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7400000003

第3章 新时代什么样

◇◇新时代标注中国发展新方位

◇◇进入新时代的深刻意蕴

◇◇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依据

◇◇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历史观和时代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所处时代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准确判断历史新方位,认清新时代的内涵和使命,及时制定和部署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之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的论断,标注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是我们党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的根本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方位,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坐标。

一、新时代标注中国发展新方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等系统阐释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特征,反映出我们党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的高度清醒和自觉,为推进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总的依据和坐标。

回顾97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把握,并根据社会矛盾运动提出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注重在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如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是依据中国社会“时”与“势”的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确立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赋予党的目标使命、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新的历史内涵。对此,习近平指出,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4]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科学把握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冷静清醒地分析形势,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纲领和政策,也才能够抓住机遇、继续前进或转败为胜,能否准确把握新方位的内涵,事关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党的十九大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分析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经验,准确判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全面论述。

新方位之“新”,最根本的就是主要矛盾的转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理论创新。1956年,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党的八大的有关表述。邓小平1979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把“什么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和前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们党一再强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且都是将其同国情、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讲。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4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面临着需要充分利用已经总体上显著提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而阻碍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又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而导致发展成果难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形成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的局面。作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十九大上指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把握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使党掌握了应对新的历史时代的主动权。

新方位之“新”,还在于由主要矛盾转变所决定的解决矛盾方法的转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大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乃是历史必由之路。但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一新的主要矛盾,就不能仅仅以单纯的发展来解决,尤其不能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经济发展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而明确了新时代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方位之“新”,还在于指导思想的转变,这是主要矛盾转变和解决矛盾方法转变的必然结果。回头去看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解决的。那么,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一新的主要矛盾,也就必然要有新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实践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有主要问题作了符合事实的新解答,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完整体系和全方位展开,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精神财富。[5]

二、进入新时代的深刻意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断思想丰富深邃、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而言,只有首先清醒地认知方位,才有可能推进理论创新,提出合理目标,作出科学规划。

从党的历史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国际国内关系变化,国内主要矛盾就会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斗争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同。解放战争胜利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科学地分析判断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的新变化,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这时“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成功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也在持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从十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各个领域的成就,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成就和变革,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新质的产生与积累逐步发展升级从而进入新时代。正是在此重大变革认识基础上,我们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战略判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意蕴,从三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现代化道路的中国逻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个“意味着”强调历史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际上表明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的逐步改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质的跃迁,勾勒出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路线图。这幅路线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绘就的,充满了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它凸显出一条历史逻辑: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如果说富起来侧重经济,强起来则更多地涉及全面,是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结构的优化与整体功能的升级。如果说富起来很大程度还要追求发展的数量与速度,强起来则更强调发展的质量,表明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与程度。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进而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力前行。

第二个“意味着”强调主义维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由低潮向高潮迈进,我们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的结果,这一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求我们努力掌握、自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从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其哲学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就实践而言,苏联模式之所以归于失败,就在于它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使社会主义成为僵化的教条,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开拓前进,就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个“意味着”强调世界维度: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由依附性到主体性、由跟跑到领跑的提升,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战”结束后,实现现代化成为人类社会面对的主要课题。由于西方国家走在世界现代化前列,所以“西方中心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握着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按照西方的发展模式、模拟欧美国家的经济起飞路径,才能斩断贫困与落后的因果链条,实现现代化。然而,按照这种理论行事,众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进一步冲击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一些移植欧美道路的国家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陷入发展陷阱,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屡遭发展危机,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解释力持续下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对西式现代化具有某种依附性,具有“跟跑”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超越“西式现代化模式”,注重内生性、独立性、自主性,从而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了内在成长即内生的主体性和影响力,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奇迹,打破了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错误认知;用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国强必霸”的强权逻辑,彰显了现代化道路中国逻辑的强大生命力和亲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可行的实践蓝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7]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这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世界意义的科学诠释。

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依据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其特点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来看,党的十九大所讲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及其“历史性影响”,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何而来”的问题。

“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根据。既指“经过长期努力”,“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根据。这种变革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了: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上,由“国家主导”走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历史性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三个根据。历史性影响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理论逻辑来看,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和体现着一定历史方位中人民的需要方状况、社会的供给方状况和供给满足需要的状况,这三方面的总体状况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从历史逻辑来看,历史方位的转变必然带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则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从现实逻辑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总体需要发生了部分质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方也发生了部分质变,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四、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五个时代”。“五个时代”的表述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同时又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何处去”的问题。

一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体,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迄今为止,我们大体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大,党形成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我们党形成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第三个阶段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小变化到中变化再到大变化的加速发展进程。1985年9月,邓小平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小变化、中变化的长期积累,已经迎来了大变化。在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依据就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说明了我们那时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源”等“有没有”的问题,解决的是“短缺问题”,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问题;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则说明了我们当今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源”等“好不好”的问题,解决的是“品质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发展”的问题。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个人,事情起初都并非如“从海洋中诞生的维纳斯”那般完美,而总是有一个“先有后好”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有没有”问题,才谈得上“好不好”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强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明确强调,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族自救和革新运动,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成功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和“领跑”的华丽转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受到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呼应,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不断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感召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意味着”,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的表述,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富国之路、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840年的一声炮响,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成为旧中国的常态,中国成为西方列强蹂躏的对象。为走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历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多次变革或革命,际会各种学说和政治主张,但都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救国强国的正确道路,领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步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迅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持“四个自信”。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伟大意义来看,体现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就理论意义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存在理论渊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焕发了生机,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就实践意义而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苏东剧变以来便陷入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幽灵”依然在世界上空徘徊,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并没有“终结”,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取得了胜利,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彰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明前景。

