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1600000001

第1章 阅读提示

(一)我们的困惑

来美国二十多年,我们经常谈论但又常常困惑于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也是由人组成的,并且除了印第安人即原住民外,这些人都是外来的,怎么就能在短短的二百多年里成为世界老大呢?按理说,这些外来的人也不是什么天兵天将,他们有的优点全世界的其他人也有;而其他人身上的缺点他们一点儿也不少,可事实是他们却走在了前面。想必读者一定能理解我们心中曾有过的那种不忿的劲儿。可是,慢慢地,我们开始思考,在理论与事实、个体与整体之间,是不是还有什么背后的东西,我们没有看透呢?

确实有些东西没有看透,小到对孩子的态度,大到对社会的理解。

在美国经常会看到几岁的小孩儿自己背着包,倔嗒倔嗒地跟着父母走。如果摔倒了,父母也不会过来扶,让他自己起来。美国孩子也挺皮实,一撅屁股就起来。更难理解的是对待孩子的学习上,美国父母几乎没谁总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更不会留什么额外作业、花钱搞什么周末补习了。孩子大了想做什么,父母也不强求。只要孩子愿意,就是扫厕所,父母也不会不高兴。要是孩子十四五岁怀孕了,父母也不会强迫堕胎,只能是劝说和帮助照看。这在我们看来,美国父母多糊涂哇,那不把孩子给耽误了吗?小孩子不明白,那大人还不明白吗?其实,哪有做父母不明白的,美国人也是人,美国父母当然是明白的。

那父母明白了为什么不采取强行措施呢?

我们很多人想到了硬管可能会触及法律问题,但这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是如果强迫孩子堕了胎,那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孩子会不会就此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从而走向另一种不是她自己追求的人生呢?如果一生的追求不是她自己想要的,那人会变得怎样?就算当了女王,她会幸福吗?如果她体验不到幸福,她心中没有多少阳光,那么她能给他人及社会带来多少温暖呢?反之退一步说,她在未成年时就担负着比同龄人更多的生活负担,这肯定会给她带来负面的影响,但负面未必就是不好的。没走过黑夜,怎么知道阳光的可爱?穷人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吧。美国首都华盛顿市的警察局长凯西是位非常出色的女局长,受到民众的喜欢,可她就是少年怀孕,并因此辍学。被称为篮球小皇帝的詹姆斯是位受人们喜爱的球星,不但球技好,而且为人也好,经常捐赠救助穷人,可他就是少女妈妈带大的。

我们并不是提倡父母不关心孩子,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的异性交往,而是提醒我们,能否从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上,看出点什么影响孩子日后成人的重要东西。相比之下,我们一味地望子成龙,让孩子一门儿心思地学习,就算上了哈佛、耶鲁,找到了“颜如玉”,拥有了“黄金屋”,他们也不一定就能快乐幸福。不然的话,我们怎么会说,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条龙,但三个博士生合在一起,不如人家的一个大学生领着两个高中生呢!甚至这个大学生还不一定是毕业的,就像微软的盖茨、甲骨文的埃利森、苹果电脑的乔布斯等。

社会现象更不容易被看明白,我们感触较深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那场先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银行倒闭,再扩展为全国的金融危机,犹如一头饥饿的猛狮,猖狂地吞噬着美国的财政肌肉,啃咬着美国的经济骨架。在这惨象面前,没有人不担惊受怕,没有谁还手握金壶不颤抖。上百年的大银行都倒闭了,由政府支撑的两家公司股票从60多美元一下子就掉到了几毛钱,说不值钱就真的不值几个钱了。接着是美国的整个股市大滑坡,道琼斯从12000多点降到6400多点,纳斯达克从2400多点降到了1200多点,连美国最大的汽车厂也要破产了。因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得出结论,这次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的金融魔术露馅儿了,不会有人追迷了,“这回美国不行了,美元也完了,美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回想一下,你我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看法?

可是,我们慢慢地发现现实中发生的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了解到的美国只是它的现存表象。说是“现存”就是相对于历史。翻翻美国的历史,何止1929年的一次经济危机,几乎每隔十年左右美国就会发生经济危机。如果能探寻到这种现象背后的“为什么”,拔掉蒙在危机上的神秘面纱,就会看到危机不仅是美国经济的必然现象,而且是它发展的一种机制和动力。说是“表象”就是相对于本质。表面地去看,这次金融危机确实是与华尔街的弄虚作假、贪婪无德,企业家的姑息养奸、中饱私囊,评估公司的故意误导、虚假包装,监管部门的过度松绑、刺激过大,百姓民众的大手大脚、寅吃卯粮,等等有关。但是,为什么他们美国人能这样做而别的国家的人却不能这么干呢?为什么明知华尔街的衍生品有那么大的风险,世界各国及有钱人还都把钱往那儿扔呢?

