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8100000005

第5章 思想者的澎湃心声

林非先生是研究现代散文史的专家,又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一向强调,好的散文必然带着强烈的感情,展示饱满的形象,充满生命的体验。散文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应该表露充满个性色彩的人格风范,主体视角、主观色彩一定要十分鲜明。并举出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范例:“以最深沉的哀痛,悼念惨死的烈士,以最激烈的愤怒,控诉凶残的军阀,以最昂扬的颂歌,赞美崭新的女性。他的感情奔放激越,像是火山爆发似的,射出一种光焰和热力,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天地间的至文。”(见《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林先生自己写的散文,也都是激情洋溢,令人感发兴起的。记得十年前读过他的散文《记忆中的小河》,文中写他故乡的一条小河的沧桑变化,紧扣着童心的眷恋,亲人的嘱托。故乡——童年——母亲,浑然一体,真情灼灼,颇为细腻感人。

近日,我又读到了他近年的两篇文化散文新作,一是写“荆轲刺秦”的《浩气长存》,一是《询问司马迁》,都是不可多得的力作,但它们与《记忆中的小河》,在创作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说明一切散文大家都具有多副笔墨。如果说,前者是“沙场秋点兵”的金戈铁马,那么,后者则是月白风清之夜的琴韵箫音。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主观色彩极为鲜明,全都贯注着浓烈而纤细的感情。林先生创作的这些散文作品,可以说,正是前面谈到的他的文学主张的践履。

记得清代学者吴见思说过,《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第一种激烈文字,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刻骨十分。我读《浩气长存》,就实际经验了这种“须眉四照”和“刻骨十分”的快感。文章一开始,就极具气势,极富感染力。作者写道:在遥远的少年时代,朗读着荆轲的故事和吟咏着“易水悲歌”,“心中竟燃烧起一团熊熊的火焰,还立即向浑身蔓延开来,灼灼的血液似乎要沸腾起来,无法再安静地坐在方凳上,双手抚摸着滚烫的胸脯,竟霍地站立起来,绕着桌子缓慢地移动脚步,还默默地昂起头颅,愤怒地睁着双眼,就像自己竟成了这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壮士。”此刻,我也同作者一样——读着读着,顿觉一股浩然之气,一阵飒飒雄风,卷地而来,不容你不随着文章的气浪,与之同悲同喜,甚至跟着荆轲一道潜入不测的强秦,不禁拂衣而起,绕室彷徨。

在《询问司马迁》中,也是一开头就满怀深情地说:“曾经有过多少难忘的瞬间,沉思冥想地猜测着司马迁偃蹇的命运,痛悼着他灾难的遭遇”,他“好像就站立在我的身旁。我充满兴趣地向他提出数不清的问题,等待着听到他睿智的答案……只要还能够在人世间生存下去,我就一定会跟他继续着这样的对话,永远也不会终结地询问和思索下去”。无比亲切,无限深情,使人立刻就跟着作者进入到当下的语境中去。这时,只有在这时,当年畅读太史公《报任少卿书》、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说》、林觉民《与妻书》那类文章的愉悦与激情,立刻就豁然重现。可惜的是,久矣夫,不容易见到这样的血性文字了。

如果说,要有强烈的感情,要展现主观色彩,是各类散文共有的特征;那么,如何运用史料,也就是如何以现实的关怀和当代期望视野,在历史的阐释中把握我们个人的、民族的主体意识,展现更加开阔的精神视野和思维空间,则是文化历史散文创作中特有的,也是特别突出的课题。综观目今这类散文的创作,佳作固然不少,但在这方面处理得不能尽如人意者也所在多有,其中就包括我自己。其失有二:或流于虚空,浮言泛议,散漫无归;或流于板滞,史料纷陈,嗒然无味。

如所周知,做诗有一个“用事”、“使事”的问题。宋代学者吴沆在《环溪诗话》中有一段议论:“诗人岂可以不用事?然善用之,即是使事;不善用之,则反为事所使。”周密和范希文也提出,为诗“不可有意于用事”;使事不是编事,须“融化斡旋,如自己出”。写作文化历史散文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林非先生也是处理得很好的。

