略硕士学位。

任职:

1.1975年6月~1976年6月,内布达拉斯加,欧法特空军基地第3902空军飞行基地,助理军事法官。

2.1976年7月~1978年7月,西班牙撒若高萨空军基地,第406战术训练飞行中队,代理军事法官。

3.1978年7月~1980年3月,美国空军司令部驻欧洲西德罗姆斯坦因空军基地,军事法官部,负责受理上诉的长官。

4.1980年3月~1983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军法局长部,诉讼部,诉讼律师。

5.1983年6月~1985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最高法律执行将军,助理执行官。

6.1985年7月~1988年5月,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曼多马瑟空军基地第323飞行训练中队军事法官。

7.1988年5月~1991年5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军法局长部,预前法律和法律援助组组长。

8.1991年6月~1993年8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军法局长部,执行官。

9.1994年6月~1996年7月,加利福尼亚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第15空军司令部军事法官。(1995年1月~1995年4月,西亚,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联合特遣部队南部军事行动,军事法官和指挥官的主要顾问)。

10.1996年8月~1999年2月,夏威夷,汉克姆空军基地,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军事法官参谋。

11.1999年2月~2000年2月,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空军司令部军事法官。

12.2000年2月~2002年2月,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代理军事法官。

13.2002年2月至今,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空军司令部,美国空军最高审判长。

主要奖励及勋章:优异服役奖章、军功勋章(1枚橡树叶)、军功服役勋章(2枚橡树叶)、国家防御服役奖章(1枚服役星章)、越南服役奖章(1枚服役星章)、西南亚服役奖章。

其他任职部门:

联邦最高法院。

爱荷华州最高法院。

美国法院第5、第10和第11诉讼组织。

美国法院服役联盟诉讼组织。

联邦地方法院爱荷华州北方分区。

美国法院陆海空诉讼组织等。

1982年,艾伯特库哈菲特奖,当年度杰出的年轻军事法官。

1990年和1991年,审判协会会长。

重要晋级日期:

1972年6月7日,少尉

1974年6月7日,中尉

1975年6月15日,上尉

1982年8月1日,少校

1987年11月1日,中校

1992年4月1日,上校

1999年5月1日,准将

2000年3月1日,少将

查尔斯·F .沃德

查尔斯·F.沃德上将现任德国斯图加特美国驻欧洲总部副司令员。

在1971年的美国空军后备军官训练项目中,上将沃德因其出色表现而获此职位。他曾经在越南服役,做过O-2A冲锋空国的控制员,T-37的飞行教官以及F-15的飞行指挥。除此之外,沃德还任职空军中队作战军官助理,作战部军官,美国空军反恐战争中心主席,美国空军总参谋部执行军官助理,空战策划,支援部队指挥官,作战部队指挥官,战略策划部执行官,以及欧洲中心空军联盟部队司令员。

沃德曾在意大利的艾维安诺空军基地指挥第31战斗中队,并任职总参谋部的国防备忘录的特别助理。他曾经是美国空军总部战略策划以及对策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并且在统战部任战略研究与对策的副司令员。沃德曾指挥第9空军,在美国空军基地的指挥控制中心,任副指挥官。沃德作为一名飞行员,曾飞行超过3200个小时,其中包括在越南、柬埔寨、老挝、伊拉克以及波斯尼亚上空作战的450个小时。

教育背景:

1971年,获文科法律预科学士学位。1971年2月~1972年1月,亚利桑那州的威廉姆空军基地,飞行学员。1975年在亚拉巴马州麦斯韦尔空军基地军官学校进修。1981年8月~1982年9月,亚拉巴马州麦克斯韦空军基地空军指挥及参谋学院,学员。1982年在亚拉巴马州麦斯韦尔空军基地空军指挥参谋学院进修。1982年获特洛伊州立大学国际关系政治硕士学位。1989年8月~1990年7月,华盛顿福特·莱斯勒和麦克奈尔国防战争大学,学员。1993年参加哈佛、剑桥联办有关国家安全的主要军官培训项目。

