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8600000003

第3章 卷一

人生路上,不必也不需要一直匆匆赶路,有时得左顾右盼,在意沿途的风景,有时得回顾,最美的发现往往在回顾之中。

散步

我散步时,有时让大脑一片空白,有时看看花草、落日与烟雾,有时会被天籁所吸引;有时还有些回忆与思考,关于人生、世态、风情、读写……漫无边际,随心所欲。

前几年,侯生送我一进口计步器,从而给了我一份期盼。

为不辜负这份情意,自第二天开始,我每天走一万步。

有人建议,步子要大,节奏要快,近乎跑步,直走得体肤湿润,在夏天,得大汗淋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我试过一次,走得呼吸急促,能感到胸脯起伏的节拍,甚至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决定不再。我想,像我这样有了些年龄的人,还是得缓慢些,得随便自如,无拘无束,这样,心才是松弛的,才是冲淡闲适、容与自在的。

除了侯生及几位平时亲近的学生,我喜欢独自一人散步。与人散步,免不了要寒暄、应付。而《遵生八笺》云: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否则令人失气;医生也曾说过,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走路而又与人话语,容易疲劳。

据说,爱因斯坦常在郊外河边散步。我开始散步时,总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后发现常遇到熟人,还有希望一起散步的;小区住户,多有小车,大概归家(或出行)心切,不肯减速,常“呼”地擦身而过,让人心悸。于是改变路线,从小区东大门出,沿龙源路转入新松江路复转入三新路,再由文翔路向东至我小区北大门入。这一大圈几近万步。开始几年还行,这一年来,常感体力不支,于是缩小圈子。无论冬夏,不避雨雪,总算坚持到了现在。

康德开始散步的时间总是在下午3点半,邻居们甚至以此来校对时间。我不固定一日中何时散步。有这么一两年在晚饭后,近年来改在了下午三时前后,有时候则是在完成了一篇文章后(这时候的散步如有所思,往往与刚完成的文章有关)。

有人散步时常能听到蝉鸣。清·张潮云:蝉为虫中之夷、齐。蝉以露水为食,洁身自好;它们的生存期不长,但不忘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为此,台湾一位作家曾说过,她喜欢一边散步一边听蝉声。她认为走进蝉声的世界,就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她认为,在现代文明的噪音中,蝉声“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我目前散步的区域,很难听到蝉声,因此无缘拥有这份享受。台湾的另一位女作家一次发现,一家在长窗前有一座十分可爱小巧的阳台,周围栏杆上爬上叶子泛红的爬山虎,紫红色的九重葛像春花一样艳丽,一丛小黄菊从栏杆上向外泻下来,有一种把秋阳收集起来再凝成浓烈的黄色。阳台上有一张小圆桌,配着两张白色镂花椅。桌上有一杯还袅袅上升着热气的茶,一本书正翻开着,旁边有一副金丝眼镜……这一切在午前的阳光里简直是一幅有生命的画。在我散步的几年里,可惜还未曾欣赏到“把生活弄得这样诗情画意”的场景。

有人说,散步是思想的牧场。卢梭说过:散步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地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但我散步时,则按朱自清说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人。我有时让大脑一片空白,有时看看花草、落日与烟雾,有时也会被天籁所吸引;当然有时还有些回忆与思考,关于人生、世态、风情、读写……漫无边际,随心所欲。

在意沿途的风景(外两篇)