既然以历史为题材,一般的总要花费一些笔墨集中交代有关的历史故实和时代背景,作为抒怀、寄意的依托,弄得不好,就会产生“为事所使”的后果。而林先生写荆轲刺秦,写司马迁的悲惨际遇,则能做到“融化斡旋,如自己出”。他是顺着本人情感的奔流,以笔下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发展为线索,对历史背景作审美意识的同化,以敏锐的、现代的眼光进行观照与思考,给予历史生活以新的诠释,体现出创作主体因历史而触发的现实的感悟与追求,使作品获得更大的人生意蕴和延展活力。即使是阐发历史,他也没有忽略现实人生。按照黑格尔老人的说法,他所寻求的总是历史中能与现实相联系的一部分内容,历史对于现实仍有意义的那一部分内容。

他在极为简要地交代过了当时的背景,引出荆轲所面临的危局之后,就把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活鲜鲜地摆在了读者的面前:是为了坚持正义而不惜慷慨捐生,还是浑浑噩噩,苟且偷生?甚至把自己也拉了进去,——“回顾我自己几十年来平庸的生涯,虽然也曾经满腔热血地投笔从戎,想与黑暗抗争,想去追求光明,可是在多少回面临着独断专横和强迫命令那种沉重气氛底下的荒谬和不义时,却缄默地低头,胆怯地嗫嚅,违心地附和,这是多么痛苦而又微茫地苟活啊!”作家着眼于民族灵魂的发扬与重铸,敞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双重渗透下的自我,挺举起人格力量的杠杆,对文化生命作真正的慧命相接,将灵魂的解剖刀直逼自我。这既是灵魂的叩问,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

荆轲刺秦,除了荆轲本人和秦始皇之外,还有四个关键人物,就是隐士田光、义士樊於期、“后台主谋”太子丹、伙伴秦舞阳。林先生都写到了。为了引出前二人,他是这样着笔的:“荆轲应该说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因为他曾经接触和交往过的几个朋友,也都是那样地决绝、壮烈和高旷。”尔后,就按照自己情感的流向自然而然地展开。里面有分析,有推测,更有作者的情感参与,他说:“每当回顾着这些义士的时候,我的心弦总会异常激烈地震荡着,多么希望自己也逐渐生活得像这样勇敢和昂扬起来。”情文交织,自然贯注,丝毫不显材料的堆砌、史实的壅塞。

“使事”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述及史实必然会联系到史识、史论——后人的议论与看法。关于荆轲刺秦的壮举,千载而还,誉之者固多,而说东道西者也有,可说是纷然杂陈。林先生精心遴选了晋代的陶潜、唐代的李翱和清末民初的秋瑾的颇有代表性的观点。他没有按观点胪列,或者依先后次第铺陈,像学术著作那样平铺直叙地阐述,而是很巧妙地采取作者直接介入的方式,通过“我常常想起荆轲死去六百多年之后出世的陶潜,他是多么地想有所作为”“却又不敢像荆轲那样去抗争和搏斗”,想象他“没有勇气作一番事业的痛楚,肯定会常常咬啮自己的心灵。他如此动情地讴歌着荆轲,不正是痛悼自己无法献身于人世的极大悲哀吗?”

表面上看,上面谈的都是些创作技巧问题,实际上,它关系到艺术的基本功用和根本特性。如同著名哲学家卡西尔所说的,艺术不是对实在的模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实在的再现,而是对实在的发现。文学作品之有别于事件和知识的单纯传述,就在于作家是在一种灵感迸发的创作状态中,把现实的体验提炼为意识的逻辑,并以情感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生命的颤动。在这里,作家——叙述对象——读者共同组成一条人事、景物、情理的关系链。作家通过富有艺术价值和创造意义的工作,去调动读者的表象贮存和参与创造的欲望,进而自己去构建意象与图景。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至为警辟的话:“艺术作品中主要的东西是作家的灵魂。”读者阅读文艺作品,不是仅仅满足于形而下的情感的愉悦与忧伤,而是要从艺术感受和体验中获得人生感悟,加深对自己和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通过灵魂的对接,实现生命的成熟、人性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

