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7700000007

第7章 武术:当传统武术不再用于实战

我少年时上的武术班地处北京景山寿皇殿靠边的一片空场上,周围是苍松翠柏,绿树红墙,每周两次课,学校里上完两节课向老师请假才能去。上来先学抻筋压腿、扎马步,劈竖叉、横叉,几乎每次都有孩子被压哭。几年间,我学了一点儿长拳和武术操,在大殿前的月台上给家长会演,有高手把脚高高踢过头顶,一脚将白球鞋飞了出去,鞋子在那座曾经存放历代帝王画像的大殿前,高高地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又翻了个个儿落了下去。

从那以后,我改练了田径中的短跑和跳远,全然忘记练过什么武术。大学时,课后偶然去练WTF 【11】跆拳道,听一个教“表演”跆拳道的教练谈了一大套武道,又看了一堆人劈柴般噼噼啪啪地打碎了很多木板,我上去就把一个能空中劈叉踢碎木板的蓝带随脚踢翻了。又想起来,见过一位前辈开道馆时有人踢馆,他说:“来,你过来。”随手一拳打碎了身边一把破木头椅子,踢馆的人灰溜溜地走了。这使得我明白,武术源自与世间万物的搏斗,当搏斗退潮时,武术必然衰退。

中国文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概论太多,文学史太多,而读书太少。很多人没读过鲁迅、老舍,照样能谈得一套一套的;不能登台唱一句戏曲,却大讲戏剧史和理论。武术也是一样,不打出千万次的血汗,不能空谈武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战斗的民族,习武是中国人的基本素养。从周朝将射箭作为贵族阶层必学的六艺之一,到民国时期宣扬的“国术救国”,再到我们从小体育课上所学的武术,都使我们不忘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格斗之术。武术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武就一个字:打!拳脚无眼,血溅五步,以命搏命。今天,我们练功,不谈文化。

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胳膊肘,软的地方到处都是,如腮部的神经区,一拳就倒,鼻梁、喉头、后脑、腿窝、关节等要害处处怕打。武术是研究如何护住自己、如何打别人的实践过程。法国哲学家丹纳在代表作《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类比武术的兴衰起伏,也难以逃离这三大因素,是习武者的种族、所处年代、实战环境造就了各种武术,这三样变了,武术也就变了。

因此,每种武术都根据对实战双方的种族、发生的年代与环境的总体预设来战斗。每种武术的缘起和创立,都受制于格斗时的环境,和对自己、对对方的预测和假想,是建立在一种特殊思维模式和情况下的武术。比如,中国武术是农耕文明时期在平原生活的防身健身之术,蒙古摔跤是草原战场上的毙敌之术,泰拳是古代暹罗军队热带作战的拳术和诸侯豢养的武士比武格斗之术等。韩国跆拳道中的ITF,因为其创始人崔泓熙将军在船上感受到大海的起伏,由此更注重习武中脚下起伏流动带出力量。日本空手道中的松涛馆流为上层武士所习,讲究一击必杀,注重对自身的保护和对对手的控制,并不痴迷于缠斗。武士多带刀,长刀、短刀各一,不能一击必杀,则对方必拔刀反击,搂抱缠斗时,对方掏短刀就麻烦了。而空手道刚柔流受中国南拳的影响,多为码头工人所习练,似坦克战术般的厮打,打起来也不好看。

古代武术实战环境位于战场,当战场杀敌变成了生活中的比武,不再以杀人为第一目标时,武术的实战功能立刻发生了变化。北拳的很多拳术练的是一招毙命,这在现代化社会有点儿尴尬——一、练武不为打死人也不能打死人;二、部分武术一出手就会打死人;三、这功夫没法儿实战也没法儿承传。每种武术都能追溯其功勋卓著甚至具有神话色彩的祖先,但绝难全部继承战场上的杀人伎俩,仅是表现了战场上的细枝末节。有说法称,八极拳起源于长枪兵,太极拳起源于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的刀盾兵,而八卦掌起源于双刀兵等。但武术又有神话托名之说,说长拳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太极拳源于张三丰,少林拳源于达摩老祖。每种武术都需要崇拜一个偶像。武林的众多门派拳术,多是明清以来创立并发展的,所谓拳法开创者之说多为附会。

