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700000015

第15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6)

事实上,艺术和文学本身的品质和规律一开始就受到忽视。在中国社会中,为人生与为艺术,写实与想象,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受到重视的只是前者,占领主流位置的也只是前者。艺术的创新和变革只能在社会政治的夹缝中受压而喘息。‘近世以来的文学救亡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思想,在根源上就已联合,一旦社会发生动荡,中国文学的这种根本习惯便自然抬头,’新文学与旧文学在这点上具有同一性。社会的变动时机,从正面讲,是要求文学承担挽救危局的责任;从负面讲,便是要求文学承担造成危局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

中国文学的历史倾斜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自身,在它的根本性质之中,而基本上不是他人的强加。于是中国新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地建设,一方面又因时势的迫使在不断自毁。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到极端主义的形成,一方面由于外力的强加,一方面则是自身与社会进行调节的结果。反传统的新文学总是在历史的转型期或是被迫迎合或自觉配合了非文学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学的悲剧情节一一获得了独立和自由的文学不时要为社会而放弃独立和自由。当文学作这种放弃时,它充满了神圣感。因而从五四开始的新文学与旧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大分裂,实际上潜藏着彼此合流的深层危机。

当文学充当社会改造的先锋角色的时候,它同时又具有充当扼杀异端扶植因循守旧势力的同犯角色。文学是两面人。这种两面人的两面性质,从它孕育于母胎时便有了遗传的基因。文学革命源于对文言文的怀疑和对白话文的提倡,这种对运载工具改变的兴趣,则在于对文学改变国运的兴趣。文学革命最初就是受到社会革命的诱引,对社会进步和改造国家命运的激情,是这一文学革命运动的导因。这场文学和艺术革命运动和文化振兴运动的一部分是社会改造运动的衍生物。我们对于文学革命本质的探源,可以毫不困难地追猢到社会维新、时代使命这一百年以来的古旧命题上面来。‘但是由于这场文学革命的发起者和实践者,都是中国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熏陶培育的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化积重与西方现代文明真髓,有超乎一般中国人的那种认知。他们对于科学民主以及普遍的个人主义的觉悟,现代人道精神的把握,使他们能够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最有力和最热情的推动者。所以我们对中国新文学革命的另一品质的探索,也使我们毫不困难地寻觅到它所具有的当时几乎与西方同步发展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实质。它所开辟的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先进的现代品格不容置疑。

中国新文学就是这样既拥有与中国传统文学认同的品质,又具有与世界现代文学趋势同向的品质。两股血流在它的脉管里奔涌,这就构成了中国文学矛盾重重的尴尬处境。它的全部历史几乎就是在社会功能与艺术更新之间游移的历史。但由于上面提到的中国特殊处境,它的占主导地位的制衡力量则是前者。当文学负载的社会使命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共振,这种结合而成的文学形势便成为主流形态。

当上述这种形态与行政的权力结合起来,它町以在某一时期形成非常暴戾的阻碍文学自由品格与作家个性的力量。但从基本上看,中国文学的两种血流在历史组成中往往是互隐互现的存在。当前一种形态引起普遍的冲动乃至骚动时,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态的消失,后者只是成为一种潜流在缓缓地涌动。

一旦社会民族矛盾趋于缓和,行政的强迫性弱化时,那种潜流便会涌上地表,它所体现的顽强和韧性也是相当可怕的。中国四十年代的内忧外患不能说不严重,四十年代文学面临的局面也不能说不严竣,但文学在桂林、昆明、重庆、上海和香港所拥有的活泼和灵动的自由品格也十分显着。新诗方面,胡风领导的自由诗运动尽管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投影,但它的无拘束状态让人自然地把它和五四初期的新诗运动的品质相联系。甚至就是晋察冀边区的诗作,也可以看到这种内在关联。在大后方的昆明,那时以西南联大为核心的现代诗运动,它与西方现代主义运动所保持的联系,使我们几乎怀疑于昆明那偏僻的一隅如何拥有了那么强大的现代信息。这情景在七十年代的今天派现代诗运动对于“文革”文化禁锢的反弹,就是更加明显的例证。那一切的艺术叛逆,都是生长在文化管制和文化扼杀的最深处。

