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400000030

第30章 艺术的媒介(2)

由马镫的发明及其发挥的伟大作用,你可以想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总之整个电子媒介和电子信息作为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电脑可以接管整个的机械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深刻认识到电子媒介和信息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我的几十年前的一位老朋友、在法国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哲学家高宣扬教授在谈到哲学未来发展时,介绍了法国著名学者、法国精神与政治科学科学院主席兼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孟德波利亚(ThierrydeMontbrial)在一个学术报告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当代信息学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意义,信息的泛滥和传播,就好像以往人类历史上文字的出现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文化、思想及社会组织。严格地说,信息的出现及传播,归根结底,关系到人本身及文化的命运,并由此深刻地改变了哲学本身的性质及表达方式。

有充分理由可以得出上面我们已经说出的那句话:媒介直接就是一种生产力。

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媒介通过改变主体而影响和改变艺术

媒介作为生产力之改变社会,当然也包括、甚至特别表现在改变和影响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创造和接受活动,因为艺术只有通过媒介才能存在: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只能在媒介系统中生产,在媒介系统中储存,在媒介系统中流动和被接受。例如,单就文学而言,作家只能运用语言、通过语言系统(这是文学艺术特定的媒介和媒介系统)进行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生产”和创造;一旦文学文本在作家手中完成,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只能通过语言和语言系统被储存;当它流通的社会上之后,读者同样只能通过语言和语言系统去接受。其他艺术种类和形态(绘画、雕刻、音乐、舞蹈、建筑、影视……)亦如是,只是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媒介和媒介系统而已。一句话:没有媒介也即没有艺术。

因此,媒介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审美和艺术的改变。

那么,媒介怎样影响和改变审美和艺术呢?

首先,从主体的角度说,媒介通过改变和塑造主体的观察方式、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来改造审美和艺术。

前面我曾谈到麦克卢汉的一个重要观点:“媒介决定感知方式”。其实不仅是感知方式,还应该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等。就是说,不同的媒介塑造着不同的主体,因此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主体;媒介变化了,主体也跟着变化;各个不同的“媒介时代”,其主体明显带有该时代的特点。美国传媒理论家、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学教授、批判理论研究所所长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说:“信息方式的诸阶段可以试作如下标示:面对面的口头媒介交换;印刷的书写媒介的交换;以及电子媒介的交换。”第一阶段(口头媒介)的特点是“符号的互应”;第二阶段(书写媒介)的特点是“意符的再现”;第三阶段(电子媒介)的特点是“信息的模拟”。“在第一阶段,即口头传播阶段,自我(theself)由于被包嵌在面对面关系的总体性之中,因而被构成为语音交流中的一个位置。在第二阶段,即印刷传播阶段,自我被构建成一个行为者(agent),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在第三阶段,即电子传播阶段,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

由波斯特关于口头媒介时代(他称为“阶段”)、印刷书写媒介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所分别造成的不同主体的特点,我们可以联想到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巨大影响:

吟唱性的荷马史诗,只能出现在公元前八、九世纪的古希腊“面对面的口头媒介交换”的时代,只能出现在“自我(theself)由于被包嵌在面对面关系的总体性之中”的时代。那时,由于媒介限于“口传”,主体的活动天地就那么大,主体之间的关系也相对单纯,当时人们之间的知识讯息和情感讯息的交流和传播,基本是通过声音、手势等等面对面进行;人们的历史经验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也只能面对面地吟唱——即口口相传;这种口头媒介也决定了当时人们的感知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直观性、形象性、比喻性、直白性等等特点。由此也就产生了传说为盲诗人荷马所创作的吟唱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该史诗的一系列特点;而随着口头媒介被印刷书写媒介取代,史诗的消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1857—1858)中曾说:“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马克思在这里所谓“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据他随后的文字所说,即是古代科技不发达、传播媒介粗陋的阶段:“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走锭精纺机、铁路、机车和电报并存吗?”单以媒介言,“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传播媒介阶段。口头传播媒介时代过去了,与此相适应的史诗也就衰亡了。我国少数民族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等的情况,也类似;它们曾经非常兴盛,然而随着媒介的变更也必然只能成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和兴盛过的一种艺术形式,只能成为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对象。

