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宦官们的音调或多或少都有些尖锐刺耳。
张承业的那句男高音,差点刺破了李儇的耳膜。
李儇一看是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今天这事,要不是他挑头,怎么会搞到这般境地?
现在他又要跳出来说话,说个屁啊说。
但当着一众大臣的面,李儇也不好不让人家开口。
毕竟,翰林学士李蹊和祠部司郎中赵光逢都还在场呢。
“什么话,你说吧。”
“陛下,臣方才听杨军容说要缉拿田献铢,不知田副使所犯何罪啊?”
李儇听他说完,真想吐一口浓痰到他的脸上。
还不是他坚持认为那两封信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杨复恭才抓住把柄,趁机要求朕抓捕田献铢的吗?
亏他还有脸来问,田献铢犯了什么罪?
刺杀亲王,这是什么罪?
诛九族的大罪!
杨复恭也是一愣,这张承业不是脑袋有病吧,这不明摆着的事情嘛,他还问个毛线?
“张承业,田献铢唆使匪徒刺杀寿王,犯下了杀头之罪,你难道不知?”
没等皇帝回答,杨复恭抢先道。
别说杨复恭,就是在场的李蹊和赵光逢也都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但张承业却不慌不忙地道:“陛下,那两封信确实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这个没有疑问,但并不能证明那封没有署名的信就是田献铢所写。”
有变化。
那就说明田党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李儇顿时来了精神。
李蹊和赵光逢一起歪着个脑袋盯着张承业,那眼神好像在说,这怎么可能,难道他们以前的书全都白读了?
而最不淡定的当然是杨复恭。
他最喜欢的是顺风顺水,最不喜欢的就是剧情不受控制地发生反转。
“放肆,张承业,当着陛下的面,有话你可想好了再说!”
杨复恭为了加强威慑力,故意将最后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并且拧着嗓子,尽量把尖锐浮浪的声音变成严肃凝重的语调。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老张,你说话可要带脑子,别跟个愣头青似的什么话都说,要是对俺老杨不利的话,小心报复哦!”
张承业的官职是小了点,但经验还行,杨复恭的话中话他是明白的。
不过,他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处事原则已经四十多年了,遇到过的讥讽,嘲弄,打击和报复数不胜数,又岂会在乎多来一次?
“军容,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虚妄,甘当罪责。”
杨复恭气得直跺脚,“你……你……”
“杨复恭,你干什么?那地板硌着你脚了?要不要朕给你加一块波斯地毯啊?”
李儇瞅着杨复恭那气急败坏的样,笑问道。
“哼,让你在朕面前嘚瑟,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活该!”
李儇心里高兴,竟然觉得沉重的身体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但他也知道,张承业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杨复恭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张承业,你所言何意?可否仔细说说?”
“陛下,当然可以。”
张承业拿起那两封信,走到杨复恭的身边,问道:“军容,敢问我大唐官方文书的字体是何样式?”
“当然是楷书,这还用问吗?”
“好,那你再看看这两封信的字体是何样式?”
“这……这也是楷书。”
“那就是了,臣恳请陛下降旨,取一些官方文书来,臣好为军容作一比较。”
这种要求,李儇当然不会拒绝。
不一会,几个小宦官就从政事堂废弃的文书中淘来了两大筐。
张承业把这些文书摊开后,与那两封信放在一块,再请杨复恭和在场的众人观看。
杨复恭官太大,一般不亲手处理文书,大多由幕僚代笔,所以他看了半天也没觉出问题来。
李儇卧床不能起身,自然也看不太清。
但李蹊和赵光逢可都是耍笔杆子的行家里手,这两位只瞄了两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窍门。
他俩纷纷惊叹,张主事高啊,真是高!
这可急坏了杨复恭。
看他们三那举动,结果明显是对他老杨十分不利啊。
“张承业,你搞什么鬼?有什么话明说!”
杨复恭也顾不得脸面了,直接问道。
“军容,这你还不清楚吗?那两封信和我大唐官方文书的字体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那封不署名的信可能是田献铢写的,也可能不是田献铢写的。”
“是啊,军容,单凭那封不署名的信,是不足以证明田献铢有罪的。”
李蹊和赵光逢补充道。
此话一出,杨复恭惊呆了!
他很明白,张承业的意思是,如果田献铢坚持否认那封信是他写的,那谁都拿他没辙。
“妈的,田献铢这个老滑头,连写封信都早有防范,真是处心积虑啊!”
杨复恭气得半天没说话。
这会轮到李儇开心了。
田党终于保住了,至少暂时保住了。
田党保住了,他的皇位就稳了,至少暂时稳住了。
但李儇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让事情就这么算了。
“杨复恭,朕觉得张承业所言甚有道理,此事还需要好好调查,另外,你告诉那个韩坤范,做事要谨慎,再有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朕绝饶不了他!”
反攻,这是赤裸裸地反攻啊。
杨复恭瞬间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等于空欢喜一场。
他当然心有不甘,却毫无办法。
但他翻盘的机会还是有的,至少找到田从本就是一招简单高效的妙棋。
所以,他虽然有些沮丧,却并不十分担心。
“陛下,寿王遇刺,非同小可,以臣看来,应该成立一个调查团,方能尽快破案。”
杨复恭为了扭转局面,临时想了一招。
他准备成立由他担任最高领导的调查团,专门负责侦查寿王遇刺一事。
如此以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非常规手段来对付田党,也省得外朝的那些清流党们没事瞎逼逼,像苍蝇似的攻击他专权跋扈。
其实,李儇也觉得杨复恭的提议很好。
他没有独揽调查之权,算是给足了皇帝的面子。
事实上,没有杨复恭的配合,即使李儇派人去调查,毛也查不出来一根。
成立调查团,李儇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自己人安插其中,中用不中用另说,最起码在外人看来,他这个皇帝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存在感,不至于太掉价。
这个调查团的首领,毫无疑问就是杨复恭了。
至于成员嘛,他还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