从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意义来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放到“地球村”的层面去考量,放到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去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首先表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不是只有西方的发展道路,而是可以有也应该有不同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了,成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而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来自于党基于准确把握基本国情而制定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基本路线,来自于改革稳定发展的一系列坚韧不拔的努力,来自于不断加强和完善的民主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的意愿,从本国实际出发加以确定。书本上的理论可用于指导,外国的经验可拿来参考,但不能照抄照搬。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模式,成功的要义在于走自己的路。尽管我们仍在前进的征程之中,尽管我们的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但科学社会主义无疑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这对全世界,特别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中国的成功引起世界广泛瞩目,发展中国家更是投以羡慕和期待目光,许多国家希望从中汲取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秘笈良方。[8]此外,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占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中国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小康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稳定、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一大贡献。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的增强,中国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主义立场和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长期以来,我们在致力于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同时,积极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面对国际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世界各国要和平、谋发展的共同需要,我国积极参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引导全球治理,积极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九大把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并阐明了其具体内涵,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的权威阐释,也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追求和理想。这些外交理念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超越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反映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普遍期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可以期待,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理念到实践,必将不断开花结果,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9]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昭示着我国发展有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良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非常乐观地、自信地研判道:“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很显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必然面临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知危图进。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5)

    2015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家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收到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师生的征文130多篇,本书收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发言和优秀征文31篇。内容涉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卿疆域

    快穿攻略卿疆域

    她是洪荒异界,屹立千年不倒的太上无极女帝。翻手乾坤颠倒,覆手阴阳无极。在她数千年的漫长生命当中,她以一个过客看红尘滚滚。历经世态炎凉,看尽人世沧桑。一朝绑定系统,踏上拯救男主的历程。可为啥在她拯救男主的途中,会有男配出现,却还是让她心甘情愿荣宠一时呢?这是一个女主盛宠男配,男主最后才含泪抱得女帝归的故事。洁党勿入。注意!注意!注意,女主是真的在开头的时候厌恶男主盛宠男配的,这是一个宠配灭夫的心酸史~??`
  • 末日生存日记

    末日生存日记

    我拿着自制的尖木棍,重重刺进那头丧尸的后脑勺中!但是,木棍断了!尖头的部分还留在它的脑子里,另一头则被我握在手里。丧尸非但没事,反而更疯狂了!回身朝我扑过来!
  • 花姬

    花姬

    三花灵历练,式微刚来到人间,便被上仙发现并被打致重伤,附身在凡间一名正在出嫁的女子身上,却在成亲当天被代夫君拜堂的苏澈戏弄,导致表弟妹怨恨,引来了一系列的家门宅斗,恩怨纠缠……子衿沉稳严肃,为解救式微,引开了上仙,她常做善事感动了星官,收她为门下,却被那上仙知情后怨恨针对,却不想自己的心早已遗落在她的身上……小师妹桃夭,刚来就遇上被追杀的魔界三王子,被他引来的追兵缠身,不得已下只能救他,从此之后,这邪魅霸道的男人就缠住她,再也甩不开了。
  • 温太太的豪门日常

    温太太的豪门日常

    一场精心设计的宴会,她被陷害,声名狼藉。相恋多年的男友当场下跪跟旧爱求婚。在她走投无路之时,一夜醉酒的对象趁机步步紧逼。“嫁给我,我可以帮你。”他是帝国最年轻的司令,强势,霸道,心狠手辣。偏偏宠她入骨。“为什么是我?”她不解。“因为你长得像一个人?”“像谁?”“温太太”
  • 正茂风华

    正茂风华

    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讲述主人公锤子与他的三位好朋友阿混、干部、马丁为实现各自的理想孜孜不倦追求的过程。故事将带您进入八十年代美好的中学时代,体会高考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你了解步入社会农村基层工作辛劳和欢乐,以及在新世纪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从上学到工作,从恋爱到成家,从叛逆的少年到成人后教育子女,从刚参加工作时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到工作多年遇上问题的反思,反映改革开放至今时代的变迁,以及他们的友情与爱情、欢乐与痛苦。揭露了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一些人人生价值的偏差,引发对人生追求、人生信仰的思考。
  • 重生嫡女有空间

    重生嫡女有空间

    新文《重生嫡女悍妻》已发,求支持~苏怀宁死了,又重生了,还意外得了一只空间灵,于是,她把苏家搞的乌烟瘴气,人仰马翻,把背叛她的渣男渣女往死里虐,渣爹继母来势汹汹,她一把香粉,就让继母来一个红杏出墙……某世子:宁宁,以后虐渣的事还是我来做,小心辣你眼睛。某宁:霆哥哥,那个女人敢觊觎你,你去,把她打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些年其实我们过的不太好

    那些年其实我们过的不太好

    什么是爱情呢?程菲不知道。当爱情到来的时候她没有准备她害怕、茫然、自卑甚至她不敢抓住那个人的手就让爱情从她手中溜走,等她明白时却发现他一直默默的站在她背后等待她回头。
  • 相爱不嫌晚

    相爱不嫌晚

    赵晚尔是个学霸,从小样样先人一步,还搞定了老木头池暮。人人都说赵晚尔肯定最早结婚生子,毕竟谈恋爱七年,铁树都应该结得了果。可偏偏她这颗铁树不肯理她。赵晚尔不服气,时隔七年,女博士再次出马,真是不怕老木头不开花。
  • 寻找掌控者

    寻找掌控者

    活着有什么意义?一个单身30年的老光棍,在一个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了特别的空间,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做任务?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现实世界?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