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2200000001

第1章 经典诠释

《礼记·曲礼上》记载:“卒哭乃讳。”卒哭,古代丧礼过了百日以后,变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即早晨、晚上各哭一次,其他时间不哭,名为卒哭。为什么过了百日祭以后才避讳死者的名字呢?汉代经学家郑玄说:“敬鬼神之名也,讳,辟(避)也,生者不相辟(避)名。”(《礼记·曲礼上》郑玄注)从中可知,人活着时,他的名字不需要避讳;人死之后,他的名字写在牌位之上,供奉在宗庙或家庙中,成为鬼神。为尊敬鬼神才加以避讳。生不避讳,死后避讳,也就是生时称名,死后称讳。这是避讳总的原则。

此外,避讳的规则还有“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等等。

(一)不讳嫌名

嫌名,指与名字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例如,“禹”和“雨”,声音相同,“丘”和“区”声音相近,均属嫌名。历代实施这一规则也不尽相同。

1.未改京兆之名

京兆尹,既是官名,又是地名。汉朝设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管理京师地区。汉和帝名叫刘肇,“肇”与“兆”同音,属于嫌名。汉朝并没有因为“兆”犯汉和帝的嫌名“肇”而更改“京兆”之名。可见汉代还恪守不讳嫌名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避讳越来越严格。为避讳帝王嫌名而改换地名、官名、人名之事逐渐增多。

2.邓嶽不避晋康帝嫌名

《晋书·邓岳传》记载:“邓嶽字子山,陈郡人。本名岳,以犯康帝讳,改为嶽;后竟改为岱焉。”邓嶽,字子山,是陈郡人。本来名叫邓岳,因为名字犯了晋康帝(司马岳)的名讳,就改为邓嶽。嶽是岳的嫌名。所以陆游说:“晋人避其君名,犹不避嫌名。康帝名岳,邓岳改名嶽。”(《老学庵笔记》卷十)虽然,他最终改名为邓岱,但那终究是后来的事情。至少在改名为邓嶽的时候是不避晋康帝的嫌名的。

3.改官奏状未获准

唐朝咸通二年(861)八月,任命中书舍人卫洙为工部侍郎,不久改为银清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滑州刺史、驸马都尉等职。卫洙上奏状称:“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虽文字有殊,而声韵难别。请改授闲官。”皇帝敕曰:“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允。”(《旧唐书·懿宗纪》)卫洙奏状大意是说,承蒙皇帝圣恩,任命我为滑州刺史,官号内的一个字与我的家讳相同。虽然字形不同,但声韵很难区别。请求改授一个清闲官职。皇帝的命令说,嫌名不避讳,记载在《礼记》之中,命令已经发布下去,实在难于答应你的请求。当朝驸马,历来是最受皇帝宠信的人,他的要求都不获批准,可见“不讳嫌名”的规则,在当时还是坚持实行的。

4.张仁亶改名

唐朝的兵部尚书张仁愿,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神龙三年(707),他任朔方总管。当时,朔方与突厥以黄河为界。突厥常常渡河侵扰。他在河北筑三座受降城,各距四百里,置哨所一千八百所,首尾相应,自此突厥不敢度阴山南侵,节省数万镇守边兵。唐睿宗李旦即位,因为“亶”与“旦”声音相同,为避讳唐睿宗李旦的嫌名,张仁亶改名为张仁愿。经典的规则一旦被突破之后,人人争相效仿,到了宋朝,嫌名之讳达到了高潮。

5.宋高宗的嫌名之多

宋高宗的名字叫赵构,“构”字的嫌名有“遘、媾、觏、購、冓、篝、韝、姤、诟、逅、鸲、句、雊、岣、榖、彀、搆、够”等五十五字。(《淳熙重修文书式》)因避讳其中一个“句”字而改姓的就有四个人。“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句涛是也;加草头者,苟谌是也。”(《齐东野语》卷四)沿用句字的字形,更改它的读音的,有句涛;加草字头的,有苟谌。这四个人都为此而改姓。

(二)二名不偏讳

二名,即双名,指两个字组成的名字。不偏讳,指不一一避讳。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郑玄解释说:“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礼记·曲礼上》郑玄注)是说“征”和“在”二字不相连出现在一起,就可以不必一一加以避讳。