在这些人为的因素后面一定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正是由于缺乏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才使得那些包括美国媒体、华尔街等经济及其金融分析家们,虽然依据各种数据、理论模型以及历史对照等,还是未能对此给予真正的说明。也许有人受制于某种原因而深藏不露,但公开的评论不仅相互矛盾,甚至有的自相矛盾,其中就包括美联储主席布南坎。从认识的性质看,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在自己学科领域内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从对象的性质看,任何数据和模型都是经济的一个量相,依此得出的说明都有一定的限定。况且,经济本身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货币资本、投入产出、流通消费,以及既定的存在。经济背后站着活生生的人,经济是人的一种社会生活、一种有目的的劳动方式。离开了人与人、人的创造力与劳动对象、人的心灵秉性与消费公平、现在技能与未来理想的相互作用关系,就谈不上真正的经济,谈的只是资本的运作,只是赚钱的活动。这些运作只是经济的一个层面、一个方面,但如果真的把它当成了全部,那就会犯通常说的孤立、静止、片面的错误。情怒与愤感糟蹋了我们多少智慧不说,数据、模型及其对照最多也就把人当做生产的手段,最多也就能算出人的生产谋生方面,人的生存含义方面,不会把人当做经济的目的,算不出人的生活意义方面,算不出创新、期望、德性、激情和信仰,必然把危机看成是贪婪自私、虚假消费造成的。

其实,这场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是新金融资本、新金融产品与现存的体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贪婪的动机,也有发展的要求。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贪婪,它又是一种活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与民众的观念以及国际上的国家战略等是如何来理解、把握、平衡、运用这种力量的。在大家都心有余悸望风而逃时,美国金融机构却运用了这种活力,占到了我们想不到的便宜。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联储交给财政部的年盈利也就250亿美元左右,可2009年一下子就交了450亿美元,2010年则上交了790亿美元。仅仅一个美联储就圈了这么多的钱,还美其名曰它不是商业银行,不以赚钱为目的。要是看看那些赚钱的大商业银行,就更不得了了。回头看看这场金融风暴,谁能排除那些深藏不露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谁敢断定这场风暴不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呢?可问题是这种推波与渴望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国家得逞,为什么不能叫别的国家占便宜呢?

如果再站得高一点儿,我们会看到当代美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往美国社会是以生产为根本,满足基本需求,生产比消费重要;而现在美国社会是以消费为动力,满足消费的消费,消费比生产更重要;消费不仅刺激了市场扩大,而且挑起了平权运动、社会良心的反省。挑起的权利与观念对生产与消费必然有新的要求。对这种社会的必然性,仅仅用贪婪无德、虚假误导、寅吃卯粮等是把握不住的。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了解美国,不仅要了解它的经济,而且要了解它的政治与文化,必须全面了解构成这个社会的人、心理、信念等内在根据。在这整体关联及其根据中,潜藏着理论与事实、个体与整体相通的深层关系。

(二)朋友的追问

本书下笔的直接原因是朋友们的追问。这些朋友不仅包括我们的亲朋好友,而且包括来美考察的企业、政府、民间、学生访问团成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我们一起去过幼儿园、避难所,也访问过白宫、国会;我们在农民、工人家里住过,也同议员州长们吃过饭。这些朋友中绝大多数都能面对现实、敢于思考,对美国提出了许多质疑。在给他们的授课和介绍中,我们常常被问得有口难开:

“都说美国追求个人主义,个个无利不起早,可我接触到的美国人为啥都热情帮助人?”

“许多书都介绍美国性最开放,同性恋还可以合法结婚,可为什么电视上这么干净?社会上也没有什么洗脚房、桑拿浴等乌七八糟的东西?”

“美国社会这么文明,为什么枪击案接连不断?”

“枪击案特别是校园枪击案这么多,他们为什么不禁枪?”

“美国犯罪率这么高,为什么看不见闯红灯的?”

“美国人这么友好,为什么在世界上到处霸道?”

“美国对国内很民主、很平等,但为什么对国外却不民主平等,反而欺压别国呢?”

