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6600000003

第3章 关于文化和学校文化

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建设一所更好的学校,而是要为儿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若不是为了应付作业,这一部分是完全多余的。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进修,要求每个学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确立一个研究课题,撰写一篇论文。在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诸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学校质量管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中进行反复选择,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对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进行案例研究。作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我关心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更应该关心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质量,因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建设一所更好的学校,而是要为儿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无论是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还是学生快乐幸福指数的提高,都和学校文化息息相关。

我遵循着标准的研究程序开始了我的作业,第一步,在华东师大的网络教室里,像贪婪的渔夫,撒开大网,敲击关键字词,搜集下载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回到家,又把所有的藏书网罗一遍,把和学校文化沾边的书籍统统从书架上“请”下来,在我的书桌上堆出一座小山,接下来,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

按照基本的逻辑思维,要想研究学校文化,就要对学校文化给出一个定义,要给出学校文化的定义,又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在那密密匝匝的字里行间,我搜寻着关于文化的定义。崔允漷教授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一个多世纪以来,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之多!(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5A):29)。这足以证明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定义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如果我的作业一定要从中选择一个,我愿意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摘录如下:

文化Culture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这一定义下,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文化的发展依人类学习知识和将知识一代代传下去的能力而定。社会科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提出许多种定义,代表各学派的思想。每一人类社会有它自己特定的文化或社会文化体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体系相重叠。社会文化体系的差别与生存环境及资源有关;与诸如语言、礼仪和风俗习惯等活动领域所固有的可行性范围,以及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有关;并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个人的态度、价值、理想与信仰,受其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的影响很大;而个人当然也可能生活在或来往于几种不同的文化之中。在对各种文化进行比较时,种族中心主义的倾向是以自己的文化来解释或评价其他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则采取一种比较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对与己不同的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文化可以从其组成部分(文化特征、文化区域和文化类型)来观察,也可从制度结构及功能(社会组织、经济制度、教育、宗教与信仰,以及习俗与法律)来观察。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卷)》,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第286页。

之所以选择这个定义,是因为我觉得它还算全面、通俗,它读起来流畅又谦和,而不是那么咄咄逼人。

和那些主谓宾定状补一个不缺,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的标准式定义相比,我也非常喜欢下面这段关于文化的论述:

人类生活是共通的,同时也是独特的。全世界的人以相似的方式生活着——分享新生的喜悦、生活的乐趣和收获,共同享用前辈的智慧。与此同时,出生于任何国家任何时刻的每一个人又是独特的。个体在一生中通过使用符号(符号中介手段)创造了自己。我们所有的感受、思想、渴望和行为,在本质上都是文化的。它们充满了个人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又总是独特的。我们的智慧就在于,洞察多样化中的一致性,同时始终不忘,我们所有的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

——J·瓦西纳,《文化和人类发展》,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5页。

我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上说得更有趣,“把人类和其自然界的近亲——猩猩区分开的、质的东西是文化”。人类和猩猩一样,以稳定的社会群体形式共同生活,猩猩在寻找猎物时的协作关系以及对外来者充满敌意的反应,表现出交流和往来的现象,但猩猩的行为依赖本能,而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依赖的则是文化,人类的行为深受我们生长在其中的文化的影响。或许这样的举例说明,更有助于对文化的理解。

接下来,要解决什么是学校文化的问题。

如果说这个问题是我的作业万万不能回避的,那么我真的是想绕开它了,尤其是在我翻阅了很多文章和书籍之后。在我所能找到的有关文章和专著中,有关学校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摘录如下:

学者的观点:

顾明远总主编《教育大词典(6)》: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26)

陶西平: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积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0):8)

赵中建: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具有的和共享的信念,其形成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

郑金州: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郑金州.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0)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本质内核与精神特质。(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5A):29)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在其《论校长的文化使命》一文中,引用的学校文化概念:“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笼罩于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简单地说,它是师生通过教与学以及生活的所有活动,由内而外生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同时又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一环境和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

美国学者特伦斯·E·迪尔和肯特·D·彼德森在他们合著的《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中引用了社会学家威拉德·瓦勒早在1932年的论述:“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里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礼仪,有整套的社会习俗,有独特的道德观念,有非理性的约束和制裁,有根据这一切制订的道德规范。这里还有博弈,有优雅的战争,有团队,有一整套经过精心设计的仪式和典礼。这里有多年的传统,因循守旧的人永远在对革新者宣战。”他们认为:“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通过共同努力,在处理危机和取得成绩的过程中逐渐创立起来的传统和仪式的复杂模式。文化模式具有高度的持久性,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能塑造人们的思维、行为和感觉方式。”

