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2400000006

第6章

大匡山上,住着两位能指挥百禽的隐士。求仙学道,也不忘投卷干谒。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1

大匡山在四川绵阳境内。那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人迹罕至,就连身手不凡的猎人,也只能结伴而行,轻易不敢独身进山。据当地百姓说,大匡山中有白虎,虎啸之声震得树叶纷纷飘落;山涧中藏着一条青龙,身长不见首尾,听了让人背上直冒冷汗!

还有人说,大匡山上有位修道的高人,他住在白云深处的山洞中,在山顶上打坐时,不管遇到多大的狂风暴雨,他都纹丝不动,似乎身子与山石融为了一体。他走起路来,声息轻盈得像一阵清风刮过。他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了,但面容却像一个处子,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大岁数。

李白风尘仆仆地赶到大匡山脚下时,已是暮色四垂了。他看到驿道旁边有一家车马客栈,便在客栈里住下了。他要了一碗米线和一碟辣椒,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饭,店小二过去收拾碗筷时,李白问道:“请问,进大匡山的路,怎么走?”

店小二停下了手中的活,吃惊地望着他:“客人要进大匡山?”

李白点了点头。

“就客人一个人?”

李白又点了点头。

店小二朝李白打量了一眼,说道:“我劝客人先找个当地的向导,再邀几位猎人同行。”

“为什么?”

“因为小路难走,野兽成群。一个人进山,恐怕——”店小二收拾了碗筷,摇着头回灶房去了。

李白不信邪,他觉得自己的那把“龙泉”剑,能横扫一切狼虫虎豹!第二天一大早,他手提“龙泉”剑,斜背蓝布包袱,沿着一条羊肠小路,朝着莽莽的大匡山走去。

他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多时辰,既没见到砍柴的樵夫和采药的郎中,更没有遇上什么白虎青龙!一路上看到的,是满山遍野的野花芳草,听到的是山顶的松涛和山涧的流水声。

正当他顺着一道山梁向上攀登时,忽然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来人可是李白?”

李白听了,吓了一跳,他连忙停下脚步,朝四周打量一会儿,周围并无任何人影。他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并未在意,又继续攀登。

不远处,又传来了声音:“来人可是十二郎李白吗?”

李白这次听清楚了,那个声音分明是在叫自己!他连忙站在那里,朝四周打量着。

忽然,一个人影从山崖上站起来,此刻,李白想起了东海子的信,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双膝跪下,大声说道:“弟子李白拜见师父。”

“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声到人到,说话间,东严子已经走到了李白身边。他双手将李白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山人在此等候多时了。”说完,解下他的包袱,领着他去了山顶上的太极庐。

太极庐是一个宽敞的石洞,石洞上方恰有一块长约五丈宽的青石板,石洞既可遮风挡雨,又可容身修道。因形似房舍,所以取名“太极庐”,庐里十分简陋,除了一些经书之外,就是锅灶草床等物。

东严子看了东海子的信后,对李白说:“只要你吃得了山中之苦,山人巴不得多个伴儿。”

李白见东严子随和可亲,正要行拜师之礼,东严子摇了摇手,笑着说道:“在山人这里,并不讲究那些常规俗律,一心修道,不问世事,才是正道,记住了吗?”

李白边听边点头。

自此之后,李白便开始了隐居修道的生涯。

东严子教徒的办法十分简单,他只要求李白先学教义,再学“三玄”,即《周易》、《老子》和《庄子》。学了“三玄”,还要学“一”。

他认为,把“一”学通了,才算真正明白了道教的真谛: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淮南子》说:“一也,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一,同等于道。认为道的化身,就是教主太上老君。

在学经修道之余,因山上无马不能练马术,东严子便从山谷中砍来老楠竹,以火烤炙之后,制成弓箭,先让李白在百步之外放箭射树桩,以锻炼臂力,再让他射树上的毛栗,每天射下百粒毛栗才能歇息。

2

李白发现,师父东严子每次讲经之后,便让他在太极庐里背经,自己则去了南山的“百禽坡”。

原来,南山有一片长满杂树的山坡,林中有百余种飞禽。东严子便在林子中撒一些谷粒,供鸟儿们啄食。有一次,他在林中拾蘑菇时,看到一只蜡嘴鸟,被骤起的狂风卷到山崖下,伤了左翅,飞不起来了。他便为它包扎了受伤的翅膀,精心喂养些日子,蜡嘴鸟终于能飞了。

