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81100000002

第2章 总叙

《弟子规》是国学经典之一,历经近三百年时间的检验,依旧鲜活地承担着训蒙、诫行的教育功用。它推崇的是圣人之学,追求的是儒家礼义,这放在当代并不过时。书中所述的规范教诲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潜心品读。

圣人教诲,智慧永传

【原典再现】

弟子①规②,圣人③训④。

【重点注释】

①弟子:孩子、学生。

②规:据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所言:“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其本义为画圆的工具器械,今指圆规。这里的“规”采用的是其引申义,指的是一种文体名字,这种文体唐代就有了,如《五规》:《出规》《处规》《戏规》《心规》以及《时规》。这类的文体通常都被用来劝勉规正、教化警示后人。

③圣人:传统意义上指的是才能卓越、品行高洁的人,但由于《弟子规》的内容源自于《论语·学而篇》,因此,这里的圣人普遍被理解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时候的大教育家孔子。

④训:教诲、训蒙。

【白话翻译】

《弟子规》是学生要学习的训示规范,它是根据孔圣人关于学生言行方面的教诲编撰而成的。

【鉴赏评议】

《弟子规》开宗明义,寥寥几字提纲挈领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作用对象、体裁、来源及作用,强调了全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相关训诫撰写而成。

全书结构的设置则是参照《论语·学而篇》第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面讲述学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与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言行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的一位秀才,叫李毓秀。李毓秀考进士未中,于是回乡创办私塾以教书为生。后来,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经验以及对儒家典籍的研究,编写出了一本专门用来作为孩子启蒙的书,也就是《训蒙文》。

不过,这本书能够广为流传则得益于另一位清朝的学者——贾存仁,他擅长书法和韵律,为《弟子规》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训蒙文》经过贾存仁的修订,被更名为《弟子规》,并开始在许多私塾学堂中流传,它的影响力也就随之扩大,直至成为如今的国学经典之一。

历经三百年的时间检验,《弟子规》依旧鲜活地承担着训蒙、诫行的教育功能,这充分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说明了书中所述的规范教诲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潜心品读。

【深度解读】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有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可见,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孟子的母亲就曾为了教育好孩子而不厌其烦地三次搬迁住处。

据说,孟子小时候因为父亲早逝,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母子俩原本住在坟场附近,有一次,孟子的母亲发现孟子居然跟邻居小朋友们一起,学着平时在坟场办丧事的人那样,哭哭啼啼地跪拜,唱念做打地治丧,她皱着眉头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她带着孟子搬到了一处市集住了下来。

但是没过多久,孟母见到孟子整天嘻嘻哈哈地跟市集上的商人混在一起,学着做生意,她说:“这里也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因此,她又带着孟子离开了市集,在一个屠宰场附近住了下来。但过了一段时间,孟母发现孟子居然跟屠夫学着杀猪宰羊,她感叹:“这里同样不适合我儿子居住。”于是,又搬到了一个新住处。

新的住处位于学堂附近,那里每到初一、十五都有官员进文庙拜谒,相互之间礼貌谦让,孟子见了也学着作揖守礼,遵守礼仪。孟母这才欣慰地说:“这儿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故事中的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辞劳苦地三迁其所,可见其对孟子教育的重视。

环境影响固然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要教育好孩子终究还是离不开书籍。训蒙书是古时候大部分孩子接受教育的开始,他们在学习训蒙书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体系,而这个价值观体系往往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弟子规》作为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推崇的是圣人之学,追求的是儒家礼义,这放在当代其实也并不过时。儒家推崇的至圣境界跟现今社会所鼓励的道德的最高层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思想中对于礼仪教化的要求其实也正是当前的社会道德所提倡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国学经典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借助先辈的经验与智慧,引导孩子爱学习,教育孩子懂道理。

首善为孝,次为谨信

【原典再现】

首①孝②悌③,次④谨⑤信⑥。

【重点注释】

①首:象形文字,本义为头。这里采用的是“首”的引申义,意思是首要、首先。

②孝:即孝顺,孝敬。

③悌:《说文解字》有云:“悌,善兄弟也。”其本义是尊敬兄长、友爱弟妹,引申义为兄弟间和睦友好。所谓“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在家中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敬重兄长。这里的“悌”采用的是其本义,即尊敬、听从兄长,善待、关爱幼弟。

