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400000012

第12章 艺术,生活的特异化(5)

譬如说,电信技术、电子媒介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发生重大影响,从而也就对艺术思维、艺术构思产生重大影响。伯恩海姆说:“计算机最深刻的美学意义在于,它迫使我们怀疑古典的艺术观和现实观。这种观念认为,为了认识现实,人必须站到现实之外,在艺术中则要求画框的存在和雕塑的垫座的存在。这种认为艺术可以从它的日常环境中分离出来的观念,如同科学中的客观性理想一样,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计算机通过混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混淆内与外,否定了这种要求纯粹客观性的幻想。”在印刷文化时代,由于以文字为基本媒介,作者与对象、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需要通过文字的转换,需要借助于思维、理解、想象。而在电子媒介时代,作者与对象、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开始由间接性变为直接性。但是,“直接性”只是二者的关系的变化,至于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仍然不是生活的同一化,而是生活的特异化。

其实,这个时代的许多东西,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价值趋向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艺术思维、艺术构思。然而艺术照样是生活的特异化。只是,如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式和形式)实现这种特异化,其艺术思维、艺术构思却很不一样。如果说古典艺术家常常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方式和形式实现这种特异化,现代派艺术家常常通过怪诞的途径、方式和形式实现这种特异化;那么,后现代艺术家,则常常通过“不连贯”、“碎片”、“平面化”、“表层化”、“无意义”等等途径、方式和形式实现这种特异化。后现代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直接地展示客体,并使这一对象把自身所特有的、无关紧要的和任意的特性彰显出来”。在后现代时代的许多电视连续剧(肥皂剧)中,“整个故事并不重要,因为不再有任何连贯的情节、而仅仅是一系列片断的排列,它允许我们可以随时收看和关闭,而不用担心失去什么重大的意义和信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需专门讨论。

顺便说一句,电子媒介时代使得艺术的媒介、工具在变化。艺术中,传统的媒介、工具当然还会存在(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发展),但出现了电子手段和工具,如用电脑作画。据说,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发表在《读书》上的许多漫画就是用电脑创作出来的。

再譬如说,艺术参与者(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发生了变化。如詹明信所描述的那样:“在后现代的世界里,似乎有这种情况:成千上万的主体性突然都说起话来,他们都要求平等。在这样的世界里,个体艺术家的个体创作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艺术成为众人参与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毕加索。”在电子媒介时代,现实与非现实(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划分不清,读者和作者以及欣赏与创作的界限也开始模糊了。你去裁缝店做衣服,可以先在电视屏幕上逼真地做出未来服装的样子,顾客还可以参与设计,这非现实的虚拟的图象(服装),可以丝毫不差的转换为现实(服装)。有的电视作品、甚至电影作品,读者和观众也能直接参与创作(制作)。卡拉OK把欣赏也变成了创作,把读者(观众)也变成了作者。但是,这里只能说艺术中的许多关系变了,形态变了,制作过程变了;而不能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此消除了。即使现实与非现实(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划分不清,即使作者与读者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作为艺术活动,它仍然异于日常生活活动,作为艺术品,它仍然异于日常用品。而且,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在这种“平等”、“人人参与”……之中,并没有失去意义和价值。以往的那些所谓高雅艺术(剧场艺术、音乐厅艺术、博物馆艺术……)和艺术家的创作,并没有消失,恐怕也不会消失。人是最丰富的,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艺术爱好)也是最丰富、最多样的。谁敢说,古希腊的雕刻、贝多芬的音乐、曹雪芹的《红楼梦》、泰戈尔的诗……过几百年、几千年就没人看了、没人喜欢了?谁敢说,以后就永远不能产生伟大作家、伟大艺术家?帕格尼尼时代,普通人小提琴没有帕格尼尼拉得好,今天的人小提琴没有吕思清拉得好,将来,恐怕还会出现普通人与帕格尼尼、吕思清式的小提琴家之间的差距。艺术天才还会存在,艺术个性还会存在。

还有,假若考虑到哲学后现代化、哲学世界观的变化对审美的影响,那么当今艺术、艺术家、艺术接受者都有明显变化。丹尼尔·贝尔说:“现代主义摈弃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引入艺术领域,后来又经艾尔伯蒂整理成型的‘理性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在景物排列上区分前景和后景,在叙事时间上重视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连贯顺序,在艺术类型上细加区分,并且考虑类型与形式的配合。可是,距离消蚀法则一举打破了所有艺术的原有格局:文学中出现了‘意识流’手法,绘画中抹杀了画布上的‘内在距离’,音乐中破坏了旋律与和弦的平衡,诗歌中废除了规则的韵脚。从大范围讲,现代主义的共同法则已把艺术的模仿(mimesis)标准批判无遗。”丹尼尔·贝尔还说:“从某一时刻起,画布对一个又一个的美国画家来说开始像一个行动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赖以再现、重新设计、分析或‘表现’一个真实或想象的物体的空间。在画布上进行的不是一幅图画,而是一起事件……在这种动作中,美学同材料一道,也成了附属品。形式、颜色、构图、绘画……都可以省去。关键的问题总是包含在动作中的启示。过去,空间仅仅是艺术品的一种属性。它由绘画中想象的手法来表现,或由雕塑中的体积移置来处理。把观众与物体分开的空间却被作为正当距离而忽视了。这种看不见的尺寸现在正被当作一种活跃的成分来考虑。它不仅仅被艺术家描绘出来,而且被他们塑造出来,赋予性格特征。这一看不见的尺寸现在能够把观众与艺术融和在一种范围更大的情景中。事实上,现在观赏者进入了艺术作品的内部空间——一个从前仅仅在视觉上从外部经历、接近,但却不可侵犯的领域——作品的表现借助于一套条件,而不只是一个限定的物体。”丹尼尔·贝尔在这里强调了世界观的变化、技术、工具变化(电子媒介等等)对艺术各方面的影响,电视几乎使空间距离不复存在,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不复存在。然而,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却依然存在。贝尔没有否认这一点。

为什么是“特异化”而不是“趋同化”?

