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03

第3章 巴黎,1966年11月

乐队指挥肩负重任——一名蹩脚的指挥会使杰出的音乐沦为二流,会让备受尊崇的管弦乐队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甚至会导致最伟大的歌唱家出现瑕疵。作曲家很可能花了若干年的时间创作并完善他的曲目,然后就全权将其交到指挥家的手中赋予它生命。他们说即便是贝多芬,由于受到耳聋的影响,作为指挥的时候也毁了他自己的作品。管弦乐队对指挥的依赖程度就好比新生儿对母亲的依赖程度。

在录音棚内指挥一支八十人交响乐团所受到的局限是在演出现场难以想象的情景。人会拘谨;这不是一个理想场所。现场演出时,指挥和乐手们从观众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养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促使着我们更好地发挥,呈现一场更加美妙绝伦的演出。而在录音棚则完全不行,连空气都闷塞且矫揉造作起来。一切自发的东西都荡然无存。作为一名指挥,必须能够激发出他的乐手们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发挥出应有的专业水准。从理论上来讲,若有必要,在录音棚录制唱片可以随时暂停重来;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机会。然而,实际上,情况截然相反——这样一来便扼杀了创造性,使得乐手们和指挥过于专注自我。我们跟随着音乐,而非内心。因此,我们必须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演奏出对得起自己名声和作曲家期待的乐章。

接下来,从录音棚到剪辑设备,科技发挥着它的作用,可以让一场立体的演出听上去近乎就在你的耳畔。到了流程最后,我们会得到一条完美的演奏录音,无瑕疵也无灵魂。我的第一次录音棚经历是和我新加入的一支巴黎交响乐团一起录制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那次我差点儿就崩溃了,主要是因为期望越高,压力越大。当时我和交响乐团已经签约了美国一家大牌唱片公司。他们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对我;他们希望自己的投资能收到回报。我拿到了录制唱片的预算,尽管从纸面上看到的数字貌似绰绰有余,但现实是残酷的。最终,因为钱而不是时间的问题,我被迫宣告录制结束。唱片公司的高层们很高兴,恭喜我创作出如此精良的作品。受自尊心的驱使,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祝贺,然而在漫漫无眠的长夜,我独自忍受着内心的煎熬,非常清楚自己尚未捕捉到作品一丝一毫的精髓。

我花了一天的时间为唱片封套拍照。他们说把我拍得漂亮点有助于促销。促销?我一时语塞。我问他们,我难道在卖早餐麦片吗?他们立场坚定,而我别无选择。但不得不承认,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让人印象深刻极了——我双手举在空中,握着我的指挥棒,额头上闪耀着艺术家汗水的光芒。

等到正式发行的那天——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希望自己不如去卖早餐麦片。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唱片大卖。那一年在全法国,我的古典唱片成为年度最畅销,我的名字也家喻户晓。我的美国老板们高兴极了;我的银行经理和我太太更是如此。法国的唱片公司不敌出价更高的美国竞争对手,他们没能争取到我,便暗示我缺少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的一年,我又回到了录音棚——若干次。美国人到手了一只下金蛋的鹅,他们要竭尽所能地榨干我。我从未真正学会享受在录音棚内工作,但很快便学会了享受我的劳动果实。我和米歇尔在巴黎南部市郊的富人区新买了一幢大房子,大到我们根本住不过来。我买了两辆豪车,很多新衣服,最新潮的小玩意儿和新发明。我的唱片得了奖,媒体采访了我,我的脸出现在不同杂志的封面上;他们让我代言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进一步增加了我的收入。

我和米歇尔是在1956年结婚的。草草了事;我当时还是一个外省小乐团的指挥,并且薪水少得可怜。米歇尔是那个乐团的中提琴手。但是与我不同,音乐并没有使她神魂颠倒;它从来没有渗透进她的骨髓。她拉得很好,而音乐是一种她谋生的手段。那把中提琴对她而言也仅是她营生的工具而已。她身材娇小,厚厚的眼睑,高挺的鼻梁,两只酒窝,笑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我是在战后第十年遇到的她。她当初也是抵抗运动的成员,不过比我要活跃得多。她曾经被盖世太保逮捕过,遭受了残忍的虐待。她从来没有跟我说过细节,只消说,结局就是她这辈子都不能生孩子了。爱她之深,我并不介意。唉,可我总是感觉我们的爱像是单方面的,那些盖世太保不仅给她留下了伤疤,还夺走了她爱的能力。

十年过去了,而我已经站在了事业的巅峰。一切已经好得不能再好。我从未想过,甚至一瞬间的念头也没有,这所有的一切,某一天,会像气球一样砰地爆了。那是1966年的十一月,在巴黎。我刚刚指挥完马勒[10]的第五交响曲,总是会让人精疲力尽,然后来了一位访客。我当时正在普莱耶音乐厅[11]的后台,我的化妆间里,还穿着燕尾服,蝴蝶领结松开着。化妆间就是那种镜子周围有一圈灯泡的传统式。在我面前的化妆台上,一瓶香槟立在冰桶里,已经喝掉了半瓶,三杯接连下肚。我瘫坐在椅子里,仍旧调整着呼吸,在脑海中回放着刚才的音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傻笑,祝贺自己的又一次成功,然后传来了敲门声。“请问大师现在能否接待一位来访者?”一位剧院的普通工作人员问道,“您现在方便吗?”