明清时期中国武术的思维方式是“重术轻力、重智轻勇、用意不用力、以练保战、重视手法、上轻下实、顺势借力、以气催力、以气护身、息力生气”,注重以弱胜强。招数花哨的一个原因是,我不跟你死磕,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来战胜你。例如,太极拳会预设对方先来进攻,然后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李小龙截拳道中的截腿,根据跆拳道正面直接起腿,空手道侧面横抡起腿等,在对方未出击时出腿截击。传统拳术分南北,北方拳多借用腰部的力量,南拳如咏春,是练后背两片肌肉,以半身法力为主,预设的环境是在南方的舟船街巷中,人的胳膊在两边,拳打正中间,等于在走斜线。而咏春起势即占据中线,以立拳代替横拳,以快和连续取胜,多是近身锁脖子,用脚踢对手下巴的招数,能街斗,能速成,适用于狭小地带,上擂台并不能发挥全部威力。

每种武术都有其高明之处,都有厉害的大师,但问题在于,当某种武术的环境预设变了,“大师”有时就不灵光了。部分武术认为自己的招数对方没见过,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使出花招,利用对方没有来得及反应和防守的空当将其击倒。问题是,你的招数别人没见过,别人的招数你也没见过,兴许比你还狠。古代中原的拳师没见过以透支身体来搏命、天天踢椰子树练出来的泰拳手,现代武术拳师也少有在泰国看拳赛被血溅到身上的经历,这就好比你练成了太极宗师后遇到了泰森,他身高臂展180,体重200斤,不跟你玩推手,只用左勾拳加右直拳打你的腮帮子。你设想对方应该躲,但对方就是跟你死磕。你原想把在预想环境中练出来的功夫应用在实战中,可实战中的敌人变了、环境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招数也就不灵了。

汉唐时期中国人多学剑术,唐宋年间史料几乎不可考证,从清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武术的门派越来越多,拳法越来越多,套路越来越精熟,武术行业的规矩越来越完善,圈子也越来越小,这意味着古代武术的产业链日渐完善,所有练武术的人都认识,都是师兄弟,形成了圈子内的互相扶持。每个人都注重面子,比武格斗越来越不真打。比武渐渐点到为止,甚至演化成每个人各练一趟拳脚,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再往后发展,练都不用练,彼此直接干聊,这一聊便知这人武术真高,佩服佩服,立刻分了胜负。清末的镖局也是如此,走镖的镖师多是见多识广的绿林中人,很多时候都是彼此卖面子,插上某个镖局的旗子就保障没人来劫,更用不着动武。清末有了手枪,镖师表面上都标榜不用手枪,实际上都将手枪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因为谁都不傻。

武术的衰落缘于古代社会的瓦解,导致整个武术产业链的瓦解。老舍先生的小说《断魂枪》中写道: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很多武术就这样被老辈人带走了。带走的“五虎断魂枪”到底能不能打?可能大家永远都不知道。

古人云“穷文富武”,穷书生通过读书考科举能光宗耀祖,而习武者要学有所成则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拜师,必然需要财力的支持。习武之人多不事生产且不管家,习惯上会大男子主义,每天早起都要练功,教徒弟,与同行切磋。古代的习武者的职业有开馆授徒、做保镖、考武举做武将、从军、出家等,较多的是做地主,各自的经济体系都能正常运转。近现代以来,前述的习武者职业都逐渐走向边缘或消失,洋务运动以来操练新军,枪械日趋重要。传统地主经营的破产,使得偏向传统职业的人越来越穷,而很多习武者都出身贫苦。武术家大多开武馆授徒为生,甚至从事普通的职业。八卦掌宗师程廷华人称“眼镜程”,是做眼镜的,那时候做眼镜赚钱。而有些习武者比较惨,全无生计,落魄江湖。

另一方面,习武者的保守与封闭影响了武术的传承,真功夫千金不传,开武馆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甚至不传外教门的人。要么为了赚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便使得许多好功夫既脱离了实战,又难以传承,即便传下来了也没多大用处,更让人怀疑到底有没有真功夫。徐皓峰的电影《师父》便反映了民国时武行的一些现象。传统武术的产业模式太成熟了,各大门派把武术爱好者这块蛋糕瓜分得太均匀了,能不能打不重要了。

然而,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提倡国术救国。学生们的体育课开为武术课;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请了传统武术家做教师,以专门应对日本人的刺刀;作家们创作出大批的武侠小说,中国人要靠编造“打败俄国大力士”来寻找自信。这些作为使得传统武术产业复兴了一阵,武术不行也得行了,而不论是“捧杀”还是“棒杀”,都为国人清醒认识武术蒙上了迷雾。

