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1400000001

第1章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今天非常的激动,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五十五年前我来到北大时的情景,当时我进入了哲学系,因为哲学系强调多学科的结合,我选择学哲学,也是因为既放不下对人文的兴趣,又放不下对科学的探索,我看到招生简章里有一句话,哲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总结,就选择了哲学系。到了北大以后,哲学系没有让我失望,上一年级时,我们每周都有一堂自然科学的讲座,讲述天文、地理、历法、物理、化学、地质、数学等各个学科的前沿问题,到现在我还是印象非常深刻。我当时是坐在底下听讲的,教室就是现在的外文楼113,我不知道现在还叫不叫113,这是五十五年以前的情景。我觉得北大确实是一所有多学科优势的大学,能够到北大来,能够听到学者们做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的讲座,这是非常难得的,也非常幸福。

我最近也经常到外地的大学去做讲座,外地的大学一听到北大这样的情况都非常羡慕,所以我们要珍惜北大学习的环境。刚才我也在跟周校长和王院长讲,设立这样的讲堂是非常必要、也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实当时我是要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后来“传统”两个字我大概是说漏了,所以就变成“中国文化的精神”,这个题目就比较大了。中国现在的文化是不是也是中国文化啊?当然也是。我讲的以传统文化为主,但是并不跟现代文化冲突,传统跟现代是分不开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我们现在的文化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去不掉的。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想我们的同学平时经常会讲这么一句话,叫“血浓于水”,这句话看来很普通,也很平常,其实这句话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在里面。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西方文化里大概是不会讲这句话的,只有在中国的文化中才会强调。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非常重视血缘的关系,生命就是血缘的联系,父母子女之间生命的联系是一种血缘的联系。西方文化重视的不是父母子女之间血缘的关系,他们强调父母子女之间的平等,因为大家都是上帝的子女,生命都来源于上帝。中国人的生命观念则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来源于他的父母,父母又来源于他们的父母,最后追到了祖宗,一直到了祖先。那么再扩大一点呢,就是万物,不管人类也好,兽类也好,禽类也好,有个共同的祖先,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万物共同的祖先。中国人这种血缘的连续非常深刻地种在了中国人的生命当中,所以中国人一张嘴就是血缘的思想。中国人还有一句话“父债子还”,一看是很普通的一句话,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不太能接受这句话,认为父债为什么要子还,这在西方确实是没有的,就是因为刚刚讲过的生命观念不同,他们没有这个观点。在中国,由于有血缘关系,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的延续,甚至子女的身体发肤都是来源于父母,那么父母没有完成的事情,子女是有责任去继续完成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人又有了相应的一个思想——“父财子用”,西方就没有哪个人要求去世后子女一定要继承自己的遗产,这个都跟生命观念有关系。生命观念形成了中国的这些观念,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是如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被批判得最集中的就是宗法血缘观念和宗法血缘制度,因为当时的一批思想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几千年,而且又是封建专制主义,我们的制度是嫡长子制,所谓嫡长子继承,这就是一个血缘宗法制。五四以后,集中批判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和血缘制度。当时有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吴虞写了很多文章来批判宗法血缘的观念和制度,以至于胡适先生称赞吴虞先生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你看即使那样批判,在今天我们的思想中间,还是不能完全抹去“血浓于水”这样的观念,这说明要想完全抛弃掉传统,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想把它原封不动搬到今天,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传统和现实对立起来。

中国的传统如果我们今天能够很好地发挥它,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构建我们的家庭的和谐。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则万事兴,如果家庭里面有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那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现在已经到了“80后”的年轻人成家的时候了,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80后”青年的闪婚和闪离。闪婚、闪离会造成许多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会影响许多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传统社会的观念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会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今天的讲座就笼统地讲中国文化的几个成果,重点讲传统文化,因为我想在座的各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相对少一些。

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两个不平衡。第一个不平衡就是传统和现代,或者说传统和西方,或者说中学和西学的不平衡,因为中国进入20世纪以来,都是把西方、西学看做是现代的。我们可以从20世纪整个的文化发展来看,从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到我们的社会的文化氛围,我们看到的都是西方的东西,从比例上讲大大超过我们传统的东西,以至于很多年轻人说起西方文化来头头是道,不仅是现代文化,甚至是西方传统文化相对来讲都比较熟悉,而对于中国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很多的传统经典,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种现象相当严重,导致的结果是我们文化主体意识的失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这个问题的讨论就非常激烈,社会上有一批人,明确提出全盘西化,当时中央大学的教授陈序经就提出了全盘西化,也就是说在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西化,当然,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观念。尽管在文化领域和学术领域,大家讨论得很激烈,但是在整个社会实践层面,我们毋庸讳言,是西化占了主角。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甚至于面临被殖民、亡国的环境下,大家要发愤图强,救亡图存,所以要积极在物质文明方面迎头赶上西方,但同时也感觉到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在向西方精神文明学习过程中的矛盾,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具有必然性的。问题是,经过了一百多年,我们是不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