“方便,方便,让他们进来。”我说道,估计是记者或乐评人之类的。

“晚上好,大师。”那位陌生人说道。

我把椅子转了过去。我张开嘴巴想说点什么,但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站在我眼前的不是记者,也不是乐评人,正是许多年前那位火车上的女人。她穿着高级定制的麦金托什[12]风衣,系着一条丝质围巾,样子时髦极了。她看起来老了一点,毕竟已经二十年了,面容上多了几条皱纹,乌黑的秀发如今更长了,里面夹杂着白发,不过除此之外,她的容貌变化并不大。

“你有时间吗?”

“当然,有。”我说,为了欢迎她我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她伸出一只手,我握住了。“太意外了。怎么……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她笑了。“并不难啊——到处都能看到你的脸。”

“也是。”

她上下打量着我,看看这些年来岁月给我带来的变化。“你看起来不错。你的事业也风生水起。”

“是啊,或许是吧。抱歉——请坐。”我请她坐在镜子前我那把椅子上,但她却坐到了房间角落里的小椅子上。

“我坐这里就行了。”她一边说着,一边落座在那把小巧的椅子上,看起来真有点儿滑稽。

“我给你倒点喝的吧?香槟如何?”

“不,不,我不想占用你的时间。”

“你是……我的意思是,你是专程来这听音乐会的?”

“哦,是的。事实上,我已经听过几场了。我对你的职业生涯一直都颇感兴趣。我始终记得我们在火车上的对话。你说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乐团指挥。我或许曾经质疑过你。这一点,我道歉。看看现在的你吧,何止一名乐团指挥,而是全法国最著名的指挥家。我恭喜你。”

一般情况下,我都可以从容应对恭维,这么久了,早已练就的本领,可这次我是真的害羞了。“谢谢。还有您,夫人,您看上去好极了。”

“是啊,谢谢你。我之前没有告诉过你我的名字。让我来自我介绍一下吧——拉普安特夫人。你可以叫我希尔达。”

“我的名字是——”

“哦,我知道你的名字。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你的名字了。”

“哈,被您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好像甲壳虫乐队的一员。”

“噢,拜托,大师,没必要把你自己跟那些少年犯还有他们的黑人音乐扯到一块儿。”

我并没有说出口,其实我还挺欣赏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那四个男孩子。“拉普安特夫人——”

“请叫我希尔达。”

“希尔达——时隔这么多年,我对你那天给予我的帮助仍旧感激不尽。我从未忘记过。我承认,当时我身上携带着一些信件……呃,要是被发现了……”

“就会被牵连?”

我笑了。“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是。是的,没错。”

我们静默地坐了一会儿,回想起旧日的时光,既遥远又陌生,如今看来都有些不真实了。

我清了清喉咙。“夫人,希尔达,你愿意一起吃顿饭吗?这里有很多——”

她抬起手。“不,不。谢谢你的好意,大师,但不必了。我只是想……”她站起身,一边整理围巾,一边说道,“我不知道——只是打声招呼,我想,还要告诉你我很高兴看到你的事业如此成功。”

“啊,谢谢。如果不是因为你,结局可能会截然不同。”她看起来是高兴的;欣然接受我的致谢。“但我一直都想知道的是,你当时到底跟他们说了什么?”

“这么说吧,我的言辞极具说服力。”

“是的,但是到底——”

“我必须走了。能再次见到你真好。”我们又握了握手。我送她出门,拜托一位剧院男员工护送她回到外面。

关上门,我静悄悄地坐到椅子上,冲着镜中的自己微笑起来。是啊,我心想,或许要是没有她许多年前的插手,要是没有她的庇护,一切可能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香槟,举杯祝贺自己,还有我接连不断的成功。天色已晚。是时候了,我决定叫辆车送我回家。

同类推荐
  • 一恋再恋

    一恋再恋

    本小说讲述一位普通的深圳打工妹郭畅与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程瓒相遇、相知、相爱、相离、重逢的故事。表达主旨为:在“快餐爱情”盛行的现代风气中,依然有许许多多年青人像本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勇敢、执著、忠贞地追求美好的真爱。郭畅因拒绝男友孙羽要求婚前同居,导致男友移情别恋。用情至深的她在同事的细致关怀下渐渐走出阴影,孙羽却对她再度纠缠,巧遇的程瓒及时调解使她脱离了困扰,后来与她成为了知心朋友。当程瓒在深圳园山的“许愿树”前绑上姻缘结,对郭畅真心表白爱慕之情时,善良而自卑的郭畅非常迷惘。
  • 马德里的春天