曾任职:

1.1972年5月~1973年2月,越南,空军冲锋队控制员,囊空降防空部队。

2.1973年5月~1976年5月,亚拉巴马州科瑞格空军基地训练指挥部,飞行教官和机翼检察员。

3.1976年12月~1978年8月,加州诺顿空军基地作战系统动力支部,项目执行官。

4.1978年8月~1981年8月,德国西部彼得戈空军基地第22战术空战中队,F-15A指挥官,飞行教官。

5.1982年9月~1985年8月。弗吉尼亚州朗格里空军基地,第71战术空军中队,飞行指挥官、作战助理及作战指挥官。

6.1985年8月~1989年8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略部主席,亚非战略部主席,美国空军反恐战争中心主席,以及华盛顿美国空军总政治执行主席助理。

7.1990年7月~1993年3月,第86战术空战中队作战副指挥官、指挥官,以及德国莱姆斯登空军基地第8作战部队指挥官。

8.1993年3月~1993年9月,德国勃分科空军基地,战略参谋副主席执行军官。

9.1993年9月~1995年5月,德国莱姆斯登空军基地欧洲联合空军部,作战指挥执行军官,美国首席国防代表。

10.1995年5月~1997年7月,意大利阿维诺空军基地,第31作战中队指挥官。

11.1997年7月~1993年1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总参谋部的国防备忘录特别助理。

12.1998年1月~1998年10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战略策划和对策研究指挥官,总参谋部项目研究副主席。

13.1998年10月~2000年1月,华盛顿统战部,战略策划和对策研究副指挥官。

14.2000年7月~2000年11月,美国空军基地副指挥官,第9空军及美国空中中心指挥室指挥员。

15.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总参谋部隶属的空军及空间作战研究部主席。

16.2002年12月,德国斯图加特美国欧洲指挥总部副指挥官。

飞行记录:

级别:指挥飞行员

飞行时间:3200多小时,包括450个小时的战斗飞行时间。

曾驾驶的飞机:O-2A,T-37,T-38,F-16,和F-15。

主要奖章与荣誉:防御突出服务奖章、防御优秀服务奖章(1枚橡树叶)、军团优秀奖章(2枚橡树叶)、突出飞行十字勋章(1枚橡树叶)、优秀服务奖章(1枚橡树叶)、空军奖章(17枚橡树叶)、空中成就奖章、空中推荐奖章、总统传令嘉奖(带橡树叶)、统一成就嘉奖、战斗敏捷奖章、国防部服务奖章(带服务勋星)、越南服务奖章(带服务勋星)、人道主义服务奖章、穿越越南共和国勇敢奖章(带棕榈树簇)、越战奖章。

重要晋升日期:

1971年2月3日,少尉

1972年8月3日,中尉

1975年2月3日,上尉

1980年10月24日,少校

1986年2月1日,中校

1991年5月11日,上校

1996年2月1日,准将

1998年9月1日,少将

2000年11月2日,中将

2003年1月1日,上将

约翰·P.朱普

朱普上将是美国空军总参谋部部长。作为部长,他负责组织,培训与装备作为总参谋部的一员,他是作为国防部、国家安全理事会与总统的军事顾问。他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巴里斯,1966年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ROTO项目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曾经指挥过一支战斗机中队,以及美国驻欧洲空军力量与中欧联合空军力量。他曾是弗吉尼亚州朗利空军基地空中战斗指挥官。

他作为指挥飞行员,一共飞过4000个小时,主要是驾驶战斗机,在东南亚服务过两次,一共有超过1400个战斗小时。

教育背景:

1966年,在莱星顿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75年,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维尔空军基地的中队军官学校。1977年8月~1978年6月,亚拉巴马州马克斯维尔空军基地的空中指挥参谋学院学员。1978年,亚拉巴马州马克斯维尔空中指挥参谋学院。1979年,在加州金山市的金门大学获得商务管理硕土学位。1981年8月~1982年7月,华盛顿国家战争学院学习。