我得多多左顾右盼,在意这沿途的风景,但愿能发现风景的性格;不仅如此,甚至适时地停下脚步,小坐片刻,或转入一曲折小径,看看脚下的花草,天上的云朵,听听小鸟的歌唱,可能的话,还可以捧起一勺清凉的河水,品尝一下它的甘甜。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总是有一个个具体的前进目标,最后是那个终极目的地。为了尽快到达某个具体目标,需要匆匆赶路。嘉俊曾撰文,提及他在市区的马路上多次见我匆匆赶路。那是在上个世纪编教材时,整整十年,我赶场子,赶编务,赶写稿,赶发排,赶宣讲,总之是赶时间,赶进度,最好一天当三天用,为了及时达到编好教材给全市的中学生用这个目标。而今,我已是奔八之人。还有具体的目标吗?应该还有那么几个。但似乎可以不必匆匆赶了。济群法师说,如果将一个人的出生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那么,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终点。再匆匆赶,不是会更快到达那个终极目的地即“终点”?在编教材时,心目中只有那个具体目标,即使赶出了胃病,赶出了高血压,赶出了种种疾病,但那个终极目的地渺远得似乎并不存在。现在,那个地方已经候在了前边的不远处。文学大师茅盾曾说过,“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是阎王预定好的,当你把路走完了,阎王就招你去了。”茅盾自然是在说笑。但人到晚年,真的得注意放慢脚步。

就在校读此文样稿前,读了铁凝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到:一青年和老者清晨在公园里跑步。本来跑在老者后面的青年冲到了老者前边,并回头说:“老人到底跑不快啊。”老者不生气,说:“年轻人,你前边是什么呀?”青年说:“是路啊。”老者又问:“路的前边呢?”青年说:“还有一座桥。”老者说:“桥的前边呢?”青年说:“是一片树林。”老者问:“树林的前边呢?”青年说:“也许是山吧。”老者问:“山的前边呢?”青年说:“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吧!”老者说:“那你跑这么快做什么呢!”铁凝因此“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

据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两旁风光无限,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书“慢慢走,欣赏啊”。其实,不仅是阿尔卑斯山谷,在我们所经的地方,都有美丽的景色。曾经闲步小巷,体验过它的弯曲幽深;曾经驻足老屋,观赏过它的古朴沧桑;曾经凭依大桥栏杆,俯视水中的拱形如虹;曾经生活于水乡,感受到它的宁静、清淡。古人曾有“笔补造化”之说。其实,对“造化”之美,重要的不是“笔补”,而是发现。而真正的风景,应该在人与景的互相对视之中,在“相看两不厌”中,只有与风景对视,才能感受到风景之美。台湾作家张晓风曾说,风景是有性格的。我得多多左顾右盼,在意这沿途的风景,但愿能发现风景的性格;不仅如此,甚至适时地停下脚步,小坐片刻,或转入一曲折小径,看看脚下的花草,天上的云朵,听听小鸟的歌唱,可能的话,还可以捧起一勺清凉的河水,品尝一下它的甘甜。这样,或许会让我下一刻的前行,愈加自然、从容、怡然。

美,其实就在身边

被接去某单位谈点事,谈完,M君陪我去一条小弄走走。

小弄真够简陋的。两旁都是老屋。饱经风雨的墙上,低矮而残破屋顶的瓦上,长满了岁月的绿苔,墙缝中长出了叫不上名的小草,瓦片间簇生着长长的狗尾巴草。M君大概常在这小弄中漫步,她告诉我,这些小草,还有那狗尾巴草,春天绿着,秋季就黄了,春天又到来时,又绿了起来。

相传这不是一条寻常小弄,因为离此不远处,曾有两位名人居住过,其中一位还是由西风起而苦思鲈的张翰。如果确是如此,那么除了在这湿漉的青石砖路面上留下名人的足迹,应该还有女子手腕中编织得很精致的竹篮,而竹篮里装的是新鲜的乌笋、红菱与马兰头等,是江南的春天,还有油布伞上雨点奏出的美妙乐曲,还有叫卖杏花的吴侬软语……这条几近废弃的小弄,定然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读本。

我们缓缓地走着,顾盼着。偶见一墙内的院子里的一棵树探出墙头。正是暮春季节,枝条上缀满了碎小的花朵,在迎着我们,朝我们欢笑着,让我们感受到这寻常小弄的几许风情,也不由得联想到院内主人的逸致雅兴。梁衡曾说: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是文字,如《史记》,二是文物,如长城,三是古树,一百年以上的为古树,五百年以上的就是国宝了。因为未能入内,我无法探知这棵树的生命,但粗看之,应该有些年龄了。