1.《论语》不偏讳孔母二名

《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夏朝的后人)不足以作证;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殷朝的后人)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文献不充足的缘故。如果文献充足,我就可以引用来作证了。这段话中有三个“征”字,《论语》中都不加避讳。

《论语·季氏篇》:“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要警戒的有三件事:年轻时期,血气未定,要警戒的是放纵声色;壮年时期,血气方刚,要警戒的是好气斗勇;等到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老,要警戒的是贪得无厌。这段话里有三个“在”字,《论语》中也都没加以避讳。这就是“二名不偏讳”的最好例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不必说,就是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也都是儒家学者,他们都是传承儒家经典的学者,他们恪守儒家经典“二名不偏讳”的规则,给后人作出了榜样。遗憾的是,后人并不一定效法。为什么人们不效法孔子那样“二名不偏讳”呢?汉代学者蔡邕说过:“尊卑有序,以讳为首。”(《北堂书抄》卷九十四)可见避讳是体现尊卑贵贱的重要标志,在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等级制度之下,人们宁可不遵经典,也要屈从于皇权。因而遇到最高统治者的双名,也都照避不误,以减少麻烦。

2.萧琛对答从容

南朝的萧琛,字彦瑜,是梁武帝萧衍的老朋友。梁武帝每次宴饮群臣,都像对老朋友一样款待他。在一次朝廷的宴会上,“尝犯武帝偏讳,帝敛容。琛从容曰:‘二名不偏讳。陛下不应讳顺。’上曰:‘各有家风。’琛曰:‘其如礼何?’”(《南史·萧琛传》)武帝偏讳,是指梁武帝的父亲萧顺之名字中的一个字,即“顺”字。

萧琛曾经触犯了梁武帝父亲的偏讳,梁武帝收起了笑脸,萧琛从容不迫地说:“二名不偏讳。陛下不应该避讳‘顺’字。”皇上说:“各有各的家风。”萧琛说:“该怎么解释《礼记》中的‘二名不偏讳’的规定呢?”

3.何延之著《兰亭始末记》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亲撰并书写的《兰亭集序》,被人称为行书第一法帖。唐太宗很羡慕《兰亭贴》,但久久未有得到。后来知道在和尚智永的弟子辨才那里。于是派监察御史萧翼去取。萧翼微服私访和尚辨才,并用计把《兰亭帖》骗到手,回京交付唐太宗。唐太宗命令任供奉官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诸王和近臣。唐太宗死时,《兰亭帖》作为殉葬品被埋入陵中。

唐人何延之撰《兰亭始末记》记载《兰亭帖》的流传过程及萧翼赚取法帖的故事。其中说:“今赵模等所拓在者,一本尚值数万钱也。人间本亦稀少,代之珍宝,难可再见。”(《全唐文》卷三〇一)人间即民间。代之珍宝即世之珍宝。因避李世民之讳而改“民”为“人”,改“世”为“代”。

4.杨隆礼改名

唐朝时,杨隆礼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字与唐玄宗李隆基名字中的一个字相同,于是便把名字中的“隆”改为“崇”,名为杨崇礼。虽然经书中有明文“二名不偏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人们仍然照避不误。

5.唐德宗作诗

唐德宗即位十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在曲江亭设宴款待大臣,他在宴会上即兴赋诗。诗题为《重阳日赐宴曲江亭》: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枢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用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顾炎武说:“时此万枢暇,适与佳节并。则讳‘机’,以与‘基’同音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偏讳。因为“机”与“基”字音相同,所以唐德宗把本应是“万机暇”,写作“万枢暇”,以免犯了唐玄宗的偏讳。

(三)诗书不讳

诗书不讳,即《诗经》、《书经》等经书中的文字不避讳,如果《诗经》、《书经》中的文字都要避讳,那就无法寻读经典原意了,所以不能避讳。

1.周朝的文、武、成王不讳

周文王名昌,周武王名发,周成王名诵,经书中出现的“昌”、“发”、“诵”等字都不加以避讳。

《尚书·洪范》:“人只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这是讲用人之道,对于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奖赏他,使他尽其所能,你的国家就能昌盛。

《易经·坤卦》:“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意思是说,在事业上发达有成,这是最好的了。

《诗经·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这是描写糊涂人的形象,品德不好的人,听到道听途说的话,就随便答应,听到吟诵诗书上的话,就像喝醉了一样糊里糊涂的。