他在山坡上放生时,这只蜡嘴鸟似乎也通人性,就是不肯飞走。还有些鸟儿每逢见到东严子到了山坡上,便纷纷围绕他飞来飞去。后来,鸟儿越聚越多,不但有杜鹃鸟、相思鸟、白头翁、画眉以及鹭鸶和丹顶鹤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奇鸟,它们纷纷栖息在南坡的林子里,每当清晨醒来,山坡上百禽齐鸣,十分悦耳。

到了傍晚,飞禽们从四面八方飞回来,在林子上空盘旋一会儿,便纷纷归巢去了。东严子称此山坡为百禽坡。

李白对师父的百禽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他见东严子离开了太极庐,便悄悄跟在他身后,也去了百禽坡。

东严子一到百禽坡,树枝上、鸟巢里和草丛中的鸟儿,便争先恐后地向他飞来。有的欢快地寻找草丛中的米粒,有的落在东严子的肩膀上,还有一只红嘴相思鸟竟落在他的手上,啄食他手中的米粒!

李白见了,既激动又好奇,他弄不明白,师父用什么法子与这些飞禽交上了朋友?鸟儿们唱的歌,他能听懂吗?他想问一问师父,但见师父忙着不断地向空中撒着米粒,便没开口,也学着师父的动作,抓起一把米粒,把手伸出去,想让鸟儿们啄食。谁知鸟儿们并不买他的账,都远远地躲着他。

东严子笑着说道:“这些飞禽,都通人性,只要你善待它们,它们就愿意亲近你,把你当成朋友。”说到这里,他打了一个口哨,朝空中挥了挥手,那些鸟儿果真飞到了李白的身边,有两只八哥甚至大着胆子落在他的手上,轻轻啄食着他手中的米粒!李白觉得手心麻麻的、痒痒的,但他不敢动弹,生怕将它们吓飞了!

自此之后,李白在读经、练剑、射箭之余,又多了一门功课:每天都随东严子去百禽坡喂鸟,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不过,这种宁静而神秘的修道生涯,却被绵州太守的拜访破坏了。

3

近些日子,一个神秘传闻,在绵州城的大街小巷中悄悄地流传开了:

“大匡山上,住着两位能与鸟儿说话的奇人……”

这个传说的来源,是一位采药的郎中说的。

郎中为了采摘一种叫“雪里绿”的药草,来到了大匡山的深处,在一个山坡上他看到了两位道人。道人拍了拍手,林子中的各种鸟儿便纷纷飞到他们的身边。鸟儿越聚越多,少说也有上千只!鸟儿们像一片飘动的云彩,在他们身边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翻飞着。有的鸟儿还落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好像听得懂鸟语,不断地跟鸟儿们说话,至于说的什么,他隔得太远,没听清楚……

郎中的话终于传到了绵州太守安迪大人的耳朵里了,他想,如今朝野崇尚道教,朝廷还特意设立了“道举”,鼓励学道人士参加“道举”科考,凡参加“道举”科考中举的道人,按及第同等看待,可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绵州大匡山的这两位道人,若能出山应试,并能中举为吏,自己就有纳贤荐才之功,会受到朝廷的彰奖。于是,他派府衙的推官前往大匡山去告知这两位道人:绵州府太守安迪敬重人才,请他们下山叙谈,并勉励他们参加“道举”科考,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谁知这位推官进山之后,既没找到道人住的太极庐,也没看到百禽坡,更没看到两位道人的影子,他奔波攀登了一整天,只好悻悻下山了。

安迪决定派府衙的通判再次进山,邀请两位道人下山。

通判是府衙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司法、民政等事项。派他进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谁知通判在大匡山上劳累了三天,依然是无功而返。

安迪知道,大匡山中的这两位道人,不同于凡夫俗子,道士们并不贪图人世间的功名富贵。

他当机立断:自己应不耻下问,亲自进山,为朝廷举荐栋梁之材。于是,便率领着府衙的官员们浩浩荡荡地进山了。

心诚则灵。当他们爬过一道山梁时,便远远看到身着灰长袍,头戴纯阳巾的两位道人站在山岭上。年长的道人虽是白发白须白眉,但精神矍铄,他手执一柄白鬃拂尘,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飘逸之势。他身边的年轻道人,身材修长,眉清目秀,要是脱去身上的道袍,定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后生哥!