后来的印刷书写媒介时代,造成长篇小说等等艺术形式的繁荣。因为专业作家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千千万万读者的大量阅读,与书写文字的普遍使用、与印刷术的普及相适应。那时,由于“自我被构建成一个行为者(agent),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成为主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又特别适宜于进行专业写作的人;于是才会出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驰骋想像、进行写作的“处于理性/想像的自律性的中心”的小说作家,才会出现印刷数千、数万、以至几十万、几百万册的纸媒介的小说作品,才会有身处各个角落、面对着作品却背对着作家的千千万万读者出现——读者与作家可以天各一方、相距千里万里。

同理,长达百集的电视连续剧、无情节无人物无中心的小说和其他叙事作品、卡拉OK、全球直播的文艺晚会……只能出现在电子媒介时代。在《文学会消亡吗》一书中我曾多次论及电子媒介时代人们感知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影响,兹不赘。

麦克卢汉曾经多次谈过从口传媒介时代到书写印刷媒介时代再到电子媒介时代主体的变化及对审美和艺术影响,富有启示。不妨摘录几条:

“在部落社会中,由于非常实际的原因,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都非常发达,比严格意义上的视觉要发达得多。突然,拼音文字像炸弹一样降落到部落社会中,把视觉放到感官系统最高的等级。识字把人推出部落社会,让他用眼睛代替耳朵,用线性的视觉价值和分割意识取代了整体、深刻、公共的互动。拼音文字是视觉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它削弱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作用,渗透到部落人非连续的文化中,把他的有机和谐、复杂通感转换成一致、连续和视觉的感知方式。”

“印刷术使人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母语,把它看成是规格一致的实体。印刷机大批量生产书籍和其他印刷品,使之传遍欧洲的各个角落,把当时的白话语言区转变成规格一致的民族语言的封闭系统。这些封闭系统就是所谓大众传媒的另一种说法。印刷机孕育了整个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电力时代,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靠技术得到了延伸。它既使我们和全人类密切相关,又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

“……因为面对电影时,你就是摄影机,而非文字的民族是没有能力把眼睛当作摄影机来使用的。但是面对电视时,你就是荧屏。而且电视在触觉的轮廓线上是两维平面和三维雕塑。它不是叙事的媒介,与其说它是视觉,不如说它是听觉—触觉的。”

“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屏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你是透视中的消失点,像东方画里的消失点一样。画面在你的内心放映。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上引麦克卢汉开头的几段话阐述口传媒介向印刷媒介再向电子媒介的转换、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阐述从口传到印刷的转换如何“把他的有机和谐、复杂通感转换成一致、连续和视觉的感知方式”,阐述“印刷机孕育了整个的民族主义观念”,阐述电子媒介“既使我们和全人类密切相关,又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由此我们可以寻找出口传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人们的审美—艺术的不同特点;麦克卢汉最后两段话谈的是电影和电视。在今天的中国,通常都是把电影和电视放在一起,称为“影视”艺术。其实在麦克卢汉看来二者有重要差别。电影是偏于拼音文字即视觉的,电视则是偏于听觉—触觉的。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电视——你就是荧屏,看电影——你就是摄影机;而从创作者的角度,电视主持人要打破荧屏,电影演员则要封闭于荧屏。就是说,电视媒介中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与电影媒介中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各有不同的特点。此论可谓独具慧眼。

你从麦克卢汉的这些话,不是能够深刻地认识和体味到媒介怎样影响主体、又怎样进而影响审美和艺术的具体情形吗?

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其次,从客体的角度说,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审美和艺术总是有自己的对象。审美,“审”什么?艺术,“描写”什么、“诉说”什么?这“什么”,就是审美和艺术的“对象”。传统美学理论都承认艺术有自己的对象,譬如,许多理论家认为:有所谓“再现”的艺术,又有所谓“表现”的艺术。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有一个“再现什么”或“表现什么”的问题,也即有一个艺术的对象问题。传统理论家强调“再现现实”(或“反映现实”),现代的一些理论家特别强调“表现自我”,那“现实”或“自我”,都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后现代理论家常常说艺术不表现什么,似乎无对象。其实,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都是存在于对象化与主体化相交织的氛围之中,他的一举一动,归根到底都带有对象化的意味。因此,只要艺术家(不管他是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在说、在写、在用各种手段活动,就都是他的对象化的艺术“行为”;不管这“行为”流露出来的东西是有所指还是无所指,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是动作还是心绪,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视为那艺术“行为”的“对象”。

既然艺术活动不能没有对象,而且对象对于审美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对象的变化也就必然会导致审美和艺术的变化。而媒介,正是通过影响和改变对象来施力于审美和艺术。

媒介怎样影响和改变对象进而改变审美和艺术呢?

