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1600000012

第12章

回英国去还是到解放区去?

在上海期间,我听说吴有训先生也在上海,就去看望他。吴有训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我的老师。此时,他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做教授。记得吴先生当年在清华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深受我们这些清华学子的崇敬。虽然十年没见面了,我见到吴先生仍然感到很亲近。那一次,我与吴先生谈了很久。我回忆了过去在清华的日子和离校后的经历,也谈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我不知不觉地向吴先生坦露了自己的心际,讲述了自己回国后的种种感受,也流露出对国民党现状的不满和对共产党寄予的希望。就在这次拜访后不久,有一天,吴有训先生突然捎信请我到他家去一趟。我以为吴先生找我有什么急事,就立刻匆匆赶去了。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吴先生急急忙忙地把我叫了来,却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只是东一句西一句地唠着一些闲话。唠了半天,吴先生才顺着话头说到了国内的局势,说到了共产党、解放区,说到了共产党要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一个大连大学。说到这里,吴先生用试探的目光看着我说:“你是知道的,要建这样规模的大学需要很多象你们这样的人才……”

话就说到这了。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我毫不犹豫地对吴先生说:“我愿意去!”

于是,吴有训先生给我引见了一个叫沈其益的人。

沈其益是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是位植物病理学家。他的胞兄沈其震是位医学博士,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医学院。曾任大公报医学顾问、新四军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沈其震从1946年起,就接受潘汉年的领导,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开展工作,动员高级科技人员和民主人士赴解放区参加工作。他的弟弟沈其益也一直利用自己能接触很多专家学者的条件,暗地里协助沈其震联络各方面人才。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在东北创立大连大学,以“适应全国解放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由于当时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国统区,经中央批准,将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的沈其震调入大连大学,于1948年冬派往香港,负责在国统区科技界开展工作,争取爱国的专家学者到解放区来参加创办大连大学。沈其震以香港京华公司老板的身份做掩护,坐阵香港,由其弟沈其益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展联络工作,负责把爱国学者和各类人才分批秘密送往香港,再由沈其震负责把他们从香港秘密转送到解放区。

后来我才知道,吴有训先生早在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时就与沈其益有着很深的交往。由于吴有训先生思想进步,倾向共产党,因此一直受沈其益的委托在暗地里为共产党联络人才。我去拜望吴有训先生时,沈其益恰巧正来到上海开展工作。我在谈话中流露出的进步的思想倾向当时就引起了吴有训先生的注意。我走后,吴有训先生就把我的情况向沈其益介绍了,沈其益十分感兴趣,他们立刻约我前来面谈,于是便有了这场决定我命运的谈话。

那以后就开始了一段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日子。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秘密地联络,秘密地做各种准备,秘密地躲开所有人的耳目。每一天都开始变得新鲜了,每一天都开始充满了希望。

就在快要动身的时候,我却突然收到了一封邀请我去英国的电报。电报是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的老板发来的,大意如下:

尊敬的王大珩先生:我从汉德先生处得知,王先生回国后境况一直不佳,始终无以施展才能。王先生在我公司任职多年,工作卓有成效,我非常希望王先生能够重新回到昌司公司,与我们共同发展昌司的事业。

如王先生有意,请速回电,我将为您提供一切方便。

原来,汉德收到了我写给他的那封信后,十分为我的处境担忧,他立刻找到老板,向老板提出了请我回昌司工作的建议。老板当初就不愿意让我离开昌司公司,听了汉德的建议,马上应允,并立刻发来了这封邀请电报。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得到这样的邀请是十分令人羡慕的。那时,谁不想摆脱国内纷乱的社会环境,谁不想寻找一个好的出路,但都苦于无门。现在,一个现成的机会送到了我面前,那里有好的工作环境,有优厚的生活待遇,还有人愿意为我去那里提供一切方便,这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我周围的人都羡慕极了,他们纷纷跑来向我祝贺。所有的人都断定我一定会立刻动身前往英国,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我能放弃这个送到眼前的极好机会。

凭心而论,如果这封电报来得早一些,我或许会动心。面对无以发挥才能、无以施展抱负的现实,我极有可能会接受英国朋友的真诚帮助和英国公司的热情邀请,再一次漂洋过海远走他乡。但是,这封电报毕竟是来迟了一步。在接到电报之前,我就已经对自己今后的道路做出了最后的选择。虽然在选择的时候,我只说了四个字:我愿意去!但这几个字决不是轻易说出口的,这是我在失望和希望中长期思考的结果。没有什么能使我改变了。