在20世纪末,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于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展望》,其中就讲到了文化的不平衡,希望21世纪在文化发展上面,在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上能够有所改善。首先能否取得相对的平衡,在教育中,能否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与西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相等的分量和地位,更理想一点,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适当地高于西方文化。在西方,他们也非常注重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西方的大学里,他们的通识课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主要就是学习传统经典。我们在这方面却很缺失,所以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文化主体究竟是什么,因此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报上看到许多这样的报道和呼吁,在2006年8月11日的《参考消息》上,可以看到一位新华社驻美国记者写的文章——《走向世界,中国人不能迷失自我》,这个标题很鲜明,他是有感而写。他在美国考察,问了一些留学生,尤其是问到几个留学生“你来美国学什么”,他们说“我来美国学汉语”,让他大吃一惊,难道中国人连汉语都说不好了吗,要到美国来学?除此之外,他还接触了很多美国的老华侨,包括台湾过去的老华侨,这些老华侨都有一个感受,就是现在来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底在哪里,一切都要向西方学习。特别是他跟美国的一个新闻片的制作人交谈的时候,对方希望能得到一些中国的新闻片到美国来播放,他说感觉到我们中国的艺术片,都是想办法去迎合西方的观众,而没有我们自己的特色。这个记者在跟他讨论的最后提出了前面那篇文章的小标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播跟美国口味一样的东西,他希望有地地道道中国口味的东西,所以才提出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10年3月28日,《参考消息》上刊登了一篇美国记者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也非常让人警惕,标题是《崛起的中国面临身份的危机》,我们为什么会面临身份的危机呢?也就是说我们一切都在向西方学习,我们在身份的认同上面出现了问题,还有很多这样的报道。我们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这是一个很好的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的阵地,我们要向世界各地推广我们的文化,中国人自己要先认同,所以有篇文章的题目是这样的:《孔子“回归中国”才能走向世界》(《环球时报》2009年6月1日)。这些问题都是百年来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上存在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在20世纪,还有一个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就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比例失调,我们重视科学文化,轻视人文的东西。在20世纪来讲,这种失衡不是中国一个国家发生的,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科学发展带来的物质的丰收、生活的变化,因此对人文的注意普遍有所减弱。在教育的层面也是人文文化的教育占的比例很少,而且把它看做是软性的,科学才是硬性的。而人文文化的缺失会让我们失去灵魂,失去精神的支柱,甚至会失去“我们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个问题科学是无法回答的,只有靠人文。这个问题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也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连人类为什么存在都茫然了,连人类与动物的区别都不清楚了,那科技再发展有什么用呢?所以到了20世纪,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它还具有一种世界性与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西方的政治家、哲学家都在反思西方的文化中是不是存在某些片面性,以至于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反思的问题都一样,就是“人类人文精神的缺失”,或者“人本精神的缺失”。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都提出了重建新的人文精神,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建立、发展这种人文精神,要到东方、要到中国去寻找。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呢?就是因为西方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间,他们从东方、从中国的文化中间受到了极大的恩惠,尤其是在东方、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人本的精神,用人本的精神与西方中世纪神本的观念做斗争,用人本的精神破除了西方中世纪以神为本的观念,才有了近代理性智慧的发生与发展。

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经过了三个大的历程,第一个历程是文艺复兴,我们现在讲文艺复兴一般认为从15世纪开始,其实这个过程还要早些,西方在11世纪就逐步开始做文艺复兴的工作。为什么呢?在西方,当基督教确立以后,人的独立的、理性的思维的精神被排挤,人们要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在西方,从1世纪开始到10世纪的过程中,西方整个文化其实是落后的。到11世纪以后,西方开始发现这个问题,开始觉醒了,很多学者想要找回西方的文化,从哪找呢?要到希腊和罗马。可是当时在西方,希腊、罗马的文化已经中断了。这些文化在哪里留着呢?在阿拉伯世界。所以当时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从11世纪开始,翻译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这些经典到哪里去找呢?到阿拉伯世界的文献里面去找。关于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是徐善伟先生写的。在这本书里,他就讲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从11世纪开始,西方怎样从衰落又走向进步,甚至后来超过了东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受惠于东方的文化,一直到十五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找回西方原本这种理性的人本的精神。

第二个历程是宗教改革。西方、欧洲的宗教改革冲破了天主教那种保守的观念和势力,通过宗教改革,在欧洲出现了新教,就是我们现在称的基督教,旧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主教。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对近代、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新教的伦理强调敬业,强调节俭,西方有位著名的宗教研究学者马克斯·韦伯说,新教的这种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当然对这个观点我们也不一定要赞同,但是新教的出现至少在宗教内部打开了一个开放的门户,宗教改革以后,新教的势力迅速扩张,以至于使得许多传统的天主教教会、传教士在欧洲无法立足,于是一大批天主教的传教士来到了东方寻找新的传教地,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叫利玛窦,到现在利玛窦的墓还在中国北京,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就在现在的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这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以后,很快发现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有相当大的不同,西方文化中,强调人对上帝的一种绝对的服从,人的理性得不到自由的发展。当时在欧洲,人要强调自己的理性的发展,一定会被视为是异端,要被彻底地排除、消灭,中世纪自由思想家、科学家被处死的在历史上看到的太多了。可是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社会依靠道德的理性自觉来维系,无法简单地将之定性为邪教,他们就把这些信息、这些中国的观念传回欧洲,这是在16世纪到17世纪发生的。

