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7100000065

第65章 宋文(2)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①。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敌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③。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④。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⑤。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⑥。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遗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⑦。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⑧。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⑨!

【注释】

①狃(nǐu):习惯。

②出身:挺身而出。犯大难:力挽狂澜的意思。难,灾难。

③有辞于天下:有言辞去说服全国的人。

④循循焉:依次序,顺利地。去:离开,避开。

⑤错有以取之也:晁错遭祸是有他主观方面的原因的。

⑥捐其身:献出自己的生命。自全:保全自己。自将:亲自带兵打仗。居守:留守后方。

⑦重违其议:又为违背他(晁错)的建议而感到为难。重,又。

⑧淬(cuì)砺:此指整顿操练部队。

⑨所以自祸:自取祸害的原因。

【鉴赏】

这是苏轼对西汉景帝时著名大臣晁错的一篇评论。作者对晁错的改革是同情的,对晁错的被杀也是惋惜的。但本文论其被杀原因,一反历史陈说,而得出他是自取其祸的结论,分析深刻周全而角度独到,颇能令人信服。

文章起首议论,统摄通篇大意。云治平时期,欲行非常之事,乃需非常之策,否则必有大祸。此段议论已暗说晁错削藩之事。接着入事,具体说晁错削藩引起山东诸侯叛乱,受谗被杀,天下悲晁错以忠受祸,而作者却独作断语,认为他是自取其祸。然后全篇围绕此点,细细分析。先举大禹治水为例,说明立大事,须有坚忍不拔之志,要徐徐图之方能成功,以见晁错削藩操之过急,以致生变。变由其起,难逃其咎,而晁错却欲使天子受祸,自己求安,岂非错上加错?作者寻出这一破绽,指出此乃晁错受祸之根,真是目光如炬,一针见血,令人心服口服,至此道理已明。接着,作者再设身处地为晁错设想,认为他如果以自身任其危,不连累景帝,则谗言就难以得逞,而祸患就可以避开了。文章最后宽宽收笔,深为晁错惋惜,说尽千古书生做事通病,写足文意。

作者生活的时代,天下承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灏,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以理论史论人,以人以史说理,环环相扣,结构缜密,是苏轼著名的史论散文之一。

■ 妙评

此论先立冒头,然后入事,又是一格。老于世故,明于人情,有忧深思远之智,有排难解纷之勇,不特文章之工也。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三

此论直从景帝隐衷勘入,断错之失策,史眼如炬。其行文起处最宽,接处最紧,顿处最健,转处最捷。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

晁错之死,人多叹息,然未有说出被杀之由者。东坡之论,发前人所未发,有写错罪状处,有代错划策处,有为错致惜处,英雄失足,千古兴嗟。任大事者,尚其思坚忍不拔之义哉。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起幅雄深浑灏,独冠群篇,由其借错为影,直刺时局,自发议论,与思治策略相参,故能凭空横骛如此,要于题事仍统体笼举也。

——清·姚鼐《诸家评点古文辞类纂》卷四

苏 轼

■ 上梅直讲书(苏轼) ■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①。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②。’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③。”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④。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⑤。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⑥。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⑦。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⑧。

【注释】

①《鸱鸮》(chī xiāo):(诗经·豳风》篇名。《诗序》认为此诗是周公平定叛乱后,成王不了解他,他便写了这首诗给成王。诗中假托鸱鸮的口气,诉述其处境之困难。《君奭》:《尚书》篇名。奭(shì),召公名。召公曾佐武王灭商,成王时,召公任太保,周公为太师,共辅成王。召公不满周公,周公便作《君奭》表白自己,并与召公共勉。

②“匪兕匪虎”四句:这是孔子对颜渊说的,前两句是孔子引《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中的句子。兕(sì),犀牛。匪,同“非”。率,沿,此作往来讲。孔子引这两句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

③宰:管理。

④与之上下其议论:之,代欧阳修。梅尧臣和欧阳修是朋友,欧位高,又是文坛领袖,故苏轼说他们的言论是上下呼应。

⑤窥其门:看到他们的门庭,意即登门求教。

⑥先容:事先介绍、推荐。请属:请托。属,联系。

⑦“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优、游,从容自得状。卒,过完。岁,天年。语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苏轼引《论语》和《左传》的话,意在说明自己能和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贤者在一起,可以愉快度过自己的一生。

⑧斯道:指上文孔子所说的“道”,亦即传统的圣贤之道。

【鉴赏】

梅直讲即梅尧臣,当时他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在嘉祐二年考中进士,主考官为欧阳修和梅尧臣。本文即是苏轼考中进士后,写此信给梅尧臣,要求拜见。文章以周公、孔子的故事来衬托自己与欧、梅的关系,以孔子行圣贤之道之乐来衬托自己得欧、梅赏识而成为知己之乐,在夸赞了欧、梅作为主考和考评官实事求是的为人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行圣贤之道的抱负。这样一篇表述私人感情的文章,却无谀词逢迎,显得形象高大,气度非凡。