④次:指的是地位上的紧随其后,意为第二、其次。

⑤谨:谨慎。

⑥信:诚信、可靠的意思。

【白话翻译】

首要的就是孝顺、尊敬父母长辈,团结、关爱兄弟姐妹,其次就是谨慎规范言行举止,严格做到诚实守信。

【鉴赏评议】

《弟子规》脱胎于《论语》,它的中心理论自然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首孝悌,次谨信”点出的是《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亦即它所要宣扬的主题思想:一是孝悌,二是谨信。在“孝悌”方面,它探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要对父母孝、对兄弟悌、对国家忠,这种关系有着相对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而在“谨信”方面,它探究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包括言行举止要谨慎有礼,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这种关系有着绝对性与内省性的特点。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与“信”文化的重要地位。“孝”的基本要义概括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应遵守的秩序伦常,而“信”的丰富内涵则定义了社会群体之间沟通交流的原则准绳。“百善孝为先”“人无信不立”等世代相传的名句无一不彰显了“孝”“信”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始终根深蒂固的崇高地位。

对于古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孝”文化与“信”文化是其巩固政权的良好工具。因为推广“孝”文化,教化风气,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使得人人守孝忠君,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譬如汉武帝刘彻提倡“以孝治国”,其目的主要还是为施行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方略服务的。

而推广“信”文化,肃清秩序,则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使得人人守信讲礼,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譬如著名的历史典故“商鞅立木”,为了表现自己推行新法的决心与权威,商鞅巧妙地用一件守信的小事顺利地取信于民,为自己的变法道路奠定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可见,“孝”文化与“信”文化能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自有其必然的理由。

【深度解读】

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当今社会不少人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感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鸣,它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群体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无奈。如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父母等群体虽然颇受关注,但其物质生活及精神层面依然存在问题。

不过,无论是在法制建设还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国家都对“孝”进行了倡导与鼓励,例如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条文,要求儿女多陪伴、孝顺老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家庭美德”建设方面,号召建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在推崇孝道上的不懈努力。

《孟子·万章上》中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意思是儿女孝顺至极,莫过于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尊敬奉养。这句话跟“子游问孝”的典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论语·为政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答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回答很有些义愤填膺的味道,他说如今所说的孝,指的是能够对父母做到奉养,但是我们对狗与马这样的动物同样也能做到奉养,所以,如果我们对待父母没有做到奉养的同时还报以尊敬,那奉养他们与奉养动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对于父母,我们要孝,更要敬。

孝敬父母不在嘴上,空喊口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有些人喜欢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一些祝福,比如,转发就能使父母长命百岁之类的文章,或是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社交网络上写生日祝福等。这些虽是源自于儿女的拳拳孝心,但是多数父母并不熟悉社交软件,因此这样的祝福父母基本是看不到的。行胜于言,与其花费时间在社交网络上编辑祝福还不如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或是买一份小礼物,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关心,让父母第一时间感受到自己的点滴祝福与爱意。

在这方面,汉代的韩伯愈堪称孝子典范。

有一次,韩伯愈的母亲因为韩伯愈犯了错,便挥着拄棍要对他施行家法,韩伯愈毫无二话地当即跪在地上任由母亲笞打自己的背部,只是打着打着,韩伯愈便哭了起来。母亲纳闷地问:“以前每次打你,你都绝不会哭,这次怎么才打几下你就哭哭啼啼的?”韩伯愈伤心地说:“因为我能感觉到以前母亲您打在我背上的拄棍很有力,但现在您打在我背上,我都感觉不到疼痛了,想来是因为母亲您年老力衰的缘故,所以我觉得十分难过。”韩伯愈对母亲的“孝”在这体察入微的细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孝敬父母不在比上。尽孝不能盲目攀比,做面子工程以沽名钓誉的行为同样不可取。真正的孝敬要做到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正如韩非子所说:“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意思是若是家里穷的话就努力赚钱让家境富裕起来,免除父母的生活之忧;若是父母不开心的话就想办法令他们开怀,不让父母整日愁眉紧锁。这样满足父母切实需求的孩子才能算是贤能的孝子,即真正地“解其忧”才算“孝”。

当然,孝敬并非要“愚孝”,更不应生搬硬套地重演“二十四孝”。孝敬父母,也并不是要求孩子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而是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同时与父母积极沟通,跟父母表达探讨自己的看法。至于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无疑是最可取的。