从以上三例中可知,即使是君王的名字如昌、发、诵,在诗书等经典中都不加避讳。

2.《开成石经》不避唐朝帝讳

唐朝开成二年(837)二月,在石碑上刻成一百五十九卷石经。“凡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及肃(李亨)、代(李豫)、德(李适)、顺(李诵)、宪(李纯)、穆(李恒)、敬(李湛)七宗讳,并不缺点画,高(李治)、中(李显)、睿(李旦)、玄(李隆基)四宗,已祧则不讳,文宗(李昂)见为天子,依古卒哭乃讳,故御名不缺。”(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

在开成石经上,大凡唐高祖、唐太宗,以及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七宗的庙讳,都不缺点画;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宗,属于“已祧不讳”的范围;唐文宗现在是天子,依据古代“卒哭乃讳”的规定,所以当今天子的御名也不缺。《开成石经》包括十二部经书,比流传至今的《十三经》仅少一部,其字数相当可观。唐代帝王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很多次,都不加以避讳。可见“诗书不讳”的原则,唐代人仍然恪守不移。

(四)临文不讳

举行礼仪时,须按照礼文的要求行事,在诵读礼文时,遇到该避讳的文字也不避讳。如果避讳,礼仪便无法进行了。不仅礼文中不避讳,而且在公文中,为准确表达文意,也不能避讳。

1.韦孟讽谏楚王子孙

汉高祖刘邦立他的同父弟刘交为楚王,史称楚元王。韦孟为楚元王的太傅。楚元王的子孙荒淫无度,不守道德规范。韦孟负有教育责任,他作诗一首加以劝谏。其中有“至于有周,历世会同。王赧听谮,实绝我邦”。(《文选》卷十九《讽谏一首》)诗中回顾历史,是说到了周朝,历代与诸侯会盟。赧王听信谗言,与我们国家绝交。诗中没有避讳汉高祖的名字,出现了“邦”字。

2.汉武帝诏书不避父讳

元封二年(前109)正月,汉武帝到嵩山去,发布诏书:朕“至于中岳,获驳麃,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嵩高”。(《汉书·武帝纪》)

诏书中讲,我到达了中岳嵩山,猎获一只杂色鹿,见到了夏代的启母石。次日登上嵩山,御史及其下属也跟着,在庙旁的吏卒都听到了高呼万岁的声音,一共响起三次。登山遇到了神仙,依礼有求必应。命令掌礼官员增建太室山的祠堂,禁止砍伐太室山的草木。把山下的三百户人家作为供奉太室山的封邑。

汉武帝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这份诏书中“启母石”的“启”字,恰恰犯了讳,但诏书中也不加回避。从上述两例可见,汉代还恪守“临文不讳”的原则。

3.胡瑗讲《易经》

胡瑗,字翼之,宋朝海陵人。受到范仲淹的推荐,以白衣身份应召到崇政殿,回答皇帝的提问,被授予校书郎。庆历年间,胡瑗应召到迩英殿给皇帝讲《易经》。讲经必须先读经文,然后再加以解释。宋仁宗御名叫“祯”。《易经·乾卦》:“乾,元亨利贞。”胡瑗把这五个字直接读出来,不避讳御名的同音字。仁宗皇帝和陪读的人,都大惊失色,为胡瑗捏了一把冷汗,看他如何收场。胡瑗却不慌不忙地说:“临文不讳。”(《道山清话》)仁宗皇帝见他引经据典,对他也无可奈何。

(五)庙中不讳

庙,供奉祖先的房舍,皇家有宗庙,卿、大夫有家庙,汉代经学家郑玄解释说:“唯有事于高祖,则不讳曾祖以下,尊无二也。于下则讳上。”意思是说,在祭祀高祖时,曾祖以下辈分的名字都不避讳,表示高祖是唯一最尊贵之人。祭祀宗庙、家庙中的晚辈,那么他们长辈的名字都得避讳,例如,祭祀祖父,那么高祖、曾祖的名字也都得避讳。

