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5800000004

第4章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密切相关。浙江区域文化,有其独特的区域特色,这种特色不仅仅是指它的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指其商业文化气息浓郁。这种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并且在政府尤其是在基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发生的,因而,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崛起是在一种文化内源性与政策自发到自觉的行为模式下推动发生的。本章主要分析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及其区域特色。

第一节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文化生产到文化产业化的自发发展过程。所胃文化生产,指的是生产者为了满足社会对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自然性需要,以个体的、分散的、无标准化的方式,在各自的生产空间里独立地完成文化商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的活动。文化生产的特点一是生产是分散的既缺少分工,又缺乏生产者之间的彼此联系;二是生产者虽然是以获利为目的,但其生产只是为了为满足人们对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简单需求,其经济增值活动并不构成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不构成国民经济产业;三是从设计、生产、交易到消费、服务既缺乏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又不构成相同商品生产和服务的自组织性和自律性。所谓文化生产的产业化,指的是文化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建立以市场分工合作和竞争为机制,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同一商品和服务具有内在联系和组织化,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全国其它省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市场经济先发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商业文化氛围浓厚,市场活跃,等等。并且,浙江省是全国比较早注意到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注意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和企业比较容易把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早在1999年,浙江省委就启动了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战略。以浙江文化大省的战略为依托,浙江文化产业化发展迅速,成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文化生产到文化产业化并逐渐崛起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一、文化生产的自发摸索

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1978年以前浙江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基本上属于传统的文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属于文化生产的范畴。生产活动分散,生产缺乏横向的竞争与协作,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并未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浙江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逐渐形成,这些为浙江文化生产迅速走向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市场角色,许多传统的文化生产的个体生产者和企业走向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浙江文化生产者逐渐开始进行企业化生产,他们市场意识逐渐觉醒,开始认识到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在市场实践中,文化生产像其产业部门一样,已经开始形成市场“民间诱致性”的内源发展特征。[2]

“诱致性”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变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某种商品的个人生产或一群人生产,由于获利机会的诱导,而形成自发组织和实施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是一种内源性生产发展模式,它主要是由某区域内部市场孕育并逐渐壮大的过程,而外来市场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诱致性”的发展是以国家经济制度变迁为背景,市场生产体制和机制不是由政府的强制命令或法律的引入而促成的,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自发过程形成的。由于“民间诱致性”模式是在自发中形成的,因此,其产业发展的秩序也是一种自发秩序。浙江“民间诱致性”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民间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组织的经济传统。这与浙江本区域自然条件的局限和和自组织性的人文传统有关。而且这种传统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政策放宽的背景下,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民营经济自我保护和发展的传统和需要,直接催生了服务经济发展的各种民间互助协作组织、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如台州的基层民主恳谈活动、金华的政务公开制度、余杭的干部报酬民主评议、镇海的村务决策听政制等。这些民间自发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经济发展的“诱致性”。

浙江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同样具有“民间诱致性”的特征。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走向产业化发展轨道,与浙江活跃的市场生产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生产和服务行业的获利性市场空间拓宽,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生产领域的个体户和文化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还吸引了民间资本的流入,文化个体户、文化企业迅速增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市场和文化经营活动异常活跃,并形成了区域化的发展特征。据1992年编撰的《鄞县文化广播志》的记载,鄞县从近代以来就有民间发展文化生产和服务,兴办文化企业、从事文化经营活动的传统。[3]虽然鄞县民间的传统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里,受到很大压制,但传统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技艺还在,有些民间文化生产技艺仍然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松动下,受着活跃的民营经济的影响,传统的民间文化生产和服务活动迅速恢复,文化生产摆脱集体经济的束缚,文化生产经营者突破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极大促进了传统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走向产业化发展轨道。