“都说美国歧视黑人,为什么还让黑人做国务卿、总统?”

“美国这么富,为什么在白宫旁边还有流浪要饭的人?”

当我们走在白宫旁边儿的草地上时,他们都会问:“美国这么有钱,为什么总统官邸跟前的草地这么差劲儿?”

从朋友们的炙热目光和急切声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责任感。他们即使回到国内,还是平息不了这种责任的思考。天津朋友发来的邮件写道:“参加赴美金融高级培训班回国几个月了,可一个巨大的问号始终在脑海里盘桓:中国究竟应该向美国学什么?我们所到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并不觉得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繁华,鼎鼎大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不过是在一条狭窄的小街里,但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多年高居世界榜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资本。”

朋友们想要的不再是举几条优点,找几条缺点,而是要对我们中国真正有用,能把握美国发展根本的东西:美国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两百多年里成为世界老大呢?如果说它靠的是巧取豪夺、发战争财和到处霸道等手法,那英、法、德、意、日、俄为什么都不行,特别是苏联也霸占了半个地球,但结果还是败落了呢?如果说它靠的是科学技术、网络人才和勇于开发等手段,那发达国家都在这样做,可为什么人都往美国跑、高新技术大都诞生在美国呢?如果说它靠的是民主自由、保护人权和强调平等等制度,那实行这些制度的国家多了,有的如加拿大和一些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护及其福利政策远远超过美国,为什么干不过美国呢?如果说它靠的是地盘大人口少、资源丰富等天然条件,那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包括我们中国的条件也不错,为什么没有它发展得快呢?

问来问去,朋友们总是问到我们自身的体会,“凭你们这么多年的亲身生活,你们觉得美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到底应该向美国学些什么?我们到底……”

(三)思维的调整

正是对“到底”的探讨,直接形成了本书。所以我们非常感谢这些朋友。然而,要真正理解“到底”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劝朋友们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实,从思维方式上看,朋友们对“到底”的追问已经表明,他们不再满足于那种“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地狱,要么是战场”的单一性思维方式。说它单一,就是指它总企图把事物归为一个要素,习惯于“不是……而是……”的模式。世上的事儿,只要涉及人,哪有这么简单的。一只手伸出来还一面有毛一面光呢。你要全光的,那是天使之玉;你要全毛的,那是猴爪子。如果离开天堂及其善的一面,美国这个战场必是大鱼吃小鱼相互残杀的动物世界。那美国怎么可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来呢?如果抛开地狱及其恶的一面,美国这个战场必是互不计较无偿奉献的友谊乐园。那美国为什么会遭到诸多国家的抗议,甚至经常受到自己人民的声讨呢?

正是这种单一性的固执,当走进美国幽静的草地,看到那人性化的建筑,听到那温和的“谢谢”、“对不起”声音时,尤其是再从那些在我们看来有点傻笨的老美那里得到帮助时,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感慨“美国真是太好啦!”然而,当碰到贫民窟、吸毒、枪杀案、黑道和战争时,尤其是我们自己受到不公对待时,我们就只看到它那丑恶的一面,只闻到残杀的血腥味儿。这种血腥味儿不仅招来了猫、狗,而且还诱来了狼。把美国文化当成“狼文化”、把美国原则归为“丛林规则”等思潮所以能被我们许多人热捧,正是我们把美国只当成战场,紧紧抓住它的社会中特别是商业中的竞争、残酷性一面而否定其他的结果。

我们所以会喜欢这种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它注重的是事物的确定性。这种单一思维对于单个事物、事物的局部,以及事物的自然状态和形式的研究是有用的,是科学形成的前提。但它的这种确定性让我们舍弃了事物的多样性、变动性和整体性,是以许多边界条件的假设为根据的。“2+2=4”在我们看来是千真万确的,但它却至少有三方面的限定:第一,必须在十进位制中;第二,必须各个要素2、4等确定,即2不可以是1.9或2.1;第三,必须排序不可变更,即2小于3大于1。这些限定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确定性而设定的条件,据此而得出的“不是……而是……”都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某种状态或某一形式的认知。在我们肯定“是”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这个“是”还不是什么。

