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400000009

第9章 序曲,1958

那年代的人真是水晶般地单纯。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为老大哥这一真是破天荒的成就而由衷地高兴,并对祖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前景满怀憧憬。

老大哥的今天,不就是我们的明天吗?

建国后没几年,就被打发在故宫清冷的一角做古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先生,也挺激动,他对人说:“啊呀!真了不起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都能搞上天……嗯,嗯,说老实话,为这喜事,我都想入个党做个纪念。”(见《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余世存辑录)

像欧阳自远这样的年轻人,那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他比一般人对苏联有着更多的了解。

在北京地质学院四年学的都是俄语,他有个窍门,那就是通过唱俄语歌来学习,会唱的俄语歌越多,单词量也越多,唱得越熟,用起来也越熟。他能唱一百多首,其中不少歌都是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他那深沉、略显磁性的男中音,唱起雾一般苍凉的《三套车》,还有在苏联人庆典活动时也经常唱的《俄罗斯》:“你能找到世界上那一个国家/比我们祖国还美丽/到处是开阔的原野,鲜花怒放……”常常令周围的听众有心灵被一股股暖流融化的感觉。

通过考试和组织考察,原确定他去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再强化一年俄语,此后派去苏联留学。在外语学院上课时,苏联老师开始都觉得奇怪,怎么一提问题,这个学生回答起来都像是诗一般的语言。他是个诗人?或者身上有俄罗斯血统?

他爱看苏联小说、电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到当代的《日日夜夜》、《女拖拉机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金星英雄》……他都看过。他还喜欢俄罗斯的古典音乐、芭蕾。他觉得苏联真的是一个日新月异、值得中国人努力学习的美好的社会。而且,她的文化沉雄、博大,具有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力量,俄罗斯民族有着中国人难以企及的艺术素养。

即使在国门早已打开,他已到过不少西方国家,采访时,欧阳自远还一再向我感叹:俄罗斯文化太伟大了,我真的是很崇拜!与此相反,他说:我对法国、英国文化接触很少,但与美国文化接触下来,简直是一片荒凉,啥玩意也没有。

我不太同意欧阳先生的后一个判断,对他的前一个看法深表赞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在与中国发生最激烈论战的苏联,在斯大林铁腕统治的阴影远没有驱散的莫斯科,仍可看到法国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听到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会。仍有三十多家剧院提供丰富多彩的剧目,从果戈理、契诃夫到布莱希特的剧作……

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一名日本记者注意到,有两个十几岁的女孩挤在一个座位,他不知道她们是怎样用一张票子进来的。一个女孩正飞针走线,给膝盖上的布娃娃缝上最后几针。音乐会结束时,她推开众人冲向台前,把布娃娃作为礼物,献给了走上台的作曲家……

窃深深以为,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当年飞针走线的,并不是一个布娃娃,而是近半个世纪后浴火重生、依然英气逼人的俄罗斯!

欧阳自远的喜悦,还来自苏联发射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像一道强劲的蓝色弧光,一下照亮了那个在永新公园里看天的孩子,他隐隐感觉到过去与今天某种相通的可能性。

地质是研究地球的基本材料,太阳系中月球、火星和无数的行星、小行星,研究它们的基本材料不也应该是它们的“地质”?现在,从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必然会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成效的研究宇宙的工具。在尚未有自己的卫星、飞船前,中国人难道应呆在蛾眉山上无动于衷,或者仅仅为老大哥唱响阻遏流云的赞歌,自己却无所作为?

他突然想到地球上也有天上的“地质”,这便是来自太空的陨石。这些稀罕的石头,既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又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说,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更能全面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地研究地球。

他对侯德封先生说,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今后还要关注天上的“地质”。

原来他担心,自己的专业本是地上的,现在要上天,侯先生会不会以为,苏联人的这颗卫星让他烧包了,十三不靠了,找不着北了,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了?

谁知侯先生一听完他的想法,竞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

于是,苏联人的这颗卫星,促成了1958年里第一个中国人开始关注和筹备对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

同时,欧阳自远即将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将他调到所里做自己的学术秘书。

还有一位对近半个世纪后中国探月工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也该在这里交代了。

此人和欧阳自远有不少共同点,两人打小都喜欢看天,热爱俄罗斯文化,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现在有时候晚上在家里,他还会把前苏联时期的老歌曲唱片翻出来听昕,顿时,身心便跌入那滔滔而又温馨的青春记忆中。

前几年的一个元旦,俄罗斯来了一个歌舞团。他赶早去买票,开演的那天,到剧场一看,年轻人很少,观众大多数是自己这样大岁数的老头老太。他琢磨着,其中许多人当年在苏联学习过……

他的名字叫孙家栋,1929年生于辽宁锦州。

1948年9月,尚未拿到中学毕业证书,却通过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严格的招生考试的他,不得不在三哥孙家楠的毕业证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蒙混过关”,被编人预科班学习俄语。当时,哈工大由苏联人管理,俄语是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孙家栋如饥似渴,拼命学习,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材生。