我很感谢汉德,很感谢这份来自英国的电报。这份电报来得太是时候了,我正愁着找不到借口离开上海,一个最好的借口就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立刻慌称自己已经接受了昌司公司的邀请,准备立刻取道香港去英国。所以我去香港的手续办得十分顺利,一路绿灯放行。

所有的人都以为我去英国了,但实际上我却在沈氏兄弟的安排下,悄悄地来到了香港。在香港逗留期间,我给汉德和昌司公司发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邀请和关心,告诉他们我已经找到了工作,不再去英国了。我在香港认识了同行的几位学者,电子学家毕德显、建筑家汪坦和生物学家何琦等人。他们都与我一样,是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前去大连大学工作的。我们几人在维多利亚湾秘密地登上了一条开往北朝鲜的俄国货船--AZOV号。从那里直抵北朝鲜的兴南港,又从兴南港转道安东,从安东改乘火车,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连。

要办就办个应用物理系

一进入解放区,我立刻觉得好象周围的空气都不一样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十分振奋,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到处是欢歌笑语。最使我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些人立刻就被奉为座上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情的欢迎。不仅大连大学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连旅大区党委书记欧阳钦都亲自出面接见我们,对我们勇于冲破封锁,毅然来到解放区参加建设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欢迎。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人,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共产党人的真诚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大连大学的校长李一氓是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早年就读于江沪大学和东吴大学,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秘书长、新四军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大连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和医学院院长沈其震也都是老革命了。沈其震自不必说了。屈伯川是一位曾留学德国的化学工程博士。他1939年就参加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筹建工作,后曾任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工业试验所所长、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业局副局长等职。这是一批典型的学者型的共产党人。他们或留过学,或受过高等教育,本身就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情况和心情十分熟悉了解。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长期在知识分子中间从事统战工作的,因此,他们很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很懂得如何与知识分子相处,很懂得如何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我们这些人几乎立刻就被分别委以重任了。我被任命为物理系主任,交给我的任务是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把物理系筹建起来。我发现共产党的确是很有诚意的,共产党不仅对自己这样来历清白的人表现出了欢迎和信任,甚至对那些曾与国民党有过或多或少瓜葛的人,也表现出了的极大的宽容和真诚。有一名留学回国后曾在国民党机要部门工作过的教授,来到解放区后心中始终放不下,生怕共产党对自己弃暗投明的心情不理解,生怕共产党对自己信不过。没想到,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段历史向学校讲清后,吕振羽校长当即就向他详细解释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一贯政策,并诚恳地勉励他甩掉包袱,轻装前进,把自己的学识才智贡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共产党人对待知识分子的这种诚挚的态度,不能不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个个欢心鼓舞、干劲倍增。自从回国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受重视、被尊重的滋味。我回国后一直漂泊不定,在解放区我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我从心里感谢这个家对我的接纳,感谢这个家对我的信任,我决心要为建设这个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学识。

那时我热情高涨,年轻气盛。刚被任命为物理系主任就凭着一腔热情,闯进工学院院长屈伯川的办公室,直接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办就办个应用物理系!我说,我们是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人才的,而建设新中国最急需的是大批应用人才。我很诚恳地向屈伯川院长陈述了自己的见解。我说在国外这几年我有很深的体会。国外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物理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毕业后都进入了工业企业。由于他们有很深的物理基础,因此在解决生产技术中的问题时,常常要比单纯搞工程技术的人思考得更深一些,解决得更好一些。我自己就在国外工业企业工作过,我注意到物理人才在国外大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屈伯川院长十分赞成我的想法,当时就决定把物理系改成了应用物理系。

许多年以后,有人问我提出办应用物理系那会儿领导当时是怎么答复的?事后是在那一级会议上研究的?经过多长时间由那一级批准决定下来的?

我如实回答之后,引出了对方一脑门子的问号。

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没了?