与鄞县的文化走向产业化一样,浙江其他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经营中开始逐渐孕育。各地文化行业开始面向市场,自发地开始进行文化生产和经营的体制和机制的摸索。1986年,杭州市属的六个艺术表演团体开始实行“承包资任制”的探索,或与企业挂钩,结成互利互惠的文化经济联合体,或文化单位以文化“副业”养文化,或自己组建文化演出团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说,各地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探索,为后来的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浙江文化大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化基础,也为浙江文化产业走规模化、精品化和联合化道路培养了一批了解市场、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1987年,国家文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的通知》,正式认可经营性舞会等文化娱乐经营活动。此后,浙江文化产业市场发育进入快车道。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提出以产业化为方向,加快发展包括文化生产和服务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浙江区域社会经济生产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化进程也迅速发展,各种文化单位的以文化产业养文化事业的改革进展迅速。“浙江省文化系统的‘以文养文’的活动机构从1992年的342个发展到1995年的1035个,补助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从1992年的1633万元发展到1995年的3433万元。”[4]这个浙江当时文化生产的初步繁荣景象可以从《1992-1996浙江社会发展状况》一书文化部分里得到描述。

到1999年为止,浙江文化产业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自发的摸索阶段。其一,浙江文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专门从事文化生产和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比较少,更多的是基于文化事业现成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组建的文化生产和服务实体也是以承包、租赁、合伙、合作等形式的生产组织。其二,文化生产和服务虽被明确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以产业化方式得到重视,在1999年以前的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中,发展文化产业还未被上升到文化产业化的自觉规划的高度。[5]其三,在浙江省的文化理论界,还未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更未对文化生产和经营进行分类指导和分类规划的研究,而文化部门出于生产自救的迫切需要,不加区分地把所有文化本部门或单位推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文化事业部门的公益性。

二、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自觉

世纪之交,浙江省的文化生产和服务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开始走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自觉。这不仅是浙江文化产业自身积累后的需要,也是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纪之交,虽然浙江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来不少问题。如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短缺,高消耗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缺乏竞争力;粗放型生产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贡献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的比重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高新技术发展缓慢,高新产业链并未形成。显然,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王务。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浙江企业的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行业。另一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业,尤其是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要也快速增长。“据浙江城调大队的研究报告,1999年浙江城镇居民的全部文化消费支出919.1元,比1998年增长7.4%,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4.1%。

1999年,浙江省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比1992年增长3.2倍,快于全部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逐渐上升。文化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教育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占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25.8%增长到1999年的44.9%。”[6]据研究报告显示,文化艺术品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迅速,56.9%的家庭有过文化艺术品的投资消费,71.7%的家庭表示有文化艺术品投资消费的意愿。

同时,音像制品、体育活动、旅游等文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居民文化消费的新变化,为浙江文化产业化走向市场自觉化发展轨道创造了客观条件。

首先是政府基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要求,经由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发展。1999年12月,浙江省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全省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使文化产业化发展成为政府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000年7月,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2000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纲要》对文化生产和服务有了新的认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不仅有着意识形态的属性,而且还有着商品交换的属性,并提出了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不同文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文化政策和管理方式。《纲要》首次规划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7]

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新命题,充分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认识到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对经济而言,不仅体现为文化作为渗透性因素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而且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同时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内容就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05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到2010年,建设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发达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实现文化产业的现代化,使浙江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意见》还对文化产业发展列出传媒业、演艺业、美术业、会展业、体育业等六大产业发展重点门类,并对这几大门类产业作了具体的部署。同时,还依据各地方自身的优势,明确全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三大类重点发展地区。

浙江文化产业在政府的自觉推动下,文化产业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也开始有了明确的市场自觉意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了一种新的气象。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省GDP得比重有了显著的提高。“2000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861.99亿元,增加值271亿元,占当年GDP的4.5%,比1999上升了0.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9年的增长速度高6.4个百分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以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2000年达到10.4%。”[8]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服务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在“以文养文”的文化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和个体承包的生产经营者,开始逐渐从文化事业单位的母体中剥离出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重组,组建成新型的文化生产企业和文化服务公司。在传媒业、旅游业、演艺业、会展业、体育业等行业领域里出现了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文化企业集团,其市场化、产业化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渐趋活跃。