墙角边,一些小草,开着各种小花,红的,白的,天蓝色的,喇叭形的,扇状的,星星般的。M君蹲了下去,用手机将它们一一摄藏了起来,随后沉思起来:你说,能有多少眼光顾及、赏识它们?居住在这里的人不会在意它们,这样的小弄,即使有人路过,也是脚步匆匆。“它们的开放,也许并不在乎外界的认可与否。”我说,“一位哲人说过,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活在别人的嘴里,或者眼里。有人曾问程派名家张火丁平时喜欢穿什么衣服,她说:不要太张扬,走在大街上没人会回头看的衣服。”

曾翻阅过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得其中录有一尼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曾有一次被学生邀去乡下小住。夜间漫步田间。时值初春,有风,犹有丝丝寒意。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麦苗上;碧绿的苗叶在风中摇曳,摇出一片乳白色的光,让我发觉了风与麦苗的缠绵。我蹲下身,凝视着它们,似乎听到了一种声音,再听,是一种拔节生长的声音,一种不可阻挡的春的脚步声。

古人曾告诫过不能道在迩而求诸远,所谓道不远人。美,其实也如此。芒鞋踏遍寻春而不见,春却就在她礼佛的庵边的梅枝间;那些比肩继踵、张袂成阴、热闹非凡的名胜处,有多少人发现了美!霓光闪烁、灯红酒绿的喧嚣市肆,又有多少人感受到了美!而乡间月夜的田径上,却美不胜收,美得让你心动。

这条小弄,不同样如此!

夕阳

在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时,一天凌晨曾裹了一条棉被观看过日出的情景,后稍加改动,写在了《黄道婆》一书中——

南国的早晨,有一种诱人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几颗晨星正在渐渐淡去,在海天相接处的上方,那条云带刚才还是灰色的,须臾间,它的下沿变成了金黄色,且不断扩大,很快,成了一条光带。光带不断加长,亮度不断加强,不一会儿,太阳开始露脸,随着海浪的起伏,它好像在浮动,人们正惊异于它的上下蹦跃,一刹那间,它已跳离了水面,发出白色的令人炫目的光芒,而一条光道,凭依水面,直通到你的面前,似乎让人可以沿此走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与朝日相比,夕阳似乎没有这般炫目;但同样美丽。

在我的记忆中,留有一个看夕阳的故事。那是从《广州日报》刊发的一篇短文中看到的,据作者说,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说,一对老伴在山崖上看夕阳时,丈夫不小心失足,妻子拼命拽住了他,又无力把他拉上来,就这样咬紧牙坚持了两个多小时,才被举着火炬的旅游团的人发现。为此,她一口牙全都脱落,并在医院住了好长时间,出院后,再也未能站立起来。丈夫每天用轮椅推着她,说:“当初你为何拼命救下我这个糟老头子!”她说:“我明白我当时一松口,失去的就是一生的幸福!”

真是一个美丽的看夕阳的故事。

这一天,我正走在一座高桥上,前面的一轮落日吸引了我的脚步。开始时,那橘红的霞光燃烧着西天的云絮,如一场缤纷而下的太阳雨,洒落在草木、屋舍上,仿佛给镀上了一层灿烂,让其显得无比的辉煌。渐渐地,那落日有了轮廓,但没有了刚才的那种绚丽,也不像中午时刺目而不能直视。那落日似扬州咸蛋的蛋黄,就搁挂在一片疏林中。一时间,许多古今诗人的诗句浮现脑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落照原能媲旭辉。”(清·范肯堂)

“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夕阳何惧近黄昏。”(吴小如)

“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一天好景君须记,依依正是近黄昏。”(邵燕祥)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谁的诗句道出了我此刻的心情?我吟诵着,深味着。也许,谁都道出了我此刻的心情。

在阅读札记本上,曾抄摘了三段关于夕阳的语录,惜没有连同录下作者姓名,现抄录于此——

夕阳表达对星星的信赖,

拾净了洒在大地上的余晖。

耗尽心血,悄然退后,

一声赞语也不准备享受。

含笑向辛勤的男女告别,

给他们留下收获爱情的时节。

蝉鸣

无需指挥,也不要歌谱,但配合默契,鸣声是这么和谐,这么悦耳。这是生命的歌唱。

路边散步时,终于可以听到蝉鸣了。

但这几天散步时,又很难听到了,偶而的几声,也不再像前些时那般高亢、有力。尽管如此,仍让我驻足,屏息谛听,唯恐惊吓到了它们而不再歌吟。可我失望了。是已经受惊?是需要再聚力以继续?