十、纠正失衡的代价

历史倾斜造成的失衡状态,在中国文学的某一时机甚至表现出让人极为震惊的后果。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这种滑动是从多元到二元,再到一元格局的滑行。文学的倡导因文学之外的强加和指令,使之鲜明和迅速的意识形态化。一种“最好”、“最纯”的文学(其实是“最革命”的文学)的信念是几十年间的滑行造就的。有时是讲的创作方法有时是讲的色作思想,有时指的是文学的整体。提倡单一在强加的状态中指的是唯一。

从最好的文艺到唯一的文艺,再到“样板”文艺,这种历史性的滑行是自然而然的。当文艺出现“样板”形态,并且以这种形态去要求所有的文艺时,我们面对这种空前的、高纯度的、极一致的文学范式,吃惊于数十年前文学革命先驱者的文学理想何以会顷刻之间化为泡影!再回顾革命文学和普罗文学的倡导者们,尽管他们的主张是那样的极端,而我们又不能不同样吃惊于他们的理想居然会变成了现实。新文学的船帆在这种极端化的几个样板模式中降落。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夭旋地转的崩塌。

一首人们至今还在指责的题为《结束》的诗,要是把它的情绪界定为一场充满激情的文学革命在死寂和残酷的年代的结束,这首诗却不啻是非常切实的情绪和情怀的展露:

―瞬间一崩场停土了,江边高全着巨人的头颅。

戴幸的帆船缓煖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多少秀美的雄树被痛苦扭弯了身挺在把勇士哭抚。

政缺的月亮被上帝藏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在那些重压之下的崩塌面前,下降的帆船不能不是一种哀悼。八个样板的“辉煌”之上,展开的是暗淡的裹尸布。且不说五四新文学培植的“秀美的绿树”,甚而月亮也被砍斫,要说这是“一切已经结束”则指的是那种激情、自由意志和民主风尚。写在七十年代结束时节的这首诗,正是一个结束的象征。但是,它同时又指向这个暴虐自身的结束。

依附于社会政治的文学,由于环境的改变,气氛的改善,终于宣告了恶梦的结束。于是开始了又一次反弹。这一次反弹也不是纯粹文学的,而是以政治控诉者开端。以充满怀旧激情的传统文学锲入现实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呼唤为实际内容。当时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揭批四人帮,歌颂老革命”,其内涵是充分政治化的。再后一些,有对“说真话”的呼吁,其精神也是泛艺术或准艺术的。又开始了类似五四时期问题文学那样的循环:《我应该怎么办》、《爱情的位置》,再一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这文学废墟之上的运行,一切都如本世纪二十年代我们的前辈经历过的那样,令人感到既亲切又有寒彻骨的悲凉。

所幸中国新文学有着巨大的潜在生命力,艺术的暗中郁积、运行以及时机成熟的喷发,造成了火山爆发般的震撼。进入八十年代,新文学的格局又开始一次新的逆反。首先是改变一一元统治的局面,由文艺批判运动和新诗潮的出现构成了短暂的二元对峙局面。八十年代中国,又是以诗的巨变为契机,终于彻底冲毁了以单一提倡为标志的文学极权主义。

这是又一个自由的时代。尽管旧的力量总在伺期反击。十余年间风风雨雨,文艺的局势异常不安定,但中国文学在大禁锢和大迫害以后的大解放,却表现了极为顽强的反抗性。一切的权威在这种冲击面前均失却了权威性。文学也失去了它的英雄和偶像,无权威和无英雄的文学时代呈现出一派无序的脉动。

十年间,中国当代文学家们仿佛比他们的五四前辈有更多的优患和更大的危机感,他们的激情有时表现出焦灼和狂躁。短短的时间里,真正地展现出他们的前辈所预期但来不及实现的“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欧洲各国的百年”的梦运。文学趁着社会开放的机缘急速前进,不仅恢复五四人的文学专统。而且弥补现代主义的未完成的形态,直追西方的后现弋主义思潮。