    马德里的春天

    桑用脸贴着我的脸:还扎人吗?现在,我很中国!你看,一点胡子也没有了。我坐在儿童床的边沿。他吻我,他的吻不再是那么有力量他的胡须不再扎人,他的吻那么宁静那么甜蜜,甚至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颤抖,那种颤抖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有体会,那是当另一个生命从你体内滑落的那一刻,那骄傲的颤抖,那撕裂与大喊!他的头温柔地靠在我的双腿间,他像婴儿一样寄居在我的双腿,他像是我的另一个生命。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蜗牛班

    蜗牛班

    张铁林直到上了车,找到了自己的硬卧号,斜靠在被子上,等到火车开动了,这才掏出手机给妻子黄小慧发了个短信:休年休假。两月不回。那几个字像鸟儿一样从手机蓝屏上展展翅膀飞走了,他扭头看了看四周同一个车厢的人,竟然都埋头按着拇指,他禁不住摇头笑笑,短信这东西真是厉害,就在这个时候,该有多少只鸟儿正振翅飞翔,呼啦啦穿梭在城市中,落在对应的那一棵棵手机树上啊。黄小慧一直没有回复,这在张铁林的意料之中,他本来就没指望她回复。他估计她已经看到了他特意放在她梳妆台上的那一叠话费清单。
  • 龟龄老人邱

    龟龄老人邱

    李约热本名吴小刚,主要作品有《涂满油漆的村庄》《青牛》《李壮回家》等,作品曾获《小说选刊》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现供职于广西文学杂志社,系“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创作岗”团队成员。邱一声是我们野马镇年纪最长的老人,7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阿牛跌河死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失忆。野马镇的人喜欢跟他对话,他们问他今年高寿,他永远都这么回答:今年70。他因长命而受人尊敬。他不知道自己的岁数,他的岁数,由像我这样衣食无忧,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惦记着。他每活过一年,我就在心里说,邱一声又长了一岁。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墨染倾城:哲少的预定新娘

    墨染倾城:哲少的预定新娘

    洛雪一手丹青妙笔,因莫名的诅咒被家人遗弃,接受了萧家守墓人第29代传承。他曾经是文墨集团少主,出国时,家逢巨变,不知因何与她切断联系,强势归来后更对她恨之入骨。“地摊哥,爆头男,大律师,你勾搭的人还真不少?别忘了你早就是我的预定新娘!”“你,不是结婚了生子了?你早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无权?很好……”当她拖着满身的伤痛与疲惫逃出他圈禁的牢笼后,镜前的她惊恐大叫:“啊!阿哲,那一夜究竟对我做了什么?眉心的黑痣怎么会变成红色?”
  • 上神请入瓮

    上神请入瓮

    连续加班猝死,一朝穿越成个蛋。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看对眼的,没想到对方是个万年寒冰。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她现在只想揍说这话的人,女追男那是隔层纱吗?明明隔着好几座大冰山!还是密不透风那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路遇美男,小女好逑。”她遇到男神就高声朗诵。可某上神目不斜视的经过她身边。直到后来……“上神!夫人又跑了!”侍从急忙忙跑来。某上神眸色微眯,冰山脸微微有了变化,嘴角扯出一丝冷笑,甩开手里拿着的书册,身形化作一团雾气四散开来。“上神你要做什么?”“老子要去追妻!”声音淡淡飘荡在空中。
  • 妖妻倾城:江医生,你被捕了

    妖妻倾城:江医生,你被捕了

    她是妖界最最最最不争气的王他是仙界最最最不被承认的仙她把他捡回去养了三百多年突然,他失踪了三年多年然后,他们又同居了五百多年她一个老妖怪就这么吊死在一棵树上了男子摸着女子的头,问“做人好吗?”女子撇嘴,扬手送了男子一颗栗子“都二十一世纪了,你能别问这种愚蠢的问题吗?”
  • 谁家江湖

    谁家江湖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有一个梦想,甚至于我们成年之后那个在我们幻想中的世界都不曾消散。这是一个江湖,我想象中的江湖。前行路还远,不如听我讲一段江湖事。
  •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名动天下的花魁,如今豪门深宅的贱妾,传奇浮生所给予她的,是冰火两重天。乱世倾覆,帝心难测,时局诡谲,世家变迁……她洗尽铅华独守承诺,铁腕缔造家族荣耀。四个痴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一生缱绻。逆来顺受的伎者贱妾,终成覆雨翻云的不世红颜。妾心如宅,繁华无声,门庭深冷,来者须诚。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战争与大国崛起

    战争与大国崛起

    本书历史地考察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联,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什么是战争?厘清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系,以及战争在21世纪大国崛起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