上面朋友们提的问题就是对那些“不是”方面的追寻。只有弄明白了“不是”,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是”。例如,美国的确讲究个人利益。没有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就不会有美国的今天。但只讲个人利益,美国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为全世界捐赠最多的国家吗?所以,只有弄明白了“捐赠”,才能懂得什么是美国人讲的“个人利益”。美国确实有过男女裸体上街游行的性解放运动。没有性解放,美国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自由。但只求性的满足,美国会有今天领养亚洲孤儿最多的道德文明吗?所以,只有弄明白了“领养”,才能懂得什么是他们的性解放。美国竞选必须有钱。没有钱,肯定选不上总统。但光靠钱,你就能当上总统吗?克林顿、奥巴马的当选不仅证明被选上来的往往不是最有钱的,而且证明贫苦出身的人照样能当选。

如果能从“不是”的方面来思考美国,我们就会发现,如果仅靠巧取豪夺、发战争财和到处霸道等手法,美国只能处于暂时的上风,能占有而没持续,因为这只是政治上的智术权势,不是社会中的韬略民势;如果仅靠科学技术、网络人才和勇于开发等手段,美国只能促进提高生产率,有技术产品而没科学创新,因为这只是经济中的生产机制,不是社会中的主体创造,顶多会让人跑到它这儿来学习而不会留下,高新技术绝不会大都诞生在美国;如果仅靠民主自由、保护人权和强调平等等制度,美国只能造成表面上祥和安稳,有欢乐的悠闲而没有宽容的甜美,因为这只是文化里的自我享用,不是生活中的自觉融合,充其量它也就和其他欧洲福利国家一样;如果仅靠地盘大人口少、资源丰富等天然条件,美国只能依别国而进,不可能成为世界的老大,因为这只是生活环境的客观条件,不是主观根据,铆大劲儿它也就是第二个加拿大。至于说美国靠的是市场经济、私有制,这是从经济角度看的;说美国靠的是民主选举、三权分立,这是从政治角度讲的;说美国靠的是宗教信仰、言论自由,这是从文化角度说的。我们可以把这经济、政治、文化合在一块儿,说美国这三者都靠,那当这三者为了自身的满足,发生矛盾而相互厮杀时美国又靠什么呢?其实,仅仅从政治角度来看,当美国的民主党同共和党相互对战、骂得狗血喷头时,我们就很难能够有自圆其说的理解了。因为我们没有突破单一思维的边界条件的限制,没有把握统一整体的真正根据。

(四)本书的概念

从根本上说,美国能成为第一,靠的是统领在各族人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存在、贯通于经济和政治与文化的一致发展的社会理念,靠的是与世界其他各国的优化性的战略博弈。

社会理念是指人们对社会基础、构成、核心及追求的理解观念。美国的社会理念:社会首先是由自然与人组成,人的自然权利不可剥夺;否定了自然权利,就破坏了一个社会作为人的家园的基础。

依据不可剥夺性,权利就与权力不同,权利是以人类为主体的自然属性,而权力则是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权利是本原,权力是合成;权利的保护会强化人民的自治,权力的占有会滋生官员的腐败。自治与防腐都需要信仰。

依据信仰必然性,自由就与任性、宿命都不同,任性与自由都有自主,但任性没有服从;宿命与自由都有服从,但宿命没有自主。自由的本性就是服从的自主性或自主的服从性。自由的基础是自知,自由的核心是自律,自由的追求是自觉。

依据自觉追求性,做人就与承担社会角色不同,做人遵照心性,依据心性原则来生活;承担社会角色按照社会责任,按照外在的社会规矩来行事。适合社会角色会让人适合群体、社会、环境,有现实的利处。但这种扮演过程就造成了一伙人与另一伙人的矛盾、一个阶层与另一个阶层的冲突、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的对抗。

把握这些必然性,才会形成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

战略是对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世界的多重关系思维的韬略与方略。社会战略是对社会作为世界而具有的多层关系的统一把握。它不仅依据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以及它们的统一,而且依据这种统一是在人们的活动中。人们的活动,不仅发生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发生着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

人同自然的结合就产生了经济,所以经济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同自然进行交换的社会劳动及过程。这里的需要是内在动力,自然是客观基础,交换是实现机制,社会劳动是实质。劳动生产改造了自然,满足了人的需要,这是经济的本性;但它必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受制于这些关系才能进行,这就是经济的本质。美国调整经济矛盾采用了两种观念:共和党抓住了经济本性,主张起点平等,实际上是守住了生产力;民主党抓住了经济本质,主张终点平等,实际上守住了生产关系。