三、文化产业展现活力

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的单纯文化生产和服务,到发展隶属于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生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又要走向市场。这种计划经济所统摄下的文化生产与文化公共服务,一方面在观念上严重束缚了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事业单位受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的经济属性与文化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内在的文化一元化要求与市场经济内在的文化多元化要求等等,极大束缚了文化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制度上严重制约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又是以文化管理制度和体制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必须改革长期以来形成对文化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转变观念,释放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活力。

按照“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00年《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提出了关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合理流动。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2001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省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把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具体化。鼓励文化产业内部优化整合,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资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明确了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相关政策。2002年,又出台了浙江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主要主题是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活力。2003年,浙江与广东两省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浙江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2005年,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部署。2006年,浙江省提出了统一的宏观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文化领域宏观管理”、“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为契机,实行“建、并、分”。

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举措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在文化产业领域按照市场的竞争和效率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展现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力。按照浙江省统计局《关于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现状浅析》一文的概括,在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浙江区域的文化产业呈现了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文化服务业已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3.1%;其二,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存量领域的产业潜能开始释放,2004年,有8家国有文化集团资产总值大到126.7亿元,全年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三,民营文化企业成长迅速,文化产业区块特色明显,浙江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民营文化企业国内影响大,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已经形成,其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特色;其四,新型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影视传播、动漫产业,信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图书、报刊、音像等地连锁发行发展速度加快,增长势头强劲。

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对文化产业发展作了更为周密的规划和部署,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八项工程”,包括启动“文化产业促进工程”。“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上,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实现增加值、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方面,浙江都名列前茅。

“在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的6个省市中浙江位于广东之后,名列第二;在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6个省市中,浙江位于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江苏之后,位居第六;在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9个省市中,浙江位于广东、北京、和山东之后,名列第四;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个省市中,浙江位于北京、广东、上海和福建之后,位居第五。2007年浙江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2123.44亿元,实现增加值595.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18.8%,增幅比上年上升6.2和5.4个百分点。文化产值占全省GDP的3.2%。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42.8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4%;以文化旅游、网络游戏、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实现增加值83.15亿元,占13.9%;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相关层面实现增加值369.9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62.1%。”[9]

第二节 浙江文化产业的区域特色

改革开放后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从产业规模、产业重点、产业生产和服务质量、产业区域分布、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产业的集群化水平、产业创新程度、产业对外贸易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一、浙江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状况

从浙江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第十个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文化产业的规模,私营文化企业数量、新型文化领域等方面形成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化特色。根据浙江省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报告,以及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即《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历史回顾,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总体状可以总结为六各方面。[10]

第一,浙江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6%左右。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浙江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位居全国第四位。

“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

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96亿元,比上年增长9.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8个百分点。

第二,浙江文化产业的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浙江的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95亿人次,增长20.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45.5亿元,增长25.7%;接待入境旅游者685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9.3亿美元,增长21.9%。

第三,浙江文化产业中的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发展迅速。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浙江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11个地级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

第四,浙江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明显的行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建成。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产业集聚区块较多,金华、丽水等地的文体产品和工艺品集聚区块较多。

第五,浙江文化产业的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浙江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后组建了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十多家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出版、发行、电影等行业经营性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兴办文化产业,形成了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在全国或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

第六,浙江文化产业在文化产品服务的出口方面成绩显著,增长快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为主,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占30%和27%。

从全国的情况看,根据有关部门测算,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为广东、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河南、湖南、湖北、河北。“浙江省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全国第六,比2007年下挫一位,仍处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2008年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较为引人注目,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增长转型的作用十分显著。2008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2196元,农村居民支出733元,分别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4.4%、10.4%,浙江省总体上已迈进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的阶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1],浙江省各地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地区差距较大。杭州、宁波作为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两大综合性城市,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579.9亿元,增长17.6%,占全市GDP比重达1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2008年文化产业总产出546.5亿元,实现增加值136.3亿元。”[12]

二、核心文化产业优势突出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江文化体制环境和各项文化产业政策的逐渐完善,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如影视业、出版发行业、动漫业、文化艺术服务业、会展业等快速稳步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浙江“十一五”时期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影视产业:

据浙江省广电局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影视制作机构453家,影视产业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公司49家,列全国第二位,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电视剧拍摄备案公示48部1824集,剧本审查41部903集,审查完成片28部1000集,生产电视剧产量1020集,位居北京、广东、上海之后,居全国第四位。完成电影制作22部,其中动画电影10部,雄居全国处于全国前列。在电影市场发展方面,多厅影院的发展成为浙江影视发展的主力军,各地电影票房不断创造奇迹,浙江省电影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据浙江省广电局统计,截至2009年6月,全省共有城市影院110家,各类城市专业影院127家,银幕数366块。全年实现票房总收入2.715亿元,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排名全国第四位,比上年净增0.623亿元,增长近30%。”[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影视业的迅速发展,浙江省逐渐形成了浙江时代、浙江星光、温州雁荡、浙江横店等4条主要院线。此外,还有上海联和、民营万达、广州金逸珠江、广东大地等外省投资组建的院线公司。“2008年,浙江时代电影院线拥有签约影院63家,银幕192块,座位54884个,放映22.66万场次,观众559.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6093万元;温州雁荡院线拥有签约影院24家,银幕71块,座位21878个,放映56870场次,观众14.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4502万元;浙江星光拥有签约影院7家,银幕23块,座位4085个,放映3.34万场次,观众65.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716万元;宁波联和拥有签约影院2家,银幕12块,放映2.46万场次,实现票房收入1422万元。”[14]

动漫产业:

浙江省动漫产业起步早,在全国范围内一向居于优势地位。“十一五”期间,动漫产业在全国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共有影视动画制作机构70余家,形成规模化和系统性生产的动画企业较多,其中有浙江中南卡通、杭州漫奇妙、宁波水木动画以及专业制作动画电影的杭州今古时代等。杭州漫奇妙、浙江中南卡通分别全国排名第三、第六,年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28部18411分钟,仅次于湖南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三;先后有6部作品被列为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动画片,其中《天眼》被评为年度影视动画精品一等奖,《秦时明月》、《抗日小奇兵》被评为二等奖。“中国国际动漫节作为动漫产业全国性的展示交易平台,会展规模和效益都获得较大发展。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吸引67.2万人次参加,签约项目总金额达48.85亿元,现场成交额7.85亿元。”[15]

出版发行业:

在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版发行业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较早建立了面向市场、运行高效的文化体制和机制。在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出版发行量不断刷新纪录,行业竞争力逐渐增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图书出版社14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6家,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4家,公开发行报纸70种,期刊218种,音像制品制作单位32家,各类印刷企业13216家,复制企业9家,各类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7682家,出版物专业批发市场8家。从具体发展情况看,2008年全省共出版图书7282种,总印数2.96亿册,比上年增长16.08%,出版社实现利润约1.84亿元;报纸总印数达29.87亿份,比上年增长2.62%。报刊业全年广告收入达到30亿元;出版期刊7408万册,音像制品376种340.33万张,电子出版物168种309.17万张。”在出版发行方面,浙江省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截至2008年底,新华书店拥有连锁企业93家、连锁卖场326家,卖场营业面积28.04万平方米,在省外建设的各类连锁书店有26家,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总销售67.3亿元。”[16]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4796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300家,从事年画挂历专项印刷的161家,包括装潢印刷企业8342家,其他印刷品企业5603家,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企业390家;共有外商投资印刷企业101家。

有些县市的印刷业成为支柱产业,如苍南2007年印刷产值95亿元,占该县生产总值的1/4。在全国印刷业总体格局中.浙江印刷企业数占11.39%,从业人员数占11.42%,印刷业工业总产值占16.21%。在全国百强印刷企业排行榜上,2008年有9家企业榜上有名,浙江成为全国印刷大省之一。

会展业:

在浙江“十一五”期间,会展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主要会展活动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省展会数量达到600余个。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宁波国际服装节、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和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会展效果得到业内的广泛好评。“杭州市拥有独立办展、办会的专业会展公司50余家,而从事会展配套服务的企业200余家,专业展览场馆4个,室内展览面积近10.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万余人,成为浙江省名副其实的会展中心。西湖艺术博览会是浙江省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会展品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健的发展。”[17]“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是浙江省文化产品交易的国际性盛会,2008年实现经贸展览洽谈成交额18.6亿元,比上届增长6.3%,其中外贸成交额11.3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1.2%,参会的专业观众达61950人次,比上届增长9.5%,包括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4507名外商及35个境外贸易团队。”[18]