由于山路陡峭,既不能乘轿,也不能骑马,安迪是坐着滑竿进山的。当他刚刚见到两位道人时,便连忙下了滑竿,在几位衙役的搀扶下,向山顶上的道人走去。

就在这时,只见年长的道人拍了拍手,不一会儿,听见头顶上刮起了一阵疾风,紧接着,一群鸟儿从四面八方向道士们飞去,飞到他们的身边后,便鸣叫着,翻飞着,久久不肯离去。

年轻的道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粒,轻轻向空中撒去,鸟儿们欢叫着,纷纷落地啄食。一只喜鹊竟飞到了他的肩上,再沿着他的手臂走到了他的手上,啄食他手中的米粒,一面啄食,还一面转头朝他“喳喳”叫着,好像鸟在跟人对话!

太守安迪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嘴里不断地念叨着:“神仙,神仙!我终于遇到神仙了!”他连忙向前深深作了一揖,高声说道:“下官绵州太守安迪,特意前来拜访两位仙长,并盼仙长移步府衙,以求赐教。”

年长的道人一边漫不经心地撒着米粒,一边说道:“多谢太守关怀,山人师徒只在山中修道,不敢前往打扰。”

安迪道:“如今,圣上英明,九州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除开科取士之外,又开‘道举’之试,以选拔人才,两位仙长在本官辖境的大匡山修炼,下官就有举荐之责。若两位仙长‘道举’夺魁,则可‘达则济天下’,前途无量,亦是绵州百姓们的荣耀。”

李白朝东严子看了一眼,见师父不为所动,他想起了自己当年身为彰明小吏的经历,便转身对安迪说道:“我和师父在此修道,只愿跟松竹为邻,与百禽为伴,无心‘道举’,还是请太守下山吧!”

安迪并不甘心无功而返,还想再劝说几句,只听东严子说道:“天色不早了,请太守回府吧!”说完将手中的拂尘轻轻一甩,围绕在他身边的鸟儿们便纷纷向树林飞去。待安迪转过身来时,师徒的身影已溶进暮色之中了。

安迪知道自己的心血白费了,他长长叹了口气,便坐上滑竿下山了。

4

当天晚上,师徒二人回到太极庐,待月亮升到天际时,李白取下自己的“龙泉”剑,准备到太极庐前的平地上去练剑时,听东严子说道:“今晚,就不去练剑了吧!”

李白有些不解,每晚练剑一个时辰是东严子亲自为他规定的功课,今晚为什么不练了呢?

东严子又说:“我们在大匡山上隐居修道之事,绵州人士已有耳闻,今天,我们又拒绝了绵州太守的邀请,预计当局不会罢休,还会进山劝说,一些好事之人也会前来打扰,太极庐也难以宁静了,你说呢?”

李白听了,点了点头。

东严子道:“当初,山人受东海子之托,收你为徒,今天,你的造诣渐深,不宜再追随山人了!”

听到这里,李白心里一颤,连忙问道:“师父,你嫌弃李白了吗?”

东严子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不但才华过人,又心怀大志,应属管仲、晏婴类的社稷栋梁之材,若再留在山人身边,必会耽误你的前程。”见李白还想说什么,他摇了摇手,接着说道:“山人平生最敬重的同道之人,就是赵蕤,你可前去青城山,投师于他。”

师命不可违。当天晚上,李白一夜未眠,天将亮时,他借着透进来的月光,写了一首《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朝霞满天时,李白将诗笺双手呈给东严子之后,便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大匡山,只身去了道教圣地青城山。

5

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的西南,山高一百六十丈,山上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景。因青山四合,状若城郭,世人称其为青城山,以“青城天下幽”而闻名于世。当年,黄帝首封青城为“五岳丈人”,古时也称此山为丈人山。

江苏丰县有个叫张道陵的人,是东汉留侯张良的后人,他少年时研读《老子》及天文地理等古籍,曾在京城的太学求学,通五经,当过江州令。后来毅然辞官,隐居岷山修道。朝廷曾数度招他进京为官,他竟率领着众弟子迁到四川,先在鹤鸣山,后到青城山修炼,他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尺正经”,号为“三天法师正一”道人,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五千言》为经典,造作道书二十四篇,撰写了《老子想尔注》。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自此,道教风行天下。

东严子介绍的这位赵蕤,就是青城山道观的道长。道长虽为一观之主,但并不主持道观的道务,道观实际主持人是监院。

“来客可是李白?”还没等李白回答,小道童笑着说道:“是师父让我在这里等候你的。”

李白刚刚走到青城山的山门,就看到了这名十二三岁的小道童。他知道,这是师父东严子提前告知了青城山,便连连点头,说道:“在下正是李白,受师父所嘱,特意前来投师学道。”

小童道:“你来的不是时候,师父和师伯元丹丘访友未归。”

李白听了,连忙问道:“师父何时才能回来?”