关怀众人,博爱亲仁

【原典再现】

泛①爱②众③,而④亲⑤仁⑥。

【重点注释】

①泛:指程度上的普遍,即广泛。

②爱:关爱、仁爱。

③众:许多人。

④而:用作文言虚词,表并列。

⑤亲:作动词使用,意思是亲近。

⑥仁:用作名词,指的是仁厚有德的人。

【白话翻译】

要广泛施予关爱之心,多关怀众人,多亲近厚德仁义之人。

【鉴赏评议】

如果说“首孝悌,次谨信”是《弟子规》的主要内容的话,那“泛爱众,而亲仁”应该算是《弟子规》的行动纲领了。《弟子规》追求孝悌谨信,要求弟子以宽广博大的仁爱之心关怀众人,以见贤思齐的自省精神亲近仁人。

《弟子规》推崇的“仁”,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孔子说:“仁者,爱人。”基于这个定义式的解读,孔子通过回答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子张等人的“问仁”,全方位地解读了“仁”的丰富内涵。“仁”是“克己复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在儒家思想体系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所谓“五者”,指的是恭、宽、信、敏、惠,即恭敬、宽和、诚信、智敏、仁惠。

孔子进一步指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恭敬待人不易招受侮辱,宽和待人易获众人爱戴,诚信能被予以大任,智敏能建丰功伟业,而广施仁惠则足能驱使他人为己所用。孔子说秉持这“五者”行走世间就是“仁”。

这一条关于“仁”的理念对修身、治国都大有裨益,哪怕放在现代也颇具现实借鉴意义,这其实也正是儒家思想能永葆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度解读】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孝经·天子章》中有一句拙朴无华却饱含哲思的话:“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关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跟他人交恶,敬重自己亲人的人不敢怠慢他人。

我们不难想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与他人交恶,自己的父母可能会受到牵连,怠慢他人则自己的亲人可能同样会被慢待。这其实也正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

作为统率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体系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它倡导的“仁”与萨特“他人即地狱”的观点迥然不同,“仁”强调人与人、人与国、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并认为“仁人志士”往往能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高度统一。如《论语》“雍也”篇中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也协助他人做出一番成就,自己想要济世显达也提携他人济世显达,既成就自己也助力他人,这就是“仁”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据说,商汤就是这么一位仁人义士,他劝诫猎人们在捕猎时布网设陷只封死三面,留一条生路给猎物,后来人们称这样的陷阱为“仁人网”,这显然正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

清朝康熙年间,在京城做官的张英收到了安徽桐城老家寄来的家书,说是家里与邻居叶氏因为宅院界线的事争吵不休,于是请在京城做尚书的张英主持公道。张英看完信后,当即给家人回复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到回信中的诗后,深感羞愧,立即叫人拆了自己宅院的外墙,让出了三尺的墙界。而邻居叶氏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大为感动,立刻请人也拆了外墙,同样让出了三尺的墙界。于是两家之间有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这种守望相助、共建和谐的状态就是“仁”的完美体现。

有时候,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难以实现和谐统一,面对这样的选择题,“仁”往往鼓励人们牺牲自我价值来成就社会价值,这一点从《论语》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中不难看出。历史上为此献身的“仁人义士”不少,从刺杀赵襄子的豫让,到以身殉国的文天祥,他们无一不是用生命的悲歌演绎了响彻千古的绝唱。

文天祥在战败被俘后,多次拒绝元朝的招降,并最终为心中的仁义志节从容赴死。他在绝笔诗中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诗道出了无数“仁人义士”愿意为之赴死的“仁”之热望: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典再现】

有①余②力③,则④学⑤文⑥。

【重点注释】

①有:表示存在、拥有。

②余:剩余、多余。

③力:作名词使用,指的是力量、精力。

④则:作连词使用,表顺承关系。

⑤学:指学习知识。

⑥文:文章,知识。

【白话翻译】

有空余的时间及精力,就去学习知识。

【鉴赏评议】

“有余力,则学文”体现了《弟子规》对学习的重视。它强调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应该用来学习,这既对学习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又对学习的方法提出了指导。

诸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能够增长见闻、增进才干,学习可以启迪心智、教化人心,学习的功用性注定了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训蒙文的《弟子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既然知道重要,那该如何去更好地学习呢?《弟子规》随后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有余力,则学文。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花在学习上,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每一刻的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接触书本知识,有的或许只为认几个字,但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试图通过科举入仕的道路成就一介书生的最高人生理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这样的人而言,学习是伴随其终生的事业。

所以,《弟子规》对如何学习做了一番指导:首先是要端正学习的态度,要以敬畏之心尊重知识,以渴求之心学习知识,以机变之心运用知识;其次要讲究学习的方法,要抓紧时间去学习,要耐心细致地学习,要孜孜不倦地学习。