文化服务业:

文化服务行业是浙江省文化产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这不仅因为浙江有较好的文化服务业底子,而且因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浙江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且日渐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在“十一五”期间,浙江文化服务业的增长态势强劲。据浙江省文化厅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场馆125个,文艺表演团体71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452个,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5000余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615家,文化演出中介机构118个,文化服务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19]全省艺术品经营企业和经营者队伍迅速扩大,大致形成包括画廊画店、艺术品经纪公司、艺术事务所、艺术城、艺术收藏品市场、艺术拍卖和艺术博览会等多层次市场网络。全省共有各类画廊画店500余家,有24家拍卖企业取得文物艺术品拍卖资格,举行拍卖场次50场,拍卖标的26069件,总成交额7亿元。

三、新兴文化产业成长迅速

文化与新型技术相融合是当今文化产业化生产和服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不仅改造了传统的文化行业,而且也产生了许多新型的文化产业。3G和CMMB等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加快了与传统的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传媒产业的融合步伐,加速推动了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浙江省“十一五”期间的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电视购物等新兴文化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0多万户,农村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0万户(其中宁波市镇海区5.5万户农户全部实现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省11个地级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其中杭州市及所辖各区、县(市)和宁波市、绍兴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作为浙江省数字电视发展的省级平台,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按照资本合作和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初步完成全省网络联合发展数字电视的整合工作,形成了以华数为主体,促进全省数字电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2008年华数公司本级(杭州市区)实现经营收入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公司本级(杭州市区)经营利润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87%。杭州文广集团与杭州公交公司合作开发移动电视,移动接受终端已突破1600个。全省车载、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的运营终端共计46940台(块)。

同时,数字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网上书店等新业态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蓬勃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电子音像出版社6家,网络出版单位4家(2008年新增3家音像电子出版社、2家互联网出版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615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另外,还有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48家,全省有近100家经营性网站涉足互联网出版业务。新华发行集团建成博库网上书城,实现网上销售5000万元,成为继卓越亚马逊网、当当网之后全国最大的网上书店之一。

四、民营文化企业就业容量增大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文化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民营文化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浙江省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民营资本涉足的文化领域越来越广,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省吸纳社会人员就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3.5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75万余人。这些民营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影视动漫、印刷包装、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品制作与销售、文体用品制造等10余个行业。特别是印刷包装行业民营资本最为集中,全省共有各类民营印刷企业1400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约40万人,资产总额达到73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其次为出版发行行业,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民营发行企业7000多家,其中批发企业2000多家。再者,民营影视制作也是浙江省民营资本重点投资的领域,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影视业的主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全省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共有415家,占全省453家影视企业的90%,近100家动画制作机构全部为民营企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迅速,在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数中的比例和在演出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上已占据绝对优势。全省目前共有452个登记注册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年演出量为15.8万余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年演出200-600场不等,平均约350场,观众7.9万人次,营业额为3.16亿余元,占全省年营业性演出场次总量的90%,观众人数的85%,演出收入的80%。许多民营文化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省文化行业主力军。

五、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是浙江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园区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的势头,全省各地涌现出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72个,”[20]“集中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地,其中尤以杭州、宁波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最为显著,两地分别组建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成为示范带动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大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21]

“杭州目前拥有各种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5个,入驻企业565个,相关从业人员10930人。其中包括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等2家国家动画生产基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3家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金海岸娱乐有限公司、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卡通影视有限公司等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溪创意产业园等几个大型园区(基地)都已投入使用。可以说,杭州市几乎每个城区都有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宁波是浙江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国际化港口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宁波城区已初步建成15个以软件信息、工业设计、网络游戏、服装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基地),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波海伦乐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驻企业674个,从业人员6275个。温州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13个,其中印刷企业集聚区6个,占总数的46.2%,吸纳了637家企业,从业人员33682人。”[22]

