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31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你总是焦虑不安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困扰

网上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葛优也焦虑了,崔永元是医生》,吓我一跳,真心有点不信,那个说话笑死人不偿命的光头竟然焦虑了?再一看这则新闻发布的时间挺早的,是2009年。

葛优在电影《气喘吁吁》中的造型和形象与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他饰演的“假大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每天疲于奔命,为生活中各种难题所苦恼,制造了各种笑料。在一次访谈中,葛优也首次透露从剧中这个神经质的人物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自己就患有焦虑症,而且之前从未向公众提及过:“首要表现是睡不着,现在都还老是失眠。”

葛优说自己有一次碰到曾自称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看他很憔悴,还说自己三天没睡觉了。葛优笑言:“我比崔永元好一些,我们俩一见面就说最近吃哪种药呢,都说这事,他好像比我还严重一点。”两人的交流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话题上。

其实,名人有压力也很正常,成功人士就像在聚光灯下生活一样,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说话做事难免受制于舆论,顾虑越多,越易焦虑。

成功人士已经成了焦虑障碍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大多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一般学历较高,事业发达,收入丰厚,在职业和社会地位上获得尊崇。

但是,在完美主义信念的推动下,他们往往过分在乎周围的想法,担心自己做得不够理想,此时成功成了一种强迫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焦虑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现如今焦虑和失眠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常见的,特别是成功人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焦虑过。葛优有着太多让人捧腹的作品,圈中好友都说他是个很好的人,很绅士——他的焦虑大概正是来源于他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太希望把快乐带给别人,才会和自己较劲。越成功的人越有一种怕在众人面前暴露出弱点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压力来源之一。我们所熟知的艺人黄子佼、那英、孙燕姿、陈慧娴等,均患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心理学专家说,焦虑症正成为袭击现代都市人的一大顽疾。

事实上,在普通人群中,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因为工作压力患上焦虑症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占比例已达4成左右,销售、法律、自由撰稿等行业,都是焦虑症的“重灾区”。

焦虑症多数在中、青年期开始萌发,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一倍。临床表现基本上有三组,亦可视为焦虑症的三大症状:1.伴有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突发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即将死亡的感受。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2.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3.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中青年男人,每天加班加点经受工作压力重负的“工作狂”不在少数。“工作狂”听起来虽比“酗酒”“网瘾”高尚得多,但事实上,“工作狂”也属于心理疾病患者,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也更容易有这种表现,因为体力劳动停下来就是休息,而脑力工作者会时时刻刻思考工作上的事。

根据最新的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工作狂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椎劳损等如家常便饭。这类人的精神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中,往往容易患上焦虑症。

这类人具有“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当选择变成“或者A或者B”时,它就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象。由于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整合,人就会形成焦虑的情绪。“需要获得外部证明”也是这类人的特征,他们的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通过其他人的感觉而产生,由此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此外,知识成为焦虑的新来源。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量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程度,就容易患上“信息焦虑症”,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种焦虑症普遍流行于每天都要面对高度压力与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或职业当中,记者、广告从业人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IT从业人员等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

我曾在一篇传记中看到这样一段叙述,婚姻失败的煎熬以及产后抑郁,使得英国王妃戴安娜感到痛苦绝望。在一次出访中,面对摄像机,戴安娜故意躲开了查尔斯王子对她的礼节性亲吻。有关人士分析,这是戴安娜王妃逃避现实的手段。

正如之前所说,患焦虑症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而其中,孤独焦虑就是困扰女性的一大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焦虑并不是家庭主妇的代名词,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更容易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境地,当然,事业不成功的女人也并非就可以远离孤独的困扰。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孤独仿佛都是无所不在的痛苦,因为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墙内。”

孤独的人也许从事着长期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从内心角度,他们很容易执著于“小我”之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甚至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

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对方所说的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兴趣无关的话题。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一些时,他们却暴露得更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

“互联网+”时代,焦虑成为一种流行病

十年前,那时戴尔还被所有教科书奉为经典案例,诺基亚和黑莓也被视为科技创新的代言人,但现在戴尔已经退出世界500强,诺基亚和黑莓纷纷被收购、前途未知。一台智能手机,把互联网移动起来,跟人的绑定程度远远超出了PC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足以颠覆任何一个传统产业。跟十几年前互联网浪潮一样,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给企业界带来无穷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危机和被淘汰出局的恐慌。美国“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说:“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