小童道:“师父的行踪飘忽不定,有时三五天即归,有时一年半载才会回山。”

李白听了,心中冷了半截,赵蕤外出未归,谁来教授自己?

小童见他有些焦急,又说:“师父和师伯临走时曾经交代,他们说,若李白来,让他拔除山门前的野草,方可进山。”

李白听了,把蓝布包袱和“龙泉”剑放在地上,便蹲在地上,开始了青城山的学道岁月。

小童见了,微微一笑,指着山门旁边的一条山溪说道:“渴了,可去溪中喝水。”说完,转身走了。

在炎炎烈日下拔草的李白,一边用手背不断擦拭着满脸的汗水,一边想:不知师父何时才能归来?再向前望了望,山前的野草密密麻麻,须用手一棵一棵地拔出来,不知何年何日才能拔完!最后他把心一横,我李白若被这些野草难住,还拜什么师,学什么道!于是,又低头拔起来了。

谁知就在当天晚上,赵蕤访友归来了,他说师弟元丹丘已去了江陵,他一人回来。他一不让李白行拜师之礼,二不定李白的功课,只将九卷《长短经》交给他,让他边学边琢磨。他撰写的《长短经》,分为《君道》、《臣行》、《王霸》、《是非》、《通变》、《相术》、《出军》、《练士》和《教战》等九卷。是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了朝代兴替、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恶善等内容。

在读《长短经》期间,赵蕤告诉李白,要想有所作为,不但要熟读经书万卷,还要用双脚去丈量天下。他带李白踏遍了巴山楚水,结识了不少有识之士,也领略了家乡的秀丽风光,增加了不少阅历。

有一次,师徒二人在去访友的路上,见到路旁的杜鹃花开得如火似焰,十分明媚。这时,远处山坡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啼叫声,仔细听时,声音里有一种悲凉之感。

赵蕤告诉李白说,这是杜鹃鸟的叫声,杜鹃鸟也叫子规鸟,人们常说的“子规啼血”,就是说的这种鸟儿。

当年的古蜀国,国帝叫杜宇,号望帝,是位深受子民爱戴的英明君王。他率领蜀国百姓开垦荒地,种植五谷,劈山治水,兴修水利,把蜀国建成了天下最富裕的“天府之国”。他死后化为子规鸟,但仍惦记着蜀国的百姓和田地里的收成,每到深夜,便站在枝头不断地啼叫,声音非常伤感悲切,啼到最后,竟啼出鲜红的血丝,血丝溅到山坡上,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此花此鸟,李白终生不忘,每每看到杜鹃花开,便会勾起他对故乡的眷恋。他曾写了一首《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6

这天午后,李白正在读经,赵蕤匆匆回到青城山,他告诉李白,当今文坛泰斗李邕,时任渝州刺史,他让李白前去拜访这位名噪一时的前辈。

李白到了渝州以后,托渝州的朋友将自己的诗、赋、文章和名刺呈给了李邕。他在客店里等候了三天,却没收到李邕接见的消息。到了第四天,渝州的朋友来了,他说,李邕自认为才高八斗,名重一时,对文坛晚辈,不屑一顾。还说,李邕读了李白的诗和文章以后,觉得李白才气不足,在文坛难有出头之日,故而不肯接见他。

李白吃了闭门羹,心里耿耿难平。回到客栈后,挥笔写了一首《上李邕》,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渝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是李白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回敬!

有一天,师徒二人前往益州时,在距城三十余里的一座凉亭里歇脚。

这时,忽见驿道上浩浩荡荡走来一行人,前有衙役开道,后有卫兵随从,中间是一乘轿子。一位中年官员走到凉亭里,大声说道:“大都督府长史苏公前往益州赴任,拟在此亭小歇,请诸位父老离亭回避!”

在凉亭歇息的路人纷纷知趣地离开了。

赵蕤对李白说,苏公就是苏颋,曾任宰相和礼部尚书,今诏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是朝野敬重的文坛领袖,也是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认为路遇苏公,是苍天赐予李白“干谒”的难得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建议李白进亭求见。

李白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当苏颋进了凉亭,刚在石凳上坐下,就听亭外传来了争论之声。一个官员大声说道:“长史在亭中稍作逗留,闲杂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我叫李白,求见长史苏公!”