麦克卢汉说:“由于电力(麦克卢汉指的就是电子媒介——引者注)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电力媒介造成的重新部落化,正在使这颗行星变成一个环球村落。”“电力技术锻造的全球村激发出更多非连续性、多样性和区别性,它比原来机械的、标准化的社会要略胜一筹。实际上,全球村必然要产生最大限度的不同意见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千篇一律和万马齐喑并不是全球村的标志。”“我预料未来的几十年会把这个行星改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此间的新人在超时空的宇宙和谐中连在一起。他们会用官能去拥抱和塑造这个地球的各个方面,仿佛把它当成是一件艺术品。人自身也会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任重道远,宇宙星星就像是我们的驿站。我们的长征刚刚开始。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上帝宝贵的恩赐。仅仅是因为人类命运这本书的许多篇幅读不到,我也会为自己终将来临的死亡扼腕叹息,也许正如我考察后文字时代文化时试图证明的一样,只有等到谷登堡这本书关上之后,故事才开始登场。”

从麦克卢汉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媒介是多么剧烈地改变了和改变着作为艺术对象的世界!“地球村”正是一个非常形象、非常深刻的说法。

当电子媒介时代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时,这时的世界(包括全球的山川大地等自然风貌和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文状态)作为艺术的对象,同孔子时代、释迦穆尼时代、柏拉图时代……的艺术家眼中的艺术对象,肯定有巨大差别。《诗经·郑风·溱洧》中描写了士女游玩聚会的场面,可以说是当时的文艺联欢会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里描写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男男女女在河旁水边游艺聚会的情形,他(她)们只能局限于他(她)们所在的那么一块地方,互相之间,目可视,声可闻,手可触;若翻过一个山头或跨过一条河,也许人们就看不到他(她)们、也听不到他(她)们了。然而,电子媒介时代“地球村”里举行的文艺联欢会则可以完全不同。譬如我们中国每年的春节联欢会,能够全球转播,远在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人们、特别是众多华人,可以与北京同步观看;而且远在千里万里之外,你也可以运用电子媒介同联欢会互动。这是大范围的联欢会。即使平时小型娱乐活动——在卡拉OK厅聚会,电子音乐伴奏,扬声器扩音,看着字幕同声歌唱,与两千多年前《溱洧》中的士女联欢有天壤之别。

口头媒介时代人们(如盲诗人荷马、中国先秦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与印刷媒介时代人们(如《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有着重大差别;而同电子媒介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其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今天描写宇宙大战的科幻片,不但是荷马、屈原们所无法理解的,而且也是塞万提斯和曹雪芹们难以想象的。电子媒介把作为艺术对象的“地球”改变了,把作为艺术对象的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改变了,因此审美和艺术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媒介通过改变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再次,媒介通过改变借以把握对象,借以感知、体悟、思考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所谓“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即指媒介本身;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艺术媒介本身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同类推荐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已出版专著一部《霍米·巴巴》(台湾生智,2005),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Neohelicom,ARIEL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目前正在主持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青年项目“乔姆斯基的文化政治批评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罗伯特·库沃的元小说研究”等。当世学人,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学术之弊从此生发而善学者亦当从此悟入。
  • 单纯

    单纯

    本书收录了王小柔创作的七十多个“二得比较有性情”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把日子过成段子”和“妖蛾子”的文学风格。2013年,王小柔说:我喜欢有点二的人。二的人单纯,二的人善良,二的人从来不装,因为他们不会。真实,不包装,在如今已经算是二的一种,那么宁愿就这么二下去!
  • 在最美的流年遇见你(醉美文摘)

    在最美的流年遇见你(醉美文摘)

    本书中人物的故事,穿越时光,感染了无数颗同样敏感的心灵。一对对恋人的爱情回忆,又温暖又萌爱,那些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爱与元气,充满趣味的片段会让读者会心一笑。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甜蜜,生活也可以如此温暖。把这些青春小故事送给所有饱经磨砺却依然相信未来的年轻人,本书中有对真情的体悟,有与孤独的对话,有对人生的感叹,有与命运的抗争。
  •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旷世才女,被胡兰成称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再现了张爱玲不世的才华与孤傲的气质,特别是对她与胡兰成与赖雅的两段感情经历进行了细腻婉转的记叙,使人读来感慨万千。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热门推荐
  • 妃誘