2013年以来,爆炸式膨胀、病毒式扩散、颠覆、跨界打劫,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让传统企业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感到了巨大压力和恐慌。整个商界一时焦虑四起,即使是BAT级的互联网大佬也“焦虑”万分:马云焦虑微信的强大,李彦宏焦虑阿里收购高德,马化腾焦虑余额宝……一向低调谨慎的李彦宏说:“中国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都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产业再不焦虑,估计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被灭掉了。

当前,大到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巨头,小至创业孵化企业,焦虑似乎成了共同的状态。

谈到传统家电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被颠覆”,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感慨不已。几年前,人们还在为苏宁、国美之间的“美苏大战”揪心时,谁也想不到,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商,竟以低价竞争优势,横扫整个零售业。

孙为民坦言,苏宁在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遭遇了低价冲击,造成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从五十多亿元的利润最低跌到几亿元,在我们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过。”

在低价冲击下,一些企业举步维艰,有的行业日趋萧条。以传统百货业为例,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现,从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百货业歇业持续。百盛百货、马莎百货、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连锁百货的关店数量增加。北京一家商场的经营者焦虑地说,“在‘互联网+’时代,百货行业有可能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行业’。”

在“互联网+”时代里,一些企业站上风口高歌猛进,但更多企业则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传统行业市场被侵蚀、用户被抢走、利润被压缩!想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却找不到方向和入口!与此同时,面对残酷竞争和持续创新的压力,互联网企业开始担心躲在暗处的颠覆者随时出现!心神不宁,彷徨不定,仿佛一夜之间,“焦虑症”成为流行病。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大家面对互联网都会普遍焦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互联网这个概念摸不清,不知道互联网对于企业自身意味着什么。2.现在企业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不明觉厉的“互联网焦虑症”,汪峰的一曲《存在》唱出了时下无数传统企业家的心声:“多少次狂喜,却备受痛楚,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互联网+”时代使我们看到,企业淘汰和更替非常快速、非常残酷。最使大家感到震惊的是,柯达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有130多年历史,说倒就倒。所以,互联网加快了商业洗牌的速度。不管你的企业过去多么完善、成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可能都不堪一击。

前不久柳传志邀请了10位创业者和媒体人参加“西山会议”,会议中柳传志透露,自已搞不懂雷军,甚至面对现在的一些新思维,也没有年轻人理解得那么快,或者一时理解不了,但是自己准备投资他们,然后再研究再学习。柳传志认为移动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颠覆是必然的,但是它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给了人们调整、尝试,甚至颠覆自己的机会。如果自己颠覆不了自己,就请别人来颠覆。

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焦虑和尴尬,无疑来自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各种商业革命。比“被征服”更为可怕的是“不知道会被谁征服”。面对焦虑,你甚至无法选择逃避。有人以为封闭自己、拒绝变化,就可以用种种手段阻挡潮流。殊不知,阻挡潮流换来的暂时苟延残喘,不仅会错失转型机会,而且最后无一例外会让自己死得更加难看。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巨头的优势,正在慢慢地被瓦解,以前打下的江山可能随时面临消失。这绝对不是骇人听闻,看看天猫、京东对苏宁、国美的冲击就知道了,令人最为头痛的是,下一个被颠覆的是谁还不得而知。所以这并不是王首富一个人的焦虑,而是传统企业巨头们面临的集体焦虑,包括联想、苏宁、格力等,似乎支撑过往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头都在其列,无一幸免。

面对焦虑,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曾坦然地说:“我原来很焦虑,但是我必须解脱,寻找快乐之源,如果不解脱的话,我会一天天苍老下去,焦虑下去。”几年前,张朝阳在杨澜的访谈中丝毫不避讳地剖析自己,他说,他曾尝试去美国找心理医生,大量阅读心理、精神类书籍,同时尝试在东方哲学中寻找自己焦虑的原因。

按照张朝阳自己的表述,2007年是其“思想分水岭”。在阅读了一些佛教书籍之后,有朋友介绍他开始看印度学者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这些书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几年想太多了,很多精神官能症患者都是想太多,钻牛角尖。我意识到了思考的危害性。”