不管什么原因,秋终将宣判蝉的死刑。想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行将消亡,在失望中又增添了些许惆怅。

乡贤鹓雏先生有《寒蝉》一文,不长,兹录于此:

微雨初过,绿阴如幄。树杪蝉声戛然,不绝如缕。因念所谓寒蝉者,殆是物耶?蝉本夏虫,奈何言寒?或者本是热客,忽为冰人,其失去本来面目,如是其速也。故蝉遂以寒著名耳。

记者尝有诗曰:“一样晚风千树柳,夕阳残唱似江南。”盖宣南七月闻蝉作也。至于夕阳残唱,而寒蝉之寒可知矣。

虽然,幸而尚有此戛然之蝉声,八尺龙须,已凉天气中,警回人乱梦不少。

在应上海文艺出版社约而撰写《大自然的语言》时,也曾想写蝉,为之还读了几首古诗。印象中,一首是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其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的这个“噪”,有本子注释为“蝉的聒噪声”。我虽也理解,这个“噪”与下句的“鸣”同义,指的是鸣叫;但这个词显然还有“嘈杂”意,你看这么多个“口”,薛道衡因之有“笳声喧陇水,鼓曲噪渔阳”(《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的诗句。所以,当时我不喜欢诗人用这个词来写蝉。另一首是唐·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入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停栖高枝,饮吸清露,鸣声传远;“声自远”而非“藉秋风”,语虽直白而寓有深意。这首诗里的蝉的形象、品格,要高尚得多。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蝉。但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当时仍没有写蝉。

或许有人讨厌蝉鸣。天这么热,你还一个劲地叫喊,叫得天更热了。我为其感到惋惜。我分析,当时他多半因事不遂而心里正烦躁着,于是迁怒于蝉。其实,他可以好好听听蝉的鸣叫,细细品味它的节奏、韵味,心就有可能沉静下来。再说,我们也需存一颗包容之心;夏天,不仅是属于人的,也是属于所有生命包括蝉的,人可以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夏天,蝉却只能享有一个夏天。

大概三周前的一天,我刚从新松江路折向湖滨路时,一阵蝉鸣从一处空旷的草坪上传来。我悄悄移步树下,蝉声倏忽停歇。但也只是那么十多秒钟,一只蝉首先又鸣唱起来,旋即,大概所有的蝉都跟着鸣唱起来。那鸣声,那气势,仿若海潮,汹涌而来,宛如阵雨,倾盆而下,一两分钟后,大部分蝉消停了,有那么三四只继续着,但不再是齐唱,而是轮流着唱,声音也明显地有短有长,有缓有急,有轻有重。又是一两分钟后,一定是所有的蝉,合着同一个节拍,又唱了起来。那鸣声,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惊涛骇浪。蝉们无需指挥,也不要歌谱,但配合默契,鸣声是这么和谐,这么悦耳。这是生命的歌唱,每一声都发自丹田。大概在一刻钟的时间里,我仿佛来到了顶级的音乐厅,聆听到大师级的演奏,饱饱地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

感谢可爱可敬的蝉们,你们为夏、秋两季增添了一份美丽;我这就送你们离去,期待着明年与你们的孩子相会。

生命

人和动物、植物,还有山川河流,共享一个地球,大家都是主人……人和动物是永恒的伙伴。如果动物全部消失了,人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习惯于低着头走路。