文章通过古今对比,层层铺垫,前后呼应,写得委婉有致。

■ 喜雨亭记(苏轼)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④:“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⑤。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⑥。吾以名吾亭。”

【注释】

①“周公得禾”二句:周成王时,唐叔得“异禾”以献成王,成王则将它转赠给叔父周公。周公为此作《嘉禾》篇,原文已佚。“汉武得鼎”二句:《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中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叔孙胜敌”二句:《左传》文公十一年载,狄人侵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追之,击败狄军,获狄人首领侨如,叔孙得臣因此给儿子起名叫“侨如”,以示纪念。

②雨(yù)麦于岐山之阳:谓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麦子。雨,作动词,谓如雨下。有年:丰年。

③忭(biàn):欢欣。

④属(zhǔ)客:劝酒。

⑤荐饥:连年不熟或麦禾皆不熟。此指麦禾不熟。重至曰“荐”。

⑥造物:古时以万物为天所生成,故称天为造物。冥冥:渺茫。

【鉴赏】

喜雨亭是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的第二年建造的一座亭子。这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为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此文记叙修亭缘由、经过及命名之意。

文章开篇点题,为全文之纲。第二段叙修亭经过,点明修亭之人、时间、地点及周围环境。接着写久旱民忧,大雨民喜,把修亭与喜雨联系起来,以忧衬喜。文字简练,而波澜迭出。第三段寓议论于对话之中,进一步说出亭与喜雨之关系。最后一段以歌作结。

此篇写法也颇具特色。作者以“亭以雨名,志喜也”为叙事和抒情的贯穿线索,将二者结合起来,寓议论于对话与歌咏之中,采用剥茧抽丝、层层递进的写法,步步深入。结构紧凑而又脉络清晰,文情并茂。

全文始于“喜”,终于“喜”,首尾呼应,一气贯注。篇幅虽短,而笔态摇曳多姿,意思愈出而不穷,情味无限。

■ 妙评

王世贞曰:“凡人作文字,须是笔头上择(榉)得数百钧起。此篇与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看来笔力有千钧重。”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

只就“喜雨亭”三字,分写,合写,倒写,顺写,虚写,实写,即小见大,以无化有。意思愈出而不穷,笔态轻举而荡漾,可谓极才人之雅致矣。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以三“忘”字为经,以八“名”字为纬,以三“民”字为骨;就一座私亭,写出绝大关系,俾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而又毫不着迹。立言最为有体。然非出笔潇洒,亦安能藏庄重于流丽如此也。的是风流太守之文。彼于篇末以滑稽为讥者,殆未思民归功太守,太守推美于君,天子让善于天,天普美无言。层层正自有至理。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 凌虚台记(苏轼)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①。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②。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③。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④。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④。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⑤。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注释】

①国:郡国,指州地或府地。

②丽:附丽,依傍。

③怳(huǎng)然:恍然。

④相寻:相互更替。

⑤祈年、橐(tuó)泉:《汉书·地理志·雍》云:“橐泉宫,孝公起;祈年宫,惠公起。”可见,橐泉宫为秦孝公所建,与本文所说有异。长杨、五柞:汉宫名,皆在今周至县东南。长杨宫为校猎处,五柞宫为祀神处。仁寿:隋宫名。九成:九成宫,是唐太宗时,在原仁寿宫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⑥过矣:错了。

【鉴赏】

扶风太守为登高远望建筑了一座土台,并请苏轼为他写了这篇记文。

文章先写筑台缘起,接着便叙太守择地、凿池、筑台、求作者写记事。至此,似乎难以为继了,然而作者却笔锋一转,从物之兴废成败谈起,进行说理,另开一片新境界来。最后由台之虚转到人事之虚,点出世有足恃者,却不在乎台之存亡,表现了作者历史的沧桑感和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与作者一贯的思想是合拍的,若说此文仅为讽刺一人一事,则显得过于狭隘了。

本文就题发挥,重在说理,议论深沉,文笔含蓄,风格苍凉,耐人寻味。作者思绪纷纭而出,下笔亦有凌虚之概。

■ 妙评

台方成而所言皆颓废之景,别是世味外一种文字。若在后世,掾属敢以此等言论进乎?然文忠当日尚相传有傲上之谤,甚矣,笔墨之难也。

——明·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外篇》

通篇只是兴成、废毁二段。一写再写,悲歌慷慨,使人不乐。然在我有足恃者,何不乐之有?盖其胸中实有旷观达识,故以至理出为高文。若认作一篇讥太守文字,恐非当日作记本旨。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发明废兴成毁,湍澜洄淡,感慨欷歔,后归于不朽之三,不止作达现旷识,齐得丧、忘忘今也。杨升庵谓是讥太守文,储在陆又谓是宋人习气,俱未必然。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二十三