人同人的结合就产生了政治,所以政治是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他人进行权利与权力互换协商的活动及过程。其中,利益是基础,权利是核心,协商是中介,权力是关键,公正是最高原则。权利追求内容公正,美国实行多元民主、选举团制、陪审团定罪等方式;权力维护程序公正,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三级所有、政府公平执法在先等原则。程序公正依据的是角色公平,而内容公正依据的是人性正义。公平维护的是生意关系、商业交换;而公正维护的是人际关系、社会协作。

人同自己信仰的结合就产生了文化,所以文化是人们为了自我的意义需要,对人生理念、愿望、理想等追求进行创造的外化及规范化过程。意义追求是文化的内在根据,社会规范是文化的外在显现。美国通过实行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原则来保证意义的追求;通过坚持自由、平等、民主、选举等多重性的观念来保护规范的融合;通过主张客体、主体、自我三层的教育与管理方式,培养人们宽容、自省、自治的自觉性。

正是对这些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关系的统一理解,才让美国形成并实施了统一化的社会战略。

美国的秘密是战略博弈。

所谓博弈,指人们之间的较量,其关键是看谁能把握对手的可能性,现实地研究出对自己最为有利、最为合理的对策来。博弈的最高境界是参与各方都愿意与你合作,并看起来你还吃点儿亏。智猪博弈中的小猪会选择“搭便车”,那是因为小猪这样做会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占点儿便宜。大猪采取的对策是去踩机关,表面上看是吃点儿亏,但这样不仅大、小猪各有所得,而且大猪会越来越主动。

美国二战后的行为极似大猪,主动帮助欧洲重建,甚至不惜成本支持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经济、协助其防务、开放其市场。这些国家都觉得占了美国的便宜,但回过头来看,美国才占了最大便宜。如果这些小猪不想饿死,那只有跟着大猪的一条路了。反过来想想苏联的做法,如果当年他们不从中国撤走专家,哪怕像大猪那样光为了自己不撕毁同中国的合同,苏联会有今天这样不仅丢掉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而且自身也发生了分裂的结局吗?

由此可见,美国在世界博弈中的战略,不能完全被归于阴谋。虽然作为角色的需求,美国政治家们玩弄阴谋是不可避免的,总统、议员、法官没有不耍阴谋、玩猫腻儿的。但角色的背后却是人在支撑着,同样是扮演这些角色,每个人的扮演及其过程、结果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扮演者在背后作为人的不同。如果只耍阴谋,只知道阴谋,那角色真的就把人给异化了。阴谋成性,就把政治家变成纯粹的政客角色。异化了的政客,绝对不会在乎人民的。为了首相、总理、总统那个角色,不惜牺牲人性,残杀人性;为了大和、日耳曼民族,可以任意灭绝其他种族。在角色冷酷的理性欲念中,不会有关心人、保护人民的真正长远设想,不会有接纳融入其他种族的融合观念。把美国的发展归于“阴谋论”,实际上是只看到了外在的角色性,没有看到扮演者背后的理念差别。例如,杰弗逊的“不可剥夺权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小罗斯福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看给穷人带来了什么”,肯尼迪的“把对一国自由的威胁看成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等等,都奠定了美国战略背后的理念基础。

阴谋与战略的差别在于:从性质上看,阴谋只注重自己单方面的占有获得,所以会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而战略则关注整体的效应,包括对手的应得利益,所以会互惠互利,结果双赢;从功利上看,阴谋只注重暂时的得益,而战略则关心长远的根本,例如,阴谋会教唆政府应在统治稳定上多想招数唬民众,不用真在老百姓的事儿上下工夫;可是,战略却认为,一个对自己百姓都不亲的政府,怎么可能调动大多数民众的积极性、维护真正长久的稳定呢?从目的上看,阴谋只关心内部的利益,而战略则要求全局的平衡,例如,阴谋会坚持国家应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他什么他国的事;可是,战略却强调,一个连兄弟国家都不予保护的国家,怎么可能保持自己的国际阵营呢?而这种差别只有提升到关系思维的哲学层面,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才会自觉地理解。

