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400000067

第67章 附录论人类本体论哲学(1)

“本体”(onumenon)一词来自拉丁文“存在”、“有”、“是”(on)和“存在物”(ontos)。“本体论”(ontology)就是探讨存在本身,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本体论”这一术语虽创立于17世纪,但它与公元前4世纪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第一哲学”的含义相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典哲学中谈本体论问题或本根论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下面两类。一是物质本体论,即认为世界的存在本原或基质,是某种物质的东西,如火、水、气、原子,等等;一是精神本体论,即认为世界的存在本源或基质是某种精神的东西,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宇宙精神(也称理念),中国理学家的道或理,以及叔本华的意志,等等。

然而,在古典哲学中,不论物质本体论还是精神本体论,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即大都忽视人类本体问题,忽视人本身的存在问题。他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着眼点,或在物质,或在精神,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脱离开人的存在本身而谈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和本质,自觉不自觉地贬低人和人的价值,抬高物质或精神的地位和意义。例如,精神本体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把宇宙精神看做是最高范畴,而人不过是实现宇宙精神的手段、工具。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认为“理”或“天理”是最高范畴,它客观地先于人和物存在着,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二程遗书》卷十八),也就是说,人是理的产物和体现;与理相比,人是第二位的。至朱熹,更提出天理与人欲的矛盾,要求“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熹《语类》卷十三)。显然,在至高无上的理面前,人是次等的、低级的。物质本体论者,也大都如此,例如,有些唯物主义者就是这样。马克思曾说,虽然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是“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到霍布斯,就把人的一切情欲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

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不同,现代西方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主义(或译存在主义)的本体论,重视人的本体问题。他们的哲学可以说就是研究人的本体存在的哲学。这是它的光辉之处。但是,他们的本体论哲学也有重大缺陷。第一,他们把理性与非理性、必然与偶然绝对对立起来,排斥理性提倡非理性,排斥必然提倡偶然。他们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人是“被抛入的设计”,人是完全偶然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就像随风飘落的一粒种子不由自主地偶然地落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人没有什么规定性和理性本质,无论是上帝还是理性都不能指定他是怎样一个人。第二,他们把自我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主张不要群体、排斥群体的唯我论。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在大众社会里就像木偶一样受人摆布,失去自我。海德格尔认为,人在“共在”(与他人一起存在)的状况下,即失掉自我,为他人而存在;个人的社会化、对象化就是异化,而且这种异化是命里注定的。萨特认为,人作为个人、自我,是自由的,若在他人的目光之下,即失却自由,成为他人的所有物。他的一句名言是:“他人就是地狱”。所以存在主义者们都竭力主张回到自我中来,回到单个人的自由状态下来,恢复人的本来的面目。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类本体论哲学,既不同于古典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也不同于现代西方的生存主义的本体论。

人类本体论同前面所提到的古典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观点的区别在于:第一,它高度重视人的本体存在,认为人类本体问题才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哲学归根到底应该是人学,那种贬低人而抬高物质或精神的思想学说,是同哲学本义和哲学精神相背离的,离开人去孤立地谈物质本体或精神本体,也是无意义、无价值的。第二,人类本体论哲学当然并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人才存在,人之外的其他事物和现象不存在;但是却认为离开了人的事物和现象,同人没有任何联系和关系的事物和现象,是无意义、无价值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人类本体论的基础上(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宇宙间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只有对人才谈得上意义和价值。

人类本体论同上面所提到的生存主义本体论观点的区别在于:

第一,它认为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群体的存在;既是个人,也是社会。当它说“人的本体存在”这句话的时候,这里的“人”作为个人、个体,是大写的人:他是他们;作为社会、群体,意味着无数的具有丰富现实内容的个人:他们是他。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是对立统一体,它们不仅辩证地联系着,而且互相生产着对方,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把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绝对对立起来,是无法理解人的存在特征的。马克思说得对:“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作为抽象物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如果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和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那么,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之主体的、自为的存在,”

第二,人类本体论认为人既是偶然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存在,一个人什么时候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出生在哪里,将有怎样的文化环境,将走怎样的生活道路,充满着偶然性,他这时确有点像一粒随风飘荡的种子,不知落在哪块土地上;但是,他既已出生,就必定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政治的、经济的、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的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等等)之中,并在同这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走着他的生命之路:他既受这文化环境的塑造、熏陶,也作为创造者、生产者,影响这环境,塑造这环境,创造自己的文化生命。“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类本体论哲学,也不同于认识论哲学(不论是古典的认识论哲学还是现代的认识论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们不断地引用这句话,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所包含的这样一个重要意思: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其实正是我们所说的人类本体论哲学同认识论哲学的重大差别。马克思强凋,人的本体实践活动(“改变世界”)比认识活动(“解释世界”)更加重要。不应该局限于从认识论意义上理解人及其活动,而应该从本体论意义上理解人及其活动。人类本体论哲学将从人作为宇宙间最高的生命本体这一基点上全面阐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意义。而“认识”活动,不过是人的总的本体活动的一个部分;“认识论”,也不过是人类本体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本体论可以包括认识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本体论同认识论是共时性关系,正像爱因斯坦物理学同牛顿物理学是共时性关系一样。这就是说,人类本体论并不排斥和反对认识论,而是从总体上给认识论以规定,取消以往的哲学所赋予认识论的独立的意义。