校长的观点:

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虽然我还是不能确切地说出什么叫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结构之类的问题,但我知道了学校文化不是什么。文化活动、单纯的理念、识别系统、形象设计都不是学校文化。我满脑子是学校文化,而我理解的学校文化就是价值观。是价值观真正影响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果学校文化有一个可以静态观察的所谓结构,那么这个结构中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了。(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0—131)

山东省临沂民办双月园学校校长高焕祥: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之所在,是一切软件甚至包括硬件建设的最高统帅,是学校的哲学。(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5)

上海市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学校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综合。它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代表着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生机。(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6)

江苏省太仓沙溪高级中学校长杨炳坤:学校文化的含义更广,或许永远无法用语言确切地描述出来,更多的只是感受和体验。说到学校文化,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学校的建筑、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布置,同时,也会想到学校长期凝练、积淀下来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师、名校友,等等。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复合的整体,是知识、信仰、艺术等的综合。(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3)

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校长王旭东:学校文化的含义则宽泛得多,它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文化活动,更是竭力主张以全体师生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其外显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显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构成学校内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8)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7)

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袁小明:什么是学校文化,这涉及“学校”与“文化”两个概念。“学校”尚容易理解,“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别。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狭义的文化所指,它的形式可以是物化了的,如石头上刻着的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如不拘泥于经典,则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学校文化及其建设.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09A):46)

学者和校长共同的观点:

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即“我们在这儿做事的方式”,具体体现于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之中。学校价值观是学校师生员工生活方式的背后支撑,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价值观”在中国的学者和校长那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在美国学者那里,学校文化的主体包括了家长,值得注意。比较喜欢杨全印和孙稼麟的表述方式,但是他们所说的“做事的方式”、“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在语义上又似乎有些模糊和重叠。

那么我自己呢?我能不能给出一个学校文化的定义?当我拼命纠缠于此而不放之时,我恍然想起十年前,曾经为了获得学位而中规中矩、像模像样地苦写硕士论文的那一幕:选择课题,开题报告,查找资料,撰写提纲,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引经据典,为界定一个新概念而绞尽脑汁,查阅十年的数据资料,制作出各种饼形图、柱状图、折线图,……无数次删改,几易其稿,最后终于博得满堂喝彩,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人生四十,无论做什么事情,已不再是为博得赞许、引来喝彩。率性而为,由心而动,不失为一种追求。所以我在给指导教师的邮件中写道,请允许我写一篇不像是论文的论文吧。

概念抛开了,但是要研究学校文化,是否还应该弄清楚学校文化包含的具体内容、层次结构、学校文化类型、建设学校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是为学校文化寻找一个模型?

有学者认为,一个组织的健康发展,要经历“硬件”、“制度”、“文化建设”这样的三部曲,随着三部曲的发展,形成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我的疑惑:一个学校一定要先有完整的硬件、完备的制度之后,才能谈及文化吗?硬件是怎么来的?制度是怎么产生的?硬件中有没有文化?制度中有没有文化?文化又是否依赖硬件和制度去表达?学校文化的发展是一条笔直的线吗?

有学者认为,学校文化包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同层次:有表层的物质文化,如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氛围;有浅层的行为文化,如学校成员行为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有内层的制度文化,如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征;还有深层的精神文化,也就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陶西平.积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0):8)

我的疑惑:如果学校文化果真要清清楚楚地这样分层,那么一个学校在塑造自己的学校文化时,具体应该怎样操作?是由浅入深还是由深入浅?是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学校文化的发展是要像做汉堡包、三明治或者夹心饼干那样新鲜出炉吗?

有校长认为学校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核心是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

在显微镜下,我们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又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可谓层次分明,如果把它们中的任何一层单独剥离出来,恐怕都不能被称之为“皮肤”。

也有学者描绘出一个金字塔形的学校文化分析框架图,但是这样的图对学校文化的实际塑造的指导意义在哪里?一个生命的诞生,难道是先有骨骼吗?是否能以按图索骥的方式构建起自己的校园文化?

果真有哪些学校是严格按照这样的结构或那样的层次,一点一点地去塑造或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吗?