中国文学在十余年间的进展,举世为之瞩目,由此也带苌某些轻祺或浮躁的缺陷。历史进程中,文学所受的挫折太多,为追回这种损失,二十世纪最后几年,中国知识界几乎又重复了上一个世纪末的那些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的苦难历锃。此时的中国已消失了百年前那种与世隔绝的状态。门的开放、信息的流通使中国人不像过去那样对地球其他地方无知和隔膜。

于是,当二十世纪黄昏降临的时节,百年的忧患使中国人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索漠。因为心境悲凉,于是奋求更为急切;急切之间对于艺术新潮的趋向呈现着某种追求时髦的轻狂。这种有些失重的追求,昆然与中国传统的深厚极不适应。

历史一下子来到了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这东方古国的上空,如今是一片苍茫的暮色。文学的一切迹象是否是一次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回光?也许它并不代表一种真实心愿,而真的是回光。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期待一次大转折。但这个转折是否就是西西弗斯那样无休止的循环?也许不幸却是真的、那真是中国文学的大悲痛!

我们当然不希望历史如此的无情,死亡也许意味着新生。在未来世纪曙光降临时节,中国人有理由相信,历史上有过真正的一次凤凰涅盘。真诚祈望写出如下诗句的诗人的理想是并不幼稚也不虚幻的一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蜂顶。

新的转折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同类推荐
  • 紧急中的冥想

    紧急中的冥想

    本书是纽约派有名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诗集,包含《致港务长》《致危难之际的电影业》《障碍》《黄色便笺》《来自一个四月》等三十首诗歌。奥哈拉的诗采用口语及开放的结构,即兴、反理性,在幽默机智中又有荒诞感、梦幻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开创了反文雅反高贵的诗风。有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称:“奥哈拉的一些诗确实值得名扬天下,就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存于这么一个理由:英语语言里还没有出现这种类型的诗歌。”
  • 枯荣家园梦

    枯荣家园梦

    本书内容包括:沉沦的国土、世纪末的忧思、倾听大地、温柔亡国、污染包围中国、谁在谋害大地母亲等报告文学及散文作品。
  • 没什么好怕的

    没什么好怕的

    一个无为而治的家庭,如何造就了睿智、有趣的小说家?巴恩斯式自传,坦诚、尖锐、幽默。《没什么好怕的》是家族记忆的探索,更是创作思想历程的追忆。阅读此作,可以一窥巴恩斯所有经典作品的原型。“我哥哥质疑记忆的根本真实性,而我质疑我们渲染记忆的方式。”《没什么好怕的》是巴恩斯的家庭回忆录,其中既有他与身为哲学系教授的哥哥的观念交锋,又有对家族往事抽丝剥茧般的探索;既是他对于死亡与永生、上帝与自我、时间与记忆之思考的梳理与追忆,又是对他崇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集体致敬。尽管巴恩斯郑重警告读者“这不是我的自传”,但这部作品依然为我们呈现了作者创作生涯的思想脉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福楼拜的鹦鹉》《终结的感觉》《时间的噪音》等所有经典作品的影子。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逆时光

    逆时光

    这是作者的第三部散文集,收录了沙爽十年散文创作中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为两部分:“左辑:方向”和“右辑:时光”。正如辑名所暗示的,这些文字记录了作者对时代和生命的感知和思索,以其敏锐的知觉力、内省式的叙述、唯美欧化的句式、奇崛繁复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文学天地。敏锐、疼痛、细腻、幽默而又不失优雅。正如《当代作家评论》所评述的,沙爽关注的是个人的历史和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对成长的关注成为其作品中最重要的母题,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更具有代表性。
热门推荐
  • 重生坑爹系统:我是御姐不是萝莉

