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05

第5章 不要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2)

父母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无论什么事孩子都没有发言权。他们的专制不仅表现在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还会很粗暴地指责孩子,甚至会用棍棒惩罚孩子。每个人都有反抗心理,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越专制孩子就会越反抗,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永远不会达到理想效果,只会让情况恶化。

其实,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做事方法,是孩子有主见、有创造力的表现,父母应该多加鼓励。如有些孩子好奇心特别重,总是想自己试一试,不试试怎么知道是错的呢?所以,父母应该大胆让他去探索尝试,只需在他犯错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父母要转换教育方式,尝试着用商量的口吻或请求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可能会更愿意去做,完成的效果也会更好,尽量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树立权威的方式方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树立威信。

误区8:不要对孩子异常的冷漠

由于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父母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工作、应酬、赚钱,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已经筋疲力尽。于是,父母很少有精力去关心孩子,忽视了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薛凯很想爸爸有机会能带自己去郊游,可爸爸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有一天爸爸在家休息,他鼓起勇气跟爸爸提出了这个要求,原以为爸爸一定会同意,不料爸爸却生硬地答道:“我没空!”说完就继续盯着他的电脑了。

从此以后,薛凯再也不会主动和爸爸说话或提出要求了。

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但为什么要用这种冷漠的方式,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今天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有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当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希望有人安慰;当和同伴相处不愉快时,希望有人能听自己倾诉;当表现优秀时,希望有人赞赏……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压抑就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只希望有机会能和爸爸妈妈说说话,在迷茫的时候父母能够及时提供一些建议,受伤时能有一个温暖的拥抱……

每个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珍宝,非常宠着孩子,尽全力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会给孩子一种“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的错觉。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首先,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太多的规矩、管得太严,让孩子有一定自由的空间。母可以利用休息、吃饭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尽量让孩子多说,从他的言语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这样孩子交流起来也会有共同语言。

其次,父母要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尽可能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参加集体活动,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误区9:威胁、吓唬孩子是不妥的

“你居然敢不听我的话,看回家怎么收拾你!”“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孩子威胁孩子,但到最后,父母却不一定真的惩罚孩子。

若若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但还跟妈妈吵着要吃。妈妈知道她怕疼,于是就吓唬她道:“你要是再吃,我就让医生叔叔过来给你打针!”

过了一会儿,她跑过来说:“刚刚我把那些零食吃完了,你也没让叔叔来给我打针啊!”

难道让孩子听话,父母就只有威胁、吓唬这一种方式吗?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的娇惯,很多时候任性、动不动就发脾气。于是,有些父母想借助威胁、吓唬得到孩子妥协,但那只是暂时的,也许没过几分钟孩子的老毛病有犯。如果事后没有惩罚孩子,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说话不算数,以后父母的威胁就再也不管用了。既然威胁、吓唬不能彻底纠正孩子的问题,父母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

经常威胁、吓唬孩子会让孩子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想做,因为他害怕做了以后会受到惩罚,长期下去很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造成内心的恐惧而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阻碍孩子智商、情商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害怕老师,他肯定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课;如果小孩怕医生,他肯定不会跟医生合作;如果孩子怕父母,他肯定设法躲着父母,更谈不上友好地沟通交流……既然如此,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如果父母只威胁、吓唬,不去执行,会让孩子质疑父母说话的有效性,甚至会故意试探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父母还只是口头说说,他以后就会更肆无忌惮。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给一些必要的惩罚,但是要跟孩子解释被惩罚的原因,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父母也可以换种方式和孩子说话,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为什么要那样做,而不只是用“狼来了”“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再哭就不要你了”等来威胁、吓唬孩子。

误区10:不要太过看重孩子的分数

分数一直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至今依然流行,当下父母之间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你孩子考了多少分”,他们也似乎达成共识不允许孩子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

分数的高低,已经成为父母和孩子最头疼的问题。

一个孩子拿着68分的试卷给爸爸看,爸爸仔细看完一遍后,说道:“题目这么难,如果是我还不一定能考这么多呢。其实你可以考得更好的,你看,这几个地方是因为什么原因丢分啊……”原本以为自己少不了一顿训斥,他满怀感激地看着爸爸,并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有些孩子平时很努力,但就是考不到高分,很多父母就很迷惑,难道我的孩子真的比别的孩子智力低下?