后来,张朝阳在博客上把自己那段时间的感受写了出来,他写道:“效率、价值观与判断是通过大脑的记忆、分析、思考、认同来触发,放大自我的恐惧的,所以,焦虑来自于思想、思考,无焦虑来自于思想的止息。根据印度哲人克里希的观点,我们要学会观察、了解,但要让思想停止,真正地活在当下。”

有钱人焦虑,没钱人也焦虑

人们都认为,物质生活更为丰富时,人们的抱怨应该更少,人们的安全感应该更强,可事实恰恰相反,现阶段的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而当一个人过分注重事情的结果,害怕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降临在自己身上,就会产生紧张惶恐、担忧害怕、坐卧不安、敏感多疑、焦躁不安的心态,有的人还会出现失眠多梦、肠胃不适、血压升高等症状。

在我国,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中产阶层,本已过得算是体面,但是,却还要常常为职位难保发愁、为孩子前途担忧,总不能抛弃这些莫名的担心,过分的机警忧虑,所以也往往容易患上焦虑症。

现如今,形形色色、程度深浅各异的新“焦虑症”也被发掘出来,PM2.5焦虑、奶粉焦虑、过节焦虑、高薪贫困焦虑、儿童焦虑、考试焦虑、职场焦虑、恋爱焦虑、孕期焦虑、中年焦虑……显而易见,一方面,八十年代以来,短短三十多年间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规范缺失、保障缺位等把人们置于深沉的、多种多样的焦虑之中,比学赶超带来的焦虑已经内化为当代人心理和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贴着不同标签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众多焦虑,不管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蚁族”,还是公务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抑或是从小、中、大学生到年轻白领,再到中年骨干,甚至是退休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焦虑,严重影响到各自的幸福感。

一直以来,媒体亦极其关注当前社会的集体焦虑和公共焦虑。的确,在喧哗而骚动的“互联网+”时代,面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腐败高发等诸多问题,普通人的情绪往往被点点滴滴地激发出来并高度密集地膨胀在一个特定空间里,焦虑已不复是一种个人心理和情绪,“沸腾心理”产生出泛化的社会焦虑。“有钱人焦虑,没钱人也焦虑”,“三躁”(急躁、浮躁、暴躁)大行其道,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有学者将其诊断为“全民焦虑症”,视其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病”。

据一项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70%以上的人会不定期出现焦虑状况;而88.9%的受访者同意“全民焦虑症”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梳理受访者的意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1.目前的焦虑症并非仅发生在特定人群,从东部都市到西部农村,从普通民众到达官巨富,焦虑蔓延于每一个群体,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焦虑对象,却有着共同的焦虑心理;2.焦虑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工作压力、婚姻家庭固然让人焦灼,但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食品安全更令人忧虑;3.焦虑、浮躁的情绪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嘲为“屌丝”折射焦虑,对公共事件的过激反应体现焦虑,对外妄自菲薄或过于强硬都是源于焦虑,“老不信”更是一种深沉的焦虑。

综合数据和材料,不难看出,财富在增加,快乐却在减少,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化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全民焦虑”是为时代的病症。

社会学者认为,社会焦虑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当代中国正经历急速地转型,人的流动性加剧,相应的社会建设却不配套,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现实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重视了。

现今的焦虑症确已蔚成声势、病势深沉了么?或许也不尽如此,因为调查结果还显示,高达81.1%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情绪会“传染”。专家也指出,焦虑情绪确实存在“传染”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公众的信息渠道来说,微博、微信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随时随地发声成为可能。当下中国社会急速转型、变革,社会矛盾加剧,各种冲突也随之而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容易发酵,公众的焦虑情绪往往因此而无谓加重。从传媒规律而言,媒体报道本身就具有对事件的放大效应,再加上新媒体不仅能够制造、发布和传播新闻,还促进了发布者、评论者、浏览者三方之间的交流,由此形成了一种更加多向的交流空间,导致公众的焦虑情绪传染速度更快。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群体的普遍性格特征容易受无意识支配,这种“无意义”的网上发声有时只是在试图缓解焦虑、无聊等情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常常会把“郁闷”“压力山大”等挂在嘴边,这是一种变相的宣泄方式,多由传染导致。事实上,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比如愤怒行为导致的“踢猫效应”,就是说愤怒行为也是会“传染”的。