任职:

1.1966年6月~1967年7月,佐治亚州木地空军基地第3550学生中队的见习飞行员。

2.1967年7月~1967年9月,田纳西州斯瓦特空军基地的C-7升级培训项目。

3.1967年10月~1968年10月,越南南部PhuCat空军基地第459战术空运中队的C~7飞行员。

4.1968年12月~1969年7月,加州乔治空军基地第431战术战斗机中队的F-4升级培训项目。

5.1969年7月~1970年5月,泰国Udorn皇家Thai空军基地第555战术机中队的指挥飞行员,武器军官以及快速空中控制员。

6.1970年6月~1974年7月,英国皇家空军Bentwaters第81战术战斗机的指挥飞行员,战斗检测员以及标准化与评估负责人。

7.1974年7月~1977年8月,内华达州美国空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飞行指导员,之后又成为飞行指挥。

8.1978年6月~1981年8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战术部操作与备战参谋官。

9.1982年7月~1983年2月,尼瓦尔尼利斯空军基地第474战术飞行机安全总长。

10.1983年3月~1983年7月,尼瓦尔尼利斯空军基地第430战术飞行中队指挥官。

11.1983年7月~1986年8月,尼瓦尔尼利斯空军基地战术空中指挥总部部长的特别助理与执行官。

12.1986年8月~1988年2月,佛罗里达州恩格林空军基地第33战术战斗机的副指挥,之后成为总指挥。

13.1988年2月~1990年5月,尼瓦尔尼利斯空军基地第57战斗机的指挥官。

14.1990年6月~1992年4月,华盛顿统一参谋部副部长,战略计划以及政策委员会委员。

15.1992年5月~1994年2月,华盛顿国务部总参谋。

16.1994年2月~1994年7月,华盛顿空军总参谋部的特别助理。

17.1994年8月~1996年6月,南卡州沙尔空军基地第9空军与美国空军中心指挥部部长。

18.1996年6月~1997年12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空中与空间操作部副总参谋。

19.1997年11月~2000年2月,驻欧洲美国空军指挥官以及德国罗曼斯坦空军基地联合空军中欧地区指挥官。

20.2000年2月~2001年9月,弗吉尼亚州郎利空军基地ACC总部指挥官。

21.2001年9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总参谋。

飞行经历:

级别:指挥飞行员

飞行时间:4000小时

曾驾驶的飞机:C-7,C-20,T-37,T-38,F-4,F-15和F-16

主要奖章与荣誉:防御突出服务奖章(带橡树叶)、防御优秀服务奖章、外籍军团优秀奖章(带橡树叶)、突出飞行十字勋章(带两橡树叶)、优秀服务奖章(带两橡树叶)、空中奖章(带两橡树叶)、越南服务奖章(带5颗服务勋星)、越南共和国战役奖章。

重要晋升日期:

1966年7月12日,少尉

1967年11月12日,中尉

1969年7月12日,上尉

1978年1月1日,少校

1980年10月1日,中校

1985年10月1日,上校

1989年8月1日,准将

1992年2月1日,少将

1994年9月1日,中将

1997年12月17日,上将

理查德·B.迈尔斯

迈尔斯上将在2001年10月1日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第15任主席。在此基础上,他成为国防部部长以及国家安全理事会的首席军事参谋。在成为主席之前,他曾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副主席19个月之久。

他出生于密苏州的堪萨斯市,1965年毕业于堪萨斯州立大学,并从奥伯大学获得商务管理的硕士学位。他参加过亚拉巴马马克斯维尔空军基地的空中指挥与参谋学院学习,也参加过宾州卡里斯尔巴洛克斯的美国军队战争学院学习;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国家与国际安全项目的二级执行官。

1965年他在后备军官培训军团加入了空军。他曾经在很多空勤与统一任务中担任过操作指挥与领导职务。他作为一个指挥飞行员,有过在T-33,C-37,C-21,F-4,F-15上飞行的4100个小时,包括在F-4上的600个战斗小时。