过去,如果想传播一种武术,不是要宣扬其战绩,而是要寻找一位偶像当祖师爷。于志钧先生的《中国传统武术史》讲:“崇拜偶像,是越‘神’越好,不怕‘神’而怕不‘神’。”“偶像要有四个条件:第一要有传奇性,第二要有足够的众体支持,第三要有实质性的内容,第四要有文化内涵。”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五六十年代曾经不鼓励发展武术格斗,我们便把武术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而不是格斗运动,这使得武术与擂台越来越远。

当体育课上不再练体能而是学第N套广播体操时,当太极拳成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他”的老头儿老太太的健身运动时,当女生着迷地以瘦为美而是不以强壮为美时,当越来越多的男人与“小鲜肉”比美白时……当种族、时代与环境都发生变化时而不应变,武术就越发衰落了。

幸好,世界上还有擂台,还有各种无限制的格斗比赛。

一个人不论是练套路还是劈砖头,是某某传人还是某某保镖,都不能证明其武功多高。擂台是检验武术的唯一场所。但打擂台打的是规则,按照规则训练,导致选手功夫存在短板,也导致了武术的进一步衰落。

中国传统武术有练法、演法和打法之分。所有基本功的练习、套路的演练和实战中的拆招都不是一回事。人人都会做弓步冲拳,但不知弓步冲拳在实战中的运用是快速冲到敌人面前,同时用腰劲儿出拳击倒对手。掌法的要点是用手掌的下半部打人,而不是做个立掌的姿势亮相。武术比赛多是比套路,但我们看1954年澳门白鹤拳名家与太极拳名家的比武,两位名家照样使用现代搏击术格斗。对古代传统武术的比武做个猜测,很可能近似现代武术的格斗方式,不是我们看到的云手和套路,更不是电影里的飞檐走壁。

武术一讲一练就明白,但真正理解并能运用于实战则是另一回事。女子防身术中教空手夺刀,假定女生遇到持刀歹徒,用双手手腕十字交叉架住对方持刀的手腕,含胸缩身躲开刀尖,然后上步双手拧对方的手腕夺刀。问题是,一般情况下女生敢这么做吗?要多强的身体素质和多充足的实战经验,又有多大的力气,才能一下子空手夺刀呢?习武中练的旋风踢之类转一圈再踢一脚的功夫,在实战中很难用上,没有人会在空中转一圈把后背对着对方。很多人会谈内家拳,比如打大沙袋,一拳把沙袋打飞是外家拳功夫,沙袋飞得不厉害,但这边打进去一个坑,另一边鼓出来一个包,这是内家拳功夫,即打在人身上,不是打折肋骨,而是震伤内脏。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赛时戴了拳套不能发挥内家拳,而在于先能打中人,否则都白搭。练传统武术不是练哪种拳的问题,而是能打人并扛打的问题。正如学唱戏不在于学生、旦、净、丑哪个行当,而在于嗓子音量先让人听见。武术重在练、重在比,最重在实战中能用。

传统功夫有很多观念与现代不合。我们看古人的画像,看寺庙里的金刚塑像和医术上的针灸铜人便得知,古人认为人的气集中在腰部,腰越粗,人越强壮,是不练肌肉的,认为死板的肌肉会把人的力气锁住。因此古人不是以胖为美,而是以整体的圆润丰满为美,而现代比赛中的肥胖臃肿有损体力;传统武术注重下盘的稳当和抻筋压腿,不够注重保护头部、力量对抗等。比如拳击是膝盖指着哪里,拳打向哪里,而中国功夫不注重这些。打赢雷公太极的徐晓冬因练过拳击而占了上风,各种武道中的拳法在拳击面前都很小儿科。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参考拳击、现代搏击和摔跤发明了现代散打,能利用其他武道不善摔跤而取得胜利。否则放眼世界,“九九八十一门”(旧小说中语)中的武术则落得无拳可打。