想不起来这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只记得曾发生过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在松江二中工作期间,好像是在“文革”中,学校另一个老师因“东窗事发”进了监狱,出来后,似刚从国外留学或考察回来,走在路上,挺胸凸肚,趾高气扬,逢人就大声招呼;而我则低着头,总走在路边树下,给人的感觉是有什么问题而怕见到人。开始时我也不在意,有一次内子在今中山小学对面一小商店(现已拆除)买东西,有人在她的背后告诉同伴,这老师的丈夫刚吃过官司,话说得很轻,但被她听到了,回来告诉了我。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实是另有原因,但是事后有人告诉我的,当时我并不知道,我以为是我低头走路所致,为此,从此以后,也想抬头挺胸地走路,以免再被人误解或被人利用,但渐渐地故态复萌。后想,也罢,假象毕竟是假象,终究难以持久,于是,直至今日,依然低头走路。

有人说,您总低着头走路,是否一直在思考?虽然低头往往是一种沉思状,但我不是。走路时,有时也会想些事,但似不必要刻意低头。

又有人说,您一直低着头走路,是希望捡到皮夹子?这自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因为眼光总看着地面,散步时常常会见到一些小动物。

一次见到两只恹恹的小猫,宛如两条涸辙之鲋。涸辙之鲋还可以相濡以沫,它们可是动都动不了了,低微而哀切的叫声,无异于人的“救命”声,脊骨下两侧凹了进去,明显是饥饿所致。我将它们抱回给了我家斜对面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原是台湾人,收养了许多流浪猫。同时送去的还有特意购买的一包猫粮。此后,每逢家里有鱼,总分一部分给它们吃。它们很有灵性,懂得感恩,每次见到我,总要亲昵地叫几声,还躺倒在地,让我抚摸。每逢此时,我如果没拿鱼,就觉得挺对不住它们的。

进入夏天以后,早晨及傍晚散步时,见得最多的是蚯蚓。蚯蚓一直生活在黑暗的泥土中,大概很想出来旅行,看看这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但它们不知,这种旅行不像人们游山玩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而是一种死亡之旅。死亡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被行人或车轮压死,一是还来不及返回,就被太阳晒死。我常常看到蚯蚓的尸体,被一群蚂蚁啃噬着,或是被晒成如同干枯的树枝。有的蜷曲着,有的直挺着。那蜷曲的在垂死前显然作过挣扎,那直挺着的,也许都来不及挣扎就一命呜呼了。为此,每每看到一些还在蠕动着的蚯蚓,我总会弯下腰,捡一枯枝(我不敢用手捉),将它们挑到草丛中。

我并非佛教徒,但每见到这些弱小的生命,总会联想起两次餐桌上目睹的杀生事件。这让我发现了人性中残忍的一面。一次见上了一道菜,一笼子状的器皿中放着一只小猴子,头被勒住固定,头顶部的毛已被剃去,服务员将它端上来,用小榔头敲破小猴的天灵盖,让大家吃它的脑。我赶紧逃离餐桌,仿佛被吃的是我的脑。还不到门口,就开始呕吐,那些刚吃进的食物溅了个“一天世界”。还有一次,在一器皿中盛着豆腐,中间有多条泥鳅,器皿下面点着火,豆腐被渐渐烧烫、烧沸,泥鳅开始还挣扎着,慢慢就不动了,再一会儿后,大家开始把筷子伸向它们。这次我同样避席,但算是忍住了呕吐。只是从此以后,我拒绝参加这种圆桌旁的暴殄天物。

在《云间柳如是》中,我曾让柳如是这位美貌才女持有如下看法:“儒家讲仁,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而视动物为异类。道家讲齐物,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物我有无,都应同等对待,这是否也包含以平等态度对待动物?如是,道家在这一点上似比儒家进了一步。而释家讲普度众生,持‘不杀生’之戒,认为一切动物,都是生命,都应善待。”

最近读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其中说:“人和动物、植物,还有山川河流,共享一个地球,大家都是主人……人和动物是永恒的伙伴。如果动物全部消失了,人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每个生命,都曾有过自己的贡献,即使是水面残荷、地上落叶,也都曾摇曳生姿,弄红呈绿,美化过我们生存的环境。