    妃誘

    一场饕餮盛宴,如狼般狠戾的尹王,如虎般霸气的楚皇,如狐狸般妖冶的风皇,如玉般温润的秦国太子…与这样的男人们展开纠缠,究竟是命中注定的灾难还是劫数…大婚之日,她花轿内失身、失声,沦为一群男人的玩物仅一夜,她的一切被剥夺绝望间,她听到冷峻残虐的男人轻笑:“死?”冷峻的眼,阴鸶的神情,慑人的戾气……及隐藏在眼底噬骨的仇恨:“不,我要你生、不、如、死。”是误会还是设计,他心爱的女人被众多乞丐凌辱,至此,他恨意入骨,她灾难开始……妤宁轻云,一个云淡风轻的女子,避其锋芒,掩其羽翼,只为过平淡的生活,可终是不得所愿…仅一夜,她便体会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可他却告诉她,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究竟是低头认命,还是绝地反击,绽放傲世光芒?——等着吧,你们这群疯子,只要我活着,总有一天,我会将你们一个个千、刀、万、剐、★★★尹王,丰神俊美,冷峻残虐“对你,我只有恨,没有爱。”可午夜梦回,身侧女子冰冷的身体,微颤地耸动,意识迷蒙间的低声哭泣,成为他一生的劫数。★★★楚皇,狂妄霸气,残暴狠洌“女人,不过是男人手中的玩物,只需臣服既可。”可终究是谁征服了谁?★★★风皇,俊美妖冶,绝代风华“女人,我只要身,不要心。”可终究是谁为求一心,甘愿倾尽天下?★★★舒尘隐,绝色神医,谪仙美男★★★秦少阳,秦国太子,温润如玉......——————————领养列表:陌苍<由亲亲仲夏柒殇领养>凨飏阎<由亲亲聆听悲伤恋歌领养>秦少阳<由亲亲247066002领养>舒尘隐<由亲亲凝如烟领养>沐衿言<由亲亲越er领养>竺银&白雕<由亲亲gaosuziji领养>尹少卿<由亲亲夜月尘领养>——————————推荐小舞自己的文:《残疾总裁不离婚》结婚三年,等到离婚之时才开始同床共枕!(温馨宠文、完结)《一品皇后》艳阳天,人潮涌动!“知道么,今日元帝封的皇后,曾是云帝结发六年的皇妃!”(一生一世一双人)好友文文推荐:《我们的妻主是鬼后》
  • 东行释厄

    东行释厄

    同是西游,却似是而非。你可知道,倒叙西游,也是一个宏伟的故事?经天竺,过西疆,入中原,酬壮志。自西向东,送经东土大唐。一场轰轰烈烈的东行之旅,逆转西游之路,亦是逆转命运的开始。茫走人间路,堪破红尘劫。善恶谁能定,今朝向东行!
  • 武道神穹

    武道神穹

    叶家为躲避追杀把主角叶问孩子托付给一个村庄的老人,父亲却生死未卜,叶问长大势要报杀父之仇,我们的主角叶问就开始进入到了江湖,慢慢的学习强大的武术,最后报仇隐退江湖。
  • 毒女

    毒女

    二奶不服气上门打闹酿官司,大律师插手小案子,结识毒女子。******谁是谁的蜜糖谁是谁的毒,当你以为他是蜜糖的时候其实他是致命的毒药。以毒攻毒才是最终目标!--新书《蜗牛姑娘勇敢向前走》pk中,请把粉红票投给它吧!直通车在下面!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家王爷太绝色

    我家王爷太绝色

    京城第一纨绔钱多多,机缘巧合赐婚当朝二皇子。奈何两人相看两相厌。为了解除婚约斗智斗勇,幸亏有个三皇子相助,一路上陪着她恶搞二皇子,虽说这人被毁容了,但是看在他帮自己解除婚约的份上,钱多多勉强觉得他还是可爱的吧。可是万万没想到三皇子一句“肥水不流外人田”,钱多多就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里!而且还是更大的一个坑!就在钱多多以为自己见异思迁爱上三皇子的时候,没想到他就是!“你居然是凉髻阁的头牌!!!”“嗯哼~”钱多多无奈,看样子,自己的老公还得撩!
  • 她比棒棒糖还要甜