1998年8月到2000年2月,他成为北美航空防御指挥部与美国空间指挥部的总指挥官,以及作为空间运输系统防御部门负责人,为克罗里达的彼得森空军基地提供紧急支援。作为指挥官,他负责通过空间与大陆间弹道操作提高美国防御。在这个职务之前,他从1997年7月到1998年7月都是夏威夷黑克姆太平洋空军的指挥官。1996年7月到1997年7月,他成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助理,从1993年12月到1996年,他还是美国驻日本军队与日本横田空军基地第5空军的指挥官。

约翰·W.汉迪

约翰·W.汉迪将军担任位于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的美国运输司令部指挥官以及空军机动司令部指挥官。美国运输司令部是国防部唯一的全球陆、海、空运输管理机构。

1967年,汉迪加入空军,在1968年获得了飞行勋章。他曾经指挥过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麦可奎桂尔空军基地的第21空军,空中机动司令部的加油机空运控制中心,两个空运物资大队和一个支援空军中队。

他曾经担任过美国运输司令部作战与后勤部指挥官、空军规划与评估指挥官,并担任过美国空军司令部负责安置与后勤的副参谋长。汉迪将军曾经接近5000个小时的飞行经历,主要是空运物资飞行。身为一名C-130飞行员,他在东南亚中航行超过了300个战斗小时。在担任现在的职务之前,汉迪将军是美国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教育背景:

1966年,北卡罗来纳州,费杰姆,卫理公会教会学院历史学士学位。1972年,空军中队军官学校。1979年,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1979年,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系统管理硕士学位。1982年,空军军事学院。1984年,华盛顿国家军事学院。1993年,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校,高级主管课程。

飞行资料:

级别:特级飞行员

飞行小时:接近5000小时

驾驶飞机:C-130,C-141,C-17,C-7A,C-9,C-37和KC-10。

主要奖励及勋章:防御优异服役奖章、优异服役奖章、军功勋章(1枚橡树叶)、军功服役勋章(3枚橡树叶)、空军奖章(1枚橡树叶)、南极洲服役奖章、越南服役奖章(3枚服役星章)菲律宾总统提名集体奖章越南共和国十字棕榈奖章。

其他成就:

1992年,卫理公会教会学院人道主义荣誉医生

重要晋升日期:

1967年1月4日,少尉

1968年7月4日,中尉

1970年1月4日,上尉

1978年4月2日,少校

1981年11月1日,中校

1984年11月1日,上校

1991年10月1日,准将

1994年9月28日,少将

1997年8月1日,中将

2000年7月1日,上将

查尔斯·R.霍兰德

查尔斯·R.霍兰德上将是佛罗里达州马克迪尔空军基地的美国特别军事行动司令部总部指挥官。作为指挥官,他要负责陆海空三军现役和预备役所有的特殊军事行动。

1968年,霍兰德从美国空军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空军部队。他指挥过一个空军中队,两个空军联队,并任职联合特殊军事行动司令部的副总指挥,太平洋特殊军事行动司令部的指挥官。在现任职位之前,霍兰德上将指挥过佛罗里达州赫尔波特战地的空军特殊军事行动司令部,并且是美军驻欧洲的德国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的副指挥官。

霍兰德上将具有50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指挥领航员并执行过100多场战斗任务。

教育背景:

1968年,科罗拉多州美国空军学院航空工程学的理科学士学位。1968年8月~1969年8月,得克萨斯州瑞瑟空军基地,飞行员培训。1969年9月~1969年11月,田纳西州斯瓦特空军基地,C~130E初级飞行员资格培训,学生。1972年10月~1973年1月,佛罗里达州赫尔波特战地指挥官;AC-130E战斗机培训,学生。1974年,阿拉斯加州麦克斯威尔空军中队军官学校。1975年,空军指挥参谋学院,函授。1976年,西德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特洛伊州立大学商业管理的理科硕士学位。1978年,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空军技术学院太空航行工程学理科硕士学位。1982年,国空安全管理课程,函授。1983年6月~1983年8月,阿肯色州小石城空军基地C-130E资格确认课程,学生。1985年7月~1986年6月,华盛顿陆海空三军工业学院。199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家安全高级军官课程。