告别“全民焦虑症”,不仅是政府管理,媒体、专家积极介入的过程,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个人也当做出努力。在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赞同,每个个体最应努力做到的四点是:1.“行动改变中国,点滴从我做起”,占比49.2%;2.“更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类社会问题”,占比47.5%;3.“学点心理学,学会调试心情”,占比42.4%;4.“不抱怨、不盲从,培育积极心态”,占比34.1%。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要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有专家也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似乎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流动的机会,但通过流动而真正实现最初希望的人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先前的目标没有实现,因而产生了焦虑。

必须混出个“人样”来——在焦虑中挣扎的现代人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听到这样的话:“我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如果不混出个人样来我绝不回来见你!”这样的话听起来掷地有声,其实却展现了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对人性的压制和伤害!

什么叫混出个人样来?难道在家乡就没有人样吗?很显然,这位发誓的人肯定遭受了非人的歧视,所以要出去寻找尊严!甚至找回一个“有人样”的尊严之前,就再也不想回来了,可见伤害之深!

心理学家把这样一种心理归纳为成功焦虑症,表现为由于渴望“成功”,又无法达到,从而出现焦虑、失眠,性情暴躁,甚至免疫力愈下等症状。成功焦虑症是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浮躁风气强烈挟裹着人们的心灵,成功变得令人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狭隘偏执。无数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人们迷恋着,享受着,却又焦虑着,失落着,对成功的渴求已导致普遍的社会焦虑,“成功焦虑症”成为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

从文化传统来说,“成王败寇”“建功立业”等文化观念长期占据人们意识形态的顶峰。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中被进行强化,从此,一个人的人生观便被彻底地绑上了追逐“成功”的战车。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都患上“完美主义”病症,用一切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瑕疵和失败,除了成功,个人的喜怒哀乐已不足与外人道也。

当前社会“风尚”影响下,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导致人人都想做CEO,人人都追求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当代青年多有“成功焦虑”,这是社会巨变在他们身上的折射。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观念、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因此比尔·盖茨要说:“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环境,给了现在的年轻人‘饥渴成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产生生存、发展、成功的压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富人、年轻的行业领航人、新的高知群,让其他那些更多的普通年轻人,看到了年轻人可以成功的实例,燃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一旦受阻,焦虑感便愈来愈强烈。

基于狭隘的成功标准,普通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显得困难重重,民众心理上存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感。同时,一个社会当中,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多向强者积聚,普通人就会有一种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就迫使他们更急切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主持人朱力安说:“相比来说,中国人更渴望成功,而发达国家的人对成功的渴望程度不那么高,对好的生活品质的渴望程度更高。中国人总觉得,我的钱多,我就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让人想起了两年前离家出走的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C。在C看来,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如果不能拥有出国留学经历、好工作、大房子、跑车、漂亮女朋友等“硬件”,就实在是“混”得太惨,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一个可怜的弃儿。

像C这样渴望拥有多种“硬件”并用以证明自己成功的年轻人,在我们周围并不罕见。由于他们对成功抱有迫切的期待,一旦不能如意甚至落拓失意,就可能陷入一种欲罢不能的焦虑之中。其实,医学上的“焦虑”原本不是坏事,它可以视同为一种忧患意识,能使人警醒、催人奋进,具有使人进化的意义。但焦虑如果发展到极端,就成了一种心理障碍,使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忧愁和担心。一般的焦虑都有一定的诱因,“成功焦虑症”的诱因,无疑在于流行的社会意识对所谓“成功”的片面认定与过度强化。人们耳目所及,能挣钱、挣大钱、香车豪宅、出人头地、富贵还乡、赢者通吃、名利双收,通通都是“成功”的代名词,一个人如果不成功,仿佛真的就是一个可怜的loser。

当年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今天的年轻人则被告知,成功要趁早。“从美国的比尔·盖茨到中国的张朝阳,一大批财富英雄年纪轻轻就腰缠亿万富可敌国,瞧人家那钱是怎么挣的?如果比尔·盖茨和张朝阳学不了,可小学同学张三、中学同学李四,还不同样是一张嘴两只手,一眨眼的工夫人家就发了,我为什么就不行呢?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我又何必老是苦哈哈地作茧自缚?”从“成功学毒药”到“成功焦虑症”,“成功”误人子弟的悲剧何其多矣!