一作为体育比赛,每种武术就有了各自的规则,每种规则都是传统武术中的环境预设,预设越复杂,越容易脱离实战。在职业体育运动中,有“打比赛就是打规则”的说法。而今在奥运会中稳坐江山的跆拳道比赛都要求踢腰带以上且没有摔法,练久了很容易不会踢低腿,不会摔跤。而跆拳道WTF连像样的拳法都没有。有的跆拳道比赛用上了电子护具,轻轻一点就能得分,更无实战性可言;有的空手道比赛禁止连续击打,选手一击而中后,裁判就会分开二人,令其重新开始。再以击剑为例,比赛中同时进攻并先刺中者为胜,后零点几秒刺中者得分无效,但实战中双方不可能同归于尽。擂台上的冠军,并不一定是实战中的高手,真正在实战中立刻毙敌的都是特种兵或谍报员防身术那类的武功,若真的想学以致用,还是得多学学如何闪电般拧下对方指着你的手枪。用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评价阿飞和荆无命的话来说,是“他们不会武术,会杀人”。

我们没有建立起国外职业拳击运动那样的比赛与经纪人体系,选手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国外拳击选手能在大的训练场所中,在一个器械前,接受相应的教练指导练哪块肌肉,练完再换下一个器械和教练,选手练到一定程度,参加比赛即可谋生。而练习传统武术的师傅和徒弟都要工作,闲时就到公园树林里玩会儿得了。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变的,有些永远也不会变。武术不是宗教、文言文和传统文化,要抱残守缺,慎终追远。武术是术,是攻与守的技术和方法,是要变的。而尚武的精神是不能变的,中国武术落后于世界搏击术,是因为中国人整体尚武精神的缺失。因此传统武术要强大,必须市场化与职业化,而习武者所做的是,不论别人谈得玄之又玄,自己只管每天都进行实战性的练习,如用啤酒瓶子擀迎面骨,用脚死磕椰子树。

我鬻文为业,业余习武,练功时断时续,比赛负多胜少,但写作十年来,经常站在各种武道擂台上,打赢了走下去,或打输了被抬下去。格斗的快乐远甚过输赢,正如写作的快乐大于发表。只有不惜鲜血和生命地攻向每个比你强大的对手,才是我们每个中国作家真正的本分。

(特别感谢扎西旺旭师范的前辈老师和众多师兄弟多年来的指导与帮助。)

同类推荐
  • 走进文学的深处

    走进文学的深处

    本书辑录骆玉明教授撰写的各类随笔三十多篇,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同道、朋友著作的点评……对学界中人的恳切情意,对学术的热忱态度,对人生思想的感悟,在字里行间闪现。这些文章,有曾经发表过的,也有首次面世的,文字既华丽典雅,又言简意赅,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独特情思。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桥是

    桥是

    桥是河海的走廊。取消舟楫以后,桥与船便成了天然的敌人。在山与山之间,桥架通的是路,在岛与岛之间。桥联接的是船,在水与水之间,桥铺排的是车。始于童年,我的印象中路桥是飞越的彩虹,岛桥是循环的船,永远行动在水的皮肤之上,只有水上的浮桥,才是真正陆地上的车。写下一个桥字,船、车、舟、路、筏,如同水的私生子联袂诞生,于是我理解的桥才能真正成为陆地与大海的摇篮。站在桥上,背后有大陆,海,或者山与岛。面对面,我们只能选择路,才有出发,这是一个无限绵延的前庭,它的目标指向未来。因此,只有桥的联通,世界才能成为整体。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军营往事

    军营往事

    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12年军营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战友情谊,并对作者所在部队经历的战史进行了研究,包括:走进军营、团史教育、魔鬼训练、战术演习、生死经历、参谋集训、重回部队、八一情怀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四十二章经注

    四十二章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限时重生之爱的计谋

    限时重生之爱的计谋

    一场背叛让她病发,一场陷害让她丧生,一颗跳动的心脏让两个相似的灵魂碰撞,是糅合还是分离?当她顺着心的指引与他相遇,相爱的灵魂要如何相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你是我蓄谋已久

    爱你是我蓄谋已久

    冉嘉儿其实很笃定,年少时一见钟情的那个人,有一天必然会将他收归囊中。
  • 修仙界里做大哥

    修仙界里做大哥

    从今天起,励志做大哥。做一个专注花花草草,积极向上的仙界大哥。所以,拔刀吧,弟弟们!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哈利波特之归来的费伦法师

    哈利波特之归来的费伦法师

    从费伦世界穿越到哈利波特世界的失忆法师,伴随着故事线开始对世界的认知,是继续随着牵绊生活,还是去寻找回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