职位:

1.1969年11月~1972年9月,得克萨斯州迪亚斯空军基地,第347、772空军空运中队C-130E飞行员。

2.1973年1月~1974年1月,泰国皇家空军基地,第16空军特别军事行动中队AC-130E/H飞行指挥员,指挥领航员和标准化评估飞行员。

3.1974年2月~1976年1月,美军驻欧洲总部西德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空运管理部空中军事行动参谋官。

4.1976年1月~1977年4月,美国驻欧洲的西德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的欧洲军事空运中心,联合培训训练计划军官。

5.1979年1月~1983年5月,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空军站的航空飞军事行动分部长官,之后升为政策计划的副指挥官,后继任飞行师的指挥执行主管。

6.1986年6月~1987年6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的空运培训师副长官,军需部理事,研究、发展及购置部副参谋长。

7.1987年6月~1988年6月,华盛顿空运和培训师长官,战略、特别军事行动军队和空运理事,空军副书记处军官。

8.1988年6月~1991年6月,新墨西哥州科特兰德空军基地第1150空军战斗队培训联队副指挥官、指挥官。

9.1991年6月~1993年6月,佛罗里达州赫尔波特战地的第1特别空军军事行动联队的指挥官。

10.1993年6月~1995年6月,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要塞,联合特别军事行动司令部,副总指挥。

11.1995年6月~1997年6月,夏威夷H·M.史密斯军团,太平洋特别军事行动司令部指挥官。

12.1997年6月~1999年8月,佛罗里达州赫尔波特战地的空军特别军事行动司令部指挥官。

13.1999年8月~2000年10月,美国驻欧洲的德国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副指挥官。

14.2000年10月,佛罗里达州马克迪尔空军基地,美国特别军事行动司令部总部指挥官。

飞行资料:

级别:指挥领航员

飞行时间:5000多小时

驾驶飞机:C-130,C-37,AC-130,HC-130,MC-130,MH-53,MH-60,H-3,H-1,T39

主要奖励和勋章:杰出服役奖章、国防部高级服役奖章(2枚橡树叶)、优秀军团(2枚橡树叶)、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功勋服役奖章(2枚橡树叶)、空军奖章(4枚橡树叶)、联合功勋奖(1枚橡树叶)、空军杰出联合奖章(V型图案和一枚橡树叶)、空军组织优秀奖(2枚橡树叶)、战备奖章国防部服役奖章(1颗服役星)、越南服役奖章东南亚服役奖章(1颗服役星)、空军海外短绶带空军海外长绶带(2枚橡树叶)、轻武器射击术绶带、空军培训绶带、越南共和国棕榈叶勇敢十字勋章、越南共和国战功奖章、科威特解放奖章(科威特政府)。

重要晋升日期:

1968年6月5日,少尉

1969年12月5日,中尉

1971年6月5日,上尉

1979年4月19日,少校

1982年12月1日,中校

1985年12月1日,上校

1993年5月20日,准将

1997年2月22日,少将

1999年11月1日,中将

2000年12月1日,上将

哈尔·M.霍伯格

哈尔·M.霍伯格上将是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总部的空中战斗司令部指挥官,美国联合军队司令部、美国南部司令部的空中部队指挥官。霍伯格上将负责组织、培训、装备和维护战斗储备力量,这样来确保在和平时期的空中领权和战争时期防御的战略性空中防御。

1968年,霍伯格上将作为得克萨斯A&M大学的ROTC课程的毕业生进入空军部队。他指挥着所有层次飞行、空军中队、空军联队、编制空军和主要司令部。他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指挥空军复合战斗机联队,并且在1991~1992年期间指挥过第一空军复合联队。霍伯格上将在波西尼亚指挥空中军事行动,任联合战斗中心指挥。又任职于参谋长联席会议并在美国空军总部指挥军事行动。他曾任东海岸战略空军司令部的F-15示范飞行员、美国参议院空军联络官和空军上校团长。也曾是具有44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指挥领航员。

