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400000060

第60章 艺术欣赏(1)

人们在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生活和斗争中,总是不断地求真、向善、爱美。这爱美,广义地说,就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今天我所要讲的艺术欣赏,就属于审美活动的范畴。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一起,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态。

什么是艺术欣赏

那么,具体地说,什么是艺术欣赏呢?艺术欣赏的性质怎样呢?

虽然一些权威学者认为下定义并不是论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今天为了使大家对艺术欣赏先有一个概括的一般的了解,我还是把它归纳为下面几句话:

艺术欣赏就是读者和观众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可以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

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对上面的意思加以说明。

我们走进人民大会堂,在宴会厅对面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面前停下来。我们看到一轮红日披着五彩朝霞在浩瀚云海中冉冉升起,那么娇美,而又那么富有青春的活力,那么富有孕育一切、滋养一切的生机。她把自己的光辉和温暖无私地洒向宇宙,洒向山河大地,奉献给生活在这宇宙间、这大地上的生灵,何等巨大的气魄!何等宽广的胸怀!于是,我们好像听到了大地上奏起一曲无比雄壮的生命交响乐……我们会浮想联翩,想到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想到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想到了人民的奋斗,想到了事业的成功和胜利,想到了虽艰难但美好的前程,想到了奔向这前程的无穷的力的洪流,想到了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是这洪流中的一滴……于是,我们感到了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我们觉得思想感情上得到充实,我们得到了一股向上的力量。——这是我们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欣赏。

我们听《黄河大合唱》,我们耳边鸣响着的是一个个乐句连接起来的、由节奏、旋律组成的乐音的流淌。那有机组合起来的节奏、旋律直接引导着我们的情绪的节奏、旋律同它一起运动。逐渐地,我们所听到的似乎不是直接鼓动着我们耳膜的节奏、旋律,而是由呜咽、悲泣、咆哮、怒吼的黄河的节奏、旋律,我们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河流似乎也变成了黄河巨流的一部分,随着它的奔腾而一起律动。我们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理解到的只是这些吗?不。从那音乐的节奏、旋律中,从那黄河的节奏、旋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形象——那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昂起了头,由悲泣而咆哮、怒吼了!我们看到了悲与愤,我们看到了血与火,我们的民族举起了拳头、拿起了枪,我们反抗了,我们斗争了!我们认识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那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的、不可侮的、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的性格。我们看到站在高山之巅的巨人,我们看到奔流在宇宙间的巨大河流,我们看到腾飞而起的巨龙,我们听到怒吼的东方雄狮,我们融入其中,最后,这一切似乎就是我自己:我就是黄河,我就是巨龙,我就是雄狮,我就是受了伤、流着血,但跃起反抗、奋斗、前进的巨人……这是美的性格,崇高的性格。——这是我们对一部音乐作品的欣赏。

我们读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书中所描绘的梁三喜、粱大娘、韩玉秀、赵蒙生、雷军长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生活画面和战斗场景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都能真切地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慢慢地,我们从开始时候带有某种旁观的中立性质的地位,走进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矛盾冲突之中,我们不能保持中立了,我们开始喜欢某种东西,讨厌某种东西,甚至强烈地爱着和恨着,痛苦着和悲伤着。我们还时常进行反省,将心比心:如果我处在赵蒙生的地位,我会怎么办?如果我是雷军长,我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我是粱大娘和韩玉秀,我又会怎样行动?也许我们在作这些比较的时候,会脸红,会心跳得厉害;也许会心安理得;也许会问心无愧……然而,无论怎样,经过了这样一番体验和反思,我们心灵上好像经受了一次严酷生活的洗礼,我们思想感情不知不觉之中好像增加了一些什么。如果我们是一个正直的公民,我们会从内心里钦佩、崇敬梁三喜一家人、雷军长父子以及其他那些有名无名的英雄们,会觉得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我们也应该变得像他们那样去生活、去战斗。——这是我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欣赏。

这就是艺术欣赏。这就是既赏心又悦目、既益智又怡神的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各因素之考察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艺术欣赏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欣赏对象(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和欣赏主体(观众、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想深入地把握艺术欣赏的性质,就必须对艺术欣赏中矛盾对立的每一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艺术欣赏的客体方面——欣赏对象。

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我们知道,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时候,一方面要再现客观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所谓再现,固然是要描绘得像生活本身那样鲜活、生动、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又绝非照相式地有闻必录,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甚至允许有某种变形;所谓表现,就是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自己的思想倾向,自己的爱与憎、肯定与否定的情感态度,甚至自己的意志冲动等等,都灌注于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之中。任何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有的虽然可能更偏重于再现,有的则更偏重于表现,但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正是这种再现与表现融合一体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作为艺术创造的成果出现于读者或观众面前,成为他们的欣赏对象。