没了。

对方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收不拢。

我就乐了,我说:“你哪里知道,那会儿我们这种人讲话管用着呢!那时候,不管我们提出什么建议,只要是合理可行的,就一定会被采纳!”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那时起直到解放初期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年间,党与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极亲密的关系。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受到共产党真诚热情的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政权的建设中。更有许多身在海外的知识分子也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克服重重障碍返回祖国,为建设新中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有什么比信任和需要更能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动心的了。

那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记忆中最为舒心、最为振奋的一段日子。

同类推荐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 孤独的崇祯

    孤独的崇祯

    本书主要描述崇祯皇帝朱由检多灾多难的一生,诸如因庶出而显尴尬的童年,寄人篱下而多忍的信王生涯以及登上皇帝宝座构筑中兴之梦理想的破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无奈,尤其是他既猜疑又刚愎自用的性格,面对后金(清)势力逐渐壮大的威胁、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的进击,一筹莫展,顾此生彼,处置失当,却又不肯负责,委过于臣僚,以有“诸臣误解”的哀叹。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炮火声中,孤独地踯躅到煤山脚下,自缢身亡,结束了短暂而又坎坷的人生。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热门推荐
  • 他的爱是暖阳

    他的爱是暖阳

    她是家族联姻的工具,只为了换取利益。他是花名远播的纨绔子弟,随便娶个女人应付长辈。她逆来顺受,但不代表她没有脾气!“萧云扬,我告诉你,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 豪门重生之护妻日常

    豪门重生之护妻日常

    上一世,她死在血泊里,他懊悔不已。这一世,两个人双双重生,互相隐瞒身份,上演大型谍战。但是陶枫杨没有忘记的是,宠老婆,宠上天!
  • 徒弟很不乖

    徒弟很不乖

    都说徒弟是个软萌听话的生物,多少年都不愿收徒的墨染仙君好不容易打算试一把,准备收个看起来比较有趣的徒弟,不过貌似他这个徒弟好像不怎么领情啊……
  •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一代功夫片巨星,在美国、香港乃至全世界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和崇拜者。特别是后期一部《龙争虎斗》在好莱坞一举夺魁,摘取了奥斯卡金奖。这使他成为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获得者中惟一的华人演员。1973年7月21日凌晨,香港。一向以高效率著称的各大报纸的排印车间从午夜开始,都异乎寻常地忙碌起来,这是由于昨晚一个住在某医院急症室的记者打来电话所引起的。预定今晨刊登的新闻被撤换下来,又安排了新的版面。一些杂志娱乐版的记者也纷纷被夜班编辑从被窝里唤醒,派给他们一项紧急采访任务。
  • 壁炉山庄的安妮

    壁炉山庄的安妮

    安妮已经是有着六个孩子的母亲了。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些有趣的小故事,尤其是性格迥异的孩子们的童年趣事,如同珍珠一样串起来,让这本书显得温馨美满。
  • 穿越者就应该与世皆敌

    穿越者就应该与世皆敌

    穿越梦无极限,一把菜刀砍诸天。---轩无华,,,卧槽,小的们不好了太子又要离家出走了!---王志富(元帅)
  • 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有这样两位攀登者,他们的身影频繁闪耀在国际医学舞台上,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万千患者心坎里……两位共同走过风雨历程的兄弟院士;两位各自取得辉煌成就的军中名医。一段世界医学史上美妙的传奇;一段中国医学界绝无仅有的佳话。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鼻祖——黎介寿;中国现代肾脏病学开拓者——黎磊石。
  • 唯爱一生0a

    唯爱一生0a

    《逗比,呆萌,可爱,还有点小天真。》――三岁,她跟着哥哥去上学,因为没有爸爸妈妈,一度患上了臆想症,从此,没在踏入学校半步;七岁,她发高烧,下跪求哥哥不要扎她;十七岁,终于走出了竹林,面对着花花世界,她将如何决择,“臭丫头,你给我过来,”大哥指着自己墙壁上的涂鸦,气的脑袋上的筋疼“我腿疼大哥,过不去。”飞奔到二哥身后的她半露着小脑袋……――“二哥,我没有,是她。”拉着二哥苦苦哀求,“别这样,二哥信你,二哥带你走。”“不你不信我,是她,是她,我要杀了她……”本文讲一个懵懂无知的小丫头走入社会于古诗词的一生羁绊。小南。最喜欢的作者排名1:尼图,2:玉司司,3:忘记呼吸的猫,4:叶非夜,5:柴鸡蛋
  •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囵吞印

    囵吞印

    命案现场惊现双重意思的六字血书,究竟哪一个才是正解?隐于都市的妖监局探员付清之带队追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想要条狗,老天却塞给他一只妖狐。狐狸就狐狸吧,狐狸也算犬科~【悬疑、奇幻、妖宠】(此文已完结?感谢书友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