没有一个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关于学校文化的定义。以我的学识,对学校文化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深层次问题的探究不可企及。有学者指出,对于学校文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不必从概念出发,更不必去追究文化的概念,对此,虽才疏学浅,但仍不愿苟同,我个人认为,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要从概念出发,要追溯文化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只有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概念,我们才能更加明白,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鲜明个性的东西,最具灵性的东西,我们才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文化的形成和塑造,或许不会像盖房子那样,遵循着什么结构和框架,也不像推导一个公式,按照什么逻辑的顺序。

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3)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方式。不仅仅是做事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师教书的方式,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多的是学校与社区相处、师生共同相处、与人相处、与己相处、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我着实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关于学校文化的定义,但是,每当我走近一所学校,似乎又能那么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或许,在一所学校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那些东西,就是所谓的文化吧。

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带到我心中的那所学校,一所充满文化意义的学校,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美好的世界,看看她正在以什么样的信念,创造着什么,怎样创造……

同类推荐
  •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孩子是我们真正的产业,对孩子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再多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不应该做金钱的奴隶,让我们同孩子和事业共同成长。犹太教育智慧的精髓,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能够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和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本书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热门推荐
  • 孕事不记名

    孕事不记名

    台青偷了夏侯熠的种以为可以隐瞒一辈子,没想到大批人马大张旗鼓为小羽找爸爸。她藏在心底的那份爱再也隐瞒不住,赤裸裸的被曝光了……
  • 木叶之混子的自我成长

    木叶之混子的自我成长

    苦逼穷鬼穿越忍界并且拿错金手指,还想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般搞事的故事。“在俺们木叶,下忍才是最强战力。”“不想当一个厨师的科学家是成不了村长的。”
  •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人间烟火,笔底波澜。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字写尽了红尘众生心底的柔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朴实,鲜活,不煽情但却动人。站在起重机上为挽回爱情而遭女友泼冷水的男人;隐居多年又重出江湖的李大侠;白衣白马的浪漫;那些为爱而执着的“二货”,无一不是精彩众生的鲜活,勇猛,纵横不羁。年少时的孤独与狂狷,热情与勇敢,都在感慨唏嘘中一一呈现。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江湖,爱情,青春,热血,一个都不能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湮灭之尊

    湮灭之尊

    上古年间,一头魔龙肆虐世间,无数超级高手死于爪下,为了维护大陆的安宁,人邪俩大至尊联手以生命为代价将其镇压打会原形,千万年后,少年无意中将魔龙融入丹田,自此一代湮灭之尊称霸大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限城战

    无限城战

    五月发布悬疑推理类新书,新老读者朋友,有兴趣的到时候来支持一波,谢谢。以城战模式展开的轮回空间,每一个轮回者皆是一城之主。以魔兽争霸、英雄无敌、暗黑破坏神、三国群英传、红色警戒、战锤等游戏为基础模板的各种发展体系。田野,穿越到了平行地球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再次穿越到了无限城战轮回空间中,开启了征战之旅。
  • 砚山斋杂记

    砚山斋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声声不时

    声声不时

    江家有一女,软软糯糯的,很喜欢对人撒娇,像只小兔子一样。时家有一子,桀骜不驯,遇上江笙之前抽烟喝酒打架,无恶不作,遇上江笙之后,这人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良家妇男。【宠文,绝对的宠文,甜蜜蜜的宠文】
  •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这是未成亲前,苏夏至对闵岚笙说的话。“闵秀才貌美如花,娶的娘子是个傻瓜。”这是山下村的街坊邻居之间偷偷咬耳朵的话。秀才娘子大名苏夏至,是个重口味穿越人士。自打她的灵魂依附到了那具臭哄哄的身体上之后,她就被所有的人嫌弃了。尤其是哥哥娶了嫂嫂之后,家里更是容不下她。穿越到一个傻子身上,苏姑娘并不觉得悲哀,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当她见到闵岚笙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亮了!虽说,男人生的俊俏当不了饭吃……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虽说,已经当了自己相公的秀才从来不给自己一个好脸色……但是!苏夏至依旧云淡风轻地说道:“作者君有句名言,日子是睡出来的,睡多了就好了……”此处作者君不得不捂脸插嘴:“俺说的明明是日子是过出来的好么?怎么好好地一句话到了你那里便进化成了这个样子?”**═—═—═—**═—═—═—**鸡毛蒜皮没小事,小门小户从清贫到富足的温馨生活。看色如春花的老实秀才如何被顶着傻子名头的娘子一步步蚕食吃掉。看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在陌生的异世寻一份久违的温暖。**═—═—═—**═—═—═—**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狗血!