我们再来看看艺术欣赏的主体方面——读者和观众。

读者和观众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有一定世界观、一定思想立场、一定文化环境、一定社会阅历的人。他们不但会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某种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普遍必然性,某些共同性的思想、理想、愿望、要求,而且还表现出他们每个人因特殊生活际遇和文化教养而形成的个性特点,他们特殊的爱好、趣味,甚至纯属他们个人的某种偏爱,酸、甜、苦、辣,各有所好。但是,不论是谁,作为艺术欣赏者,他还必须具有能够进行艺术欣赏的一些主观条件。譬如,他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感,以及去进行审美体验的欲望——像马克思所说的那种珠宝商人,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完全在于珠宝的商业价值,他们根本看不到、也没有兴趣去看珠宝的美的特性,这样的人怎么能去欣赏艺术的美呢?欣赏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一个完全不懂艺术、不懂起码的艺术规律的人,是很难领略艺术的美的。如果像鲁迅所说的因为“查不出大观园的遗迹,而不满于《红楼梦》”,这样的人能够真正欣赏《红楼梦》的美吗?要欣赏专门的艺术品,还必须对那门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取得欣赏那门艺术的一定的经验,获得一定的专门的欣赏能力。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对于一个没有听过或很少听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突然给他播放贝多芬的交响乐,他是很难领略其中的美妙的。而且,即使一个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如果他对贝多芬所处的时代、社会所知甚少,或者毫无所知,对贝多芬其人也毫无了解,那么,他对贝多芬的交响乐也不会有较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欣赏者还必须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当然,不言而喻,他最起码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上述所有的进行艺术欣赏的主观条件,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训练而获得的。

我们所说的两个方面:艺术欣赏的客体——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和艺术欣赏的主体——读者和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关系之中呢?

从艺术欣赏的客体方面来说,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对艺术欣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必然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譬如,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为独立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事先就为欣赏者规定了一定的欣赏活动的范围、方向和路线。任何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时候,都必须给它一定的确定性(当然还有非确定性的一面)和明晰性(当然还有朦胧的一面),不能完全是一种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可理解的东西。画家作画,不能把一只大象任意画成一头小驴。艺术家创造任何形象,也不能纯粹是朦胧的一团,不可辨认。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作者是给了他们以质的规定性的。这种质的规定性为观众和读者规定了一定的欣赏范围、方向和路线,读者和观众也就应该按照艺术形象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去进行欣赏。如前所说,这种质的规定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些形象作为客观现实的再现,他们就必须符合生活本身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欣赏者在欣赏这些艺术形象的时候,也就不应该任意对这些形象进行变更,而是必须受这些形象及其所再现的客观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的制约,如实地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看作是封建社会末期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不能任意把他们看成是封建卫道者的形象。二是这些形象作为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的表现,体现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认识评价、爱憎态度、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一般地说,欣赏者在欣赏这些形象的时候,也是要受艺术家体现在艺术形象身上的主观思想倾向、爱憎态度的制约的。当然,这里情况比较复杂,要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现代人在欣赏古典作品的时候,常常出现同古典艺术家的主观又一致又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受其制约又常常冲破这种制约。这一点,我们后面还将谈到。

艺术欣赏对象对观众和读者的制约作用,还表现在不同艺术种类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对欣赏者的欣赏活动有着特殊的规定和限制。马克思曾经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眼睛对对象的感受与耳朵不同,而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马克思在这里所阐述的意思之一,是说视觉对象与听觉对象对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的规定和限制作用。具体说到艺术欣赏,我们会看到,造型艺术、音乐、文学、电影、戏剧等等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就对它们的欣赏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规定和限制。绘画和雕刻形象只能直接看到而不能直接听到;音乐形象只能直接听到而不能直接看到;文学形象既不能直接看到,也不能直接听到,而只能通过读者的想象,在观念中看到和听到;戏剧形象虽然能直接看到和听到,但是又受到时间、空间的许多限制;电影形象虽然通过蒙太奇以及其他手段,比戏剧争得了更多的时、空自由,但又只是银幕映像……这些都是对欣赏者的特殊的规定和限制。任何欣赏者想在音乐中直接看到事物的形象,或者想在绘画或雕刻中直接听到事物的声音,或者想在文学中直接听到声音和看到形象……都是不可能的。此外,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艺术形象也对欣赏者有特殊的制约作用。那些浪漫主义的以抒情为主的艺术,常常更重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发,而客观事物的形象的描写总是服从于艺术家的主观表现,作为主观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存在。在这类艺术作品中,如果欣赏者想去寻找客观事物形象本身的精确描写,将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是对欣赏者的一种制约。那些现实主义的叙事为主的艺术,常常更重客观事物形象的描绘、刻画,而艺术家的主观倾向往往不那么直露,而总是隐藏于客观的形象描绘之中,通过形象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如果欣赏者过分追求艺术家直抒胸臆的表白,同样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制约。