教育背景:

1968年,得克萨斯州A&M大学金融专业的商业行政学士学位。1968年7月~1969年6月,得克萨斯州瑞瑟空军基地,飞行员训练。1969年7月~1969年10月,佛罗里达州赫尔波特战地的O-1先遣空军指挥官,学生。1974年,阿拉斯加州麦克斯威尔空军基地的空军中队军官学校。1975年1月~1975年9月,佛罗里达州赫姆斯特德空军基地,第31空军战斗机联队,F-4战斗人员培训。1978年,空军指挥参谋学院。1978年,犹他州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科硕士学位。1978年10月~1978年11月,亚利桑那州洛克空军基地第555空军战斗机中队的F-15战斗机培训。1985年8月~1986年6月,华盛顿国家战争学院,学生。1987年,麻省理工大学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课程。1994年,哈佛大学的国家和国际安全课程。

职位:

1.1969年10月~1970年9月,越南南部的库伊农、普雷库和吉亚尼的第21空军战斗控制中队,堪姆拉海湾空军基地的前锋空军指挥官。

2.1970年10月~1972年10月,得克萨斯州瑞瑟空军基地,第3500飞行员训练中队的T~38指挥领航员、检测领航员和飞行检验师。

3.1972年10月~1975年1月,得克萨斯州的瑞瑟空军基地,第64飞行训练联队的T~38指挥飞行员、检测领航员和飞行检验师。

4.1975年9月~1977年1月,英格兰勒肯何斯的皇家空军,第512空军战斗机中队的F~4D战斗机飞行员。

5.1977年1月~1977年7月,美军驻欧洲的西德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第512空军战斗机中队的F~4E战斗机飞行员。

6.1977年7月~1978年9月,美军驻欧洲的总部,西德拉姆斯特恩空军基地,总司令官的副官。

7.1978年12月~1982年7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第1空军战斗机联队标准化和评估师,F-15战斗机飞行员长官。

8.1982年7月~1984年7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战术空军控制总部高级军官管理师,助理。

9.1984年7月~1985年3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第27空军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

10.1985年3月~1985年7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第1空军战斗机联队,军事行动副指挥官助理。

11.1986年7月~1987年1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计划和军事行动副参谋长。

12.1987年1月~1987年7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空军秘书处,参议院联络处长官。

13.1987年7月~1989年3月,德克萨斯州拉道夫空军基地,第1空军战斗机联队副指挥官。

14.1989年3月~1990年4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第1空军战斗机联队副指挥官。

15.1990年4月~1992年8月,北卡罗来纳州塞莫约翰逊空军基地,第4空军联队指挥官。

16.1992年8月~1993年7月,华盛顿美国空军总部的军事行动指挥官,计划和军事行动副参谋长。

17.1993年7月~1994年11月,华盛顿参谋总部的军事行动计划和协作指挥部,副指挥官。

18.1994年11月~1996年9月,意大利维琴察,第16空军总部的副指挥官、第5空战联盟军的联合空军军事行动中心的指挥官。

19.1996年9月~1998年5月,弗吉尼亚州蒙若要塞联合战斗中心指挥官。

20.1998年5月~2000年1月,南卡罗来纳州空军基地,空军战斗司令部副指挥官。

21.2000年6月~2001年11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空军战斗司令部副指挥官。

22.2000年6月~2001年11月,得克萨斯州拉道夫空军基地,空军教育和培训司令部指挥官。

23.2001年11月,弗吉尼亚州朗雷空军基地空军战斗司令部指挥官,美国南部联合军队司令部的空军部指挥官,美国北部司令部空军部指挥官。

飞行资料:

级别:指挥领航员

飞行时间:4400小时

驾驶飞行:T-37,T-38,O-1,O-2,OV-10,F-100,F-4D/E,F-15A/C/E,F-16C,KC-10、T-6,II和C-21

主要奖励和勋章:国防部优秀服役奖章、国防部高级服役奖章、优秀军团(2枚橡树叶)、优秀飞行十字勋章(1枚橡树叶)、优秀军团奖章(3枚橡树叶)、空军奖章(9枚橡树叶)、航空成就奖章(2枚橡树叶)、空军荣誉奖章(1枚橡树叶)、总统部队嘉奖令;联合军团部队奖章(1枚橡树叶)、空军杰出部队奖章(“V”型图案和5枚橡树叶)、战备奖章、陆海空三军远征奖章(2枚橡树叶)、越南服役奖章(4颗服役星)、东南亚服役奖章(2颗服役星)、陆海空三军服役奖章、越南共和国棕榈叶勇敢十字勋章、越南共和国战功奖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奖章、科威特解放奖章(沙特阿拉伯政府)、科威特解放奖章(科威特政府)。

重要晋升日期:

1968年5月24日,少尉

1970年1月1日,中尉

1971年1月1日,上尉

1979年9月1日,少校

1982年12月1日,中校

1985年12月1日,上校

1992年8月1日,准将

1994年9月20日,少将

1998年1月1日,中将

2000年8月1日,上将

军事观察家点评:

美国军衔的设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间的发展与完善,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战争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军衔,国家就会立法设立什么样的军衔。就某一个人而言,为了适应作战要求,可以给他授予临时军衔,而一旦战争结束,其临时军衔就被取消。

美国军衔是一严格的军事法律制度,授衔、晋升军衔、衔职任龄等不得有任何的随意性,更不能有超编、超时的情况。比如,上校和准将衔军官在该衔任职满5年的那一天或服役满30年后的第30天(以时间晚的为准)必须退休。少将以上军衔军官在该衔任职满5年的那一天或服役满35年后的第30天(以时间晚的为准)必须退休。如前主席鲍威尔上将退休时为56岁,上将军衔满5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满4年,虽然未到服役年龄上限,仍然按规定退休。按照规定,任何军衔的军官年满62岁时必须退休。极个别超龄军官如因特殊需要而留服现役,必须经国会特批。高级军衔更不得滥授。目前美国五星上将衔一直空缺,据说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人能像二次大战艾森豪威尔那样可以被授予。

当然,美国在实施军衔制过程中也不尽十全十美,也会有不公正的现象。像艾森豪威尔在二战期间,通过“走后门”欲将自己的情人女秘书授予中尉军衔而弄得纷纷扬扬的事,也不是绝无仅有的。

在美国,无论是政界或军界,都把军衔看作是一种神圣的标志,把它与国家安全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军人则把它与责任、荣誉、地位、奉献等紧密挂钩。军衔制在美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抗战之重生周卫国

    抗战之重生周卫国

    新书《我真不想管这些啊》求各位移步。======周文穿越重生了。恩,重生成了周卫国,原名周文。哟,还带个系统。哎哟厉害了我的哥。萧雅也救了,也没成杨过~读者群:707493786或者直接搜索小太阳的读者群~欢迎小伙伴加入~新书《抗战之小军医》已经上传,求各种支持!
  • 吴堡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吴堡县军事志(公元前406年—2005年)

    本志上限北朝北魏单独设县,下限2005年,设军事环境、军事组织、民众武装、兵役、军事活动、军事人物、军事文化七篇。
  • 烈火战狼

    烈火战狼

    他像一只冬天中的狼,机智勇猛,见到猎物一击必杀,勇往无前。他的部队传承着他的灵魂,战场上日寇听见他们的名字闻风丧胆,在他的带领着多次完成各种任务。他的名字叫―雪狼
  • 武器中的王者:陆地武器

