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珪兄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老革命,当我在政治上还浑浑噩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太原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1947年到北京念大学后不久,他又积极投入了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早在1952年就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还长期协助过民主党派的工作。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中的翘楚。
秦珪兄又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毕业于著名的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称新闻学院)任教。他淹博多识,诲人不倦,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和人大新闻院系的八千子弟,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受教于他。当代中国的名记者如郭超人、艾丰、陈锡添等,都得到过他的亲炙。他传道授业解惑,名满天下,海内新闻业者,凡是在两校新闻系念过书的,或看过他编的教材的,未有不知清徐秦氏者。
秦珪兄在从教期间,主讲新闻评论方面的课程。课余的学术研究,也以这方面的开拓为主。收入这本书的,有关中国古代论说文和中国现当代各时期新闻评论的一系列分析评论文章,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他有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的政论名家,唐宋八大家,明清和民初等各时期的政论名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论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古近现代优秀政论家和政论精品的借鉴和传承,真正做到杜甫所说的“不薄今人爱古人”和“转益多师是吾师”。从他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时期报刊评论文章的评介和剖析,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当代评论写作经验和教训的分析和总结,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细致入微的剖析,钩沉探赜,取精用宏。使青年学子知所遵循,得到很好的教益。
秦珪兄还是建国以来新闻教育的笃行者。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学方面工作的领导职务。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创办初期,他是这个专业主管教学工作的教研室秘书,是当时的专业负责人罗列的主要助手。人大停办、北大新闻专业恢复招生的那一段时期,他是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人大复校后他仍然长期担任教学方面的系院领导职务。从培养目标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课程的设置到外聘讲课人员的联系和安排,从招生、实习到毕业生的分配,他都亲与其事,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新中国新闻教育的行家里手。在这方面,他有很多的心得和体会。收入本书的不少文章,涉及新闻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有关本科培养目标的论述,有关新闻系学生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单独招生的论述,有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论述,有关加强校内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的论述,以及强调新闻院系学生应该加强基础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实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的论述等等,都贯穿了他对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心得体会。对今天的新闻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借鉴的作用。
我和秦珪兄在北大和人大两校相识相知和共事逾六十年。深感他是一位襟怀豁达、宽厚朴挚的长者。他通权达变,与人为善。我在和他共处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得到过他的帮助。文革中,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江西余江的“五七干校”打了三年石头,是他在我回京探亲的时候,把我留下来给北大的工农兵学员们当教员的。文革后期,我的一些小小的研究成果写出来后无处可以发表的时候,是他以教研室的名义,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分发给教师们参考的。拨乱反正以后,当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正在进行中的时候,是他介绍给山西人民出版社,拿去签约出版的。他的这些义举和善行,对当时已是涸辙之鱼的我说来,都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我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现在,他的这部专著即将出版。我乐观厥成,也乐于把它推荐给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工作者。爰为之序。
方汉奇
2014年8月31日 于北京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