学不可以已,《弟子规》在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加强学生学习极具指导意义。

【深度解读】

苦渴无日,当以三余

《弟子规》提出: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要去加强学习。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那怎样才算有余力?对于这个问题,三国时期的魏国人董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据说,董遇是个性格内向、热爱学习的人。东汉献帝时期,关中大乱,为了维持生计,董遇跟自己的哥哥采集野生稻挑着小担贩卖。董遇往往都会随身带着书,一有空就拿出来习读,董遇的哥哥笑他,他也依然坚持着这个习惯。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还为《老子》作了相关训诂考证并注释;他研读《左氏传》也很有心得,还专门为那本书写了一本《朱墨别异》。

有人提出想跟着董遇读书,董遇不同意,他对那人说:“你去将书读上百遍,你自己就可以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了。”那人接着说:“虽是如此,但可叹的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啊!”董遇说:“你只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来读就可以了。”“是哪‘三余’?”那人又问道。董遇答:“一年之余的冬天,一日之余的晚上,忙时之余的雨天。”意思是充分抓住非农忙时节的冬天、每一天的晚上以及不能出门的下雨天的时间来读书,这样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了,这其实也正是《弟子规》所说的“余力”。

这种“苦渴无日,当以三余”的学习精神跟如今现代化的时间管理观念不谋而合。现代化的时间管理观念强调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这一观念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间隙来进行学习。如公交地铁上、午间休息时、下班回家后等,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就是极其富余的时间资源,将这些时间资源都用来学习,长期积累下来定会有所进益。当然,要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它需要对学习有着不竭的动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始终保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在“三余”时间里不断学习。

西汉时期,有个人叫匡衡,他就是一个对学习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匡衡家中贫困,买不起灯油,所以每天到了晚上都没办法读书,对此他很是苦恼。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工具在自家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小洞,这样每到了晚上,隔壁邻居家的光就能透过墙上的洞照进他的房间,而他也能借着这微弱的光继续读书。勤奋好学的匡衡后来成为了有名的经学家,并当上了丞相。

《论语》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领悟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哪怕晚上死去都没有遗憾了。由此可见,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有不放弃学习的精神,总会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师旷,一生下来就没有眼睛,但是他的听觉非常灵敏,是当时有名的乐师。

有一次,晋国的国君晋平公问他:“我现在七十岁了,想要学习,只是恐怕已经太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油烛呢?”晋平公有点不高兴:“难道你这臣子是在戏弄寡人吗?”师旷说:“我这盲眼的臣子哪里敢戏弄君主您呢?我是听说‘年少的时期热爱学习,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期热爱学习,就像正午高照的阳光一样;年老的时期热爱学习,就像举着油烛的光明一样’,行走在一片黑暗中怎么比得上有油烛的光明呢?”晋平公恍然大悟,直呼师旷说得对极了。

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开始学习的好时机,只要有心向学,一旦“有余力”便加强学习,那学习知识就永远都来得及。

同类推荐
  • 非洲民间故事

    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译自African Folktales&Sculpture(Paul Radin,1952),包含了80篇非洲黑人民间故事。原著是最早介绍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是珍贵的文学和民俗遗产。保罗·拉丁是20世纪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他的著作融合历史与文化,探讨了诸多非洲和印第安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他从黑非洲(包括豪萨、班图、阿善堤、布须曼、祖鲁等)的口述传统经典中精选和编译了这80篇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多样,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宇宙及其起源、动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他的命运,表现了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经验、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故事情节曲折、通俗易懂,语言保留了非洲方言在语音、节奏等方面的特色,富于音乐性和趣味性,读者面广且具有很强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 趣民国

    趣民国

    本书从饮食、穿衣、居住、出行、娱乐、情感等方面,通过有趣的名人故事和社会事件,配以百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生活,尤其是文人的生活。作者把碎片化的真实故事,进行了有序的组合,每个故事都有主题性,给读者展现了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服饰、经典菜肴、居住状况、出行方式、娱乐项目、情感特点等,着重表现了民国生活中有趣、风雅、真性情的一面。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傅斯年讲国学

    傅斯年讲国学

    本书收纳了傅斯年在诗经、《史记》以及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论述,重新解读诗经,更深层次地理解《史记》的价值,以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现象的历史根源。本书以简体横排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晦涩难懂的部分给予读者注释。
热门推荐
  • 卿世狂妃