1.宗庙颂歌不避文王讳

《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十五国风,指各地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大雅产生于西周,小雅产生于东周;颂是用于宗庙的祭祀之歌。周颂中有一首《雝》: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于荐广牡,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为后。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这是周武王祭祀周文王的诗,是在宗庙里歌唱的:诸侯都来助我祭祀,和谐而且恭敬,天子容貌肃穆。和谐而且恭敬的诸侯送上大牲口,助我祭祀,伟大的文王啊,请您享受吧,以安我孝子之心。您尽人之道,备君之德,安定人心与天心,能昌盛其后代,安我以眉寿(长寿),助我以幸福,使我得以尊敬皇考(已故之父,指周文王)和健在的母后。

朱熹在注释中引用苏氏的话说:“周人以讳事神,文王名昌,而此诗曰‘克昌厥后’,何也?曰周之所谓讳,不以其名号之耳,不遂废其文也。讳其名而废其文者,周礼之末失也。”

苏氏说,周朝人用避讳来敬事神灵,周文王名字叫姬昌,可此诗中说“克昌厥后”,为什么呢?回答说:周朝所谓的避讳,不用他的名称呼他罢了,并不因此就废弃那个文字。如果为了避讳他的名字而废弃那个文字,那将是周礼的失误。

2.宗庙颂歌不避周武王讳

《诗经·周颂》的《噫嘻》写道: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这是周成王开始设置田官,告诫他们的话。周成王告诫田官,你们要率领农夫播种百谷,使他们大开私田,在三十里的范围内,都干农活,万人为耦(二人并耕)而耕,合力齐心劳动。

“骏发尔私”的“发”字,是周武王的名讳。因为是宗庙里的颂歌,就不避讳。以上两例都符合“庙中不讳”的规则。

(六)已祧不讳

祧,远祖的庙。古代,天子立七庙,太祖与三昭、三穆,共七庙。太祖为不祧之祖,即永不迁出宗庙。七世以上则亲尽了,就把他的牌位迁出宗庙,藏于祧庙。已祧不讳,已经迁入祧庙的远祖,可以不避讳他的名字了。《礼记·檀弓下》:“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意思是说,过了百日祭之后,掌丧事戒令的宰夫手持木铎说高祖的父亲当迁入祧庙,已祧迁的名字可以不必避讳了,新去世者的名字则要避讳。

1.班固著书不避惠帝庙讳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撰著一部汉朝断代史,在《律历志》中有“盈元”、“盈统”、“不盈”之类,一卷之中字凡四十余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

顾炎武说,《汉书·律历志》中有“盈元”、“盈统”、“不盈”之类的字样,一卷之中这个“盈”字出现四十多次。从汉惠帝,到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余帝。班固是东汉人,惠帝的神主(牌位)早已供奉到祧庙里了。这符合已祧不讳的原则。

2.唐高宗、中宗祧迁不讳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掌礼仪的官员上奏疏说:“谨按《礼记》云:‘舍故而讳新。’此谓已迁之庙,则不讳也。今顺宗神主升祔礼毕,高宗、中宗神主上迁,则忌日并不合行香,依礼不讳。制可。”(《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一)升祔礼,新死者与祖先合在一起享受祭祀的礼仪。

掌礼官的奏疏说,《礼记》上所说的“舍故而讳新”,说的是已经迁出宗庙的祖先,就不避讳了。现在顺宗(李诵)的神主(牌位)供奉到太庙的礼仪已经完毕,高宗、中宗的神主(牌位),已经从太庙迁入祧庙,到了忌日也不应该烧香了,依据礼仪的规定不必避讳。宪宗皇帝批准可以。

3.《平淮西碑》不避唐高宗讳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唐王朝的安全。元和九年(814)起,经过四年激战,终于平定了淮西叛乱。韩愈参与了这一战役,奉诏撰《平淮西碑》文,刻石记功。这篇碑文内,就有“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遂开明堂,坐以治之”的字样。两个“治”字,都犯了唐高宗的庙讳。从唐高宗,到唐顺宗,已是八代,高宗成了已祧之宗,在不讳之列。所以无人追究韩愈犯庙讳之罪。

4.朱熹不避宋真宗庙讳

朱熹为《孟子》一书作集注。《孟子》原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产业维持生活,却有固定的道德,只有士人才能够做到。像一般人,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便没有固定的道德标准。假如没有固定的道德标准,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无所不为。朱熹的注释:“恒,常也。产,生业也。恒产,可常生之业也。恒心,人所常有之善心也。”