1950年的元宵节,孙家栋所在的预科班在学校食堂会餐。结果,红烧肉的浓香刚刚蔓延,一位校领导匆匆跑进小餐厅,宣布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消息:在场的同学中,有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而且随后必须出发,得赶上8时30分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

这一晚,自踏上列车起,便开始了孙家栋的从军生涯。

命运往往这样奇特,如此偶然。叩开机缘之门的,竟是一碗红烧肉。

很难说清楚,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吃了红烧肉的人过得平安,活得有价值,还是拒绝吃红烧肉的人充满动荡、蹉跎了岁月?这就像麻将桌上一副洗得哗啦啦的牌,不打到结局,谁也看不出胜负。

对孙家栋却是幸运的,那碗红烧肉吃下去,就像李玉和临刑前喝了奶奶给的一碗酒,保证了他一生的政治纯洁,让他也如欧阳自远,得以在中国车水马龙般的运动、斗争中永不撞上红灯。

1951年9月,孙家栋和另外23名中国军人,被派往苏联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茹科夫斯基是二十世纪苏联卓越的飞机设计师,他的学生中集中了雅克、图波列夫和伊尔等苏联主要飞机系列的设计师。学院有四个专业,每个专业一个系,即飞机发动机、武器、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这四个系里,都有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亚洲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单独成立了一个五系,系里再设相同的四个专业。

孙家栋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口最显眼的“光荣榜”上,开始出现孙家栋的照片。

该院有一个传统,每年将年终考试获得全优5分的学生照片,列入“光荣榜”。“光荣榜”是金字塔形的,如果有谁年年能连续保持全优,他的照片便会一年比一年大,位置也逐年往上提。照片尺寸由开始的四寸,变成最后的一尺。这时也就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名列榜首的“状元”,将会获得一枚正面是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并由苏联国防部长亲自颁发。获得它对苏联学生来讲可以说是梦寐以求,能有资格在胸前挂上这种奖章的毕业生,不仅可以比普通学生的军衔高上一级,而且能优先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并带双份工资享受三个月的休假。

中国人会读书,又一次表现得确凿无疑,板上钉钉——

至孙家栋毕业的1958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历史上,获得此奖的毕业生有五位,其中四位是中国留学生,孙家栋名列其中。

1958年9月,孙家栋等二十四名高材生从苏联学成回国。他们原都是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决定送出去的,看到他们回来,好像老农见了满仓里堆着的新谷,心里自然喜滋滋。刘亚楼把他们这批有着洋学历的年轻人视为做大做强中国空军的骨干力量。

让刘亚楼上将没有料到的是,盯住他们的还有一个人,而且,此人还是一位元帅。

历史往往充满着戏剧性,一幕戏在1958年里重演了,不过角色颠倒了个个——

约在魏晋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公元十至十三世纪,北宋、南宋与北方草原上的夙敌打得不可开交,火药终于被用于战争,其配方和工艺不断改进,变成了既能喷射燃烧,又有一定爆炸作用的武器。

在南宋末期,军中已流行一种叫“起火”或“流星”的火药武器,就是在火药筒上捆一根细竹,又在前端插一枚金属箭头,尾端装上箭羽,这便有了利用喷气推进火箭的意思。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箭的全盛时期,火箭武器种类繁多。有记载的便有震天雷、神火飞鸦、飞空砂筒、火龙出水等。如神火飞鸦,是利用四支“起火”的推力升空,飞行几百米,将落地时,“鸦”身内的火药点燃爆炸,用以焚烧敌营。

到了清朝,火箭在技术上肯定又有改进。大约在1758年,康熙皇帝觉得火箭足以扬我大清威猛,是个绝对能让洋人称羡、更让他们服帖的好家伙。在当年送给俄国沙皇的一大堆礼品中,就有两箱火箭。

两百年后,苏联回赠中国两枚“现代火箭”,这是两枚P—2近程导弹。

由此看来,老大哥从来没有和小老弟掏心窝的时候。

前面已经交代,在科罗廖夫的主持下,当时的苏联,已经有近、中、远程系列的种种类型导弹。中程的P—5型导弹,能打三千公里,由苏联可打到英伦三岛;P—7型的洲际导弹,能一气飞七千公里,可打到美国本土。这P—2型的却是近程的,很大可能半径只有几百公里。

比起康熙皇帝当年送出的不过飞几百米就得栽下来的两箱火箭,这礼当然算份厚礼,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不是送礼,而是老大哥给小老弟送药,一种让总想着要在全球反帝反修的伟业中坐大的毛泽东心里添堵的药……

中国的导弹事业,正是从仿制苏联的这两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P—2开始起步的。

授命要奋发图强抓好此事的是聂荣臻。

元帅想把这二十四个年轻人统统收进自己麾下。刘上将一面坚决服从,一面用哀兵之术,苦苦恳求聂帅,至少给空军留下三分之一,也就是八名。总不能捂了六年的绩优股,到最后血本无归?