同类推荐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茫茫昆仑山、巍峨唐古拉、雄奇巴颜喀拉山,苍山雪峰,环绕周边;滔滔通天河、蜿蜒澜沧江,汹涌澎湃,自北南流,哺育大地。境内地域辽阔,草场广袤,山原起伏,地形复杂,江河纵横,资源丰富;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河流,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织成五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图画;尤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散射出夺目的光彩,是全省最具典型性的地方。纵览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有以下一些最为突出的特色。玉树地区是青海藏传佛教传播最早、保持古风最多、教派最全的地区。
  • 新诗美学

    新诗美学

    本书是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酋长大人的绯闻女友

    酋长大人的绯闻女友

    由于本人个人原因本文暂停更新我会把后续部分继续写完,但是半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再继续更新了,半年之后将后面的二十万字一次性更完后会申请完结
  • 穿越时空之倾城绝恋

    穿越时空之倾城绝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一个17岁的美容专业女生,背了袋化妆品莫明奇妙到了一个历史没有记载的时空,她拥有倾城的美貌、她还是天生的经商奇才。到了古代,一下便成有钱人咯!感觉比中彩票还要美好!只是为何老是遇到这个人?从此,他便被一吻定情,在她面前由如被训服的小羊般温顺无比,另人怜爱。“我宁可死,也不愿他们动你一根手指头!”他大声呐喊着。“我爱你,请记得我爱你!”“感觉到幸福了吗?”、、、
  • 最后的魔鬼

    最后的魔鬼

    深渊被毁、魔鬼一族惨遭灭族,是何阴谋?诸天万界,一半欣喜,一半有仇,是和缘故?肩负着复兴种族的重任,有何出路?且看万族为敌的境况下,最后一个魔鬼的崛起之途。
  • 遇见26个自我

    遇见26个自我

    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看这本书就对了“德国心灵教练”席薇雅发现内在人格的运作模式,她用幽默的拟人化笔调介绍26个自我,教我们透视这些内在朋友的心理与恐惧,夺回自己人生的主导权。本书详尽说明26种人格形成的原因、特征和想法,就好像在叙述26名个性迥异的朋友:渴望关注的戏剧女王、期待完美童话的浪漫姐,还有挑剔妹、泼冷水哥、冲动哥……
  •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现代心理学认为,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万能钥匙,是一种通过影响潜意识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技术。催眠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神秘,掌握起来也并不困难。实际上催眠术很贴近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催眠术、耍点小“诡计”,很多棘手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 奈何丞相要宠我

    奈何丞相要宠我

    陆晚亭是个狠人哪怕家破人亡,一夕之间从京城最飞扬跋扈的千金小姐落魄成险些被丢进青楼的女子,她也从来没怕过谁。直到孟云衿站在她面前,面无表情的盯着她,皮笑肉不笑:“知道错了吗?”“知道。”她怂巴巴的开口。这一次,陆晚亭是真的怕了,她怕眼前这个男人不理她,更怕他不要她。前世我负你一生,今生我偿还你一世。
  • 战帝系列(十五)

    战帝系列(十五)

    “人总会是要变的,如果是当年的我,你就没有机会说这么多废话。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九极教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成为天下第一教,不二法门将从此被取代,就像当年不二法门取代九极教一样……”勾祸得意地笑道。
  • 傅少的邪妄天才妻

    傅少的邪妄天才妻

    前世,身为古杀手之家出的另类科技天才,颜家上上下下为这个任意妄为的颜酒操碎了心。一朝重生,颜酒带着自己的系统,翘着二郎腿,吃着棒棒糖,睥睨天下。某日,手下来报:“颜少主,傅少派了十架直升机,包围了颜宅!”少女凤眸微眯:“他到底想做什么!”门外,一道磁性嗓音响起:“娶你!”
  • 贺大脚传奇

    贺大脚传奇

    一九三〇年初冬,突然刮了几天的北风,鄂西山地下了一场重霜,天气格外的冷。这年十月初,军阀刘湘,为了扩大势力,要火并川东土著武装,而这支土著武装的头子甘古元偏不肯就范,仗着他主力团一部分军官是湘鄂西人,又打听到贺龙带的红四军已东下洪湖,只留下贺英千余人的游击队,便决定向湘鄂西流窜。十月下旬,这支土著武装的主力团,没遇到任何阻拦便占领了鹤峰县的沙道沟。团长熊玉田为抢一个山妹子,被贺英的红军游击队捉住,教训了一顿后放回。甘占元听到他的主力团已占领一个据点,欣喜若狂。
  • 田园酒香

    田园酒香

    资深女酒鬼,重生为古代农家童养媳。婆婆凶似虎,公公软如泥,丈夫病怏怏,大姑子……咳,咱就甭提她了成吗?一屋子奇葩守着一间半死不活的酒坊,日子怎么过?林初荷有云:对待婆婆,要像春天般温暖,剩下的事,您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