其实,智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些孩子可能记忆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理解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观察能力比较强,但在有些方面可能就相对比较弱。因此,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父母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试成绩反映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但从客观因素来看,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很多非智力因素,比如考试之前孩子的身体不舒服,跟家人、同伴闹别扭情绪低落,等等。

如果只要孩子没考好,父母就大声训斥,这样不仅找不到问题所在,还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首先,分数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孩子是否能成才的关键,也不是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比如有些孩子刚开始学习还没掌握学习方法,或者粗心大意丢分……

其次,父母不用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炫耀的资本,更不能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横向的比较,而要综合全面看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留心孩子的进步。

最后,如果要想父母不过分关注分数,就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分数,改变对孩子考试分数的看法,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和孩子彻底地从分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误区11:不要用经济物质刺激孩子

希望子女成才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父母从物质上来激励孩子“要是你考了第一,我就给你买……”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如果你能每科考第一,我就给你买一辆奔驰。”小男孩一听,非常心动,期末考试发挥得非常好,语文、英语、数学都考了全班第一。那位父亲也很高兴,果然履行自己的诺言,给孩子买了一辆上百万的奔驰,专门用来接送孩子上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父母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一次比一次贵重,孩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父母希望通过物质奖励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激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只采用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只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物质奖励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孩子从其他渠道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这种物质奖励就不再奏效。

此外,物质奖励还会有很多危害。过多的物质奖励不仅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还会让孩子忘记自己的本分,盲目攀比,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孩子陷在物欲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其实,孩子很容易满足,如果父母想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并不是只有物质奖励这一个办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一些奖惩措施,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奖励只是促进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物质来诱惑孩子;物质奖励终有失效的一天,有时候父母的一句真诚的赞美甚至胜过一切物质奖励,所以父母不要把物质奖励作为唯一的手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爱和精力,而不是想用金钱和物质简单、快速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同类推荐
  •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内容: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必须从小就给予他们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积极进取、力争上游。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财富和智慧。
  • 最好的男孩教育在西点

    最好的男孩教育在西点

    本书精选当下最受男孩爱戴的西点名人的成功事例,比如罗伯特李将军、潘兴、麦克阿瑟、布雷德利、巴顿、施瓦茨科普夫、尤利西斯格兰特,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等。故事经典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所有拥有梦想的男孩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从平凡走向卓越,从失败走向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青少年,如果你正在学习的道路上彷徨不已,如果你正处于迷茫之中不知所措,如果你正感到一点点不自信……你不妨看看这本书。也许你会从中寻找到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克制情绪、应对挫折、培养性格的经验教训。当你真正领悟到其中故事的深刻内涵时,你便会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播种什么,决定孩子收获什么!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

    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

    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在领导者的能力中,大多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使他们能够带领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业,这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有帮助。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那何不行动起来呢?
热门推荐
  • 养老奉亲书

    养老奉亲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an and Wife

    Man and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抚养权是我的

    抚养权是我的

    与老公离婚,她把大女儿的抚养权争到手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她始料不及的。婚姻里,是非对错,没人说得清!
  • 重生小小地主婆

    重生小小地主婆

    "前世穷死,挽救不了任何亲人,重生小奶娃醒来发现被拐卖了,成了一无所有的悲催童养媳。公公纨绔烂赌,婆婆虚荣包子,附赠毛头小叔小姑一大堆,唯一的异能很鸡肋,不多的亲戚太极品……元宝仰天长啸,老天爷,再多的困难也休想挡住我奔向银子的脚步!看元宝如何成为最强技工,步步生金,奔向致富路,顺带养成忠犬相公若干枚。啥?相公养成太多了?貌似这真不是故意的啊!"
  • 造化之城

    造化之城

    陆天羽重生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座城。这座城中,保留着荒古时代无数强者的传承。你是天帝传人?巧了,我从造化之城里得到了天帝的传承,不服来较量一下?龙族至高秘技失传了?没事,造化之城里有,不过想要的话得拿龙女来换哦……
  • 系统终结者

    系统终结者

    在这个系统满天飞的时代,姚凡却不愿携带任何系统。但命运已经注定,系统无法更改。愤怒之中,姚凡奋起反击,与天斗,与人斗,与系统斗。他的目标是——干死系统!子系统,母系统,杀手系统,掌门系统,帝王系统……“只要是系统,统统要被老子踩在脚下!”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1(纵横三国卷5):天子之争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1(纵横三国卷5):天子之争

    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赵云、诸葛亮登场。同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着大军扫荡中原,而袁绍已经雄踞北方,一场大战在这对共同长大的朋友之间一触即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岐黄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岐黄史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通过讲述历代代表性医家人物的故事趣闻、经典著作、中医药发展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之最”以及其他与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医药教育传承、中西医汇通、针灸推拿等有关的杂谈,向读者展现了中医药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保健各时期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