这段话的原文中有五个“恒”字,注释中有三个“恒”字。北宋真宗叫赵恒,南宋人朱熹不避讳“恒”字,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说原文不避讳,属于“诗书不讳”的规则,情有可原。为什么注释中还有三个“恒”字,不加避讳呢?明朝学者谢肇淛说:“宋真宗名恒,而朱子于书中‘恒’字讳,盖当十宗之世,真宗已祧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谢肇淛说,朱熹生活的时代,距宋真宗已经过十代皇帝了,宋真宗已经升入祧庙,符合“已祧不讳”的条件了,所以朱熹不加避讳。宋真宗以后,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正好十世。朱熹生于1130年的高宗时期,逝于1200年的宁宗时期。北宋结束时,真宗已该祧迁了,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朱熹当然可以不避讳了。可见谢肇淛说的是有道理的。

(七)讳名不讳姓

《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说,只避讳名字,不避讳姓氏,因为姓氏是家族所共有的,名字是一个人所独具的。

“讳姓”的事,有没有呢?皇家的姓氏称为国姓,臣民不必加以避讳。可以说“讳姓”之事,是没有的。但是,有权有势者,为避讳强令他人改姓的事,却是不乏其例。但仍属“讳名”的范畴。

1.戎昱作诗拒婚

唐代诗人戎昱,善于谈吐,长相漂亮,虽有诗才,却没有考中进士。崔瓘在湖南当官,想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因为“戎”字犯了崔瓘的家讳,暗示让他改姓。戎昱作诗谢绝:“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这桩婚事从此作罢。

还有更可气的,小吏为讨好上司,而擅改来客的姓氏。

2.石昂质问杨延朗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姓石名昂的人,被任命为临淄县令。石昂有事求见监军杨延朗,负责通报的小吏接过来访者的名片,知道来访者是临淄县令石昂,“石”字是杨延朗的家讳,小吏便把石昂改为右昂,通报进去。石昂听到了,进入大厅,责备杨延朗说:“你的侍从为什么以私害公?我本来姓石,并不姓右!”杨延朗大怒,石昂于是辞官还家,对自己的子女说:“我本来不想在乱世中当官,现在果然被势利小人羞辱。”(《齐东野语·避讳》引)拒绝达官贵族强行改姓已属不易,但是遇到姓氏犯了国讳,则很难抗拒了。

3.文彦博家两次改姓

宋朝宰相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进士出身,庆历八年(1048),任宰相。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洛阳与富弼、司马光等人饮酒赋诗,被称为“洛阳耆英会”。元祐年间,司马光任宰相,荐他同居相位。《宋史·文彦博传》记载,文彦博家有过两次改姓的经历。他家原本姓“敬”,在五代后晋时期,因避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而改姓“文”,后晋灭亡,他家又改回姓“敬”。宋朝建立后,为避宋翼祖赵敬的名讳,又改为姓“文”。

其实,儒家经典对避讳的诠释并不复杂,哪种情况应该避讳,哪种情况不须避讳,条理清晰,实行起来也不困难。为什么后来发展到“忌讳繁,名实乱”的程度呢?宋代学者胡安国揭示出根本原因,“愚者迷礼以为孝,谄者献佞以为忠。忌讳繁,名实乱”。(《齐东野语·避讳》引)意思是说愚忠愚孝的人,把迷信《礼记》中的避讳规则当成尽孝道;喜欢讨好的人,把献上花言巧语当成尽忠心。这样一来,顾忌和避讳越来越繁复,名称和实物越来越混乱。

在封建社会里,无论什么事,只要提到忠孝的高度,实行起来都非常容易。最高统治者无不需要臣民对他尽忠,同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又都标榜“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尽管他们不一定真正有孝心,但是忠孝的招牌是绝对不能扔掉的。臣民为了避免麻烦,不敢越雷池一步,经书中有一些“不讳”的规定,他们也都照讳不误。另外,还有如李藩所说的那样:“历代故事,皆自不识大体之臣而失之,因不可复。”(《册府元龟》卷三)这就使避讳制度经久不衰,而且愈演愈烈。

同类推荐
  • 天地正气

    天地正气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全书精选先秦至近代诗文词曲体现浩然正大之气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体为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三部分。正气歌,是历代先贤所写天地正气的咏歌;正气说,是前贤有关天地正气的传说;正气谱,是历代体现天地正气先贤的传记。或慷慨赴难,或从容就义,或孤介自守,或时穷节现,或孤弱抗争,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奋起……三类作品将呈献给读者不同风貌的勃勃正气。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编选集,包括我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基若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独龙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和高山族等。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热门推荐
  • 剑侠风云志