我将继续低头走路。

回顾

情况往往是这样,最美的发现有时竟在回顾之中。

曾写过一篇小文,言及在人生路上不必也不需要一直匆匆赶路,有时候得左顾右盼,在意沿途的风景。写就之后,觉言犹未尽,但一时又理不清那未尽之言。

今日午后去一单位,办完事离开时,门生要用小车送我,我想走走,就谢辞了,她于是执意将我送到楼下。我匆匆离去而偶一回头时,发现她仍站立在大门口,见我回顾,又向我招了招手。已经有了一段距离,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她略略高挑的身材,深色的中长大衣,白皙的脸,还有那扬起的手,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在那瞬间,我想起了李白在江边送孟浩然时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想起了山村的老人在路口深情目送外出打工的孩子离去时的身影,猛然领悟到:人在赶路时,有时是需要回顾的。

不管走过的路是笔直的还是曲折的,是平坦的还是坎坷的,都有着独特的风景,有过独特的体验。回过头去再看时,它们或许会比刚经历时更清晰,更让人有回味。任何风景,因为逝去,或许会让人更留恋,更觉珍贵。在旅游时,我每每有这样的感觉,当我回顾正在远去的景点时,那青山佳色,更加隐然可爱,那萦绕山腰的烟霞,幻出了各种美丽,美丽得让人难以名状。而这些,在你身临其境时是感觉不到的。情况往往是这样,最美的发现有时竟在回顾之中。辛弃疾《青玉案》云:美人在“笑语盈盈”离去时,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曾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之说,他把辛氏的“蓦然回首”的发现视作第三种境界,表达的是一种理想得以实现的满足与喜乐。

张晓风说过:日光本不是我们所应得的,月光也未曾向我们索取过户税。还有那些焕然一天的星斗,那些灼热了四季的玫瑰,都没有服役于我们的义务。只因我们已习惯于它们的存在,竟至于习惯得不再激动,不再觉得活着是一种恩惠,不再存着感戴和敬畏。但在风雨之后,一切都被重新思索,这才忽然惊喜地发现,一年之中竟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个欢欣的感恩节。这所谓的“重新思索”,其实就是一种回顾。

走路时,有时候会感到疲惫,这时候,如果有人道一声问候,赠给你一束鲜花,或者陪你走一程,与你率性随意地说说话,让你收获一份关怀,拥有一份愉悦,增添一份信心,你会感到脚步轻松了许多;有时会突然摔一跤,这时候,如果有人及时将你搀扶起来,送你去医院检查、诊治,你会油然而生感激之情,心中充满阳光。我一次罹遭车祸,有学生整夜伴在病床边,喂食喂水,帮你翻身。这些点点滴滴,理应铭记。经常回顾,就能不忘感恩,即使产生了龃龉与误会,也会很快得到化解。

司机在驾车行进时,总是时时关注着后望镜。人行走,犹如驾车。一次散步,因闻喊声,我站定回顾,见一人逃跑,一人穷追不舍,因为一个一心逃跑,一个只顾追赶,就不再顾及旁人,一小学生放学路上正边走边背诵古诗,猝不及防,被撞着了,踉跄了几步而终于没倒下。我赶紧让立一边。要是不回首见这一幕,像我这样的老者,不用说被撞,就是被擦一下也会跌倒在地。在马路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各色人等都有。孟子曾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种无耻小人,当今随处可见。对他们,自然不必害怕;但得防备。顾炎武说过“不耻则无所不为”。无耻小人,擅长背后术。走路时的回顾,还可以防他们的背后喷污,背后袭击。

终将为“三条腿”之物

古木阴中系短篷,

扙藜扶我过桥东。

依然坚持完成每天一万步的任务。

是的,我把此看作是我余生的一项任务。

自两膝关节先后病变以来,医生告诫:千万少走动,尤其是上下楼梯。但我想,这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老年病,有人曾视之为“不死的癌症”,看样子是好不了了。如遵医嘱,在余下的岁月里,我岂不始终得“少走动”?