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林非先生在《询问司马迁》一文中就正是以生命叩问和灵魂对接的方式,同这位“萧条异代不同时”的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探讨着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待苦难、如何坚守“史德”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倾听着人类历史上思想者的澎湃心声。最后,做出公允的结论,提出热切的期望:司马迁“无法更绚丽地完成自己这个宏伟的目标,那是时代限制了他,限制了他思想和精神的苦苦追求。有幸生活在两千多年之后的思想者,无论从早已冲破了专制王朝的罗网来说,从早已沐浴着追求平等的精神境界来说,都可以更为方便地完成他所提出的目标”。

文化散文固然有别于学术著作,但它同样需要作家具有深湛的学养和科学、严肃的态度。常见报刊上有些作品整体上还好,只是个别地方出现一些失误,尽管不过是“白圭之玷”,但也难免遭到一些非议。作为学者型作家,林非先生在散文创作中,始终抱着极为严谨、认真的态度。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一天,我把上面谈到的两篇文化散文送给一位青年散文作家看,他和我有同感,认为确是颇见功力的佳作。但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可惜里面有一处“硬伤”——当然是瑕不掩瑜了。听了,我猛地一震,不由得“啊?”了一声。他看我有些怀疑,便说:“文中有‘司马迁在刘彻生前就已经亡故,自然无法写成关于他的传记了,有文字依据可凭查找的,是《太史公自序》中《今上本纪》的简短提纲’一段话,恐怕这么说不符合实际吧?《史记》里分明摆着一篇《孝武本纪》嘛!”

我听后释然。当即加以解释,说,在历代的《史记》研究专家中,从三国时的张晏、南北朝的裴驷到明代的郝敬、清代的钱大昕,都一致认同,那篇《孝武本纪》乃是后来的褚少孙的补作,而并非司马迁的作品(他只是酝酿一个二三十字的简短提纲)。林先生读书细心,熟谙经史,他自然是非常清楚这重公案的。

(2002年)

同类推荐
  • 路上的祖先

    路上的祖先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散文作品的精品结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作者一向关注的关于中华民族、世界的人文历史等内容。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生于京师,是日为公历1655年1月19日。同年三月,清朝圣祖玄烨出生,如果以旧历计,与成德同龄。二人日后的亲密关系,冥冥中似乎早已有了定数。
  • 在俯瞰中放松

    在俯瞰中放松

    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作者曾颖的小小说大多涉及民工、下岗工人和城乡贫困无助的弱势人群,他用自己的笔,逆主流而动,为小人物树碑立传,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本书是作者几年时间借宿民工村,走访民工子弟学校和在火车站大厅里与回乡的民工们同吃同睡同喜同悲的产物。记录着当下时代转型期中各色人等的悲伤和希望,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用作者本人的话说:之所以要写他们,其一是身边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充斥于我的眼睛和心灵:其二则是有一种较劲的心态——在这个普遍肥处添膘的社会中,文学不断地远离那些苦难的最需要关注的人群,而把目光投向鸳鸯枕上起波浪式的粉红生活,弱势人群却越来越不被主流文化和传媒关注。
  • 赶考:西柏坡感思

    赶考:西柏坡感思

    《赶考——西柏坡感思》是一部报告文学合集。本书共收录《赶考——西柏坡感思》《探海蛟龙》。《赶考——西柏坡感思》真诚、形象地呈现了中共领导人在西柏坡的生活、工作和战斗,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各方面原因所在。《探海蛟龙》则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们在海洋探索事业上不断进取、不断突破的过程,鼓舞人心。
  • 怡亲王允祥与《红楼梦》和白家疃