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那种把所谓“成功人士”塑造成时代英雄的单一意识导向,帮助年轻人培养朴素的成才观念和多元的生活理念,引导他们做有远见、有耐心、从容大气的劳动者。应该让年轻人相信,成功虽然有一些外在的评价指标,但更多地取决于当事者的内在感受;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认可度,与他在事业上已经取得成就的大小,特别是与他所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应该让年轻人懂得,世界上既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既有万众瞩目的荣耀,也有清虚自守的安宁。当国家和社会建立起了新的评价体系,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和地域,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付出了劳动、做出了成绩的公民,都将享受到足够的荣誉,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和成就感。虽然由于禀赋、性格、成长环境、发展机遇的差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注定了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只要踏踏实实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是骄傲的成功者。

“母焦虑,子继承”,父母要注意

父母的焦虑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投入精力去研究,然而一直没有肯定的答案出现。不过,最近在线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和子女焦虑的个性特质之间之所以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其实不确定是基因在起作用,但是能够确定是跟父母及其子女之间的相处和互动有关系的。

这提示人们,儿童和青少年容易焦虑的个性特质更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有些是无意当中通过心理模仿,从其父母的个性和行动中学习到了焦虑情绪和行为。

研究者指出,父母的焦虑是否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还是不确定的事情,然而,对于焦虑和神经质,存在更显著的父母及其青少年后代的直接环境传播,也就是说父母通过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而把焦虑的个性特质“教”给了孩子。所以,这种焦虑的个性特征也并非通过基因“遗传”,而是通过家庭环境的渲染来传递的。

比如“脆弱儿综合征”是当今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病症”,家长对孩子过多地保护,反而孩子就越会生病。小D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他是家里的中心,除了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小D的妈妈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总担心孩子着凉会生病,也不敢让小D像别的孩子那样参加户外活动。因此,尽管小D已经上了大学,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体弱多病,而且稍微有身体上的不舒服,自己就会特别紧张,远离了父母的保护,小D心里总是感觉没底,也经常感觉很紧张。后来因为心脏经常不舒服,小D总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他太焦虑了,需要去看看心理医生。

小D的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会无形当中潜入到孩子的内心,会对孩子性格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心理抗压能力变得比较脆弱。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带着自己成长的烙印。焦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也有类似的代际传递。“很多时候,父母是如何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我们也会如何把孩子抚养长大。”心理学家进一步解释,当代孩子的祖父母辈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祖父母辈是缺乏安全感的一代。缺乏安全感势必会引起焦虑,而这种情绪,同样也会传达给父母这一代人。

尤其是母亲,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但是现代的母亲不仅面临家庭育儿的压力,还要应对工作压力。如果母亲对自己的工作并不那么满意的话,那么就会更焦虑,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做得更好。

按照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原理,在孩子2岁以前,母亲的角色就是“奉献”。根据科学家的观察,孩子在1岁的时候就能够读懂母亲的情绪了,而当母亲童年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又在成年后面临各种竞争,就更加无法把稳定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很难觉察,会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是对孩子有好处的。然而,父母们这么想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样“过度”的焦虑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要想避免将容易焦虑的性格特点再“传递”给下一代,父母们就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补充知识,不只是关于身体的保健知识,也包括关于情绪的保健知识。这样就会对自己和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有所了解,避免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如果要避免孩子会“遗传”过多的焦虑特质,父母就需要在孩子面前要尽量保持适当的情绪平静,不要显得太慌张。

还有些时候,父母的焦虑情绪还会通过言语传递给孩子,比如经常训斥孩子“你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学习不好,你这辈子就完了”,等等。这些伤害孩子自信心的言语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很多焦虑,却埋藏得很深,当遇到压力时会采取各种方式去逃避。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学会自我情绪调控。因为不同的人情绪免疫力是不同的,家长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对负面情绪的调控能力,才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加从容。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在养育自己内心里没有完全长大的那部分。