■ 超然台记(苏轼) ■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①。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②。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③。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同类推荐
  •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韩寒、蔡康永、赵薇诚挚推荐,著名作词人姚谦首部人物随笔集,十年来,姚谦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穿行于过去和当下的罅隙中,以敏感而灵动的笔锋,写着世事的沉浮、人情的可贵、人与人相逢时所产生的霎那光亮。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我过往心中的一道道风景——姚谦。赵薇思绪丰富而飘忽,像个诗人般的哲学家;张信哲恋慕旧物芳华,是个收藏家;袁泉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刘小东作画挥汗如雨,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与妹妹跃过大半生的青春与中年后的手足相依;那个没有被我签约的歌手,十几年后因为一首新歌再相遇,她却到了生命的边缘;与三毛谈笑宴宴,共话合作,转眼就阴阳两隔……姚谦说,没有与他们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 我歌唱的理由

    我歌唱的理由

    27位国宝级诗人,冯至、北岛、卞之琳等27位灵魂译者,再现20世纪诗歌版图。六十多年,近四百期,日积月累,《世界文学》无疑已经绘制出一幅世界诗歌地图。依照车前子的说法,一个诗人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编选《我歌唱的理由》,就有点像是诗歌联合国召集了一场诗歌国际会议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编选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经典性,又看重代表性和丰富性,既注重诗人地位,同样也重视译诗水准。译者中大多是一流的诗歌翻译家,其中许多身兼诗人和译者双重身份。一流的诗人,一流的诗作,一流的译笔,成就一本别具魅力的诗选集。这起码是我们的艺术追求。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与自己和好如初

    与自己和好如初

    本书是心灵治愈系散文集。关于改变、爱人、错过、失去和痛苦,这些也许是所有当下年轻人都苦恼不已的话题。不朽,用她那温柔、清澈而又带着忧伤的文笔,诉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给出了人生里种种问题的独特解答,帮助年轻人正视与接纳自己内心的敏感、不安和悲伤,找回流落的自己,与自己久别重逢,和好如初。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宠妃来袭

    快穿之宠妃来袭

    言倾,“啊啊啊!人家穿越都是直接开挂加主角光环护体,我赶个时髦穿个越怎么还记忆全无丫鬟也无?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言倾无宁日!言倾表示“伴君如伴虎,那个大冰山,简直比虎更恐怖!”江翊枭:“听说有人说朕是大冰山?”言倾:“怎么会呢,您一定是听错了,呃呵呵呵呵…”心里却腹诽,你当然不是大冰山,冰山比你好多了都!华霄国人人都知道帝王厌恶倾妃,街头孩童更是将其作成曲儿吟唱。等等,这后宫遣散却独留倾妃是怎么回事?说好的三千佳丽呢?说好的厌恶倾妃呢?一场纠葛,为她,弃这天下,又如何?言倾:“这天下,你不要了吗?”江翊宵:“你,才是我的天下。”PS:1v1双洁!甜宠小虐,欢迎阅读哦~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耗时10年创作完成的。书中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小学四年级时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这一年内在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日记从十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七月份安利柯离开学校,其中包括安利柯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和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勉励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这里有正直勇敢而常帮助弱小的卡隆、品学兼优又待人和善的代洛西、边干活边默记功课的可莱谛、不甘人后而踏实勤奋的斯带地,还有爱学生如子女的校长、生病也不忘为学生补课的先生、被儿子感动而重拾旧业的铁匠、为救群众而不惧烈火的消防伍长,更有不怕牺牲而为国捐躯的少年侦探、体贴家人而悄悄替父工作的少年、为寻慈母而跋涉六千英里的孝子玛尔可,等等。
  • 你敢吸我一口血试试

    你敢吸我一口血试试

    这是一个不太高冷的颜控血族和假软萌妹子吸血鬼猎人女主的故事……【高甜慎入】
  • V家次元日志

    V家次元日志

    洛天依:「老V这是哪里啊?」初音未来:「天依妳怎么也来这里了??」阿绫:「安啊天依,老V带我们来到这里肯定是有深意的,不过他人跑到哪里去了???」V家成员身在何方?老V又是什么情况?等待他们的是奇遇?还是危机?但至少也可以确定的是,V家所有人都在舞台中央。(新人第一次写书,如有不好请轻喷)(不了解V家的人照常食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方块大佬

    方块大佬

    这是哪?你是谁?我又是谁?这里是方块大陆,你怎么了?我好像失忆了,我不记得我是谁,谢谢你救了我。没事,要不先去我家吧!好,好吧!
  • 说一说,简单的生活

    说一说,简单的生活

    简单生活,絮叨絮叨。是庸人自扰,还是生活就是如此。
  • 魔女捡到了一个臭小孩

    魔女捡到了一个臭小孩

    生活不能自理的魔女、深陷于魔女的骑士、公主殿下是个烟枪、妻管严的骑士长....这样半童话的题材可能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昂,真不考虑试一下嘛。既然写下了就不会轻易弃掉的,所以,请各位读者老爷放心阅读吧!
  • 乱世擎天

    乱世擎天

    生于乱世,或为理想,或为生存,不得不为命运一搏,富贵公子为自己理想国度,以天下为筹码,贫穷公子为万民,舍生忘死。潇洒侠客一心行侠仗义,奈何时代裹挟,家仇国恨,被迫成为一方之主,鼎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