    她比棒棒糖还要甜

    【本文主打甜宠】初见,她在操场玩游戏,被他一球砸晕。她的另一个身份被他发现,她气鼓鼓地道,“你个死傲娇男!”当她不确定自己对他的感情时,她这样说,“离千凛,我不确定我对你感情,要不你陪我一辈子吧。”她强大的占有欲让离千凛眉头一挑,“那就让我陪你一辈子吧,反正你是个笨蛋也没人要。”洛浅陌:“……”滚!她高冷闷骚,是帝国神秘的异能殿下,他傲娇粘人,是第一家族高高在上的继承人。两人上演一场奇葩大战,却一直是甜甜甜!
  • 恋爱解救,我的男神患者

    恋爱解救,我的男神患者

    痛!沈清涵感觉整个肺腔都要炸裂了,脖子上的禁锢在一点一点夺走她的呼吸。沈清涵费力的张开眼眸,入眼的便是一双无神却通透的眸子。漆黑的眸子毫无光泽,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直勾勾的盯着沈清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天狩猎者

    诸天狩猎者

    我要收集全世界的动植物,开一个动物园,再开一个植物园,然后当园长!
  • 嫡女煞妃

    嫡女煞妃

    【坑货版简介】靳辰觉得自己穿越之后的人生处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巨坑……天命煞女一枚,出身高贵却必须吃斋念佛,美其名曰为驱煞?靳辰表示念佛可以,吃斋那是万万不行滴!于是无肉不欢的靳姑娘凭借一只烤鸡,收获了一个世外高人当师父。然而,师父是个更大的坑……直接导致靳辰从一个将军府嫡女沦落为小厨娘之后,又沦落成为一个废物王爷的女护卫。异世女护卫是什么样子的?靳辰表示,本姑娘的人生信条是:能动手的绝对不吵吵,想跟本姑娘吵吵的,分分钟气你吐血都是家常便饭灭哈哈!武力值爆棚的女护卫顶着一张眉眼弯弯人畜无害的小脸,杀人如切瓜,强悍无比地把最凶残变态的杀手头子给虐成了乖乖小弟,煞气四溢,彪到飞起,圆满完成了一年的保护任务。“任务完成,滚了。”靳姑娘背着包袱,潇洒地对某废物王爷挥了挥手准备回家。有着天下第一美男之称的某废物王爷笑容荡漾无比:“小丫头,你都把本王吃干抹净了,打算抛夫弃子么?”靳辰小脸一黑:“草!能要点脸不?”【正剧版简介】特工靳辰穿越异世,成为夏国将军府嫡出的五小姐,同时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天命煞女。靳辰吃过斋,念过佛,拜过坑货为师,还当过某废物王爷的女护卫。一朝归家,所谓的亲人一反常态,热情欢迎煞女归来,还义正言辞地说给靳辰找了一个好归宿。踹过父亲骂过母亲揍过弟弟妹妹,靳家人眼中的恶魔煞星靳辰姑娘眉眼弯弯,浅笑吟吟:“我嫁。”瞬间惊爆了一地眼球……那一日,他墨衣银发,浴血而来;那一日,她指天为誓,非他不嫁。天煞孤星,天命煞女,一场煞气冲天的婚礼,一条荆棘遍地的浴血之路……因为有她相伴,他从不惧;因为有他作陪,她永无悔。**小剧场**【坑货师父篇】师父:小徒儿,这是为师花了所有的积蓄给你买的漂亮衣服,喜欢咩?靳辰:我要出门的盘缠。师父:这就是盘缠!小徒儿你穿上,遇到劫财劫色的,把他们抢得毛都不剩一根,然后就要啥啥都有了,灭哈哈!靳辰:……【妖艳贱货篇】二师兄:小师妹,你救师兄一命,师兄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来吧!三师兄:小师妹,师兄对你一见钟情再见倾心!靳辰:(仰天长啸)我大师兄一定跟你们这两个妖艳贱货不一样!某男:(笑容愉悦)原来在小师妹心中,我是最好的,我心甚喜。靳辰:(晴天霹雳)啊啊啊啊!混蛋!你怎么是我大师兄?!***本文男强女强,游游出品,不虐男女主,不坑~***【推荐游游自己的三本完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