    怡亲王允祥与《红楼梦》和白家疃

    本书主要围绕允祥、曹雪芹和白家疃之间的故事展开描述。怡亲王允祥因治水来到白家疃;传说曹雪芹晚年曾徒居白家疃。作者以一个白家疃人的身份将其中的故事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对读者全面客观了解此段历史提供帮助。
热门推荐
  • 待我迟暮之年

    待我迟暮之年

    唢呐刺耳干燥的声音突然停住,小锣砰砰敲响,一旁的黑衣道人面无表情地高喊:“孝子贤孙,拜!”周围的亲戚哗啦啦跪下了一片。舅舅和舅妈在我前面,恭恭敬敬两膝着地,头咚咚碰在水泥地上。我却需要使劲儿才能跪下去,腹部的肥肉压住大腿,头好不容易弯到能接触地面的程度,脖子却几乎要断掉了。时间瞬息凝滞,大脑一片空白,我忘记了为什么会在这里,只看见舅舅和舅妈白布孝衣上的汗渍不断扩发,渐渐形成了一幅印象派立体油画。“起!”道士终于给出指令。我立刻起身,大腿发抖,小腿抽筋,沉重的身躯不由得晃了晃。
  • 不为帝后

    不为帝后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 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概述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
  • 秘密之旅(全集)

    秘密之旅(全集)

    来自东方的少年怀着珍爱艺术的拳拳热心,踏上心中向往的欧洲大陆,从巴黎卢浮宫追到伦敦贝克街,从威尼斯的运河追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一件件尘封的悬案破茧而出,追溯辉煌的欧洲艺术源头,故事无处不在,秘密就无处不有。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令人着迷?福尔摩斯竟是真人真事?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藏着文艺复兴崛起的钥匙?跟随身怀绝技的侦探,解开艺术大师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 武道彼岸

    武道彼岸

    武道一途,可有巅峰?攀上此峰,奈何还有彼岸之彼!地球不能修仙,原来隐藏着这样一个大秘密。守护者回归,那么。。。。。。守护者离开地球重返修真世界之日,脚踏诸天万界。大战一触即发,刻不容缓。
  • 山海妖主

    山海妖主

    山海有大妖,妖之行迹,不可捉摸,或沉于海底,或悬于空冥,或隐于山川,或藏于大泽。力之极,唯大妖也。大妖一怒则风云变色,妖身一震则山崩地裂!故海之波涛万里,天之阴云滚动,山河震动不定,大泽倾淹千里,惶惶天灾,多为妖行。诡之极,亦大妖也。古有大妖相争,血洒大地,殷红血色千年不散,有人族勇士前去,得入秘境。秘境之中,神异非常,日月山川一一显化,奇花异草无数,更有飞禽走兽居于其中,或嬉戏于花丛,或游弋于清溪,或翱翔于天际,浑然是一处世外桃源。秘境之兽,不可独立走出秘境,但有奇人与异兽缔结联系,并将其带出秘境。异兽有灵,后称妖灵。妖灵奇异,可显为兽,鳞爪搏杀,不逊于凶兽;亦可化为纹,纹于身,赋予人族非凡之力!此后万载,人族驯妖灵,称妖师,战山海!————————————————当你不会写简介的时候,序章就是简介。——轻胜羽
  • 农门药香:山里种田记事

    农门药香:山里种田记事

    穿越到深山老林的顾清灵,好不容易自力更生发家致富,成为了一方的山大王。结果发现,身边的人都藏着各自的秘密。顾清灵表示,她只想在山里骑骑老虎,喂喂狼。能不能不玩权谋?本书细水长流慢节奏,非常清水。三观正常向。
  • 你往哪里去

    你往哪里去

    在大与小之间,有限和无限之间,我们行走心灵与命运之路,清浅如朝露,琐碎如尘埃。《你往哪里去》是闫文盛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作品四十余篇。语言精到,意义符号丰满而有想象力。
  • 极品修真强少

    极品修真强少

    我要这寿命有何用?我有这时间又如何?春宵一刻,能换千秋!一世荣华便是我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