大概在五六年前,我患有“三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还挺了个大肚子,似孕妇怀胎六月。有学生建言:“像老师这个年龄与体况,凭着我对老师的了解,让老师去健身场所锻炼,怕难以坚持,不妨试试每天走一万步路。”她还真了解我。我曾去过健身房,可只是三四次,就作罢了;后来,入住的小区里有多种运动器材,使用也甚方便,但也未能坚持下去;曾经花了近千元买了只“骑士”,用了一个多星期,而今放在晒台上作搁晒衣被之用。于是下决心散步。一年坚持下来,血脂与血糖指标明显下降,又一年下来,继续下降至临界,第三年体检时,竟发现正常了,直到今天。肚子也逐渐在缩小。如果长期“少走动”,这血脂与血糖岂不又要上去?肚子岂不又要“怀”上?岂不真的“坐以待毙”?

决定不遵医嘱,仍每天一万步。只是以前一次完成,后分解成两次、三次;今春开始,再分为四次、五次完成;前几年走时,步子大小与速度一按散步,而今每步距离稍缩些,脚底也只稍稍离开地面(其实已不是走而是“拖”)。总算坚持了下来。只是今年“芒种”前夕,又遇阴雨天,两膝疼痛得难以举步。一次自新松江路转至龙源路时,竟剧烈得如刺心裂骨而致大汗淋漓,靠在树上待了好一会,才勉强撑到了家,不得以在家休息了几天。

市区G君得知,建议我试用一种名“穴位贴敷治疗贴”。使用时甚是麻烦,先要将“虎力散胶囊”中之粉状物取出来用酒调匀,涂抹于治疗贴上,再敷贴于膝盖,又用一种“炙”什么的(类似于“暖宝宝”)覆盖上;连续三天,未见有多少效果,敷贴处皮肤却奇痒难受,还冒出了许多小水泡。于是决定停止使用。待疼痛稍稍缓解些后,决定再继续走一万步,只是要分解为七八次完成。

一次在杭州西溪湿地游览,发现一“古”街上有手杖出售,猛然想起,何不买一手杖以助走路?手杖,也有云“司的克”者。持杖,曾是一种绅士作派,一种风度的表现,但不知为什么,给人的印象总不怎么好。记得叶圣陶《倪焕之》曾写到:看他挺胸凸肚,一手扙着司的克,这边一挥,那边一指,一副不可一世的气概。影片《战上海》中那个少壮军官,也持有它,常用它来顶抬帽沿,同样颇有“不可一世的气概”。其实,持杖古就有之。南宋·志南有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扙藜扶我过桥东。”孔子在责骂他的一位名原壤的老朋友后,“以杖叩其胫”。孔子只活了73岁,说这话时自然还不到73岁。想起来,我这个年龄使用手杖,大概还不至于被误解或耻笑。

希腊神话里好像有一个故事。有一人面狮身的怪兽,每天踞守路口,要经过者猜谜,猜中者继续前行,不中者杀之。每天竟有多人被害。它的谜面为:有一物,清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猜此物。谜底原来是一个人。人幼年时手足并用爬行,长大后步行,年老时则扶杖而行。在西溪湿地那天,因对几种手杖都不喜欢,没有买回。但成为三条腿之“物”,看来是免不了的了。

同类推荐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本书收录了作家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等多篇小说、散文的代表作品。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人林震,来到中共北京市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其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更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王蒙的作品感情热烈真挚,有着强烈的时代画面感,充满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全力以赴

    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全力以赴

    没有人、没有文字能真正够教会你如何生活,因为没有千篇一律的人生,这不是一本小清新类的心灵鸡汤,而是一本能让你好好思索生活的有趣书籍。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趣的想法,那些成功失败里,是不是都有你的影子?真的,人生没有一种努力是不美的。也许,你初始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愿你勇敢找到更好的自己,向着梦想行进!
  • 绛纱记

    绛纱记

    苏曼殊在近代文学史上因诗歌、翻译和缠绵的爱情小说等而建立了极高的文学声誉。作为一个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但他却是“情比海深”,他中日混血的血统背景、“行云流水一孤僧”的佛门弟子身份、“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生活方式和“只是有情抛不了,袈裟赢得泪痕粗”的情感方式,着实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传奇。纵观苏曼殊的小说,多以悲剧收场,主人公在情劫中挣扎,最后以死亡或遁入空门的方式解脱。
  •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小寒卷)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小寒卷)