每位家长都有纠正焦虑遗传基因的机会。有心理专家说:“父母应知道,他们应该划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减少焦虑情绪,更少地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尽管家长们常抱怨外部教育环境非常不理想,大批的家庭在督促孩子提前学习和参加大规模补课,连孩子都主动提出要补课。但是,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无力改变外部环境,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和孩子,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在孩子上学前应建立孩子内心的强大,这样,即便将来孩子遇到挫折,也能从容以对。”而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起的作用也应有区别。

例如:小学阶段,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感受,不强调成绩,尤其是三年级以前。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喜欢学习,习惯学校环境,增进孩子和同龄群体的相处能力。而到了中学生阶段,家长要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得有效,提高效率。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如果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必须秉持首要原则不求助,不施助。父母应让孩子知道:“我理解你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允许你犯错,只要你需要,我随时会帮助你,但不会替你承担责任。”其次就是信任、尊重和接纳孩子。

焦虑自评量表——测一测你焦虑了没有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

SAS共20个项目,评定的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过去一周”。

1.计分方法

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2.结果解释

量表协作组对1158例中国人进行研究,结果20项总粗分均值为29.78±10.07。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0分,标准总分为50分,略高于国外的30分和38分。SAS可以反映焦虑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区分各类神经症,必须同时应用其他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如HAMD等,才有助于神经症的临床分类。

3.焦虑自评量表(SAS)内容及注意事项

指导语:表中有20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明白意思后,根据你最近一周的实际感受,在右边适当方框中打“√”,每一条文字后有4种选择。请不要漏评任何一个项目,也不要在相同的一个项目上重复地评定;量表中有部分反向(即从焦虑反向状态)评分的题,请注意在填分、算分、评分时的理解;本表可用于反映测试者焦虑的主观感受,对心理咨询门诊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精神病人均可使用,但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要害症状包括: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下面请开始测评:

1.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

A□

B□

C□

D□

2.我无缘无故在感到害怕

A□

B□

C□

D□

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感到惊恐

A□

B□

C□

D□

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A□

B□

C□

D□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

A□

B□

C□

D□

6.我手脚发抖打颤

A□

B□

C□

D□

7.我因为头疼、颈痛或背痛而苦恼

A□

B□

C□

D□

8.我觉得容易衰弱或疲乏

A□

B□

C□

D□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A□

B□

C□

D□

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A□

B□

C□

D□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A□

B□

C□

D□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A□

B□

C□

D□

*13.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A□

B□

C□

D□

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A□

B□

C□

D□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A□

B□

C□

D□

16.我常常要小便

A□

B□

C□

D□

*17.我的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A□

B□

C□

D□

18.我脸红发热

A□

B□

C□

D□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A□

B□

C□

D□

20.我做恶梦

A□

B□

C□

D□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A”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评1分;“B”表示有时有,评2分;“C”表示大部分时间有,评3分;“D”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评4分。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中度以上焦虑者建议到精神专科咨询就诊,排除焦虑症。还有比较常用的焦虑量表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由医生进行测评。

焦虑症和抑郁症通常是一组神经症,重度焦虑症会诱发抑郁症的发作,而抑郁症在发作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焦虑情绪,因此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需要我们重视的疾病,做好焦虑、抑郁的自我测评,也可以使我们提早做好这些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

焦虑、抑郁的自我测评还是需要大家自己来进行,因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有自己最为清楚,当大家感觉自己的情绪出现不对劲,或者是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的时候就应重视起来了,及时做好调节工作很有必要,只有及时做好调节才可以使自己远离焦虑、抑郁的困扰,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类推荐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本书是卡伦·霍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的成名作。全书以平实的语言、清晰明了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敌意、控制、嫉妒、依赖、逃避、自虐等一系列神经症表征以及神经症病人对爱、财富、权力等病态追求背后的文化基础和根本动力,强调了神经症病人在面对现实冲突时的反应,以及为化解冲突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和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 现代逆境心理学

    现代逆境心理学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能免的。每当遇到困难和障碍无法克服时,人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有时甚至痛不欲生,这便是逆境。用心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逆境是指个体从事目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阴碍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满足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性情绪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负性情绪即至少包括了失望、痛苦、紧张、焦虑、悲伤、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而非单一的情绪。
  •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是由薛晓路执导,李连杰、文章、桂纶镁、高圆圆、董勇、朱媛媛等主演的亲情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的感人故事。
  •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
  • 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本书以饮食心理为基础,结合生理学、营养学等知识深入地解析了人们饮食行为背后的秘密,全面介绍了国内外诸多科学家,尤其是心理学家对饮食行为的研究,揭示了贪吃、馋嘴、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爱吃零食、夜间进食、厌食等行为背后的真相,引导人们在认清饮食恶习危害的同时,从心开始,冲破内心的贪念,塑造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热门推荐
  • 瑜伽论