(五)我们的方法

我们的方法就是多重关系思维法,即当你用“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单一思维,解释生活出现矛盾时需要的辩证思维。同单一思维相比,这种思维就是关系思维。比如,一幅画,人们争论不休。在单一思维中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在关系思维看来,人们对画的争论,不仅仅在于“画”的本身如何,更重要的是争论者们与“画”发生了不同的关系。在不同的关系中,“画”就具有了不同的存在性质。如同月亮在恋人眼中和囚犯眼中的不同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必须在情人的关系里才有真正的西施。你不饿,什么都不好吃。“好吃”同“饿”是结成了一定关系的。要了解一幅画到底如何,不仅要把它放到与画者的身世生平中,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欣赏者的经历及其心境中。“画”的哪一种存在更为根本,是通过与人发生的关系表现出的现实。如果“公”不懂艺术又心情不好,那么“公说不好看”是必然的。就这种必然性来看,“公”说的是有根据有道理的,不是瞎说。但不瞎说不等于就是正确。因为“公”的根据是“不懂艺术”,“公”的道理来自“心情不好”,不完全是“画”本身。如果“婆”懂艺术且心情正常,那么“婆说好看”,那幅画必定好看。对“画”的真理性认识,不仅需要有从“画”本身对观赏者的客观投射关系的认识,而且需要有认识者从观赏者对“画”的主观选取关系的认识。所以,饺子好不好吃,不仅要把它放在与其他诸如馒头、米饭等食物的关系中比较,而且必须把它放在与吃者的关系中,要与吃者的经历、状态、心情、追寻等联系起来才能做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关系思维不仅会让我们避免片面性,而且会让我们看到新东西。在常人眼里,父亲在先,儿子在后,父亲决定儿子理所当然。但在关系思维看来,“父”与“子”是同时产生的,相互决定的。如果你不服,真正的哲学家就会问你:“天底下能找到没有儿子的父亲吗?没有儿子,你给谁当父亲?”在儿子没到来之前,你只是个男人,可能的父亲。想让自己从男人变成真正的父亲,必须在心理上生出对儿子的爱抚感,在现实中具有对儿子的责任感。这些新的东西都是儿子带给父亲的。没有儿子,男人不会真懂得什么叫父亲,不会变成现实的父亲,更不会从给儿子换尿布擦屁股中,享受到什么是快乐的父亲了。父亲高于男人的那部分属性就是儿子给加上去的。虽然儿子没有增减父亲的躯体,但儿子却改变了父亲的心理、气质、行为及感受。通常我们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就是指一个人是怎样从男人到父亲的变化。要是儿子取得了什么成绩,定会让父亲高兴得不得了,甚至会使父亲陶醉于对儿子的自豪和吹捧中,反过来感谢儿子的。这都说明,没有儿子便没有父亲;没有儿子的今天,便没有父亲的今天了。

把握关系思维需要下点工夫,因为它与那种油头滑脑的诡辩术不同。诡辩术只是“这么”、“那么”地停留在对事物各种性质的说法上,不去找也不承认“这么”、“那么”背后的统一缘由。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站起能当爷,蹲下甘是孙。在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道理。

我们常常听到的“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说法,就是貌似关系思维的诡辩论。关系思维讲的自由,一定是在与必然相连的关系中。真正的自由不仅要懂得物质与精神的必然关系,而且要把握个体与群体的必然关系。在这双重关系中,“自由”不仅与“宿命”有了绝对区分,而且更与“任性”有了绝对界限。这种区分与界限就保证了自由的绝对性。自由是绝对的,说的是“自由是什么”,是就非自由的“宿命”、“任性”而言的。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自由。但这是在讲“自由怎么实现”,是就自由程度而言的。“怎么实现”不是对自由绝对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保护,如何把它变成现实,让人享有真正自由。

诡辩论的错误是混淆了自由本身的精神与物质、个体与群体的多重关系及差别,只停留在自由意识性、个体性上,必然导致人们的不自由:要么是听天由命,要么是为所欲为。更为危害的,这种诡辩说法,必会成为否定自由的借口,通过“哪有什么绝对”来逼迫人们装糊涂、放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表面上看它似乎能让人们守规矩,别乱来,维持社会稳定,但实际上正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因为老百姓不知道真正的自由为何物,当然就不会懂得自由的真正规矩;不知道真正的规矩,那让他们怎么守规矩?不守规矩成了习惯,社会能稳定吗?