聂帅答应了,可在这八人中,没有刘司令最欣赏的孙家栋。

从此,孙家栋的一生,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58年的欧阳自远,还不认识1958年的孙家栋。就是在整个六t十年代,各人都在忙着各人的事情。

彼此都不会想到,近半个世纪后,出生于一南一北的两个人,会因月球而走到一起。

同类推荐
  • 青霞丹雪

    青霞丹雪

    历史剧《青霞丹雪》写于1959年,描述明代严嵩父子专权,顺者昌逆者亡,任用宵小,迫害忠良的故事。剧名取自忠臣冯青霞和冯丹雪二人之名。
  • 阿莲

    阿莲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城市·大演奏厅(下)

    城市·大演奏厅(下)

    我亲耳听到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但昭义夫妇曾经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很虔诚地在寺庙出入,到了布达拉宫时,在一个大殿里,有一尊菩萨圣像前围了好多人。高红霞跟一位学生家长见这么多人围着,便好奇地过去看个究竟。这时候,有人劝她们也试试运气。所谓运气,就是人们不断地往菩萨身上抛哈达。如果将哈达抛起来能挂到菩萨的肩头或手臂上,就是预示着会有好运降临的。可是,哈达太轻了,往上抛的人都抛不高,离佛像手臂还差一大截呢!轮到高红霞时,只见她一仰头,将手中的哈达往上一抛,那哈达就像被一股气浪顶着直往上空飞飘而去,一直飘升到了菩萨的头上方,竟然挂在了菩萨面部的那颗痣上。这一下子令在场所有人惊呆了!随后,人们为高红霞欢呼起来:肯定要有鸿运降临了!
热门推荐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我有一个努力系统

    我有一个努力系统

    努力的赵强一经穿越,开启努力系统。只要努力,就是修行!“叮!努力挑水,获得1点努力值”“叮!努力爬山,获得2点努力值”“叮!触发价值,获得200点努力值!”哎,你怎么还吃丹药?不是要靠努力吗?“叮!获得成就——正确地努力,努力值加500!”
  • 一箭断道

    一箭断道

    那一日,她立在血泊之中,身侧尽皆为残肢断臂,笑的猖狂!“于我来说,一人,一弓,一犬,一笛,便为世间一切!”她笑的猖狂,裙装被血染的红艳,眼角却落下一滴青泪。于她,世间再无红尘!……新文求支持修仙女强文不小白成长型女主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乾陵文化研究(三)

    本书从弘扬乾陵文化和唐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乾陵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研讨会专区”、“陵园探索”、“绘画赏析”、“石刻考释”、“人物研究”、“文史杂谈”等栏目。
  • 万诗阁

    万诗阁

    “欢迎来到万诗阁,本店规矩,入门先喝酒,酒后言情意。”推开木门,院中一树一石桌,一椅一古书。红木太师椅旁站着一少年。那少年长发如黑玉般光泽,黑发束白色丝带,额下英挺剑眉,双眼柔若秋水,嘴角略起弧度,邪魅一笑,宛若十里春风惊红叶。一拢白衣,金纹龙袖,长袍及地却不染乱尘,手持一雪白羽扇,轻起微风,少年身躯彬彬,相貌堂堂。“不知客官何愁何怨,还请移步就坐,小生愿闻其详,助客官了却烦恼。”“疑小生不才?询其姓名。”“姓白名扶苏——世人称其公子扶苏。”
  • 我能强化根骨

    我能强化根骨

    根骨,决定一名武者的实力,而我,能强化根骨。
  • 压力决定动力

    压力决定动力

    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人们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忧惧、负担统称为压力。在庸人的眼里,压力无疑是一种负重或拖累。而在强者那里,压力却变成了动力,他们把在压力下取得的成功及其所运行的轨迹归结为:压力——动力——胜利。其深刻的内涵可以注释为:压力产生动力,压力决定动力,压力与动力的合力又派生出了意志力、毅力、耐力、执行力、战斗力,而最后又生成了能力、权力、盈利、胜利。
  • Greyfriars Bobby

    Greyfriars Bobb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复仇:毒妃不好惹

    重生复仇:毒妃不好惹

    前世一心一意只爱他一人,却没有想到他将她容家满门抄斩,并毒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且赶尽杀绝。重生归来,她巧用心计让他休了她后,杀伐果断,冷漠无情,一步一步毁掉他的江山,却没想到渣男后悔,还想再娶她,不过门都没有,只是这一次不等她出手,身边已经人替她挡掉这烂渣男了!
  • Massacres of the South

    Massacres of the Sou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