但是,难道欣赏者就甘心情愿地被动地消极地承受这种制约和限制吗?并非如此。所以,从欣赏主体方面来考察,我们就将会看到欣赏者作为有意识、有意志的人,怎样主动地、积极地在承受制约和限制的同时,又突破这些制约和限制,对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我国的一位艺术理论家王朝闻同志早在50年代所提出的这两个概念,对艺术欣赏活动的能动和积极的因素,是把握得相当精确的。

“再创造”和“再评价”

艺术欣赏的这种能动、积极地“再创造”和“再评价”,主要表现在通过读者和观众在欣赏中的体验和想象,不但把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原来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加以充分地领悟和理解,而且还总是因每个欣赏者的主观条件的差异,各人重新创造出各具特点的艺术形象,甚至能够对原来的形象进行补充、加以变动、加以改造,体会到艺术家的创造这个艺术形象的时候不曾说出,甚至不曾想到的东西,甚至纠正艺术家原来认识得并不正确的东西,深化原来并不深刻的东西,从而使艺术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是那些高水平的艺术欣赏。

同类推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 想想你,花就开了

    想想你,花就开了

    人生一世,风起云涌,山高水长,辗转周折,向着明亮那方砥砺前行。不是为了走得更久更远,而是为了有一天,终于学会听从自己心灵的指引,到达,或者归来。本书精选黄丽娟散文五十余篇,分为“食色”“远足”“内观”三辑。作者以清新淡雅、隽永温情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传递生命乐章,给人以安宁辽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顿悟。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仲夏盛开的石榴花

    仲夏盛开的石榴花

    青年作家孙智慧的小小说浅显易懂,他善于在平易的叙述中讲述一个道理、抒发一种情感。他的处女作《榜样》曾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选载,也入选了多种选本。现以《榜样》为例,浅析其小小说特点。
热门推荐
  • 小马宝莉之天秤之力

    小马宝莉之天秤之力

    天秤之力是世界上众多力量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的继承者来到了小马宝莉的世界那会发生什么。书友群:774192430
  • 智商决定智慧(下)

    智商决定智慧(下)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情商决定未来,智商决定起点。运用生命的运行规律,把握人生的关键机遇,科学地认识和预测人生运程的潮涨潮落、高低起伏,能做到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驾驭人生,都是高智商的表现。
  • 通天邪帝

    通天邪帝

    “林云,你把我宗圣女拐到哪里去了?”蓬莱宗宗主须发皆张,怒不可喝。“林云,我要你为我魔教少主偿命!”血气滔天的魔教太上长老披头散发,双目赤红。“林云,你这个混蛋,竟然偷了我的造化丹。”药老脸色铁青,拳头吱吱的响。“什么什么?这些事都是我做的?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不要被小人利用了,像我这么善良的人,岂会做这种事?”林云恬不知耻的辩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我不可能那么菜

    快穿之我不可能那么菜

    严素是一个不简单的虚弱肥宅,某一天在家玩游戏氪金氪到猝死之后绑定了一个奇怪的萌新系统,从此穿梭于各大位面帮人完成心愿和任务。谁知她的身份竟然不简单……(女主无扭曲三观,没有男主!没有男主!没有男主!女主双人格,副人格是个执拗只为女主好的黑化性格,文比较慢热,入坑谨慎!另外新书《大佬的快穿旅途》已上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魖魅夜

    魖魅夜

    女装大佬的不一般生活……网友(男)∶这是男的?!网友(女)∶怎么比人家好看这么多?!周逸尘∶快来看我直播!!!
  •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这本《因为热爱,所以奔跑》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爱就一个字,为你说了无数次

    爱就一个字,为你说了无数次

    众所周知,季家二爷捡了一条白眼狼。那白眼狼在他心窝子捅了一刀,还天天作死想去看看诗和远方。全世界的人都说她很渣,季家二爷却甘愿为她眼瞎。后来,季二爷最爱的诗是负距离为爱鼓掌。最爱看的风景是床以外的远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野心勃勃,进犯大宋边境。杨宗保奉命出征,不幸以身殉国。穆桂英和杨门女将身负国仇家恨,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她们遇到了一个劲敌,心狠手辣、精通兵法的西夏皇后——没藏秋水。在火器的帮助下,杨门女将初战告捷,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没藏秋水再现消失了数百年的方圆大阵,重创宋军。宋军陷入绝境,险些酿成兵变,佘太君力挽狂澜,平息了暴乱,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的穆桂英冒险前往杨宗保殉国之地,遭遇没藏秋水的伏击,幸得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出手相助,化险为夷。在一座古老的山寨中,穆桂英邂逅了一个神秘的家族,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也了解到没藏秋水的真实身份和她潜伏在夏国的目的。得到自己族人的帮助,再加上经过改进、威力巨大的火器,穆桂英反败为胜。没藏秋水铤而走险,自立为皇帝,复兴故国。遭到背叛的李元昊选择与宋军联手,绞杀没藏秋水,条件是宋夏签订和约,永不相犯。就在战局峰回路转时,穆桂英遭到政治暗算,被解除了兵权。当她费尽周折,重掌兵权时,却又遭遇了族人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