尽管后现代、全球化、电子媒介……使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是天翻地覆地的变化,尽管“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它并没有使艺术与生活合一,没有改变“艺术——生活特异化”的特质。

为什么艺术要与生活相区别?为什么艺术的特质之一,一定是生活的“特异化”而不是“趋同化”?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许永远不会有。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是由宇宙的本性决定的。宇宙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它不断变异,如果它老是一个样子,没有变异,没有新的因素产生,那么,它就是死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也如此。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之所以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也是因为不断变异,从而不断出现新的生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倘不变异,不出新,老是保持同一个样子,那将是灾难。审美、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最符合其本性的本体性活动之一,不能趋“同”而必须趋异——不论是就它与生活的关系而言,还是就其自身发展而言,都是如此。《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即多样组合、多种因素统一,这是变化、变异所致。“同”即保持原样,排斥变化和变异。这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我认定,与生活相区别,对生活进行变异,生活的特异化,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但是,我也再一次声明:我这里不是给艺术下定义,并且,一般说我反对给艺术下定义。说生活的特异化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只是从某种角度对艺术的描述和说明。你还可以从其他许多角度对艺术进行描述和说明。

总之,只要审美—艺术不消亡,那么,艺术作为生活的特异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仍然存在。当然,“特异”不是“离异”。不论什么样的生活特异化,都不能离弃生活,而应该既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同类推荐
  •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这部诗集是商旅诗人汪贵沿先生背着诗意行走在天地之间,对历史与未来,人生与人性通过诗歌旅行去诠释。一路山水,一路风月,将江南的柔情,西部的粗狂,大山的悲壮,戈壁的苍凉在字里行间穿越始终,这是一次诗歌之旅,更是一部诗歌地图。通篇诗作呈现多元,体验独特,意像斑澜,视角新颖,值得一读。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作者2017年的心路历程的全记录,作者通过随笔的方式记述下生活、工作、亲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特定的主题。作者文笔轻松幽默,旨在通过发掘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妙故事来向读者传递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作者把2017年一年来,写的文字,积累起来,和朋友一起品味生活,滋养心灵,感悟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匆匆前行的脚步,总要留下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热门推荐
  • 戴老板的追杀令

    戴老板的追杀令

    1942年春,缅甸沦陷,脆弱的“驼峰”空中补给线屡遭重创。国民政府紧急运作,几经周折开辟了从南亚到新疆的驿道运输线,成功地将援华物资运抵重庆。1943年冬,负责物资调拨和运输的公路总局驻印度代表陈振轩回到重庆,返回印度的途中决定绕道北平去呼和浩特。新运输线开辟后不久就惊动了日本人,有情报显示,日本驻张家口领事馆调查室正在物色间谍伺机潜入新疆刺探情报,破坏新西北运输线。戴笠命令军统绥远站站长史弘,必须安全护送陈振轩从北平安全抵达呼和浩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谢月如初之皇后万岁

    花谢月如初之皇后万岁

    一场蓄意的谋杀,令她意外穿越。什么?!代价进宫?!好吧,算我倒霉,嫁就嫁吧,但那个爱找茬的皇上是怎么一回事儿啊?阴谋诡计什么的,其实我很害怕的好不好。不死之身?神仙的补偿?难道我是主角上身?RP太好?但是,我不要补偿,让我回家好不?怎么这个世界就我一个是单纯的傻子吗?!任你们唬弄,任你们欺骗吗?!为什么只把我一个人蒙在鼓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慧明灯

    智慧明灯

    本套读物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深度和范围,这正是配套设计此套校园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校园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女主一见钟情男二

    女主一见钟情男二

    这是一本披着言情外壳的悬疑书,为什么要披着言情外壳,大家自行猜测,大胆猜测,尽情猜测本书其实应该是男频,第一视角为男性,因为当时的站点只有女频,就这样了。本书讲述了一个大学生误入一家自然之神开设的花店,见证了无数诡秘之事,其中情节细想极恐,曾把作者写到头皮发麻,强烈推荐前四卷(正文),第五卷因为某些原因作者放飞自我
  • 网游之斩首死神

    网游之斩首死神

    伍月,三大家族的少爷~~却因为自身太为优秀,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遭到破坏……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看主角如何在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之间梦幻式的历练~获得力量……将仇人手刃~~~~
  • 腊梅也有春天

    腊梅也有春天

    一段不幸的婚姻,让腊梅抬不起头来做人,她每天只有不停地努力工作,赚钱养孩子。老天的怜惜,给了她另一份幸福……
  •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我们看过太多出生在罗马的故事,也盼望着灰姑娘能嫁给王子,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仙女教母,她们也得不到水晶鞋,只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努力地活着,就已经要摸爬滚打拼尽全力了。荒诞,孤独,却又现实。
  • 魔魂I

    魔魂I

    故事发生于人魔大战后,魔神肉身被毁,其元灵逃走,借一孕妇腹中胎儿身体重生,想吞噬婴儿灵识,婴儿长大后,机缘得到上古功法混沌决,修炼至高功法,如何于魔神元灵对抗,最后反吞魔神元灵,一统人魔两界,然而,事情并未了解,神界忌惮少年功法,并派兵围剿,最后少年何去何从?尽请关注:魔星灭世。
  • 我要做系统的主人

    我要做系统的主人

    修行的人其实也还是人。这是一个小孩子拥有系统穿越异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