    剑侠风云志

    重生一世。 这是一个练剑小子的故事。 好在,他没有金手指! 也没多大造化继承什么神功衣钵! 他有的是一抹腼腆的笑容,一颗平常心,还有一壶酒。真正的强者,永远是内心的强大。认得清自己,也看得清他人。还有持之以恒的坚持。 正所谓:强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且看剑侠风云志为你娓娓道来。 本作主角,身体吸收灵气返老还童,重生一世,在异世界快意恩仇。 生性贱萌,最爱吐槽! PS: 本书又名《狗都不如我苟》 本书无金手指! 本书无系统! 本书无降智光环! 书友群:690465053
  •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茫茫人海数不尽的铅华,冥冥众生看不完的人生百态!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来世再见,来世再见!
  • 噬界之兽

    噬界之兽

    “延伸到无限,啃食着世界的内脏;将能够燃烧的一切,吞噬殆尽掉。”这是一个出身不平凡的男孩与他的白龙一同走向世界的故事。然而他们所期待的这个世界正在腐朽崩坏,她的躯体感染了寄生虫。“这个世界已经无可救药,名为人性弱点的瘟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当最天真无邪的心灵被这瘟疫感染并腐朽时,其中孕育着的怪物会诞生……”注:本作主要走日常流,以角色们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同时还有上帝视角型角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考验游戏

    考验游戏

    十多年前,正在读高二的姚思朦留下一封书信,声称与小女友方欣然私奔。然而方欣然却毫不知情,姚思朦不知所终。十多年后,姚思朦之妹姚思胧巧遇已为人妇的方欣然,但是方欣然表示对她全然不识。而此时,方欣然所在公司员工麦子柳惨遭虐杀,随后拉开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谋杀案的序幕。
  • 网游之斩魔者

    网游之斩魔者

    有人说他是来自地狱的天使,可更有人说他是来自天堂的魔鬼;有人认为他是一无是处的庸人,可更有人认为他是无所不能的智囊;他看若无钱无势,却又仿佛家财万贯、权倾当世;他貌似柔弱无力,却又好像身怀绝技......
  • 天启星辰行

    天启星辰行

    原为白虎洲一国之子的亮晶晶,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女孩。却又必须在未加历练的情况下成为星君,与十名同伴到异地修行的他们能安然度过一波波的困难吗?
  • 湖泊:自然佩戴的明珠

    湖泊:自然佩戴的明珠

    本套作品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青少年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毒妃狠倾城

    毒妃狠倾城

    一朝穿越,她忍了!三月之后,肚子大了,她认了!六月之后,生下一个蛋,她彻底凌乱了!可自从生下这个蛋之后,她就各种被掳劫,被毒害,被追杀,最后踏上了东躲西藏的不归路,她都躲到了自己的储存空间了,这些人这下不仅要蛋,要她的命,还要她的空间!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就来一个毒一个,来两个毒一双!终于在某蛋破壳之日,那个撒种的生物出现了,竟然一脸嫌弃的盯着她:“你就是为本皇延续血脉的女人?”于是她终于怒了!就算是高傲不可一世的神龙,她也要将之毒成乖巧听话的小虫!锦的读者群凰倾天下【144431187】敲门砖任一角色。欢迎亲们加入,群内长期有活动送包月。
  • 我在修真界开学校

    我在修真界开学校

    这里是狮吼功社团,欢迎各位参观,A同学将狮吼功融入朗诵,一首情诗表白。B同学:”你尽然吼我。“哭着脸推开A就跑了。白云飞:。。。。。。这里是旅友社团,帅哥C同学有白校长赠送的地狱三日游门票,带你畅游地狱,感受死后的世界。萌新:”学长,你是不是对春游有什么误解“白云飞:“同学,你下来,地狱一点都不恐怖,你看阎王对你微笑呢”这里是历史研究社团。“赵胆学长,你有什么想告诉学弟的”“哼。我才不告诉你们,历史里面有各种前辈洞府的消息呢”萌新:”学长,你好,请问数学社团怎么。““以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向前平移八十格,向上平移100格。”“。。。。。。”“学长,妖物自助社怎么走。”白云飞。“我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