    卿世狂妃

    一朝穿越,唐果果悲催摊上一副被父母封印的身体,悲催的宿命和一个毒舌冷漠的残魂。他说:“小东西,弱者不配知道我的名字。”唐果果微笑:“……”好想打人,但是打不过……他说:“你展现出来的天赋,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唐果果忍:“……”都说了老娘天赋还没激活你对我期望个毛线?最后某男深深看她一眼,道:“你这么弱,所以不要离我太远。”唐果果转身就走。嫌弃我的话,就不要死活让我跟着你好了啊!忽然听见他叫她的名字,转身回眸,便再也移不开视线了。好像……一直在自己身边的,就是这个冷着脸,嫌弃她的毒舌男了……(注:这本书女主性格并不是完美无缺十分讨人喜,这是一本成长类型的文,不同口味要是不喜欢就不要看啦。)
  • 对不起请嫁给我

    对不起请嫁给我

    董木木说普通的人易寻,有趣的灵魂难觅。人生那么长,要找个有趣的人。辛然只想找一个普通人结婚,平平淡淡就好。
  • Euphoria

    Euphoria

    A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Winner of the 2014 Kirkus PrizeWinner of the 2014 New England Book Award for FictionA Finalist for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A Best Book of the Year for: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Time, NPR, Washington Post, Entertainment Weekly, Newsday, Vogue, New York Magazine, Seattle Time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Wall Street Journal, Boston Globe, The Guardian, Kirkus Reviews, Amazon, Publishers Weekly, Our Man in Boston, pgsk.com, SalonEuphoria is Lily King's nationally bestselling breakout novel of three young, gifted anthropologists of the '30's caught in a passionate love triangle that threatens their bonds, their careers, and, ultimately, their lives. Inspired by events in the life of revolutionary anthropologist Margaret Mead, Euphoria is "dazzling … suspenseful … brilliant…an exhilarating novel." Boston Globe
  • 独家蜜爱:重生男神,好给力!

    独家蜜爱:重生男神,好给力!

    重生前的男神:“谁会喜欢你这种话多的女生?”重生后:“你已经一分钟没跟我说话了,是不是不爱我了?”以前,洛槐费尽心思都没能让男神喜欢自己。追男神实在太辛苦,只能灰溜溜回家继承百亿家产。再次回归时,男神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要跟她恋爱、结婚,还要跟她生娃娃?男神:“以前是我被蒙住了眼才不喜欢你的。”洛槐:“现在呢?”男神:“彻底瞎了。”【男主重生,从未渣过,身心干净。看文选我,我敲甜!】
  • 富明

    富明

    落魄秀才,依靠后世金融业经验,一路开奋斗成明末首富!(轻喜剧模式,日常向,非装逼打脸文,前期铺垫较多,需耐心,谢谢!)
  • 大唐辩机

    大唐辩机

    如今各种穿唐盛行,王邵却倒霉的拿了根下下签,居然成为了大唐第一绯闻的男主角“辩机和尚”。王邵欲哭无泪,未曾想自己还未发迹,已有屠刀高悬于其顶。更想不到,垂死挣扎的他还是被历史的巨轮卷进了那段腥风血雨又波澜壮阔的贞观长歌之中……
  • 萌宝袭来:爹爹求抱抱

    萌宝袭来:爹爹求抱抱

    六年前她为了救唯一的弟弟,未婚先孕诞下龙凤胎,霍夫人抱走男孩,将女孩扔给她。六年后她带着萌宝回来,巧合下被他误会是他父亲的情人。小萌宝对某个高冷的男人扬起小脸,软萌萌的喊了一句:“叔叔好。”男人无视萌宝,将她抵在墙上,语气凉薄危险:“你是我爸的情人,你的孩子不该叫我……哥哥?”女人捂脸,内心崩溃,父女变兄妹?她带着宝宝想要逃到国外,男人如天神降临。“女人,怀着我的种想跑哪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温柔是把刀

    温柔是把刀

    当被深爱过的两人联手逼向绝路,又该何去何从,是报复是宽恕亦或相忘于江湖?时过境迁,长夜漫漫,当一切恩怨尘埃落定,谁会是谁的救赎,谁又是谁的归宿…
  • 捡到一本山海经

    捡到一本山海经

    繁华的洛水城中有一名酒楼伙计,名叫陈寿。在一个万里无云,天气晴朗的上午,陈寿捡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山海经》。
  • 乘着飞船去流浪

    乘着飞船去流浪

    林宇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外星飞船劫走,还莫名其妙变成了“外星人”。为了回到自己真正的“母星”寻求真相,开启了一段跨越星空的流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