    重生坑爹系统:我是御姐不是萝莉

    杀手之王——诡刹离奇死亡死亡,不仅如此,还重生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女身上。少女?这萌到不行的脸蛋,以及这一马平川的身材是什么鬼!这简直就是萝莉啊!“萝莉?系统你什么意思!姐可是个御姐”在即便如此,她的桃花运却不简单。面瘫男神为其微笑,如神邸般的他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护她周全,“此生我最大的幸运便是遇上了你,为你我愿付出我的生命,也不会让你受到半点伤害。”但,这些只是原主设计的游戏,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大树种子

    大树种子

    大树的种子一开始很小,慢慢发芽长大成一颗大树。以此要论大小,种子与大树不相上下。
  • 三十六计(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三十六计(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三十六计》一书,约成书于明、清之交,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散在而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 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热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 心智亦功不可没。
  • 往生

    往生

    本书为“长江边的古镇”系列之五,是作者2013年夏再度走访三峡淹没区故人故景时所撰写的散文。往生,便是从逝去中生发出新生的过程,它既是逝者的解脱,更是生者的智慧。作者王以培先生的此番创作缘起于母亲的故去,昔日的追忆与当下的哀思化作了对往生的思索。十余年来在长江三峡淹没区的行走、采风,历经若干物是人非之后,激发了他对生命、人生的全新感悟。作品文辞优美、含义隽永,收录的民间歌谣更是展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文化的传承。
  • 快穿之炮灰升级指南

    快穿之炮灰升级指南

    来自小世界的炮灰林小满在死亡后获得系统,走上了快穿之路,最后升级成为主神的故事。快穿逆袭,无攻略。
  • 欧神

    欧神

    灵气复苏。洪小福觉醒了,他觉醒的居然是运气!这下就厉害了!看看他的技能:参见欧神、以石击卵、飞来横祸、天降正义、落地成盒……这是一个小人物一步一步终于成为全人类膜拜的幸运之神的故事……————————这是一本超级有爱的书。————————发布一下书友群欧神全订群:709162463,弟子以上粉丝+全订阅欧神普群一群:791716023,每天投票即可欧神普群二群:908157048,每天投票即可,大量空位招租!
  • 春庭月落花

    春庭月落花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商贾两女上演民国版上错花轿嫁对郎。在那样的家庭中,究竟会不会有真正单纯的人?面对妹妹的黑化,大姐的压迫,大哥的表白,父亲的离世,战争的残酷,容清茶还会不会找到自己真正深爱的那个人?她该何去何从?一个个表面的笑容背后,究竟还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是真心实意还是笑面虎?又该去想信谁?谁能告诉我答案?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医妃天下:王爷乖乖跟我走

    医妃天下:王爷乖乖跟我走

    她穿越而来,公主福利还未享受,便成了亡国公主,遇人不淑,被逼悬崖,因缘际会习得神医妙手,开挂而来。他是落魄皇子,被她所救,嫌弃她话痨,粗鲁,恨不得杀了她,也爱极了她,他是逍遥王爷,不喜俗世,好风雅,爱美人。美人有刺,甚喜,愿放下逍遥富贵,只为她画地为牢。他是富贵闲人,金山银山不过身外之物,唯人心最难得,为她倾尽万贯家财,只为她多看一眼。他是雅意公子,恣意潇洒,不理世事,好美酒,多博学,一见木鱼误终身。命运让他们相遇,她救了他,伤了他。人生太长,缘分太狗血,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得到太多,失去不少,唯感情所求真心相待,白首不离。
  • 我的老师是上仙

    我的老师是上仙

    “你们神仙KISS要睁着眼睛吗?”“我是为了把你印在我的心里。”“你们神仙不滚床单吗?”“我们直接洞房!”“明天就要考试了,叶卿城,借我点法术好不好?”“要不要把我也借给你啊?”人生最大的执念,莫过于等待。为了爱,一个人可以等待多久?她和他有三生三世情缘,为了爱的执念,她不惜两生两世舍弃性命。而为了第三世的相遇,他足足等待了3000年,却不见她回来。他决定放下上仙的身份来到人间寻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