    该作品集共24集,分卷以农历24节气命名,连缀起来是一部风景如画的悦目长卷,铺展开来是一条催人奋进的漫漫长路。
热门推荐
  • 千机王妃

    千机王妃

    她,千机阁圣女,无限荣宠,一朝倾覆,如何浴火重生。他,秋水宫宫主,身份迷离,灭门之仇,如何步步为营。一朝相遇,往事尽现。是相忘江湖,还是执手前行?
  • 龙冢野藏

    龙冢野藏

    在暗流翻涌的兽山里,黎族孤儿黎天因为从兽群中夺得一物,竟然为部落招来灭顶之灾......三年的兽山历练黎天又会经历?黎天又将如何面对接踵而来的危险?而黎天所得之物又是什么样的存在?《龙冢野藏之兽山故事》又将为我们揭开什么惊天秘密?我是嵩埃欢迎进入这个黑暗森林!
  • 秦时之仙

    秦时之仙

    这是一个人回到秦朝的故事,到达秦时,他成为了一个仙人,于是一位通晓古今的仙人出现了。群号:866355079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日向光在木叶

    日向光在木叶

    本书又名《波风水门萝莉养成计划》、《随身老爷爷波风水门》。精神病穿越火影,成为木叶日向分家少女,将杀意融入查克拉,觉醒杀意波动!各路NPC和BOSS机关算尽,最后居然被一个精神病给整治了???宇智波斑: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比你更神经病,我宇智波斑,愿称你为最强!宇智波带土:忍者要沉着冷静、仔细判断.....抱歉,以前说的话我收回。宇智波佐助:羁绊太多,只会迷失自我。精神病太多......世界还是毁掉算了。漩涡长门:我是新世界的......抱歉,看到这个精神病之后,我觉得我该从多年的中二毕业了。漩涡鸣人:有话直说是忍道,这个精神病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呆巴哟!
  • 明天继续活下去

    明天继续活下去

    欢迎来到【明天继续活下去】世界,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州棋

    九州棋

    一名九州修真界普普通通的少女,一名身世来历不明的少年。当他没有记忆、茫然无助地醒来,忘了所有的一切、忘了自己,独独只记得一个女孩。于是她歪头好奇地看着他——“是什么样的女孩呢?什么样的女孩,让你即便是忘了自己,也要记得她?”因百年前的一场神魔大战而流落在外的神器九州棋似乎是与他们毫无关联的事情,又似乎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他们两人俱都对于那可掌控九州生杀大权的九州棋没有任何兴趣。他只记得那个银铃一般清脆的笑声和一片彩衣衣袂、彩衣上沁人心脾的百花香味。她只看得到他伤痕累累犹自倔强地站在她身前的身影——“这丫头,只有我一人可以欺负,谁若要欺负她,踏着我的尸体过去!”
  • 江湖几时梦

    江湖几时梦

    什么是江湖?怎样的人物才是大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真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我要向这个江湖讲一讲我辈儿女的侠义心肠、我辈读书人的傲然风骨,以及我辈有情人的恩仇纠葛。。。
  • 恶魔的游戏

    恶魔的游戏

    一个具有通灵能力的历史学家发现一个宗教组织留在祭坛布上的神秘代码,并学会了如何操控神殿之门。但是在一次假期滑雪中,他的妻子被邪教女巫绑架并穿越回了中世纪的法国。他以妻子的性命为赌注,前去追捕暗杀者,而后却在一个地下密牢中醒来:这是一个没有出口的土牢!里面漆黑一片,他对关押自己的人一无所知。是他的死敌、圣经中记载的变形蛇妖将他捉住了吗?恶魔的命运骰子已经掷下。他身在何处?是谁将他带来此地?他该如何逃出去?他将怎样拯救爱妻?你敢直面绝对黑暗带来的恐惧吗?在这本情节丰富的超自然惊险小说中包含着变身、时间旅行、军事冲突等元素和情节。如果你喜欢《达芬奇密码》,你也会爱上这本《恶魔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