    武器中的王者:陆地武器

    在人类的整个战争史中,地面武器一直独领风骚,从古代的刀枪剑戟,到近代的枪炮子弹,直到现在的原子弹、激光武器等等。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之后,地面武器也彻底改变了形态,尤其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间,地面武器的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手枪、冲锋枪、火箭炮、迫击炮、坦克、装甲车,甚至激光武器……本书以浅显平易的笔触,对热兵器时代最经典的武器、最先进的武器、最常见的武器、威力最猛的武器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可以使青少年朋友对武器以及战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
  • 世界军事百科之战争元凶

    世界军事百科之战争元凶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 鲤若安好(二)

    鲤若安好(二)

    惨遭失恋的许安好,在草丛蹲守前男友,不仅忘记去机场接交换生向鲤,还惹来一身的虱子。花重金寻求偏方,使用奇怪偏方,被误认为跳河自尽,向鲤出手相救……见了那张四位数的药费单之后,现在的我不仅仅是复仇,还是个负债的人了。为了还清欠医院的住院费,我不得不听从向鲤的安排,上午去实验室兼职,下午到中药店打工。不过没关系,成大事者,不都是先卧薪尝胆吗?可是我想错了。按照兵法,在情况不确定的时候,先按兵不动总不会错。但是,在和向某人结成同盟后,我几乎没拥有过任何一天安静的个人时光。
  • 奇陆传说

    奇陆传说

    小药商本想赚点小钱儿、出个小名儿,没想到成就了一个传说。------逆天的主角?不存在的。论武功久居人后。智障的反派?不可能的。使诡计层出不穷。女主角投怀送抱?对不起,没帅到那个程度。送经验前赴后继?很抱歉,没强到那个地步。无需穿越,书中人生在奇陆;不用系统,小人物成就传说。
  •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当今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以贯之的冷静思考,一个全职爸爸十年陪读的心路历程,一个“特派记者”卧底教育的特别社会调查,一个五音不全的男人培养陪伴音乐才女的感悟和感动。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和生活的语言,借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教育的沉重社会现实,并为诸位父母开出了解决诸问题的良方。有理念,有做法,有见证。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全书核心理念是:爱容易,爱到很难;随意的选择,就是故意的加害;大人在爱的名义下,爱孩子,爱死了孩子;小孩无错,大人要打。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把父母置身于被同情被解救的境地,易于引起共鸣。
  • Staccato Notes of a Vanished Summer

    Staccato Notes of a Vanished Summ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龙道I(下)

    逆龙道I(下)

    自幼在修道院长大身负纯净血脉的东方后裔,天生具有超高精神力天赋。当被神庭培养长大的最年轻主教卷入了异能界高层的争斗时:迷离的身世,超强的天赋,一个是自幼灌输光明法则,一个弱肉强食的黑暗法则;隐藏在光明中的卑鄙与肮脏,显露出黑暗中的真诚与热血;黑暗与光明的争锋,信念与血脉的较量,他该何去何从?
  • 但愿梦中来爱你

    但愿梦中来爱你

    恨别相逢未嫁时,我爱你却从不敢承认,作为哥哥的妻子,我永远无法说爱你,你高高在上,那一轮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当我怀上你的孩子之时,你却让我打掉他,你说你从未爱过,不过是玩玩吧了。可你却不知道我已深深的爱上你,你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吸引我的目光,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这一生我从未后悔过,但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要爱上你……
  • 黑暗间谍

    黑暗间谍

    有些人注定一生行走在黑暗中,哪怕历尽千辛,也难见光明,哪怕死去,也不被人知,甚至连墓碑都没有,因为他们是间谍。
  • 墨骨云香

    墨骨云香

    一个是身娇肉贵貌美如花的千金大少爷。一个是吃荤喝酒落榻青楼的俊俏假和尚。还有一个是邪魅霸道冷血无情的魔教教主。都说江湖路远,人心险恶,此话一点不假。她胡少侠年轻有为还有大事要办,且不陪你们玩,先行一步。可一转眼,这三尊瘟神怎么总阴魂不散哪哪都能碰上?
  • 少侠万岁

    少侠万岁

    武破虚空失败的初不言被甩到了异世界,成了武力值NO.1的隐藏BOSS。在这混乱的世间,低调着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