同类推荐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诗囚:孟郊论稿

    诗囚:孟郊论稿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开中唐一代诗风的大诗人,与韩愈并为“韩孟诗派”领袖。常与贾岛合称“郊岛”,有“郊寒岛瘦”之说。孟郊诗里名句众多,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他写诗主要不靠巧对、机心,他的风格来自他瘦硬、沉潜的精魂,归根结底,来自他磨难重重又不屈不挠的人生。他独具一格的艺术气息,使人一见就能识别。一千多年过去,诗歌风派的一波波巨浪,淘去了许多诗人的面影,但淘不掉孟郊的声音和风貌。韩愈曾表示,愿做孟郊的“小跟班”:“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
  • 月夜轻箫

    月夜轻箫

    《月夜轻箫》的作者是陕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本书收入作者二十多年间创作的130多首诗歌,分为《春日呓语》、《夏日的湖》、《月夜箫声》、《洗净铅华》、《秋风絮语》五个部分。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讴歌了陕北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亲情、友情、爱情。
  •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幼出家于荆州玉泉寺。年二十,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师马祖道一,得嗣禅法。德宗贞元十二年,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南七十里之大梅山,其地即汉梅子真旧隐处。世称大梅和尚,习称大梅法常。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僧侣请学者达六七百人。开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八。事迹见《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七本传。法常谈禅语录,门下辑为《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中国不传,日本金泽文库藏有旧抄本,今存称名寺,日本学者日置孝彦撰《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之相关考察》有校录本,刊《金泽文库研究纪要》第十号(临川书店1989年);贾晋华《传世洪州禅文献考辨》(《文史》2010年2辑)也有考及。
热门推荐
  • 我的硬核高中

    我的硬核高中

    我的高中没有什么霸道腹黑学霸,有的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 异界的转生者们

    异界的转生者们

    文艺版:转生者们,那是一群死后被召唤到异界的人。那是一群被世界眷顾,身怀绝技的人。那也是一群有着奇妙故事的人。这个世界,将会被转生者带来多大的变化呢?沙雕版:主角:我在打架的时候你们在干嘛?第二主角:看书。第三主角:把妹。第四主角:闲逛。第五主角:赚钱。主角:……真实版:全员恶人!(ps:多线群像风格,五个大章为五个主角的视角,同步更新。)
  • 20世纪你美吗?

    20世纪你美吗?

    在某一个晴朗的一天,我正独自在屋里上网,突然感到很无聊,好想有一个人来陪我。过了一会,我感到越发的厌烦,于是关了机,躺在那没有活力的床上。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但在我好像停止了一样,而我的心也随之停止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病毒一般的孤独,我感到难受,无趣。一段时间后,我终于躺不住了,一拖一扭的走向阳台,突然看见两只小蜜蜂正一唱一和地采蜜,不时动动你,动动我,多么快乐,多么甜蜜啊!我也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就像知了羡慕大雁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一样,看到这些,我有了一种不知名的感觉,慢慢地向回走,继续我的孤独之旅。
  •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法语翻译家树才给孩子的12篇诗歌讲座讲演稿。树才老师将自己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对孩子的观照热爱融为一体,在这本书中化身诗歌课老师,以幽默亲切、最能打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了古今中外最富代表性的诗歌之美。从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到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多桥,从凝练清澈的日本俳句,到印度大哲泰戈尔恢弘优美的诗篇,树才既专业渊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令人感受到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的魅力。而最为可贵的是,这些针对孩子们的诗歌讲座,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的“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个性里都包含着天才。诗就是要讲究个性,在诗歌的世界里,个性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事物。树才对童心与个性的赞美与肯定,给了孩子们在初初面对这个语言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以足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心地去表达。而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涌起了创作的热情,拿起笔开始写下自己的诗。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全两册)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全两册)

    全书共分三集,以谈话的形式,将梅家旧事、学艺经过及登台演出、创作等情况娓娓道来,读来有与之围炉夜话、对坐闲谈之感。时间上来说,前两集集中在梅兰芳早年学艺、崭露头角,及1913—1917年间艺术创造实践的历程,对创作时装戏《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的尝试有较详细的记载;第三集则记述了他从1917—1923年间演出《奇双会》,编演《天女散花》《童女斩蛇》《霸王别姬》等戏的情况,以及同余叔岩合作时期、杨小楼合作时期、承华社时期的艺术活动。本书还述及梅兰芳对唱腔和表演的创造、伴奏乐器的增加和舞台装置的改革,以及观摩前辈或同辈名演员表演的心得等。
  •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代西藏史研究

    清代西藏史研究

    本书从政治、宗教、社会、改革等多方面探讨了清代西藏的历史,以作者独有的视角,揭示了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术上具有创新价值,在政治上亦有现实意义,对百年来的清代西藏史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尤其给人以借鉴和启发。
  • 登顶炼气师

    登顶炼气师

    成为一名炼气师,能够做什么呢?驭气健体,治病防身,力大无穷,速度惊人,成为宗师,地球第一人……楚风起初就是这样想的。可是,随着境界的提升,他愈发地认识到自己的天真,炼气师的真正强大之处,远远不止于此,那竟然是近乎修真者的存在。不知不觉,地球上已经找不到对手,可楚风的修行,才刚刚开始而已。才刚刚开始……(这是一本无敌文!)
  • 樵史通俗演义

    樵史通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