苏颋听到李白这个名字后,连忙说道:“请李白进亭说话。”

李白听了,快步走进凉亭,向苏颋行过礼之后,连忙将自己的名刺、诗、赋、文章,呈给了苏颋。

苏颋边看边频频点头,看完了,他对身边的官员们说道:“老夫在京城时,已闻李白的诗名,今日相见,果然不凡。只是为文风骨未成,若今后能多下功夫,广学百家,可与司马相如比肩。”

司马相如是汉赋大家,他撰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辞藻华丽,结构宏大,被人称为“辞圣”。

离开凉亭之后,李白心中激动不已,他认为,这位天下文宗对他的褒奖和揄扬,也是对他的一种莫大的期望。

在苏颋上书朝廷的《荐蜀西人才疏》中,开列的名单里,就有李白的名字,不知为什么,此事便没有了下文。不过,李白对此一无所知。

后来,他去益州拜访苏颋时,还特意写了一首《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李白“干谒”李邕和苏颋,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于是,又回到青城山,继续求学于赵蕤,师徒各有所得。当时被视为“蜀中二杰”,也有人称为“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在投卷干谒的路上,李白走得十分艰辛,他看不见路的尽头到底在何处?

同类推荐
  •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消息: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于抗战期间超凡脱俗、豪气冲天的丰功伟绩: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率新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救出七千多名被日军包围的英美溃军与新闻记者;蓝姆迦练兵,将当年在日军面前一战即溃的中国军队,练成了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随即展开的反攻缅甸作战中,率新一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痛歼日寇。国民党丢掉大陆后,作者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1945年下半年,整个法国都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喜悦中。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签字向盟军投降。三个月后的8月25日,巴黎也回到了法国人民的手中。就在饱受苦难的人们正期待欢庆之时,法国人民的骄傲--戴高乐将军在第二天的下午4点,从奥尔良门进入了法国市政大厅。他面对欢呼的人群激动地说:“此刻,我只想说心中的一句话--巴黎万岁!”整个香舍丽榭沸腾了,整个巴黎沸腾了,整个法国沸腾了。
  •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

    想要真正学习沃尔玛的创业精髓,你只需要阅读1本书:《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沃尔玛创始人唯一亲笔撰述的回忆录,真正深入了解沃尔玛精神和运作模式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热门推荐
  • 九转夺天录

    九转夺天录

    人不容我,我必屠了这人!天不容我,我便夺了这天!九转夺天录,从此逆天夺地任逍遥!万琮活过两世,在这第三世中,她发誓,自己的命谁也夺不走,自己的家人谁都不能伤害。这一世,她要走到巅峰,问鼎圣尊!
  • 汤姆叔叔的小屋(英文版)

    汤姆叔叔的小屋(英文版)

    《汤姆叔叔的小屋》,19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其销量仅次于《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因素。在其发表的头一年里,仅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多万册,这在19世纪中叶可是天文数字。《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 离婚中转站

    离婚中转站

    被前夫背叛的心理医生李黎,在参加户外运动时认识驴友董维,两人因兴趣爱好成为情人,却因为两家的孩子走上红地毯,又奏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了磕磕绊绊的再婚生活。
  • 地判天道

    地判天道

    远古神话判官衙门,正邪难断。天道无常,自然法则。一句:地判令。无数生灵低头不语,归宿何命,走入无常路。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又是对错。无解,无缘由。哭着笑了,笑的伤了,轮回天地。一个人,走去走来,神秘又平凡,享受着无情无义的煎熬,经常流泪却不能让人看到,默默无言。选择只有俩个,没有绝对的观点,只是你命运寄托,一但选判,没有回头路。道本来就应该如此。到底是那天高还是地厚,地判天道,不反无常。
  • 深秋的盛夏

    深秋的盛夏

    那一年入学是一个深秋,正式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开始了三年的历程。有欢笑,有泪水,有过青春的懵懂,有过成长的烦恼……幸好,还有你们。
  • D123

    D12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世界宇宙穿越者

    诸天世界宇宙穿越者

    这一任的多元宇宙地球守护者,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呢。期待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黄金投资一本通

    黄金投资一本通

    本书详细叙述了黄金投资的益处,并列举了黄金投资的各种工具与渠道,从可以普及大众的纸黄金投资,到很有纪念价值的金条和金币投资,再到另类“纸黄金”——黄金股票。最后详细介绍了黄金投资的技术分析,从理论分析到实际操作,使读者充分实施好风险管理,以真正降低投资风险。与上一版相比,本书增加了六种黄金投资工具与渠道,使读者更全面地把握黄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