从文化产业集聚的主导产业看,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主要集中在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印刷业、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产业门类。[23]视基地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全省拥有各类影视拍摄基地20多个,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浙北江南水乡古镇群、舟山桃花岛等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影视剧拍摄基地。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集聚了全国各地及本省221家影视制作企业入驻,注册资金7.5亿元,常年接待剧组100个以上,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9亿元。动漫游戏产业的集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集聚了杭州漫奇妙、中南卡通影视公司、浙江太子龙等70多家动漫制作企业,从业人员3500余人,生产的影视动画片占全省总量的95%,在全国排名第三。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了40多家动漫游戏企业落户,年税收达到1400多万元。印刷产业区块发展十分迅猛。杭州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宁波包装装潢印刷、温州苍南食品包装印刷和商标印刷、金华义乌服装袜业等小商品包装等四大产业区块发展对全省印刷产业起到了强大的辐射带动力。

注释

[1]陈立旭.文化产业从自发到自觉[R].//林吕建,陈野.2009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88.

[2]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146.

[3]谢振岳,张才彬等.鄞县文化广播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93.

[4]编委会.1992-1996浙江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发展蓝皮书)[R]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7.

[5]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93.

[6]数据来自陈敏,施幼薇等.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情况调查报告[R].浙江统计,2002(1):32-34.

[7]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R].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cmedu.com/bbs4_4476.html.2011-11-2

[8]数据来自傅守祥.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1):17-21.

[9]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09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91.

[10]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R].http://www.zj.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68/node370/node381/userobjecr9ai125192.html2011-11-6

[11]国家统计局.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R].搜狐证券网http://stock.sohu.com/stock.shtm1.2011-1-15

[12]翁旭青.杭州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1(3):89-90.

[13]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09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陈立旭.文化产业从自发到自觉.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93.

[14]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95.

[15]第五届杭州国际动漫节.历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情况介绍.慧聪网

[16]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09.

[17]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6-33.

[18]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09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93.

[19]这里采用的统计数据部分来自于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6-33.

[20]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6-33.

[21]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09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93.

[22]数据来自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21.

[23]这里采用的统计数据部分来自于林吕建,陈野.2010年浙江蓝皮书·文化卷[R].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16-33.

同类推荐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本书讲述了作者闵捷独家采访过的40位科学文化大家的人生故事,如冰心、夏衍、端木蕻良、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陈逸飞、杨 振 宁、丁肇中等。作者力图透过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以全新视角勾勒出这些文化名流的独特成长历程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深远影响。
  • 老北大

    老北大

    《民国趣读 老北大》是追忆当年老北大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刘元功、沈尹默、周作人、高平叔、张申府、梁漱溟……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北大的校史、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北大、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北大的过去,更好了解北大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北大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热门推荐
  • 朝歌叹晚欲长安

    朝歌叹晚欲长安

    “你还爱他吗?”“不,比这个更可怕,他是我这一生的执念。”两世纠缠,倾了江山,负了你。长安故里,朝歌叹晚。一曲凤求凰,终是凤囚了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 娘子且慢行

    娘子且慢行

    云洛洛这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江湖祸害终于出嫁啦!举江湖上下一片欢腾鼓舞,鞭炮声,庆贺声,声声不绝于耳!啥?娶她的倒霉鬼竟然是名满天下的白家大少,那个据说十三岁就高中状元,却迟迟不肯入仕的玉容公子白吟岚?!糟蹋啊糟蹋!不知哭碎对少女儿芳心!然,江湖快讯曰:云洛洛成亲不到三日,被夫家嫌弃,扫地出门!闻讯,众少女看到了曙光,纷纷跃跃欲试!可实情只有一逃一追者知!“你丫就是一个心肝肚肺全都黑透了的书生!”某祸害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娘子,为夫手无缚鸡之力,唯有厚黑一项专长。若不尽心使用,岂不是要将娘子白白拱手让人?”某厮答得理所当然!娘子翘家行走江湖,为夫自然要妇唱夫随,谁晓江湖险恶,前有豺狼对着娘子虎视眈眈,后有虎豹对着自己垂涎欲滴。这漫漫江湖追妻路,怎一个难字了得!“娘子慢行!为夫跟不上!”“滚——!”【《绿罗裙》的姊妹文,喜欢的莫要错过啊!金品质坑品,每日速更!看过的都知道!~推荐收藏奉上吧~鞠躬撒花,退下看文!~】
  • 青蚨计划