分析美国的“为什么”,就是用辩证的关系思维来考察美国社会背后隐藏的那些因由,看看那些因由在后台怎样相互作用,怎样决定着美国社会的资源、资本、人力相互开发又相互盘剥;怎样指挥着总统、议员、法官相互配合又相互掐架;怎样指导着公司企业、民间社团、新闻媒介同政府的合作又抗衡;怎样教导着群众、百姓、人民成为国家公民;怎样引导着白人、黑人、黄人变成一家;怎样规劝着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相互宽容共同生活的。否则,我们述说的美国至多是一个表象的美国或某一种美国。尽管在述说者本人看来,他们的述说是多真多实在,但终归不是停留在感觉的描述上,就是窝陷于当年的“德先生”、“赛先生”的争论中。建立在这种描述和争论之上的只能是策略、谋略,而不是真正的战略。即使拥有莫大的胆略,我们也还是无法在世界上进行真正的战略博弈。

同类推荐
  •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摩登中产」:一个面向城市新兴中产家庭的内容服务平台,由专业媒体团队创立打造,深受新兴中产家庭喜爱。用时代的视角,观察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与成长,也用细致的笔触,解析中产阶层的困惑与烦恼。本书涵盖「摩登中产」的精华思辨,紧扣当下时代脉搏,足以颠覆你对目前生活、职业、投资、未来的一切观点。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老清华

    老清华

    《民国趣读 老清华》是追忆当年老清华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孙锡三、梅祖彦、张申府、马约翰、梅贻宝、费孝通……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校史、民国时期的历任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清华、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清华的过去,更好了解清华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清华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热门推荐
  • 我有宝葫芦

    我有宝葫芦

    孟平有一个可以穿越三界的宝葫芦!他从仙界带回一株狗尾巴草,让他修炼速度提升十倍。他从冥界带回的坐骑‘旺财’,却是北疆死敌古戎族崇拜的图腾。他抢过法海的钵盂!他抢过悟空的桃子!他还‘截胡’过二郎神的八九玄功!开挂的人生,无处不在!
  • 秋雨

    秋雨

    本书是安徽省作家何立杰的一本原创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秋雨》《远处的灯火》《梅辛的尊严》《一只喜欢串门的狗》等五十余篇短篇小说,展示了淮河两岸的淳朴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 帝尊神纪

    帝尊神纪

    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至尊王者路,男儿热血衷肠苍穹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傲骨,凭虚御风塑圣魂。本是一个小家族走出来的天资少年天佑,靠自己坚韧不畏艰难的精神,一步一步迈入这世界巅峰的漫漫修行之路,牵扯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真正的生身之母,前任女皇元淳深陷囹圄多年,针对腹黑总法师元仓对他发出的“封天灭魂追杀令”,看他如何杀出重围,救出母亲,一家人团聚?枯燥的修炼岁月,数位绝世佳人为之倾心陪伴,连高高在上、地位尊崇的女皇也放下身段为爱博弈,他该如何做出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医宠妃:盛世嫡谋

    神医宠妃:盛世嫡谋

    姐妹友好,继母良善?欺我辱我,哼,要你好看!千挑万选,风光出嫁——前有贵女,仗势强压后有娇妃,步步紧逼夏雪宓头疼——这日子不上位就没法过了!某爷腹黑脸:“来,抱紧大腿,相公帮你摆平。”
  • 快穿女配男神要攻略

    快穿女配男神要攻略

    顾潇雨在22岁生日时,不幸被车撞死。从此被一个名为“女配逆袭”的系统所绑定上,从此开始穿越不同位面,帮助里面的女配完成愿望。顾潇雨的口号就是“打到白莲花女主,女配要逆袭。”可是她本只是想逆袭,系统的隐藏任务让她开始了攻略男神的任务。霸道总裁#妖孽徒弟#呆萌丧尸皇#暗黑魔王#……不同的样貌,不同的性格但依旧是他,爱她的他。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相遇,命运的红线将他们签在了一起。
  • 风在说我爱你

    风在说我爱你

    一段不被看好的感情,两个不会表达不会解释的人,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原地等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娘娘她擅攻心

    娘娘她擅攻心

    云清第一次听人说起傅明礼时,对方说当今陛下视人命如草芥,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魔头。可是与杀人魔头第一次见面,眉目清俊的少年竟笑眯眯地问她:“我唤你云姐姐可好?”他夜里睡不着觉,跑到她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缩在角落:“云姐姐,我一个人睡觉好害怕,你陪着我好不好。”他被刺客刺杀时,眼眶通红地对她说:“云姐姐,我只有你了。”云清原以为世间最深刻的情感不过是与对方同仇敌忾,直到有一天,那个满身鲜血的帝王为她放下了屠刀。
  • A Brief Enquiry

    A Brief Enqui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