    瑜伽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控

    风控

    陈向东出事了。接到闺蜜张虹电话报告这消息的时候,李梅正走在每天上下班经过的彩虹桥中心地段,她感觉车流震动桥身的摇晃突然加剧,如地震落到了江底。她浑身发冷,半天没喘过气来。过了半分钟,那边的“喂、喂、喂”声才灌进耳膜,她才发现自己身子靠着栏杆,一动没动。“啥事情?他死了?”李梅的手下意识地抓住栏杆,声音虚弱得像刚溺水上岸。“也不是。不过差不多了。”“到底啥事情嘛!”李梅毫无耐心听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像被蜂子蛰了一下,有些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
  • 北溟剑客

    北溟剑客

    你是否见过那样一个人?他从北溟来,腰间一柄青霜似的剑。白的衣,黑的发,剑眉星目,宛如谪仙。如果你见到他,还请告诉他,有个女孩儿在北溟等他。年复一年。
  •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有一天纪蜜终于意识到她急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他得有权,帮她掩盖她那些穷凶极恶的家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个男人还得有钱,帮她打发那些贪得无厌的亲戚干出的无耻变相勒索。有钱有势的男人很多,但能只手遮天的男人没有几个,当纪蜜自认没这个运势的时候,老天还是塞给了她一个男人。不,是男神,有颜值却偏要靠卖学识生存的男人。什么叫一字千金,推理小说界男神作家敲打键盘一个按格就值百万,偶尔还被聘请做几天推理顾问,高智商高情商完爆一切极品渣渣。纪蜜乐开花,这职业好,匹配的就是警花和神探。跟仰慕已久的偶像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纪蜜说那叫一个爽。【悬疑+推理+复仇】,当然最重要还是言情,写一个爱你爱得深沉,宠你宠到有恃无恐的情爱故事。女主:我有仇,得报。男主:我心中有个秘密(蜜蜜),惦记了很久。
  • 彩虹来了又走了

    彩虹来了又走了

    蔡康永深情推荐,与《目送》一起感动万千读者,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榜首,《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诚挚推荐。一封九十一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件,一场母与子之间的精彩对话,他们坦诚讲述各自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得失成败,以及关于成长、爱情、婚姻、孤独与勇气等人生话题。书中饱含大量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而每一句洞若观火的分享都是生命历经大起大落后才有的感悟。九十一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人世。而今天,我已经整整九十一岁了,比那时睿智得多,但内心深处还是十七岁。人生的答案是什么?人生的秘诀是什么?
  • 没有谁,我召唤不了

    没有谁,我召唤不了

    〖万人追读,免费佳作〗传承分为两部分,一是前人传给,二是后人继承。但传承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失传的那部分永远比传下来的多得多。而失传的这些历史名人,功法,丹药,神兵利器,阵法等等都遗落在了一个叫失传国度的空间里。当有一天,吴过意外沟通了这个失传国度,整个国度里所有失传的天材地宝变成了吴过的囊中之物,可随意召唤。自此,吴过走上了一条碾压大道。已有完本精品老书,请放心收藏。
  •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人生短暂,时光无情,谁不希望能够活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相信这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当我们面对现实时,才发现快乐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情感。尼采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诚然,人生需要经历困苦磨难,大起大伏,没有谁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通常让我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太多的境遇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空如其来,让我们一进找不到出去的路。
  •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精选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作品。 书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 ,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娇鸾令

    娇鸾令

    魏鸾死而复生的那一刻,才是齐州风云翻涌的开始……昔日的仇人们还言笑晏晏,拉起魏家二姑娘的手家长里短的闲聊,却永远不会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等到众人回过神来,魏家的二姑娘,却成了谁也动不得的人物——齐州大地无人不知,二姑娘手段高明,叫齐王殿下甘心为她摘星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