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正在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们努力提升的一种能力。学历和经历只能代表过去,要在未来的比赛中获胜,就必须做更多的准备。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但只停留在“学习”而没有“学习力”的人却比比皆是。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接受教育而可能从中脱颖而出的人却那么少的原因了。而且学习知识是没有限制,永无止境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你一生也学不完的财富。
什么是记忆:往事历历在目
人生在世,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记忆;没了记忆,就和没了大脑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记忆,是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可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记忆呢?你了解多少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呢?”恐怕能说得像那么回事的人还真不多。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即便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部受伤或精神病因素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基本环节。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和认知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通常是一个反复的、感知的过程。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当然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正所谓“过目不忘”。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非常重要,因为要形成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
保持,是人们通过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的保留。识记过一个事物后,当那个事物不在你面前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这叫做记忆的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比如,一说起大象,你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有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这就是直观性;你或许见过许多种大象,比如亚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可事后浮现在眼前的大象无非就是身体庞大、鼻子很长,这就是概括性。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回忆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因而表象在记忆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回忆,就是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而客观事物出现在眼前,人感到熟悉并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则叫做认知。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回忆和认知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经过了识记。
为我们的记忆分类编码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等,都是记忆的内容,并据此可将记忆分为感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类型。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
2.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
3.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个综合的例子,到过天安门之后,想起宏伟门楼的形象,就是形象记忆;由天安门而想起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逻辑记忆;想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时的心潮澎湃、兴奋鼓舞,就是情绪记忆;想起升旗时自己笔直站立的动作,现在还能重复,那就是运动记忆了。
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1.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比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记录下来,但过后要想用那个号码,则只能看记录了。这个记录靠的就是短时记忆。再比如,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一般只有5—9个单位。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利用组块法可以增强短时记忆。例如,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个个地记很难短时记下来,而如果把它分为三个组块来记,就容易多了。运用组块法,个人的知识经验很重要。例如,心理学家曾经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却只有18%。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迅速记忆;而如果是随机摆放的“一盘散沙”,大家都一样,大师和新手的记忆力差别就不复存在了。
2.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其实,长时记忆大部分来自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据此,你大概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你的记忆力了。比如,来记“transporat tion”(运输)这个单词,如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费劲又容易出错,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分成“tran”、“sport”、“ation”三个部分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技巧。你如果想长期地记住这个单词,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并且不断将它和其他词比较、联系,才能奏效。
我们一直在记忆,又一直在遗忘
记忆和遗忘既像是一对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人从开始记忆的那一刻,遗忘也就开始了。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一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最早的系统性研究,发现遗忘在识记之后就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第一个小时内遗忘很快,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除了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发现还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所以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地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不再使用则可能被认为是完全忘记,但事实上遗忘绝不是完全彻底的。
除了时间因素以外,遗忘的进程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另外,记忆信息类型的不同也影响遗忘进程。
人到底为什么会遗忘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即消退和干扰。消退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许多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自然消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就越大。那么干扰又是如何导致遗忘的呢?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信息提取失败。
记忆障碍:记忆隧道出现“肠梗阻”
所谓记忆障碍,是指人脑受到损伤或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不能正常反映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事物的异常心理现象,即由于记忆过程受到部分或完全的破坏,使人不能把脑中反映过的客观事物的映像或经验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加以再现。
记忆障碍主要有三种表现:
1.记忆增强
指人在病态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强迫症、躁狂症和偏执性障碍等,对原来已经遗忘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记忆起来,甚至包括许多久远的事件细节。
2.记忆减退
指人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发病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记忆能力减退。记忆减退可能是短时记忆减退,也可能是长时记忆减退。一般是由短时记忆减退逐渐发展到长时记忆减退,直至产生遗忘症。
临床上,遗忘症分为心因性遗忘症和器质性遗忘症两类:
1.心因性遗忘症
所谓心因性,是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的遗忘症。如长时间的焦虑、注意力涣散、内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记忆障碍。情绪既能影响识记,又能干扰回忆过程。心因性遗忘症的典型表现是,同过去经历的某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或与强烈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的特定记忆丧失,即遗忘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心因性遗忘症具有暂时性,较易治疗。
2.器质性遗忘症
器质性遗忘症是指由器质性脑病引起的遗忘,最初往往表现为最近事件的遗忘。遗忘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外伤程度直接相关。通常分为逆行性遗忘症和顺行性遗忘症两种:逆行性遗忘症是指颅脑外伤后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一段时间经历;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器质性脑病患者对发病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常见于高热谵妄、癫痫性朦胧、醉酒、脑外伤、脑炎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歪曲记忆
又可称为潜隐记忆,指把过去见过、听过、读过甚至梦中体验过的东西与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起来、相互颠倒,确认这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错构
指在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错构在正常人中有时也会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2.虚构
指以想象的、没有真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缺陷。患者谈论这些“经历”时仿佛确有其事。虚构是器质性脑病的特征之一,与病理性谎言不同,后者并无记忆缺陷,而是由于他们富于幻想,喜欢虚假经历以博得别人的注目和同情。虚构大多为日常生活事件。
3.柯萨可夫综合症
又名遗忘—虚构综合症,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兴奋情绪,否认患病。柯萨可夫综合症常表明下丘脑尤其是乳头体附近有病变存在,可能为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等的病变。
4.旧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识感
有旧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似曾相识感,指病人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有此体验的多是神经症和癫痫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现这两种体验。
不是记忆力下降了,而是心理出毛病了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时常感叹:“老了老了,记性越来越差了。”据调查,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少人认为是年龄增大、身体衰退的缘故,或者认为得了什么脑病,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可能与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除了受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外,人的记忆力与心理状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人处在心理压力大、紧张、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下时,就有可能出现记忆衰退现象;而记忆力的下降又使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更加严重,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于是叹息声便不绝于耳了。
为什么说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呢?下面以压力和紧张为例做出解释:
1.压力感削弱记忆力
研究发现,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激素可以使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难以提取,极大地损害记忆力。人处在有压力的场合时,如考场、就业面试、作证人等等,记忆力会削弱。瑞士研究人员以36名记忆能力相当的健康成人为实验对象,给他们服用可的松或安慰剂。可的松能够提高一种压力下才产生的荷尔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时后,人就相当于承受了严重的身心压力。此时,要求他们记住60个德语名词,每个词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4秒钟,然后,要他们凭记忆写出尽可能多的名词。结果,吃安慰剂的人记住的名词明显多于吃可的松而产生了压力感的人。
2.紧张心理损害记忆
据研究,人由畏惧等情绪产生紧张心理,可以释放出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能够损害长时记忆中搜寻信息的能力。皮质醇激素是造成记忆暂时丧失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给一些人服用皮质醇,他们当时并没什么感觉,也没紧张的迹象;但是大约一到四小时后,就很难回想起事情,可见他们的记忆受到了损害。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考试中大脑可能会一片空白。人们在考试前已经掌握了素材,但是紧张情绪来临时,激素开始大量释放,导致什么都想不起来;待离开考场不再紧张的时候,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便会后悔莫及:“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措施,防治记忆力因心理状态而受损:
(1)生活方式要积极、健康,生活要有规律;
(2)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状态;
(3)饮食中应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及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瘦肉类等食物;每天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和维生素E;
(4)物品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使用后放回原位;
(5)重要事件可以用笔记录。
屡试不爽的增强记忆力的心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