    青蚨计划

    1939年随枣会战前,鄂西北仙江市,时局动荡,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海外游学归来的青年刘牧楚,在与父亲返家的途中,莫名遭遇持枪匪徒的袭击。但对方却明显不是针对富豪刘爷的劫财或仇杀。侥幸脱险之后,刘牧楚立刻意识到,这场截杀可能是针对自己,确切的说,对方也许是想要从自己身上拿回一只钢笔。那只钢笔毫无特别之处,只是外壳上刻着一只别致的小虫图案。父亲告诉他,这是“青蚨”,传说中有钱财永进的寓意,所以自古许多钱庄都以此为标记。刘氏父子并没意识到,刘牧楚已经被卷入军统为了对抗日军伪钞乱世而制定的“青蚨计划”中。仙江市伪钞逐渐泛滥,刘家也被波及,大战在即……
  • 相声大师

    相声大师

    这是一部写现实的小说,这是一部写相声行几十年兴衰变迁的小说,这是一部写民间艺人的小说。相声大师书友群551574545相声大师全订群,进群需截订阅图,585834469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 快穿之宠炮灰

    快穿之宠炮灰

    没喜欢就追,不喜欢就x她被坑来去做任务,而它被蒙的选了一个随时随地想掐死它的宿主,,力量比它还大的大佬“宿主放手……有话好说……”豆十六面无表情的掐着白团“在坑我,我可以当场吃掉你”白团落泪
  • 龙霸神帝

    龙霸神帝

    地球青年秦无伤,魂穿异界,附身落魄少年,觉醒逆天武魂,强势崛起,一飞冲天,所向披靡,横扫天下。天才妖孽,妖魔鬼怪,仙帝神佛?挡我者,杀无赦!一怒为红颜,执戟踏云霄,独闯九重天,血流十万里。武逆乾坤,龙破苍穹,至尊神位,笑傲寰宇,龙霸神帝,万古不朽!
  • 蜜桃甜茶

    蜜桃甜茶

    这是一个小姐姐想拐小姑娘结果被披着小姑娘皮的大灰狼拐走的故事;A大校园的樱桃树旁边,系花温馨正在满怀期待的等待网友进行面基。几个星期前,温馨在游戏里认识了ID是“哥哥撩我吗”的小萝莉,碰巧对方也是A大的,就约在这里面基。温馨觉得对方应该是个小萝莉,正在想对方应该是什么软妹音的时候,面前突然一暗,抬头,是A大有名的帅哥喻谨。温馨正在感叹帅哥的盛世美颜,只见冰山美人喻谨动了动嘴巴“哥哥”。温馨一时间没听清楚,正想问,喻谨接着说:“哥哥,撩我吗”。温馨:??!?
  • 罪与罚

    罪与罚

    小说描述一个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贫困被迫从法律系辍学,靠母亲和妹妹的接济艰难度日,他自命不凡地以为可以在这个黑暗的现实中充当审判官,于是杀死了一只社会害虫——放高利贷的当铺老板娘,慌乱之下又杀了对方的妹妹。犯下这桩谋杀罪之后,他处在极其痛苦的矛盾之中,无法摆脱惊惧的心情。他试图说服自己杀了那个人是正义的,是他为了理想所作出的伟大努力,却不能平复自己的良心,最终他在妓女索尼娅的感召之下,选择了向警方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八年。不久索尼娅也到了那里,两人萌发了爱情,拉斯柯尔尼科夫获得了新生。《罪与罚》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最高水准。对现实和人性精准的把握和描写、对恩典和救赎深刻的追求与理解,使它超越文化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